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死守其道

獻俘禮,與其說是一種禮儀,不如說是一種虐行。通過這種禮儀,彰顯出來的,不是一國一朝的功績,而是一帝一王的暴行!

這是沈華善對獻俘禮的直接定論。

沈華善曾參加過一次獻俘禮,那是長泰初年的事。當時他剛中進士沒有多久,尚在集賢殿任職,才得見了何爲獻俘禮。

那場獻俘禮舉辦的緣由,和如今卞之和的說法相差無幾,都是爲了揚顯大永的功績,祭告宗廟天地,也是爲了恫嚇震懾外族。儀式的主要程序,就是將抓到的俘虜,在審判過後殺掉。

沈華善忘不了那個嚴肅而恐怖的過程。那些俘虜被大理寺的官員牽進來,手腳都戴有鐐銬,上身赤裸着,身上只披着白布,開有圓孔的白布穿過他們的頭顱,遮住他們的胸蓋住他們的背,卻擋不住他們的鮮血。

那幾千塊白布同時噴上鮮血,幾千具無頭屍被棄在含元殿前,朝臣和百姓噤若寒蟬。這個場景,沈華善以爲從此都不會再出現,卻不想,如今再聽得獻俘禮三個字,那場景,還會再一次出現?

如果是在戰場上,如果是兩軍相爭,擊殺兩千人不算什麼事情,因爲那是爲國爲家而殺,是以兵血刃而天下親焉。可是這些俘虜,已經投降,已經歸誠,就按照太祖定下的軍法處理就可以了,何必以禮儀之名,行虐殺之實?

令沈華善感到心寒的,不是殺俘本身,而是隱藏在其中的帝王心意。就如長泰帝當初杖殺呂務厚一樣,隱藏的是獨夫之心;如果景興帝真的以獻俘禮殺了這近兩千俘虜,那帝王的心意,會是什麼?既可殺這兩千人,還有什麼不可殺?

暴虐之心。以人命爲草芥!

皇上,會是這樣嗎?想到這裡,沈華善擡頭看了景興帝一眼。見到他正在認真聽着朝議,看不出什麼心意來。

這個時候。卞之和說話了:“沈大人以爲此乃小功。可是本官以爲,破了南越一族,此乃國之大功,尤其是在皇上新登大寶的時候,意義更是非同一般。不然,嶺南官兵,也不用千里迢迢押俘上京了。臣以爲。舉辦獻俘禮,乃是正當時,請皇上准奏!以揚我大永之威!”

說罷,卞之和直接跪在宣政殿上。請求景興帝舉行獻俘禮。在卞之和下跪之後,宗正卿上官棠和鴻臚卿穆修己出列,附議卞之和的提議;

隨後,有更多和上官棠、穆修己關係良好的官員,紛紛出列。認爲有這將近兩千俘虜,那是天佑大永,獻俘禮正當其時。

這些官員,並不覺得殺了這些俘虜有什麼不可的,想必在這些人在嶺南之時。也曾擊殺過大永不少兵士,這些俘虜,就是大永的敵人,有什麼殺不得的?殺俘不祥,那是故紙堆裡的說法罷了!

沈華善站在宣政殿中,聽着這些朝臣的奏言,只覺得遍體生寒,殊不知這個時候,京兆六月酷暑將來了。

高坐在宣政殿上的景興帝,聽着沈華善和卞之和的爭論,一時下不定主意。獻俘禮這個事情,他還是第一次聽說。雖然不清楚獻俘禮具體過程,但是聽得卞之和的奏言,似乎很有道理。

這些俘虜只是關押在大理獄,他尚未想到如何處置。如今看來,既可以解決這些俘虜的問題,又能彰顯自己的功績,一舉兩得,卞之和的提議真不錯!

況且俘虜的南越大首領,乃是嶺南趙賊的後裔,更應該從重處置纔是!(在京兆朝堂這裡,無論是君還是臣,都絕對不會稱趙嘉爲趙氏皇族後裔的,能有的,只是嶺南趙賊。)

可是,顧命大臣沈華善激烈反對卞之和的提議,聽得沈華善說破掉南越乃是小功,景興帝就有絲絲不悅。他這個時候想起了,立下南越之功的,正是沈華善第三子沈則高。

沈華善怎麼會貶低自己兒子的功勞?就是爲了反對這獻俘禮?他們所爭論的獻俘禮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禮部尚書,且說一說,這獻俘禮吧。”想了想,景興帝這樣說道。一個禮儀而已,這兩個顧命大臣爲何會這樣相爭?

聽了景興帝的話語,魏晉度心裡嘆了一口氣,卻也恭敬出列,將獻俘禮的儀式、過程、意義詳細道來。他之所以嘆氣,是因爲預知了景興帝的傾向所在。

在景興帝出口詢問的時候,他就知道,這獻俘禮必定會舉行。只有帝王對一個事物感興趣的時候,纔會加以詢問關注。。

魏晉度心中所想,雖然沒有沈華善所想的那樣深入悠遠,卻也認爲,殺俘不祥。尤其現在大永承平已久,西燕和突厥,已經很久沒有開戰,是在沒有必要斬殺這兩千俘虜。

且不管魏晉度心裡在想什麼,景興帝聽完何爲獻俘禮後,先前認爲卞之和提議很不錯的想法,反而更堅定了。此刻他坐在宣政殿前,忽而想起了當初內侍夏奇被杖死的那一幕,那些鮮血滴滴而下的場景,彷彿在他心頭回蕩。

如果是兩千人的血液同時飛濺,那會是怎樣的一種場景?光是想像,景興帝就覺得有微微亢奮,喉嚨也緊了緊。

“爲了弘大永武威,告慰太祖先帝,朕以爲,獻俘禮可行!禮部尚書且擬章程,送中書省……”景興帝的聲音,在寂靜的宣政殿裡響起,聲音迴盪。

沈華善這下覺得是直接跌入冰窟之中了,他再次擡頭看了景興帝一眼,見到景興帝嘴角邊的笑意之後,他心中大慟!無盡的悲涼,無盡的悔恨瞬間涌上他的心頭。

這是大永的帝王,這是他及沈家一手扶持上去的帝王!當年那個驕矜自持的少年太子,怎麼會有如今這種殘虐暴行的傾向?

是他錯了嗎?是沈家錯了嗎?還是,帝王本身錯了?

“……比如帝王之失,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去監督、去勸諫,甚至去質疑、去反對!只要是爲了國泰民安,就算身歷百劫,也毫不畏懼!是非功過。自有後人評論。所謂守正之心,也即匡正之道!”

守正之心,也即匡正之道。當年俞謹之在國子監的那一番說話,此刻在沈華善心頭浮現。每一個字,他都記得清清楚楚!

當年還有俞謹之,還有申科,如今還有誰?可以匡正帝王之失?

沈華善重重跪在宣政殿上,沉聲開口道:“皇上!太祖在位期間,一生征戰無數,大功無數。卻從不曾有過獻俘禮!故民間有詩讚言:是伐是肆,是絕是忽,四方無以拂!皇上比之太祖若何?怎可行這獻俘禮?”

“況如今,西燕強盛。突厥時侵。西寧道和北疆官員軍衆謹小慎微,惴惴憂局勢。皇上應放眼天下,區區一個三萬南越,何以能成獻俘之禮?”

“殺降不祥,有傷天和。皇上新登大寶。尚只三月,當思社稷黎民,何以昭功顯績?殺俘兩千,固是小事,然暴行殺虐。絕不可行!臣以爲,獻俘禮,九惡而無一善。懇請皇上收回旨意,不行這獻俘禮!”

沈華善的話語一句接着一句,也在宣政殿中迴盪,轟隆隆地響。說罷這些話語,他跪伏在地上,遮掩着眼中的溼潤和悔恨。錯了,他真的錯了,沈家也錯了!

而宣政殿中的朝臣,聽着沈華善的話語,臉色無比驚愕,甚至有官員張着嘴巴忘記合上!他們沒有聽錯吧?沈華善,這位皇上跟前第一得用的顧命大臣,在說什麼?

這一番話語,乃是嚴重的職責和控訴。將皇上與太祖相比,認爲皇上無功無績;認爲皇上眼光短窄,不思社稷;指責皇上欲行這獻俘禮,是暴行殘虐……

這……這是爲人臣子該說的話語嗎?爲人臣下的,當忠君愛上,以皇上心意爲依歸,進諫可以爲之,怎麼可以當中指責皇上?這是對皇權君權的質疑啊!他怎麼敢怎麼可以?

卞之和聽着沈華善的話語,微微笑了起來。父親猜想的沒有錯,只要提議獻俘禮,沈華善必定會出列反對,也必定會站在皇上的對立面……站在皇上對立面的,必定會被皇上厭棄憤恨,沈華善和沈家,這是自取滅亡!

父親所說的,謀一個家族的傳家道義,原來就是這個意思!果然不用費一兵一卒,就能將沈華善拉下來了。

而江成海、張澍、古文瀾等官員,在驚愕變色之後,剩餘的,是滿心憂懼!他怎麼會說這樣的話語?

他這些話,和他一貫的爲人處事不相符。就算他心中這樣想,但是也不能當衆這麼說,這除了會激起皇上的憤怒厭棄,根本就沒有什麼作用!他不是一向都很清楚君臣相處之道的嗎?怎麼會這樣?

果然,景興帝的臉色極其難看,只說着一句話:“沈華善,你可知道你在說什麼?”

直呼其名,連官職也懶得加了,可見帝王心中的憤怒和厭棄。

景興帝的聲音平平,卻似乎夾着腥風血雨一樣。

“皇上息怒!皇上息怒!沈大人許是魘着了……”江成海和古文瀾立即跪伏,不住地磕頭,爲沈華善請罪。

他們想不明白,沈華善爲何今日會分寸盡失,爲何會做下這等愚笨之事,但是帝王既怒,隨時會是人頭落地的事情,請罪請罪,纔是要做的!

“沈華善,你可知罪?”景興帝沒有理會江成海和古文瀾的話語,只是問着沈華善,語氣裡的憤怒猶不可抑。

“臣……知罪。”沈華善仍舊伏在殿上,這樣回答說道。

從鞠場小事至今,爲着這獻俘禮,沈華善終於直接站到了景興帝的對面。

說這一番話語,會有怎樣的後果,他不是不知道,然而還是說了。不知道等待自己和沈家的,會是什麼,他只迷迷濛濛想到一句話:盡其道而死者,正命也。

是這樣沒有錯吧?

ps:

二更!寫着寫着,又哭了,這是腫麼了……眼淚太淺。

第293章 事成一半第471章 國有瘡痍哀兵至第550章 有病第92章 考課的隱患第489章 弩威第539 萬骨枯第1章 吳越沈 七月沉第68章 結果第212章 僅此而已第529章 改制第256章 殺伐第169章 情迷第23章 任職鴻臚寺第136章 叔祖來了第292章 縱橫捭闔第53章 出西燕記第322章 歸心第235章 京兆局定第25章 互市之爭第448章 帝有疑第284章 不能第263章 雲胡不喜第251章 計成第461章 君臣義斷第84章 軍戶稅事件第269章 局勢影響第527章 基石第246章 變故第98章 春闈案一第555章 逼宮第2章 破局之策第173章 先機第552章 路上第517章 株連第151章 上官長治得勢第364章 埋伏第42章 三皇子的安北行第340章 背後之人第475章 提前出兵吧!第40章 天寧寺踏春第349章 新勢力第305章 奠第200章 不和第432章 千秋誰主第103章 文才半江南第113章 哭靈小產第511章 將亡第209章 通天之手第35章 開春吏事第457章 離開和造勢第324章 再度入局第89章 過年交底第245章 太子妃之爭第117章 紅袖死第10章 洗三禮和起色第361章 和談準備第191章 溪山俞氏第78章 霜重秋色濃第174章 和親使團第435章 明白人第267章 西寧官動第274章 登場第334章 一家登臺第四百零六 中暗中交手第227 千里奔喪第353章 新君難測第359章 何策?第497章 災星第57章 賑災之心第506章 七大罪狀第235章 京兆局定第322章 歸心第39章 衍嗣和祭祖第59章 治水良人第487章 祥瑞現第198章 安排後路第182章 代價第541章 遺策第370章 京兆血夜第307章 嬌客第462章 奪職第288章 朝徵第139章 餘字輩登臺第206章 還有一局第401章 去河內道否?第351章 朝南第312章 保不得!第217章 一個女人的怨恨第25章 互市之爭第56章 再遇應南第376章 誰的人第294章 割血第476章 女人的影響第492章 一戰成名第524章 陰險手段第286章 局勢第368章 殘害第249章 沈宓其人第467章 趕緊走!第346章 想不到
第293章 事成一半第471章 國有瘡痍哀兵至第550章 有病第92章 考課的隱患第489章 弩威第539 萬骨枯第1章 吳越沈 七月沉第68章 結果第212章 僅此而已第529章 改制第256章 殺伐第169章 情迷第23章 任職鴻臚寺第136章 叔祖來了第292章 縱橫捭闔第53章 出西燕記第322章 歸心第235章 京兆局定第25章 互市之爭第448章 帝有疑第284章 不能第263章 雲胡不喜第251章 計成第461章 君臣義斷第84章 軍戶稅事件第269章 局勢影響第527章 基石第246章 變故第98章 春闈案一第555章 逼宮第2章 破局之策第173章 先機第552章 路上第517章 株連第151章 上官長治得勢第364章 埋伏第42章 三皇子的安北行第340章 背後之人第475章 提前出兵吧!第40章 天寧寺踏春第349章 新勢力第305章 奠第200章 不和第432章 千秋誰主第103章 文才半江南第113章 哭靈小產第511章 將亡第209章 通天之手第35章 開春吏事第457章 離開和造勢第324章 再度入局第89章 過年交底第245章 太子妃之爭第117章 紅袖死第10章 洗三禮和起色第361章 和談準備第191章 溪山俞氏第78章 霜重秋色濃第174章 和親使團第435章 明白人第267章 西寧官動第274章 登場第334章 一家登臺第四百零六 中暗中交手第227 千里奔喪第353章 新君難測第359章 何策?第497章 災星第57章 賑災之心第506章 七大罪狀第235章 京兆局定第322章 歸心第39章 衍嗣和祭祖第59章 治水良人第487章 祥瑞現第198章 安排後路第182章 代價第541章 遺策第370章 京兆血夜第307章 嬌客第462章 奪職第288章 朝徵第139章 餘字輩登臺第206章 還有一局第401章 去河內道否?第351章 朝南第312章 保不得!第217章 一個女人的怨恨第25章 互市之爭第56章 再遇應南第376章 誰的人第294章 割血第476章 女人的影響第492章 一戰成名第524章 陰險手段第286章 局勢第368章 殘害第249章 沈宓其人第467章 趕緊走!第346章 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