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島上日常

“魏國人還真是悍勇。”一個家老全程看完了廝殺的過程,同時看到無數人撞擊房舍,推翻那些名貴的屏風,毀掉畫滿了畫作的窗子,將精緻的廊檐撞毀,踩踏在原木的地板上,留下一個個血腳印。

同時到處都是箭疾,整個前院的佈景算是都毀了,大半的房舍也毀了。

他當然要全程看到尾,這畢竟是這個家老的房舍。

儘管內心滴血,這個家老卻也是由衷的感嘆道:“在此之前我一直以爲魏國人就能做生意,還有養蠶織絲,除了這些事他們和唐人是兩回事,漢唐人的慷慨悲歌,一諾輕死,和魏人是兩回事。魏人太文弱了……但我想我還是看錯了。”

衆人七嘴八舌,大體上都是對眼前這幾十個魏國人的表現表示讚賞。

畢竟是在倭人的地盤上,這麼一往直前的殺掉了天方人的所有使節,這就使倭人不必站在一個尷尬的立場上。

雖然要負保護不力的責任,但畢竟是魏國人動的手,天方人和蒲行風的怒火應該向魏國人,向南安侯府發泄。

倭國人的道理就是這樣,很簡單,絕不會出錯。

等各人亂七八糟的表達過看法,大內盛達只沉聲道:“派人和南安侯府的人談判,此後我們會安排商人和他們合作,包銷他們的棉布和生絲。給的價格也是市價,不會高,也不會低。”

“家督考慮清楚了嗎?”

“是的。”大內盛達道:“如果今天這個南安侯府的官吏沒有提刀衝在最前,我們還要等一等後續的發展。再看看,不必急。但今天這個官員提刀在最前,補位在最先,我想我明白了那個南安侯是什麼樣的魏國王侯,他的將來肯定不可限量。提前做一些投資,對我們來說不會是最壞的結果,很可能恰恰相反。”

“家督英明。”

這一次所有人都伏下了頭,畢竟大內盛達說的就是所有人的想法,每個人的見解大抵相同,在那一刻,和南安侯府合作的心思,基本上都是固定下來了。

……

“南安侯府的正使提刀衝在最前?”康天祈啞然失笑,搖頭道:“我以爲他們會想辦法,會和天方人一較高下,但這個結果還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大內家估計會和南安侯府合作了。”康茂才對倭人的瞭解相當深刻,他向康天祈道:“我們怎麼辦?”

“你想怎麼樣?”

“兒子也想和南安侯府合作。”康茂才神色謹慎,語氣卻是很堅決的道:“兒子感覺,王直看好的人不差,但知道這一次南安使團的表現後,我感覺王直可能還是看輕了南安侯。”

“說的甚好,甚好。”康天祈大爲欣慰,說道:“你能說出這樣一番話來,不枉我悉心教導你一場!以小見大,從部屬也就能看的出來主公是什麼樣的人。我聽說南安侯在迭次大戰裡都衝殺在前,此前還有些不太相信,以爲是有人故意美化他。現在看來,估計這樣的事在南安侯府也是經常發生,都習以爲常了。若是這般,我們與南安侯府的合作,現在就可以考慮了。棉布,由他自做,原本就不是我們的買賣,生絲,給他逐年增加份額,他賺的多,會感激我們的。其餘各項買賣,都由得南安侯與倭人合作去做,我們不參一股,也不去多事。”

康茂才道:“就是南安侯府底子太薄,聽說他們是將南洋水師吃了下來,不過幾十條船,咱們在筑前駐的船都不止這些。南安侯府在四處買船,還有他們在學着造船,等一切上了頭緒,他們一年能賺個幾百萬貫,大半投到水手和造船上,十年之後差不多能有和咱們差不多的規模,那時候才談的上結盟對抗。”

康茂才神色有些陰沉的道:“就怕蒲行風不會給咱們這麼久的時間。”

“你能想到的,那個南安侯也能想的到。”康天祈道:“前一陣有更詳細的情報,南安侯府大小哨船有一百多條,福船和龍靈船,水艍船,還有廣東船,戰艦,加起來一共三四十艘,大型戰艦有四艘,南洋水師兩艘,原本的陳於泰兩艘,中型戰艦十餘艘,戰艦共二十艘。其實力還是遠遠不足,但以老夫估算,這兩年他們還會自造戰船,在各家大船場加購,也可能找王直購買戰艦,老王直已經用不着那麼多戰艦了,人老了不在筋骨上,在野心上。不過也不一定,王直還是靠着朝廷那邊,朝廷對南安侯府可是大大的不喜歡,王直不會做那麼犯忌的事……”

康天祈嘆口氣,臉上的皺紋都似乎深了幾分。

大型戰艦,最少是三百噸以上的戰艦,設計出來就是爲了多裝運士兵用來戰爭,和福船等各種船隻不同,被稱爲中軍艦的大戰艦被稱爲同安船,福建同安是著名的造船基地,楊家,李家,林家,很多造船的大世家都在同安有大型的船廠。

在這裡每年都出產大量的福船和水艍船,小哨船,普通的漁船等。

廣東也有大型的船廠,船型以廣東船聞名。

江陵的船型被稱爲沙船,適合沿海岸線航行和在江面河面上執行漕運任務,這也是江陵早年的地位決定的。

後來江陵那邊也開始仿造廣東船和福船,形制上差不多,這又是繁榮發達的對外貿易所促成的變化。

同安戰艦,也就是中軍船一般是長四十二到四十五米,比普通的福船要長出近十米。寬七米,一般的福船是寬五米。

深三點一米,這是船艙的艙體結構決定的。

大型的福船,深可達七米左右,雖然長和寬可能就是和中軍艦差不多,但船體結構不同,相等的福船吃水量會更大,載運重量也更大。

這樣的一艘中軍艦,要搶上風,在海上爭風奪秒和敵人爭鬥,設計的原理就是雖大而靈活,其吃水只有二百多噸,載重量不過百噸左右,比中軍艦小一截的福船也能在這些指標上超過它。

其尾部有城垛和敵樓,可以使士兵居高臨下的射箭和與敵戰鬥。

在中部桅杆有用來射箭和了望的望鬥。

在尾部,中部,前部,分別列裝牀弩和八牛弩,這種海戰的利器令得普通的海盜望風喪膽。

在大魏水師強盛的時候,擁有長過百米寬達十多米的巨型戰艦,據稱這種戰艦還是平底沙船,在江陵船廠建造,可吃水達千五百多噸,一艘船上裝運過千人,這種平底船一般來說不能出海,但江陵寶船可以在海上行船,並且八面來風,而且由於是平底船,水深水淺都可以走。

這樣一艘鉅艦,每艘船上裝載的八牛弩和牀弩過百具,一般的海盜船根本不敢靠近。

到現在爲止,這種巨型沙船被認爲是誇大的神話,因爲從常理來說巨型的平底船到了海上很快就會傾覆。

有人說是古人的奇特技術,對這一點來說也是很多人存疑。

造船業發展了幾百年,反而不如當初的古人,這一點也叫人實在難以接受。

大魏海貿發達之後,江陵船廠有相當長的時間承擔內河漕運和沿海漕運任務,也是生產沙船爲主。

突然一下寶船就斷了傳承,實在令人難以相信。

但後人還是知道,江陵曾經生產出一大批近海交戰的平底船,也是相當龐大的戰艦,可能是五六十米長,寬十米以上,有敵樓和大量的弩機,足以震懾一切不軌之徒。

大魏水師的強盛也並非是一日之功,大量的戰艦,煞費苦心巧奪天工的設計,但衰敗起來也委實是太快了。

徐子先和他的南安侯府,正在努力恢復往日的榮光。

但康天祈不能確定,這個時間是多久。

蒲行風最多兩年左右就會殺回來,而且一旦滿刺加滅三佛齊,則航道就完全落入天方人的手中。

到時候所有人都會受到影響,正常的貿易會萎縮一半以上。

僅憑南洋各國和倭國的購買力,撐不起現在這麼龐大的貿易格都。

所有人都會受到嚴重的影響,哪怕是勢力很強,艦隊龐大,擁有過百艘百噸以上戰艦的康天祈,也是一樣會受到致命的打擊。

“現在只能等待。”康天祈最終道:“但願這個時間不要太久。”

……

時間很快進入到五月下旬。

在五月二十那天,島上進行了一系列的慶祝活動,連昌文侯府也派人送了一些禮品上島。

對倭人的交接成功了,棉布生絲,還有茶鹽糖都談好了,倭國最具實力的大名大內氏已經確定了和南安侯府的合作。

甚至有福一號回來的時候,一個大內氏的老中隨船到來,到別院拜會了徐子先。

那個老中相當恭謹,穿着華美寬大的長袍,帶着高聳的樑冠。

這當然也是和大唐學到的東西,只是倭人略作了改變,他們的天皇甚至也穿着柘木染黃的衣袍,這當然也是和大唐學的。

那個老中戴着高冠,穿着長袍,亦步亦趨的拜見了徐子先。

對大魏的王侯,倭人充滿恭謹,對東藩島發生的一切,那個老中也是大開眼界。

徐子先並未太刻意,倭人畏威而不懷德,與他們友好是沒有用處的,只有加強自己的實力,叫自己一方的實力始終能壓制他們,這纔是最好的辦法。

如果能用實力壓服倭國,倭國就是最好的盟友,他們會設身處地的替你着想,爲你奔走效力,甚至死傷自己的部屬也在所不惜。

倭國人也會是最好的部下,忠誠,大膽,豪勇,爲了主君可以犧牲一切。

但前提是自己的強大,若你落魄了,消沉了,實力下降了,那麼這些忠誠的好部下,最好的學生,可以毫無顧忌心理的反咬一口。

這就是養不熟的狼,當你需要它看家護院的時候,最好是手裡隨時提着棍子。

這個消息令昌文侯府也感覺不壞,在整個島的格都中,昌文侯府沒有伸過手來,但在棉布貿易中,昌文侯府會獲得相當大的利潤。

這是對徐子先在政治人脈上的支持,還有早前投入的幾十萬貫錢,包括在匠人,技工,移民之事上的配合與幫助換來的。

棉布生意如果大有可爲,對昌文侯府來說當然也是天大的好消息,再好不過的好消息。

而距離棉花成熟還有兩個月的時間,很快了。

島上的定居點興造並沒有停止,只是沒有那麼龐大的規模了。

更多的瓦工木作被派到幾條溪流的上游,在那裡在兩個月內會興造起大面積的紡織工廠。

大量的水力織機和紡機會被逐漸建造和安裝好,水流會帶動軸承,然後轉運棱機紗錠,將皮棉紡成棉線,然後織成設定好的布匹。

水流不停,紡機和織機不停。

這是水利紡織,英國在十七到十八世紀開始,從珍妮機開始。

珍妮機的原理相當簡單,原本的紡織機,特別是用手搖動的都是橫放紗錠,而如果同時放置幾個紗錠,用一個紗輪同時帶動多個紗錠,紡織的效率就會一下子增加好幾倍。

如果將機器增大,多層紡織,從八個紗錠到八十個,也就是相當簡單的事情。

這就是珍妮機,看着是很簡單的思路,事實上從有思路到建造成功,原發明者英國人哈格里斯夫從想到這個點子到把這機器造出來,用的時間是一天。

在此前華夏的黃道婆,單腳踏機,其原理還是節省人力而不是提高效率,珍妮機纔是真正的破時代的發明,從那之後,毛紡業,棉紡業,成爲影響未來幾百年的工業的基石。

在珍妮機之後纔是水力紡機,需要建造高大的廠房,用水流帶動織機和紡機,原理上也很簡單,也需要大量的工人照料那些機器,只是比每人一部織機要高效的多,產出也是要大的多。

對建成工廠造出水力機器,徐子先向來沒有絲毫懷疑。

這東西的原理都相當簡單,一個歷史系的大學生當然學習過,甚至徐子先能畫出珍妮機和水車織機的草圖。

當然不可能把每個零部件的構造都畫出來,但大體的工作原理和模樣是相差不多,或者說,幾乎沒有偏差。

一羣普通的工匠都能按徐子先的吩咐把水力織機給造出來,更不必提還有傅謙這個雜學和匠學的大宗師在。

試驗機在幾個月前就已經試製過了,並且運作良好。

現在則是開始大規模的興造廠房,規劃機器的安裝點,大規模的製造業需要詳細縝密的規劃,英國人的工廠一般都會有幾百部機器,幾千個工人,東藩的紡織工廠可能會有更多的機器,更多的工人。

畢竟是以兩大侯府上百萬貫的投入來做這件事,光是人力就有好幾百人工匠和好幾千的壯丁,在目前來說,這件事投入最大,花銷最大,連李儀和孔和都每天帶着人在工廠附近督工,每天需要的食物,工錢,包括購買機器和原材料的費用,孔和都是不打絲毫磕絆就下令撥付。

所有人都明白,現在是十幾萬畝的棉田,幾百萬斤的棉花,未來是百萬畝以上的棉田,幾百萬石的棉花產量和幾百萬匹上千萬匹的棉布。

若不是徐子先規劃出來的這個宏偉藍圖,昌文侯府當初也不會迅速上了套。

甚至徐子先懷疑,他和陳文珺的婚事,是不是陳篤敬也是拿這事當了籌碼來說服昌文侯府的族人們?

南安侯府的棉布主要會用來出口,這方面竟爭不是很大。

首先大魏境內擁有良好的種植棉花和紡織的傳統,這和境外的情形不同。

很多南洋的土著,樹上能結椰子和香蕉,他們躺在樹下等着果實成孰就不會餓肚子。過於炎熱的天氣影響了人們勞作的慾望,優越的自然環境使他們很難餓肚子,這使得他們在耕作紡織這些事上遠遠不及華夏人。這也是華人到了這些地方就能迅速打開都面,進而掌握當地經濟命脈的原因所在。

當然他們還是要穿衣服,甚至要求和標準也並不低。

還有倭國,占城,真臘,這些國家也很熱,但他們一樣需要好棉布來裁剪成各式衣袍。

他們可能會種植棉花,也可能坊布,但規模和產量跟不上。

松江布也是一樣的情形,大魏本土擁有良好的傳統,不代表沒有需求,事實上需求量還是相當的大。

當然出口也是松江布賺取鉅額利益的方式之一,從明到清,松江布一直出口到日本和呂宋,銷量很大,算是主流的產品之一。

現在大魏的松江布就是未來東藩布的竟爭對手之一,徐子先對此毫不擔心。

事實上他就擔心棉花的產量會跟不上,大規模的水利紡織廠很容易建造成功,大規模的收穫棉花就難說了。

一場連續幾天的大雨,把將要開花的棉花全部消滅不是難事。

棉鈴蟲,各種植物病蟲害。

颱風。

在後世這些事都會很叫人頭疼,在現在這個時代,徐子先不敢保證自己不遇着這些倒黴的事。

幸運的是到目前爲止,棉田的一切都相當良好。

主要還是有充足的人力,在沒有充足的農藥和肥料的情形下,只能將人力的作用發揮到最大。

幾乎每時每刻都有人在棉田裡巡視,鋤草,除蟲,一刻不停。

五月的天氣炎熱起來了,清晨時,徐子先戴着白色的襆頭,騎上自己那匹大青馬,穿着紗制的獵袍,腰懸障刀,穿麻履,策馬而出。

他的馬鞍兩側放着箭囊和弓箭,在經過花溪的第一大道的時候,很多經過的商人,夥計,水手,府軍將士,官吏,衆人紛紛在道路兩旁向徐子先行禮。

原本的中寨到商業區,劃成了第一大道。

往海邊港口的直道是第二大道。

往南安溪別院的是第三大道。

從第一百戶到第六十百戶,從第一大道到一百零七道,東藩的命名風格可以看的出來徐子先的行事風格。

簡單明瞭,甚至是粗暴。

就是要叫人好記,好上口。

複雜的事情簡單化,看着簡單,其實反而更難。

天氣漸漸炎熱,但徐子先出門的頻率並沒有減少,看上游的紡織廠,看籌劃中的甲冑司和兵器監的選址,巡視農田,看牧場,甚至親看到馬棚看那些寶貝牧馬。

籌劃中小學堂,開始建造大學堂。

到福州各處張貼榜文,招募吏員,將吳時中在東藩講學的事情到福建全路,接收生員前來大學堂求學。

每天的日常事務也很多,南安侯府的吏治和規劃剛上頭緒,軍事訓練和改制也在進行之中,一切都很忙碌,欣欣向榮,可是也是足夠的忙碌。

每天的清晨和傍晚,人們都能看着南安侯出現在各處,似乎隨處可見。

在人們躬身行禮的時候,眼神中已經沒有太多好奇和驚喜,而之而起的是深深的崇敬和信賴。

這種東西相當珍貴,並不容易得到,但徐子先明顯是擁有了這些珍貴的信任之情。

有時候在傍晚時,徐子先會令好幾個百戶的弓箭社緊急集合,幾百上千個青壯男子,攜刀,揹負弓箭,身上揹着兩大袋滿滿的箭囊,裡面裝滿着射獵用的重箭和輕箭。

徐子先會帶着他們到丘陵深處射獵,並不深入山中,但一樣能獵得大量的獵物。

最多的還是鹿,現在每個月能穩定的獲得過千張鹿皮,等於每個月一萬五千貫的收入,相當可能,一年增收近二十萬貫。

徐子先沒有動員幾千或上萬人去獵鹿,那樣可能一下子得到十幾二十萬張的鹿皮,幾十萬貫的收入。

但那又怎樣?

整個鹿羣的生態圈就毀了,受影響的還有那些獵鹿爲生的土著。

這些鹿羣留着,獵掉那些跑動不快的老弱,發揮的就是獅子和老虎的作用,這樣很好,也能控制下鹿羣的規模,不叫它們吃掉太多的植被。

動員弓箭社的百姓參加類似的活動,要緊的還不是打獵。

在打獵途中,各百戶的男子被十二人一旗隊,三隊一哨,三哨一都被編成府兵的編制,他們編制嚴整,號令森嚴。

每個百戶都會有百戶官,兩個總旗官,十個小旗官。

到了會獵時,這些村莊裡的小旗官到百戶官們都會成爲隊官,哨官,都頭。

其實徐子先在劃定百戶,確定官職的時候,就是有着這種考量。

這就是民間團練,真正意義上的團練。

被組織,被武裝,被信任的民間武裝,他們有組織性,有自衛能力,有進取心,有抱負,有着對東藩的忠誠。

這很好,這不該被提防和警惕,甚至是該被扶持。

當一個文明扁平化,散沙化時,它就沒有了抵抗外敵的能力,集權化之下一切權力和資源被集中了,如果腐敗了,停滯了,它的反抗能力就消失了,它也失去了自我淨化的能力。

在先秦兩漢到唐,中國尚有活力,但還是免不了王朝更迭,但總體來說還是勃發進取,外敵不足爲患的時代。

到了元宋明清,內部的自我循環和淨化停滯了,所有的財富,知識,權力都被集中了,於是失去了對抗外敵的能力,這就是統治者有意識的將所有人散沙化了。

一團散沙是沒有辦法聚攏起來反抗外敵的,沒有任何機會。

第二百五十六章 流水不腐第五百五十一章 所幸第一百七十九章 斫大參頭第一百四十四章 正事第五百五十七章 上島第三百七十六章 轉移第一百四十章 邸抄第二百一十二章 合作第五百零九章 開地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一都第五百四十八章 破堡第一百六十二章 狂士第十二章 開局難第二百零二章 蘭芳來客第四百七十四章 中山王纛第四百九十七章 幕府第四百八十四章 擒獲第四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四百三十八章 擡箱進城第四百八十七章 如何展布第二百九十八章 鬥爭妥協第一百一十三章 江上論戰第一百七十五章 白虎旗第四百三十三章 等消息第九十九章 請纓第三十一章 招考第六十九章 第一桶金第四百七十九章 竟夜鏖戰第一百九十六章 酬功第十八章 轟動各方第七章 不是頑笑第二十八章 上轎第四百四十九章 亂事起第一百二十三章 城頭上第九十九章 請纓第一百五十八章 宰相計較第一百八十八章 馬政第四百二十四章 中山王第三百九十一章 展旗第七十六章 昌文侯府第七十九章 提點第五百二十二章 不妥第三百二十一章 豪情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甘心第四百三十三章 等消息第四百四十八章 撤離第三百六十七章 並不算好第五百六十三章 掩護第四百九十九章 復仇第七十五章 融合第三百二十三章 島上風光第五百四十一章 步戰第二百零九章 骨架第二百六十九章 食言第一百一十五章 江灘第七十七章 再成文第四百零三章 搜捕第四百四十九章 亂事起第三百三十三章 農官第三百四十六章 陳家第一百一十五章 江灘第三百六十三章 羣盜第四百二十五章 北方的凍土第四百九十章 置吏律第八十章 大葛小葛第一百八十二章 生於安樂第五百零四章 家督與背叛第五百零四章 家督與背叛第二十一章 逼迫第四十章 葛家兄弟第五百零八章 拒絕第九十七章 同心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甘心第四百九十九章 復仇第二百零二章 蘭芳來客第一百七十三章 圍府第三百六十八章 巨盜來襲第一百八十五章 談妥第三百零七章 土著第五百一十二章 北方客人第六十八章 開捐第三章 秀娘第一百八十六 太尉第一百零四章 暗巷刺殺第三百五十五章 長途第二百二十二章 編伍第三百零九章 團結和衝突第八十二章 求田問舍第三百六十五章 回島第四百二十八 詔使上島第一百二十七章 根第七十二章 名士至第一百四十五章 東藩棉田第四百五十二章 克敵之資第三百九十一章 展旗第五百四十一章 步戰第五十六章 高山第一百三十三章 賞賜第九章 三個男子第三百六十九章 文告
第二百五十六章 流水不腐第五百五十一章 所幸第一百七十九章 斫大參頭第一百四十四章 正事第五百五十七章 上島第三百七十六章 轉移第一百四十章 邸抄第二百一十二章 合作第五百零九章 開地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一都第五百四十八章 破堡第一百六十二章 狂士第十二章 開局難第二百零二章 蘭芳來客第四百七十四章 中山王纛第四百九十七章 幕府第四百八十四章 擒獲第四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四百三十八章 擡箱進城第四百八十七章 如何展布第二百九十八章 鬥爭妥協第一百一十三章 江上論戰第一百七十五章 白虎旗第四百三十三章 等消息第九十九章 請纓第三十一章 招考第六十九章 第一桶金第四百七十九章 竟夜鏖戰第一百九十六章 酬功第十八章 轟動各方第七章 不是頑笑第二十八章 上轎第四百四十九章 亂事起第一百二十三章 城頭上第九十九章 請纓第一百五十八章 宰相計較第一百八十八章 馬政第四百二十四章 中山王第三百九十一章 展旗第七十六章 昌文侯府第七十九章 提點第五百二十二章 不妥第三百二十一章 豪情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甘心第四百三十三章 等消息第四百四十八章 撤離第三百六十七章 並不算好第五百六十三章 掩護第四百九十九章 復仇第七十五章 融合第三百二十三章 島上風光第五百四十一章 步戰第二百零九章 骨架第二百六十九章 食言第一百一十五章 江灘第七十七章 再成文第四百零三章 搜捕第四百四十九章 亂事起第三百三十三章 農官第三百四十六章 陳家第一百一十五章 江灘第三百六十三章 羣盜第四百二十五章 北方的凍土第四百九十章 置吏律第八十章 大葛小葛第一百八十二章 生於安樂第五百零四章 家督與背叛第五百零四章 家督與背叛第二十一章 逼迫第四十章 葛家兄弟第五百零八章 拒絕第九十七章 同心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甘心第四百九十九章 復仇第二百零二章 蘭芳來客第一百七十三章 圍府第三百六十八章 巨盜來襲第一百八十五章 談妥第三百零七章 土著第五百一十二章 北方客人第六十八章 開捐第三章 秀娘第一百八十六 太尉第一百零四章 暗巷刺殺第三百五十五章 長途第二百二十二章 編伍第三百零九章 團結和衝突第八十二章 求田問舍第三百六十五章 回島第四百二十八 詔使上島第一百二十七章 根第七十二章 名士至第一百四十五章 東藩棉田第四百五十二章 克敵之資第三百九十一章 展旗第五百四十一章 步戰第五十六章 高山第一百三十三章 賞賜第九章 三個男子第三百六十九章 文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