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加碼(三)

粵西明軍,由於他們本身就是被清軍趕進了海島、山區之中,去歲協助李定國大軍席捲廣東之際,最多的還是來自於高州府、雷州府、廉州府以及羅定州這片廣大的區域。於廣州府和肇慶府,最主要的還是凌海將軍陳奇策和虎賁將軍王興這兩部人馬,其次的則是海陵島參將李常榮,亦是處於海島之上。至於其他的,由於已經處於清廷在廣東一省的核心控制區了,有是有,但是規模都很小,小到了清軍派出軍隊前去剿滅都會嫌麻煩的份上。

大帳之內,一羣膀大腰圓的明軍將帥於此間鼓譟着表示對陳凱的補貼額度的不滿。奈何,這世上從來是刀把子硬的說了算。陳凱雖是個文官,但是麾下卻有着在廣東僅次於李定國所部的大軍,如今更是手中有糧,心中不慌,見得他們如斯,乾脆是一拍桌子,便喝住了在場的衆人。

爲官多年,再兼着屢次親領戰陣,陳凱的氣勢早成,這巴掌拍下去,倒是給了這羣明軍將帥以碰上了打家劫舍的強人的錯覺。尤其是那一句“一口價不還”,配合那陡然而起的氣勢,恍惚間,竟有了種“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要想從此過,留下買路財”的既視感。

只是這一下子,就鎮住了在場的衆人。隨後,陳凱就是這麼在氣勢上居高臨下的俯視着他們,一字一句的讓他們對於這個補貼數額表示了無誤,便只道了一句河南島上有專門辦理此事的所在,便直接拂袖而去了。

以文馭武乃是明廷中後期所奉行的制度原則之一,文貴武賤是曾經的現實。不過到了現在這年頭兒,武將操威自福,文官說話早就跟放屁一樣了,即便是那些有威信深重的封疆們對於武將也往往只是恩威並施,憑藉着交情、糧餉、官爵等方面來威逼利誘,而非是曾經的那般任意驅馳。

此時此刻,陳凱是離開了大帳,但是那份威壓尚在,更是讓他們在此無不錯愕。但是,用來對付其他文官的招數對上陳凱卻都是沒有任何用處的——對於一個藩鎮幕僚出身的封疆大吏而言,朝廷的權威本就是兩說着的,再加上陳凱手裡的大軍更是實力雄厚,就憑他們也只有逆來順受的份兒了。

沮喪,在所難免。陳凱走後,這些將帥們也自覺着沒意思了,乾脆三三兩兩的告辭而去。有些親近的走在路上,卻也不由得嘆息起了那形勢比人強,彼此計算着手裡有多少廣州城的百姓,能夠得到多少的補貼,卻無不是心有不甘。

“二十斤糧食,夠幹什麼的!”

“人家和郭督師、連制軍合不來,到頭還是咱們吃瓜撈兒。哼,現在倒是神仙打架,凡人遭殃了。”

“那還能怎樣,換點兒是點兒吧,現在手裡糧食都不多,不拿出去換,砸在了手裡才叫虧呢。”

“哼。”一聲過後,那人咬了咬牙,卻是刻意壓低了聲音言道:“誰說就沒辦法多弄點兒糧食來着的?”

………………

離開了大帳,陳凱就直接回了行轅。第二天還有事情要做,於是他早早就睡下了。果然,早睡早起,用了早飯便神清氣爽的來到了城南的碼頭那裡。這時候,李定國、連城璧、陳奇策等人也都已經到齊了,只有郭之奇在前幾天有事外出。

碼頭,依舊是平日裡的模樣,倒是有一處平日裡還比較繁忙的碼頭,此刻卻已經進行了清場,並且專門有明軍在那裡設防。一行人來到那裡,眼前已經有了一處涼亭,亭子裡卻並非是石桌、石凳什麼的,卻是一塊石碑,用紅綢子蓋着,周遭還有一隊明軍在旁,若護衛狀。

“四年前,下官帶着廣州義勇就是從這裡出發的。若非是凌海將軍率部前來匯合,也許下官在那時就已經殉了國事了。”

“陳撫軍謬讚,當初是陳撫軍派人聯絡末將,末將自是會應邀而來。況且,那時候林侯爺、周侯爺、洪伯爺這些水師名將俱在,末將也就是恰逢其時罷了。當不得,當不得。”

陳奇策說得很謙遜,但是聽在衆人的耳中,卻立刻就能聯想到當年廣州城破,數萬清軍轟塌了城牆,攻入城中肆意殺戮漢家百姓,總督、大帥們紛紛棄城而逃,陳凱串聯起了基層的官員組織百姓撤離,調遣了本地衛所以死相抗,憑藉着從潮州、中左所帶來的鄭氏集團的艦隊以及廣州本地的商船、民船,靠着中轉的手法來儘可能的最大化船隻的運載能力,可謂是殫精極慮。而當吳文獻、殷志榮帶着水師逃亡,清軍水師出動,林察、周瑞、洪旭等都被清軍牽制在了南沙一帶,無法迅速回援之際,他更是親身迎戰,最後憑藉着廣州義勇的一腔血勇和事先佈置好的援軍實現了最終的翻盤,幾乎是將清軍水師一掃而空,由此纔有了此後幾年來清軍水師始終被明軍所壓制的基礎。

那是一個何等危急的時刻,哪怕是隻聽得這隻言片語,稍加聯想就可以很快的意識到這其中的步步驚心。

“當時,下官一共湊了五十二條小船,每條小船上放置了一個火藥桶和一個桐油桶,還有一個火摺子。報名參戰的廣州百姓很多,但是船就這麼多了,其他的還要繼續運送百姓,所以每條船上分配了兩個義勇,一個負責擋箭,一個負責撐船……當虜師的艦隊出現在江水的盡頭,他們便毅然決然的衝了出去。其中絕大多數的人,便再沒有回來……”

廣州義勇,活下來的只有五分之一而已,其他的不是與船偕亡了,就是在江水中的搏鬥中被清軍殺死、淹死。當然,也有些可能由於當時的混亂而沒能隨着大軍前往潮州,但是登船之前,這些廣州義勇的名諱、住址什麼的都進行了記錄,也許日後還能從那些迴歸廣州城的百姓中找到其他的倖存者。

而那些活下來,並且隨之前往了潮州和中左所的廣州義勇們,如今都已經成爲了陳凱麾下撫標的親信軍官,其中混得最好的自然還是馮三、劉榮以及聶一娘三人,都已經是副將的差遣,管着千餘戰兵。這些軍官對於陳凱的忠誠度是不容置疑的,他們也是陳凱最信任的軍官團,包括他們的上司林德忠。陳凱早早就已經有過對於軍改的考量,不過是現階段還不是做那麼大的變動的時機罷了。

廣州義勇的倖存者,此間也只有身負香港島防務重任的聶一娘沒有到來,其他的俱在此處。陳凱當衆宣讀了祭文,隨後揭下了紅綢子,映入眼簾的石碑,背面書着那一百零四名廣州義勇的名諱和坊巷,正面則直接刻有“永曆四年冬,廣州義勇自此起航”的字樣,鮮若滴血。

歷史,需要被銘記,尤其是那些英雄,更是需要被後世子孫牢牢記住。中國從來都是一個盛產英雄的國度,只是很多英雄的名諱和事蹟並不被廣大人民羣衆所熟知罷了。而陳凱今日此舉,不光是兌現當年的承諾,更是爲了讓更多的記住一個道理,那就是面對壓迫和屠戮,奮起反抗纔能有更好的未來。

此處的典禮很快就結束了,一場飲宴自是少不了的。正當廣州義勇的事蹟再度於廣州城中廣泛流傳之際,南面的香山縣城,督師大學士郭之奇也等來了更南面的消息。

“督師老大人,那些佛郎機人特別派了人來相請,就在縣衙外候着呢。”

“來者是客,況且人家還是爲了老夫的事情來的,更不可慢待了。”

郭之奇通過香山縣與澳門的葡萄牙人聯絡,後者對於一位明廷的督師大學士有了信奉上帝的意向很是開心,尤其是在於當下明廷似乎又有了死灰復燃的可能性的情況下,這對於他們一貫的走上層路線,藉此讓更多中國人改信上帝的目的是有利的。

受洗,當然還是要在澳門那邊的教堂舉行。葡萄牙人派了人來接,郭之奇便帶着一衆隨員南下,很快就抵達了他從未涉足過的這一處所在。

此間的澳門,名義上還是屬於香山縣的管轄,司法、行政、防務以及租地稅賦皆是存在,但是抵達了此處,眼看着那密佈着一門門火炮的大炮臺,其獨立王國的存在已經是顯而易見的了。

對此,郭之奇並沒有打算如何,這裡對於大明而言乃是與西方溝通的一座窗口,明廷從此處獲取了大量的火炮以及西方科學技術和機械。當然,是要花錢的。雖說,在那些年的明清戰爭之中,那些科學技術和機械、火炮並沒有顯示出太大的作用,但是這一方勢力確實有着可以借力的價值存在,尤其是當年協守桂林的事情,更是讓郭之奇決心走上這麼一遭。

受洗之前,本地的教士還要向郭之奇講解一些關於天主教的信仰、規定。虔誠信奉,郭之奇是沒那個興趣的,他信仰的是孔老夫子的學說,而非是這等似乎與佛家、道家以及回教差不多的宗教。不過,作爲一介飽學之士,記憶力從來都是很好的,教士講解了一遍,他便記在了心裡,全然是當成了一件實用技術。

這年頭兒,天主教內部關於中國區傳教的中西利益之爭已經開始了。天主教的一個名爲多明我會的派系早在崇禎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643年就向教皇控告了比他們更早到此的耶穌會教士關於天主教中國化的內容,比如祭孔、祭祖等問題上的妥協態度。

爲此,羅馬教皇在兩年後宣佈禁止中國教徒的祭孔、祭祖行爲。但是了1651年,耶穌會教士衛匡國到羅馬向教皇申辯,1656年教皇亞歷山大七世決定準許耶穌會士照他們的理解參加祭孔等活動,只要不妨礙教徒的根本信仰。

在推廣上,天主教對於教義的中國化存在着反覆的狀況。這裡面存在着堅持原教義和優先推廣的兩派之間的矛盾。不過在澳門,這裡是耶穌會的地盤,葡萄牙復國戰爭中耶穌會也是堅定的站在了若昂四世的一邊,而非是宗教裁判所那樣站在西班牙人一邊。在這裡,哪怕還沒有等到教皇的批准,他們也都還是按照耶穌會的規定來做事情。

受洗的過程並不複雜,無非是照着早前耶穌會先後爲大太監龐天壽,以及通過龐天壽的關係進入到永曆帝宮廷時的禮儀來做。爲此,他們還未郭之奇取了一個教名,就像是龐天壽的教名亞基樓以及皇太后的瑪利亞、皇后的亞納以及皇太子的當定一般。

這都是應有之義,郭之奇只當是又起了一個別號,就此記住了也就罷了。隨後,他便又購置了一些天主教的經典,權當是背書一般細細的看過了幾日,又與教士們討教了幾次,把戲份兒都做全套了,就前往澳門議事會那裡提出了援助的要求。

援助,這是他們早早就猜到了的,明末天主教能夠在知識階層的傳播還有着其他的目的,但是到了南明的時候,雖說是天主教成功的將信仰發展到了宮廷,但是說到底,還是因爲那時候的明廷需要澳門的援助罷了。這方面,耶穌會在嚮明軍提供援兵的同時,也在向清廷那邊發展,並沒有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了一個籃子裡面。

如此做來,無關道德,只是在於他們原本來華的目的就是傳教。無論是明,還是清,無論是漢人,還是滿洲人,在他們的眼裡都只是傳教的對象而已,並沒有什麼區別。他們要做的就是打開上流社會的通道,辦法有很多,主要還是以着西方科學技術成就作爲敲門磚,就像是他們既可以爲明軍鑄造紅夷炮,等到清軍入關後也可以爲清廷的欽天監提供湯若望那樣的人才。

“本官打算在廣州城興建一處天主教堂,以更好的傳播主的榮光。”

第八十四章 棋局(上)第二百二十四章 七傷拳(上)第二十五章 加速(五)第八十四章 棋局(上)第四十章 無恥之尤(五)第四十五章 無恥之尤(完)第一百章 桂林之戰(上)第二十九章 加速(九)第四十八章 漸變(三)第五十六章 奪城第九十六章 永曆六年的夏(中)第十章 放狂言(上)第九十九章 季孫之憂(二)第二百三十八章 跋扈(下)第九十六章 落子無悔(完)第二百零六章 文官守城法(二)第一百零三章 不戰第六十七章 相爭第七十九章 厚積薄發(中)第三十六章 雙贏第五十五章 奪魄(四)第一百三十八章 惡化(中)第七十九章 遲到(三)第十六章 佈局(上)第一百二十八章 舊局(中)第一章 漣漪(上)第九十一章 落子無悔(六)第二百三十六章 跋扈(上)第七十五章 烈火烹油(上)第三十二章 魔鬼(下)第三章 分贓(下)第四十八章 早春時節(三)第一百一十一章 先行者(下)第三十六章 無恥之尤(一)第四十七章 除夕第十六章 佈局(上)第十四章 隱患(下)第一百八十七章 回家(下)第二百二十章 夜火(下)第十六章 佈局第一百一十四章 驅狼吞虎(三)第三十一章 魔鬼(上)第一百二十一章 秋風(一)第二十二章 打蛇七寸(下)第七十四章 崩壞第七十五章 奔襲第一百四十六章 試水(三)第三十六章 各方(四)第二十章 竊取第七十章 不一樣的新會之戰(上)第五十八章 一曲忠誠的讚歌(上)第六十五章 相見(中)第十六章 佈局(上)第一百二十一章 霧盡花開(八)第七十七章 烈火烹油(下)第一百零四章 十倍之限第六章 從保寧到衡陽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岔口(七)第七十二章 築基(四)第八十五章 堅城(下)第五十三章 圖窮匕見(三)第九十九章 反擊(上)第二百零八章 文官守城法(四)第一百八十三章 怒吼(五)第九十三章 落子無悔(八)第五十二章 擠壓(八)第十章 永曆十一年(九)第六十一章 爭執第四十二章 力從地起(十二)第一百零六章 季孫之憂(完)第七十二章 築基(四)第四十六章 定策(下)第七十四章 小盈嶺之戰第五十八章 一曲忠誠的讚歌(上)第一百三十四章 冬月(上)第六十六章 初見(上)第一百七十五章 掙扎(二)第一百零九章 夢碎第三十三章 聯結(上)第八十章 厚積薄發(下)第六十章 歸來(四)第六十二章 逐龍鎮虎(下)第一百四十七章 試水(四)第一百零七章 數學(上)第二百一十八章 夜火(上)第五十八章 歸來(二)第五十八章 藏頭露尾(三)第四章 山賊(下)第十四章 順治十四年(一)第八十章 亂象第七十五章 盛宴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岔口(七)第五章 戰端再啓(下)第一百七十三章 求活(五)第十七章 順治十四年(四)第八十二章 遲到(完)第一百五十七章 挑唆(四)第一百五十八章 奪軍第八十三章 不速之客(三)第二十三章 禮尚往來(上)
第八十四章 棋局(上)第二百二十四章 七傷拳(上)第二十五章 加速(五)第八十四章 棋局(上)第四十章 無恥之尤(五)第四十五章 無恥之尤(完)第一百章 桂林之戰(上)第二十九章 加速(九)第四十八章 漸變(三)第五十六章 奪城第九十六章 永曆六年的夏(中)第十章 放狂言(上)第九十九章 季孫之憂(二)第二百三十八章 跋扈(下)第九十六章 落子無悔(完)第二百零六章 文官守城法(二)第一百零三章 不戰第六十七章 相爭第七十九章 厚積薄發(中)第三十六章 雙贏第五十五章 奪魄(四)第一百三十八章 惡化(中)第七十九章 遲到(三)第十六章 佈局(上)第一百二十八章 舊局(中)第一章 漣漪(上)第九十一章 落子無悔(六)第二百三十六章 跋扈(上)第七十五章 烈火烹油(上)第三十二章 魔鬼(下)第三章 分贓(下)第四十八章 早春時節(三)第一百一十一章 先行者(下)第三十六章 無恥之尤(一)第四十七章 除夕第十六章 佈局(上)第十四章 隱患(下)第一百八十七章 回家(下)第二百二十章 夜火(下)第十六章 佈局第一百一十四章 驅狼吞虎(三)第三十一章 魔鬼(上)第一百二十一章 秋風(一)第二十二章 打蛇七寸(下)第七十四章 崩壞第七十五章 奔襲第一百四十六章 試水(三)第三十六章 各方(四)第二十章 竊取第七十章 不一樣的新會之戰(上)第五十八章 一曲忠誠的讚歌(上)第六十五章 相見(中)第十六章 佈局(上)第一百二十一章 霧盡花開(八)第七十七章 烈火烹油(下)第一百零四章 十倍之限第六章 從保寧到衡陽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岔口(七)第七十二章 築基(四)第八十五章 堅城(下)第五十三章 圖窮匕見(三)第九十九章 反擊(上)第二百零八章 文官守城法(四)第一百八十三章 怒吼(五)第九十三章 落子無悔(八)第五十二章 擠壓(八)第十章 永曆十一年(九)第六十一章 爭執第四十二章 力從地起(十二)第一百零六章 季孫之憂(完)第七十二章 築基(四)第四十六章 定策(下)第七十四章 小盈嶺之戰第五十八章 一曲忠誠的讚歌(上)第一百三十四章 冬月(上)第六十六章 初見(上)第一百七十五章 掙扎(二)第一百零九章 夢碎第三十三章 聯結(上)第八十章 厚積薄發(下)第六十章 歸來(四)第六十二章 逐龍鎮虎(下)第一百四十七章 試水(四)第一百零七章 數學(上)第二百一十八章 夜火(上)第五十八章 歸來(二)第五十八章 藏頭露尾(三)第四章 山賊(下)第十四章 順治十四年(一)第八十章 亂象第七十五章 盛宴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岔口(七)第五章 戰端再啓(下)第一百七十三章 求活(五)第十七章 順治十四年(四)第八十二章 遲到(完)第一百五十七章 挑唆(四)第一百五十八章 奪軍第八十三章 不速之客(三)第二十三章 禮尚往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