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途中遇伏

李淵率領大軍攻佔長安城,尊隋煬帝楊廣爲太上皇,是爲先皇,代王楊侑爲隋恭帝,改元義寧。恭帝進封李淵爲唐王、大丞相、尚書令,以李建成爲唐王世子;李世民爲京兆尹,改封秦國公;封李元吉爲齊國公。

李家的勢力在長安城紮下了腳跟,李淵率領大軍攻破城池,擊敗了堯君素,又活捉屈突通,將之收歸於次子李世民的麾下。一時之間,李淵的兵力迎來了爆發式的增長,攻破長安城收編了長安守衛軍,攻破城池收復河東,又收編了河東的駐軍,使得他的兵力迅速壯大,達到了二十多餘萬人。

李淵手中掌握的兵力,就算在反隋勢力中也算得上是佼佼者,而且麾下又有能征善戰的大將,使得瓦崗寨對李淵加強了防範,就連李密也沒有預料到。當初對自己搖尾乞憐的李淵,轉眼之間變得龐然大物,不是自己隨意揉捏的小角色。

收復了河東之後,李淵的兵力增加,他終於將長安城以及河東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現在的長安城,全部都是李淵的手下大將以及文臣治理,他早已將支持大隋的將領全部撤換,貶得貶,調離的調離,儼然成爲李淵的後花園。

在長安城內,隋恭帝楊侑名義上,雖是皇上,但是他的命令沒有任何聽從,就連他一日三餐都有人專門看守,明面上說是保護,實際上是監視着楊侑的一舉一動。由於,李淵已經將長安城掌握在手中,他就將戰況消息傳回太原,想要將自己的家眷接到長安城內。

身在太原內的‘逍遙居’府中,李逍遙望着手中的紙片,上面清楚的寫出了李淵近日攻佔長安城,又將城內所有的將領更換成自己的親信,還收復了河東,並且整頓了兩軍使得義軍的兵力迅速地壯大起來。縱然李逍遙足不出戶,但是天下之事都有‘曉’組織成員一一將情報傳遞給他,李逍遙微微一笑道:“看樣子時機已經成熟了……”

於是,他將下屬傳遞過來有關於父親的戰報,想要交給母親竇氏過目。沒想到,竇氏只是微微一笑,根本就不需要看就猜到了結果,李逍遙一陣納悶,這是剛剛傳過來的消息,根本就沒有被人看過,可是母親居然看都不看一眼,就猜到了兩軍交戰的結果,李逍遙詫異地問道:“母親,爲何您會如此肯定父親此戰必勝!”

竇氏牽起長孫秀敏的手,微微一笑道:“我與你們的父親在一起有數十年了,我們兩人一直相敬如賓!雖說家中之事多數情況下由我決定,實際上是你們的父親對我的尊重,真正的大事還是由他把握,畢竟他是一家之主。當初,我之所以下嫁於他,也正是看中了這一點,大事處事不驚,小事不管不顧。”

“你們父親的本領是任何人都無法比擬的,在我看來你們要想真的超越他的話,還需要走上很長的一條路。既然,你收到消息,看你的臉色洋溢着興奮,我便已經猜到他定是取得了勝利。如果你們幾人認真地思考一下,或許就能發現你們的父親的優點。”

李逍遙微微點點頭,心中暗暗地想道:“其實母親說的並沒有錯,按照父親沉穩的性格,除非有必勝的把握,絕對不會輕易出擊。既然消息已經傳來,定是取勝的消息。父親不愧是大唐王朝的開國君主,只不過這樣下去的話,父親將正式走向臺前,恐怕我們得儘快搬離此地才行。”

於是,在李淵派遣的使者還未到達之前,李逍遙已經命人將所有的行李準備好,隨時準備離開。不久之後,李淵派遣的使者終於前來了,李逍遙也不等他詳細說明直接帶着竇氏、長孫秀敏、紅拂女等人全部離開,就連他身邊的家丁奴僕一起離開,李玄霸與伍天賜也一起上路,一行十幾人朝着長安城內進發。

坐鎮在長安城的李淵心急如焚的等待着竇氏、李玄霸、李逍遙等人,到時候一家就可以團聚了。至於李建成的家眷早已到達了長安城,唯有竇氏等人還未前來。李淵由於將自己的心思放在了竇氏等人的身上,無心朝政,終日望着前方的大路,期望能夠看見竇氏等人的身影。

與此同時,李淵攻破長安城,將代王楊侑推上帝位,是爲隋恭帝,獨攬朝綱,又率領大軍攻破城池,收復了河東等消息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地傳播出去,各路反隋之士全部都接到了這一個消息。衆人無不驚歎,李密最是後悔,之前還是任由揉捏的李淵,不再是那麼軟弱無能,反而雄心勃勃的,使得他是最後悔。

河北的竇建德,太原的劉武周,洛陽的越王楊侗以及王世充,江都的宇文化及等人全部都對李淵的手段歎服不已,就連突厥始畢可汗對李淵無不欽佩。始畢可汗在牙帳之內,望着手中得到的最新情報,激動地大笑起來:“哈哈!……朕,終於等到這一天了!……”

李淵爲了消除突厥對太原的威脅,不得已的情況下,對他們俯首稱臣。始畢可汗一直以來根本就沒有將分裂的大隋王朝放在眼中,如果是之前的統一之勢,始畢可汗絕對不敢輕舉妄動。可是,隨着隋煬帝自刎於江都的消息傳遍華夏大地,他就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而且之前被隋煬帝壓榨的百姓,使得天下大亂,農民起義四起,因此他大肆的收編周圍的小勢力,然後將他們納入突厥軍隊中,算是自己的一股勢力,使得突厥兵力達到巔峰時期。

始畢可汗一直以爲李淵對自己俯首稱臣,因爲他手中掌握着最好的王牌,只要李淵不聽從他的命令,到時候他會親自率領大軍攻破晉陽城,到時候整個太原危矣。畢竟,太原乃是李淵的大本營,只要將這個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他就不會擔心李淵臨陣倒戈,對自己不忠心。再說,李淵剛剛坐穩長安城,實力剛剛有些氣色,始畢可汗就是希望李淵的實力越來越大,到時候他就可以命令李淵引入突厥軍隊,然後鐵騎踏遍華夏國,那個時候遼闊富裕的華夏之地就是突厥的後花園一樣。

爲了達到更好的南下入侵華夏大地,始畢可汗在得知李淵兵力大增時,沒有絲毫的懷疑與顧忌,反而不斷地向李淵輸送着戰馬,使得李淵的騎兵戰力不斷地壯大。並且,騎兵將領都是當日派遣而來的突厥將領,因此始畢可汗更加的放心,他相信那些人絕對不會背叛自己。

遠在江都的宇文化及咋聽到李淵的消息時,整個人都愣住,他一直認爲宇文成都的死罪魁禍首是李淵,宇文成都死於太原境內,一切都是他幕後策劃的。因此,宇文化及對李淵是恨之入骨。雖然,他自己弒君篡位,手中經過整合編制也有十幾萬餘人,與李淵手中的兵力相比還是有些差距。

於是,宇文化及絞盡腦汁想到一條計謀,決定半路截殺李淵的家眷。經過多方面的打探與證實,確定了李淵的家眷仍然在太原,李淵進攻長安時,沒有將他們一起帶上。現在,長安城基本上屬於李淵的勢力範圍,至於隋恭帝就是一個擋箭牌,爲了自己的名正言順而已,根本就沒有任何權力,生死大權還掌握在李淵的手中。

現在的大隋王朝已經名存實亡了,各地的反隋勢力已經達到了一個平衡點。於是,宇文化及下定決心聯絡各路反隋,表達了自己想要出動一些人在半路行刺李淵的家眷,綁架於他們然後威脅李淵退出長安城,而且衆多反隋勢力中無人敢立新的皇帝,李淵反其道而行之,將代王推上了帝位,就是想挾天子以令諸侯,恢復大隋王朝,製造出李淵威脅論。

果不其然,衆人漸漸地將李淵威脅自己的統治地位,無限的擴大。即使,衆人不喜歡宇文化及,實在是從骨子裡對他恨之入骨,可是又不得不感覺宇文化及分析的頭頭是道。於是,本來沒有人將李淵放在眼裡,此刻開始重視起來。

衆人開始正視李淵,不斷地估算着李淵的兵力以及他所佔領的城池,他們才猛然想起,自己等人妄自尊大,居然忽略了重要的戰略要地。無論是太原城,還是長安城,以及河東,都是精兵強將之地,而且臨近黃河,水路方便,政治以及文化的核心,衆人才將李淵放在心上,將他視爲真正的敵手。

李淵的兵力也有二十多萬餘人,麾下大將各個能征善戰,就連李淵的幾個兒子都是天賦異稟之人,尤其是擁有萬夫不當之勇的李玄霸,一雙鐵錘揮舞起來,無人能敵。衆人一陣後怕,急忙緊急的召集自己的麾下大將,一同商議起來。

各路反隋勢力心照不宣的選擇了宇文化及給他們送來的書信,決定派人刺殺李淵的家眷,考慮到李玄霸的戰力通天,根本不能明刀明槍的跟他對着幹。並且,李淵家眷身邊還有一位紅拂女,以及手握長槍的伍天賜等人,於是他們決定暗地裡將他們制服,然後控制竇氏。

李逍遙等人一行人,日夜兼程的趕路,他們根本就沒有選擇寬闊的大道以及水路,反而是走了一條崎嶇地小路。雖然腳程比官道、水道要慢上許多,他們一行人也有數十人,目標雖小,在有心人的眼中仍然是一個龐大的目標,因此只能避免一些人的耳目,儘快的踏入潼關,進入李淵的勢力範圍就沒事了。

他們小心翼翼地沿着崎嶇不平的小路朝着潼關進發,一邊又快速地將消息傳遞出去。當初,李逍遙還以爲母親竇氏身體比較孱弱受不了那個苦,沒想到竇氏居然鼎力支持自己的決定。無論他們怎麼小心,仍然逃脫不了有心人的耳目。

李逍遙喝止住衆人,皺着眉頭凝望着前方雜亂無章的腳印,隨風而搖晃的雜草不斷地晃動着,面色凝重地掃視了一眼,低聲道:“四哥,天賜,你們要加緊戒備。”然後又退後了幾步,輕聲地說道:“紅拂,你要保護好敏兒!至於你們全部都給我站在原地不動,圍成一圈,將她們兩人保護好,若是有任何閃失,提頭來見!”

李逍遙將一切都囑咐好,緩慢地走到李玄霸以及伍天賜的身邊,臉色凝重地說道:“四哥,天賜,你們切記不可同時遠離母親的身邊!”

即使,竇氏以及長孫秀敏兩人有着十幾個人守護着,可是李逍遙仍然不放心。李逍遙算計到反隋勢力中會有人對自己等人採取手段,用來要挾自己的父親。經過傳來的消息,他才得知此次行動中,他們居然達成一致,全部出動了自己最得力死士,各個都是一等一的好手,用來刺殺自己等人。

“衆位你們還是出來吧!”李逍遙高喝一聲,微笑道:“草叢裡有毒蛇,時間久了恐怕性命堪憂了!如果沒有這個膽子不想出來,那我們就此告辭了!”

隨着李逍遙的呼喊,草叢中‘嘩啦嘩啦’的出現密密麻麻的黑衣人,全部都是黑布蒙面,一襲黑色夜行衣,其中一人好奇地問道:“我等在此等候許久,來來回回也有一些人,但是他們都沒有發現我等行蹤,爲何你會知道?”

“本來是不想告訴你們的,竟然你們等會就要離開這個世界上了,不要到時候閻羅王問你的時候,你們沒有一個交代,我決定告訴你們!”他們一行人少數也有數千人,李逍遙卻不以爲然的怡然自得,微微一笑道:“首先是道路上的腳印,實在是太多了,而且全部都是朝着兩邊走去;第二就是草叢裡沒有任何的聲音,這裡本來就是荒山野嶺,可是蛇蟲鼠蟻絕對不在少數,卻沒有任何的聲音;第三就是你們之中有個傻瓜居然將自己手中的兵器抽出來了,那個響聲我可是聽了無數遍,熟的不能再熟了。”

那人憤怒地看着李逍遙,他知道李逍遙最後一個理由是在諷刺自己,因爲衆人之中唯有他一人手中的兵器是亮出來的,其他人的武器全部都是站出來的時候才完全抽出來,怒目而視地看着李逍遙,他原本是打算偷襲的,現在被李逍遙看出自己等人的埋伏,只能硬着頭皮上了,他不相信怎麼多人居然還抵不過李逍遙寥寥數人。

那人傲慢的瞥了一眼李逍遙,不屑一顧的譏笑道:“等會看你怎麼笑得出來,兄弟們給我上!”

李逍遙輕搖着摺扇,微笑地回敬道:“待會不知道是誰不能笑!”

不等李逍遙吩咐,性格衝動的李玄霸早就擡起自己手中的大鐵錘,全力地奔跑過去,縱然前方有數千人,仍然無所畏懼,彷彿這些人在他眼裡根本就是螞蟻一樣;伍天賜見李玄霸衝了上去,急忙提起手中的長槍,也衝了上去;至於李逍遙,他仍然搖着摺扇站在原地一動不動,根本就沒有將這些人放在眼裡。

當初,李逍遙還以爲他們那些人派過來的一等一的高手究竟有多厲害,纔會非常的謹慎小心。可是,眼前的這些人出現在他的面前時,他才知道自己的擔心是多餘的。雖然伍天賜所學的多數是戰場所用的招式,李玄霸所學的卻是殺人的招式,這些人在他的手中就像是殺雞一樣,根本就不費吹灰之力,形勢一邊倒,很快這數千人被他們兩人殺的七七八八了。

須臾之間,數千人皆被李玄霸與伍天賜兩人殺的一乾二淨,鮮血流淌在草叢中將青色的草坪染成紅色,滋潤着它茁壯成長。李逍遙嘆息地望着白白送命的這些人,無奈地嘆聲道:“做人低調點,不要太高調,哪怕是做事也得低調點,否則死無葬身之地!”

若是那人聽到李逍遙最後說的話,定會被他氣得半死。如果真的是偷襲他們的話,或許李逍遙定會費一些手腳,沒想到那人居然剛愎自用居然敢跟自己硬碰硬,別的還難說一點,可是硬碰硬是最不怕的。

既然有人找死,那何不送他們一程,也算是做了一件善事。於是,李逍遙絕對不會手下留情。

第8章 逆天改命第62章 伍家滅門第111章 義結金蘭第258章 神秘人第34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300章 皇后駕崩第130章 逍遙回府(二)第100章 再次相遇第35章 瘋魔棍法第54章 未雨綢繆第26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162章 被迫歸降第289章 阻父滅佛第203章 瓦崗破,李密亡(七)第101章 長孫秀敏第243章 一統中原(三)第219章 困獸猶鬥(八)第204章 當頭棒喝第299章 師傅再現第48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97章 少夫人第255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第276章 北伐結束第244章 一統中原(四)第92章 千里姻緣一線牽第184章 往事浮現第88章 逍遙扇第21章 救援洛陽第17章 校場比武(二)第43章 斷魂酒第304章 玄武門之變(三)第139章 夜襲敵營第285章 老謀深算第282章 王妃產子第163章 收復河東第45章 雄信惹禍第5章 拜入名門第227章 傳國玉璽(三)第219章 困獸猶鬥(八)第184章 往事浮現第17章 校場比武(二)第28章 龍門之亂(二)第102章 過三關,得良婿(四)第140章 援軍抵達第100章 過三關,得良婿(二)第203章 瓦崗破,李密亡(七)第188章 李玄霸VS屈突蓋第113章 有情人終成眷屬第83章 衆人齊聚(十三)第259章 昏迷不醒第139章 夜襲敵營第76章 衆人齊聚(六)第56章 要想此路過留下買路財第166章 自立爲帝(一)第220章 困獸猶鬥(九)第199章 瓦崗破,李密亡(三)第269章 援軍抵達第187章 遊說屈突蓋第81章 衆人齊聚(十一)第200章 瓦崗破,李密亡(四)第102章 過三關,得良婿(四)第291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129章 逍遙回府(一)第100章 過三關,得良婿(二)第184章 玄霸秒勝第90章 邂逅(一)第79章 衆人齊聚(九)第86章 衆人齊聚(十五)第190章 獨戰羣雄(一)第103章 李代桃僵第41章 單氏雙雄第261章 鏡花水月第105章 逍遙辭行第119章 虯髯客第181章 謀奪瓦崗第129章 逍遙回府(一)第304章 玄武門之變(三)第4章 指點明津第236章 逍遙大婚(二)第197章 瓦崗破,李密亡(一)第156章 太原起兵(六)第53章 懋功認主第211章 篡位自立第131章 各司其職第77章 衆人齊聚(七)第29章 龍門之亂(三)第275章 真相大白第78章 衆人齊聚(八)第286章 詔回舊部第92章 千里姻緣一線牽第300章 皇后駕崩第204章 當頭棒喝第125章 各奔東西(二)第95章 透露身份第102章 進退兩難第161章 入定關中(二)第273章 兵敗如山倒第19章 半路截殺
第8章 逆天改命第62章 伍家滅門第111章 義結金蘭第258章 神秘人第34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300章 皇后駕崩第130章 逍遙回府(二)第100章 再次相遇第35章 瘋魔棍法第54章 未雨綢繆第26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162章 被迫歸降第289章 阻父滅佛第203章 瓦崗破,李密亡(七)第101章 長孫秀敏第243章 一統中原(三)第219章 困獸猶鬥(八)第204章 當頭棒喝第299章 師傅再現第48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97章 少夫人第255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第276章 北伐結束第244章 一統中原(四)第92章 千里姻緣一線牽第184章 往事浮現第88章 逍遙扇第21章 救援洛陽第17章 校場比武(二)第43章 斷魂酒第304章 玄武門之變(三)第139章 夜襲敵營第285章 老謀深算第282章 王妃產子第163章 收復河東第45章 雄信惹禍第5章 拜入名門第227章 傳國玉璽(三)第219章 困獸猶鬥(八)第184章 往事浮現第17章 校場比武(二)第28章 龍門之亂(二)第102章 過三關,得良婿(四)第140章 援軍抵達第100章 過三關,得良婿(二)第203章 瓦崗破,李密亡(七)第188章 李玄霸VS屈突蓋第113章 有情人終成眷屬第83章 衆人齊聚(十三)第259章 昏迷不醒第139章 夜襲敵營第76章 衆人齊聚(六)第56章 要想此路過留下買路財第166章 自立爲帝(一)第220章 困獸猶鬥(九)第199章 瓦崗破,李密亡(三)第269章 援軍抵達第187章 遊說屈突蓋第81章 衆人齊聚(十一)第200章 瓦崗破,李密亡(四)第102章 過三關,得良婿(四)第291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129章 逍遙回府(一)第100章 過三關,得良婿(二)第184章 玄霸秒勝第90章 邂逅(一)第79章 衆人齊聚(九)第86章 衆人齊聚(十五)第190章 獨戰羣雄(一)第103章 李代桃僵第41章 單氏雙雄第261章 鏡花水月第105章 逍遙辭行第119章 虯髯客第181章 謀奪瓦崗第129章 逍遙回府(一)第304章 玄武門之變(三)第4章 指點明津第236章 逍遙大婚(二)第197章 瓦崗破,李密亡(一)第156章 太原起兵(六)第53章 懋功認主第211章 篡位自立第131章 各司其職第77章 衆人齊聚(七)第29章 龍門之亂(三)第275章 真相大白第78章 衆人齊聚(八)第286章 詔回舊部第92章 千里姻緣一線牽第300章 皇后駕崩第204章 當頭棒喝第125章 各奔東西(二)第95章 透露身份第102章 進退兩難第161章 入定關中(二)第273章 兵敗如山倒第19章 半路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