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困獸猶鬥(六)

“少主,你清醒過來了?”

秦瓊等人大喜過望地問道,他們期盼已久地李逍遙終於回來了。清澈的眼神,英姿勃發地神情使得衆人都激動無比的望着李逍遙,他們都知道李逍遙纔是大軍中的頂樑柱。若是李逍遙出現什麼問題,就會影響整個軍心,他已經恢復如初,身上沒有昔日的殺氣,更加沒有赤紅的眼神,溫文爾雅地輕搖着摺扇。

李逍遙滿懷歉疚地回望着他們一眼,意氣風發地笑道:“我醒了,這些日子苦了你們!”衆人全部都不停地搖着頭,興高采烈地凝望着李逍遙,又聽聞李逍遙繼續問道:“殘餘的洛口守軍,你們作何處置?還有元慶的屍首停放在何處?”

李靖瞥見李逍遙已經清醒過來,心情大好之下,又聽聞李逍遙的詢問聲,衆人的目光又一致的看向他,李靖沉聲道:“逍遙,兩千餘戰俘,末將將他們全部羈押在洛口城內,原本打算等你清醒過來才處置。至於元慶的屍首,停放在大廳內,身上的箭矢以及衣裳全部更換,一切只等着你清醒過來!”

李逍遙微微頷首,目光看向了秦瓊,沉聲道:“二哥,他們原本就是你的部下,由你出面比較好。如果他們願意歸順,那就好,不願意歸順,那就全部都放了!已經死了太多的人了,不想再看到無辜者死亡!”他低頭沉思了片刻,繼續說道:“師兄傳令下去,所有人明日全部整裝待發,爲元慶送葬!既然是將領,那就以軍葬送他,不披麻戴孝,不穿素服!”

衆將全部恭手稱道:“諾!”

李逍遙微笑地點點頭,把玩着手中的月牙狀的玉墜,輕聲笑道:“諸位兄弟,你們是不是很奇怪,爲何本王會迷失本性,差點走火入魔,僅憑這個小小的玩意就能讓我清醒過來,就連師兄都不明白到底是怎麼回事!”

衆人沉默的點點頭,他們是真的非常好奇這個玉墜到底有何本事,居然能夠令殺意四起地李逍遙頃刻間安靜下來。如果沒有這個玉墜,或許他們的性命也會遭遇危險,李逍遙的武藝本就是冠絕天下,真正全力以赴的攻擊任何一人,都無法做到毫髮無損,就連李靖都有些納悶,當初玄真子將這個玉墜交予他時,說的非常詭異,他根本就沒有聽明白其中的意思。

“藥師,這是爲師閒暇之日鍛造而成的,集日月精華大作,狀如月牙,人生難以齊全,並非爲師有意爲之,而是發現之時就是這樣的形狀,之後不斷地打磨才顯得如此的晶瑩剔透。這個玉墜,你拿着,若是逍遙有任何的反常,務必將這個玉墜貼在他的胸口,一切恢復如初,記住絕可不可遺失!”

李靖回想起師尊玄真子臨行前傳給自己的話,百思不得其解,根本就不明白師傅所說的含義。當初,他與李逍遙第一次見面就知道這個小師弟的確天賦驚人,而且那個時候根本就沒有絲毫的異常,久而久之也就忘記了,不過李靖一直謹記玄真子的話,貼身收藏,未曾離開過自己的身邊。

“其實這件事說來話長,當年我因爲某件事損傷了心脈,一直到現在都難以治癒,一夜之間青絲換白髮,容顏大變!那個時候師尊下山找過我,爲我診治,經過多番努力才讓我甦醒過來。可是,卻留下病根,當我心情悲傷之時,就會徹底爆發,心中只有殺意,自己卻無法壓抑,當時師尊學究天人,也無從得知是何原因,只留下一句話便離開了。”

李逍遙凝望着衆人,平淡的說道:“雖然我知道傷了心脈根本就難以痊癒,近年來又無重大的事情,只不過有些時候也會隱隱的暴怒,儘量壓抑住。隨着時間的推移,近年來根本就沒有什麼大礙,也就漸漸地忽略了,元慶的死深深刺痛了我,於是纔會失去理性,大開殺戒!”

他凝望着手中的玉墜,深深地嘆息一聲道:“其實這個玉墜應該是師尊爲我尋找治癒方法時發現的,於是纔會讓師兄帶給我。至於上面的文字,應該是師尊的手筆,你們沒有太多的感覺,是因爲你們心中平常如故,而我那個時候殺意正濃時,這個玉墜吸取日月精華,有平心靜氣的功效,使得我心中的憤怒消失不見,師尊的良苦用心,我有些辜負於他!”

聽聞李逍遙所言,衆人才明白眼前的小小玉墜居然是爲了治癒李逍遙的傷勢準備的,難怪他們覺得事情有些不同尋常,原來之前還有那麼一件事,既然李逍遙沒有向他們說明是什麼事,以及師尊是誰,他們也沒有過多糾結,畢竟師門的秘密不可能輕易地透露出去。

李玄霸瞪大着眼睛直勾勾的望着李逍遙,他明白李逍遙所說的那件事到底是什麼,也就是李逍遙學成歸來,母親竇氏重病在牀,面臨着生與死的局面。李逍遙歸來之日,便着手準備治癒母親,使得竇氏仍然能夠安然在世,李逍遙的功績確實無法估量,不過李逍遙也付出代價,一夜白頭,然而他不知道的是李逍遙那時候居然留下了隱患,李玄霸憂心忡忡地望着李逍遙,心中擔憂不已。

李逍遙微笑地看着李玄霸,淡淡地點點頭,微風輕拂着他的白髮,滄桑的臉龐,衆人才明白李逍遙的天分並非一朝一夕的,也是通過巨大地努力才換來今時今日的成就。如果不是李逍遙自身就懂得醫術,或許早已英年早逝了,畢竟心脈乃是人身最重要的部位,稍微不慎就會身死道消。

衆人心中再無任何的疑慮,然後他們幾人在一起隨意地交談了一下,就開始回去準備一切,迎接着明日最重要的日子。李靖深深地看了一眼李逍遙,他之前一直不明白爲何師尊將玉墜交給他,讓他轉交給李逍遙,現在他明白了,原來小師弟身上留有舊患,一旦爆發就不可收拾,到時候可能比李玄霸還要恐怖,畢竟他們幾人合力仍然難以真正的將李逍遙制服住,不過也是旗鼓相當,時間久了定會影響到李逍遙的心性,有此玉墜就能使得李逍遙心性更加穩定,沉着冷靜,不至於濫殺無辜了,他的任務也完成了,然後他也離開了。

次日,李逍遙一身戎裝,命令三軍將士所有人全部都穿上鎧甲,由秦瓊、單雄信、羅士信、伍天賜,他們四人將一身盔甲的李玄霸從大廳內擡出來。所有人的臉上都流露出一絲傷感之色,之前的兩千餘戰俘全部無一例外的跪在前方,他們再爲自己所做之事懺悔,一切都是他們自願的,衆人神情莊嚴地望着緩緩而來的裴元慶,沉重的戰鼓聲響了起來,衆人全部挺直着腰桿,目送着裴元慶。

由於洛口城剛剛被攻破,洛陽大軍仍然是一個威脅,不能將裴元慶的屍首帶回去好好地安葬,只能就地火化,前方用乾柴堆砌而成地柴堆,秦瓊等四人將裴元慶的屍身擡到柴堆之上,深深地看了一眼裴元慶,然後就退了下來,李逍遙不僅僅將裴元慶火葬,就連戰死沙場的將士,只要還有屍骨的也是一併全部火葬在一起。

李逍遙舉起火把,熊熊燃燒地火焰,輕輕地嘆息一聲:“元慶,你的短暫人生精彩且跌宕起伏,天下未曾太平,你卻先走一步。本王在此鄭重承諾,天下太平之日,必定加封你爲王。你爲李唐大軍取得洛陽打下堅實的基礎,這個是用的你的性命以及鮮血換來的,我李逍遙絕對不會讓它白白流失掉,兄弟好走!”

他將點燃的火把丟在了乾柴之上,頓時,熊熊烈火燃起,悲傷地氣氛目送着裴元慶以及戰死疆場的士兵們被無情地火焰包裹着。微風徐徐而來,使得火焰不停地飛舞着,妖嬈的身姿使得衆人全部都淚流滿面,難掩心中的悲痛,李逍遙深深地注視着燃燒的火焰,不發一言。

乾柴被無情地火焰激起隱藏在枝節中的堅韌,不停地發出‘噼裡啪啦’的響聲,火星四濺,衆人全部都目不轉睛地目送着自己的兄弟離開,悲痛的心情顯示在衆人的臉上。熊熊大火無情地吞噬着裴元慶等人士兵的身體,很快就化爲一堆灰燼,然後李逍遙親自將他們的骨灰一一收斂起來,裝在罐子中。

李逍遙步履蹣跚地來到了裴元慶戰死的地方,將罐子中的骨灰全部撒向了黃河。既然裴元慶戰死在這裡,那就讓他的英靈永遠守護着這片土地,讓他能夠睜開眼睛看着兄弟們取得勝利。之前戰死在黃河上的戰士,被黃河水淹沒的屍身,都沒有完整的爲他們送葬,不過李逍遙親自在黃河大堤岸邊立上一塊巨大的石碑,用以祭奠他們,讓他們也能供後人瞻仰。

裴元慶的葬禮簡單而莊重,李唐大軍中所有將領全部都滿懷悲痛之情,不過李逍遙的行動卻深深地震撼了他們。戰場上馬革裹屍,死無葬身之地乃是家常便飯之事,如今李逍遙將那些戰死的兄弟親手爲他們送葬,而且立碑,使得大軍上下對李逍遙更加的尊敬,就連戰俘的兩千餘士兵深深地震撼了,他們原本打算解甲歸田,不過看到李逍遙如此愛戴士兵,體恤士兵,心中深深地震驚了,於是他們決定歸順於李逍遙,現在他們是真正的後悔了,也明白了爲何李唐大軍對李逍遙唯命是從,就算是死也要完成任務。

翌日,李逍遙通過歸順於自己的戰俘口中得知,何輝之前向洛陽的王世充求救,救援一直到現在都沒有到來,因此才迫於無奈決定背水一戰。李逍遙聽聞之後,就知道了一切的原因。不過,他也非常的慶幸。如果洛陽的援軍真的到來,或許死的不僅僅是一萬的先鋒軍了,搞不好十餘萬大軍要損失一大半。

“衆位兄弟,看樣子洛陽援軍不日便回來到洛口,我們就好好地歡迎他們的到來,爲他們接風洗塵,給王世充一個大大的驚喜,讓他明白與我大唐帝國作對,後果不是他能夠想象的!如果不願意棄城投降,大軍抵達洛陽城時,就是他王世充命損之日!”

李逍遙微笑地說道,衆人全部都笑眯眯地看着李逍遙,他們知道李逍遙準備請君入甕,利用之前的戰俘兩千餘人,將他們鎮守在城門,然後將洛口城門大開,靜靜地等待着援軍自投羅網。不過,他們爲了以防萬一,仍然將大軍全部隱藏起來,一切按照李逍遙所預料的那樣,援軍終於再第二天出現在洛口範圍內,不過李逍遙不着急的進攻,而是等着他們抵達洛口城下,再給他們迎頭一擊。

張鎮周、田瓚接到王世充的命令後,就各自回到軍營內,然後點齊兵馬,馬不停蹄地朝着洛口城進發。只不過沿途遭遇惡劣天氣,以及一些小勢力的阻攔使得他們兩人的大軍在路上耽擱了不少時日,不過仍然開撥向洛口救援,一路上他們快馬加鞭,兩軍分別從不同的路線救援洛口,又再次的彙集在一起,一同出發,兵力增加,由於兩軍的主帥意見不一,再次錯過了最佳救援時間。

李逍遙命人將裴元慶等人的屍首火化,熊熊烈火燃燒起來,天空中漂浮起滾滾濃煙,他們知道洛口與李唐大軍已經發生交戰。於是,他們放下彼此的恩怨,全力以赴的加快大軍的行程,終於距離洛口城三百里的地方,根本就不給士兵休息的時間,日以繼夜的趕路,使得大軍疲憊不堪,拖着疲憊的身子仍然繼續前行。

舟車勞頓,人困馬乏,戰鬥力根本就沒有剩下多少,張鎮周、田瓚都驚喜的認爲洛口城還未被李唐大軍佔領。由於李逍遙直接將洛口城上高掛着帥旗撤下,換成原來的,給他們兩人一個錯覺,那就是城門尚未攻破,李唐大軍還未抵達。

因此,張鎮周、田瓚兩人一心想着儘快進城,救援洛口守將何輝等人,疲憊不堪的士兵全部都渴望的進入城中,才能安心地歇息。畢竟,他們已經數日都沒有好好地休息,而且糧食也消耗的差不多,無奈之下他們只能扛着飢餓,繼續前行。

張鎮周、田瓚兩人激動無比的看着洛口城門守將,面面相覷,兩人相視一笑,放心下來,大笑一聲:“終於抵達了!”然後又將目光看向了身後疲憊不堪地士兵,興奮地大笑道:“兄弟們,前方就是洛口,我們終於抵達了,本帥知道你們連日來沒有好好地休息,身體早已疲憊,不過進了洛口城,我們就什麼問題都沒有了,兄弟們給我加把勁,前方就是洛口了!”

衆人興奮地高聲歡呼起來,他們終於抵達洛口城距離不足五十里的地方,前方就是洛口城,只要進入城內,他們就可以好好地休息片刻,吃飽喝足,什麼問題都解決了,於是在張鎮周、田瓚兩人的帶領下更是卯足勁快速地向前行,他們卻不知道前方等待他們的不是洛口守軍,而是李唐大軍。

第298章 皇后病危第82章 衆人齊聚(十二)第52章 淵源第125章 各奔東西(二)第23章 宣戰第306章 玄武門之變(五)第5章 拜入名門第278章 護犢之心第205章 三問逍遙王第6章 鬼谷傳人第280章 秦王李世民第74章 衆人齊聚(四)第176章 李密稱帝第223章 兄弟齊心(一)第53章 懋功認主第285章 老謀深算第143章 思鄉心切第80章 衆人齊聚(十)第198章 瓦崗破,李密亡(二)第216章 困獸猶鬥(五)第124章 各奔東西(一)第241章 一統中原(一)第247章 入朝爲官第109章 恩怨兩清(一)第268章 進犯河西第217章 困獸猶鬥(六)第237章 征戰四方(一)第182章 夜襲瓦崗第304章 玄武門之變(三)第104章 非君不嫁,非卿不娶第119章 虯髯客第217章 困獸猶鬥(六)第52章 淵源第239章 一戰決生死第251章 開元通寶第193章 獨戰羣雄(三)第233章 班師回朝第302章 玄武門之變(一)第64章 敬德從軍(一)第53章 懋功認主第34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193章 獨戰羣雄(四)第93章 再次相遇第247章 入朝爲官第121章 人各有志第209章 定計,攻洛陽第116章 藥王(一)第28章 龍門之亂(二)第12章 少年白髮第158章 俯首稱臣第59章 天罡三十六斧第145章 弒君(一)第137章 蓄勢待發第255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第11章 與天相爭第304章 玄武門之變(三)第292章 步步爲營第249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104章 貪狼歸位第276章 北伐結束第156章 太原起兵(六)第90章 邂逅(一)第101章 過三關,得良婿(三)第187章 交戰前夕第237章 征戰四方(一)第190章 秦瓊封帥第251章 開元通寶第74章 衆人齊聚(四)第190章 獨戰羣雄(一)第270章 宣戰第70章 霸王槍第224章 兄弟齊心(二)第285章 老謀深算第227章 傳國玉璽(三)第73章 衆人齊聚(三)第170章 瓦崗內亂(二)第285章 老謀深算第36章 結拜第292章 步步爲營第228章 傳國玉璽(四)第133章 曉之行動(一)第122章 心悅誠服(一)第146章 弒君(二)第153章 太原起兵(三)第148章 深藏不露第124章 各奔東西(一)第89章 洛陽花會第231章 半路截殺第112章 相見第170章 瓦崗內亂(二)第107章 紅拂第175章 鴻門宴第104章 非君不嫁,非卿不娶第169章 瓦崗內亂(一)第111章 義結金蘭第144章 密謀造反第101章 過三關,得良婿(三)第297章 東窗事發第56章 要想此路過留下買路財第138章 十大罪狀
第298章 皇后病危第82章 衆人齊聚(十二)第52章 淵源第125章 各奔東西(二)第23章 宣戰第306章 玄武門之變(五)第5章 拜入名門第278章 護犢之心第205章 三問逍遙王第6章 鬼谷傳人第280章 秦王李世民第74章 衆人齊聚(四)第176章 李密稱帝第223章 兄弟齊心(一)第53章 懋功認主第285章 老謀深算第143章 思鄉心切第80章 衆人齊聚(十)第198章 瓦崗破,李密亡(二)第216章 困獸猶鬥(五)第124章 各奔東西(一)第241章 一統中原(一)第247章 入朝爲官第109章 恩怨兩清(一)第268章 進犯河西第217章 困獸猶鬥(六)第237章 征戰四方(一)第182章 夜襲瓦崗第304章 玄武門之變(三)第104章 非君不嫁,非卿不娶第119章 虯髯客第217章 困獸猶鬥(六)第52章 淵源第239章 一戰決生死第251章 開元通寶第193章 獨戰羣雄(三)第233章 班師回朝第302章 玄武門之變(一)第64章 敬德從軍(一)第53章 懋功認主第34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193章 獨戰羣雄(四)第93章 再次相遇第247章 入朝爲官第121章 人各有志第209章 定計,攻洛陽第116章 藥王(一)第28章 龍門之亂(二)第12章 少年白髮第158章 俯首稱臣第59章 天罡三十六斧第145章 弒君(一)第137章 蓄勢待發第255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第11章 與天相爭第304章 玄武門之變(三)第292章 步步爲營第249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104章 貪狼歸位第276章 北伐結束第156章 太原起兵(六)第90章 邂逅(一)第101章 過三關,得良婿(三)第187章 交戰前夕第237章 征戰四方(一)第190章 秦瓊封帥第251章 開元通寶第74章 衆人齊聚(四)第190章 獨戰羣雄(一)第270章 宣戰第70章 霸王槍第224章 兄弟齊心(二)第285章 老謀深算第227章 傳國玉璽(三)第73章 衆人齊聚(三)第170章 瓦崗內亂(二)第285章 老謀深算第36章 結拜第292章 步步爲營第228章 傳國玉璽(四)第133章 曉之行動(一)第122章 心悅誠服(一)第146章 弒君(二)第153章 太原起兵(三)第148章 深藏不露第124章 各奔東西(一)第89章 洛陽花會第231章 半路截殺第112章 相見第170章 瓦崗內亂(二)第107章 紅拂第175章 鴻門宴第104章 非君不嫁,非卿不娶第169章 瓦崗內亂(一)第111章 義結金蘭第144章 密謀造反第101章 過三關,得良婿(三)第297章 東窗事發第56章 要想此路過留下買路財第138章 十大罪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