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坦白從寬

李淵爲幼子李逍遙加冠之後,微笑地看着他,慈祥的目光凝望着李逍遙,重重的拍在他的肩膀上,戴上發冠的李逍遙無論是身形還是氣質都與李淵有着八分的相似,尤其是那模樣簡直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一樣,隨着李逍遙年紀的增長,模樣越來越像李淵。

身爲大隋王朝的唐國公,乃是國家棟梁之人,不像其他國公娶個三妻四妾的,他只有一位妻子那便是竇氏,竇氏的肚子也是非常的爭氣有五個兒子,一位女兒。或許目前來說,李淵的權力只限於太原,李家並沒有取得天下,待爭霸天下之時,無奈礙於規矩,竇氏也默許了使得李淵的後宮中多出了好幾位賓妃,才讓他的子女又再次增加了數十人。

可是真正受到他關心的唯有竇氏生下的幾位子女,其中他最喜歡的便是李逍遙,不僅僅因爲李逍遙的模樣像極了自己,而且身上的氣質以及身形也與自己有八分相似,算得上是老來得子了,況且李逍遙的師傅玄真子是當世神人,他學究天人傳授於李逍遙的絕對不是那麼簡單地東西,作爲父親的他就是希望兒子能夠成人成才。

“逍遙,你要謹記即日起你便是成人了,以後做事不必與爲父商議,你自行決定吧!”李淵慈祥的望着李逍遙,情真意切地說道:“爲父知道你從小做事有自己的想法,也知道你這些年爲了李家費盡心思,爲父本不想給你太大的壓力,畢竟你的年紀尚幼,逍遙這些年苦了你,你要記得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知道嗎?”

李逍遙雙膝跪地凝眸仰望,鄭重其事地說道:“孩兒定當謹記!”

加冠之禮結束,李逍遙便帶領自己的部下全部回到自己新的府邸中。由於長孫無忌的監督,使得府邸的修葺加快了許多,而且府中一些傢俱全部都是花大價錢由數位能工巧匠精心雕刻而成,使得這座府邸煥然一新,最關鍵的是府邸的匾額由李淵親自題寫爲‘逍遙居’,只不過這名稱則是由李逍遙想出來的。

李逍遙十四歲加冠,行成人禮乃是首創,可是他已經加冠了,但是並沒有真正的成人,只不過是李淵爲了方便李逍遙行事的一種方式,也算得上是間接支持他。李逍遙也知道李淵的意思,實際年紀並沒有到,縱然長孫秀敏乃是他的未婚妻,可是他從未對長孫秀敏有什麼越軌的舉動。

一來長孫秀敏年紀比他還小,二來目前他的身體處於發育階段不能偷吃禁果,否則一旦出現問題就比較麻煩了。兩人年紀尚幼,若是長孫秀敏有了生孕對她的身體非常的不好。所以,李逍遙從來不會對長孫秀敏有任何非分之想。

竇氏嫁給李淵也有二十多年了,她知道李淵的性格,她相信李淵絕對不會做一些無任何意義的事情,而且她的丈夫原本就是一個守禮之人,絕對不會讓幼子加冠。因爲五子中唯有李玄霸、李逍遙兩人尚未加冠,自從李逍遙回來了,李淵就迫不及待的讓李逍遙加冠了。如果按照正常邏輯去想,理應是李玄霸先加冠,李逍遙最後。

竇氏凝望着李淵的背影,緊皺眉頭,暗想道:“夫君到底有什麼事情瞞着我呢?”

當夜幕降臨,漆黑天空上寥寥星斗點綴着一閃一閃的,整座唐公李府上下喧鬧的環境已經消失不見只留下星星點點的燭光,而在東廂房裡李淵與竇氏並未睡下,兩人都端坐在椅子上,竇氏面無表情地看着李淵,而李淵則是點頭哈腰的賠笑。

竇氏疾言厲色地看着笑眯眯地李淵,沉聲道:“你給我老實交代,你們兩父子到底有什麼瞞着我,別以爲我原諒你了,你就可以任意妄爲!如果不老實交代,今天晚上就不要上我的牀!”

李淵焦急地回道:“愛妻,我已經整整一年多時間都沒有上過牀了,好不容易盼到逍遙回來了,你可不能這樣啊!”然後又凝望着竇氏面無表情地樣子,他點頭掐媚地笑眯眯地說道:“我哪敢有事情瞞着你呢!絕對沒有的事情,爲夫絕對不會有事不與你述說的,絕對不會!”

竇氏哭笑不得看着不停地搖晃着頭一臉笑意的丈夫,她無奈地嘆息一聲道:“相公,你我夫妻二十多年了,你是什麼樣的性格作爲妻子的我難道不知道嗎?再說,今日的事情發生的太詭異了。畢竟,逍遙乃是我們最小的兒子,他的年紀根本就沒有到加冠的年齡,可是爲何你獨獨讓逍遙加冠,玄霸都尚未加冠,這與你的做事的原則相違背。”

“不要點頭掐媚的看着我,如果你不交代清楚的話,休怪到時候我直接搬離李府直接住到逍遙那裡去。雖然我不知道你爲何讓逍遙加冠,作爲妻子的我不是想過問你的事情,只不過我們是夫妻,相敬如賓這些年,難道你還相信我嗎?”

李淵見竇氏嚴肅地模樣,一雙清秀的眼眸中含着淚水,他收斂笑意無奈地看了一眼竇氏,然後端坐在椅子上,整個人都靠在了太師椅上,他苦澀的搖搖頭,嘆息一聲道:“唉,就算我瞞過這麼多人了,還是瞞不過你的眼睛,得妻如此夫復何求。”

“你這是在埋怨我了?”竇氏不懷好意的斜看了一眼李淵,面上陰晴不定地變換着就差點火氣就要冒出來了,“廢話休要多言,快些告訴我到底是怎麼回事?事情的來龍去脈要詳詳細細地,不允許有任何的隱瞞。”

“好,絕對不會有絲毫的隱瞞!”李淵苦笑的看着竇氏,繼續說道:“其實逍遙第一次回來的時候將你從生死邊緣拉了回來,一夜之間白頭。雖然我作爲父親的,心裡也難過。可是我看的更加的遠。自此以後,我就覺得逍遙與其他子女非常的不同,小小年紀卻能做我這個父親都做不了的事情,我心裡實在是高興不已。”

“還記得逍遙小時候,因爲名諱問題老是與我爭吵。呵呵,縱然是建成、世民他們都不敢,就連玄霸都不敢太放肆,可是這小傢伙從小就與衆不同,敢挑戰我在家中的權威。不過真正讓我感到驚訝的是玄感之亂之中,玄霸暴走他居然能夠壓制得了,遊刃有餘使得我這個做父親的真正的將他當成成人一樣看待。”

“其實有很多事情,我們作爲父母的都不曾知道逍遙的想法,有時候我也不理解逍遙的做法。可是他乃是我的種,絕對不會做出過格的事情。而且逍遙第一次回來身邊就跟隨着兩員大將,這伍氏兄弟的事蹟我也所有所耳聞,論武藝不亞於我軍中的偏將,可是仍然甘願投身於逍遙的麾下,成爲他的護衛。”

“尤其是這次回來,伍雲召一人單獨回來找到玄霸,兩人便離開了,之後消失了一段時間玄霸才回來,可是伍雲召仍然不曾露面,讓我非常的好奇。於是,我便派遣下屬跟在李玄霸的身後才發現一處秘密場所,可是那名斥候回來稟報之後,我也親自去看過了,只不過這些事情逍遙、玄霸兩人都不曾知道而已。”

“你知道我看到了什麼嗎?呵呵,我看到了伍雲召、玄霸兩人陸陸續續的從外面帶回來一些人,這些人的身着破爛衣服,而且蓬頭垢面的。所以,我猜測這些人基本上都是無父無母之人。只不過我並沒有阻止他們,我在山外整整看了半年之久的時間,這些人都不曾出來過。”

竇氏聽見李淵娓娓道來,她低頭沉思片刻後,瞪大着眼睛驚訝地說道:“你說的可是有段時間你不曾露面的那段日子?我道你幹什麼去了呢,原來是這麼一回事!可是最後的結果如何呢?”

李淵微微點點頭,笑道:“雖然玄霸的武功在當世之中少有對手,可是明槍易躲暗箭難防。若非他是我的兒子,我也不願意做這些偷雞摸狗的事情。說來慚愧,到現在爲止我都不不知道他們兩人在那裡到底幹什麼,不過看見玄霸的改變,我心裡也踏實了不少。”

“雖然我不能確定玄霸與雲召兩人究竟在幹什麼,但是我也能猜測一些,就是逍遙此次回來身邊再次多了兩位了不得的人,一位便是那位長得相貌堂堂的男子,是將門出身的李靖,他手中的長槍從不離手;另外一位就是長得文文弱弱的長孫無忌,他是長孫晟的幼子,文采風流,實屬不可多得的人才。”

“最讓我驚訝的是逍遙的妻子長孫秀敏,她身上流露的氣質與長孫無忌相差不多,可是這樣一位弱女子身邊居然跟隨着一位武功高強的護衛,所以這才讓我非常的驚訝逍遙到底想做什麼。逍遙在城外購買房產,其實這件事也是斥候向我稟告之後才知道的,於是我便藉此機會看看逍遙接下來的行動是什麼樣的。”

“果不其然,逍遙真的與玄霸、雲召兩人一同前往,所以我猜測他們兩人的行動完全是逍遙授意的。這十幾天時間裡,長孫無忌足不出戶一直處理着手中的事情,‘逍遙居’能這麼快完工一大半的功勞在他身上,而且逍遙又從那裡帶出了十五位少年,年紀最大的不超過三十,最小的只有十四歲與逍遙同齡,可是各個身手不凡。”

“於是,我便猜想我們的小兒子是在那裡秘密訓練一批人員,由玄霸、雲召兩人教導,因此他們纔會有這麼好的身手。我之所以讓逍遙提前進行加冠,是爲了以後考慮。我知道逍遙的心比我所想的還要大,既然兒子能夠獨立了,那我這個做父親的就無條件的支持他,所以我纔會答應逍遙將長孫無忌、李靖兩人安排妥當,其實就是給他人手,讓他去完成屬於自己的大事。”

“逍遙的形象特徵過於明顯,一旦他打着李家的名號,說是我的幼子時,那此刻天下勢力早就將矛頭指向了我。爲了維護逍遙的安全,不限制他的行動,我便提前讓他加冠就是爲了讓逍遙自由行動,不受限於任何人,他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竇氏見李淵坦白從寬,抗拒從嚴了,整個人都陷入沉思,她緊鎖眉頭,擔心的問道:“逍遙這樣做的話會不會有什麼事呢?”

“不會的,我們的兒子絕對不是一般人物!”李淵安撫道,心裡又暗暗地想道:“逍遙究竟是想幹嘛?難道他也想一爭天下,在亂世之中取得天下比和平年代要好許多。再說大隋國勢漸漸衰弱,根本就無力阻擋反王勢力的暴漲,而且整個天下黎民百姓對當今的聖上的統治怨聲載道,得名心者得天下。”

“愛妻,我們該歇息了!”李淵嚴肅地神情頃刻間消失不見,又恢復到之前的掐媚笑容,他笑眯眯地看着竇氏,使得竇氏忍不住搖搖頭嘆息,謾罵一聲道:“整天就想着這些,若不是看在你這次還算坦白的面子上,你今天休想上牀!”

李淵見竇氏同意了,急忙地將竇氏抱起來小跑的走到了牀邊,快速地將燭火熄滅,然後與竇氏直接躺了下去。

之前李淵的猜測不說全部正確,至少也有八分是對的。他要是真的知道李逍遙想要在亂世之中爭奪天下的話,李淵一定會大吃一驚。雖然李逍遙沒有與李淵提起過,可是李淵仍然能夠憑藉着自己得到的訊息猜測到李逍遙的雄心壯志。

如果李逍遙知道李淵已經猜到他想要做的事情,他也會驚訝萬分,可是李逍遙也知道李淵爲他加冠所欲何爲,而李淵也猜到李逍遙絕對不會做出有害李家的事情,所以他纔會非常的相信自己的兒子,作爲父親的。

無論是哪個時代裡,只要自己的子女想要追逐自己的夢想時,他們一定會全力支持。可是在其它王朝時期,這個現象根本就不可能存在,‘天地君親師’這個順序自古就有,只要是父親的命令作爲子女的誰也不敢違背,可是李淵正是因爲他的觀念不同與常人,才使得唐朝民風不像後世迂腐。

第127章 三星齊聚(二)第171章 瓦崗內亂(三)第266章 開戰在即第128章 亂鬥第284章 君無戲言第190章 秦瓊封帥第94章 進退兩難第67章 泰山比武(二)第242章 一統中原(二)第92章 千里姻緣一線牽第38章 一戰成名(一)第80章 衆人齊聚(十)第91章 邂詬(二)第57章 混世魔王第43章 斷魂酒第298章 皇后病危第60章 約法三章第147章 技驚四座第105章 逍遙辭行第292章 暴風雨的前夕第79章 衆人齊聚(九)第234章 加官進爵第47章 福禍相依第59章 天罡三十六斧第99章 千里姻緣一線牽第169章 瓦崗內亂(一)第178章 兵發瓦崗第261章 鏡花水月第157章 北結突厥第123章 心悅誠服(二)第281章 追根究底第69章 鑄造師第111章 義結金蘭第205章 三問逍遙王第221章 殺我兄弟,殺無赦第36章 結拜第127章 三星齊聚(二)第292章 暴風雨的前夕第193章 獨戰羣雄(四)第141章 棋差一招第244章 一統中原(四)第100章 過三關,得良婿(二)第187章 交戰前夕第194章 兵權在手第260章 齊聚長安第233章 班師回朝第162章 被迫歸降第263章 袁天罡第187章 遊說屈突蓋第100章 再次相遇第90章 邂逅(一)第146章 弒君(二)第146章 弒君(二)第80章 衆人齊聚(十)第15章 蒞臨太原第179章 兵臨城下第282章 王妃產子第276章 北伐結束第68章 六合大槍第283章 龍鳳呈祥第57章 混世魔王第70章 霸王槍第65章 敬德從軍(二)第238章 征戰四方(二)第23章 宣戰第23章 宣戰第69章 鑄造師第16章 校場比武(一)第78章 衆人齊聚(八)第201章 瓦崗破,李密亡(五)第120章 往事如煙第119章 虯髯客第259章 昏迷不醒第241章 一統中原(一)第300章 皇后駕崩第276章 威震四海,八方朝賀第251章 開元通寶第202章 瓦崗破,李密亡(六)第98章 邂詬(二)第44章 囑託第162章 被迫歸降第21章 救援洛陽第306章 玄武門之變(五)第103章 李代桃僵第250章 均田制第173章 瓦崗內亂(五)第21章 救援洛陽第114章 師出同門(一)第251章 開元通寶第125章 各奔東西(二)第118章 說曹操,曹操到第131章 各司其職第52章 淵源第244章 一統中原(四)第149章 黃雀在後第152章 太原起兵(二)第21章 救援洛陽第187章 遊說屈突蓋第19章 半路截殺第265章 甦醒
第127章 三星齊聚(二)第171章 瓦崗內亂(三)第266章 開戰在即第128章 亂鬥第284章 君無戲言第190章 秦瓊封帥第94章 進退兩難第67章 泰山比武(二)第242章 一統中原(二)第92章 千里姻緣一線牽第38章 一戰成名(一)第80章 衆人齊聚(十)第91章 邂詬(二)第57章 混世魔王第43章 斷魂酒第298章 皇后病危第60章 約法三章第147章 技驚四座第105章 逍遙辭行第292章 暴風雨的前夕第79章 衆人齊聚(九)第234章 加官進爵第47章 福禍相依第59章 天罡三十六斧第99章 千里姻緣一線牽第169章 瓦崗內亂(一)第178章 兵發瓦崗第261章 鏡花水月第157章 北結突厥第123章 心悅誠服(二)第281章 追根究底第69章 鑄造師第111章 義結金蘭第205章 三問逍遙王第221章 殺我兄弟,殺無赦第36章 結拜第127章 三星齊聚(二)第292章 暴風雨的前夕第193章 獨戰羣雄(四)第141章 棋差一招第244章 一統中原(四)第100章 過三關,得良婿(二)第187章 交戰前夕第194章 兵權在手第260章 齊聚長安第233章 班師回朝第162章 被迫歸降第263章 袁天罡第187章 遊說屈突蓋第100章 再次相遇第90章 邂逅(一)第146章 弒君(二)第146章 弒君(二)第80章 衆人齊聚(十)第15章 蒞臨太原第179章 兵臨城下第282章 王妃產子第276章 北伐結束第68章 六合大槍第283章 龍鳳呈祥第57章 混世魔王第70章 霸王槍第65章 敬德從軍(二)第238章 征戰四方(二)第23章 宣戰第23章 宣戰第69章 鑄造師第16章 校場比武(一)第78章 衆人齊聚(八)第201章 瓦崗破,李密亡(五)第120章 往事如煙第119章 虯髯客第259章 昏迷不醒第241章 一統中原(一)第300章 皇后駕崩第276章 威震四海,八方朝賀第251章 開元通寶第202章 瓦崗破,李密亡(六)第98章 邂詬(二)第44章 囑託第162章 被迫歸降第21章 救援洛陽第306章 玄武門之變(五)第103章 李代桃僵第250章 均田制第173章 瓦崗內亂(五)第21章 救援洛陽第114章 師出同門(一)第251章 開元通寶第125章 各奔東西(二)第118章 說曹操,曹操到第131章 各司其職第52章 淵源第244章 一統中原(四)第149章 黃雀在後第152章 太原起兵(二)第21章 救援洛陽第187章 遊說屈突蓋第19章 半路截殺第265章 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