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七章六經

今科殿試一場,就讓李家窺伺到了如今科舉的弊端——豪右太多而寒門太少。

有人就說了,豪右子弟爲官,不也一樣是維護朝廷統治嗎?反正只要有才就行了。

話雖如此,但這只是朝廷的角度來說,而對於皇帝而言,豪右子弟與寒門完全不同。

一個家財萬貫,有田有宅,出入是美婢豪車,吃的山珍海味,進士及第對於他們而言,只是錦上添花罷了。

但,寒門子弟,五更早起三更讀,吃的糙米,飲的是苦茶,一日兩餐,普通的紙張都捨不得增添,突兀地進士及第,中舉進士,其中的差距,天上地下。

別的不提,其對於大唐的感情,肯定大於豪右,無它,他現在的一切,都是朝廷給的,好不容易爭取的東西,自然捨不得放開。

更何況,整個天下,寒門遠比富家多,數以十倍計,拉攏寒門的利處,肯定比豪門多。

當然,寒門子弟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久貧驟富,貪鄙肯定是有的,但與其他的優點相比,就不值一提了。

所以,爲了讓寒門更容易出頭,就必須降低讀書的成本,讓人人都可有盼頭。

這般想着,李家第一個就想起後世的應試教育,然後又想起明清的八股文,心中就有了計量。

“竟然沒有四書五經,《孟子》竟然不在其內,讀個甚的書?”

讓人瞭解一番後,李嘉才知曉,此時的儒家經典,並非是後世以爲的四書五經,而是唐時的九經。

即,《易經》、《書經》、《詩經》、《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儀禮》、《禮記》、《周禮》。

《大學》和《中庸》,都在禮記中,與後世的四書五經相比,就多了《週記》《儀禮》罷了。

但,沒有孟子,簡直駭人聽聞。

咱堂堂的亞聖,竟然不在官學中,這還了得?

李嘉一看到這,就感覺不對頭,孟子他老人家名頭這般大,不納入官學簡直太過於可惡。

“陛下,自前唐時,就以九經而治天下了。”

聞聽皇帝這般言語,被傳喚而來的國子監祭酒田晗,犟着頭,輕聲道。

看來他並沒有認出望江樓的李復,那就好。

“前唐時,韓愈稱孟子爲繼承孔子道統之人,豈能不列入官學?”

李嘉不以爲意,規矩這個東西,根本就擋不住皇帝,況且,官學的存在,就是爲了維護朝廷的統治,《孟子》裡的東西,雖然礙眼,但確實是真知灼見。

前唐時的儒家,已經不符合社會發展形勢了,該用孟子來變一變,洗刷一下了。

“前唐衰亡,可見只有這九經爲官學,是遠遠不夠的,依我看,正是缺了《孟子》之言,仁政缺失,以至於前唐日衰,纔有了傾覆之禍。”

“唐之儒學,缺憾極多啊!”

“陛下聖明!”田晗聞言,嘴角扯了扯,您倒是真會扯,孟子的作用要是有這般大,那還真是奇了。

不過,他倒是識趣,沒有否決皇帝的心思,官學中多一個《孟子》,國子監也不過是增添幾個博士罷了,沒什麼大不了的。

最大的影響,也不過是貼經中,又要多一些孟子的章句罷了。

見其依舊一副不以爲然的表情,李嘉頗爲無奈,這麼明顯的暗示,你竟然無動於衷。

“讀書人,不只是要繼承孔子之道,更是學習孟子之道,方能齊家治國啊!”

李嘉繼續說道,而田晗依舊點頭默認,讓他心情頗有些不爽,看來這老小子,也是個守舊派。

要不是看你在儒林中的威望較大,又爲人本分,聽話,官癮大,老子才懶得找你呢!

可惜,張汀威望倒是大,但就像茅坑裡的石頭,又臭又硬,固守本分,肯定不會聽從了。

你這是逼我啊!

李嘉搖搖頭,笑道:“九經中,增添一個《孟子》,還是不夠,這些年來,儒學日趨腐朽,以至於道、佛侵蝕,難當大任,某有意,再增添《荀子》,以成十一經,田祭酒以爲如何?”

“《荀子》?”田晗彷彿聽到了什麼天書奇譚,聲音都變了腔調,臉色驟變,連連擺手,言語道:“陛下,萬萬不可啊,《荀子》萬不可納入官學——”

瞧着其臉色,李家心裡差點笑出聲來,讓你裝,這下子就變色了吧。

儒家子弟,厭惡荀子,不亞於異端,幾千年來,根本就沒有盛行在封建朝代,彷彿儒家就沒出過這樣大人物一般,甚至還暗地裡打壓。

無他,荀子的確是太奇葩的,與儒家格格不入。

且不說他教出了韓非子和李斯兩個法家人物,就是他的性惡論,就讓人受不了,誰想自己從孃胎裡出來就是惡人?

這也就罷了,荀子還不遵從孟子,認爲子思孟子一派不是儒家正統,自己纔是儒家正統,還天天批評這兩位老人家。

更惡劣的是,他顛覆儒家,以及道家、墨家等諸子學派都認同的三代王治。

也就是說,大家都認爲今不如古,崇尚法先王,學習堯舜禹湯時代的君王風範,但荀子認爲古不如今,時代會越來越好。

儒家崇尚以禮治天下,而荀子卻認爲禮、法並重。

可以說,荀子雖然言必稱孔子,但是卻打着儒家學派來顛覆儒家,普通學子學了這個,就會導致思想混亂,懷疑人生。

“哦?這又是爲何?”李嘉明知故問。

“荀子之說,可謂是離經叛道之言,可私讀,但卻不可廣之!”

田晗冷靜下來,鞠了一躬,對着皇帝誠懇地說道:“其言語,與當今離之萬里,儒學本就式微,被道、佛所趁,若是《荀子》再傳,勢必再分之……”

“哦!”李嘉點點頭,看着田晗一本正經的模樣,他似笑非笑道:

“《荀子》不傳,但如今儒學,可照樣式微,再不圖改之,何以傳世?”

“陛下,亂世武昌,儒道式微,此乃千百年來的道理,並非是儒學有所錯漏,或者不合於世。”

“話雖如此,但在某看來,已經是沉痾愈重,不得不改了——”

李嘉不以爲意,高聲道。

第四百四十四章無題第三百七十一章拜會第四百三十五章大豆第七百七十章謀算第一百八十八章盡收軍心第五百五十四章打探第一千零五十三章第四百零三章赦免第一千零六十九章科舉第九百零四章連雲棧道第一百四十二章政治佈局(下)第一百八十九章馬政第一千零四十章第四百二十章學政第六百三十八章彭城公主第1378章和談第五百五十七章安撫第1173章第四百六十二章輿論導向第七百一十六章第六百六十六章渤海國第八百一十七章飛鴿第九百三十八章大勝第五百七十五章不爲人子第1386章就藩第兩百二十章穩定朝政第兩百二十四章土地問題(下)第一千零六十七章戲碼第八百零九章頑固第六百二十六章兩千萬貫第八百八十二章仁政第兩百一十章淮南節度第一千零六十四章都督府第六百零六章吏治第九百三十一章第七百六十九章第七十章白沙港第1308章諸王第1366章第四百三十一章心狠第1178章高麗來使第兩百零七章大興科舉(中)第四百二十章學政第1362章第三百六十四章新奇第七百五十五章第三百五十八章收穫第1179章忽悠第三百三十二章胸有成竹第七十章白沙港第十六章人心奔涌(上)第一千零四十四章巡鹽御史第1172章準備第四百二十一章治吏第兩百零四章梅山之亂(中)第一千零七十二章第九百九十七章勝之第六百九十一章符太后第三百三十一章天意弄人第五百八十七章保守第三百八十九章黑水都護第四百二十三章杯酒釋兵權第四十一章大食商人第兩百零四章梅山之亂(中)第三百五十八章收穫第1251章心思莫名第七十五章你來我往第1268章總兵第一百四十六章修養生息第1177章走了第四百五十四章受爵第四百四十六章掌控第六百五十六章郭氏第二十五章白麻桂布第1226章取暖第1173章第七百三十一章廢除土貢第1216章忌憚第1243章錢塘自古繁華第一百三十七章番坊追捕第七百四十二章人心第三百六十六章白役第1311章威逼第兩百二十一章潛邸搬遷第六百九十章第七百九十一章缺漏第七百七十七章第三百九十章懷孕第九百二十一章孔府第六百零七章搪塞第九百一十八章攻心第五十八章欽州血案第六百一十五章計策(求票求訂閱)第六百零八章一樁樁,一件件第四百六十章皮影戲第一百九十二章菱刈金礦第七百零七章第四百三十九章秀才(上)第兩百一十五章再復大唐第兩百零五章文人抱怨
第四百四十四章無題第三百七十一章拜會第四百三十五章大豆第七百七十章謀算第一百八十八章盡收軍心第五百五十四章打探第一千零五十三章第四百零三章赦免第一千零六十九章科舉第九百零四章連雲棧道第一百四十二章政治佈局(下)第一百八十九章馬政第一千零四十章第四百二十章學政第六百三十八章彭城公主第1378章和談第五百五十七章安撫第1173章第四百六十二章輿論導向第七百一十六章第六百六十六章渤海國第八百一十七章飛鴿第九百三十八章大勝第五百七十五章不爲人子第1386章就藩第兩百二十章穩定朝政第兩百二十四章土地問題(下)第一千零六十七章戲碼第八百零九章頑固第六百二十六章兩千萬貫第八百八十二章仁政第兩百一十章淮南節度第一千零六十四章都督府第六百零六章吏治第九百三十一章第七百六十九章第七十章白沙港第1308章諸王第1366章第四百三十一章心狠第1178章高麗來使第兩百零七章大興科舉(中)第四百二十章學政第1362章第三百六十四章新奇第七百五十五章第三百五十八章收穫第1179章忽悠第三百三十二章胸有成竹第七十章白沙港第十六章人心奔涌(上)第一千零四十四章巡鹽御史第1172章準備第四百二十一章治吏第兩百零四章梅山之亂(中)第一千零七十二章第九百九十七章勝之第六百九十一章符太后第三百三十一章天意弄人第五百八十七章保守第三百八十九章黑水都護第四百二十三章杯酒釋兵權第四十一章大食商人第兩百零四章梅山之亂(中)第三百五十八章收穫第1251章心思莫名第七十五章你來我往第1268章總兵第一百四十六章修養生息第1177章走了第四百五十四章受爵第四百四十六章掌控第六百五十六章郭氏第二十五章白麻桂布第1226章取暖第1173章第七百三十一章廢除土貢第1216章忌憚第1243章錢塘自古繁華第一百三十七章番坊追捕第七百四十二章人心第三百六十六章白役第1311章威逼第兩百二十一章潛邸搬遷第六百九十章第七百九十一章缺漏第七百七十七章第三百九十章懷孕第九百二十一章孔府第六百零七章搪塞第九百一十八章攻心第五十八章欽州血案第六百一十五章計策(求票求訂閱)第六百零八章一樁樁,一件件第四百六十章皮影戲第一百九十二章菱刈金礦第七百零七章第四百三十九章秀才(上)第兩百一十五章再復大唐第兩百零五章文人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