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釜底抽薪

魏翼的話也沒錯,澎湖現在的問題是滯留的人口太多,而東藩還嚴重缺人。

上一回的六千官戶是算上原本的一萬多人,加上移民過去一萬多,勉強湊齊了。

這一次又加四千戶,再移走澎湖的兩萬多人,差不多也就齊了。

澎湖人口少了,人均佔地就會多起來,配合商業,漁業,農牧業,好歹都能叫每戶家庭過上差不多的小康生活。

這就叫一舉兩得。

相信澎湖這邊的黑戶,處於飢一頓飽一頓的窘迫情形,有人幫他們移走,並且有侯府官戶的身份,沒有人會拒絕。

當然徐子先不會滿足東藩只有五六萬人的規模,在兩三年內,他希望東藩的人口猛增到二十萬以上。

按大魏三四萬戶夠一小縣,五六萬戶夠一大縣的劃縣法,到三年之後,東藩的人口可以算成一個大縣,甚至勉強可算一個小型的軍州。

到那個地步,開發東藩算是初步成功,不過預計要用的錢……徐子先知道從陳於泰手裡弄到的一百五十萬肯定不夠,還差的很遠。

接下來他的任務就是要拼命搞錢,因爲開發要錢,安民要錢,興殖要錢,辦工廠要錢,只能把手頭現有的資源抓緊整合起來,然後開足馬車賺錢,錢滾錢,錢生錢……

躊躇滿志頗有上位者氣息的南安侯,在這一刻,微微的失神了。

……

任忠等候的暴風驟雨並沒有到來,這反而令他寢食難安了。

連續兩天,南安侯徐子先沒有聚將點卯,沒有要看陸上弓箭,海上會操,也沒有拿兵冊點名,確定吃空額的名單……任忠心裡最大的鬼就是吃空額,在鹽錢銀子,日常公使錢和軍械費用,修船費用上任忠都有沾手,但帳已經做平了,船說修了就是修了,雖然這些戰艦都是年久失修,但只要能升帆開出海面,誰敢說這船沒修?

就算壞了,也是戰艦年老,怪不得別人。

鹽菜銀子已經抹平了帳,難道觀察使能將廂軍將士的腹部剖開來,查查他們此前吃的是什麼?

只要這段時間老老實實不出錯便是……

倒是會操,點卯,這叫任忠有些頭痛。

水師將士早就不操練了,能開船出海,操持強弩嚇唬一下那些沿岸的小股海盜,就算水師完成任務。

空額大約是四百多人,也就是說三千多人編制的南洋水師,實際在營人數是兩千七百多人。

這幾百人的軍餉,當然是被任忠和幾個心腹瓜分了,也算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朝廷都早就不將水師當一回事,任忠爲什麼要拼命維持這支破敗的,已經不被當成籌碼的水師呢?

徐子先倒是召集過一次水師諸將,十三艘戰船的統制官,也就是船長,還有副統制,水兵各營的統制,副統制,都頭等,數十員武官依次被叫到澎湖縣城,拜見觀察使大人。

水師的官兵,包括戰兵和水手在內,都是對新任的觀察使頗有好奇,他們是最不緊張的一羣,反正貪污輪不着他們,治罪也是輪不着。

倒是一天過後就有傳言,南安侯在岐州就趕走了兩千廂軍將士,是裁撤老弱的名義讓廂軍回鄉,給假條,路費,還有額外的賞賜。

很多水師的廂軍將士,也是出外幾年沒有回鄉,聽到這個消息,很多將士隱隱間倒是有期盼。

他們都是領了安家費,按了手印才當的兵,不到年限,在外不得歸鄉也是正常,但每個月兩貫的餉,還得常年漂泊在海外,思鄉之情當然很重,如果這一次南安侯還是和岐州一樣辦理,除了少數只能在船上討生活的水手之外,大半的人還是願意領錢回鄉。

一般的廂軍都是在年成不好,或是欠了債,或是家人生病,多半是特殊情形下才會去應募當兵,而大魏的廂軍政策就是花錢買平安,只要是能走能跳的成年男子,小不過十五,大不過四十五,應募當廂軍多半都能過關。

然後就是最少五年的時限,這期間很多廂軍已經渡過難關,但時間不到也不能離開,如果遇到徐子先這種上司,簡直是這一類廂軍的福音。

就算有一些人回鄉後不能謀生,異地革退又不影響他們再次入營,等於是再白賺一次安家費,真是再好不過的買賣。

這個消息流傳開之後,任忠在水師各營的心腹趕緊回報上來,任忠立刻以都指揮的名義下令不準傳播謠言,違令者重懲。

但到了第三天時,突然有兩個副統制向任忠辭行。

任忠瞪眼道:“你們犯了何錯,觀察使就革退爾等?莫急,待我去見觀察使,找他當面分說。”

一個副統制笑嘻嘻的道:“都統制不必急着,是俺們自己請辭,官位免了,勳階還在,現在回大都督府待選,重新入職。”

“你們瘋了?”任忠道:“還有什麼差事比在水師好?”

另一個副統制冷笑道:“常年在澎湖吹風,哪有在內陸的城守營當差好,清閒,守守卡子還有好處可拿,還能在附近安家,不象在這裡,只能當孤魂野鬼。”

“趙王能讓他爲所欲爲?”

“我等到了大都督府,當然要狠狠告上南安侯一狀。”

“拿了錢,還能有更好的官位,南安侯說要和咱們談買賣時,我還以爲他在說笑,待他話一說完,咱們就知道怎麼做合算了。”

兩個副統制笑嘻嘻的告辭,他們是被徐子先用觀察使的權力明正言順的彈劾,而且本人當場表示認罪。

接下來就進入正式的免職程序,兩人具結認罪之後,徐子先以觀察使的大印用印,兩個武官正式去職。

接下來就是領了徐子先給的好處,跑到福州找趙王哭訴。

趙王和南安侯的敵對狀態相當明顯,自然會給這些被徐子先“欺負”過的武官一個好去處,就算沒有多好,也是比躲在澎湖吹風要強的多。

任忠氣的面色發漲,知道自己差不多是完了。

南安侯這一手就是釜底抽薪,以謠言動搖普通將士的心意,使廂軍將士渴欲歸家的慾望放大,不爲軍官們所用。

然後就以銀錢收買軍官,在這裡還巧妙的利用了趙王一下……在信息不對稱傳遞的時代,澎湖這裡的事,也就是真相要很久纔會傳到趙王耳中。

到那時候,最少幾十個廂軍武官被重新安置了,這是趙王的權責所在。難道到那時候,趙王能把那些武官再重新安插一次?

動靜太大,會大丟面子,趙王絕不會蠢成那樣。

況且這些武官也確實是被徐子先趕走的,只是他們自願簽押具結,認罪走人,這樣省去了來回抗辯的程序,也使得複雜的事情簡單化了。

最多幾天功夫,南洋水師的武官會走掉大半,觀察使彈劾成功了那麼多武官,最後彈劾任忠,可以直接奏報兩府,不走福州的大都督府,這樣一來,任忠的官位當然也保不住。

“此子厲害啊……”任忠兩眼一閉,癱坐在椅子上。

數日之前,趙王的幕僚李谷曾派人送信到澎湖,授意給任忠,一定要頂住徐子先的壓力,不管徐子先怎麼彈劾,中下層武官的複覈,查察,都要走大都督府複覈,到時候趙王一律不許可彈劾,先狠狠打徐子先一巴掌再說!

觀察使地位特殊,是直屬於朝廷的監軍體系中的一員,就算被趙王否定,徐子先也可以再上書兩府,到時候就是趙王和徐子先權勢地位的角力了。兩府要給趙王留面子,就得否徐子先。

要支持徐子先,就得考慮到趙王的怒火和福建路的穩定。

兩府頭疼之下,怕是隻能少量的支持徐子先,多半的決斷支持趙王。

算來算去,都是趙王獲勝的結果。

而徐子先竟然不走尋常路,直接買通了這些毫無操守的武官。

這些廂軍武官都直接認罪畫押,趙王能怎麼辦?

強行替這些認罪的武官出頭?

朝廷的臉面還要不要了?

“都統制,下官來辭行……”

沒過多久,外間又傳來腳步聲,又是幾張面色詭異的臉。

任忠有氣無力的揮手放行,他已經無計可施。

至天黑前,最少有三十個武官前來告辭,當然也不是白來,他們需要都統制用印放行。

任忠瞪着眼,一律放行,到天黑之後他略算了一下,已經缺額三分之二的武官,如果徐子先再用岐州的辦法,十天之內,又會有三分之二的將士離開。

到時候,任忠就成了根光桿,無將可使,無兵可用。

事態的發展比任忠想象的還可怕……

徐子先抵澎湖的第四天,開始有大量的廂軍士兵被他以老,弱,病,殘,不稱職,武藝不過關等若干種名義開革。

這種雷厲風行的做法,其實每個新上任的觀察使都會用。

朝廷派出觀察使當然是希望能整肅軍紀,而不是和光同塵。所以澎湖地方對徐子先的做法相當認可,南洋水師是澎湖的屏障護衛,所有人都希望觀察使能整頓出一支強軍出來。

但事態的發展,遠遠超過所有人的預料之外。

光是第四天一天,就有超過五百廂軍將士離開。

而觀察使駐所之外,擺開大量的銅錢,每個離開的廂軍士兵每人領兩貫錢,歡天喜地的搭乘各種船隻離開。

他們有觀察使用印的文書,不算逃兵,還有錢可領,又避免在海上顛簸,澎湖吹風,實在是叫這些廂軍歡喜不禁。

歷來被革退的將士,愁眉苦臉,甚至有譁變鬧事的,如澎湖革兵這樣歡天喜地的情形,可謂是世所罕見。

第二百二十九章 投入第一百六十八章 郎衛第一百九十四章 放榜第一百一十六章 江堤列陣第九十五章 發餉第七十四章 回府城第五百四十二章 填壕第三百二十五章 帳篷第一百二十九章 強爭不讓第二百二十一章 厚賞第五百四十章 戰法第三百一十章 鐵騎兵第二百三十一章 艱險第七十一章 變化第一百九十六章 酬功第一百四十四章 正事第六十八章 開捐第一百八十四章 朱虛侯第四百五十四章 失建州第十二章 開局難第三百二十六章 天子心腸第四百六十四章 打響第一百零五章 危機第三百七十五章 鼓吏第一百二十三章 城頭上第二十三章 發動第一章 崇德十九年夏的星天牛第三百九十章 序幕第四百七十三章 擔憂第四百三十三章 等消息第三百六十四章 漢商子弟第一百三十七章 昌文陳家第三十六章 更好第四百五十三章 貪慾第三百四十二章 時隔千年的殺戮第二百七十五章 嗚咽第一百五十七章 相公第二百一十八章 壓力第二百三十七章 入寨第二百六十章 上船第三百五十三章 精巧的設計第四百三十八章 擡箱進城第三百七十八章 探礦第五百四十八章 破堡第四百五十九章 離城第七十七章 再成文第四百七十三章 擔憂第四百五十五章 被激第三百零三章 紅豆黑豆第五百一十章 新軍第十五章 敲打第四百七十章 悲切第五百一十九章 堂食第二十五章 心有猛虎第四百二十五章 北方的凍土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甘心第一章 崇德十九年夏的星天牛第十九章 齊王第二百八十二章 有罪無罪?第八十八章 武道第五百四十四章 決心第九十六章 兄弟第五百五十六章 天道第五百零三章 信心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敵第七十五章 融合第三百二十八章 新辦法第一百三十七章 昌文陳家第一百五十九章 瘋狂大參第二百零九章 骨架第四百四十七章 斷舍離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同第三百四十二章 時隔千年的殺戮第三百五十九章 但請放心第八章 遇事惹事第二百三十九章 昂揚第五百章 弓弦第四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三百一十五章 摧毀第四百二十三章 殿中計較第五十四章 祖訓第二百七十三章 牽絆和壓制第三百三十三章 農官第一百四十二章 用間第一百零九章 騎兵都第五百五十章 危機第三百五十五章 長途第三百八十五章 摧枯拉朽第一百三十四章 任官第四百九十九章 復仇第五百七十二章 再敗第二百六十九章 食言第六十九章 第一桶金第二百一十三章 拜會第二百零三章 返回第四十二章 敵蹤第三百七十六章 轉移第二百六十三章 對峙第五百六十八章 接納第四百六十二章 兇獸
第二百二十九章 投入第一百六十八章 郎衛第一百九十四章 放榜第一百一十六章 江堤列陣第九十五章 發餉第七十四章 回府城第五百四十二章 填壕第三百二十五章 帳篷第一百二十九章 強爭不讓第二百二十一章 厚賞第五百四十章 戰法第三百一十章 鐵騎兵第二百三十一章 艱險第七十一章 變化第一百九十六章 酬功第一百四十四章 正事第六十八章 開捐第一百八十四章 朱虛侯第四百五十四章 失建州第十二章 開局難第三百二十六章 天子心腸第四百六十四章 打響第一百零五章 危機第三百七十五章 鼓吏第一百二十三章 城頭上第二十三章 發動第一章 崇德十九年夏的星天牛第三百九十章 序幕第四百七十三章 擔憂第四百三十三章 等消息第三百六十四章 漢商子弟第一百三十七章 昌文陳家第三十六章 更好第四百五十三章 貪慾第三百四十二章 時隔千年的殺戮第二百七十五章 嗚咽第一百五十七章 相公第二百一十八章 壓力第二百三十七章 入寨第二百六十章 上船第三百五十三章 精巧的設計第四百三十八章 擡箱進城第三百七十八章 探礦第五百四十八章 破堡第四百五十九章 離城第七十七章 再成文第四百七十三章 擔憂第四百五十五章 被激第三百零三章 紅豆黑豆第五百一十章 新軍第十五章 敲打第四百七十章 悲切第五百一十九章 堂食第二十五章 心有猛虎第四百二十五章 北方的凍土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甘心第一章 崇德十九年夏的星天牛第十九章 齊王第二百八十二章 有罪無罪?第八十八章 武道第五百四十四章 決心第九十六章 兄弟第五百五十六章 天道第五百零三章 信心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敵第七十五章 融合第三百二十八章 新辦法第一百三十七章 昌文陳家第一百五十九章 瘋狂大參第二百零九章 骨架第四百四十七章 斷舍離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同第三百四十二章 時隔千年的殺戮第三百五十九章 但請放心第八章 遇事惹事第二百三十九章 昂揚第五百章 弓弦第四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三百一十五章 摧毀第四百二十三章 殿中計較第五十四章 祖訓第二百七十三章 牽絆和壓制第三百三十三章 農官第一百四十二章 用間第一百零九章 騎兵都第五百五十章 危機第三百五十五章 長途第三百八十五章 摧枯拉朽第一百三十四章 任官第四百九十九章 復仇第五百七十二章 再敗第二百六十九章 食言第六十九章 第一桶金第二百一十三章 拜會第二百零三章 返回第四十二章 敵蹤第三百七十六章 轉移第二百六十三章 對峙第五百六十八章 接納第四百六十二章 兇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