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夜話商稅
大軍去的時候行軍不快,回程的時候同樣也快不到哪裡去。
雖然路徑因爲走過一次的關係,相對來說已經熟悉,而且已經走過一遍也有了現成的道路,但大軍行軍並不是說士卒開拔了以後就可以一直往前走的。
事實上,古代行軍通常來說一天能走三十里算正常行軍,五十里已經算是快速行軍了,那種一天能走一百多裡的就足以冠上飛將軍的名號了。
而且大軍返程的陸上,還在按照朝廷重新調整的戰略,對通往勿蘭忽失溫的道路進行整修,沿途的補給站也在按照要求改造成驛站,儲備物資的倉庫也會擴建成一個一個的據點,將來屯駐軍隊或者擴建成供過往商旅休息補給的地方。
夜晚大軍在一處物資倉庫休息,朱瞻基找上朱瞻埈,和他聊起了天。
兩人沿着物資倉庫外面行走着,朱瞻基不由得感慨道:“沿途這麼多的驛站和補給點,這條商道或許會成爲咱們大明條件最好的一條路了。”
聽着自己大哥的感慨,朱瞻埈微微一笑,隨即說道:“道路通常了,才能商旅往來,讓一個地方的物產能夠流通到其他地方,賺取錢財或是交換自己需要但又沒有的東西。
商人就是專門做這個事的,所以朝廷應該更多的關注商人,因爲他們確實在促進大明的發展。
畢竟要是一個地方產糧食很多,他們自己吃不完,這些糧食又運不走,那最終就只能爛在地裡,對大明無益。
同樣,這個種糧食的地方如果缺少耕牛、鐵質農具這些耕作所必須的東西,沒有商人來販賣耕牛和農具,他們耕作的勞動效率就會很低,種不出更多的糧食。
朝廷過去一直重農抑商,這沒錯,大明初定需要的是各安本業,安定人心、恢復生產。
但如今已經是永樂朝了,朝廷的發展重心已經不是恢復元末和靖難時被打爛的農業生產,而是應當更多的注重經濟發展,讓老百姓能夠吃飽的同時,也讓他們穿的暖,能夠吃上肉、喝上酒,有閒錢的時候也能買點時令果子或者給家裡的女眷做些頭面首飾。
咱們大明的百姓是天底下最好的百姓,只要有一口飯吃,大家就會順從朝廷,但朝廷不能只給百姓一口飯吃。
爺爺懂這個道理,但他更多考慮的是安定這個天下,把該打的仗都打完了,子孫後代就不需要再打仗了。
咱爹也懂這個道理,所以他反對爺爺過度的消耗民力,將來爹繼位肯定更多的是與民休憩,將咱們大明現在對外擴張的政策轉爲收縮防禦。
至於大哥你,你性格和爺爺相近,將來想必也是想要對外擴張的,但對大明來說這樣一代帝王征伐、一代帝王修養生息,如此往復的做法是沒有益處的。
這樣做只會讓大明陷入一個怪圈,一代帝王休養生息積累下來的財富被一代帝王的征伐用光,然後下一代的帝王不得不繼續休養生息,萬一碰到短命的帝王或者同樣喜歡征伐的帝王,大明就會陷入衰弱。 須知一個國家的強大除了兵戈與疆域之外,更重要的是民生,只有百姓富足我大明才能國富兵強,百姓富起來了這個國家才能富起來。”
“二弟你說的不錯,可如何才能讓百姓富足呢?朝廷雖然一直以來重農抑商,但對百姓自己經營的小生意卻也是不管的,伱的意思是要放開對那些商人的管控?”朱瞻基有些不太理解朱瞻埈的意思,畢竟他還太年輕,在這些方面確實沒有經驗和見識。
朱瞻埈當然不可能提出這麼狗屁的建議,搖了搖頭說道:“不,我的建議是對商人課以重稅,洪武朝定下的稅率實在是太低了,反過來對農稅收的太高了,這反而不是重農抑商了。
重農是重視農業,朝廷在這方面確實很重視,但稅收的太高,百姓就被盤剝的太狠,須知朝廷收兩分的稅,底下的小吏就能給你收五分,三個銅板收上來,一個給朝廷,一個落他們自己口袋,還有一個孝敬上官,朝廷沒落到實惠,反而背上了罵名。”
“所以瞻埈你的意思是說這仗打完了,咱們該清理吏治了?”朱棣的聲音從背後傳來,兩兄弟趕忙轉身,朝着朱棣行禮。
朱棣此時已經卸了盔甲,只穿了一身皁衣,所以也沒有講究什麼虛禮,揮了揮手便說道:“行了,不用講究這些虛禮,這是在軍中,你們剛纔說的挺好的,接着說,讓我也聽聽你們兩兄弟有什麼高見。”
聽到朱棣這麼說,朱瞻埈也沒藏着掖着,隨即繼續說道:“朝廷確實需要整頓吏治,但嚴刑峻法是剎不住貪贓枉法的,洪武朝扒皮囊草都拿出來了,這吏治好了嗎?
所以想要治理吏治,一方面確實要嚴查官員的貪污腐敗,另一方面也還是要讓這些官員能夠有足夠的收入,至少能夠養活自己一家人,能夠維持正常的開銷。
洪武朝定下的俸祿實在是太低了,本朝雖然加了一些,但寶鈔不如紙,還是讓大部分官員的俸祿只夠自己吃飯,他們但凡要有些官場應酬和其他開支,就會陷入入不敷出的境地。
大官還好,總有下面的孝敬,再加上能從朝廷這裡偶爾得到一些賞賜,日子是過得下去的,總能維持一個體面。
但是那些小官小吏,一年的俸祿不夠一家人開銷吃喝,家裡的夫人還要出去幫人漿洗衣物補貼家用,這對於他們來說只能是逼着他們去想辦法撈錢。”
“這確實是個問題,但朝廷一年就這麼多的收入,想要給官員多發錢,別的地方就要少用錢,或者朝廷有其他收入能夠有更多的錢。”朱棣總結了一下,隨即就看向了朱瞻埈,這也是爲難了他許久的問題:“所以計將安出?”
“還是剛纔說的,降低農稅,加高商稅,農民一年才幾個錢?那些商人才是真有錢不是嗎?”朱瞻埈說着,又從袖口裡掏出了那張有着朱棣親手蓋上去的玉璽朱印的借據來,向朱棣展示着商人們到底多有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