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養馬地

對世子留在南安的決斷,在此之前贊同的人並不多,這幾天遊歷下來,很多人對南安侯府的看法大爲改觀。

吏員精明強幹,對地方的管理相當到位,而武卒更是相當強悍,軍紀森嚴,裝備不是很精良,但從上到下都散發着一股精銳的氣息。

這種氣息,不是身經百戰,訓練有素的軍隊是裝也裝不來的。

加上大舉招募新武卒之事,更是顯示出徐子先的勃勃野心,這是一個正在冒起的地方勢力,很有可能真的影響福建路的軍政大局,進而影響到海外。

一個謀臣對羅方伯鄭重道:“世子留下來的決斷很對,如果能有南安侯的支持,就算大魏朝廷不出兵,等這南安侯權勢更大時,很可能會有變化。”

“說的容易。”另一個謀臣道:“我們想交好人家,人家有什麼理由和我們交好,又有什麼理由支持我們?”

“當然是用錢財。”此前的謀臣道:“我觀南安這裡基業初興,想必還是缺錢的,如果我們拿出錢財來支持,這個善緣算是結下來了。”

蘭芳國並不缺錢,這個國家雖小,只是婆羅洲臨海的一部份,比福建路還要小一些,人口也不多,不到千萬人,其中六成是土著,四成左右是華夏漢民。

由於經營有道,加上貿易興盛,國家雖小,財賦上是一年收入過千萬貫銅錢,大約是大魏的十分之一。

看起來不多,但國家小,開銷支出少,軍隊才五六萬人的規模,還有一部份部族私兵,多年的積累下來,國庫裡的銅錢堆積如山。

沒有能力,卻有財富,這也是三佛齊和蘭芳被滿刺加惦記上的原因所在。

多的不敢說,如果徐子先真的有潛力,影響到福建,甚至是大魏對蘭芳的國策,甚至給予現實的支持,投上幾十萬貫,乃至百萬貫的本錢,對蘭芳來說並不是太大的大事。

這種預先的投資,在蘭芳百年的歷史上也不少見,在大魏,三佛齊都有過。

只是徐子先是不是真的能冒起到能和齊王,趙王還有安撫使司分庭抗禮,進而影響大魏對外的國策,這還是要存疑。

“南安侯的進取心相當強烈,又極爲仇視海盜。”羅方伯相當平靜的道:“我料想他下一步的目標是建立強大的水營,甚至是私兵水師。大魏困在北方,對水師已經無能爲力,反而是地方勢力可以成功。南安侯未必能做成,但確是一個需要重視的變數。我的意思是,如果他願意,我們可以提供造船的幫助。”

“這可就算是重注了。”

造船是最爲昂貴的國家行爲,就算是大魏朝廷的國力也無能爲力,負擔不起。

一艘吃水五百噸的縱帆船,造價最少三十萬貫,加上配套的武器和水手,五六十萬貫是正常的情形。

只有這樣的大船,纔是構成遠洋水師的主力,大魏的中軍戰艦,龍靈船,水艍船,福建,廣東船,南京沙船,都不具有這種功用。

如果是建大魏本土水師,一艘三百噸左右的中軍艦就算是大船,連兵器在內造價十五六萬貫就夠了。

一艘福船戰艦,十萬貫左右。

一艘水艍船,六萬貫。

其餘的大哨船,小哨船,兩三萬貫到幾千貫不等。

就算是本土船隊也是相當昂貴,何況如果要對蘭芳有用,當然是要打造遠洋戰艦爲主,一艘軟帆戰艦,形成戰力最少三十萬貫以上,形成一支有威懾力的艦隊,最少得十餘艘大型戰艦,配上若干艘中小型戰艦。

沒有千萬貫甚至幾千萬貫,這個主意還是不要打的好。

蘭芳雖然有造艦的能力,財力也是不能支持,其國家的水師還不如蒲行風的艦隊實力,相比在倭國和大魏近海的康天祈和王直,蒲行風的實力也是明顯要勝出一籌。

還好其主要活動的區域在南洋以西,而且在莫臥兒一帶與泰西諸國的海上力量爭雄,若是其實力全在南洋或是大魏外海,怕是王直等人也抑制不住蒲行風,其不知道要造出多少殺孽。

“我們當然沒有這個能力……”羅方伯道:“若是有,當然也是自家水師用。不過,以低價助其造船,幫一下手,提供一些錢財幫助,總是做的到。”

這樣算是側面幫助,一切還得靠南安自己爲主,人情也是不小了,最少也得過百萬貫的投入,可謂是下得重注。

羅方伯心裡略有不安,徐子先能當得這樣的幫助?

現在南安是生機勃勃,但具體能走到哪一步,誰能確定?

但茫然四顧,卻是無有任何人能提供幫助,南安這一子不落,難道就這樣空手而歸?

“就這樣決斷了。”羅方伯斷然道:“派人持我的名帖,正式以蘭芳世子的身份求見,南安侯會見我的。”

見有人猶豫遲疑,羅方伯笑道:“南安侯只要有意剷除海盜,發展水師是其必行之路,加上開發東藩之事,他怎麼會放棄和我見面的機會?”

……

忙碌一天,通過諸多考覈,盤查,算是定下了一半人選。

接下來最少還得忙碌兩到三天,基本上能將三千武卒的人選確定下來。

這一次動靜不小,還好有淘汰的藉口在,加上徐子先正是當紅,京師的政事堂不會太過爲難,否則的話,地方團練一下子招幾千人,林鬥耀都能找藉口免了徐子先的團練守捉一職。

但這個團練使已經上達天聽,算是朝廷安撫徐子先在京師定策平亂的大功,等於將南安各鎮都給了徐子先來折騰。

朝廷當然也不乏提防警惕,否則也不會藉口要在東藩放牧,將徐子先的封地弄到東藩大島上去。

若是六千官戶繼續放在南安,加上原本的官戶隱戶,整個南安加附近的鎮子等於算是實土賜封給了徐子先,這個動作就相當危險,朝廷不會行此事。

衆人都很疲憊,秀娘在後宅煮了些粥送過來,衆人謝過了,與徐子先坐下一起喝粥。

“君侯還有提管馬政之職,官印告身直接從政事堂帶了下來。”李儀沉吟着道:“不知道東藩放馬之事,君侯準備如何着手?”

徐子先沒有立刻回答,秀娘這粥加了不少海味,都極爲新鮮,配上蔥花和大米熬製,鮮香撲鼻,他累了一天,喝着滾燙的米粥,似乎身上的疲憊也減輕了不少。

簽押房里人並不多,大家都各自忙碌,只有方少羣和李儀,孔和幾人坐在下首陪伴。

徐子先道:“南安或福州這裡,有沒有泰西商人?”

李儀想了想,說道:“泰西和天方互相敵對,聽說在莫臥兒那邊激戰不止,因爲往大魏的商道是天方人控制,泰西人受控於馬六甲航道,一般是過不來的。蒲行風等諸盜,遇着泰西船是一艘也不放過的。”

孔和也道:“我幼時還見過泰西海商,近十年來幾乎一艘船也不曾見過。”

徐子先沉吟不語,半響後方說道:“有沒有和蒲家關係不好的天方商人?”

“這,應該是有。”李儀遲疑了一會,說道:“不過得慢慢尋訪。”

方少羣道:“看來君侯是打算買天方馬?”

“沒錯。”知道瞞不過方少羣,徐子先也不打算隱瞞自己的想法,他道:“青唐馬不利於平地,北虜馬雖然長於長途奔襲,耐力好能吃苦,但普遍矮小,負重不行。西南馬就更不要提,只適合當挽馬,天方馬高大,耐力稍差但勁力大,負重強,若能購得幾百匹上等種、馬,數年之內,可以發展出過萬匹的大型馬羣。”

李儀道:“只怕價格不菲。”

朝廷對在東南養馬的熱情實在有限,徐子先也不是天子和兩府心儀的人選,給他一個福建馬政提管的名頭,無非就是安撫一下情緒,另外是徐子先的馬政札子確實言之有物,朝廷是死馬當活馬醫,給個政策,由徐子先自己去折騰。

除了下發的三萬貫之外,朝廷是不太可能再給什麼具體支持,幾百匹種、馬,最少得好幾萬貫,當然是不小的開銷。

“我們先得開發棉田,大造紡機,同時要選址立樁,這些事可以先做起來。”徐子先記得臺南平原大約是四千多平方公里,是臺灣最大的一塊平原區域,臺灣的地形就是中間隆起,到西邊都沒有什麼平地,只有臺北,臺東和臺南有平原區域,整個島三萬平方公里,大約是福建路的四分之一大小,整個島山地多,森林資源多,野獸多,礦產也較爲豐富,氣候亞熱帶季風和熱帶季風氣候兩種,總體來說是四季溼潤,夏天異常炎熱。在後世臺灣以輕工業電子工業起家,農業以果業,糖業,茶業爲主,由於缺乏大塊的平原區域,島上的農業成就其實相當的有限。

現在則是不同,臺南好歹有幾千平方公里的平原,只有少量的丘陵地貌,水源充足不說,還有大量的荒地。

未開發的荒地,大片的草原灌木地貌,適合戰馬奔跑訓練,也可以在餵養精料之餘,給戰馬食用咀嚼。

所以現在東藩的荒蕪反而也算是好事,拋開已經有的萬餘移民生活的區域,劃出方圓幾百裡的空地用來養馬,實在也是相當輕鬆的小事情。

第五百零九章 開地第五十六章 高山第三百一十九章 各百戶第一百四十五章 東藩棉田第二百五十四章 轟動第二百二十四章 憶昔第二百八十三章 上島第五十七章 訓誡第七十六章 昌文侯府第三百三十六章 上國天使第二百五十二章 計功第三百二十九章 羣官第五十章 慶功第三百八十九章 銳陣第五百六十八章 接納第二百零九章 骨架第二百二十八章 何時平盜第五百一十九章 堂食第二百六十九章 食言第四百四十六章 取捨兩難第五百零七章 異國風俗第五百四十九章 拉攏第三百五十五章 長途第四百五十四章 失建州第一百九十八章 提醒第三百九十章 序幕第二百四十三章 方圓第五十五章 再進一步第四百六十五章 各有算盤第四百六十章 斷壁殘垣第三百九十九章 無盡殺戮第八十九章 京師第五百一十章 新軍第二百五十七章 老幼之別第五百一十八章 消耗第二百零四章 千頭萬緒第五百一十七章 死寂第三百零六章 環島(今天兩更)第一百五十八章 宰相計較第三百八十三章 冷眼相看第五百零四章 家督與背叛第一百六十九章 天王像第一百三十三章 賞賜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制第二百二十八章 何時平盜第一百三十二章 年前第三百四十一章 踏步向前第一百三十一章 情感第四百零四章 自己的船第三百六十七章 並不算好第二十五章 心有猛虎第二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四百五十章 風起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甘心第四百零八章 相見第二百五十四章 轟動第二百二十三 變換立場第四百三十章 真正之基第三百九十九章 無盡殺戮第二百五十二章 計功第一百四十五章 東藩棉田第一百一十五章 江灘第七十四章 回府城第一百零七章 忠誠和信任第二十二章 歧山盜第一百七十九章 斫大參頭第五百五十九章 蒼茫第五百五十章 危機第五十章 慶功第四百九十一章 有子第五百一十一章 參觀第二百章 南薰門外第五百七十五章 將來第一百二十七章 根第一百八十六 太尉第五百三十六章 牧場第一百二十九章 強爭不讓第二百七十八章 巡縣第五十章 慶功第一百一十二章 細雨第八十五章 權勢人心第二百三十章 上寨之路第四百零八章 相見第二百零四章 千頭萬緒第四百二十六章 未來第四百三十章 真正之基第二百八十九章 戶口第三百三十一章 三步並兩步第四百一十八章 變化之道第一百九十八章 提醒第一百八十五章 談妥第一百九十九章 敕書第四百八十一章 就縛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過如此第三百二十六章 天子心腸第四百一十六章 世道變了第五百七十四章 蝦夷地第三百一十九章 各百戶第五百六十五章 南人第一百一十五章 江灘
第五百零九章 開地第五十六章 高山第三百一十九章 各百戶第一百四十五章 東藩棉田第二百五十四章 轟動第二百二十四章 憶昔第二百八十三章 上島第五十七章 訓誡第七十六章 昌文侯府第三百三十六章 上國天使第二百五十二章 計功第三百二十九章 羣官第五十章 慶功第三百八十九章 銳陣第五百六十八章 接納第二百零九章 骨架第二百二十八章 何時平盜第五百一十九章 堂食第二百六十九章 食言第四百四十六章 取捨兩難第五百零七章 異國風俗第五百四十九章 拉攏第三百五十五章 長途第四百五十四章 失建州第一百九十八章 提醒第三百九十章 序幕第二百四十三章 方圓第五十五章 再進一步第四百六十五章 各有算盤第四百六十章 斷壁殘垣第三百九十九章 無盡殺戮第八十九章 京師第五百一十章 新軍第二百五十七章 老幼之別第五百一十八章 消耗第二百零四章 千頭萬緒第五百一十七章 死寂第三百零六章 環島(今天兩更)第一百五十八章 宰相計較第三百八十三章 冷眼相看第五百零四章 家督與背叛第一百六十九章 天王像第一百三十三章 賞賜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制第二百二十八章 何時平盜第一百三十二章 年前第三百四十一章 踏步向前第一百三十一章 情感第四百零四章 自己的船第三百六十七章 並不算好第二十五章 心有猛虎第二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四百五十章 風起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甘心第四百零八章 相見第二百五十四章 轟動第二百二十三 變換立場第四百三十章 真正之基第三百九十九章 無盡殺戮第二百五十二章 計功第一百四十五章 東藩棉田第一百一十五章 江灘第七十四章 回府城第一百零七章 忠誠和信任第二十二章 歧山盜第一百七十九章 斫大參頭第五百五十九章 蒼茫第五百五十章 危機第五十章 慶功第四百九十一章 有子第五百一十一章 參觀第二百章 南薰門外第五百七十五章 將來第一百二十七章 根第一百八十六 太尉第五百三十六章 牧場第一百二十九章 強爭不讓第二百七十八章 巡縣第五十章 慶功第一百一十二章 細雨第八十五章 權勢人心第二百三十章 上寨之路第四百零八章 相見第二百零四章 千頭萬緒第四百二十六章 未來第四百三十章 真正之基第二百八十九章 戶口第三百三十一章 三步並兩步第四百一十八章 變化之道第一百九十八章 提醒第一百八十五章 談妥第一百九十九章 敕書第四百八十一章 就縛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過如此第三百二十六章 天子心腸第四百一十六章 世道變了第五百七十四章 蝦夷地第三百一十九章 各百戶第五百六十五章 南人第一百一十五章 江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