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追根究底

秦王李世民見衆人情真意切的勸慰自己,他無奈地嘆息一聲:“諸位可有良策應付當前的局面?如今的局勢已然分明,本王的實力最雄厚,朝中各個大小官員有一半以上都是從本王的文學館出來,皆是本王的門下。”

“但是父皇及母后的態度依然難以明朗,本王揪心不已。父皇及母后最疼愛的乃是逍遙,大哥又是嫡長子,本王的實力最強大,使得父皇及母后焦頭爛額。畢竟,我們幾人都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本王也不願意看到手足相殘的局面,不然以後歷史之中,本王定然留下千古罵名。”

“朝中大臣紛紛聚攏在本王的門下,這一場仗,本王不能輸。輸的話,一切都白費了;勝利的話,本王便可登基爲帝,執掌千萬子民。再說,此仗勝利諸位也會跟隨着本王魚躍龍門,一步登天;輸了,則身首異處,本王知道眼前的局勢使得我無法真正的大開手腳,前面有大哥,後有逍遙,他們都在虎視眈眈的盯着本王,就連父皇、母后都看着本王,四面楚歌啊!”

衆人一陣沉默,他們都知道秦王李世民看似實力強大,卻危機四伏。若是秦王府中任何一人出事的話,牽扯進來的就是秦王李世民本人,到時候面對着是太子及其黨羽的攻擊。至於唐高祖李淵,他不僅不會有任何的幫忙,反而還會落井下石,藉此機會收回秦王李世民手中的權力,集中在他的手中,到時候唐高祖李淵就可以憑藉手中的權力任命他心目中的皇子爲新君。

如今的唐高祖李淵實屬無奈,迫不得已,他只能坐山觀虎鬥,只要不傷及唐高祖李淵的底線。隨便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去爭奪;唐高祖李淵也是馬背上打下江山,在他看來只有競爭才能真正的決出最適合皇位之人,然而,在他的心目中唯有李逍遙一人能夠坐上皇位,奈何,李逍遙不願意走上臺面,與李建成、李世民翻臉。

白居易的《後宮詞》中寫道:“淚溼羅巾夢不成,夜深前殿按歌聲;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熏籠坐到明;可憐紅顏總薄命,最是無情帝王家。”

既然身在帝王家,爲達目的不擇手段,只要奪得皇位,兄弟之間明爭暗鬥,爭權奪利實屬正常。唐高祖李淵也深深地理解這個道理,只不過有時候他也想改變這個局勢,有心而無力,心有餘而力不足。秦王李世民的實力深深地影響到了他這個當今皇上,若是在任由他發展下去,必定是秦王李世民登基爲帝,到時候太子李建成必定成爲敗者,那他李淵也不得不退位讓賢。

唐高祖李淵正值壯年之際,根本就不願意從位高權重的皇位之下下來。因此,唐高祖李淵需要李逍遙出面協調,用李逍遙的名聲改變眼前的局勢,真正的鎮壓住勢力強大的秦王李世民。只不過,李逍遙就是不願意出面。李淵在這個皇位上如坐鍼氈,總感覺自己的皇位不保,心中沒有足夠的底氣。於是,他只能坐山觀虎鬥,暗中扶持太子李建成,而且李淵也知道太子李建成並非表面上懦弱無能,也是迫於形勢,逼不得已爲之,只要秦王李世民有任何差錯,他就完全可以以此爲藉口將秦王李世民手中的權力收回一部分。因此,秦王府的人都小心翼翼,擔心出現差錯,被人抓住把柄一切的準備就功虧一簣了。

衆人沉默許久後,侯君集恭聲道:“秦王,末將看來我們秦王府的敵人應該是太子及其黨羽,而非逍遙王!”

秦王李世民詫異地瞥了一眼侯君集,淡然地問道:“侯將軍爲何如此一說?”

侯君集見李世民平淡的看着自己,眼神中有些不悅,他急忙解釋道:“末將跟隨着逍遙王有些時日,論軍事才能,當世無敵,就算是武藝,逍遙王也是舉世無雙。縱然是衛王與之相比,都要遜色幾分。當年,末將親眼目睹了逍遙王將殺氣騰騰的衛王制服,而且裴元慶戰死的時候,逍遙王親自下了屠殺令。”

“衆人看着逍遙王將敵軍一個一個的剿滅,最後還是衛王、李靖、秦瓊等人全部一起發動攻擊,在逍遙王沒有防備的情況將其制服。如果是單單一個人的話,根本就無人能夠阻擋得了逍遙王的步伐。而且,逍遙王不可一世,待人有謙虛有禮,與將士同甘共苦,使得唐軍將士對逍遙王死心塌地,就算是末將與之相比仍然相差甚多,只要有逍遙王在,末將的軍令基本上沒有任何的執行力。”

“但是,末將跟隨在逍遙王身邊也有時日。以末將之見,目前來說,秦王府還是不要主動招惹逍遙王府的人。既然逍遙王無心政務,對太子之位視若無睹,我們何不與他打好關係方是上上之策。若真的惹惱了逍遙的話,後果不是我們秦王府能夠承受得了,就算是皇上到時候也會站在逍遙王的身邊,那我們就會前功盡棄了。”

秦王李世民聞之,沉默不語。他回想起當年李逍遙學成歸來後,武藝就算是李玄霸都不是敵手,儼然成爲真正的第一高手。雖然沒有證據證明宇文成都的死與李逍遙有關,不過李世民相信絕對是李逍遙出手,不然無人能夠一掌劈死宇文成都。

李世民才知道侯君集不是再念及舊主,而是真心實意的爲自己的利益考慮,他沉聲道:“侯將軍有何高見不妨直言!”

侯君集見李世民打消了對自己的懷疑,他低聲說道:“逍遙王最在乎的有兩件事,一是逍遙王妃及其長子,二是跟隨在他身邊打天下的將領。若是任何人敢招惹到逍遙王的忌諱,逍遙王必定親自前來尋仇,他在軍中又有極高的權威。因此,我們不能與逍遙王爲敵首先就是要謹守本分,決不能與之交惡,就算是他麾下的將領,我們也不能去招惹,不然以逍遙王的能力,他可以直接將皇城封鎖,插翅難逃。”

“我們不但不能招惹逍遙王的人,還要與他們打好關係。若是能夠拉攏他們加入我們的話,也是一舉兩得。只要將逍遙王身邊的將領全部拉攏進我們陣營,以此分化逍遙王府的實力,到時候逍遙王再厲害也是孤身一人,無法與我們相提並論,勝券在握;最好的打算就是逍遙王也會加入我們的陣營,到時候就算是皇上都拿我們無可奈何。”

秦王李世民聞之,微微頷首,稱讚道:“侯將軍所言甚爲有道理,本王也覺得如今之計只能如此了。”

房玄齡沉默片刻,直言不諱的反駁道:“回稟秦王,臣覺得侯將軍所言也是極有道理。但是,以逍遙王的脾性,或許我們會面對着不僅僅是太子及其黨羽的反擊。若是計劃稍有差池,弄巧成拙,就要面對的是逍遙王的瘋狂報復,逍遙王的實力深不可測,無法揣測,實在是難以對付。”

“哦!”秦王李世民詫異地看向了房玄齡,他微微一愣道:“不知玄齡是如何想的?”

房玄齡淡然一笑道:“回稟秦王,臣的想法與侯將軍相仿,而且也是根據侯將軍的建議纔想出來的。眼下局勢未明之前,我們是不能與逍遙王正面交鋒,也可以按照侯將軍所言與逍遙王的麾下將領拉近關係。但是,我們不能做得太明顯,以逍遙王的聰明才智,他必定知道是秦王在幕後指使他們做的,到時候秦王就會被牽扯進來,侯將軍以及長孫大人皆是逍遙王府的人,後來棄暗投明轉投於秦王麾下。”

“以逍遙王的機敏,他不可能不知道當初侯將軍等人轉投於秦王的麾下,是秦王出面才讓諸位效忠於秦王。但是,直到現在逍遙王都未曾有任何的行動,也沒有前來興師問罪。若是我們再去拉攏逍遙王府麾下的將領,必定招來逍遙王的忌諱,到時候逼得逍遙王與我們走向對立一面,此計必須還要商議商議才行,切不可在這個時候再起波瀾,不然一切都將付之東流。”

秦王李世民瞥了一眼長孫無忌、侯君集等人一眼,他覺得房玄齡說的非常的在理。尤其是侯君集等人更是秦王李世民親自拉攏進自己的麾下,成爲出生入死的大將;長孫無忌也是秦王李世民娶了他的妹妹才成爲自己的人,就連高士廉也是如此。

如果真的再去拉攏逍遙王府的人,以李逍遙的脾性斷然不會置之不理。如果沒有長孫無忌等人的輔助,李世民的勢力也不會如此的龐大。他們在李世民的麾下盡職盡責,沒有絲毫的背叛。再說,李世民也放心。如果長孫無忌等人再背叛自己的話,那他們在朝中再無任何的立足之地。

“就這麼辦吧!”秦王李世民沉聲道,“就目前的情況來說,我們的確不能節外生枝了,逍遙王府的人我們不能去得罪,但是我們可以將矛頭指向太子及其黨羽,利用他們身邊的人來打擊大哥在父皇心中的地位。只要大局在握,就算逍遙再厲害,也得俯首稱臣。”

於是,秦王李世民讓長孫無忌等人將目標鎖定在太子李建成及其黨羽的身上。至於,逍遙王府的人他們都不需要管。當初,李世民以爲李逍遙會是他取而代之,成爲太子的主要敵人。不過,經過衆人的商議他將心中的根深蒂固的想法剔除掉。

無論是太子李建成,還是秦王李世民,他們都不知道當天晚上所談論的話題,以及對話看似隱秘之極,卻早已傳入李逍遙的耳朵裡。李逍遙早就在東宮、秦王府安插着眼線,不是爲了爭權奪利,也不是爲了竊取什麼機密,而是想要知道大哥李建成、二哥李世民會用什麼的方式對待自己。

由於之前逍遙王府被刺客行刺,李逍遙就加強了周圍人的監視,他要查出到底是誰在背後與突厥可汗相互勾結。李逍遙早就懷疑當日刺客能夠悄無聲息的抵達長安城,必定是有人接應,只不過那人一直隱藏的很深,一直都沒有露出任何的馬腳。因此,李逍遙將組織中餘下的人全部都派遣到各個有權有勢的府中成爲家丁或是奴僕等,有時候直接側面的打聽就知道了。

在一處書房之中,李逍遙端坐在椅子上,笑臉盈盈的聽候着探子傳來的消息,他微微一愣,笑了笑喃喃道:“看樣子是歷史書中的記載有時候也不一定是真正的歷史,難怪世人都說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沒想到後世傳聞懦弱無能的太子李建成居然隱藏的如此之深;貌似溫文爾雅的秦王李世民,居然如此的心思縝密,有時候還真的不能被表象所迷惑,客觀的去評判歷史方是上上之策,不然就連我都無法想象到大哥也是才思敏捷之人,或許不比二哥差,看樣子又是一場大戲要開鑼了。”

在歷史中記載着太子李建成是不學無術之輩,惑亂後宮,以致被唐高祖李淵廢黜太子之位。但是,李逍遙真正見到李建成時,而且兩人又是兄弟。他定然不會以歷史記載的去判斷一個人的品德。於是,他第一個派去的探子就隱藏在東宮之內,查探之後才發現李建成是內斂之人,城府極深,只不過一直隱藏的比較好。

至於秦王李世民,更是讓李逍遙震驚不已。在人前溫文爾雅的秦王,內心居然一直想着取而代之,如何謀奪皇位。只不過,李逍遙根本就不關心誰做皇帝。爲了以防萬一,李逍遙將探子打入他們的府中,目的就是爲了監視他們的一舉一動。

李逍遙卸下兵權後,一直閒賦在家,什麼事情都不幹,實際上他早已部署一切。朝中大臣的動向,以及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的動向,他都瞭如指掌。目前來說,他們兩人都將李逍遙排除在外,彼此敵視着。李逍遙也樂享其成,安心的做他的逍遙王爺。

縱然是唐高祖李淵親自前來,李逍遙就是不願意再次陷入腥風血雨之中,他實在是太累了。多年以來,李逍遙一直爲了李家的江山東奔西走,南征北討,立下了無數的戰功。唐高祖李淵給了李逍遙至高無上的權力,只要李逍遙有任何命令,任何大軍都必須要聽從,而且還有先斬後奏的權力。

凡是任何貪官污吏只要被李逍遙發現,都可以先斬後奏。說白點,唐高祖李淵就是想讓李逍遙出面還震住場面,不至於朝堂之中競爭激烈,使得大唐政治不穩,使得整個國家都遭受到牽連。但是,李逍遙就是不鬆口,總是以各種藉口搪塞過去,不是他不願意出面,而是時機未到那個時候。

好不容易偷得浮生半日閒,李逍遙當然要好好地享受一下跟長孫秀敏的日子了,而且此時長孫秀敏又有了身孕,李逍遙不願意孩子出生後自己又不在身邊。對於功名利祿,李逍遙早已看淡。不過誰要是威脅到逍遙王府的安全的話,無論是誰李逍遙都要追查到底。

李逍遙冷笑一聲:“當日刺殺,差點讓我失去了敏兒,這筆血債,誰也不能逃過去。”他望着跪着的探子,沉聲道:“本王命你去查的事情,查的如何?有沒有發現是誰在背後與突厥勾結在一起?”

探子尷尬地望着李逍遙一眼,支支吾吾地回道:“回稟少主,屬下沒有查到!”

“哎!”李逍遙嘆息一聲,輕聲的說道:“這些日子也苦了你們!若不是本王一定要查出是誰在背後與突厥勾結在一起,將突厥刺客引入到長安城,以致敏兒遭受重傷。若不是師兄手下留情的話,本王與敏兒早已天人永隔了。”

“雖然本王將突厥國夷爲平地,如今有很多突厥人受到朝廷的重用。但是,本王都打聽過,不知道誰與突厥可汗勾結在一起,想要謀害本王的性命。這件事一直在我的心頭上,難以剔除。那幕後之人敢於突厥勾結,他一定會再次前來,如今敏兒又有身孕,在發生那樣的事情,讓我有何面目去見孩子呢?”

“這件事本來就像是大海撈針一樣,沒有絲毫的線索。那人做的滴水不漏,實在是沒有留下任何的蛛絲馬跡。那人必定不是一個人,否則絕對不會做得如此乾淨。再說了,當日刺客有三十多人,這麼多人進入長安城,沒有引起絲毫的動向,朝中必定有人與他們相互勾結,這樣的情況下你們沒有查出結果,本王也能理解。”

“但是,這件事我不希望第二個知道。本王要給那個人一份大大的驚喜,讓他知道敢招惹我,他有沒有想過後果是什麼樣的。”李逍遙憤怒地說道,然後又看着那人一眼,囑咐道:“好了,沒事你就先下去吧!記住,這件事不允許讓少夫人知道了,不然她又要擔心不已了。若是有時間的話,待小公子出生的時候,你們也一起前來吧!到時候就沒有必要繼續監視了,若是不行的話,本王親自出手看看到底是誰有這麼大的膽子。”

那人微微頷首,道:“屬下告退!”

李逍遙微微點點頭,然後從懷中取出一百兩銀錠,交到那人的手中,鄭重其事地說道:“這些日子也苦了你們!這點錢就當是我給兄弟們買酒喝吧,待時機成熟後,我會讓你們光明正大的出現在衆人面前,到時候兄弟們在一起把酒言歡。”

那人想了想,還是接下了李逍遙手中的銀子,道:“多謝少主!”

“好了,你去吧!囑咐兄弟們小心行事!”李逍遙目送着那人離開,看着他消失在黑夜中的背影,他斬釘截鐵的冷笑道:“很快了,我一定會將你揪出來,哪怕是挖地三尺,我都要將你找出來。我就不相信,偌大的長安城中,找不到你。”

當日,逍遙王府遇刺,此事鬧得滿城風雨。李逍遙擔心打草驚蛇,加之長孫秀敏安然無恙,他也就讓唐高祖李淵將封鎖解除,使得長安城百姓能夠正常活動。事後,李逍遙仔細地回想了一下,發現此事有蹊蹺。要想進入戒備森嚴的長安城,必定在城門關閉的之前才行,那晚他們喝酒明明過了城門關閉時辰,爲何刺客還能進入城中。

想了許久之後,李逍遙就知道定然是朝中有人與暗中勾結。李逍遙想到此處就決定帶領大軍前去剿滅突厥,卻沒有想到頡利可汗也說那個人他也不知道是誰,只不過他知道李逍遙未曾中毒,王妃中毒的消息也是那個人給他的,並且要求頡利可汗要派遣一等一的高手才行,否則殺不了李逍遙。

李逍遙就猜想定然是朝中將自己視爲眼中釘肉中刺的人下的毒手,他將兵權卸下,看似閒賦在家,無所事事,實際上他是在着手調查逍遙王府遇刺的事情。無論李逍遙派遣多少人,前去追查都難以發現任何的蛛絲馬跡,更別說是誰在幕後主導者這一切了。

於是,李逍遙將組織中餘下的人全部派了出去,就連東宮太子的住處、秦王府、齊王府以及朝中的肱骨大臣,李逍遙都派人嚴密監視着。他們的一舉一動,李逍遙都瞭如指掌。畢竟,能夠帶領三十餘名刺客潛入長安城,而且做得如此滴水不漏,沒有絲毫的蛛絲馬跡之人,必定是朝中的達官貴人,範圍縮小了很多,只不過依然沒有辦法確定是誰做得,但是追查刺殺之事,卻意外知道了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對自己的態度,李逍遙也覺得非常的值得。

李逍遙派遣探子嚴密監視着朝中位高權重的大臣,也知道如今的朝堂上正在蔓延着一股沒有硝煙的戰爭,只不過這間戰爭的主角不是他李逍遙,而是他的大哥李建成以及二哥李世民。李逍遙淡然一笑,喃喃的說道:“你們都想要那個位置,那就儘管去抖吧!只要你們不涉及我,我就當做不知道罷了;如若不然,休怪我辣手無情,讓你們的計劃落空……”

第79章 衆人齊聚(九)第95章 透露身份第7章 錦囊妙計第66章 泰山比武(一)第72章 衆人齊聚(二)第101章 過三關,得良婿(三)第238章 征戰四方(二)第125章 各奔東西(二)第272章 兵分六路第307章 逍遙登基第37章 天下無不散之筵席第57章 混世魔王第257章 一怒爲紅顏第99章 千里姻緣一線牽第214章 困獸猶鬥(三)第147章 技驚四座第229章 傳國玉璽(五)第127章 三星齊聚(二)第109章 恩怨兩清(一)第288章 三足鼎立第237章 征戰四方(一)第80章 衆人齊聚(十)第140章 援軍抵達第302章 玄武門之變(一)第60章 約法三章第190章 秦瓊封帥第257章 一怒爲紅顏第26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17章 校場比武(二)第250章 均田制第155章 太原起兵(五)第247章 入朝爲官第41章 單氏雙雄第21章 救援洛陽第99章 千里姻緣一線牽第60章 約法三章第122章 心悅誠服(一)第57章 混世魔王第22章 三軍會師第220章 困獸猶鬥(九)第129章 逍遙回府(一)第283章 龍鳳呈祥第23章 宣戰第66章 泰山比武(一)第184章 往事浮現第169章 瓦崗內亂(一)第193章 獨戰羣雄(四)第226章 傳國玉璽(二)第220章 困獸猶鬥(九)第194章 兵權在手第75章 衆人齊聚(五)第307章 逍遙登基第239章 一戰決生死第87章 霸王現世第144章 密謀造反第187章 遊說屈突蓋第152章 太原起兵(二)第187章 交戰前夕第48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259章 昏迷不醒第291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208章 離別第164章 途中遇伏第38章 一戰成名(一)第301章 暗潮涌動第279章 太子府密謀第90章 邂逅(一)第70章 霸王槍第216章 困獸猶鬥(五)第221章 殺我兄弟,殺無赦第146章 弒君(二)第155章 太原起兵(五)第300章 皇后駕崩第41章 單氏雙雄第287章 捲土重來第255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第142章 大勢已去第178章 兵發瓦崗第214章 困獸猶鬥(四)第141章 棋差一招第219章 困獸猶鬥(八)第156章 太原起兵(六)第193章 獨戰羣雄(四)第11章 與天相爭第13章 聖旨到第38章 一戰成名(一)第220章 困獸猶鬥(九)第163章 收復河東第141章 棋差一招第104章 貪狼歸位第106章 逍遙進府第99章 千里姻緣一線牽第123章 心悅誠服(二)第123章 心悅誠服(二)第107章 過三關,得良婿(一)第180章 桀驁不馴第56章 要想此路過留下買路財第79章 衆人齊聚(九)第56章 要想此路過留下買路財第87章 霸王現世
第79章 衆人齊聚(九)第95章 透露身份第7章 錦囊妙計第66章 泰山比武(一)第72章 衆人齊聚(二)第101章 過三關,得良婿(三)第238章 征戰四方(二)第125章 各奔東西(二)第272章 兵分六路第307章 逍遙登基第37章 天下無不散之筵席第57章 混世魔王第257章 一怒爲紅顏第99章 千里姻緣一線牽第214章 困獸猶鬥(三)第147章 技驚四座第229章 傳國玉璽(五)第127章 三星齊聚(二)第109章 恩怨兩清(一)第288章 三足鼎立第237章 征戰四方(一)第80章 衆人齊聚(十)第140章 援軍抵達第302章 玄武門之變(一)第60章 約法三章第190章 秦瓊封帥第257章 一怒爲紅顏第26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17章 校場比武(二)第250章 均田制第155章 太原起兵(五)第247章 入朝爲官第41章 單氏雙雄第21章 救援洛陽第99章 千里姻緣一線牽第60章 約法三章第122章 心悅誠服(一)第57章 混世魔王第22章 三軍會師第220章 困獸猶鬥(九)第129章 逍遙回府(一)第283章 龍鳳呈祥第23章 宣戰第66章 泰山比武(一)第184章 往事浮現第169章 瓦崗內亂(一)第193章 獨戰羣雄(四)第226章 傳國玉璽(二)第220章 困獸猶鬥(九)第194章 兵權在手第75章 衆人齊聚(五)第307章 逍遙登基第239章 一戰決生死第87章 霸王現世第144章 密謀造反第187章 遊說屈突蓋第152章 太原起兵(二)第187章 交戰前夕第48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259章 昏迷不醒第291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208章 離別第164章 途中遇伏第38章 一戰成名(一)第301章 暗潮涌動第279章 太子府密謀第90章 邂逅(一)第70章 霸王槍第216章 困獸猶鬥(五)第221章 殺我兄弟,殺無赦第146章 弒君(二)第155章 太原起兵(五)第300章 皇后駕崩第41章 單氏雙雄第287章 捲土重來第255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第142章 大勢已去第178章 兵發瓦崗第214章 困獸猶鬥(四)第141章 棋差一招第219章 困獸猶鬥(八)第156章 太原起兵(六)第193章 獨戰羣雄(四)第11章 與天相爭第13章 聖旨到第38章 一戰成名(一)第220章 困獸猶鬥(九)第163章 收復河東第141章 棋差一招第104章 貪狼歸位第106章 逍遙進府第99章 千里姻緣一線牽第123章 心悅誠服(二)第123章 心悅誠服(二)第107章 過三關,得良婿(一)第180章 桀驁不馴第56章 要想此路過留下買路財第79章 衆人齊聚(九)第56章 要想此路過留下買路財第87章 霸王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