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困獸猶鬥(一)

王世充篡位自立爲帝,坐鎮於洛陽,又稱爲洛陽王。自從王世充登基爲帝后,他就大肆地分封自己的族人爲王,無論是朝中重臣又或是軍中要職都是王世充嫡系子弟。自立爲帝后,政務、軍務全部都由他一人處理,每當王世充接受羣臣朝見處理政務,都要情意懇切地指教一番,語言重複,千頭萬緒,朝廷所有侍奉他的官員,都爲他的頻繁差遣而疲憊不堪。

甚至有時候,王世充會帶上幾個隨從人員到通衢要道上巡視,並不佈置警戒禁止行人,百姓只讓讓路就行了,拉緊馬繮慢步行走,彰顯自己對百姓的愛戴之情。王世充望着熙熙攘攘的百姓們,高聲說道:“以往的皇帝高坐在宮廷裡頭,民間的情況,無法瞭解透徹。我王世充不是貪戀皇位,根本目的是要挽救艱危的時局,我現在應該像一個州刺史,每件事情都要親自處理,應該跟黎民百姓一起評論朝政得失。擔心宮門禁令有着限制,大家的意見傳不進去,如今在順天門外安置座位處理政務。”

王世充爲了彰顯自己的與衆不同,又命令在西朝堂受理訴訟案件,在東朝堂聽取批評建議。於是,呈遞書信陳述意見,每天有好幾百人,書信奏疏雜亂無章的堆放在一起,有些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處理的,事情堆積在一起,根本就難以將事情考慮的周全到位,他是搬起了石頭砸中了自己的腳,王世充眼見如此繁雜,比之前還要更加勞累,幾天之後就不再出宮行走了。

同年六月,王世惲不斷地鼓動着王世充要殺掉皇泰主,以使斷絕人們復辟的念頭。王世充沉思了半晌,根本就沒有立即答應自己的兄長。畢竟,皇泰主楊侗名義上仍然是楊家的血脈,要是處死他的話,早該出手將他斬殺,王世充一直都不願意出手就是因爲皇泰主對他構不成威脅。

王世惲見王世充猶豫不決,低聲勸說道:“皇上,若是皇泰主不死,必定會引起一些有心人再次復辟隋朝的念頭,而且他是楊廣的嫡系子孫,擁有着楊家的血脈。雖然洛陽城成爲我們的囊中之物,軍中仍然有些不安分守己之人,留着他後患無窮,一旦皇泰主死去,就斷去了他們的復辟的念頭,死的價值遠遠超過留着!”

王世充聽聞覺得有些道理,仔細想想後,終於下定決心將皇泰主除掉。於是,王世充派遣自己的侄兒王行本用鴆酒殺了皇泰主。鴆殺乃是用傳說中的一種毒鳥,把它的羽毛放在酒裡,讓人喝下去立即七竅流血而死,這是宮廷內常用的一種毒酒。

王行本命人端上一壺鴆酒,一口酒杯,得意洋洋地笑道:“這是皇上賞賜於皇泰主的御酒,叮囑末將定要親眼目睹您喝下此酒。畢竟,這是皇上的一片心意,皇泰主你是自己喝,還是讓末將餵你喝呢?”

皇泰主楊侗望着王行本端上來的一壺酒,精美的酒壺之中暗藏着殺機,他不屑一顧地譏笑道:“狼心狗肺的東西,不用你動手,朕自己來!”他拿起酒壺倒在酒杯中,撲鼻的酒香使得衆人都聞到,只不過沒有誰敢上去一步,喝下此酒。

四周靜悄悄的只聽見酒水倒在杯中的“嘩啦嘩啦!”的聲音,所有人都目不轉睛地盯着皇泰主楊侗,他們看見楊侗舉起酒杯一飲而盡,喜上眉梢。王行本眼睜睜的看着皇泰主喝下鴆酒,知道楊侗命不久矣,興高采烈地笑道:“末將的任務完成了!”

皇泰主楊侗目空一切地淡然地望着衆人,微微一笑,衆人疑惑不解的看着楊侗。他們相信身爲大隋王朝的皇室族人,對鴆酒並不陌生,凡是見到它,任何人都談之色變。畢竟,其它的毒藥都有方法解救,唯有此酒無藥可解,然而衆人看見楊侗的眼神中彷彿一切都看透了,沒有絲毫的留戀,衆人一陣詫異。

事實上,楊侗早已厭倦了這樣的生活,自從王世充登基爲帝后,就直接將他軟禁於此,猶如囚籠中的小鳥被人關押一樣。只能每天仰頭望向天空,羨慕不已的看着朵朵白雲,以及望着窗外的風景,楊侗多麼的渴望外面的世界,任何人都無法理解他內心的痛苦以及無奈。

當王行本端上酒壺時,皇泰主楊侗就已經明白了,王世充終於等不住要秘密處死自己,這一天他早就料到了。如今的他什麼都沒有了,而且手中並沒有任何的兵權,根本就無法東山再起,既然大隋的江山已經覆滅了,那他作爲皇帝也該隨着江山一起消失,因此他沒有絲毫的猶豫自斟自飲,當酒水一入喉嚨,進入胃中,五臟六腑開始潰爛,疼痛的感覺使得他再也忍不住了,直接喊出聲來,接着體內的血液開始倒流,直接從楊侗的眼睛、鼻孔,嘴巴,耳朵流出暗紅色的血液,楊侗微笑地直接閉上了眼睛,他終於可以獲得自由了。

王行本目不轉睛地盯着皇泰主,見他倒地閉上眼睛,他還親自探查了一番確定了楊侗已經死去了。於是,他帶領屬下急忙趕回去,向王世充覆命。王世充接到王行本的稟報,微微點點頭,讚賞的看了一眼王行本,然後給了皇泰主楊侗一個恭皇帝的稱號。

王世充充分的利用李逍遙率領的唐軍與魏軍交戰的時機,大肆地整頓洛陽城,將洛陽城成爲自己真正的實力範圍。與此同時,李逍遙率領的大軍悄然而至抵達洛口,與鄭國軍隊遙相相望。李逍遙望着前方滔滔不絕的黃河之水,不禁吟誦道:“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黃河的魅力只有站在此處看着綿延不絕的河水滔滔不絕地向東流,幹流多彎曲,素有“九曲黃河”之稱。黃河水系,按地貌特徵,可分爲山地、山前和平原三個類型。這些不同類型的河流,分佈於流域各地,由於複雜的地質構造、基岩性質與地表形態的影響,使水系的平面結構呈現出多種不同的形式,河網密度各地也不同。

黃河左、右岸支流呈不對稱分佈,而且沿程匯入疏密不均,流域面積沿河長的增長速率差別很大。黃河左岸流域面積爲29。3萬平方公里,右岸流域面積爲45。9萬平方公里。龍門至潼關區間,右岸流域面積是左岸的3倍。全河集流面積增長率平均爲每公里138平方公里,上游河段長3472公里,面積增長率爲每公里111平方公里;中游河段長1206公里,匯入支流衆多,面積增長率爲每公里285平方公里;下游河段長786公里,匯入支流極少,面積增長率僅有每公里29平方公里。

因此,洛陽城的地理位置比較優越之一,也是因爲有了黃河作爲天然屏障,交通便利才使得洛陽城成爲含嘉倉的囤積地。並且,由於黃河的存在使得河道兩邊的溫度也相差較大。太陽輻射較強,光照充足,只不過季節差異比較大、溫差懸殊,如今正值六月份,洛陽城附近的溫度達到四十多度以上,而洛口卻只有三十幾度,至於洛口對面的溫度更是較低。

李逍遙率領大軍抵達洛口對面,他凝望着洛口,望着城門上插着‘鄭’字旗幟,就已經猜到了洛口守將已經獻城投降了。他望着前方波濤洶涌的黃河之水,心中產生一絲敬畏之情,仍然無懼自然地艱險,低聲道:“衆位兄弟,你們切記敵人在明,我軍在暗,千萬不可貿然出兵!今夜,我們就強渡黃河,打得他們措手不及,現在你們傳本帥的命令,大軍隱蔽起來,好生休息,養足精神,明日就是大戰之日!”

秦瓊等人立即將李逍遙的命令傳達下去,衆人立即找到一個隱蔽的地方直接躺下休息。李逍遙又將秦瓊等人全部召集在一起,沉聲道:“衆位兄弟,明日四更時分就是我軍渡過黃河,與王世充決戰之日,只不過眼下黃河是一道關卡,這道關並不容易過,若是王世充發現我軍,到時候及時派兵增援,對於我軍來說是一大難題。”

李靖沉思片刻,接話道:“元帥說的是,我軍之中擅長水戰,熟悉水性之人較少?”

“沒錯!”李逍遙讚賞的點點頭,皺着眉頭嘆息道:“我軍雖有十餘萬兵力,真正熟悉水性,水戰之人太少,畢竟我軍之中大多數都是關中地區之人,有的甚至一輩子都沒有見過黃河,心中難免有些恐懼,王世充率領的大軍卻是從小在水裡玩到大的,對於黃河的地形等都比我等要熟悉,再說了我軍大將勇猛無敵,一旦在水上,那就不一定了,力從地起,離開了地面,再大的力道根本就使不出來,而且有的人也是第一次乘坐船隻,不知道他們會不會不習慣。”

秦瓊等人全部都沉默了,李逍遙所言確實直中要害,他們大部分都是旱鴨子,根本就不會水戰。當初,只有徐懋功一人領兵在水上戰鬥取得勝利,可是爲了保護瓦崗城防止宇文化及率領大軍突襲,無奈之下留下兩萬餘人的兵力,其中就包括了這支水師。

一時之間,整個大營內都非常的寧靜,所有人的臉上都皺着眉頭,鴉雀無聲。衆人束手無策之時,裴元慶站出身來,擲地有聲地笑道:“元帥,我熟悉水性,可以成爲此次作戰的先鋒大將,領兵率先奪取陣地,掩護大軍渡過黃河!”

衆人大吃一驚,面面相覷,秦瓊詫異地問道:“元慶,你怎麼會熟悉水性呢?”

裴元慶與秦瓊等人較爲熟悉,他會水戰這件事,就連他們都不知道,李逍遙也疑惑不解地看着裴元慶,不可思議的望着裴元慶,等待着他的回答。裴元慶微微一笑道:“這件事說來話長,當年我隨父征戰四方,就曾經在虎牢呆過一些時日,而我會水戰也正是在那裡學會的。只不過,這件事甚少有人知曉而已,若不是元帥提及,我自己都差點忘記了!”

李逍遙驚喜地問道:“元慶,你確定自己會水戰?”他望見裴元慶堅定地眼神,微微一笑,“既然這樣的話,那此次作戰的先鋒就由你擔任,務必要掩護大軍,在敵軍還未發現之時,爭取將大軍奪得陣地,到時候後方人員才能全部安然抵達。”

“末將領命!”裴元慶堅定地回道,“末將定不會辱沒唐軍的威風,誓死掩護大軍渡過黃河!”

李逍遙微微頷首,望着裴元慶堅定地目光,他相信裴元慶能夠做到。只不過李逍遙也沒有料到後面的事情,居然出乎自己的預料,也正是因爲裴元慶的存在,李逍遙才能快速地攻佔洛口。遙相相望的洛口軍,此時根本就沒有預感到危機即將來臨,仍然按部就班地派遣軍隊巡邏,以及黃河堤岸。

洛口巡邏將領漫不經心地巡邏着,倏然他們發現對面有人影晃動,而且屢屢炊煙徐徐而上。頓時,他們就感覺到不妙,不過仍然不動聲色地巡邏着,然後悄悄地派遣幾名士兵偷偷地靠近查探。經過探子的查探,他們發現了高掛着‘李’字的帥旗,暗道一聲:“不好,敵軍來襲!”

探子遠遠看見高掛地帥旗,就知道是李逍遙率領大軍準備進攻洛陽城,想要進攻洛陽城必須要奪取洛口爲據點。鄭王王世充心知肚明,知道洛口是李逍遙的必經之地。於是,他命令洛口守將增派了士兵巡邏,五步一高十步一哨,只不過洛口守將認爲李逍遙不可能真的會出兵攻打,而且沿途都有探子,絕對安心地坐鎮洛口,只是沒有想到巡邏之時,發現了李逍遙的身影,心中大吃一驚,才明白王世充的確有先見之明,於是他們悄悄地來,又悄悄地離開了,他們必須將這個情報傳出去,讓將領有所防範。

此時的洛口守將,正在悠閒地坐在府中享受着片刻的寧靜。探子急急忙忙的前來稟告守將,他一聽嚇得直接癱倒在地,於是他將這個消息連夜傳遞給王世充,請求他派兵支援自己。如今的他不像之前那麼淡定從容,畢竟他是瓦崗的將領,現在歸順於王世充,李逍遙率領的大軍有一部分是瓦崗的人,也是以前他的戰友,仇人見面分外眼紅,不戰而降,要是被秦瓊等人知曉,絕對難逃一死,於是他只能將所有的希望寄託於鄭王王世充了。

第7章 錦囊妙計第163章 收復河東第190章 獨戰羣雄(一)第105章 少夫人第34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288章 三足鼎立第228章 傳國玉璽(四)第282章 王妃產子第66章 泰山比武(一)第22章 三軍會師第119章 虯髯客第296章 太子被廢第157章 北結突厥第211章 困獸猶鬥(一)第20章 玄感反隋第74章 衆人齊聚(四)第91章 邂詬(二)第300章 皇后駕崩第159章 東和李密第278章 護犢之心第158章 俯首稱臣第184章 玄霸秒勝第289章 阻父滅佛第175章 鴻門宴第71章 衆人齊聚(一)第153章 太原起兵(三)第236章 逍遙大婚(二)第66章 泰山比武(一)第43章 斷魂酒第131章 各司其職第44章 囑託第270章 宣戰第101章 長孫秀敏第272章 兵分六路第24章 大殺四方第52章 淵源第221章 殺我兄弟,殺無赦第59章 天罡三十六斧第100章 過三關,得良婿(二)第181章 謀奪瓦崗第234章 加官進爵第68章 六合大槍第262章 二師兄第285章 老謀深算第185章 夢魘第154章 太原起兵(四)第58章 八卦宣花斧第2章 取名李曉第89章 洛陽花會第266章 北伐起,唐刀現第3章 巧得金錘第104章 非君不嫁,非卿不娶第17章 校場比武(二)第185章 夢魘第276章 北伐結束第273章 兵敗如山倒第159章 東和李密第57章 混世魔王第191章 獨戰羣雄(二)第32章 歷城傳藝第190章 秦瓊封帥第248章 走馬上任第171章 瓦崗內亂(三)第147章 技驚四座第208章 離別第42章 惺惺相惜第182章 夜襲瓦崗第266章 開戰在即第24章 大殺四方第228章 傳國玉璽(四)第199章 瓦崗破,李密亡(三)第155章 太原起兵(五)第280章 秦王李世民第82章 衆人齊聚(十二)第63章 逍遙之怒第180章 桀驁不馴第145章 弒君(一)第205章 三問逍遙王第148章 深藏不露第133章 曉之行動(一)第298章 皇后病危第140章 援軍抵達第168章 逍遙王府第46章 百里追殺第104章 非君不嫁,非卿不娶第161章 入定關中(二)第214章 困獸猶鬥(四)第276章 威震四海,八方朝賀第22章 三軍會師第9章 途中救人第217章 困獸猶鬥(六)第167章 自立爲帝(二)第208章 離別第19章 半路截殺第289章 阻父滅佛第17章 校場比武(二)第34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290章 整頓宗教第176章 李密稱帝第208章 離別
第7章 錦囊妙計第163章 收復河東第190章 獨戰羣雄(一)第105章 少夫人第34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288章 三足鼎立第228章 傳國玉璽(四)第282章 王妃產子第66章 泰山比武(一)第22章 三軍會師第119章 虯髯客第296章 太子被廢第157章 北結突厥第211章 困獸猶鬥(一)第20章 玄感反隋第74章 衆人齊聚(四)第91章 邂詬(二)第300章 皇后駕崩第159章 東和李密第278章 護犢之心第158章 俯首稱臣第184章 玄霸秒勝第289章 阻父滅佛第175章 鴻門宴第71章 衆人齊聚(一)第153章 太原起兵(三)第236章 逍遙大婚(二)第66章 泰山比武(一)第43章 斷魂酒第131章 各司其職第44章 囑託第270章 宣戰第101章 長孫秀敏第272章 兵分六路第24章 大殺四方第52章 淵源第221章 殺我兄弟,殺無赦第59章 天罡三十六斧第100章 過三關,得良婿(二)第181章 謀奪瓦崗第234章 加官進爵第68章 六合大槍第262章 二師兄第285章 老謀深算第185章 夢魘第154章 太原起兵(四)第58章 八卦宣花斧第2章 取名李曉第89章 洛陽花會第266章 北伐起,唐刀現第3章 巧得金錘第104章 非君不嫁,非卿不娶第17章 校場比武(二)第185章 夢魘第276章 北伐結束第273章 兵敗如山倒第159章 東和李密第57章 混世魔王第191章 獨戰羣雄(二)第32章 歷城傳藝第190章 秦瓊封帥第248章 走馬上任第171章 瓦崗內亂(三)第147章 技驚四座第208章 離別第42章 惺惺相惜第182章 夜襲瓦崗第266章 開戰在即第24章 大殺四方第228章 傳國玉璽(四)第199章 瓦崗破,李密亡(三)第155章 太原起兵(五)第280章 秦王李世民第82章 衆人齊聚(十二)第63章 逍遙之怒第180章 桀驁不馴第145章 弒君(一)第205章 三問逍遙王第148章 深藏不露第133章 曉之行動(一)第298章 皇后病危第140章 援軍抵達第168章 逍遙王府第46章 百里追殺第104章 非君不嫁,非卿不娶第161章 入定關中(二)第214章 困獸猶鬥(四)第276章 威震四海,八方朝賀第22章 三軍會師第9章 途中救人第217章 困獸猶鬥(六)第167章 自立爲帝(二)第208章 離別第19章 半路截殺第289章 阻父滅佛第17章 校場比武(二)第34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290章 整頓宗教第176章 李密稱帝第208章 離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