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勢不可擋(昨天章節名錯了)

在眼前的血和火映照的戰場上,喊殺聲依舊,慘叫聲依舊,濃烈的血腥味道沿着江風吹過來,李谷卻已經不怎麼受影響了。

無論如何,南安侯府崛起之勢已經不可阻擋,最少在福建路這裡是如此。

從官場來說,南安侯世子再立大功,擊潰來犯的海盜,於公,福建的文武大員要上報兩府,替徐子先請功。

於私,則福建地方要感謝南安侯府再次抵抗了海盜來襲,徐子先的名聲會扶搖直上,寫文章的那點名氣已經不值一提。

現在的徐子先是福建的掌兵大員,定海神針,地方上的實力派。

種種桂冠已經和世子,小有文才的文章作者不再是一個層次。

此役過後,徐子先已經與趙王,齊王,幾家國公和實力侯府的公侯,還有安撫使,制置使,提刑使,轉運使,福州知府等地方的一線大員,處於同一個層次之上。

雖然徐子先的底蘊較差,積累不足,但考慮到徐子先的年齡,這些不僅不是劣勢,反而是優勢。

徐子先會持續的發展下去,直到抵達力量的頂點。

有一千六百多人,堪比禁軍實力的忠實部屬,在任何時候,哪怕徐子先不能襲爵,只要有南安團練在,他的實力就不容任何人質疑。

原本是一個權宜之計,一個笑話,哄小孩兒玩的團練使一職,半年時間,硬是叫徐子先練成了一支強兵,誰能想象的到?

原本不到兩千人的團練,在文武大員們的眼裡不值一提,作用還不如廂軍,但在徐子先的手中卻是化腐朽爲神奇,南安團練,經此一役之後,將屹立不倒,成爲福建軍政大局中不可忽視的一環。

“嘿,想不到的變化……”李谷將杯中冷茶一飲而盡,苦澀的冷茶令他皺眉不已,然而比冷茶還苦澀難以下嚥的,就是眼前江邊的情形。

火光依舊,慘叫依舊,追殺不停,殺戮不停。

到處是死屍,傷者,敗逃者,南安侯府的牙將和武卒在逐一肅清敗逃者,沒有憐憫,沒有寬恕,也沒有虐殺,每個人都在一絲不苟的完成自己的工作,長矟和障刀不停的刺死和砍死視線之內的賊寇。

不管對方是哀告還是求饒,如是怒罵,不管是在江灘上,還是在蘆葦蕩的淤泥裡,或是在淺水區域。

武卒們一路追擊到停泊着大小哨船和福船的區域,殺死那些在江水裡奔逃的人,射死那些已經跑到船隻上的賊人,火光下滾滾流淌的江水中死屍變多,順流而下,赤紅的鮮血混雜污染了青碧的江水,一起滾滾向東流淌着。

叫李谷和徐子威,徐子文驚詫的是,哪怕在這種時候,團練武卒的隊列還是不亂,仍然是保持着相當的隊形,一隊隊的武卒在追擊,射殺,清理戰場,殺掉傷者,斬下頭顱。做這樣的事時,武卒們還是保持着隊一級的基本建制,在一個個武官的指揮下行事。

整個武卒隊伍猶如被一張綿密大網籠罩起來了,由每條線,每個節點組成了一張大網,蒲家出動的這三千多人的賊寇隊伍象是一羣小魚,現在被兜在網上,拼力掙扎,而下場毫無例外,只有一死。

這種殘酷漠冷,毫無憐憫之意的殺戮還在繼續,而在侯官方向的動靜也逐漸沉寂下來,在場的人都知道,這一場大戲快演完了,卻是不知道,誰會是出面收官的人?

……

齊王一直在關注福州府城外的動向,谷口,水口,南安,侯官,一條線的動作都爆發出來之後,齊王急派數十個牙將依次出城去打探消息,同時他的門生故舊也源源不斷的送消息來。

昌文侯府也是一樣,由於在城中都能聽到喊殺聲,距離最近的侯官縣城一帶離府城還不到十里,喊殺聲相當的明顯。

昌文侯陳篤敬約了相好的幾家侯府,還有福州府城有頭有臉的士紳,衆人一起到東城門處看城外的情形。

府城已經戒嚴,衆人雖然都是有身份的人也不能隨意進出,穿着紅袍的大府楊世偉可不怎麼好講話,這位天章閣侍制太中大夫知福州府軍州事地位相對超然,地方實權在手,很多事連林鬥耀也要倚重,惹翻了楊大府,就算是公侯也未必能討得了好。

楊世偉和齊王關係較爲親密,但主要還是公事來往,福州的安靖需得齊王的大都督府協調廂軍力量,兩人的交往主要也是官面上的往來。

就以眼下來說,齊王派了大量人手出城,衆人也說不出什麼不是來,以知兵的大都督府大都督,名義上管理着福建路二十多個營的廂軍將士,一旦有需要,以安撫使司的名義移文至大都督府,大都督府頒下虎符軍令,廂軍各營可以在各地州縣官員的管理下奉命出戰,這纔是手續完備。

當然事實上還是看各級主官對麾下城防營江防營或捕盜營的掌控,看各級官僚的政治手腕,籠絡下屬的手段等等。

而且齊王貴爲宗室親王,也不便將手伸太長,象趙王那樣肆無忌憚的在禁軍和廂軍中伸手的宗室,原本也是鳳毛麟角。

楊世偉坐在城樓正中彈壓,同時提刑使鄭裡廳出動捕盜營在城中四處巡邏,以防宵小生事。

到入暮之後,兩個營四千餘人的禁軍陸續開到城門處,安撫使林鬥耀和制置使韓炳中,加上兩個都統制,若干副都統制,軍都虞侯等將領都是策馬而來,城中氣氛就越發緊張起來。

不僅齊王派人出去,連同趙王和林鬥耀等人,當然也有楊世偉也派了探子出城。

城門已經封閉,各家派的人都是用吊藍從城門處放出去,敵情未明,爲防府城生事,城門是必然要封閉的。

天黑之後,從侯官一帶也傳來喊殺聲,城中人心更是震怖起來。

這時陸陸續續的有牙將回報,趙王和齊王也坐不住了,兩人陸續也在牙將的侍奉之下,從王府抵達東門城樓。

各官和衆士紳當然都忙不迭的到城樓處迎候,趙王先至,五十來歲的年齡,身材保持的相當不錯,內着紫袍,外披銀製鎖甲,手按飾龍鳳環的儀刀,頭戴元青色的軟腳襆頭,身後紫色披風,腰間飾金魚帶等親王飾物,儼然就是畫中富貴人,一股貴氣撲面而來。

齊王就儉樸的多,折上巾,紫袍,素金腰帶,未佩帶飾物,按着障刀一步步自石階拾階而上,意態從容,對人的態度也相當和藹。

齊王和趙王不同,等閒並不見人,此次上城樓,涌過來拜見齊王的人反而比迎趙王時要多的多,各人的態度也不太相同,迎趙王時,客氣端謹多些,迎齊王時,則各人臉上滿是真誠的笑意,可見齊王在福建路素來得人心的事,並非傳言。

“王兄。”

趙王眼底深處不乏忌憚神色,臉上卻是滿面春色,他按着儀刀走過來,對齊王行了一禮,說道:“局面似乎有些險惡……”

“侯官多半是疑兵之計。”齊王道:“據我府中牙將回報,賊多從江上往南安去。”

“我府上牙將回報,賊多在侯官,谷口。”趙王臉上笑容依舊,口中卻是不肯相讓,說道:“禁軍和廂軍不可輕動,侯官太近了。”

齊王看向林鬥耀,說道:“福建路軍政大事,當以安撫使爲主,林大人如何看?”

林鬥耀看了看韓炳中,說道:“現在敵情未明……以本人之意,賊當在侯官。”

齊王皺眉不語,蒲家聚集那麼多人去打侯官縣城,豈不是笑話,對他們有什麼好處?

昌文侯陳篤敬忍不住上前道:“趙王殿下和林大人說的甚是有理,然則我要問了,如果侯官失陷,我福建路官員當如何?”

齊王眼前一亮,他身爲宗室親王,具體政務不便過問太多,這話是他想說而不便說的。現在看來,昌文侯陳篤敬真的是視徐子先爲自家女婿了,迴護起來不遺餘力!

有昌文侯帶頭,幾位公侯和諸多官員,士紳紛紛上前,請安撫使司立刻出兵平亂!

韓炳中也有些着急,平常匪盜犯境,朝廷一般優容隱忍,比如荊湖南路,雖然滿地匪盜,但地方官很少受到斥責,主要原因就是盜匪雖然多如牛毛,卻沒有攻克州縣的事情發生,朝廷臉面要緊,若失州縣,那事情就大條了。

崇德五年六年時,當時的福建路官員被京師派出來的鷹揚校尉逮了一長串進京,到現在還有不少倒黴鬼關在詔獄裡頭,原因就是漳州失陷,導致天子大怒!

如果侯官縣城失陷,安撫使不一定有事,畢竟只是個縣城,趙王更是事不關已可以雲端裡看熱鬧,韓炳中這個制置使就多半要倒黴了,不被逮拿進京,也多半要就地免職。

關鍵是,韓炳中現在還在被彈劾之中,徐子先的那篇觀福州閱兵事的文章已經流傳天下,被各地的報紙轉錄,韓炳中和羅致公兩人,一個是制置使,一個是禁軍軍都統制,都是軍政高官,閱兵鬧那麼大的笑話,巡按使蕭贊有巡查地方之職,閱兵是他調任前的事,以前可以裝不知道,徐子先的文章一出,蕭贊再裝不知就說不過去了。

彈劾奏章一出烏臺,朝廷當然就得啓動調查,這是必然的程序。

現在是由御史中丞並兵部會同查辦,並且由羅致公和韓炳中兩人自辯。

兩人一邊請辭,一邊上疏辯解,這事還沒有解決,算是被徐子先弄了個灰頭土臉。

連林鬥耀也是一樣,得上疏請辭,並且自認馭下無方。

畢竟韓炳中是在林鬥耀之後上任,閱兵之事也是發生在林鬥耀的眼皮子底下,說馭下無方,並不算冤枉了他。

林鬥耀事不大,撐死了罰俸,韓炳中和羅致公事情就可大可小,如果再加上侯官縣城失陷,那他兩人就下獄下定了!

----------------

昨天章節名錯了,已修改,抱歉。

第五百三十七章 信任第三百一十四章 村寨第十二章 開局難第一百八十四章 朱虛侯第一百六十六章 求見第三百零六章 環島(今天兩更)第二百一十八章 壓力第五百六十九章 敬畏第二百零八章 養馬地第三百四十三章 島上日常第二百六十四章 敬酒第三十四章 兇人第三百二十一章 豪情第三百三十章 比搶更好第四百七十四章 中山王纛第一百一十八章 向前第二百一十二章 合作第三百一十八章 天下的土地第六章 司書帳吏第三百七十七章 中部第三百八十七章 藍袍人第三百零四章 父與子---今天兩章第一百五十章 大將軍第一百三十六章 破落戶第三百四十四章 鹽第二百七十五章 嗚咽第四百八十二章 右相至第二百五十一章 大收穫第三百四十四章 鹽第二百三十九章 昂揚第四十二章 敵蹤第二百八十一章 展望第一百一十章 謀劃第三百八十五章 摧枯拉朽第五百七十六章 艦隊第二百五十九章 不同第八十章 大葛小葛第五十六章 高山第一百零二章 教訓第五百七十六章 艦隊第二十五章 心有猛虎第六章 司書帳吏第一百一十二章 細雨第五百二十四章 威逼第三百四十三章 島上日常第二百零七章 新卒第五百七十八章 見證第四百五十三章 貪慾第三百五十七章 勇士之血第三百八十七章 藍袍人第四百一十一章 傳言第二百五十一章 大收穫第二百七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四百零五章 決意出戰第二百四十五章 展望第一百八十七章 涼薄第二百二十三 變換立場第一百四十六章 帳目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同第二百三十二章 臨機決斷第四百三十八章 擡箱進城第二百零三章 返回第二百六十九章 食言第三十四章 兇人第四百一十八章 變化之道第九十七章 同心第二百三十四章 哨樓第三百八十一章 撲朔迷離*首頁大封加更第七十六章 昌文侯府第二百六十二章 追趕第一百八十四章 朱虛侯第三百六十五章 回島第十六章 任爲典尉第七十七章 再成文第三百五十章 入港第四百八十二章 右相至第二百九十五章 禮遇第十一章 時光第三十七章 暗流涌動第二百四十九章 大收穫第一百九十八章 提醒第四百七十五章 當務之急第一百九十三章 酒宴第三百五十九章 但請放心第四百三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二十五章 心有猛虎第三百三十四章 海外第五章 文學版第五百七十五章 將來第五百七十九章 冰寒第二百一十六章 合作計劃第三百七十四章 推動第五百七十四章 蝦夷地第二百八十四章 一潭死水第三百一十九章 各百戶第八章 遇事惹事第二百零九章 骨架第二百九十七章 建州王越第三百二十五章 帳篷第一章 崇德十九年夏的星天牛
第五百三十七章 信任第三百一十四章 村寨第十二章 開局難第一百八十四章 朱虛侯第一百六十六章 求見第三百零六章 環島(今天兩更)第二百一十八章 壓力第五百六十九章 敬畏第二百零八章 養馬地第三百四十三章 島上日常第二百六十四章 敬酒第三十四章 兇人第三百二十一章 豪情第三百三十章 比搶更好第四百七十四章 中山王纛第一百一十八章 向前第二百一十二章 合作第三百一十八章 天下的土地第六章 司書帳吏第三百七十七章 中部第三百八十七章 藍袍人第三百零四章 父與子---今天兩章第一百五十章 大將軍第一百三十六章 破落戶第三百四十四章 鹽第二百七十五章 嗚咽第四百八十二章 右相至第二百五十一章 大收穫第三百四十四章 鹽第二百三十九章 昂揚第四十二章 敵蹤第二百八十一章 展望第一百一十章 謀劃第三百八十五章 摧枯拉朽第五百七十六章 艦隊第二百五十九章 不同第八十章 大葛小葛第五十六章 高山第一百零二章 教訓第五百七十六章 艦隊第二十五章 心有猛虎第六章 司書帳吏第一百一十二章 細雨第五百二十四章 威逼第三百四十三章 島上日常第二百零七章 新卒第五百七十八章 見證第四百五十三章 貪慾第三百五十七章 勇士之血第三百八十七章 藍袍人第四百一十一章 傳言第二百五十一章 大收穫第二百七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四百零五章 決意出戰第二百四十五章 展望第一百八十七章 涼薄第二百二十三 變換立場第一百四十六章 帳目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同第二百三十二章 臨機決斷第四百三十八章 擡箱進城第二百零三章 返回第二百六十九章 食言第三十四章 兇人第四百一十八章 變化之道第九十七章 同心第二百三十四章 哨樓第三百八十一章 撲朔迷離*首頁大封加更第七十六章 昌文侯府第二百六十二章 追趕第一百八十四章 朱虛侯第三百六十五章 回島第十六章 任爲典尉第七十七章 再成文第三百五十章 入港第四百八十二章 右相至第二百九十五章 禮遇第十一章 時光第三十七章 暗流涌動第二百四十九章 大收穫第一百九十八章 提醒第四百七十五章 當務之急第一百九十三章 酒宴第三百五十九章 但請放心第四百三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二十五章 心有猛虎第三百三十四章 海外第五章 文學版第五百七十五章 將來第五百七十九章 冰寒第二百一十六章 合作計劃第三百七十四章 推動第五百七十四章 蝦夷地第二百八十四章 一潭死水第三百一十九章 各百戶第八章 遇事惹事第二百零九章 骨架第二百九十七章 建州王越第三百二十五章 帳篷第一章 崇德十九年夏的星天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