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四章 家督與背叛

陳道堅拜見康天祈父子之後,又去拜會了大內勝達。

康氏父子並沒有什麼變化,都是對徐子先有頗多的讚美之詞,陳道堅隱隱可以感覺到,康家父子的態度變得更友善,甚至有一點對待盟友的平等姿態。

上一回拜會康天祈時,陳道堅就是一個被善待接見的晚輩,康天祈可以不見他,甚至殺了他,這一次卻是完全不同,康天祈沒有神神道道的說那些玄乎的話,而是直接告訴陳道堅,康天祈駐守倭國的部下會縮短在海上搶掠的範圍,甚至不再搶掠魏國商船,憑藉貿易和在倭國的地盤,康天祈原本就可以養活大量的部屬,搶掠所得並不太多,只是用來籠絡那些遊離散亂的小股海盜。

這個表態,就是將那些小股的海盜完全拋棄,任由秦王府的水師在海上剿殺。

陳道堅的這一次拜訪,原本就是要完成這個目標。

東藩水師剿殺小股作惡的海盜,護航商船,同時可以完成兩個目標。

最要緊的目標便是練兵,使得水師將士在小規模的戰事和衝突中不斷的成長,長期的海上巡防也相當的鍛鍊將士,包括水手,船長和五官五長們在內,都可以得到相當程度的成長。

其二便是確立護航圈,在大量的商船之上收取海防捐。

這會是一筆龐大的收入,足夠將水師規模一再擴大,然後繼續在海上巡防,交戰,汲取經驗。

這將是一個良性循環,康家父子的態度相當重要。

現在海上交戰,東藩水師當然不可能是康氏水師的對手,小船突襲是要天時地利人和,各種條件缺一不可。

如果硬上,就要有大量有經驗的水手和將士,現在東藩水師還不具備這種條件。

康天祈的善意釋放的相當明顯,陳道堅最後也是明確表示,將來秦王話語權足夠大的時候,會替康天祈在倭國爭取正式的大名身份。

這自然也是投其所好,也是康天祈最想要的東西。

爭雄海上,或是爭霸大陸,都非康天祈所願,子孫能守住眼前的基業,能化身爲倭國的正式大名,得到天皇,將軍,諸多大名的認可和承認,這纔是康天祈最想要的。

再去別的國家經營,爭霸,爭搶地盤,康天祈都做不到了。他的年齡比王直還大幾歲,只是雄心猶在,而且不願回大魏雌伏於他人罷了。

……

大內勝達的態度也是極爲友善,除了親自接見外,還有諸多的家老隨同會面,陳道堅預先換了潔淨的白襪,賓主在密室談話,室中的銅製香爐燃燒着薰香,密室內密不透風,除了大內家的高層外,就只有陳道堅和通事在場。

大內勝達的目光相當堅毅,說話的口氣也是簡短有力,這個人給陳道堅的感覺就是一個強有力的政治人物,此次會面,其目標也是相當的明確。

“大內家在我國南北朝時,曾經強盛一時。”大內勝達語氣深沉的道:“家族掌握着周防國,長門國,石見國三國,守護豐前,筑前兩國。二代將軍足利義詮與我大內家友善,將九州防禦皆交給我家控制,我家族壓制武田,毛利,熊谷,平賀諸家,對抗彬原,後藤,三蒲,島津諸家,與當時的北朝相抗。後將軍平定北朝,南北再復一統,我大內家開始受到現任將軍的壓制。石見國因爲銀山而被迫交出,昔年的盟友大友氏背叛,令我家族更加勢弱。現在將軍糾集島津,大友,毛利,武田諸家,從各方擠壓我大內家的生存空間,此時實乃家族存亡之秋矣。若非康天祈君父子駐於平戶,將軍早就對大內家下手了。就算如此,我睡覺的時候都得睜着眼,惟恐落入敵人的計算之中。”

陳道堅突然覺得眼前的這中年人頗爲可憐,雖然其語氣深沉,目光堅毅,但就象是一個溺水的等,枕木漂流,連睡覺都得睜着眼。

“貴我雙方已經盟好,我方的商業貿易,委託給貴方認可的商人,但軍政合作的大計,似乎也並非不可。”陳道堅沉吟片刻,說道:“不知道家督的意思,到底爲何?”

“大魏遲早要對我國用兵。”大內勝達不動聲色的道:“石見銀山雖大,也禁不住長期的貿易外流。本國已經有不少大名擔憂此事,如果棉布再傾銷進來,銀錢大量外流,本國遲早會有大名貴族反對。到時候,必有一戰。”

如果用現代經濟學來分析大魏和倭國的貿易,怕是倭人早就跳起來了。

畢竟倭國除了一些海產品和少量的扇子,倭刀之外,幾乎沒有任何有竟爭力的商品出口。大量的海商前來,除了銷售貨物給倭國之外,也是彼此間開展貿易,但此時又沒有什麼金融服務業,也沒有物流,旅遊業等收益,轉口貿易對倭國毫無益處,只是少量的商人獲益,大半的倭人佔不着絲毫好處。

而地處內陸的大名,只看到物價升高,通貨膨脹,他們從銀山獲得的好處又被貿易給帶走了,這導致了相當多的怨氣和不滿。

衆人都忍不住想,若是沒有對外貿易,似乎也並無不妥。

百姓缺一些錢料,銅錢,棉布,也沒有什麼打緊。

收縮口岸,只購買少量的精美瓷器,上好的生絲,茶葉,滿足豪商和貴族的需要就完全可以了。

陳道堅皺眉沉吟,按大內勝達的意思,倭人對現在的貿易興旺的情形並不太高興,也憂懼於銀山流出的情形太過嚴重,地盤是南九州各港口,掌握對馬島的大內家當然是貿易的獲益者,也就成了各家大名的眼中釘,肉中刺。

而足利幕府爲了穩固統治,當然也希望削減貿易規模,打壓過於富足強大的大內家,由此和其餘的各家大名達成一致。

這麼一分析,大內家的形勢確實是岌岌可危,因爲並不是私怨可以化解,大內家的危機是源自倭國的大勢演化,情勢如此,非人力可以挽回。

大內勝達的憂慮由來有因,其家族掌握的武士最多萬人,加足輕能動員數萬人的軍隊,和將軍與各家大名相比實力相差極遠。

若不是康天祈就在平戶,局面怕是早就發生變化了。

陳道堅抱拳道:“在下省得了,若是如此,我秦王府與大內家算是利益一體,榮辱與共。”

大內勝達輕輕點頭,他感覺很是滿意,沒有看錯眼前的年輕魏人,果然是聰明人,一點就透,並且頗有決斷,能在現在說出這樣的話來,已經是相當有決斷了。

若換了老成之輩,定會含糊其詞,不等東藩有指令來,不可能有明確的表示。

不料陳道堅又道:“就算如家督所言,大內家有被攻擊之險,然而貴國要封閉港口,禁絕貿易,也非一兩日的功夫。我方可以盛陣水師威懾,只要繼續貿易就可以了,幕府將軍也不可能冒着開戰危機,驟然關閉門戶。這麼一來,我方和大內家合作與幕府交戰,所得者少,付出的多,並不太公平。”

大內勝達沉默良久,方緩緩道:“我國北部有蝦夷大島,東西千里,南北八百餘里,其地三倍於東藩島。地方冬天苦寒,夏秋很短,不宜種稻,只有少量蝦夷人居於島上,打獵,捕魚,殺鹿爲生。我國與他們貿易,獲珍珠,醃魚,鹿皮,鹿肉等貨物,將軍派鬆前氏經略蝦夷,築鬆前城,力量薄弱。我聽聞大魏秦王負責馬政,在東藩這樣的炎熱島嶼上養馬,並不適合。如果秦王援助大內家,擊敗幕府將軍,我願派兵助中山府軍水師,奪取蝦夷島爲養馬地。”

東藩的養馬牧場已經極大,但仍然不能滿足所需,在中部和北部再開闢牧場,容納的馬匹也不會太多。

秦王一直在尋找更合適的養馬地,開闢更大的牧場,其目光從浙江沿海諸島,到福建,兩廣,甚至荊南,由於勢力尚未擴張,想在這些地方開闢牧場還相當困難。

福建地方,多山少地,若是在福建路開闢牧場,形同與民爭地的局面,會對徐子先的形象有很大的破壞。

而戰馬和種、馬越來越多,養馬地的需求也是相當迫切了。

大內家應該是派了多人到東藩打聽情報,對這些外來的倭人,東藩的軍情司也沒有限制其表面的行動,養馬地的消息,應該是大內家派出去的人打探出來的消息,此時提起來,也算投東藩所好。

陳道堅再次抱拳一禮,說道:“事關重大,在下無法在此時答應,得等到東藩的回信再來拜會家督。”

“當然。”大內勝達順手拿起茶杯,雙手居然微微顫抖着,與魏人交易,背叛本國,對大內勝達來說當然也不是簡單的事,內心衝突難免。

不過以當時的習慣來說,國與家來說,大內勝達當然更重視家族的利益,眼前危機不光是大內家會衰弱,還關係到生死存亡,背叛幕府就成了必然的選擇了。

……

第四百二十九章 島上情形第四百三十五章 合作第一百七十六章 府外第五百零一章 酣暢淋漓第一百六十八章 郎衛第二百八十三章 上島第一百九十一章 御筆第一百五十五章 右相計較(補昨天大章節第五百三十三章 展望第一百一十章 謀劃第三百四十二章 時隔千年的殺戮第一百一十九章 陣戰第二百一十一章 會面第五百三十一章 海上第一百五十四章 睦親館第二十五章 心有猛虎第一百一十六章 江堤列陣第三百九十三章 呼嘯第五百二十章 紅旗第五百一十七章 死寂第四十九章 威脅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一都第五十八章 岐州島第六十四章 歡聲第二十八章 上轎第二百六十五章 垂淚第二百零八章 養馬地第四十二章 敵蹤第一百九十七章 老相國第二百八十八章 班底第五百七十三章 梟雄第一百零一章 試製第四十章 葛家兄弟第五百五十五章 不同第三百八十八章 燈塔第三百七十二章 無兵無卒第二百八十七章 初成第十章 兄弟閒談第一百零七章 忠誠和信任第四十五章 對峙第五百六十九章 敬畏第十九章 齊王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同第一百八十八章 馬政第五百一十章 新軍第二十九章 馬蹄金第二百九十一章 濟濟一堂第四百四十三章 計劃和變化第四百九十五章 捕盜第二百八十八章 班底第一百八十四章 朱虛侯第五百三十九章 汗諭第二百八十七章 初成第三百七十六章 轉移第四百零九章 歡笑不停第一百三十八章 問政澎湖第三百零三章 紅豆黑豆第一百四十六章 帳目第二百零三章 返回第五百七十九章 冰寒第三百二十章 開荒第五十八章 岐州島第二百五十六章 流水不腐第七十九章 提點第一百九十六章 酬功第四十二章 敵蹤第一百零九章 騎兵都第五百六十二章 上岸第五十八章 岐州島第一百六十三章 南安侯第三百六十六章 飲子第四百七十七章 發若雷霆第二百零四章 千頭萬緒第九十二章 廂軍調防第四百五十四章 失建州第五百四十三章 變化第一百二十六章 實力第一百三十三章 賞賜第五十四章 祖訓第四百四十二章 禮成第四百九十三章 接令第一百八十五章 談妥第一百七十章 踏天街第一百八十二章 生於安樂第五百四十章 戰法第三百四十五章 結晶第五百七十九章 冰寒第五百零一章 酣暢淋漓第三百一十五章 摧毀第二百章 南薰門外第一百七十一章 圍相府第二百三十一章 艱險第四百七十二章 玄甲騎第四百零九章 歡笑不停第四十二章 敵蹤第一百五十章 大將軍第三百四十六章 陳家第五百三十六章 牧場第四章 週報來了第一百六十九章 天王像
第四百二十九章 島上情形第四百三十五章 合作第一百七十六章 府外第五百零一章 酣暢淋漓第一百六十八章 郎衛第二百八十三章 上島第一百九十一章 御筆第一百五十五章 右相計較(補昨天大章節第五百三十三章 展望第一百一十章 謀劃第三百四十二章 時隔千年的殺戮第一百一十九章 陣戰第二百一十一章 會面第五百三十一章 海上第一百五十四章 睦親館第二十五章 心有猛虎第一百一十六章 江堤列陣第三百九十三章 呼嘯第五百二十章 紅旗第五百一十七章 死寂第四十九章 威脅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一都第五十八章 岐州島第六十四章 歡聲第二十八章 上轎第二百六十五章 垂淚第二百零八章 養馬地第四十二章 敵蹤第一百九十七章 老相國第二百八十八章 班底第五百七十三章 梟雄第一百零一章 試製第四十章 葛家兄弟第五百五十五章 不同第三百八十八章 燈塔第三百七十二章 無兵無卒第二百八十七章 初成第十章 兄弟閒談第一百零七章 忠誠和信任第四十五章 對峙第五百六十九章 敬畏第十九章 齊王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同第一百八十八章 馬政第五百一十章 新軍第二十九章 馬蹄金第二百九十一章 濟濟一堂第四百四十三章 計劃和變化第四百九十五章 捕盜第二百八十八章 班底第一百八十四章 朱虛侯第五百三十九章 汗諭第二百八十七章 初成第三百七十六章 轉移第四百零九章 歡笑不停第一百三十八章 問政澎湖第三百零三章 紅豆黑豆第一百四十六章 帳目第二百零三章 返回第五百七十九章 冰寒第三百二十章 開荒第五十八章 岐州島第二百五十六章 流水不腐第七十九章 提點第一百九十六章 酬功第四十二章 敵蹤第一百零九章 騎兵都第五百六十二章 上岸第五十八章 岐州島第一百六十三章 南安侯第三百六十六章 飲子第四百七十七章 發若雷霆第二百零四章 千頭萬緒第九十二章 廂軍調防第四百五十四章 失建州第五百四十三章 變化第一百二十六章 實力第一百三十三章 賞賜第五十四章 祖訓第四百四十二章 禮成第四百九十三章 接令第一百八十五章 談妥第一百七十章 踏天街第一百八十二章 生於安樂第五百四十章 戰法第三百四十五章 結晶第五百七十九章 冰寒第五百零一章 酣暢淋漓第三百一十五章 摧毀第二百章 南薰門外第一百七十一章 圍相府第二百三十一章 艱險第四百七十二章 玄甲騎第四百零九章 歡笑不停第四十二章 敵蹤第一百五十章 大將軍第三百四十六章 陳家第五百三十六章 牧場第四章 週報來了第一百六十九章 天王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