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書院方起問道一

那份卷子讓人觸目驚心,卻與墨點無關,而是一個個“殺”、“蕩”、“絕”之類的字眼,這正是唐瑋的策文。

“這樣可不行……”

再大略看了其他人的策文,王衝坐不住了,收起卷子,牽出小毛驢大聖,頂着烈日,片刻功夫就到了海棠渡。

“二郎!”

“大掌櫃!”

“學長!”

“小王夫子!”

“小先生!”

見得王衝現身,海棠渡裡招呼不斷,稱呼雖不同,卻都是一般的熱情和親切。

此時的海棠渡,再不像過去那般荒涼,這三個月裡的變化,過去三十年都及不上。

移栽得錯落有致的海棠樹圍起了新的潘園,透過綴滿海棠果的樹木,能看到片片花圃,那絢麗繽紛的正是芙蓉怒綻。

潘園東面的道觀自不用提,與青羊觀、龍興觀、玉局觀這樣的大觀自不能比,卻也是香火繁茂。通往道觀的小樹林,也就是當初王衝與李銀月野戰的那片荒地,也建起了賣香燭、法器、神仙像等喜喪品和吉利物的鋪子,這些鋪子的租金自然就歸了王衝。

說到租金,快活林現在也要給林繼盛交租金了。有了好漢酒,有了便宜的飯菜,還有偌大林蔭地納涼,快活林現在一日收成好幾十貫。三掌櫃李十八樂得合不攏嘴,忙得停不下腿,以前他開的茶鋪,一月能有幾貫收成就不錯了。

燒香祈福的,喝酒納涼的,多是販夫走卒,但海棠渡熱鬧起來,靠的不只是他們。

王衝沿着官道拐向南面。上了一條近三丈寬的三合土路。路兩側已建起好幾家商鋪,都是賣筆墨紙硯和書籍的小店,甚至還有儒衫紗帽店和字畫店,“文化一條街”正初見雛形,這自是被南面百步遠的書院帶動的。

看着這些鋪子,王衝的成就感就如收銀機的叮噹聲一樣,一節節攀升。這些鋪子都得給他交租金,現在已是坐地收錢了啊。

兩株老槐樹充當院門,人高的竹籬笆爬滿藤蔓。編織成寒酸的院牆,這就是“十里渡書院”。

王衝不是沒錢把門牆修得氣派些,可不僅是王彥中,甚至許光凝都建議,不要把書院建得太光鮮。從大處說。這是要誠儉向學,從小處說,朝廷一力興學,興的是官學而不是私學。私學雖非朝廷的忌諱,但學術之禁,終究讓私學有些敏感,還是不要太招搖的好。

因此不僅書院門牆簡陋。連名字都是土得掉渣,就叫“十里渡書院”,這名字放到王衝上一世裡,就如“北京海淀黃莊大學”一樣。讓人曬然一笑,無心深究。

書院正門一側有一個祠閣,供奉着孔聖,祠閣左右的長匾上分別寫着“學門廣開無貴賤”、“君子求索誠爲階”。橫匾是“步步而行”四字。唯恐這幅楹聯寫得太雅,某些憨貨看不明白。在祠閣對面還立了一塊大石,刻着“下馬”兩個大字,用紅漆塗得醒目無比。

不止是下馬,驢也得下,這規矩可不是王衝立起的,學校書院都是如此。因此即便身爲十里渡書院名義上的學長,實質上的主人,王衝也乖乖地下了驢子。

進門是一片不小的廣場,中心正是已雕琢完工的顧豐石像。老實說立起顧豐像並不是十分恰當。畢竟這個顧八尺,不僅學名不彰,在華陽縣學裡的斑斑劣跡也很爲人詬病,唯其一死頗爲壯烈,在公衆心目中也算有些擔當。

王衝卻執意要立起顧豐像,對他來說,這座書院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爲顧豐所建。父親王彥中教他融入這個時代,顧豐卻又以死提醒他,這個時代,還有人堅持本心,不願隨波逐流。而這些人,正是被他王衝這隻小蝴蝶扇起的微風帶得偏離了歷史軌跡。顧豐就是一個,他已經死了,活着的人,他得負起責任。

所以,顧豐身上就凝聚着王衝的自我審視,立起顧豐像,也是立起了王衝自己的心像。

顧豐身後的石壁是已鐫刻好的許光凝題詞,這纔是真正意義上的門面,可王衝卻很不喜歡,一眼都懶得看,舉步進了校舍。

十里渡書院現在有兩堂一學,兩堂是經義堂和治事堂,一學是蒙學,也就是把王彥中以前的私塾搬了過來。蒙學沒什麼說的,分堂教學卻引發了一場爭論,最後還是王衝用賬本上鮮紅的虧欠數字打贏了這一仗,說服幾位山長和海棠社的骨幹,將治事堂辦成主修功利之術的場所。自然,學費不菲,王衝的設想就是靠治事堂賺錢來養書院。

養書院不是沒有其他法子,比如說將書院外的那些土地也劃入書院,用租金來養,或者另買一些田地,用田租來養。可這不僅是割王衝的肉,還不符合王衝對書院的期望。

此時王衝還未想得太遠,只是以華陽縣學爲前車之鑑,希望書院能有自己的生命,不因人而廢,不因地而亡。沒了人,沒了地,只要有牌子在,依舊能延續下去。

基於這一點,就學經義詩賦這些東西,顯然實現不了目標。而以之前自己跟海棠社諸人搞出來的“景數”爲起點,挖掘出一些短期便能見效的實用技術教育項目,未嘗不是一條出路。

王衝這個想法,就相當於在書院裡建一所技校,這絕非超前於時代。就在此時,江南一帶的“訟學”很是興盛,在鄉村城鎮中教人怎麼打官司的訴學先生賺得盆滿鉢滿。當然,訟學畢竟有些忌諱,王衝暫時不會沾染。

此時治事堂還未正式開張,正由海棠社一幫人在作籌備。目標是作出三套教材,分別爲《景數算經》、《景算度支》、《景算營建》。《景數算經》實質是《景數拾遺》的擴充版本,用景數將之前幾本著名算經中的數理作歸納整理,形成相對完整的體系。這部分工作王衝也在參與,其實也就是將王衝上一世的初中高中數學改頭換面,去掉微積分之類的東西。與古時的算經融合。

《景算度支》是將算經裡涉及到商業帳目的東西提煉出來,彙總爲一本專供商賈使用的算學書。在這部分,王衝毫不客氣地丟出了借貸記賬法,因爲自己有生意在運作,這本書的進展最快。

《景數營建》這書本不是計劃中的內容,儘管之前在《景數集解》裡彙總了土木工程的景數應用,終究只是原理性的東西,不僅不成體系,實用性還很差。但之前海棠渡大興土木。王衝對此時的營建工程有了直觀感受,更巧的是,程世煥的廣都印坊裡竟然收藏有一套李誡所著,崇寧二年刊行的《營造法式》!

依樣畫葫蘆,用景數將《營造法式》重新整理。再加入其他古籍所載的營建技術,搞出一套景數版的營建教材,這事反倒花不了太多力氣。

以景數爲脈絡,在書院裡建起商學和土木工程兩門學科,這是王衝的初步計劃。至於這兩門學科能不能招到學生,養不養得起書院,這還是後事。先得把教材和師資建好。

在這兩門學科之外,王衝還有很多讓書院以教養教的點子。比如把八難挖來書院,開一門武學,把精於易數堪輿的人與精於易學的人拉作一處。開一門“先天太極風水學”等等。不過鑑於王衝就一個人,而這些想法又太跳脫,要花太多中間功夫,現在也就只能想想而已。

治事堂是根。經義堂則是主幹,王衝還指望海棠社一幫人。乃至以後十里渡書院的學生能身居重位,他好坐享富貴。拋開積極的一面,對王衝來說,這座書院也是他日後的依靠。“春天種下一地腿毛,秋天收穫一林子大腿”,這濃濃懶念依舊深埋於王衝心底。

因此經義堂的課程就是奔着出仕去的,照搬官學,學大經和兼經。不過學生們還要兼習一門治事之學,商學、營建,乃至其他實用學問都可。而當治事堂開張後,學生也要兼習一門經義。

就這一點來說,就如早年安定先生胡瑗在國子監所立經義齋和治事齋一樣,書院的學科設置也非王衝別出機杼,都是拾前人牙慧,只是對“治事”的範圍作了擴充而已。

但是十里渡書院的經義堂與官學還有很大不同,此時的學生們不是單純地學,而是以溝通乃至爭論爲主,更接近於學社而不是學校。這也是王衝所願,收穫一地大腿終究只是奢望,能出幾條就是老天爺保佑了。其他的學生,留校的越多越好。

這個目標現在正面臨一個難題,那便是“一道德”之下的“學出於一”。也就是說,新學、洛學、朔學、關學、蜀學,到底該遵哪一學?

從明面上講,當然只能遵新學,可新學本身就有缺陷,其他學派依舊支撐着舊黨,穩穩佔住士林輿論,學生們還各有各的學思根腳。只是將書院辦作“官學預備班”,機械地灌輸新學經義,教大家怎麼考試,又何必立起一座書院。

書院之所以出《平夷策》這樣的時文題,正是基於這樣的考量,希望能摸清學生們的立場和學思,尋找治學的方向。

這事王衝可沒本事掌舵,題目是“十里渡書院”衆山長所出,書院現在有三位山長,除了王彥中,王衝還請來了宋鈞和謝潛。宋鈞是曬書會上就認識的老熟人,謝潛是金堂人,與其兄謝湜一同去過涪州就學於程頤。三人在淨衆寺一起蹲過班房,交情非同一般,又都不願出仕,便一同登上了王衝搭起的治學舞臺。

三人出題摸底,王衝就得當過濾器。學術之爭不可避免,但他不希望把書院爭得分崩離析。眼下這個話題,正是新舊兩黨的分野線,王沖決定先與大家溝通一番,替大家找到更多的共識,再與三位山長商榷。

海棠社一幫骨幹正在忙治事堂的教材,王衝一到,召集衆人就策文作溝通,爭論一觸即發。

“蠻夷與禽獸何異?刀槍不舉,談何教化?就得先立威,再施德!威不至,德亦無用!如當年司馬溫公那般,自廢武功,以退爲遠夷之策,只圖一時清淨。待蠻夷貪慾無盡,捲土重來時,再往哪裡退!?”

唐瑋毫不留情地抨擊舊黨的懷柔之策,而所謂的“懷柔”,根底便是對待蠻夷以教化爲先。

“立威就得動刀兵,豈是那般容易立的?秀山,你不要以情入事。漢何以亡?羌患!漢之羌略,是立威還是施德?是立威!段熲殺得羌人頭顱遍野,結果如何?”

宇文柏拿出東漢的例子反駁,唐瑋一時語塞。東漢時,儘管有皇甫規這樣的懷柔派,可以段熲爲首的強硬派主導了對羌策略,主張殺個乾淨,羌患綿延百年,不得不說是東漢覆滅的關鍵原因。

“秀山,舉西夏和司馬溫公之例不妥,西夏不是蠻夷,是具法之國。平日將遼人稱作北蠻,只是意氣而已,遼國也不是蠻夷。我們是論對夷之策,而不是勝國之策。”

範小石修正唐瑋的觀點,將話題範圍作了界定,聽到這話,王衝深有感慨。終究不是漢唐啊,北面壓着個歷史更長的遼國,還跟對方立下了澶淵之盟,宋人對於華夷之辯,態度不得不復雜。

“秀山,只說對夷之策,我們可跟漢時沒什麼區別啊,你可沒罵對地方。”

鮮于萌湊起了熱鬧,這話不少人還曬然一笑,王衝都覺得太過粉飾了。

“我們待蠻夷,歷來都是作亂之夷殺,有利之地奪,何曾軟過?只有蠻夷憋屈時,我們宋人何曾憋屈過?”

鮮于萌少有地成了話題主角,挺胸昂首道:“我叔公曾在兵部職方司作過,朝廷待蠻夷之策,只看羈縻州之變就能明白!”

ps:

第93章 密網陰織雷隱鳴第30章 花落無痕風仍鳴第41章 我心爲天根在易第103章 前程相搏各算計第10章 義薄雲天大善人第84章 書院方起問道一第97章 以彼還彼雙星競第42章 知書識禮煉廢渣第164章 君子反水危崖現第73章 恩仇兩難說情怨第86章 未成功業先入魔第165章 點檢後路迎風浪第155章 臨別汴梁析心變第5章 凡人之智第52章 法不救人人自救第110章 功成僰亡思惡咒第54章 風雷變鳴女兒悲第113章 思過思生負天命第10章 義薄雲天大善人第110章 功成僰亡思惡咒第71章 大夢如香人自迷第93章 密網陰織雷隱鳴第42章 知書識禮煉廢渣第11章 古怪的契書第162章 講武預爲十年備第141章 禍福自取非天意第45章 大雪翻年風隱潛第112章 功成一峰再登攀第37章 淺影月香論詩賦第152章 奸邪未顯惡忠良第41章 我心爲天根在易第56章 舊夢如煙新夢漸第69章 正法正道不正心第62章 事業初展女兒憐第83章 惡風蕩時問華夷第59章 真君真經機緣牽第98章 廟堂氣重微塵攪第122章 興文新顏見舊怨第78章 胸有丘壑起帥帳第57章 酒不醉人錢自醉第116章 火猴破敵也抄襲第100章 百戰初歷試陣前第78章 胸有丘壑起帥帳第57章 酒不醉人錢自醉第18章 王門焚匾的善惡之名第110章 功成僰亡思惡咒第93章 密網陰織雷隱鳴第8章 相公家的規矩第154章 羣盜分贓國作私第142章 人皆有局各東西第1章 華陽神童第67章 變亂驟起人心慌第90章 青春無忌留酸甜第17章 王門王對王第102章 初戰試刃猶有憐第105章 置之死地上賭船第92章 好事入磨碾爲何第132章 復古書癡真面目第43章 無禮不成君子儀第62章 事業初展女兒憐第73章 恩仇兩難說情怨第10章 義薄雲天大善人第127章 瀘南定局約盟事第16章 菊花開,二郎來第54章 風雷變鳴女兒悲第126章 恩德化仁心結解第54章 風雷變鳴女兒悲第59章 真君真經機緣牽第111章 歧在暴仁歧風波繼第159章 用心西南似迷茫第136章 周公王莽皆未顯第87章 宏圖初露細說商第56章 舊夢如煙新夢漸第4章 兄長之責第152章 奸邪未顯惡忠良第161章 三月造麴爲綢繆第76章 亂潮覆來苦織網第6章 善惡有分第92章 好事入磨碾爲何第151章 機緣不識傷十年第29章 驚心散花樓第18章 王門焚匾的善惡之名第111章 歧在暴仁歧風波繼第149章 颶風始卷猶偷閒第155章 臨別汴梁析心變第9章 衣冠盛族的分寸第14章 意外的轉折第8章 相公家的規矩第113章 思過思生負天命第164章 君子反水危崖現第68章 誰人天下誰載覆第96章 並蒂有憐天無憐第60章 誰入道中誰爲道第72章 殺與被殺生死間第60章 誰入道中誰爲道第118章 盛衰之相知天命第131章 私心爲公權爭逐第101章 偏路出征先遇險
第93章 密網陰織雷隱鳴第30章 花落無痕風仍鳴第41章 我心爲天根在易第103章 前程相搏各算計第10章 義薄雲天大善人第84章 書院方起問道一第97章 以彼還彼雙星競第42章 知書識禮煉廢渣第164章 君子反水危崖現第73章 恩仇兩難說情怨第86章 未成功業先入魔第165章 點檢後路迎風浪第155章 臨別汴梁析心變第5章 凡人之智第52章 法不救人人自救第110章 功成僰亡思惡咒第54章 風雷變鳴女兒悲第113章 思過思生負天命第10章 義薄雲天大善人第110章 功成僰亡思惡咒第71章 大夢如香人自迷第93章 密網陰織雷隱鳴第42章 知書識禮煉廢渣第11章 古怪的契書第162章 講武預爲十年備第141章 禍福自取非天意第45章 大雪翻年風隱潛第112章 功成一峰再登攀第37章 淺影月香論詩賦第152章 奸邪未顯惡忠良第41章 我心爲天根在易第56章 舊夢如煙新夢漸第69章 正法正道不正心第62章 事業初展女兒憐第83章 惡風蕩時問華夷第59章 真君真經機緣牽第98章 廟堂氣重微塵攪第122章 興文新顏見舊怨第78章 胸有丘壑起帥帳第57章 酒不醉人錢自醉第116章 火猴破敵也抄襲第100章 百戰初歷試陣前第78章 胸有丘壑起帥帳第57章 酒不醉人錢自醉第18章 王門焚匾的善惡之名第110章 功成僰亡思惡咒第93章 密網陰織雷隱鳴第8章 相公家的規矩第154章 羣盜分贓國作私第142章 人皆有局各東西第1章 華陽神童第67章 變亂驟起人心慌第90章 青春無忌留酸甜第17章 王門王對王第102章 初戰試刃猶有憐第105章 置之死地上賭船第92章 好事入磨碾爲何第132章 復古書癡真面目第43章 無禮不成君子儀第62章 事業初展女兒憐第73章 恩仇兩難說情怨第10章 義薄雲天大善人第127章 瀘南定局約盟事第16章 菊花開,二郎來第54章 風雷變鳴女兒悲第126章 恩德化仁心結解第54章 風雷變鳴女兒悲第59章 真君真經機緣牽第111章 歧在暴仁歧風波繼第159章 用心西南似迷茫第136章 周公王莽皆未顯第87章 宏圖初露細說商第56章 舊夢如煙新夢漸第4章 兄長之責第152章 奸邪未顯惡忠良第161章 三月造麴爲綢繆第76章 亂潮覆來苦織網第6章 善惡有分第92章 好事入磨碾爲何第151章 機緣不識傷十年第29章 驚心散花樓第18章 王門焚匾的善惡之名第111章 歧在暴仁歧風波繼第149章 颶風始卷猶偷閒第155章 臨別汴梁析心變第9章 衣冠盛族的分寸第14章 意外的轉折第8章 相公家的規矩第113章 思過思生負天命第164章 君子反水危崖現第68章 誰人天下誰載覆第96章 並蒂有憐天無憐第60章 誰入道中誰爲道第72章 殺與被殺生死間第60章 誰入道中誰爲道第118章 盛衰之相知天命第131章 私心爲公權爭逐第101章 偏路出征先遇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