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鐸見沒有人出馬,長安這邊的形勢也處於僵持狀態,他只能親自前往了。他知道,只要自己解了王重榮的困境,王重榮就可以西渡黃河,加入到討伐長安的隊伍之中。他們還可以乘勢攻下同州,身爲天下兵馬都監的楊復光也要承自己的情。如此一來同州以東和以北的各藩鎮就沒有理由不進軍關中了。
朱溫接到王鐸進軍夏陽的消息,可謂是頭痛萬分,如果自己退守夏陽,王重榮定然乘機渡江。如果自己守住龍門渡,張存敬在夏陽的人馬只有不足兩千人,定然無法守住夏陽,包括合陽也同樣保不住,最主要的是自己即將面臨前後夾攻,任何一方的人馬都比自己多出很多,到那時,自己這萬餘人馬只有被剿滅的份兒。
朱溫當機立斷回軍夏陽即便是前後夾攻最起碼在夏陽還有城池可以依賴,在黃河邊的話可就根本無險可守了。可朱溫俘獲的三十多艘大船上每艘船上還留了五十名精兵,共一千五百人,留下來阻擋王重榮的三萬大軍。雖然明知道阻擋不住,可朱溫還是想能阻擋一時是一時,至不濟也能消耗掉王重榮不少人馬。
王重榮見對岸的朱溫突然撤軍,他當然也知道朱溫的後方有變,急忙下令讓麾下的士兵搶渡黃河。不過他的人馬只能用木排過河,對方的人馬雖然少,可對方用的是大船,在這一點上就比較有利。
可王重榮知道機不可失,如果這個時候還無法渡河的話,等朱溫的援軍來了就更沒有機會了,是以他根本不計傷亡,對麾下的人馬下了死命令,務必突破敵軍船隻的封鎖,佔領龍門渡口。
這時雖然說黃河的水流不是很急,可龍門渡是出了名的險灘,李白有詩云“黃河西來決崑崙,咆哮萬里觸龍門”可見黃河在龍門水勢之險。
可如果出了龍門之後,黃河雖然變的很緩慢,可水面足有將近二十里款,加之水位很淺,河底都是沉積多年的流沙,根本無法渡河,所以說王重榮只能搶着龍門渡口。
朱溫留下的一千五百名精銳都是跟隨朱溫兩年以上的老兵,由一名副將帶領。他們不時的在船上發射弓箭,敵軍都在木排上根本沒有任何的掩護,就靠手裡的盾牌抵擋,是以每一輪箭雨出去都有數十名敵軍落水,淹沒在滾滾黃河之中。
大船上還有投石車,不時的有巨大的石塊投到敵軍的木排上,巨大的衝擊力立刻就把嶄新的木排砸壞,王重榮的士兵損失慘重。可他絲毫不在乎,密集的軍隊和大量的木排下了水,以人海戰術向前強攻。
兩軍距離漸近,木排上的敵軍也開始用弓箭還擊,有大一些的木排上竟然帶着牀弩這種重型弓弩,牀弩破甲能力極強,打到大齊的大船上每次能夠洞穿船身,帶起一片橫飛的木屑。甚至有的牀弩的箭頭上竟然綁上沾了菜油的布條,射中大齊的船隻之後,立刻就會起火。一時間大齊的人馬有些招架不住。三十多艘大船也沉了三艘了,不過並沒有照成多少傷亡,因爲朱溫挑選的人都是從江南帶過來的人馬,大都水上功夫了得,雖然船沉了,可他們可以游到附近的船上繼續戰鬥。
兩軍的距離在迅速拉近,忽然之間從大齊的船上拋出了一些黑色的筒狀物,尾部還有淡淡的白煙冒出,王重榮的軍隊已經不是一次見到這種東西了,幾個月前在的一次強渡黃河的時候就見過大齊的人馬用這種武器,爆炸力很是驚人。他們雖然見識過這種東西,可根本沒有對付的辦法,只能眼睜睜的看着那東西落在己方的木排上,一聲炸響之後,水花四濺,木排破裂,木排上的人渾身鮮血的滾落黃河,只有極少數人能夠活下來,大多數都葬身魚腹。
戰爭是殘酷的,特別是在這種冷兵器時代的時候,你用手榴彈去打那些拿刀槍棍棒的那些人,當然毫無懸念的可以把那些人打敗,而且不給他們留任何的反擊機會。這就是火藥在冷兵器時代的厲害之處,而如果雙方都有火藥武器的話,那就沒有什麼意思了。這也是朱溫當初千方百計要做火藥的原因。
雙方在黃河上展開了激戰,王重榮人多勢重,大齊的人馬雖少,卻彪悍異常,且有震天雷等先進武器,一時間王重榮也攻不破大齊軍隊的防線。
每一次雙方距離拉近的時候,王重榮的軍隊都會被震天雷炸退。如此往復幾次之後,船上的震天雷已經所剩無幾,可王重榮不知道,還以爲對方的震天雷像白菜蘿蔔那樣多呢,一時間不敢冒進,只用牀弩在遠距離射擊,而大齊的船上也用投石車還擊。可大齊一邊只有三十餘艘船隻,不時的有船隻因漏水或者着火而沉沒。雖然王重榮這邊損失更大可對方有三萬人馬,耗也能把大齊的人耗死。
激戰整整打了一天,天色已晚,王重榮的攻勢並沒有減弱,而大齊的船隻卻只剩下八艘了。一千五百名精銳死傷過半,可他們依然頑強的守護着渡口,激戰還在繼續。
直到深夜二更十分,朱溫手下的精兵只剩了五百人,他們不得不撤離到岸上,把船隻點燃橫在河上,以阻擋敵軍,雖然這樣根本阻止不了多久,可能阻擋一刻是一刻。
熊熊的大火燒了小半個時辰,終於熄滅,敵軍的攻勢依然不減。僅剩的五百精兵拖着疲憊的身體做着最後的抵抗。箭支用完了,他們已經沒有了遠程攻擊武器,就在這時,身後夏陽的方向一朵炫麗的煙花在天空炸響,這是朱溫跟他們事先約好的撤退信號。
五百多人這纔算鬆了一口氣,迅速向夏陽方向撤離。
這一戰王重榮損失五千人馬,朱溫也損失了一千精兵,可這場戰爭纔算是剛剛開始。後邊的大戰將更加殘酷,朱溫萬餘人馬困守夏陽小縣城,敵軍兩路人馬足有近五萬人,楊復光的數千精兵也必將會趕赴戰場。朱溫能抵擋的住嗎?援軍會不會及時趕到?這一切都還是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