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三足鼎立

唐高祖李淵的心情格外的好,他期盼已久的逍遙王終於回來了。而且,還將他的勢力全部帶回來,真正的捲土重來。雖然他自己在中間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將李逍遙的麾下大將紛紛從四面八方調任回京。但是,唐高祖李淵知道真正的還是需要看李逍遙自己,他能否扶得起來。若是泥巴扶不上牆,李淵就會放棄李逍遙,從太子及秦王兩人之中選擇;李逍遙沒有讓他失望,終於再次捲土重來。

當時,唐高祖李淵非常的失望,他答允李逍遙的請求,讓他閒賦在家,實際上李淵是認爲李逍遙在暗中佈局,待他日捲土重來,遠離明爭暗鬥的京師,保存實力,等到時機成熟後,他再出面。只不過李淵暗中調查發現,李逍遙居然真的安於現狀,閒賦在家,快樂逍遙,終日遊手好閒。

唐高祖李淵見李逍遙志不在此,失望之極,曾經打算只要李逍遙真的選擇安度一生,不再踏足朝中勢力,對皇位沒有任何覬覦;唐高祖李淵就準備將李逍遙外放,遠遠地離開京師,無奈之下,他只能與竇皇后兩人相商,竇皇后也是如此想的,她也不願意看到自己的兒子夾在中間,成爲權力的犧牲品。

只不過,唐高祖李淵最壞的打算沒有執行,他將李靖等人全部調離京師,又留下了魏徵等人,實際上就是爲了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表面上是貶黜李靖等人,實際上是讓他們牢牢地將兵權控制在手中,以致於保證魏徵等人在朝中的地位,保護逍遙王府的安全。

李淵期盼許久的意氣風發地李逍遙再次走向臺前,這不是他身爲父親的功勞,而是長孫秀敏的功勞。若非長孫秀敏的勸說與引導,使得李逍遙改變心意,否則歷史之中再無留下他任何字言片語。唐高祖李淵每每念及此處都會忍俊不禁,喃喃道:“還是逍遙更加像朕……”

按照唐代現行的制度規定,唐朝朝參有三種不同的舉行時間和形式:一種是元日和冬至日舉辦的大朝會,最隆重,需要有“大陳設”,展宮懸鼓吹,陳車輅輿輦,到時皇帝“服袞冕,御輿以出,曲直華蓋,警蹕侍衛如常儀”,接受羣臣客使朝參禮賀;朝會參加者最多,其中有王公諸親、在京九品以上文武官、地方上奏的朝集使、周隋後裔介公部公,蕃國客使等,朝賀結束後並有宴會。

《唐六典》卷四《禮部》中記載曰:“皇太子獻壽,次上公獻壽,次中書令奏諸州表,黃門侍郎奏祥瑞,戶部尚書奏諸州貢獻,禮部尚書奏諸蕃貢獻,太史令奏雲物,侍中奏禮畢,然後中書令又與供奉官獻壽,時殿上皆呼萬歲”。

其次是朔望朝參,也就是每月的初一、十五;殿上設黼扆、躡席、薰爐、香案,依時刻陳列儀仗。由御史大夫率領屬官抵達大殿西廡,從官朱衣傳呼,催促百官就班;在監察御史的帶領下,羣官按品級於殿庭就位,皇帝始出就御座,羣官在典儀唱贊下行再拜之禮。

最後是常參,按照唐前期按制度規定:凡是在京司職文武職事九品已上,每朔、望朝參;五品已上及供奉官、員外郎、監察御史、太常博士,每日朝參;每日朝參就是常參,一般是不用擺列儀仗,也不需要重大的排場,是真正的行政日。參加者統稱常參官,人數非常的少但是官員的級別高,全部都是五品以上職事要重者,而早朝的時間,卻是七點到八點左右。

由於三種朝參的形式大小不一,因此在唐朝舉行的地點也不一樣。大朝會在太極宮的太極殿,太極宮位於長安城中軸線北部,始建於隋文帝開皇二年,隋朝稱爲‘大興宮’,因爲在唐朝時期是正宮,又稱‘京大內’;太極宮之南爲皇城,北倚長安北牆,北牆外爲西內苑,內苑之北爲禁苑,東西兩側分別是太子所居住的東宮與掖庭宮。

宮殿東西寬約二千八百多米,南北長約爲一千五百米;其中掖庭宮寬約七百米,太極宮寬約一千三百米,東宮寬八百多米,是一東西長,南北短的長方形。宮城的北牆也就是外郭城的北牆的一部分,西牆則與西城牆在同一直線上,其南段爲長安城西牆的北部所壓;南牆則在長安城以南80米處,今之“西五臺”恰在宮城南牆之上;東牆的位置在今西安城內革命公園的西端,向北經尚平路一帶。

宮城南面隔橫街與皇城相望,北面爲西內苑,東牆外爲興安門街,西牆外爲芳林門街,宮城中太極宮、東宮、掖庭官南北宮牆長度“相齊”,也就是南北宮牆長度相同。宮城城牆爲夯土板築,牆壁高三丈五尺,牆基寬一般在十八米左右,只有東城牆部分的寬度是十四米多。這比較外郭城高一丈八尺,牆基寬九米到十二米,構築得更爲堅固高大。

太極宮東、西、南、北四面共開有十個城門。宮城的南面有五個門,中間是承天門,東側是長樂門,次東永春門。承天門之西爲廣運門,次西永安門;西面和北面各開有二個城門,西爲嘉猷門、通明門,也是掖庭宮的東門;北爲玄武門、安禮門;東面通向東宮只開有一個城門,名通訓門,也就是東宮的西門;東宮南北尚開有四個城門,南面三門,爲廣運門、重明門、永春門;北面一門名玄德門。掖庭宮因爲宮女所居,故只開東西門,不開南北門,西面門只稱西門,並沒有其它的名字。

由於此處乃是長安城最大的宮殿,因此容納的人員也是最多的;至於朔望朝參則在宣政殿正殿舉行,依各區域的功能又分爲前朝和內庭二部分,前朝包括外朝、常朝及內朝三殿。外朝是宏偉高大的含元殿,重要的國家慶典都在此舉行。

中朝是宣政殿,位於含元殿之北,也是皇帝平日朝見羣臣、聽政及舉行朔望冊拜等大典的地方,還是皇帝常朝和百官辦事的行政中心;內朝爲宣政殿之北的紫宸殿,是內朝議事之處,也是皇帝生活起居的內宮性質的殿堂。

宣政殿前一百三十米處爲三門並列的宣政門,東西則有橫亙全宮的第三道橫牆。東廊之外爲門下省、史館等,西廊之外爲中書省、殿中省,都是中央官署。宣政殿四周有廊廡圍成寬約三百餘米的巨大殿庭;宣政殿作爲常朝的殿堂,是大明宮中軸線上三座主要朝廷主殿的核心,大唐許多重大歷史事件和影響歷史進程的詔令,都是從這裡策劃和發出的。

最後常參的地點是在紫宸殿,是內朝殿堂,羣臣在這裡朝見皇帝。紫宸殿東有浴堂殿、溫室殿,西有延英殿、含象殿,東西並列,是皇帝日常活動之所。唐高祖李淵就是居住在此處,今日他早早的便起牀了,而朝中的臣則在宣政殿等候。

辰時已到,唐高祖李淵從閣門進入紫宸殿,經過身邊的太監傳喚,衆位大臣紛紛從宣政殿進入紫宸殿,齊齊高呼道:“萬歲萬歲萬萬歲!”

唐高祖李淵炯炯有神地掃視一眼衆位大臣,神采奕奕地說道:“愛卿平身!”

衆位大臣紛紛站起身來,他們齊齊的看向了唐高祖李淵,只覺得李淵的氣色比以往更加紅潤,而且神清氣爽,神采飛揚的,他們都覺得非常的奇怪,然而李淵身邊的太監用尖銳地聲音,高聲喊道:“有事請奏,無事退朝!”

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等人紛紛詫異地看着唐高祖李淵,他們看着盛氣凌人,意氣風發地父皇,全部都沉默不語,衆人一陣沉默。唐高祖李淵一眼望去,根本就沒有看到李逍遙的身影,只覺得一陣詫異,又聽見殿外有人高聲喊道:“逍遙王覲見!……”

衆人紛紛轉身望去,只見李逍遙身穿白色鎧甲,尤其是那一頭銀白色的頭髮更加耀眼無比,使得衆人紛紛瞪大着眼睛,目瞪口呆地看着李逍遙款款而來,一臉的笑容淡然地回望了一眼,衆人皆是滿懷疑慮,他們之前的猜測終於得到回道,看見李逍遙出現在紫宸殿的時候,他們心中已然明朗,李逍遙的確是要捲土重來。

“兒臣叩見父皇,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臣叩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李逍遙及李靖等人齊齊高喊道,唐高祖李淵見李逍遙的身影出現在紫宸殿中,他笑臉盈盈地朗聲道:“平身!”

李逍遙及李靖等人直接入班,衆位大臣以及將領站立成一排,李逍遙與秦王李世民等人戰列在首位,太子李建成站在李淵的下手處。太子及秦王見李逍遙的身影,眼神一變,微微一愣,他們沒有想到李逍遙的動作居然如此迅速,使得他們兩人都猝不及防。

唐高祖李淵見李逍遙首次以逍遙王的身份出現在朝會上,欣慰不已,他微微笑道:“諸位愛卿沒有要事與朕稟報嗎?既然你們都沒有事情,那朕就再次宣佈一件事!”文武百官詫異地擡起看向了李淵,只見他的目光看向了身邊的太監,直接從袖口處取出一道聖旨。

太監雙手躬身接過聖旨,高聲宣讀道:“奉天承運,皇帝制曰:襄道行軍總管李靖,用兵如神,追隨逍遙王剿滅反王,大破突厥,任勞任怨,爲大唐立下赫赫戰功,着即冊封爲衛國公,兼任兵部尚書一職!欽此!”

李靖驚詫地望着唐高祖李淵,見他微微笑的看着自己,他急忙恭聲道:“謝皇上恩典!”

“奉天承運,皇帝制曰:通漠道行軍總管徐懋功,足智多謀,追隨逍遙王剿滅反王,大破突厥、高句麗,爲大唐立下無數戰功,着即冊封爲英國公,官拜尚書左僕射!欽此!”

徐懋功也是驚喜的恭敬道:“謝皇上恩典!”

接下來,秦瓊、尉遲敬德、程咬金、蘇定方等人全部加封爲國公,而張公瑾等人也被封爲從正二品輔國大將軍之職;至於魏徵直接被擢升爲國公,官至光祿大夫,其他人也跟着加官進爵。一時之間,逍遙王府門下衆人全部都被唐高祖李淵冊封,留京任職,不需要遠赴邊關。

李靖等人蒙受皇恩,他們之前所受的苦楚一掃耳光,就連朝中大臣都知道唐高祖李淵是有意支持逍遙王的勢力,就連李逍遙都嚇了一跳,隨即更多的是爲李靖等人高興。李靖等人在接到聖旨後,才能確定自己等人的功績,唐高祖李淵一直銘記在心,從未忘記,只不過時機未到,不能讓他們加官進爵,如今時機成熟,李逍遙再次捲土重來,使得他們紛紛得到朝廷的重用。

李逍遙在朝中的勢力陡然增加,最難受的莫過於秦王李世民,他沒有想到自己的弟弟居然如此厲害,手段實在是太高明瞭,就連他都不得不佩服李逍遙。一直隱忍不發,厚積薄發的力量超出衆人的想象,最重要的是唐高祖李淵有意爲之,他還將六部之中的其他兩人更換成爲太子李建成的人,使得六部之中由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逍遙王李逍遙分別掌管兩部,而李逍遙管轄兵部以及戶部,太子李建成掌管刑部、禮部,秦王李世民掌管吏部、工部。

唐高祖李淵直接將尚書省的六部分別由三個兒子管轄,形成互相監督的機制,而且朝中的勢力達到平衡點,不至於出現一家獨大的情況,也使得唐高祖李淵再次擁有了足夠的話語權,加強了皇權的集中。最重要的是,唐高祖李淵如此做,可以真正的在三個兒子之中選出一位最適合的新君。

太子李建成也沒有想到自己的人也可以管轄另外兩部,李逍遙的出現,宣示着他捲土重來,也間接的幫助了他自己;秦王李世民的損失最大,明明六部之中有一大半都是他的人,李逍遙的出現直接打亂了他的部署,他原以爲李逍遙的到來最擔心的應該是太子李建成,沒想到居然會是他自己,只不過他表面上依然風平浪靜,看不出一絲的不悅,其實早就憤怒不已,只不過礙於自己一直樹立的溫文爾雅的形象,使得李世民只能笑臉盈盈的面對任何人。

大唐王朝的勢力達到一個平衡點,三位親王彼此之間互相監督,使得唐高祖李淵的目的達到了,他纔是永久的贏家,這種平衡的局面也是李淵一直期待已久的,今日終於達到了,李淵龍顏大悅,精神奕奕,卻不知在朝中爲了名利,將會再次掀起一輪新的爭論。

第19章 半路截殺第154章 太原起兵(四)第266章 開戰在即第275章 真相大白第110章 恩怨兩清(二)第131章 各司其職第196章 裡應外合第159章 東和李密第21章 救援洛陽第299章 師傅再現第212章 困獸猶鬥(二)第78章 衆人齊聚(八)第227章 傳國玉璽(三)第274章 以死謝罪第45章 雄信惹禍第139章 夜襲敵營第184章 往事浮現第8章 逆天改命第22章 三軍會師第67章 泰山比武(二)第165章 鐵血柔情第261章 鏡花水月第280章 秦王李世民第81章 衆人齊聚(十一)第3章 巧得金錘第102章 進退兩難第67章 泰山比武(二)第219章 困獸猶鬥(八)第233章 班師回朝第196章 裡應外合第205章 三問逍遙王第163章 收復河東第91章 邂詬(二)第248章 走馬上任第7章 錦囊妙計第227章 傳國玉璽(三)第68章 六合大槍第209章 定計,攻洛陽第289章 阻父滅佛第155章 太原起兵(五)第182章 夜襲瓦崗第206章 淺水原之戰(一)第149章 黃雀在後第26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247章 入朝爲官第137章 蓄勢待發第31章 辭別第106章 與君同行第46章 百里追殺第56章 要想此路過留下買路財第248章 走馬上任第246章 解甲歸田第244章 一統中原(四)第52章 淵源第274章 以死謝罪第67章 泰山比武(二)第66章 泰山比武(一)第167章 自立爲帝(二)第265章 甦醒第104章 貪狼歸位第137章 蓄勢待發第204章 當頭棒喝第4章 指點明津第121章 人各有志第131章 各司其職第93章 再次相遇第254章 酒神來訪第263章 袁天罡第262章 二師兄第79章 衆人齊聚(九)第100章 過三關,得良婿(二)第261章 鏡花水月第301章 暗潮涌動第209章 定計,攻洛陽第300章 皇后駕崩第273章 兵敗如山倒第117章 藥王(二)第182章 夜襲瓦崗第259章 昏迷不醒第36章 結拜第124章 各奔東西(一)第148章 深藏不露第114章 師出同門(一)第66章 泰山比武(一)第226章 傳國玉璽(二)第151章 太原起兵(一)第97章 少夫人第184章 往事浮現第292章 暴風雨的前夕第102章 過三關,得良婿(四)第107章 紅拂第44章 囑託第70章 霸王槍第33章 生死相搏第29章 龍門之亂(三)第60章 約法三章第203章 瓦崗破,李密亡(七)第146章 弒君(二)第140章 援軍抵達第129章 逍遙回府(一)
第19章 半路截殺第154章 太原起兵(四)第266章 開戰在即第275章 真相大白第110章 恩怨兩清(二)第131章 各司其職第196章 裡應外合第159章 東和李密第21章 救援洛陽第299章 師傅再現第212章 困獸猶鬥(二)第78章 衆人齊聚(八)第227章 傳國玉璽(三)第274章 以死謝罪第45章 雄信惹禍第139章 夜襲敵營第184章 往事浮現第8章 逆天改命第22章 三軍會師第67章 泰山比武(二)第165章 鐵血柔情第261章 鏡花水月第280章 秦王李世民第81章 衆人齊聚(十一)第3章 巧得金錘第102章 進退兩難第67章 泰山比武(二)第219章 困獸猶鬥(八)第233章 班師回朝第196章 裡應外合第205章 三問逍遙王第163章 收復河東第91章 邂詬(二)第248章 走馬上任第7章 錦囊妙計第227章 傳國玉璽(三)第68章 六合大槍第209章 定計,攻洛陽第289章 阻父滅佛第155章 太原起兵(五)第182章 夜襲瓦崗第206章 淺水原之戰(一)第149章 黃雀在後第26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247章 入朝爲官第137章 蓄勢待發第31章 辭別第106章 與君同行第46章 百里追殺第56章 要想此路過留下買路財第248章 走馬上任第246章 解甲歸田第244章 一統中原(四)第52章 淵源第274章 以死謝罪第67章 泰山比武(二)第66章 泰山比武(一)第167章 自立爲帝(二)第265章 甦醒第104章 貪狼歸位第137章 蓄勢待發第204章 當頭棒喝第4章 指點明津第121章 人各有志第131章 各司其職第93章 再次相遇第254章 酒神來訪第263章 袁天罡第262章 二師兄第79章 衆人齊聚(九)第100章 過三關,得良婿(二)第261章 鏡花水月第301章 暗潮涌動第209章 定計,攻洛陽第300章 皇后駕崩第273章 兵敗如山倒第117章 藥王(二)第182章 夜襲瓦崗第259章 昏迷不醒第36章 結拜第124章 各奔東西(一)第148章 深藏不露第114章 師出同門(一)第66章 泰山比武(一)第226章 傳國玉璽(二)第151章 太原起兵(一)第97章 少夫人第184章 往事浮現第292章 暴風雨的前夕第102章 過三關,得良婿(四)第107章 紅拂第44章 囑託第70章 霸王槍第33章 生死相搏第29章 龍門之亂(三)第60章 約法三章第203章 瓦崗破,李密亡(七)第146章 弒君(二)第140章 援軍抵達第129章 逍遙回府(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