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太原起兵(二)

???在太原境內的一處宅邸,四周都是高大地圍牆,從外面望去只能看見幾顆古老的松樹,根本就看不見府內的情況,也聽不見裡面有任何的聲音,屋檐上方懸掛着一塊匾額,上面蒼勁有力的力道寫道:“逍遙居”。

此處便是李逍遙的住所,自從加冠之禮完成,李逍遙就從唐公府中搬出去。偌大地宅邸中鮮有人煙,只有寥寥數幾的家丁,就連丫鬟都看不見。期間,竇氏與李淵兩人,前來探望幼子踏進府內時,讓他們感覺這裡非常的冷清,根本就看不到任何的人,待竇氏回去後,將唐公府中的幾名丫鬟送給長孫秀敏,被李逍遙婉拒。

竇氏不明白爲何‘逍遙居’內,少有女性,只有紅拂女以及長孫秀敏兩人,其他人皆是男性。根據唐公李淵毒辣的目光觀察後,才發現李逍遙的府上爲何沒有女性,這些家丁看似普通人,各個都是一等一的好手,他不清楚自己的兒子身邊怎麼會出現這麼多高手。

作爲父親的李淵不想詢問幼子,只是微笑的點點頭,然後與竇氏在李逍遙的府內居住一段時間後便離開了。與此同時,李逍遙閉門謝客,不接待任何來客。自從唐公李淵宣佈李逍遙爲其幼子,門庭如市,全部都是慕名巴結之輩前來投靠,李逍遙一一回拒,除了最親近的人之外,任何人都不見。

身在太原守軍之中的李靖見伍天賜急急忙忙地來到軍營,心知李逍遙定有要事囑託,果不其然,伍天賜言簡意賅地將此行的來意告訴了李靖,又將李逍遙的書信交給了他。李靖拆開信件一看,吩咐身邊的副將,獨自一人與伍天賜一同前往。

李靖與伍天賜兩人結伴而行,一起來到了‘逍遙居’的客廳之中,只見長孫無忌早已坐在一旁,李逍遙微笑地看着李靖,笑道:“藥師兄,近來可好?”

自從李逍遙閉門謝客,就連李靖、長孫無忌兩人都有時很難見到他,神龍見首不見尾,唯有長孫秀敏時常與李逍遙在一起遊山玩水。李靖被李逍遙安排到太原守軍中,長孫無忌也被派遣出去進行歷練,他們兩人被李逍遙召見回來,心裡的感慨頗多,眼下的時機不對。

因此,李逍遙閒話不在多聊,開門見山地問道:“諸位應該知道楊廣自刎於寢殿之中吧!”李靖、伍天賜、長孫無忌三人都點點頭,又聽見李逍遙繼續侃侃而談:“逍遙曾經許諾讓諸位兄弟闖下一片天空,讓兄弟們享受一世榮光。煬帝楊廣已死,大隋王朝的統治岌岌可危,天下將進入亂世之中已經成爲必然,因此是時候讓這些叛軍首領領教一下,李家的厲害!”

長孫無忌沉聲道:“煬帝已死,對於我們來說是一件好事,只不過唐公的態度一直模凌兩可的,恐怕到時候會出現意料之外的變故。”

“無忌兄所言甚是,如果唐公不願意支持我等,那我們僅憑這些力量與天下英雄爭鋒,無疑是以卵擊石,自取滅亡。”李靖想了想贊同地說道,“唐公乃是大隋王朝的唐國公,是大隋的頂樑柱之一。無論聲望或是地位都比我等要高許多,而且唐公爲人義氣,交友廣泛,有他支持我等行事起來異常的容易。”

李逍遙見長孫無忌、李靖兩人都贊同自己的父親參與其中,而且以他的名義趁勢而起,不禁沉思了許久,又瞥見了伍天賜,見他也是點點頭。他知道造反這等大事必須要有自己的父親參與,李逍遙自己也認爲父親參與其中對於自己行事非常的方便,而且以父親李淵的聲望招兵買馬非常的簡單,一切他們不能做的事情,變得順暢許多。

於是,衆人一致的同意說服唐公李淵起兵,此事交給了李逍遙來做,而他們從旁輔助。畢竟,唐公李淵對於幼子非常的疼愛,就連竇氏對李逍遙都非常地愛護。如果直言不諱的說明自己的心意,李逍遙相信到時候適得其反,不如以退爲進才能知道父親的心意。

李逍遙趁着夜幕還未降臨之際,便離開自己的府上,帶上長孫秀敏來到了唐公府中,他知道母親竇氏喜歡長孫秀敏。李逍遙、長孫秀敏兩人來到了唐公府中,李淵見到幼子前來,詫異地望了一眼,急忙吩咐下人準備好飯食,然後將夫人竇氏請了出來。

竇氏聽見下人的傳話,急急忙忙地從內堂走了出來,然後笑了笑道:“丫頭,你這麼久沒有過來看我了,着實有些想你啊!”

長孫秀敏羞怯的低下頭,臉‘刷’的一下就紅了,就連耳後根都紅了,竇氏的一雙眼睛不停地在她身上打量着,尤其是盯着她的腹部看了許久,她知道竇氏想要抱孫子,就連她自己都做好準備。只不過李逍遙不願意,再等幾年就好了,每次來到唐公府,竇氏都會熱情洋溢的招待他們兩人,而且目光都望向了她的小肚子,實在是讓她無地自容。

李淵見竇氏一直盯着長孫秀敏的腹部上下打量着,尷尬地咳嗽一聲才使得竇氏回過神來,竇氏沒有絲毫的不自然,反而覺得理所當然一樣,就拉着長孫秀敏,婆媳兩人牽着手朝着內堂走去,留下李淵、李逍遙這對父子,兩人心照不宣得對視一眼,哭笑不得搖搖頭。

“母親實在是太強大了,我不得不服!”李逍遙望着神色不變,氣定神閒地大步拉着長孫秀敏的母親竇氏,他作爲兒子的實在是哭笑不得,他沒有想到竇氏居然這麼着急的想要抱孫子。

按照真實的年紀來算的話,他這個年紀的人一般來說都成家了,可是對於一個來自現代的靈魂來說,這個年紀成婚實在是不好。縱然,李逍遙已經完全融入到這個時代中去了,可是心裡對一些事情還是有些牴觸。無論母親竇氏如何催促,他都堅持己見,絕對不會讓長孫秀敏有孩子的。畢竟,長孫秀敏的年紀比他還小,時候未到。

竇氏想抱孫子想的都快要發瘋了,只要李逍遙帶着長孫秀敏前來,她每一次毫無例外地都要盯着長孫秀敏的腹部看了又看,每天都眼巴巴的看着,不知道爲什麼看了許久長孫秀敏的肚子還是沒有絲毫的氣色,失望的眼神被敏感的長孫秀敏看在眼裡,但是她嘴上沒有說話,心裡也是一陣嘆息,她也希望爲李家留給後。

最後實在是無可奈何之下,竇氏直接拉着長孫秀敏來到後堂之內,將自己的疑問說了出來。可是,未經人事的長孫秀敏哪裡還能受得了,通紅的臉蛋怯生生的將李逍遙原封不動的話說了一遍,竇氏聽完後才知道兒子是爲了長孫秀敏的身體考慮,她是過來人知道女人的身體要好好的保養才行。

竇氏暗罵自己幾聲,如果不是李逍遙捨命相救的話,或許她早就死了。她知道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自己身體沒有好好地休養導致的,常年的思念與操勞使得她身體每況愈下。如今,竇氏直接將這一切煩心的事情全部放下,安心地頤養天年。

李淵見竇氏的目光一直盯着長孫秀敏的腹部,又看見她臉色緋色。即使李淵比竇氏還要着急抱孫子,可是也不應該表現的如此明朗,於是他才咳嗽一聲,縱然見怪不怪了,還是需要顧及長孫秀敏的面子。

李淵暗暗地猜想道:“難道逍遙不常來就是這個原因?”

事實上,李逍遙、長孫秀敏兩人還真是有一部分這個原因。他們兩人年紀尚幼,根本就沒有想過要現在生孩子,再這個花樣年紀的少男少女只知道遊山玩水。直到他們第一次來到唐公府上,竇氏渴望地眼神望着長孫秀敏的腹部,使得他們兩人尷尬不已,那個時候長孫秀敏才知道作爲女人應該要爲自己的男人做點什麼。

於是,纔有了李逍遙以長孫秀敏的年紀太小,未真正的迎娶她過門貿然越過禮數到時候別人會說三道四的。只有十幾歲的長孫秀敏不知道李逍遙的真實用意,但是他的這份愛確實是真的,令長孫秀敏感動得熱淚盈眶。

李淵、李逍遙兩人望着竇氏、長孫秀敏離去的背影,將目光看向了李逍遙,淡然地笑道:“逍遙,今日你來此,應該是有事找我吧!”

李逍遙點點頭,沉聲道:“父親,逍遙已經接到消息楊廣自刎於江都寢殿之內。孩兒相信父親應該也接到這個消息吧!”

“不錯,爲父接到消息說楊廣被宇文化及與驍果軍發動兵變,逼死在寢殿之內,所有的隋氏宗親、外戚皆被殺死,唯有寥寥數人倖免於難!”

李淵唉聲嘆氣地說道,身爲大隋王朝的頂樑柱之一的唐國公,當他接到煬帝楊廣自刎於寢殿內,李淵就知道大隋王朝真正得邁入滅亡時期,天下將會重新歸於混亂時期。對於大隋王朝面臨分奔離析地慘劇,李淵實在是痛心疾首,要知道這片疆土李淵曾經也浴血奮戰過,眼看着自己得成果被人肆意踐踏,他的心裡多少有些不舒服。

“難道你這次前來就是爲了此事,我想應該還有其他事情吧!”

李逍遙尷尬地瞥了一眼笑意地李淵,無奈地搖搖頭,道:“父親不愧是唐國公,孩兒想知道父親是否真的想聽呢?”

李淵見李逍遙神神秘秘的,不禁皺着眉頭,沉思片刻,嚴肅地說道:“逍遙,你不會是真的想這麼做吧!”

李逍遙驚訝地望了一眼自己的父親,他覺得李淵跟歷史當中的差距實在是太大了,簡直判如兩人,又仔細地回想了一下,能夠作爲大唐王朝的開國君主,李淵的心思絕對稱得上是深不可測,而且心思縝密,做事滴水不漏,他肯定地點點頭道:“父親,孩兒正是這樣想的!”

“爲什麼?”

“煬帝楊廣自刎而死,宇文化及乃是罪魁禍首,然而李家與宇文世家結怨已久。雖然,宇文化及統領的驍果軍只有十幾萬,又身在江都,可是孩兒相信,以宇文化及的思想,想要收攏人心必定會西歸關中。即使洛口被瓦崗軍佔據,只要他們衆志成城未必不能闖過洛口,到時候他們在招兵買馬,那時候李家危矣!”

“楊廣殘暴不仁,天下黎民百姓人人得而誅之,各路反王順勢而起,想要一爭天下。以孩兒之見,真正有此身份且又名正言順之人寥寥數幾,唯有我們李家纔是真正的名正言順。其一,父親乃是大隋王朝的唐國公,又與先皇楊堅有些關係;其二,李家坐鎮山西太原,士兵南征北戰皆是跟隨在父親身邊立下赫赫戰功,然朝廷不願封賞,他們早就有叛隋之心;其三,京師大興與李家相距不遠,只要我們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便可拿下京師,佔據皇城,再南下攻下洛陽城;其四,無論他們之中誰取得天下,我們李家首當其衝會受到敵人的進攻,畢竟身在亂世之中,不可能做到安身立命;其五,師尊曾經說過父親身居帝王之氣,理應順應天道乘勢而起。”

李逍遙娓娓道來,慷慨激昂地陳述了李家不得不起兵地原因。縱然有些理由牽強附會,仍然讓李淵不發一言,他沉思了許久後,從容不迫地說道:“逍遙,你可想過。若是爲父起兵,天下之人又是如何看待爲父呢?他們會說我李淵不忠不義,再說一旦起兵失敗又該如何呢?”

“男兒當志在四方,如今天下大亂,人人自危。天下黎民百姓迫切地需要有一位明主能夠帶領他們脫離現在的窘境,讓他們過上幸福穩定地生活。孩兒可以肯定的說,天下百姓絕對不會說父親一分一毫,只要父親取得天下之時善待他們,誰也不願意放着穩定的生活而不要,不投明主,選擇昏庸無能的國君!”

李逍遙的話使得李淵再次陷入沉思,他想了又想久久未語,李逍遙不急不忙的等待着父親考慮的結果。突然,李淵猛地擡起頭,低聲說道:“既然如此,已經退無可退之時,我們不如起兵!縱然失敗了又有何妨,總不能死於安樂,坐以待斃,還不如主動出擊,逍遙擇日挑選良辰吉日,我們李家就在太原起兵!”

李逍遙笑了,他知道新的時代將要來臨了!大唐王朝的開國君主理應有此魄力,爲天下百姓,爲自己的家族帶來一世榮華,李淵不得不拼盡全力。簡而言之,李逍遙的目的達到了,李淵正式起兵。

第201章 瓦崗破,李密亡(五)第184章 玄霸秒勝第109章 恩怨兩清(一)第188章 李玄霸VS屈突蓋第279章 太子府密謀第97章 少夫人第42章 惺惺相惜第234章 加官進爵第126章 三星齊聚(一)第44章 囑託第262章 二師兄第34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96章 非君不嫁,非卿不娶第241章 一統中原(一)第16章 校場比武(一)第94章 進退兩難第44章 囑託第233章 班師回朝第42章 惺惺相惜第176章 李密稱帝第2章 取名李曉第202章 瓦崗破,李密亡(六)第133章 曉之行動(一)第304章 玄武門之變(三)第82章 衆人齊聚(十二)第274章 以死謝罪第14章 商議對策第256章 王府遇刺第117章 藥王(二)第77章 衆人齊聚(七)第216章 困獸猶鬥(五)第110章 恩怨兩清(二)第76章 衆人齊聚(六)第80章 衆人齊聚(十)第265章 甦醒第13章 聖旨到第93章 再次相遇第90章 邂逅(一)第194章 兵權在手第81章 衆人齊聚(十一)第288章 三足鼎立第255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第234章 加官進爵第153章 太原起兵(三)第73章 衆人齊聚(三)第118章 說曹操,曹操到第158章 俯首稱臣第33章 生死相搏第38章 一戰成名(一)第282章 王妃產子第226章 傳國玉璽(二)第283章 龍鳳呈祥第103章 透露身份第99章 千里姻緣一線牽第224章 兄弟齊心(二)第82章 衆人齊聚(十二)第271章 出謀劃策第108章 刺殺第254章 酒神來訪第105章 逍遙辭行第202章 瓦崗破,李密亡(六)第32章 歷城傳藝第137章 蓄勢待發第88章 逍遙扇第60章 約法三章第214章 困獸猶鬥(四)第219章 困獸猶鬥(八)第284章 君無戲言第72章 衆人齊聚(二)第141章 棋差一招第40章 一戰成名(三)第46章 百里追殺第158章 俯首稱臣第171章 瓦崗內亂(三)第111章 義結金蘭第41章 單氏雙雄第268章 進犯河西第197章 瓦崗破,李密亡(一)第69章 鑄造師第294章 證據確鑿第273章 兵敗如山倒第199章 瓦崗破,李密亡(三)第41章 單氏雙雄第232章 活捉竇建德第101章 過三關,得良婿(三)第103章 李代桃僵第233章 班師回朝第223章 兄弟齊心(一)第199章 瓦崗破,李密亡(三)第139章 夜襲敵營第44章 囑託第35章 瘋魔棍法第268章 進犯河西第288章 三足鼎立第130章 逍遙回府(二)第90章 邂逅(一)第147章 技驚四座第228章 傳國玉璽(四)第211章 困獸猶鬥(一)第47章 福禍相依
第201章 瓦崗破,李密亡(五)第184章 玄霸秒勝第109章 恩怨兩清(一)第188章 李玄霸VS屈突蓋第279章 太子府密謀第97章 少夫人第42章 惺惺相惜第234章 加官進爵第126章 三星齊聚(一)第44章 囑託第262章 二師兄第34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96章 非君不嫁,非卿不娶第241章 一統中原(一)第16章 校場比武(一)第94章 進退兩難第44章 囑託第233章 班師回朝第42章 惺惺相惜第176章 李密稱帝第2章 取名李曉第202章 瓦崗破,李密亡(六)第133章 曉之行動(一)第304章 玄武門之變(三)第82章 衆人齊聚(十二)第274章 以死謝罪第14章 商議對策第256章 王府遇刺第117章 藥王(二)第77章 衆人齊聚(七)第216章 困獸猶鬥(五)第110章 恩怨兩清(二)第76章 衆人齊聚(六)第80章 衆人齊聚(十)第265章 甦醒第13章 聖旨到第93章 再次相遇第90章 邂逅(一)第194章 兵權在手第81章 衆人齊聚(十一)第288章 三足鼎立第255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第234章 加官進爵第153章 太原起兵(三)第73章 衆人齊聚(三)第118章 說曹操,曹操到第158章 俯首稱臣第33章 生死相搏第38章 一戰成名(一)第282章 王妃產子第226章 傳國玉璽(二)第283章 龍鳳呈祥第103章 透露身份第99章 千里姻緣一線牽第224章 兄弟齊心(二)第82章 衆人齊聚(十二)第271章 出謀劃策第108章 刺殺第254章 酒神來訪第105章 逍遙辭行第202章 瓦崗破,李密亡(六)第32章 歷城傳藝第137章 蓄勢待發第88章 逍遙扇第60章 約法三章第214章 困獸猶鬥(四)第219章 困獸猶鬥(八)第284章 君無戲言第72章 衆人齊聚(二)第141章 棋差一招第40章 一戰成名(三)第46章 百里追殺第158章 俯首稱臣第171章 瓦崗內亂(三)第111章 義結金蘭第41章 單氏雙雄第268章 進犯河西第197章 瓦崗破,李密亡(一)第69章 鑄造師第294章 證據確鑿第273章 兵敗如山倒第199章 瓦崗破,李密亡(三)第41章 單氏雙雄第232章 活捉竇建德第101章 過三關,得良婿(三)第103章 李代桃僵第233章 班師回朝第223章 兄弟齊心(一)第199章 瓦崗破,李密亡(三)第139章 夜襲敵營第44章 囑託第35章 瘋魔棍法第268章 進犯河西第288章 三足鼎立第130章 逍遙回府(二)第90章 邂逅(一)第147章 技驚四座第228章 傳國玉璽(四)第211章 困獸猶鬥(一)第47章 福禍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