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加冠之禮

“你們十人的名諱,我也想好了!”李逍遙頷首笑道,“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孝勇恭廉,你們便在十五個字裡面自己任選其一作爲你們的名諱,不知諸位兄弟意下如何?”

這十人紛紛躬身謝道:“多謝少主賜名!”

於是乎,這十人的名諱分別是李仁、李義、李智、李信、李良、李恭、李儉、李忠、李勇、李廉,由於李逍遙姓‘李’,衆人也跟着後面被賜姓李。李仁乃是十人中最大的,並且年紀也是最大的,李逍遙便任命李仁成爲他府中的管家;至於其他人化化作成爲各個府中的管事,而且李逍遙命令他們不到萬不得一不允許施展自己的武功。

李逍遙知道有些事情必須還是要面對的,首當其衝的便是一些暗藏的勢力將會把目標看向他加冠之後新開之府,於是他將‘曉’組織中一百零八人挑選十五人化妝成爲李府的家丁以及護院,而且他們這十五人的真實身份唯有組織內部人員知道,其他人不可知道。

“伍大哥,逍遙有一事相求,你要替我辦一件事就是將餘下的‘拂曉’成員組成一個刺殺聯盟,不到萬不得已不允許暴露與我之間的關係,還有聯盟中的人必須給我將消息網遍佈整個大隋境內,我要時時刻刻掌握住所有敵對勢力的動向,尤其是突厥那裡的形式,不知道伍大哥你敢接下這個任務嗎?”

伍雲召沉思片刻,定睛一看擡起頭皺着眉回道:“少主,非是雲召不敢接,實在是這個並不是一兩年就能完成的任務,少數也要五六年才能建立成少主心目中的情報網路,而且想要成立刺殺聯盟這件事本來就比較容易,畢竟之前早有做過了,只不過情報網絡時間有些倉促。”

李逍遙不等伍雲召將他的話完,直接揮揮手打斷道:“伍大哥有你這句話足夠了,時間我不給你限制。你五年也好,還是十年也好,必須將這件事給我做好,如果一人不行或者是遇到什麼困難的時候你就讓天賜幫你的忙,務必將這件事辦得妥妥當當的。”

“雲召接令!”伍雲召恭敬地回道,他堅定地目光迎上了李逍遙的眼神,他知道李逍遙的雄心壯志,奈何他的能力有限,再他對於情報聯絡一竅不通,因此伍雲召只能將時間延後。李逍遙正是因爲知道此事不是一年兩年就能完成的,於是就將時間放長。

“伍大哥,我讓你將‘破曉’的成員全部登記在冊,記錄在案!”李逍遙又接着吩咐道,“至於‘拂曉’的成員,你也記錄在案,他們每人所做之事全部一一給我詳細記錄下來,他日論功行賞。”

伍雲召點點頭,道:“少主請放心,衆兄弟的名字定下來就會爲他們登記在冊,記錄每位兄弟的功勞,絕不敢有絲毫的隱瞞之事。”

李逍遙鄭重地點點頭,然後又將目光看向了剩餘的九十三人,手搖摺扇大喝一聲道:“諸位兄弟,雖然你們不能與他們十幾人一樣與我在一起,可是我們的心都是緊緊相連的。你們依然有機會向我展示你們的才能,‘破曉’聽令!”

“你們乃是跟隨着四哥身後學藝,學得一身本領,加上你們自身的努力纔有今日的成就,但是你們每位都有着無法估量的潛能,因此吾命令你們所有成員參軍,進入到太原軍內輔助李靖成就大業,他日你們必定能成爲鎮壓一方的大將,到那時我必定親自迎接諸位的歸來。”

衆人躬身恭敬地回道:“屬下接令!我等誓死效忠少主!”

‘破曉’之中還剩下四十七人,‘拂曉’之中還剩下四十六人,他們都希望着有一天能夠將自己所學發揮出來,現在李逍遙給了‘破曉’成員的機會,‘拂曉’的人也是眨巴着眼睛期待着李逍遙的回答,李逍遙見他們渴望的神情,心領神會地點點頭道:“‘拂曉’聽令,我命你們所有人跟隨着你們的伍教官一起建立一處秘密的情報組織,他日你們必定將會是讓人聞風喪膽的組織。但是,逍遙希望諸位兄弟將你們的目光看得長遠點,遍佈整個大隋之外還有輻射突厥國內,一旦發生戰事,你們便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諸位兄弟,無論是你們是身在‘拂曉’還是‘破曉’,都是組織的成員,吾希望你們能夠團結一致,上下齊心將‘曉’之威名遠播,讓天下之人知道你們的本事。你們每一個人自己想好名諱,到時候這就是終生名字,無論生死都伴隨着你們一生,你們每一次所做的事情以及功勞,都會被記錄在案,一旦發現圖謀不軌者殺無赦,記住了嗎?”

他們紛紛出聲附和道:“我等謹記於心,誓死效忠少主!”

隨後,李逍遙又吩咐鐵玄爲十五量身打造一柄武器,比之前配置的還要鋒利無比的武器,之後李逍遙便抽身離開了,至於名諱人數實在是太多,他也一時難以取得了這麼名諱。只能讓他們自己去想,然後只要登記一下就可以了。

‘加冠之禮’之前的十五天時間裡,李逍遙每天都是早出晚歸的,就是想看看組織的成員的真實本領,然後再重新調配新的任務,並且秘密的進行訓練,尤其是‘拂曉’之中的人,經過他們自己所想的名諱來,每個人都取出名字了,不再使用代號,但是代號將會與名諱一起記錄在案,尤其是李逍遙還必須將這些人的樣貌輪廓以及武功特徵,全部一一的銘記於心。

由於鐵玄的鍛造技術突飛猛進,李逍遙便他鑄造出整整一百零八塊‘曉’的令牌,而且是每人一塊,但是花紋不同,最高級別的只有李玄霸、伍雲召兩人的花紋中有‘逍遙’兩字,一人一個;至於其他人的令牌皆是一樣都篆刻他們自己的名字,以免分別數年容貌改變後互相不認識了,同時李逍遙也叮囑他們令牌在人在,令牌遺失就相當於丟掉了身份證明,一旦發現將收回來,並且從組織內除名,而且還要受到其他人的追擊,打回原形。

李逍遙悄悄地佈置着一切事務,而他讓伍雲召購置的宅邸也在緊鑼密鼓的修葺着,並且十五人直接從組織中離開,進入到他的府邸中成爲相應的管事,並且統一的換上了家丁的衣裳。由於李淵的命令,李靖在太原軍中地位扶搖直上,而長孫無忌依然如故留在宅邸處指揮着衆人如何修葺,並且將所有的人明確分工,各司其職,使得修葺的進程快了整整一倍。

大業十四年三月,桃花粉面羞,桃花怒放,綺麗芬芳,迎着春日的暖風徐徐而來吹響了新的號角,新一輪的紛爭在此刻不久開始出現端倪,然後太原城內一片熱鬧非凡。大隋王朝唐公李淵正式對外宣稱他的幼子李逍遙,不日便舉行‘加冠之禮’,使得整個李氏宗族內發生了巨大地變化,衆人紛紛側目尤其是族中的老者以及長輩們均是吃驚不已,他們都不曾想到唐公李淵居然還有一位公子,貌似之前都未曾聽過,最讓他震驚的是李逍遙要加冠了。

古代漢族男子二十歲算成年,行“加冠之禮”,以示成人。在此之前都是梳髮髻,也稱“總角”,《詩經氓》中有云:總角之宴,言笑晏晏。這裡的“總角”就是代指時候,兒童時期。等到二十歲加冠之後,行冠禮,就成爲成年人了,故稱“二十弱冠”。

行加冠禮,首先要挑選吉日,選定加冠的來賓並準備祭祀天地、祖先的供品,然後由父兄引領進太廟祭告天地、祖先。冠禮進行時,由來賓依次加冠三次,即依次戴上三頂帽子。首先加用黑麻布材質做的緇布冠,表示從有參政的資格,能擔負起社會責任;接着再加用白鹿皮做的皮弁,就是軍帽表示從要服兵役以保衛社稷疆土;最後加上紅中帶黑的素冠,是古代通行的禮帽,表示從可以參加祭祀大典。三次加冠完成後人必須設酒宴招賓贊人。

加冠程序非常的麻煩,一共分爲十個程序:1。布席告祖、筮卜吉期;2。主人戒賓;。禮饌於西塾;4。徹筮席;5。布加冠席;6。厥明告天;。厥明告祖;8。東榮盥洗;9。陳獻禮器;10。司禮就位於堂階。

衆人紛紛側目的原因並非是李淵有最的兒子,而是李淵的幼子根本就沒有到行“加冠之禮”的年齡,李逍遙乃是公元600年出生到現在爲止也就是十四歲而已,按照禮制所傳下來的他還只是處於舞勺之年,根本就沒有到成年。

族中長者紛紛反對李淵如此做,因爲這樣做完全違背了常理,根本就不願意爲李逍遙舉行加冠儀式,但是李淵一意孤行一定要爲自己的幼子舉行加冠儀式,而且李淵根本就不解釋原因,一些李氏中的長輩更是憤然離場,根本就不願搭理李淵的無理請求。

當初李淵提出要爲自己加冠時,李逍遙一直不明白原因。雖然他是現代人的靈魂,可是也知道加冠之禮必須達到二十歲纔可以,一直到李淵出自己的一番理由以及同意讓他在外重新開府時,他才真正的明白李淵的良苦用心,實際上就是在側面的支持李逍遙的行動,只不過不願意表達出來而已。

再李淵作爲一族之長,他早就想好了應對之策,因爲他之前就已經猜到族中長輩不願爲李逍遙加冠,於是他決定親自爲李逍遙加冠,只不過李淵的父親雖然早逝,但是在李氏族中還是有些長輩尚在人間,因此他纔會通知一聲。既然敬酒不吃吃罰酒,李淵決定親自爲兒子加冠,他猜到李逍遙的心裡,並且他看清楚大隋國勢衰弱,一旦危機四起時,李淵根本就顧不得李逍遙的加冠儀式了,於是他才決定提前將成年之禮舉行,只不過違背了禮制。

李淵微笑地看着衆人憤然離席而去,沒有過任何的話,也不曾多言只是笑而不語的默默地看着他們離去的背影,喃喃自語道:“你們這些老頑固,根本就不懂得逍遙的本事,他日你們將會爲今日的決定後悔終身。”

李逍遙的加冠之禮的程序直接被李淵減去大半,只留下幾項,縮短了時間。李逍遙最怕的就是麻煩事情,李淵作爲李逍遙的父親,他親自爲兒子加冠,只是簡單地過過場就結束了,真正的目的就是希望李逍遙能夠在外開府,自成一家。

李淵明白李逍遙的本事到底多高,因爲他知道李逍遙的師傅玄真子乃是當世神人,所以作爲父親的他只能用自己的行動去支持李逍遙的行動,而不是加以干涉阻攔。看似昏庸懦弱對自己妻子竇氏都有些害怕的李淵,在大是大非面前他又果斷地讓人難以相信眼前的李淵是真的李淵,可是沒有任何人的祝賀,只有李淵、竇氏、李逍遙三人就簡單的將加冠之禮辦完了。

第230章 收復大涼第169章 瓦崗內亂(一)第185章 夢魘第167章 自立爲帝(二)第193章 獨戰羣雄(三)第44章 囑託第10章 歸家救母第47章 福禍相依第38章 一戰成名(一)第205章 三問逍遙王第73章 衆人齊聚(三)第58章 八卦宣花斧第13章 聖旨到第39章 一戰成名(二)第73章 衆人齊聚(三)第153章 太原起兵(三)第190章 秦瓊封帥第254章 酒神來訪第68章 六合大槍第128章 亂鬥第37章 天下無不散之筵席第105章 逍遙辭行第201章 瓦崗破,李密亡(五)第159章 東和李密第65章 敬德從軍(二)第236章 逍遙大婚(二)第217章 困獸猶鬥(六)第264章 窮追不捨第169章 瓦崗內亂(一)第219章 困獸猶鬥(八)第83章 衆人齊聚(十三)第258章 神秘人第302章 玄武門之變(一)第126章 三星齊聚(一)第152章 太原起兵(二)第61章 鐵匠借錢第39章 一戰成名(二)第77章 衆人齊聚(七)第184章 玄霸秒勝第24章 大殺四方第74章 衆人齊聚(四)第159章 東和李密第102章 過三關,得良婿(四)第65章 敬德從軍(二)第102章 過三關,得良婿(四)第101章 過三關,得良婿(三)第155章 太原起兵(五)第273章 兵敗如山倒第92章 千里姻緣一線牽第116章 藥王(一)第272章 兵分六路第276章 威震四海,八方朝賀第15章 蒞臨太原第54章 未雨綢繆第292章 步步爲營第38章 一戰成名(一)第106章 與君同行第276章 北伐結束第177章 東征第258章 神秘人第95章 透露身份第20章 玄感反隋第139章 夜襲敵營第40章 一戰成名(三)第38章 一戰成名(一)第187章 交戰前夕第119章 虯髯客第60章 約法三章第232章 活捉竇建德第30章 龍門之亂(四)第101章 過三關,得良婿(三)第263章 袁天罡第100章 再次相遇第49章 謀劃天下(一)第36章 結拜第88章 逍遙扇第11章 與天相爭第251章 開元通寶第92章 千里姻緣一線牽第211章 篡位自立第296章 太子被廢第252章 科舉制第233章 班師回朝第66章 泰山比武(一)第88章 逍遙扇第137章 蓄勢待發第62章 伍家滅門第138章 十大罪狀第219章 困獸猶鬥(八)第10章 歸家救母第23章 宣戰第3章 巧得金錘第158章 俯首稱臣第249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51章 徐府危機第107章 紅拂第36章 結拜第41章 單氏雙雄第21章 救援洛陽第25章 平定叛亂
第230章 收復大涼第169章 瓦崗內亂(一)第185章 夢魘第167章 自立爲帝(二)第193章 獨戰羣雄(三)第44章 囑託第10章 歸家救母第47章 福禍相依第38章 一戰成名(一)第205章 三問逍遙王第73章 衆人齊聚(三)第58章 八卦宣花斧第13章 聖旨到第39章 一戰成名(二)第73章 衆人齊聚(三)第153章 太原起兵(三)第190章 秦瓊封帥第254章 酒神來訪第68章 六合大槍第128章 亂鬥第37章 天下無不散之筵席第105章 逍遙辭行第201章 瓦崗破,李密亡(五)第159章 東和李密第65章 敬德從軍(二)第236章 逍遙大婚(二)第217章 困獸猶鬥(六)第264章 窮追不捨第169章 瓦崗內亂(一)第219章 困獸猶鬥(八)第83章 衆人齊聚(十三)第258章 神秘人第302章 玄武門之變(一)第126章 三星齊聚(一)第152章 太原起兵(二)第61章 鐵匠借錢第39章 一戰成名(二)第77章 衆人齊聚(七)第184章 玄霸秒勝第24章 大殺四方第74章 衆人齊聚(四)第159章 東和李密第102章 過三關,得良婿(四)第65章 敬德從軍(二)第102章 過三關,得良婿(四)第101章 過三關,得良婿(三)第155章 太原起兵(五)第273章 兵敗如山倒第92章 千里姻緣一線牽第116章 藥王(一)第272章 兵分六路第276章 威震四海,八方朝賀第15章 蒞臨太原第54章 未雨綢繆第292章 步步爲營第38章 一戰成名(一)第106章 與君同行第276章 北伐結束第177章 東征第258章 神秘人第95章 透露身份第20章 玄感反隋第139章 夜襲敵營第40章 一戰成名(三)第38章 一戰成名(一)第187章 交戰前夕第119章 虯髯客第60章 約法三章第232章 活捉竇建德第30章 龍門之亂(四)第101章 過三關,得良婿(三)第263章 袁天罡第100章 再次相遇第49章 謀劃天下(一)第36章 結拜第88章 逍遙扇第11章 與天相爭第251章 開元通寶第92章 千里姻緣一線牽第211章 篡位自立第296章 太子被廢第252章 科舉制第233章 班師回朝第66章 泰山比武(一)第88章 逍遙扇第137章 蓄勢待發第62章 伍家滅門第138章 十大罪狀第219章 困獸猶鬥(八)第10章 歸家救母第23章 宣戰第3章 巧得金錘第158章 俯首稱臣第249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51章 徐府危機第107章 紅拂第36章 結拜第41章 單氏雙雄第21章 救援洛陽第25章 平定叛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