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劍困太君

八個淡紫衣裙侍女身形還沒撲到,就像整排樹被砍倒一般,紛紛倒下。

就在此時,突聽一個蒼老的婦人聲音喝道:“什麼人敢到玉闕宮來撒野?”

話聲堪堪傳入大廳,正和楚玉祥,聞家珍激戰的古維揚。公冶子二人同聲喝道:“住手!”

長劍一收,霍地往後躍退。

總管居天鵬已經大聲喝道:“太君駕到。”

剎那之間,大廳上登時靜得墜針可聞!

只聽一陣輕快的腳步聲從屏後傳出,首先走出來的是四名黃衣女子,手持拂塵,分兩邊站立。

接着走出來的是一個手持古銅色鳴頭杖,黃絨包頭,身穿鵝黃繡金鳳凰衣裙,白髮如銀,膚色紅潤白嫩的老太婆。

看她模樣,有些像戲臺上楊家將裡的楊老令婆!

勾漏夫人早已躬下身去,叫了聲:“娘。”

太君目光一動,嘿然道:“這些人從哪裡來的?居然敢找上玉闕宮撒野。”

她口氣雖是詢問;但沒待勾漏夫人答話,又道:“你沒去請供奉堂的人?”

勾漏夫人躬身道:“沒有。”

大君揮揮手道:“居總管,去請供奉堂的幾位老供奉來。”

居天鵬答應一聲,躬身退出。

太君就在上首一張高背椅上坐了下來,一面厲聲道:“說,你們是些什麼人?找上玉闕宮是做什麼來的?”

她那副目空一切的模樣,託大得絲毫沒把各門各派的人放在眼裡。

敖如山洪聲一笑道:“老嫂子,連兄弟也不認識了?”

太君目光投了過來,冷冷的間道:“你是什麼人?”

敖如山大笑道:“兄弟敖如山。”

太君臉色一寒,冷聲道:“老身還當是誰吃了豹子膽,敢上玉闕宮來惹事,原來是你敖湖主帶的頭。”

敖如山道:“兄弟原是找山君來的,這些人找上勾漏山,各有各的事,可不是兄弟領來的。”

“他們有這許多事要找玉闕宮嗎?”大君望着敖如山問道:“敖湖主先說說來意吧?”

敖如山道:“宮主派窈娘前來太湖臥底,在兄弟身上暗下慢性毒藥,又命江南分令夜襲太湖,兄弟和山君還算是舊識,查明瞭真相,兄弟自然要來面見山君,不料宮主一口回絕……”

太君依然冷冷的道:“山君確實已有多年不見外客了。”

敖如山道:“但今天他非見外客不可。”

大君道:“爲什麼?”

敖如山道:“因爲今天這在場的人,大半是江南各大門派的掌門人,都是來見山君的。”

太君道:“見不到人,你們就在玉闕宮行兇了?”

敖如山道:“這幾個侍女意圖阻撓,是兄弟要手下把她們制住的。”

太君冷嘿道:“你知道殺了玉闕宮的人,後果如何嗎?”

敖如山道:“令媛手下也殺了我太湖的人,難道沒有後果嗎?”

“好!你且稍待。”

太君轉臉朝各大門派的人問道:“你們也和玉闕宮有樑子嗎?”

阮伯年沉笑道:“太君要問得這麼詳細,咱們說出來了,可是還我們公道嗎?”

太君道:“只要你們說得出理由來,老身自會還你們公道。”

“好!”阮伯年道:“兄弟女婿是東海門的聞天聲,和貴宮毫無怨隙可言,貴宮指使黑煞十二星殘殺我女婿、女兒,兄弟要不要向貴宮來討還公道?”

接着一指楚玉祥、聞家珍二人,又道:“楚玉祥是我女婿的義子,聞家珍是我女婿的女兒,一個要爲義父母報仇,一個要替死去的爹孃討還血債,該不該找上玉闕宮來?”

口氣微頓,接下去道:“再說在場的諸位道兄吧,江南武林盟主裴三省裴老哥、淮揚派掌門人高連升高老哥、六合門掌門徐子常徐老哥、八卦門掌門人寧乾初寧老哥、武當派白圭子道長,均被貴屬下江南分令迷失心神,脅迫服從。

如今神志清醒了,要不要找上勾漏山來討還公道?這位是茅山三手真人李道兄,他師弟三茅宮觀主葛元虛道兄是被貴屬下用毒藥暗器所殺。

這位瘟疫道兄,這位是徽幫龍頭盧壽同,這四位是武林四公子,他們原被秦大娘迷失心神,聽令於江南分令,但先後在攻擊東海鏢局時被擒,秦大娘不但不予支援,反而藉機下手,殺以滅口,總算幡然醒悟,隨同兄弟前來……”

太君聽得不由微微一怔,朝勾漏夫人道:“你縱容秦大娘,竟然結下了這許多仇家……”

阮伯年道:“還有,楚玉祥生身父母十八年前被宮主擄來,囚禁對峙峽,至今下落不明,生死未卜,請問大君,知不知道此事?宮主又該當如何交待?”

太君臉色驟變,冷哼道:“不用說了,你們找上玉闕宮來,理由都是你們對了。”

楚玉祥道:“阮老爺子說的,都是事實,自然是我們對了。”

太君兩道凌凌寒光直注楚玉祥,問道:“你是什麼人?”

楚玉祥應聲道:“在下楚玉祥。”

太君滿臉怒容,哼道,“你就是那姓楚的小畜生。”

楚玉祥劍眉一剔,凜然道:“在下尊重你太君是武林前輩,說話最好不可失了你的身份,這小畜生三字,是你說的嗎?”

太君怒聲道:“老身說了又待如何?”

楚玉祥仰首道:“在下如果也罵出口來,只怕不大好聽了。”

大君怒聲道:“你敢?”

楚玉祥道:“在下是替生身父母、義父母報仇來的,你是仇人之母,在下有什麼不敢說的?你罵在下小畜生,在下就可以罵你老……”

阮伯年喝道:“玉祥,不可無禮。”

楚玉祥道:“她無非仗着玉闕宮三個字,蔑視江南武林同道,不間是非曲直,要想護犢而已,但今日之局,就是你太君想要護犢,只怕也護不了。”

太君被他頂撞得白髮飛揚,臉色鐵青,怒聲道:“好小子就在此時,從廳外魚貫走進九個人來。

這九人個於雖然高矮不一,但卻穿着一式黃麻長衫,白襪麻鞋,也同樣龐眉皓首,年在七旬以上,手中也各拄一支扎紫紅藤杖,除了面貌各自不同,幾乎是同樣的打扮。

裴三省,高連升,阮伯年等人,都是數十年的老江湖,但對這九個黃衣老人,竟然連聽都沒聽人說過!

九個老人步入大廳,只有朝太君拱了拱手。古淮揚、公冶子立時擡手請他們在右首第一排的椅子上落坐。

太君目射寒光,厲聲喝道:“小畜生,老身如何護犢了?好,你們既然都來了,江湖上解決紛爭的最好辦法,就是各憑武功,分個勝負。你們如無必勝把握,就不敢找上玉闕宮來,玉闕宮如果任由你們糾衆尋釁,殺傷宮中所屬,今後也不用再在江湖立足了,因此,今日之事,既無法善了,只有放手一搏了。”

聞家珍冷笑道:“說來說去,這還不是護犢嗎?”

太君冷厲目光投向聞家珍,怒聲道:“小丫頭,你們不是尋仇來的嗎,玉闕宮的人不和你們放手一搏,難道要束手就縛不成?”

敖如山道:“老嫂子說的話,似乎頗存意氣,但今日之事。最好是評個是非曲直,譬如楚老弟的令尊令堂,是否仍在貴宮,如果在,老嫂子還是勸宮主把他們釋放出來,事情可以一件件的解決,不可意氣用事,雙方一旦動上了手,難免互有死傷。玉闕宮雄霸西南數十年,盛名自非幸致,但今天上玉闕宮來的各位道兄,也都是享譽江湖之士,雙方勝負之數,很難定論。就算玉闕宮佔了勝算,亦將付出極大的代價,兄弟此來,原是以和爲貴,想當面和山君一談……”

“不用了。”

太君怒笑道:“你手下八衛傷我宮女,還說什麼和爲貴,你已經先行出手,給玉闕宮一個下馬威,還有什麼好談的?”

敖如山大笑道:“兄弟因令媛對兄弟出言無狀,纔要手下衛士把她拿下,兄弟豈會對幾名侍女痛下殺手?孫風,你過去把她暗器起出來,每人再給她們一顆解迷丹,把她們弄甦醒了。”

孫風答應一聲,手持摺扇,在躺臥地上的十名侍女身上輕輕揮過,他這柄摺扇的扇墜,大如孩童的拳頭,正是吸鐵磁石所制。

這輕輕一揮,侍女們身上所中鐵針,都被吸到了扇墜之上。他再從身邊取出一個瓷瓶,傾出十粒藥丸,分別納入她們口中。

原來他剛纔發射的飛針,淬過迷藥,中針之後,令人昏迷不醒,非他的解迷丹,不能清醒。尤其那兩個紫衣中年婦人,和八衛動手之際,六衛下手都極有分寸,只是點了她們的穴道,並不致命。

孫風餵了她們解迷丹之後,又鐵扇揮動,她們一一解開了穴道。被點住穴道的只有兩個中年婦人,後來八名淡紫衣衫的少女,僅是中了迷針,穴道並未被制。

等他解開穴道之後,解迷丹也生效了,十名侍女果然立時甦醒過來,紛紛從地上躍起。

太君嘿然道:“姓孫的,你倒是有一手,居然到玉闕宮來漏臉了!”

喝聲中,突然右手一擡,凌空一掌拍了過來。

孫風原以輕功著稱,聽出太君口氣不對,急急向旁閃出。

楚玉祥和聞家珍就站在前面,看到太君突然向孫風出手,楚玉祥怕他驟不及防,急忙推出右手,替他擋上一擋。

太君這一掌雖是隨手而發,但以她功力,縱然隨手一掌,宛如微風輕拂,看去毫不着力,但也足可要了孫風的命!

那知孫風爲人機伶,輕功也高,一下就閃了出來,太君的一記掌力,卻被楚王祥發掌攔住。

這原是電光石火般事,兩股無形潛力,剎那間接觸上了,大廳上立時響起一聲蓬然輕震。

本來雙方都發掌無聲,這回卻風起數步,化作了一團狂飈,從橫裡涌出,飛旋呼嘯,聲勢驚人。

楚玉祥所幸練成了兩種神功,這一掌上,雖然只使了七八成力道,還是像被人推了一把,腳下不由自主的後退了一步。

太君不由一怔,她想不到楚玉祥不過是一個弱冠少年,竟然能夠接得下她五成功力的一掌,不覺目光凝注,口中冷哼一聲道:“好哇,你果然不錯,再接老身一掌……”

“老嫂子!”

敖如山一擺手道:“且慢。”

太君右手已經舉起,聞言不覺一停,問道:“你有什麼事?”

敖如山道:“老嫂子既然認爲非動手不可,也該明槍交戰,兄弟手下一個衛士,而且已經替她們起下暗器,喂服解迷丹,老嫂子爲何還驟下殺手?楚老弟不過替孫風擋了老嫂子一掌……”

太君沒待他說下去,就厲聲道:“姓孫的該死,這小畜生敢接我一掌,自然敢接我第二掌了,問用你饒舌?”

阮伯年仰首大笑道:“敖湖主不用和她多說了,玉闕宮一向自高自大,咱們找上勾漏,已經觸怒了她,豈肯善罷甘休:今日之事,除了放手一搏,已無第二條路可走,諸位道兄,咱們就退出大廳去,在廳外候教好了。”說完,雙手朝大家拱了拱,然後喝道:“玉祥、家珍,咱們出去。”

當先朝廳外走去。

楚玉祥、聞家珍隨着他身後走出,阮傳棟、英無雙、樑慧君、裴畹蘭也一起跟了出去。

敖如山看得微微搖頭,說道:“好,好,咱們就一起出去吧!”也跟着走出。

裴三省、高連升、白圭子、寧乾初,三手真人、終南五劍、厲雙雙兇等人也紛紛相繼走出。

太君一手拄着古銅色鳩頭杖,氣得自發飄飛,鳩杖重重在地上一頓,憤然道:“自從玉闕宮創立到現在,從未發生過這樣的事,居然糾合各大門派,來威脅玉闕宮,走,大家跟我出去,今天不給他們一個厲害,今後玉闕宮還能在江湖立足?”

左手向九個身穿黃麻長衫的老叟擡了擡手道:“九老請。”

九個老者一齊拱手道:“太君請。”

太君沒再多說,手提鳩杖,由四名黃衣女子簇擠着走出。

勾漏夫人讓九老走在前面,然後也朝右首六個老者擡擡手道:“護法們請。”

原來這六個老者乃玉闕宮的護法。

六個護法也一齊躬身道:“宮主請。”

勾漏夫人和古維揚,公冶子、六位護法一齊跟着走出大廳。

阮伯年等人已經站到大天井左首。

太君走出大廳,就在階上站定下來,她一站定,其餘的入也全站住了。

太君鳩頭杖一指阮伯年,哼道:“你們誰去把那姓阮的老匹夫給我拿下了。”

古維揚道,“弟子去會會他。”

楚玉祥一個箭步掠了出去,喝道:“古維揚,咱們方纔還沒分出勝負來,先和楚某分個高低再說。”

古維揚大怒道:“姓楚的小子,本真人就先成全了你。”

長劍鏘然出鞘,大步走下石階。

楚玉祥劍眉一剔,凜然道:“古維揚:你敢對楚某如此說話,楚某若是不給你一點厲害;你在王悶宮坐井觀天,還不知道天外有天,人上有人呢!”

這幾句話的功夫,古維揚已經走到離楚玉祥不過一丈來遠,洪喝一聲:“小子看劍,”

刷的一劍直劈過來。

楚玉祥面帶冷笑,左足斜跨半步,便自避開對方劍勢,身子隨着斜轉,右手寒嫡劍隨着揮出,一道青光便已攻到古維揚身側。

兩人甫一交手,聞家珍跟着躍出,太白彗星劍一指公冶子,喝道:“公冶子,你給我下來,咱們也該分個勝負纔是。”

公冶子聽得大怒,喝道:“小丫頭,本真人豈會怕了你?”

果然大步走下。

聞家珍一雙鳳目射出森冷的寒芒,叱道,“公冶子,你再出言不遜,我就要你橫屍劍下。”

公冶子擡手掣出長劍.大笑道:“小丫頭,你有多少本領,只管使來。”

聞家珍冷冷一哂道:“我別的本領沒有,要殺你們玉闕三真,就像殺雞一樣。”

公冶子大喝道:“你來殺殺看?”

長劍倏然劃出。

聞家珍存心要氣氣他,右手揮處,使了一招“飛雲舒捲”,朝他劍上壓去,口中冷笑道:“殺你們玉闕三真,還不容易?姓戚的就是姑娘一劍穿心,送他上路的……”

口中說着,身形一偏,晃身欺上,一劍朝他當胸刺去。

公冶子聽得神色爲之一變,凜然道:“三師弟……”

話才說到一半,陡覺對方劍先人後急刺過來,急切之間,右手揮起長劍,朝前格出。

他在匆忙之際,忘了對方手中是一柄削鐵如泥的利器,但聽“嗒”的一聲,長劍不但未能把聞家珍刺來的長劍格開,反而被齊中削掉,銀光一閃,連公冶子一條右腕都被削斷。

公冶子只覺手腕一涼,心知不妙,他連看也沒看,左手突發,拍出一掌,身形急急向後躍退。

聞家珍吃虧在對敵經驗不足,堪堪削斷對方右腕,陡覺一記無聲無息的掌力,宛如千斤巨石,一下撞上右肩,一個人被震得連退了三步,搖搖欲倒。

英無雙、裴畹蘭雙雙掠出,一左一右把他扶住,聞家珍已經臉白如紙,幾乎站立不住。

敖如山忙道:“她中了玄天掌,快扶她坐下。”一面回頭朝趙雷等八人吩咐道:“你們守着,老夫立時替他運氣療傷。”

英無雙、裴畹蘭扶着她在地上坐下,趙雷等八衛就迅速站到四周。

阮伯年急着問道:“敖湖主,家珍傷得很厲害嗎?”

敖如山道:“玄天掌專震內腑,內傷比外傷要厲害得多。”

隨着話聲,舉步走到聞家珍身後,右手掌心按在她背後“靈臺穴”上,把真氣緩緩度入。

太君眼看公冶子被聞家珍削斷右腕,而且還聽說戚真人已死在她手上,玉闕三真,乃是山君門下嫡傳弟子,如今一死一傷,教她如何不怒?

手中古銅色鳩頭杖猛向階石上一頓,厲聲道:“上,統通給我殺,今天闖上玉闕宮來的人,一個也不能留。”

這回她動了真火,此言一出,九個手持紫藤杖的白髮者叟,和六名宮中護法,(六名以上老者)勾漏夫人率同兩名紫衣女子,八名淡紫衣裙少女,各自手持兵刃,迎着各大門派的人走來。

阮伯年這邊,早就看出對方後來的九個麻衣老叟身份極高,絕非易與,太君是勾漏山君的妻子,勾漏夫人之母,自然也是極頂高手。

大家在退出大廳之際,早已交換過意見,如果雙方動手的話,由敖如山對付太君。

裴三省、阮伯年、高連升、徐子常、寧乾初、白圭子、東門奇、西門大娘等九人對付麻衣九老。

丁盛、裴允文、武林四公子六人對付對方六個宮中護法。

如今敖如山正在替聞家珍以內功療傷,只好由終南五劍監視太君。盧壽同、瘟疫道人,英無雙、裴畹蘭、樑慧君、林仲達、似及六合四傑中的三傑董友綸、全遵義、吳燕娘、鷹爪門下的王三元、高怕勳和武當五個藍衣老道等人,作機動接應,並監視勾漏夫人。

這一番調配,還是丁盛暗中估計敵我雙方,事先所作的準備。

如以人手來說,己方並不少於對方,但如以武功來衡量,對方的人,連太君、勾漏夫人、九個麻衣老叟、六名宮中護法,究竟身手如何,誰都沒有見過,但最保守的估計,己方的人極難是對方的敵手。

這話丁盛當然沒有說出來,而且這樣的分配,原也只是防備對方突起發難,大家有個準備而已!

丁盛當然不希望對方一起出動,而是輪流出手,那麼己方還可以有選擇的機會。

如今對方人手一起逼了過來,已無選擇的機會,只好按照方纔議定的調配出手了。

裴三省長劍一領,和阮伯年、高連升等人迎向麻衣九老。丁盛,裴允文、武林四公子迎向六名宮中護法。

英無雙閃身而出,青霓劍一指,朝勾漏夫人直欺上去,叱道:”妖女,你是楚大哥的仇人,來,我們較量較量。”

裴畹蘭怕她一個人不是勾漏夫人的對手,慌忙一拉樑慧君,一同跟了上去。

勾漏夫人右劍左拂。逼近過來,聽了英無雙的話,不覺怒笑道:“小子,你是找死!”

左手青玉拂塵一揮,喝道:“你們上去,只管給我殺!”

跟着她身後的兩個紫衣女子,八個淡紫衣裙少女立即一涌而上。

這邊盧壽同、林仲達,王三元、高伯勳、六臺三傑董友綸、全遵義、吳燕娘、和武當五個老道也一齊各仗兵刃,迎了上去。

只有瘟疫道人因入數已經夠了,就站停下來,算是替大家掠陣,另外終南五劍的任務是監視太君,自然沒有出手。

大天井上,在這一瞬間,雙方都有一個對手,迅速就爆出一片兵刃交擊之聲。

太君站在廳前階上,早已有侍女端來一把高背錦椅,坐了下來,她一張白皙的臉上,微露不屑之色,絲毫沒把這些在江湖上久享盛名的各大門派中人放在眼裡。

好像各大門派的這些入都是酒囊飯袋,不成氣候,絕非玉闕宮的敵手,找上勾漏山來,無非送死而已,因此連看也懶得去看上一眼。

令她注意的卻只有兩個人,一個是正在和古維揚動手的楚玉祥。

古維揚是玉闕宮的大弟子,一身所學已得山君嫡傳,兩人打出一百多招,兀是未分勝負。

另一個是和她女兒(勾漏夫人)動手的小子,(英無雙着男裝)一手劍法,居然是厲神君的家數,和女兒也差可戰成平手!

這一場拼搏,可說是江湖上從未有過的大場面。

一面是江湖各大門派的高手,平時江湖上偶而發生事端,當然不可能有這麼多的人蔘與,也不可能大家同心協力聯手來對付某一個門派。

一面則是雄霸西南的玉闕宮的高手,數十年來也沒有人敢向玉闕宮輕捋虎鬚,若非有這許多各派高手找上勾漏山來,也用不着九者和六大護法出手。

因此這一場拼鬥,縱然不能說絕後,也是數十年來江湖上空前的大會戰了。

太君的輕視各大門派,和丁盛的暗自估計,都沒有錯,這一場拼搏,一經動手,強弱之勢,就極明顯的分出來了!

先說裴三省,高連升等九人,他們的對手是九個麻衣藤杖的老叟,這九人被稱爲“九老”,乃是玉闕宮的九位供奉。

供奉的地位,應該是玉闕宮的客聊,和宮主平起平坐,但從情形看,這九位供奉,可能還是老供奉。

換句話說,就是在勾漏夫人還沒當宮主之前,他們已經是供奉了,這可以從太君對他們都十分客氣,就證明他們的身份不低了。

勾漏夫人是繼承她爹山君擔任宮主的,那麼這九位老叟,在山君手裡,就當了供奉。

山君是何等身份的人:能在他手裡當上供奉,這九人的武功身份,也一定是和山君不相上下的了。

裴三省迎戰的是一個瘦高老臾。

“裴家劍法”,馳譽江湖已有百年之久,裴三省浸淫了將近五十年,一手劍法,已經練到精純無比。

只是他一向很少和人動手,外界知道他精幹劍術的人不多。他雖然很少和人動手,但劍法可並沒擱下來。

此時迎着瘦高老叟,長劍出匣,右手揮處,使了一招“李廣射石”,劍似飛蛇,直射出去,一縷精練,大有穿山裂石之概!

瘦高老叟緊閉着嘴脣,舉起手中紫紅藤杖,就朝裴三省行劍上壓下,沒有招式,杖頭一昂直落,直截了當,快速已極了。

裴三省當然不會在第二招上就和他硬拼,長劍倏然斜劃而出,右腳斜跨半步,翻腕之間,身隨劍走,立即展開“裴家劍法”,精奇招數,源源出手。

只見他一柄長劍縱橫開閻,精芒亂閃,冷電紛披,勢道可說十分凌厲,幾乎把瘦高老叟包圍在重重劍影之中。

瘦高老叟對身外閃電般飛劃的劍勢,好像渾然不覺,你費盡力氣,接連使出來的劍招,看到他眼裡,就像走江湖賣解使出來的花拳繡腿,根本不當你一會事,手中紫紅藤杖隨手提起,隨手點出。

他杖頭點處,就會發出“叮”的一聲響,這一點也正好點在你劍尖之上,於是你用盡力氣的三四招劍法,漫天劍影,就在他一點之中消失殆盡。

裴三省當然不肯罷休,右手連搖,長劍又連番急攻而出。

瘦高老叟似是懶得和你動手,等你攻了差不多有兩三招了,他紫藤杖一擡,又順勢點出,緊接着又是“叮”的一聲,點在你劍上,你好不容易布成的縱橫交織之勢,又被藤杖這一點,破解開去。

經過兩次急攻,裴三省才知道對方武功實在高出自己甚多,但此刻已經交上手了,等於勢成騎虎。

縱然不是對方對手,也要拼上老命和他一搏,最不濟,也要和他拖延上一陣,纔不至被人訕笑裴三省徒具虛名,不堪一擊。

一念及此,登時劍勢一變,由急而緩,貫注全力,一劍接一劍的推出。他究竟練劍數十年,造詣不能說他不精純,這一改變劍勢,由急而緩,已可穩住。

阮伯年迎着的是一個矮胖老叟,眯着兩條眼縫卻隱射金芒。

阮伯年平日很少使用兵刃,但此番上勾漏山來,卻帶了一柄長劍。

迎着矮胖老叟就嗆然拔劍,沉喝道:“閣下如何稱呼,咱們在兵刃上會面,總得報個姓名纔好。”

矮胖老叟託大的道:“不用。”

阮伯年看他一副託大模樣,心頭不禁微有怒意,大笑道:“那好,閣下可以進招了。”

矮胖老叟依然託大的道:“你只管出手。”

阮伯年沉笑道:“好,閣下接着了。”

刷的一劍朝前刺去。

矮胖老叟右手提着紫藤杖輕輕一撥,就把阮伯年刺去的一劍撥開。

阮伯年一劍出手,第二劍、第三劍自然緊接着出手,接連三劍,一劍快過一劍,劍風嘶然,快得如同靈蛇亂閃。

矮胖老叟站着一動沒動,只以手中藤杖隨手撥動,不管你發劍多快,劍勢多急,只要輕輕一撥,就把你招中套招的劍勢拔開。

阮伯年是鷹爪門的掌門人,給他如此輕視,心頭自是怒不可遏,口中長嘯一聲,劍勢一變,身隨嘯起,一下飛起一丈來高,凌空翻身,劍使“毒龍尋穴”一道“之”字形劍光朝矮胖老叟當頭擊下。

矮胖老叟連看也沒擡頭看上一眼,右手一擡,紫藤杖往上就撩。

阮伯年外號撲天鷹,一手“鷹揚劍法”,全以撲擊爲主,矮胖老叟舉杖撩來,他不願和對方硬接,身形一偏,避開杖勢,倏然朝對方身側瀉落,左手閃電朝矮胖老叟肩頭抓落。

矮胖老叟站着的人一動沒動,只是把撩出的杖勢帶轉,呼的一聲反朝阮伯年肩頭點來。

阮伯年雙足一點。再次凌空躍起,劍在半空中發招,撲擊過去。

矮胖老叟依然舉杖向空潦去。

阮伯年展開“鷹揚劍法”,連番撲擊,右手使劍,左手配合劍勢,使出鷹爪門“大力鷹爪功”和一百單八手“鷹爪擒拿手”,一齊出擊。

矮胖老叟不管你如何急攻,總是舉杖撩出,他撩出的藤杖,毫無變化,但不論你劍勢和擒拿手法如何變化,只都和他杖勢接觸,就被破解無遺。

時間稍久,阮伯年就漸漸被逼落下風。

阮伯年自己也知道,自己和對方相較,實在差得很遠,對方沒向自己急攻,還是手下留了情。

高連升是淮陽派的掌門人,淮陽派以劍、掌同施,馳譽武林,“長江劍法”,“淮陽九大式”,都取法流水,施展開來,有如長江大河,彼瀾壯闊,在長江上下游,久負盛名。

高連升今年七十有八,看去依然只是五十許人,從外表上看,只是一個莊稼老頭,也絲毫看不出他有一身驚人武功。

他的對手,是一個和他同樣瘦小的麻衣老叟,使的當然也是一支紫藤杖。

兩人交手不過數招,高連升就已發覺對手的武功,不僅是平生從未遇上過的勁敵,而且還可能高過自己。

因爲自己的劍招,被對方隨手揮杖,就很快的封解開去,而對方的杖勢,自己卻一點頭緒都摸不清楚。

所幸這出手三招,自己使的只是劍法,尚未施展掌法,如果劍掌同施,也許可以稍稍扳回一些劣勢。

六合門掌門人徐子常一手“六合劍法”,在江湖上也稱得上是一流的劍術名家,劍法以輕靈快捷爲主。

“六合劍法”中,有一招威力極強的鎮山絕招,叫做“橫彌六合”,代代相傳,只有掌門人才能練習,據說這招劍法,一經出手,周圍一丈以內的敵人,都會傷在強大極倫的劍光之下。

自有六合門以來,這招劍法大概從未施展過,外入也從不知道六合門還有這麼一招奇學,就是六合門的人,除了掌門人,也從未見過。

徐子常是個十分謹慎的人,他看出對方九個老叟絕非易與,心中也早有預感,今日之局,僅憑一套“六合劍法”,只怕未必會是人家對手,說不定到時只好施展本門從未使過的一招“橫彌六合”,才能克敵制勝。

和徐子常動手的是一箇中等身材的麻衣老叟,本來藤杖是輕便之物,但他杖勢甫發,就如同鋼杖一般,勢道沉猛隱挾風雷。

徐子常展開“六合劍法”,只在他杖下走過幾招,就被沉重杖勢逼得施展不開手腳,連連後退了三四步之多。

這對徐子常來說,真是二三十年來從未有過之事,“六合劍法”如果真要如此不管用,六合門早就無法在江湖上屹立至今了。

這當然不是劍法不管用,而是對手實在太強了,徐子常到了此時,不得不施展六合門的鎮山絕藝了。

後退幾步之後,口中大喝一聲,右腕一振,六合劍向左右連劈了三劍,突然一晃而上。

身形飛旋,一道精虹像匹練般橫飛,剎那間劍光大盛,擴成一片如山劍影,籠罩住一丈方圓,精芒刺目,寒風覆骨!

劍影中同時響起一陣急驟的鏘鏘劍鳴,麻衣老叟以一支藤杖,擋開徐子常六劍,卻也被逼得連退三步之多。

徐子常看得暗暗驚凜,自己這招本門鎮山絕招“橫彌六合”,居然僅能把對方逼退三步,依然無法傷得對方分毫,可見對方身手如何高強了。

心念轉動,左手一振,一記“六合神指”,挾着輕嘶,激射過去。

麻衣老叟左手衣袖一揮,接住指風,藤杖又壓頂揮出。

徐子常身隨劍走,避招進招,再次和對方展開對攻,現在他心中總算有了個譜。

自己這招“橫彌六合”,縱然傷不了他,但在萬不得已之時,施展出來,把對方逼退幾步,還可以辦得到。

那就是說,對方要想勝自己,一時之間也未必能得逞。

和白圭子動手的也是一箇中等身材的麻衣老叟。

白圭子一柄松紋劍使的是武當派的“太極劍法”,劍招出手,划起一道又一道的青色弧形劍光,來去悠然,不徐不疾,柔順如水,深得太極以靜制動,以柔克剛的要訣,顯得爐火純青。

麻衣老叟手中一支紫藤杖隨手劈打。毫無招式,你每一劍要划着弧形兜圈子,他卻直截了當的朝你迎面劈打過來。

劍劃弧形,要走三百六十度,他劈打的直徑,一下就到了你面前。等你舉劍封架,他杖勢一轉,第二招像毒蛇出洞,搗到你胸口。

武當“太極劍法”,名聞中外,但和他交手,這划着弧形的劍招,就成了中看不中用的花招,一記也封不着對方的杖執

本來嘛,和人動手,刺就是刺,劈就是劈,何用去劃太極圓圈?這話當然不能一概而論。

“太極劍法”,取形太極,自有它的道理,你認爲徒自划着圓圈,毫不中用,那麼江湖上還會有人去學“太極拳劍”嗎?

這是因爲麻衣老曳的武功,高出白圭子甚多,所以隨手發杖,就使白圭子忙於應付,把“太極劍法”視同兒戲,如果白圭子的功力和他不相上下,他就不會如此輕鬆了。

和寧乾初動手的是一個扁臉闊肩的麻衣老要。

寧乾初是八卦門的掌門人,一生浸淫“八卦劍法”,一上場就足踏八門,劍劃八卦,劍光指東劃西,一個人不住的隨劍轉動,一劍也沒和麻衣老更接觸。

麻衣老叟連揮几杖,都被他輕易避開,只是自顧的遊走劃劍。一道接一道的劍光,越劈越快,人也越轉越快。

因爲他腳踏的是八卦方位,劍光也忽東忽西,縱橫交織,布成八卦劍陣一般,一個人就在劍光中時隱時現。

奇怪事情也隨着發生了,他明明在繞着這不到一丈的方圓走動,麻衣老叟紫藤杖就好像找不到他一般,一杖又一杖都擊在沒人地方,幾乎記記都落了空。

麻衣老叟連劈了几杖,心頭不禁大怒,一個人忽然像陀螺般疾轉,紫藤杖隨着飛舞,既而橫掃而出。

這一下,八卦劍陣中好像起了一陣紫霧,漸漸擴大。

寧乾初縱然劍術精湛,卻也不敢和他藤杖硬打硬砸,只是圍着一圈紫霧的外圍,繞場疾走,連連劈劍。

從他神情看去,顯然極爲焦急!這是一定的道理,你困不住他,你的劍法就得爲他所破。

東門奇、西門大娘號稱厲山雙兇,夫婦兩人練的是九陰門的爪功,從不使用兵刃。

他們的對手兩個麻衣老叟使的當然也是紫藤杖。以兵刃對徒手,好像是兩個麻衣老叟佔了便宜。

但厲山雙兇幾十年的夫妻,心有默契,一動上手,雖然兩個對兩個,等於單打獨鬥,實則是厲山雙兇夫妻聯手,對付兩個麻衣老叟。

他們兩人練的同是“旋風身法”,這一施展開來,有如兩團旋風忽東忽西、忽分忽合,東門奇的“白骨爪”、“九陰掌”,西門大娘的“陰風掌”、“九陰爪”。同時出手。

剎那之間,陰風大盛,森寒刺骨,他們雖沒練成“九陰神功”,但數十年勤修苦練,功力深厚,和“九陰神功”也相差無幾。

兩個麻衣老叟在藤杖上功力縱然已臻化境,但對雙兇來去有如旋風的身法,也有杖長莫及之感。

尤其雙兇每一爪,每一掌,都挾着濃重的陰寒之氣,令人生寒,也不敢讓他們接近。因此雙方纏鬥多時,還能打成平手。

三手真人李靜虛劍、拂同施,劍如匹練飛卷,拂如一片輕雲,施展開來,勢道極盛。

尤其他精擅“九轉玄功”,一個人只有兩條臂膀,但他和麻衣老叟打了一會,臂膀卻漸漸多了出來,一個人就像三頭六臂,多出了七八條臂膀。

麻衣老臾武功再高遇上這麼一個有八九條手臂的人,有八九支劍拂和你搶攻,不落下風已經很好,當然佔不到絲毫上風了。

這是和九個麻衣老叟動手的情形。

綜觀大勢,裴三省等九人之中,只有三手真人李靜虛、厲山雙兇三人,還能和三個麻衣老叟打成平手。

寧乾初“八卦劍法”雖然已是攻少守多,暫時還守得住。徐子常只是仗着六合門一招鎖山劍法——“橫彌六合”,才能支撐得住。高連升縱然劍掌同施,還是被逼落了下風。

裴三省、阮伯年、白圭子三人已是落盡了下風,只是在苦撐。

再說丁盛、裴允文,和武林四公子萬少駿、徐從雲、賓仲華、宋君天等人,對手是玉闕宮的六大護法。

這六人年齡都在六旬以上,玉闕宮的三真、六護,地位相等,如論武功,如果沒有驚人之藝,怎麼能和山君一手調教出來的門人並列名次?

丁盛是綠袍神君的記名弟子,雖非正式門下,也經神君指撥,一身武功;自然極爲可觀,迎戰一個護法,也正好打成平手。

裴允文和萬少駿等五人,都是二十睬歲的少年,也可以稱他們爲武林五公子。

因爲黃山、黑龍、衡山、劍門號稱武林四大世家,但裴三省是現任的江南武林盟主,自可和武林四公子並列。

這五位公子年事雖然極輕,各有家傳武學,尤其在劍法上,都有相當造詣,足可名列一流高手,但他們若和五個對手比起來,人家是玉闕宮的護法,就差了一截。

武功一道,和下棋一樣,兩人之間差不得一着,所謂棋差一着,縛手縛腳。

武功比人家差一着,任你平日劍法練得如何精純,得心應手,但到了此時,你就會感到縛手縛腳,應付失措。

這五位公子就是這樣,幾招下來,就漸漸被逼落下風,平日裡可以使得極爲強勁的劍勢,現在竟然發揮不出威力來。

另外則是由徽幫龍頭盧壽同率領的林仲達、董友綸、全遵義、吳燕娘、王元美、高伯勳以及五個武當派的老道,截住勾漏夫人身邊兩個紫衣中年女子和八名淡紫衣裙的少女。

盧壽同因對方只有十個使女,自己這邊連同瘟疫道人共有十三個人,自己就用不着上場,和瘟疫道人站在一起,替大家掠陣。

董友綸、全遵義揮劍上陣,截住了兩個紫衣中年女子,雙方不用打話,就動上了手。

那兩個紫衣中年女子,使得是雙劍,一見面就劍如飛輪,一派全是進手招式,劍勢凌厲,招式極爲奇詭。

董友綸、全遵義是六合四傑中人,一手“六合劍法”使得精純無比,但和兩個紫衣中年女子交手沒有幾招,兩人便已感到不對。

對方雖然只是勾漏夫人手下兩個侍女,武功之高,只在他們兩人之上,雙劍飛轉,憑他們六合四傑身手,竟然接應不暇,被逼得施展不開手腳。

吳燕娘、(六合四傑的老四)王元美、高伯勳、和五個武當老道,截住的是八名身穿淡紫衣裙的少女。

你別看她們身材苗條,年紀不過十八九歲,雙手一翻,掣出雙劍,就精光連閃,劍勢如輪,奇詭凌厲,不輸兩個紫衣中年女子。

五個武當老道和吳燕娘一下截住了六個。剩下兩個,林仲達和王元美,高伯勳三人聯手,三支長劍還擋不住對方四支長劍的攻勢。

三個大男人還被人家兩個少女逼得此退彼進,像走馬燈一般,連連後退。

吳燕娘展開劍法,和一個少女也不過打成平手。

只有五個武當老道,劍劍划着太極圈,一圈又一圈的劍光,一人一個,把五個少女圈入在劍光之中,每一圈劍光就像一圈鐵箍,任你雙劍如輪,也休想突破。

盧壽同看出大局形勢極爲不利,暗中以“傳音入密”朝瘟疫道人說道:“西陽道兄,大局對咱們不利,我看道兄該出手了。”

瘟疫道人雙手攏在袖裡,微笑道:“盧兄怎麼知道貧道還沒出手呢?”

盧壽同一怔,笑道:“道兄出手了就好。”

話聲方落,戰場上驚叫,悶哼之聲,隨着響起!

首先是和五個武當老道動手的少女,劍勢稍微一緩,就被道士們乘機點了穴道,這五個少女是最幸運的,遇上武當的老道士,不願先開殺戒,只是制住了她們穴道就算。

和吳燕娘動手的一個,雙劍劍勢一滯,就被刺中左肋,再一劍,才點住穴道。

和林仲達動手的兩個先前佔盡上風,忽然問身形搖晃,劍勢也亂了,林仲達,王元美、高伯勳三入豈肯放過,三支劍像毒蛇般刺出,結果了性命。

另外和董友綸、全遵義動手的兩個中年女子,此刻劍勢凌亂,身形搖搖欲倒,被兩人趁機乘虛而入,刺倒地上,再各自補上了一劍。

他們這一場拼搏,結束的最快。

盧壽同分別以“傳音入密”,通知董友綸三人,支援徐掌門人,五個武當老道,支援白圭子。林仲達,王元美,高伯勳支援丁盛。昏己和瘟疫道人趕去支援裴三省、阮伯年、高連升等三人。

但他正在調遣人手之際,戰場上也已有了變化。

先前是楚玉祥和古維揚這一對。他們已經打出百招外,兀自未分勝負。

這對古維揚來說,已是十分難堪的事了,自己乃是山君門下首徒,玉闕宮三真之首,如今當着太君,竟然連一個東海鏢局的副總鏢頭,弱冠年紀的小子都收拾不下,虛耗了將近百招。

楚玉祥呢?他從“全真劍法”使到綠袍師父的“三刀,十二劍”,雙方依然旗鼓相當,半斤八兩,誰也勝不了誰。

心中不禁漸感不耐,尤其雙方混戰乍起,己方的入已漸漸落了下風,他當然也看到了,心頭更是焦急。

正好古維揚因久戰不下,口中大喝一聲,長劍徒地一緊,劍光紛披,一片攻勢,急襲而來。

楚玉祥劍眉掀動,冷笑,“玉闕宮門下,原來也不過只有這點伎倆!”

喝聲出口,手中寒璃劍忽然漫不經意的朝前推出。

這一劍看去漫無招式,但劍勢堪堪推出,青虹暴長,化作一道膝膝的劍光,朝外飛卷出去,劍光如經天長虹,寬度幾乎擴展到八尺有餘。

古維揚發動攻勢,陡覺眼前青芒刺目.森森劍氣,直貶肌骨,連對方招式都沒看清,耳中只聽“嗆”的一聲,頓覺手上一輕,長劍已被削斷,他究是山君門下首徒,見多識廣,暗叫一聲:“會是劍氣!”這一驚非同小可,急忙一個筋斗往後倒翻出去,但已是遲了一步,劍芒掃過,右肩一涼,一支右臂齊肩削斷,他還是一無所覺。直等筋斗翻出去一丈來遠,站定下來,才發現血灑道袍,一條右臂已經不見!

這還是楚玉祥不願傷他性命,及時收劍,否則早就命喪在他寒螭劍下了!

太君端坐在階上,居高臨下,戰場上的情形,自然看得最是清楚,前文已經說過,整個戰場,她都不屑一顧。

她所注意的兩個人,一個是和她女兒動手的英無雙,她已看出使的劍法是厲神君的路數。

另一個則是楚玉祥,既似全真門下,又是厲神君的劍路,她看了一陣,覺得這兩人最多也只能和女兒及古維揚打成平手。

那知在此時,陡見戰場上出現一道青朦朦的劍光,光度奇亮,劍氣破空,發出絲絲異響,心頭不禁驀地一驚:“會是劍氣功夫!古維揚縱然武功極高,也絕難抵擋!”

要知楚玉祥使出來的是這招“東方第一劍”,無招無式,正是全真教祖師重陽真人所創的劍氣功夫。

太君自然識得厲害,一時無暇多想,手中鳩頭杖一頓,一個人凌空飛起,朝楚玉祥撲去。

她怎知終南五劍一直目不旁騖的在注意着她,太君堪堪從階上飛出,終南五劍那還怠慢,五道人影也立即縱身飛起,迎了上去。

五人左手提着連鞘長劍,連拔劍都來不及,直等到了上空,才右手一揚,嗆然劍鳴,五道劍光像一朵梅花在半空中飛灑開來,攔住了太君的去路。

太君沒想到會有人在空中攔截,一簇劍光迎面飛來,連忙舉杖撩出。

“當”!半空中爆出一聲震懾人心的金鐵交鳴!

人,究竟不是飛鳥,凌空飛起,所憑仗的是一口真氣,終南五劍能夠在空中拔劍,再擊出一招,已是不易,沒有數十年火候,絕難辦到。

太君縱階上飛起,發現有人攔截,在半空中揮杖,接下終南五劍五人聯手的一招,自然更不容易了。

雙方經這凌空一擊,各自身子一沉,往下瀉落,六道人影幾乎是同一時候飄落地面。

終南五劍精擅合搏,經數十年演練,落到地上依然各按五行方位站定,把太君圍在中間。

太君被人從空中截落,這還是幾十年來第一遭的事,心頭氣怒已極,手拄古銅鳩頭杖,站在中間,自發飛揚,一臉俱是殺氣,森冷如電的目光朝終南五劍一瞥,冷然道:“你們五個是什麼人?當真敢不畏死!”

鍾子奇徐徐說道,“終南五劍,”

太君冷哼一一聲道:“老身從未聽說過。”

她深居玉闕宮從未行走過江湖,自然沒聽說過終南五劍了。

鍾子奇大笑道:“大君連武林各大門派都不在眼裡,那有咱們終南五劍?”

第九章 變生腋時第十六章 全軍盡覆第二十四章 東方第一劍第二十章 夜闖七星巖第六章 江南盟主第二十八章 幡然醒悟第十一章 東海雄風第二十五章 瘟疫道人第三十一章 禁地對峙峽第二十五章 瘟疫道人第二十四章 東方第一劍第二章 兩個師父第三十三章 劍困太君第三十二章 玉闕宮羣英會第一章 花令行天下第三十一章 禁地對峙峽第三十二章 玉闕宮羣英會第二十七章 大獲全勝第二十四章 東方第一劍第九章 變生腋時第二十九章 三女作前鋒第十章 太湖退敵第二十三章 掌廢毒母第六章 江南盟主第二十一章 火焚玄女宮第五章 初露鋒芒第六章 江南盟主第二十九章 三女作前鋒第十二章 步步陷阱第二十八章 幡然醒悟第二十一章 火焚玄女宮第二十九章 三女作前鋒第十四章 一石二鳥第三十二章 玉闕宮羣英會第三十章 劍劈四凶第十八章 兄弟情深第九章 變生腋時第三十二章 玉闕宮羣英會第十一章 東海雄風第七章 計解羣迷第二十六章 大獲全勝第三十一章 禁地對峙峽第七章 計解羣迷第十八章 兄弟情深第十九章 依計行事第二十一章 火焚玄女宮第二十三章 掌廢毒母第三十二章 玉闕宮羣英會第三十二章 玉闕宮羣英會第十八章 兄弟情深第二十一章 火焚玄女宮第三十三章 劍困太君第一章 花令行天下第九章 變生腋時第十二章 步步陷阱第三十三章 劍困太君第三十章 劍劈四凶第二十九章 三女作前鋒第九章 變生腋時第四章 江南分令第十二章 步步陷阱第二十八章 幡然醒悟第五章 初露鋒芒第十一章 東海雄風第八章 萍水締交第六章 江南盟主第三章 蛛絲馬跡第六章 江南盟主第十八章 兄弟情深第二十章 夜闖七星巖第十章 太湖退敵第二十四章 東方第一劍第三十二章 玉闕宮羣英會第二十八章 幡然醒悟第二十章 夜闖七星巖第十七章 計擒奸邪第五章 初露鋒芒第二十八章 幡然醒悟第十一章 東海雄風第二十四章 東方第一劍第七章 計解羣迷第二十章 夜闖七星巖第二十一章 火焚玄女宮第十章 太湖退敵第二十五章 瘟疫道人第二十八章 幡然醒悟第三十一章 禁地對峙峽第二十三章 掌廢毒母第二十一章 火焚玄女宮第十六章 全軍盡覆第十二章 步步陷阱第十五章 將計就計第十九章 依計行事第八章 萍水締交第二十二章 夜入石母嶺
第九章 變生腋時第十六章 全軍盡覆第二十四章 東方第一劍第二十章 夜闖七星巖第六章 江南盟主第二十八章 幡然醒悟第十一章 東海雄風第二十五章 瘟疫道人第三十一章 禁地對峙峽第二十五章 瘟疫道人第二十四章 東方第一劍第二章 兩個師父第三十三章 劍困太君第三十二章 玉闕宮羣英會第一章 花令行天下第三十一章 禁地對峙峽第三十二章 玉闕宮羣英會第二十七章 大獲全勝第二十四章 東方第一劍第九章 變生腋時第二十九章 三女作前鋒第十章 太湖退敵第二十三章 掌廢毒母第六章 江南盟主第二十一章 火焚玄女宮第五章 初露鋒芒第六章 江南盟主第二十九章 三女作前鋒第十二章 步步陷阱第二十八章 幡然醒悟第二十一章 火焚玄女宮第二十九章 三女作前鋒第十四章 一石二鳥第三十二章 玉闕宮羣英會第三十章 劍劈四凶第十八章 兄弟情深第九章 變生腋時第三十二章 玉闕宮羣英會第十一章 東海雄風第七章 計解羣迷第二十六章 大獲全勝第三十一章 禁地對峙峽第七章 計解羣迷第十八章 兄弟情深第十九章 依計行事第二十一章 火焚玄女宮第二十三章 掌廢毒母第三十二章 玉闕宮羣英會第三十二章 玉闕宮羣英會第十八章 兄弟情深第二十一章 火焚玄女宮第三十三章 劍困太君第一章 花令行天下第九章 變生腋時第十二章 步步陷阱第三十三章 劍困太君第三十章 劍劈四凶第二十九章 三女作前鋒第九章 變生腋時第四章 江南分令第十二章 步步陷阱第二十八章 幡然醒悟第五章 初露鋒芒第十一章 東海雄風第八章 萍水締交第六章 江南盟主第三章 蛛絲馬跡第六章 江南盟主第十八章 兄弟情深第二十章 夜闖七星巖第十章 太湖退敵第二十四章 東方第一劍第三十二章 玉闕宮羣英會第二十八章 幡然醒悟第二十章 夜闖七星巖第十七章 計擒奸邪第五章 初露鋒芒第二十八章 幡然醒悟第十一章 東海雄風第二十四章 東方第一劍第七章 計解羣迷第二十章 夜闖七星巖第二十一章 火焚玄女宮第十章 太湖退敵第二十五章 瘟疫道人第二十八章 幡然醒悟第三十一章 禁地對峙峽第二十三章 掌廢毒母第二十一章 火焚玄女宮第十六章 全軍盡覆第十二章 步步陷阱第十五章 將計就計第十九章 依計行事第八章 萍水締交第二十二章 夜入石母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