“當不得將軍誇讚。”李靖掃了大廳內衆人一眼,見衆人驚訝的模樣,自然知道自己已經初步獲得了衆人的認可,但是若是想真正的得到衆人的認可,融入到李秀寧的麾下,那就必須拿出一番真正的本領來。若僅僅是剛纔的一番話來,李靖僅僅只能是作爲一個合格的謀士,這不是李靖想要的,他要做一個像衛霍一樣的名將,要想做名將,就必須領兵打仗,以一場又一場,一次又一次的勝利來證明自己的價值,可是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自己要掌控軍權,要想掌握軍權,就必須得到盧照辭的允許才行,當下雙眼不由自主的望着盧照辭。
“靖兄休要着急。”盧照辭本就是要給李靖撐腰的,當下擺手笑道:“如今我軍麾下有大軍一萬八千人,尚有俘虜七千人,合起來就是兩萬五千人,計有起兵八千人,步卒一萬四千,弓弩手三千,不知道靖兄想掌何部兵馬?或是騎兵,或是步兵?”
“步兵。”李靖望着盧照辭,雙眼精光一閃,見過明主,但是沒有見過這樣的明主。這兩萬多的精兵之中,總的可以分爲騎兵和步兵,騎兵雖多,但是也只能是在特定的情況下才能發揮作用,按照李靖的猜測,盧照辭下一步的計劃就是行漁翁之力,在陰世師和李仲文兩者之間,行虎口奪牙之策,如今兩軍對陣於周至。周至多山,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說。周至襟山帶河,以山重水複而得名,古有“從周至到戶縣,七十二道河腳不幹”之說,足見其河道縱橫。騎兵雖然厲害,但是在周至境內,騎兵並不能發揮多大的作用。李靖要證明自己,最佳的辦法就是使用步兵,完美的執行盧照辭心中的猜想。當下李靖也顧不得多少,開口就要萬餘步兵。
“好,給你。”盧照辭沒有絲毫的猶豫,就將萬餘兵馬給了李靖。雖然李靖是副帥,但是到底是一個剛剛投降之人,誰知道他的心性如何,雖然他剛剛將盧照辭數個月的謀劃說的一清二楚,但是也並不一定就表明着他是一個帥才,就算他是一個帥才,但是並一定,他就能安心爲李閥效力。盧照辭居然一見面就讓他當副帥,還一見面就將步卒交給他來使用,簡直就是大膽。若非李秀寧等人知道盧照辭並無他意,恐怕早就認爲盧照辭和陰世師相互勾結,要壞李閥的好事了。饒是如此,還是用異樣的眼光望着李靖。
“末將還要一人和一物。”李靖絲毫不理會周圍的目光,面色沉靜,望着盧照辭。
“要何人何物?”盧照辭問道。
“盧照英盧將軍和大總管印信。”
“住口,李靖,你好大的膽子。”李神通面色一變,忍不住喝道:“李靖,大總管對你恩寵有加,一個降將,就讓你居副帥之位,還將主力交與你使用,你居然還想要大總管印信,你想做什麼?”李神通暴跳如雷,聲音響徹大廳,衆人也紛紛望着李靖,顯然都認爲李靖做的實在是太過分了。大總管印信是什麼,那是統領李閥在關中所有力量的憑證,此物若是落在李靖手中,而李靖又心懷二心的話,恐怕不但李閥關中之事隨之湮滅,就是盧照辭等人的性命也難以保存。
盧照辭好奇的望着這個後世被人稱爲軍神的李靖,卻見他面色沉穩,眼神中閃爍冷靜的光芒,絲毫沒有李神通的怒喝和衆人的懷疑而有所影響。過了好半響,盧照辭放棄了,軍神就是軍神,目光深邃而睿智,盧照辭根本就不能從其中看出什麼來。當下拍了拍手,哈哈大笑道:“李靖就是李靖,盧某佩服。要想指揮這萬餘大軍,是要有點東西,來人,取我的佩劍印信來。”
片刻之後,果見盧慶捧着盧照辭的佩劍印信走了出來,盧照辭取了過來,站起來,走到李靖身前,道:“靖兄,這是我的佩劍印信,另外,照英也歸靖兄麾下。”
李靖沉穩的面容上露出一絲異樣來,也站起身來,雙手接了過來,道:“末將必不會辜負大總管厚望,爲大總管取下李仲文和陰世師二人的腦袋來。”
“好,得靖兄一句話,盧某也可以高枕無憂了。”盧照辭點了點頭,李靖是何許人也,大唐軍神,一言九鼎,既然他說能取李仲文和陰世師的腦袋,那就必然能取回來。
“李將軍準備何時出兵?”李秀寧冷冷的問道。
“兵貴神速,那韋思言兵敗的消息恐怕還沒有傳到陰世師的耳中,此刻他的大軍也快要到達周至了,等到他知道的時候,恐怕撤軍也來不及了。據說他在李仲文大軍之中有內奸,一旦等到他知道韋思言失敗,恐怕很快就要剿滅李仲文,然後就會立即來對付我軍,所以我軍只有快速的趕到周至,趁着對方在殲滅李仲文之時,發起突擊,這樣才嫩坐收漁人之利。”
“好,就依靖兄了。”盧照辭拍手道。
“將軍,聽說周至北部一馬平川。”李靖忽然小聲說道。
“照辭知道了,靖兄請放心就是了。”盧照辭雙眼一亮,點了點頭道。
“既然如此,末將就下去點兵了。”李靖拱了拱手道。
“好!照英。”盧照辭又將盧照英招了過來,指着李靖道:“靖兄乃是兵法大家,軍事奇才,非你大兄能比也,你跟隨其左右,乃是你的運氣,記住,要多學學靖兄是如何用兵的。”
盧照英豹眼一睜,很快又平靜了下來,低着頭道:“小弟知道了。”
“靖兄,請。”盧照辭點了點頭。
“大總管,告辭了。”李靖也不推脫,畢竟明日就進軍,時間緊急,李靖也不敢怠慢,朝盧照辭拱了拱手,就出了大廳,在他的身後,盧照英一副咬牙切齒的模樣,顯然不滿自己要呆在一個降將手下。
“好了,天色已晚,各位請回吧!大總管請留下。”李秀寧神情冰冷,掃了左右一眼,那李神通等人知道李秀寧與盧照辭必然有要事相商,不敢停留,紛紛告辭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