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傳國玉璽(五)

李逍遙的視線被一座高聳孤獨的行宮吸引,他目不轉睛地看着前方。許久,他收回自己的目光,看着衆人將宇文化及等人全部押解後,微微點點頭。李靖等人見他的目光被一處行宮吸引,也順着李逍遙的視線望去,程咬金疑惑地問道:“少主,前方行宮俺看來看去都沒有任何的奇異之處,難道那裡有什麼寶貝不成?”

李逍遙聞之笑了笑,神秘兮兮地說道:“那處行宮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寶貝,諸位兄弟要不要隨我一起前去尋寶?”

衆人疑惑不解地看着笑眯眯的李逍遙,不知他話中的意思,皆是詫異地相視一眼,隨即跟隨在李逍遙身後一步一步的朝着那處行宮走去。實際上,李玄霸、李靖等人根本就不清楚,那處行宮到底有何特別,直到他們跟隨着李逍遙推開門進去後,才知道偌大的宮殿內只有一位衣着華麗的女子,鳳冠霞帔,雍容華貴地端坐在墊子上,手中握着一串念珠,念絮道:“……我念過去數,爲求大法顧。雖作世國王,不貪五裕樂。捶鍾告四方,誰有大法者。若爲我觧說,身當爲奴僕。時有五道仙,來白於大王。我有微廟法,世間所稀有……”

李逍遙率領着大軍大搖大擺的走了進來,李逍遙率先踏出一步,躬身道:“皇后娘娘,逍遙來此迎接您回到長安!”

衆人聞之,方纔明白眼前的人是誰,恍然大悟地跟隨着李逍遙的動作一致,全部都躬身尊敬地看着年前這位雍容華貴的婦人,她是隋煬帝之妻,也是前朝的蕭皇后。衆人盡歸李唐,之前仍然是隋朝的子民,或許隋煬帝好大喜功,沉迷酒色,不務正業,無心國事,致使隋朝滅亡,然而蕭皇后卻是母儀天下,人所共知的賢德皇后。

蕭皇后微微睜開眼睛,手中的念珠截然而止,淡然地掃視一眼李逍遙等人,道:“蕭皇后已經是過去式了,老身只不過是風燭殘年的婦人而已,逍遙王大駕光臨,妾身未曾迎接,實屬罪過。”她輕描淡寫地接着說道,“逍遙王來民婦寒舍之中,怕是有事前來!”

李逍遙尷尬地望着面無表情的蕭皇后,他心中隱藏的目的被蕭皇后一語道破,難免有些不自然,他自己都覺得非常的虛僞。李逍遙微微一愣,既然話已經說到這個份上,那就沒有必要轉彎抹角了,他直接了當地說道:“逍遙前來,特意爲了一件東西,還望皇后娘娘將此物交予逍遙,讓我回到長安有個交代,也是給天下百姓有個交代!”

隋朝依然覆滅,久居皇后之位的她,早已將上位者的氣勢融入到骨子裡。蕭皇后與隋煬帝楊廣做了三十多年的夫妻,夫妻恩愛。無論楊廣性格暴躁,對於蕭皇后卻是相敬如賓,沒有蕭皇后在背後支持着楊廣,他也不可能取而代之,成爲隋朝的第二任皇帝,只不過身在帝王家有些時候也會無奈,縱然隋煬帝死了,蕭皇后不再是皇后,她的懿旨也無人遵循,她的形象仍然留在一部分人眼裡。

蕭皇后風輕雲淡地瞥了一眼李逍遙,詫異地看了一眼李逍遙,她沒有想到李逍遙居然開門見山地詢問自己,好奇地問道:“逍遙王此話是何意?”隨即,蕭皇后笑道:“如今的李唐在衆多反王中,實力最強,疆土最廣,也是最得民心,有與無根本就沒有區別,換言之此物已經淹沒在歷史中,又爲何將它拿起,一旦出現,天下必定再次陷入混亂,既然逍遙王想對天下百姓有個交代,沒有戰亂,給他們帶來和平纔是最好的,此物就讓它隨風而逝!”

蕭皇后知道李逍遙想要的是傳國玉璽,她不明白爲何李逍遙如此確定玉璽在她的身上,不再其他的地方。當初,宇文化及也曾經懷疑過玉璽在蕭皇后手中,只不過蕭皇后閉口不言,她住的地方全部都被宇文化及搜查過,就連整個皇宮上上下下都搜過,找不到任何的蛛絲馬跡,無奈之下,宇文化及才兵行險招,立楊浩爲帝,玉璽仍然沒有出現,之後發生一系列的事情,宇文化及直接放棄了,自從隋煬帝死後,傳國玉璽也就不翼而飛了。

李逍遙聽聞蕭皇后的意思,之前還是懷疑的態度,現在能肯定,蕭皇后的確知道傳國玉璽在何處。於是,他讓所有人都出去,只有他與蕭皇后兩人。頓時,偌大的行宮內只有他們兩人的身影,冷冷清清的,毫無人情味可言,李逍遙落落大方地與蕭皇后對坐在一起,兩人面對面的看着彼此。

李逍遙定睛一看,細細的打量起蕭皇后來,與之前的彬彬有禮的感覺大相徑庭,蕭皇后早已過了知天命的年紀,在她的臉上看不到歲月的痕跡,眉清目秀,閉月羞花的容貌下多了幾分滄桑感,顯得風韻猶存,但那冷傲靈動中頗有一絲勾魂奪魄之態,又讓人不能不魂牽夢繞。他目不轉睛地盯着蕭皇后看了許久,愣了半晌,喃喃道:“沉魚落雁鳥驚暄,羞花閉月花愁顫!”

與此同時,蕭皇后也細細的打量着李逍遙,銀色的長髮,面冠如玉,脣紅齒白,未及弱冠卻能帶領着大軍南征北戰,從未有過敗績。縱然蕭皇后無慾無求,對於天下大事略有耳聞。無論是西魏王李密,還是洛陽王世充以及江都的宇文化及,在他的帶領下各個擊破,他望着李逍遙彷彿是看到了當年的楊廣,同樣風度翩翩,胸懷天下。

蕭皇后讚賞的點點頭,李逍遙呆滯的看着蕭皇后,恰巧蕭皇后也擡起頭,兩人目光相接。他們兩人急忙撇過頭去,只見蕭皇后的一雙眼睛流盼嫵媚,玉腮微微泛紅,嬌嗔的瞪了一眼李逍遙,宛如懵懂的少女嬌羞不已;李逍遙尷尬地撇過頭,心臟快速地跳動着,暗暗地有些後悔自己之前目不轉睛地看着蕭皇后,任何人都不可能目不轉睛地盯着女子看。

恰逢其時,蕭皇后聽到李逍遙所吟誦的詩句,臉上佈滿霞雲,猶如千紅萬紫的花朵徇麗多彩,她狠狠地瞪了一眼李逍遙,之前美好的印象瞬間消失。李逍遙不經意的舉動,使得端莊賢淑地蕭皇后認爲他是登徒子,傾慕自己的容顏,氣氛變得異常尷尬,兩人誰都不願輕易開口說話。

嬌羞的蕭皇后瞬間變得冷豔,李逍遙猛地想起,自己剛纔的行爲有些唐突了。若是在後世之中,思想觀念比較開放的話,自己盯着人家看,別人不僅不會生氣,反而有些人還沾沾自喜,李逍遙被蕭皇后的容貌吸引住,使得他明白就算看女子漂亮多看幾眼,也不能長時間的盯着,再說眼前的不是一般女子,而是隋煬帝的皇后,那更是犯了大忌。若是隋朝沒有覆滅,就憑李逍遙輕薄的舉動就可以判他死罪了。

“皇后娘娘,逍遙唐突了!”李逍遙打破沉默,誠摯地說道:“傳國玉璽乃是帝王的象徵信物,縱然李唐是衆多反王之中勢力最強的,日後平定天下,百年以後歷史中評判的李唐卻是竊國之賊。若是沒有玉璽,天下萬民難以真心臣服,李唐也難以做到號令天下,一旦此物再次出現,華夏必定掀起一輪新的鬥爭,好不容易得到的和平,將會再次走向衰弱。”

“爲了李唐日後能夠統一天下,名正言順地成爲天下的掌控者,無論如何必定先要取得玉璽。此物,在逍遙的眼中只不過是一個裝飾物,在有些人眼裡卻是價值連城的寶貝,擁有它就能擁有成爲天下之主的資格,就算今日逍遙沒有得到,日後必定也會有人前去尋找。若是皇后將此物獻出來,李家必定感激不盡!”

蕭皇后非常的好奇李逍遙爲何如此篤定,傳國玉璽是在她的手中,而不是在其它地方。於是,她沒有接着李逍遙的話,反而驚訝地看着李逍遙,道:“逍遙王,爲何你如此篤定?”蕭皇后自問自己做的夠好了,如果在她的手中,宇文化及早已奪去,既然宇文化及被李逍遙抓住,就證明玉璽不在她的手中。她不明白李逍遙爲何一直堅信自己會有傳國玉璽,他到底是怎麼猜到的。

“當今天下能知玉璽在何處的唯有皇后一人也!”李逍遙微微一笑,從容不迫地回道:“首先,皇后與煬帝相敬如賓三十幾年,是煬帝最信任之人,玉璽乃是一國之物,帝王的象徵,試問除了您之外,天底下還有誰知道;其二,宇文化及率領驍果禁衛軍發動兵變,煬帝臨死前與皇后相見,以逍遙的猜測,那個時候煬帝已經將玉璽藏好,他與您見面也是想要地點告知於你;其三,您乃是一國之後,母儀天下,煬帝已死,以您的影響力,只要時機恰當就可東山再起,因此玉璽必定由您保管最好,逍遙猜得可對?”

蕭皇后聞之愣住了,李逍遙憑藉事情的來龍去脈能夠將事情猜中一半,她有些驚訝。當初,隋煬帝被宇文化及挾持來到蕭皇后處,就是向她告知傳國玉璽隱藏之地,交代一切後,隋煬帝才放手一搏,決定最後瘋狂一次,傳國玉璽的秘密唯有她一人知曉,就算是宇文化及猜中了,蕭皇后矢口否認,她知道只要宇文化及得到玉璽,也是她的死期,她不敢賭,現如今被李逍遙猜中,她也沒有必要繼續隱瞞,宇文化及及其勢力被李逍遙的大軍剿滅,無任何的後顧之憂,而且她能感受到李逍遙絕不是那種忘恩負義之人。

“逍遙王的確聰明過人!”蕭皇后微微一笑,她的笑容猶如春天的花朵綻放一樣,美麗動人,使得李逍遙深深地被她吸引住,蕭皇后見李逍遙呆滯的神色,急忙收住笑容,直言不諱地回道:“傳國玉璽確實在本宮的手中,只要逍遙王答應本宮的幾個條件,本宮定會將傳國玉璽雙手奉上,逍遙王以爲如何?”

李逍遙聞之,蕭皇后的回答已經確定了傳國玉璽在她的手中,他興奮地堅定道:“皇后但說無妨,只要逍遙能做到的,定當完成,絕不食言而肥!”

“好!”蕭皇后也不知道爲何如此的相信李逍遙,她感覺李逍遙身上總有些地方是自己非常熟悉的,卻有着一種說不來的感覺,望着李逍遙堅定地目光,蕭皇后開門見山地說道:“首先,本宮希望逍遙王能以帝王之禮重新改葬煬帝,立碑;第二,本宮希望能夠親眼看到宇文化及等人斬首示衆,將他們的罪狀公之於衆。只要逍遙王能答應本宮的這兩個條件,本宮就將傳國玉璽雙手奉上,讓李家成爲真正的天下之主。”

李逍遙想都不想,拍手稱讚道:“皇后的條件就是這兩個,那有何難,逍遙就可以在此完成皇后的心願,只要您不介意,明日午時三刻煩請皇后移步午門,就可以親眼看到宇文化及及其黨羽斬首示衆,並且將他們的罪狀公之於衆,至於重新改以帝王之禮改葬,也可以完成,只不過是天下尚未大統,無法做到與之前的一樣盛大,不知皇后意下如何。”

蕭皇后沉思片刻,隋煬帝楊廣死後連個像樣的棺材都沒有,還是她自己和宮人拆掉牀板做了一個小棺材,偷偷地葬在江都宮的流珠堂下。宇文化及及其黨羽率領禁衛軍將楊廣逼死於江都皇宮內,整座皇宮都在宇文化及的掌權之下,只有之前一直留在蕭皇后身邊的宮女有感於隋煬帝的恩情,決定幫助於蕭皇后,時光飛逝,隋煬帝早已化成一堆白骨。蕭皇后也不願意楊廣死後都不能安息,於是她直接回道:“明日斬殺宇文化及及其黨羽之後,就爲先帝發葬吧!”

李逍遙聞之興奮不已,他急忙命人從俘虜中選了兩名宮女,將蕭皇后攙扶出去。蕭皇后自從宇文化及掌控江都之後,再也沒有出過此殿半步,刺眼的陽光使得她一時難以睜開眼睛,換了片刻終於適應了。蕭皇后望着絲毫未變的景色,嘆息一聲,之前是與楊廣兩人共賞天下美景,如今只剩下她一人孤零零的活在這個世界上,而且天下也不是隋朝的天下,無奈地搖搖頭。

次日,蕭皇后第一次出現在衆人的視野中,她親眼目睹着宇文化及等人被李逍遙斬首示衆後,她的大仇終於得報。隨後,李逍遙命令大軍全部縞素,奏樂爲楊廣發葬。蕭皇后一襲白衣,從琉璃堂下請出隋煬帝的骸骨,李逍遙率領麾下大將全部跪地,以帝王之禮重新爲隋煬帝改葬於雷塘。

蕭皇后見李逍遙真的履行承諾,她也遵守自己的諾言,將傳國玉璽拿出來了。其實,傳國玉璽一直都在隋煬帝的屍骨旁,宇文化及將楊廣逼死後,根本就沒有重新看過他一眼,也就一直都沒有搜查到。直到蕭皇后將傳國玉璽從隋煬帝的身上拿出,衆人一愣,李逍遙接過傳國玉璽,他也是第一次真正的看見過此物,興致勃勃地喃喃道:“終於可以班師回朝了!……”

第285章 老謀深算第212章 困獸猶鬥(二)第272章 兵分六路第174章 瓦崗內亂(六)第155章 太原起兵(五)第81章 衆人齊聚(十一)第262章 二師兄第262章 二師兄第154章 太原起兵(四)第132章 團圓第294章 證據確鑿第158章 俯首稱臣第221章 殺我兄弟,殺無赦第130章 逍遙回府(二)第168章 逍遙王府第140章 援軍抵達第12章 少年白髮第113章 有情人終成眷屬第258章 神秘人第276章 威震四海,八方朝賀第276章 北伐結束第172章 瓦崗內亂(四)第116章 藥王(一)第208章 淺水原之戰(二)第282章 王妃產子第107章 紅拂第224章 兄弟齊心(二)第155章 太原起兵(五)第69章 鑄造師第175章 鴻門宴第121章 人各有志第187章 遊說屈突蓋第268章 進犯河西第116章 藥王(一)第260章 齊聚長安第236章 逍遙大婚(二)第98章 邂詬(二)第137章 蓄勢待發第114章 師出同門(一)第185章 夢魘第135章 加冠之禮第290章 整頓宗教第127章 三星齊聚(二)第296章 太子被廢第41章 單氏雙雄第161章 入定關中(二)第141章 棋差一招第281章 追根究底第178章 兵發瓦崗第197章 瓦崗破,李密亡(一)第3章 巧得金錘第94章 進退兩難第43章 斷魂酒第129章 逍遙回府(一)第170章 瓦崗內亂(二)第249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294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130章 逍遙回府(二)第302章 玄武門之變(一)第106章 與君同行第286章 詔回舊部第37章 天下無不散之筵席第16章 校場比武(一)第90章 邂逅(一)第8章 逆天改命第81章 衆人齊聚(十一)第163章 收復河東第171章 瓦崗內亂(三)第292章 暴風雨的前夕第25章 平定叛亂第187章 遊說屈突蓋第106章 與君同行第76章 衆人齊聚(六)第301章 暗潮涌動第270章 宣戰第181章 謀奪瓦崗第72章 衆人齊聚(二)第174章 瓦崗內亂(六)第250章 均田制第106章 逍遙進府第170章 瓦崗內亂(二)第187章 遊說屈突蓋第262章 二師兄第129章 逍遙回府(一)第41章 單氏雙雄第292章 步步爲營第96章 非君不嫁,非卿不娶第273章 兵敗如山倒第107章 紅拂第178章 兵發瓦崗第219章 困獸猶鬥(八)第19章 半路截殺第90章 邂逅(一)第160章 入定關中(一)第105章 逍遙辭行第268章 進犯河西第18章 大隋第一勇士第58章 八卦宣花斧第117章 藥王(二)第287章 捲土重來
第285章 老謀深算第212章 困獸猶鬥(二)第272章 兵分六路第174章 瓦崗內亂(六)第155章 太原起兵(五)第81章 衆人齊聚(十一)第262章 二師兄第262章 二師兄第154章 太原起兵(四)第132章 團圓第294章 證據確鑿第158章 俯首稱臣第221章 殺我兄弟,殺無赦第130章 逍遙回府(二)第168章 逍遙王府第140章 援軍抵達第12章 少年白髮第113章 有情人終成眷屬第258章 神秘人第276章 威震四海,八方朝賀第276章 北伐結束第172章 瓦崗內亂(四)第116章 藥王(一)第208章 淺水原之戰(二)第282章 王妃產子第107章 紅拂第224章 兄弟齊心(二)第155章 太原起兵(五)第69章 鑄造師第175章 鴻門宴第121章 人各有志第187章 遊說屈突蓋第268章 進犯河西第116章 藥王(一)第260章 齊聚長安第236章 逍遙大婚(二)第98章 邂詬(二)第137章 蓄勢待發第114章 師出同門(一)第185章 夢魘第135章 加冠之禮第290章 整頓宗教第127章 三星齊聚(二)第296章 太子被廢第41章 單氏雙雄第161章 入定關中(二)第141章 棋差一招第281章 追根究底第178章 兵發瓦崗第197章 瓦崗破,李密亡(一)第3章 巧得金錘第94章 進退兩難第43章 斷魂酒第129章 逍遙回府(一)第170章 瓦崗內亂(二)第249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294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130章 逍遙回府(二)第302章 玄武門之變(一)第106章 與君同行第286章 詔回舊部第37章 天下無不散之筵席第16章 校場比武(一)第90章 邂逅(一)第8章 逆天改命第81章 衆人齊聚(十一)第163章 收復河東第171章 瓦崗內亂(三)第292章 暴風雨的前夕第25章 平定叛亂第187章 遊說屈突蓋第106章 與君同行第76章 衆人齊聚(六)第301章 暗潮涌動第270章 宣戰第181章 謀奪瓦崗第72章 衆人齊聚(二)第174章 瓦崗內亂(六)第250章 均田制第106章 逍遙進府第170章 瓦崗內亂(二)第187章 遊說屈突蓋第262章 二師兄第129章 逍遙回府(一)第41章 單氏雙雄第292章 步步爲營第96章 非君不嫁,非卿不娶第273章 兵敗如山倒第107章 紅拂第178章 兵發瓦崗第219章 困獸猶鬥(八)第19章 半路截殺第90章 邂逅(一)第160章 入定關中(一)第105章 逍遙辭行第268章 進犯河西第18章 大隋第一勇士第58章 八卦宣花斧第117章 藥王(二)第287章 捲土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