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白虎旗

“傳期門令徐子威進宮來!”

宮變關閉之後,一般不得輕啓,但也是看情形,大魏的宮門可不是後世明清時,關閉之後就不得打開,事遇非常,打開宮門召見大臣或親信臣子,再正常不過。

待徐子威至後,天子幾乎是用嫉妒的眼光看了一眼徐子威。

進宮爲儲君時崇德帝已經十四歲,徐子威當時還是個幼、童,兄弟同父亦同母,都是嫡子,彼此間相處的還算親厚。

但現在身份地位,還是判若雲泥,最少徐子威此時還是得向天子下拜行禮,否則不要說御史聽聞後會彈劾,就算天子本人,也不會輕饒徐子威的無禮。

“賜汝白虎旗,率一百羽林郎,三百執戟郎,兩千金吾衛,替朕出宮平亂,切不要再給朕丟臉了!”

“請陛下放心。”徐子威半跪着接下半塊虎符和詔命,有此信物,他可以到皇城的郎衛軍營調兵,同時展開白虎旗,在大魏軍中,白虎旗象徵皇帝親臨,不到緊急關頭,天子不會頒賜此旗。

“聽聞你素來知兵?”

“臣不敢言知兵。”徐子威身形壯實,下巴上的短鬚如鋼刺一般,英武的形象可是比瘦弱的天子看起來壯實許多,同父同母,可能是天子自少時進宮導致心思太重,影響了生長髮育,宮中說是上方御食,什麼樣的食材和藥材都是頂尖,但起居飲食最爲講究,而且有很多限制,成年人都會感覺不適,何況正在發育生長期的少年?

歷來大魏內廷,天子沒有子嗣的有三位,少子而早夭的就更多了,眼前的崇德帝就是其中之一。

倒是從宮外過繼進來的,只要是成年之後進來,多半身康體壯,子嗣衆多,這一點是宮中自幼長大的皇子們不能相比。

徐子威壯而有力,兩眼有神,聲若洪鐘,儀表也相當出衆。

這幾個月來,天子多次天語褒獎,徐子威直接以親王嫡長子的身份被任命爲期門令,官階等同於廂都虞侯,已經是大魏的高品武官。

徐子誠最蠢的地方就是居然把徐子威給忘了,天子真的有不測之事發生,難道親弟弟或親侄兒,不比吳國公一系更會得到朝官的支持,天子的認可?

但在大位之下,在天家哪怕是親生父子也會相疑,何況兄弟?

“請陛下示下……”天子在猶豫時,徐子威有些不明就裡,他擡頭問道:“是往光祿坊去攻打宰相府邸嗎?”

“韓鍾說天明會進宮來。”天子有些軟弱的道:“你往積壽坊,去援助大參府邸,務必要趕在賊人之前,護得大參周全。明日天明,將劉知遠護送入宮。”

徐子威道:“臣聽說攻打大參府邸的是南安侯徐子先,其稱奉宰相政事堂令討逆平亂,請陛下示下,若遇徐子先,當如何處置?”

徐子先對天子來說只是一個未曾謀面的從堂兄弟,當下斷然道:“在京師擅動刀兵,形同造亂,若其束手就擒,交由大宗正司並大理寺審問後依律處斷,若敢抵抗,可當場誅殺。”

天子其實對當場殺掉徐子先,毫無心理負擔,但怎麼樣也是血脈十分親近的近支宗室,就地格殺的話當然說不出口,得靠徐子威自行領悟。

天子又加了一句,說道:“對吳國公徐子誠,也一併如此辦理。”

“臣知道了。”

徐子威大爲興奮,身上幾乎是要顫抖起來。

率金吾衛,羽林郎執白虎旗而出,至大參府邸,殺退徐子先的部下,到時候怎麼處置徐子先和徐子誠,還不是自己的一句話?

就說其冥頑不靈,負隅頑抗,被禁衛擊殺,在這樣的大政潮之下,誰還敢替徐子先和徐子誠說話不成?

不僅這兩人要殺,南安侯只徐子先一人,也還罷了,吳國公一脈,也非得連根拔除!

就算不能盡殺,也要發遣至江陵高牆之內,永遠圈禁!

此事過後,劉知遠執掌朝政,還欠了趙王府一個大人情,蒲壽高這個盟友也能扶搖直上,成爲有話語權的大商人,甚至蒲壽高想要的知泉州的職位,也可以給他,等於是把泉州分封給蒲家,用來酬功。

蒲家是外來商人,那又如何?只要其鎮守泉州時,將該繳納的賦稅,如數上交就是了。

生殺予奪,俱在自己一念之間,而誅除吳國公和南安侯兩個支脈後,文宗後人,只留下趙王一家。

到時候,徐夏商就算能保住性命,其還敢在儲君大位之事上,說三道四?

宗室之中,只有右相,大宗正等寥寥幾人夠格說話,而在文宗一脈只剩下趙王府一脈的情形下,韓國公這個大宗正,爲了文宗考慮,也非得支持趙王一脈不可。

自此之後,只要大魏不亡,徐子威等着自己的兒子繼位就可以了。

徐子威怎麼能不高興的渾身顫抖?

“需得小心行事。”天子沉聲道:“不要將差事辦砸了。”

這其實不是天子口吻,而是用兄長的語氣在叮囑了。

“陛下放心。”徐子威肅容道:“據聞徐子先不過帶百五十人至京,其自天街往積壽坊時,動靜不小,是因爲皆騎馬而行,其實百五十人,下馬步戰,根本不是一合之敵。臣率兩千餘人至大參府邸,若不能敗他,臣亦無顏留於世間矣。”

這簡直是拿人頭立軍令狀,雖然勇悍,但實在沒頭腦!

天子皺眉看着一臉自得之狀的徐子威,心中也是隻能嘆氣。父王常在信中說二弟勇猛亦善謀,現在看來,就是一個沒腦子的武夫。

雖然天子識人的本事相當平常,但常處於大魏朝堂的最高處,一個人的能力高低,大致還是看的出來。

徐子威要是換個身份,不要說期門郎,天子感覺他最多配當個都頭也就到頂了。

“速去!”

符寶郎已經取了白虎旗至,這是一面碩大的軍旗,是太祖鼎定天下時的天子用旗,當初與極盛時的北虜交戰,最大規模的野狐嶺一役,魏軍五十萬對北虜三十萬人,其中北虜十五萬人,分爲十五個萬人隊,還有十五萬人左右的漢人世侯歸附軍,兩軍血戰多時,野狐嶺在幾十年後還是有累累白骨,一到夜間就是鬼火處處,令途人不敢在夜間經過當年的舊戰場。當時的北虜異常強大,已經滅契丹與西夏,而魏軍也是剛統一漢地,方與北虜爭鋒。

兩軍交戰時,矛戈如林,箭落如雨,魏軍以步陣爲主,北虜則步騎參半,歸附漢軍步戰,北虜自身則全以騎兵應戰。

戰場上一個個步陣與騎陣交錯,箭矢和飛刀,骨朵,短矛互相投擲,魏軍最強的八牛弩時不時的射穿敵陣,使北虜的騎兵無法運作自如。

但北虜當時兵鋒甚強,其重騎兵人馬皆甲,持長柄斧,鐵矛,鐵棒,狼牙棒,骨朵等兵器,在戰場上衝入魏軍步陣,殺傷甚多。

關鍵之時,是大魏太祖親手摯白虎旗,率三萬精騎從側翼衝入敵漢軍陣中,破其漢軍軍陣,漢軍陣列崩潰之後,北虜騎兵被步兵衝擊混亂,乃至大敗。

野狐嶺一役,北虜軍二十萬人葬身戰場,剩下的殘餘騎兵被大魏太祖一路追着打,北虜一直撤到捕魚兒海之北的苦寒之地,熬過魏初的二十餘年之後才又逐漸南下放牧,雖然其後二百多年還是大魏的邊患,但其實也就是邊患,在北虜冒起之初,有一統天下之志,如果不是遇着了初興的大魏太祖,以勃發之勢迎擊當時的北虜,還不知道要鬧出多大的亂子來。

而白虎旗則徹底成了一樁傳奇,這面軍旗也就成了大魏皇帝的標誌,大旗一至,如朕親臨。

徐子威手摯大旗,威風凜凜,宮城外傳來大股軍隊集結的聲響,將士們的甲葉在半夜的宮城外嘩嘩作響,徐子威面容沉靜,步出宮門之後並不回顧,聽着宮門關閉時的響動聲,內心對李谷的評價又高了一些。

使趙王勸誘徐子誠,蒲壽高親至燕京,試探韓鍾,再勸劉知遠,這一整套計劃皆是李谷所出。

當日閩江上觀看戰事之後,李谷回趙王府後就斷言在福州無力對付徐子先,不管是有齊王等人的支持,還有昌文侯府爲其後盾,在官場上徐子先也已經毫無破綻。

林鬥耀和韓炳中被徐子先弄的灰頭土臉,勢必會有一人被罷職,趙王的盟友等若要斷一臂,感覺上會更加吃力。

而從武力來說,李谷斷言,趙王府明面上的三百牙將,還有暗中佈置拉攏的駐福州的禁軍和廂軍,只要不是出動主力五個軍的禁軍去南安,想在武力上壓過南安侯府,打跨徐子先,最少在福州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了。

唯一的機會,也是徐子先近期唯一的破綻,便是上京一行。

果然,李谷的策劃,趙王的努力,終於在今晚見得分曉。

徐子威現在唯一的不滿,就是金吾衛和羽林郎們整隊太慢了。

羽林郎是天子近衛,出戰時全身皆披鐵甲,鐵盔,明光鎧,護頸,護脛,鐵網靴,鐵手套,一應俱全。

這便是傳聞中的步人甲,一甲七十斤,便是勳貴後人,披不起這身鐵甲的,也是當不起這個羽林郎。

天子在每年都會擇期大閱,到時候幾百羽林郎全部披步人甲持矟帶刀,侍立在天子左右近前,以防不測。

這就是所謂的“帶御器械”,也是天子最信重,最倚仗的近衛。

披不得步人甲,談何近衛?

只是現在披甲,卻是導致羽林郎們行動不便,站立疲累,春寒之夜,已經有不少羽林郎開始流汗。

坐立休息便起不得身,需得人拉拽才得站立。

而金吾衛的衛尉石遇吉已經在韓鍾府邸之外,現在帶隊的幾個將官是副廂都指揮,都統制一流,金吾衛也多半是勳貴後人,或是世家出身的老油條,上官們也不好過於喝斥,已經出來一刻鐘時間,連隊伍也沒有排好。

第三百一十九章 各百戶第二百五十七章 老幼之別第一百四十九章 殘敗第二百六十四章 敬酒第三百九十一章 展旗第一百零六章 天方第一百四十五章 東藩棉田第三百八十三章 冷眼相看第三百六十九章 文告第一百一十一章 風聲第一百一十五章 江灘第四百五十三章 貪慾第四百七十八章 化龍之戰第二百五十章 海灘上第五十二章 期許第三百一十三章 上山第五百六十二章 上岸第二百六十章 上船第一百九十二章 困惑第二百二十七章 燒殺第二百三十六章 實力第五百三十五章 推斷第二百二十一章 厚賞第十九章 齊王第二百三十二章 臨機決斷第四百一十八章 變化之道第四十一章 賣個破綻第三百二十九章 羣官第九十一章 酌金風波第一百二十六章 實力第五百零二章 倭商第三十七章 暗流涌動第四百九十八章 奇聞第二百七十八章 巡縣第五百三十三章 展望第五百三十三章 展望第三百五十八章 巡查第七十八章 毀約第四百一十章 崛起之路第七十一章 變化第六十四章 歡聲第二十四章 立站籠第三百一十六章 文明的曲線第四百二十一章 驚醒第二百七十章 悲天憫人第三百零五章 新社區第四百零六章 水師戰法第一百零二章 教訓第二百五十七章 老幼之別第一百三十五章 新年第二百一十二章 合作第三百二十八章 新辦法第四百一十八章 變化之道第三百七十六章 轉移第二百八十三章 上島第四百九十七章 幕府第二百九十三章 自薦第二百六十五章 垂淚第三百二十七章 雙馬第三百二十章 開荒第一百五十四章 睦親館第三百零五章 新社區第一百二十七章 根第五百三十四章 十字第五百一十章 新軍第七十一章 變化第三百四十四章 鹽第二百五十六章 流水不腐第五百六十五章 南人第四百三十四章 好地方第三百四十一章 踏步向前第三百一十一章 馬至第三百零五章 新社區第七十二章 名士至第四百一十五章 露布報捷第二百八十一章 展望第五百一十一章 參觀第二百零一章 丈夫所爲第四百五十二章 克敵之資第三十三章 將作第四十八章 湊趣第三百七十六章 轉移第五百三十三章 展望第五百三十六章 牧場第四百四十九章 亂事起第五百零九章 開地第三百八十七章 藍袍人第四百二十九章 島上情形第六十七章 設卡第三十二章 人才難得第二百三十一章 艱險第三百八十九章 銳陣第三百三十章 比搶更好第四百四十一章 玄甲騎第四百三十六章 類比第四百九十章 置吏律第二百五十章 海灘上第五十一章 轟動第四百一十一章 傳言第九十八 密談
第三百一十九章 各百戶第二百五十七章 老幼之別第一百四十九章 殘敗第二百六十四章 敬酒第三百九十一章 展旗第一百零六章 天方第一百四十五章 東藩棉田第三百八十三章 冷眼相看第三百六十九章 文告第一百一十一章 風聲第一百一十五章 江灘第四百五十三章 貪慾第四百七十八章 化龍之戰第二百五十章 海灘上第五十二章 期許第三百一十三章 上山第五百六十二章 上岸第二百六十章 上船第一百九十二章 困惑第二百二十七章 燒殺第二百三十六章 實力第五百三十五章 推斷第二百二十一章 厚賞第十九章 齊王第二百三十二章 臨機決斷第四百一十八章 變化之道第四十一章 賣個破綻第三百二十九章 羣官第九十一章 酌金風波第一百二十六章 實力第五百零二章 倭商第三十七章 暗流涌動第四百九十八章 奇聞第二百七十八章 巡縣第五百三十三章 展望第五百三十三章 展望第三百五十八章 巡查第七十八章 毀約第四百一十章 崛起之路第七十一章 變化第六十四章 歡聲第二十四章 立站籠第三百一十六章 文明的曲線第四百二十一章 驚醒第二百七十章 悲天憫人第三百零五章 新社區第四百零六章 水師戰法第一百零二章 教訓第二百五十七章 老幼之別第一百三十五章 新年第二百一十二章 合作第三百二十八章 新辦法第四百一十八章 變化之道第三百七十六章 轉移第二百八十三章 上島第四百九十七章 幕府第二百九十三章 自薦第二百六十五章 垂淚第三百二十七章 雙馬第三百二十章 開荒第一百五十四章 睦親館第三百零五章 新社區第一百二十七章 根第五百三十四章 十字第五百一十章 新軍第七十一章 變化第三百四十四章 鹽第二百五十六章 流水不腐第五百六十五章 南人第四百三十四章 好地方第三百四十一章 踏步向前第三百一十一章 馬至第三百零五章 新社區第七十二章 名士至第四百一十五章 露布報捷第二百八十一章 展望第五百一十一章 參觀第二百零一章 丈夫所爲第四百五十二章 克敵之資第三十三章 將作第四十八章 湊趣第三百七十六章 轉移第五百三十三章 展望第五百三十六章 牧場第四百四十九章 亂事起第五百零九章 開地第三百八十七章 藍袍人第四百二十九章 島上情形第六十七章 設卡第三十二章 人才難得第二百三十一章 艱險第三百八十九章 銳陣第三百三十章 比搶更好第四百四十一章 玄甲騎第四百三十六章 類比第四百九十章 置吏律第二百五十章 海灘上第五十一章 轟動第四百一十一章 傳言第九十八 密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