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孔孟能做什麼官

朱溫進駐穰城,並分兵把守附近各縣城,各城之間多置哨兵,以備聯絡各城,若有一城發生戰事,其他各城可以火速來援,朱溫兩萬餘人把守鄧州,可以說是風雨不透。

荊襄各路人馬接到李儇的詔書,本有入關中之心,只是朱溫在鄧州把守住了通往關中的必經之路,讓他們只能望洋興嘆,對朱溫大罵不決。可罵歸罵,罵也解決不了問題,何況他們罵朱溫只不過是表面文章,其實朱溫扼守鄧州軍事要道,正是他們所願意看到的。最起碼可以讓他們暫時不用爲是否有生命危險擔心。

沒有人天生喜歡打仗,只是有時候不是一句不想就能夠解決問題的,人生中充滿了太多的無奈,總是有各種各樣的原因引起戰爭,幾千年來幾乎沒有斷過。歸根結底不過都是爲了利益,個人的利益或者是大衆的利益。可一旦他們從戰爭中得到了自己所需要的,他們就會去追求更大的利益。人對利益的最求是沒有止境的,所以在人類的歷史上每時每刻都存在着戰爭。

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也有不少以“平均天下”而發起的戰爭,也都曾經一度輝煌過,可最後都不得不以失敗告終,唐末的黃巢起義和清朝的太平天國起義就是代表。他們當粗之所以能夠達到巔峰,是因爲他們給了天下千千萬萬的百姓一個“天下爲公”的夢,可他們的失敗是因爲他們根本無法把百姓們的這個夢圓上。

因爲在那個生產力極度落後,物質、精神生活都極度匱乏的時代,根本無法實現平均天下的政策。因爲只要有人,就一定會有紛爭,就一定會有貧富,無論在任何一個時代,貧富之間的差距沒有任何人可以消除。一旦你真的想去消除他,那你註定將會是徒勞的。如果你非要用武力去幹涉他,那隻能引起更大的紛爭,只能對現有的社會環境照成更大的破壞……

更有甚者是義軍中的高層人物在取得巨大勝利後貪圖享樂,其殘暴荒yin更甚朝廷的官軍和貪官污吏。

這些朱溫他都知道,可他不過只是黃巢的一個弟子,只不過是黃巢麾下衆多將領中的一員,論兵力、論影響他都無法跟尚讓、孟楷相提並論,就連剛加入的關中的地頭蛇趙璋也比他朱溫影響力更大。他能做什麼?在那個混亂的時代,能夠擁有兩萬人馬,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可畢竟朱溫不過只是一員將,根本無法真正的掌控整個義軍的動向,就像是年前的長安**,朱溫就根本無從把握。

但只要是朱溫佔領了的地方,他都會好好的治理,哪怕他最後不得不奉命撤離,以往的努力都付諸流水,他也在所不惜。

這時候的朱溫就忙着跟謝瞳一起制定各種政令,撫慰城中的百姓,並嚴禁自己的軍隊騷擾百姓。忙了一天的朱溫這時站在城樓上,欣賞着落日的餘暉,心中思潮起伏,想了很多很多。

謝瞳站在朱溫的身後,看着朱溫的背影,心中也是感慨萬千。謝瞳道:“將軍,我們佔領鄧州只不過是暫時的,您如此用心治理,一旦撤離,百姓們的生活不還是變成原來的樣子嗎?”

朱溫淡淡的道:“我只求心之所安罷了,百姓也是人,無論任何人得了天下,都必須要百姓來供養,如果百姓都對大齊離心離德,那我們大齊的政權還如何能夠穩固?殺戮只能帶來仇恨,根本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特別是對待百姓,如果百姓連生活都生活不下去的話,哪裡有多餘的錢糧來供應官府和軍隊的開支?一個國家又如何能夠正常的運轉?”

謝瞳嘆道:“如果天下的官員都像將軍您這樣憂國憂民的話,那樣天下的百姓必定會歡呼雀躍,就算是恢復貞觀年間的盛世也不是不可能的。”

朱溫回頭看了謝瞳一眼,心中苦笑,不由的想起了宋代范仲淹《岳陽樓記》中的名句。不自覺的就吟誦了出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y-)?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這篇文章朱溫在上中學的時候就已經背的滾瓜爛熟,可從來沒有像現在一般對這篇文章理解的那麼透徹過。現在他終於明白范仲淹當年的感受了,當年范仲淹和歐陽修等人力主新政,卻一個個都被貶出了京城。他們所處的環境不也很是無奈嗎?

謝瞳聽了之後心中很是佩服朱溫的“文采”,他謝瞳讀了一輩子的書,也自負文采,卻哪裡想到朱溫年紀輕輕就能有如此一副閱盡滄桑的感慨?哪裡能想到朱溫年紀輕輕就能“寫”出如此精彩絕倫的文章?

他不由的出口讚道:“好一個‘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出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就憑將軍這一番話,我謝瞳一生一世就算是爲將軍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雖然我只不過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儒生,而且也已經垂垂老矣,可我自信還可以爲將軍稍出綿薄之力,以造福天下蒼生。”

朱溫聽了謝瞳的誇獎,知道他誤認爲這些話是自己說出來的,可偏偏范仲淹這時候還沒有出生,想解釋也無從去解釋,只能搖頭苦笑,心中暗道“老範,你可千萬不要怪我盜用了你的版權啊,我可真的不是故意的。”

朱溫嘆道:“子明啊,我不過只是一介武夫,征戰沙場,衝鋒陷陣可能還有些能力,說到治理百姓,還是要像子明這樣的人才才行。等以後天下安定下來,我自會舉薦你爲一方父母,可莫要辜負了百姓就好。”

謝瞳感激的道:“謝瞳空活了五十年,讀了大半輩子的書,連一個進士都沒有考上,竟然得將軍如此信任,謝瞳不勝慚愧之至。”

朱溫微笑道:“是不是進士不要緊,要的是有那個能力才行,如果你沒有那個能力,就算你有孔孟之才,我也不會多看你一眼。孔丘有學問,可孔丘相魯,依舊改變不了魯國亡國的命運。他是一個合格的老師,卻不是一個合格的宰相;陳平沒有多大的學問,可他卻可以代替蕭何把大漢天下治理的井井有條。也就是說一個人學問再高,他也未必是治國安邦之才。一個人寫不好文章,就未必沒有治國安邦的能力。”

謝瞳聽了朱溫的話,兩隻眼睛瞪的大大的,他還是第一次聽人這麼說孔子。孔子歷來被文人奉爲聖人,讀書人哪一個不對孔聖人禮敬有加?可朱溫卻一句話把孔子從聖人的神壇上給拉了下來,並說他只不過“是一個好的老師,卻未必是一個好宰相”。這話如果傳出去,定然會在文壇掀起軒然大波。

可朱溫的話確實是實話,讓人無從反駁。謝瞳想替孔聖人說幾句好話,可張了張嘴,卻什麼也沒有說出來。

朱溫見謝瞳不說話,就笑着問:“如果你是一國之君,像孔聖人這樣的臣子你會安排他做什麼官兒?是做宰相嗎?”

謝瞳苦笑了一下,道:“當然不是,如果我是帝王的話,我只能給孔孟那樣的人才當一個國子監的教授,最多隻能給一個翰林學士的職位,其他的位置他們不適合。”

朱溫哈哈大笑起來,給謝瞳豎了下大拇指,道:“我真沒想到你這個頑固的讀書人也會說實話,真的出乎我的預料之外。”

謝瞳也笑道:“若是別人問的話就是打死我我也不會說實話,可朱將軍相問,我哪裡敢不實話實說?”

朱溫點頭道:“孔聖人也是人,不過是學問高點兒,做國子監教授正是發揮了他的特長,當然翰林學士也可以勝任。可孟子就未必了,孟子說‘不見諸侯’,可他年輕時卻也曾學孔子周遊列國,周旋於王公貴族之間,晚年也曾三見梁惠王,可見孟子爲人虛僞,非是爲人師表的樣子。做翰林學士這樣的天子近臣就更不行了。”

謝瞳這回並沒有附和朱溫,謝瞳道:“孟子周遊列國也不過是爲了能夠學而致用,可卻沒有得到列國的重用,晚年隱居著書立說,雖曾言‘不見諸侯’,也不過只是出於文人義氣而已。哪裡真的敢不見諸侯?諸侯相召,他豈敢不去?正如將軍所說的,孟子也是人,他也怕掉腦袋不是?”

朱溫與謝瞳對望了一眼,兩人同時哈哈大笑了起來。

兩人笑了一會兒,朱溫正色道:“子明,鄧州的政事還要你偏勞一些,我與朱珍、徐懷玉幾個還要防範荊襄的敵軍,就是忠武軍的周岌恐怕也未必是真心投靠大齊。忠武軍民風彪悍,兵強馬壯,絕非荊襄之地的人可比,一旦周岌有異心,必將是心腹大患。”

謝瞳皺眉道:“是不是打探到忠武軍有什麼異動了?”

朱溫長出了一口氣,道:“還沒有,不過大齊的使者幾次督促他殺大唐的監軍楊復光,他卻一再推脫,楊復光這人雖是個太監,卻是文武雙全,又對大唐忠心耿耿,可不是什麼易於之輩。倒是周岌不過是一介武夫,沒什麼好怕的,我怕的是楊復光……”

第四十一章 雲州叛亂第一三三章 雨夜苦戰第九十一章 突破第四十章 黃巢稱王第十四章 李克用的反擊第五十三章 世界第一副老花鏡第七十二章 訂個娃娃親第五十七章 濮州龍虎會(上)第九十四章 朱存陣亡第二十九章 漫天要價第一一二章 賄賂張璘第四十二章 殺雞儆猴第一百章 烈女殉夫第十八章 攻打鄧州第一一七章 張歸霸VS張璘第六十四章 行刺計劃第一一二章 新婚之夜第八十一章 紫衣女俠第八十章 弒君的經過第一三一章 上源驛(中)第一四三章 夜襲敵營第五十四章 進爵樑王第十章 兵圍宋州第十九章 計取穰城第一零三章 尚讓提親第八十三章 屯兵八百里第一零三章 尚讓提親第一八零章 縣令劉崇第一二五章 大戰王滿度(中)第一二八章 朱溫退兵第一七二章 佔濮州第三章 偷鍋賊第一零五章 養賊以爲富貴之資第一九三章 平定兩鎮第九十六章 朱珍的真正實力第一九二章 武學宗師第五十六章 將計就計第一四六章 王鐸之死第一七八章 大敗朱瑾第一百章 烈女殉夫第四十三章 韓建挾主第一三九章 灞水之濱第一二二章 大破李唐賓第七十七章 困守夏陽第一三六章 大戰潼關第二章 兒時的孟知詳第九十三章 中計了第一三八章 秦宗權來襲第八十一章 紫衣女俠第四章 金槍楊萬里第八十章 曹師雄欲嫁妹第二十章 車裂之刑第一一二章 賄賂張璘第二十七章 王彥章參軍第七十七章 呂用之竟然是呂洞賓的兒子第一六零章 廣陵之戰第十章 兵圍宋州第七十一章 何去何從第七十六章 李曄的謀劃第七十一章 何去何從第一一八章 大梁銀行第六章 糖醋排骨第九十一章 共和制第一四六章 王鐸之死第一八九章 唐昭宗的抱負第三十七章 長安再亂第八十四章 血戰第一二九章 洛陽之行(上)第十三章 李克用的憤怒第四十九章 朱友裕的心思(下)第四十一章 伏擊李罕之(上)第九十八章 山口梅子第一二五章 大戰王滿度(中)第一八九章 唐昭宗的抱負第四十五章 藩鎮內訌第七十九章 新皇登基第七十七章 紫宸殿伏擊第一零一章 你的奶好就行第一二四章 張存敬力斬三將第一章 謀士謝瞳第五十三章 世界第一副老花鏡第八章 又見小惠第七十七章 紫宸殿伏擊第一五二章 中原混戰(下)第六十章 羅紹威求親第七十八章 呂用之的家當第六十八章 名將高駢第一一八章 大戰採石磯第七十五章 勸降楊行密第九章 初見黃巢第八十章 弒君的經過卷尾語第八十七章 恭迎刺史回城第八十五章 徹底翻盤第九十一章 李克用入關第一零八章 碭山趣聞第二十三章 計取長垣第一七七章 中伏了第一四一章 誰推倒了誰第八十七章 有道高僧
第四十一章 雲州叛亂第一三三章 雨夜苦戰第九十一章 突破第四十章 黃巢稱王第十四章 李克用的反擊第五十三章 世界第一副老花鏡第七十二章 訂個娃娃親第五十七章 濮州龍虎會(上)第九十四章 朱存陣亡第二十九章 漫天要價第一一二章 賄賂張璘第四十二章 殺雞儆猴第一百章 烈女殉夫第十八章 攻打鄧州第一一七章 張歸霸VS張璘第六十四章 行刺計劃第一一二章 新婚之夜第八十一章 紫衣女俠第八十章 弒君的經過第一三一章 上源驛(中)第一四三章 夜襲敵營第五十四章 進爵樑王第十章 兵圍宋州第十九章 計取穰城第一零三章 尚讓提親第八十三章 屯兵八百里第一零三章 尚讓提親第一八零章 縣令劉崇第一二五章 大戰王滿度(中)第一二八章 朱溫退兵第一七二章 佔濮州第三章 偷鍋賊第一零五章 養賊以爲富貴之資第一九三章 平定兩鎮第九十六章 朱珍的真正實力第一九二章 武學宗師第五十六章 將計就計第一四六章 王鐸之死第一七八章 大敗朱瑾第一百章 烈女殉夫第四十三章 韓建挾主第一三九章 灞水之濱第一二二章 大破李唐賓第七十七章 困守夏陽第一三六章 大戰潼關第二章 兒時的孟知詳第九十三章 中計了第一三八章 秦宗權來襲第八十一章 紫衣女俠第四章 金槍楊萬里第八十章 曹師雄欲嫁妹第二十章 車裂之刑第一一二章 賄賂張璘第二十七章 王彥章參軍第七十七章 呂用之竟然是呂洞賓的兒子第一六零章 廣陵之戰第十章 兵圍宋州第七十一章 何去何從第七十六章 李曄的謀劃第七十一章 何去何從第一一八章 大梁銀行第六章 糖醋排骨第九十一章 共和制第一四六章 王鐸之死第一八九章 唐昭宗的抱負第三十七章 長安再亂第八十四章 血戰第一二九章 洛陽之行(上)第十三章 李克用的憤怒第四十九章 朱友裕的心思(下)第四十一章 伏擊李罕之(上)第九十八章 山口梅子第一二五章 大戰王滿度(中)第一八九章 唐昭宗的抱負第四十五章 藩鎮內訌第七十九章 新皇登基第七十七章 紫宸殿伏擊第一零一章 你的奶好就行第一二四章 張存敬力斬三將第一章 謀士謝瞳第五十三章 世界第一副老花鏡第八章 又見小惠第七十七章 紫宸殿伏擊第一五二章 中原混戰(下)第六十章 羅紹威求親第七十八章 呂用之的家當第六十八章 名將高駢第一一八章 大戰採石磯第七十五章 勸降楊行密第九章 初見黃巢第八十章 弒君的經過卷尾語第八十七章 恭迎刺史回城第八十五章 徹底翻盤第九十一章 李克用入關第一零八章 碭山趣聞第二十三章 計取長垣第一七七章 中伏了第一四一章 誰推倒了誰第八十七章 有道高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