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1)

第二個夢是在猛烈的爆炸聲中開始的,多多發現自己站在郊區一所樓房三樓窗前,武爺爺仍然穿一身僧衣但是已經變成一箇中學生模樣的年輕人站在自己後面。這座樓房的樓道里掛着初三班級的牌子,但一個人都沒有顯得非常安靜,只有遠方傳來一陣陣飛機發動機的轟鳴聲。很快一隊日軍飛機從頭頂上飛過,武爺爺告訴他這是郊區的一所中學現在的41中,剛從頭頂上飛過去的是前去轟炸市區中國軍隊陣地,從蒼龍號航空母艦上起飛的日軍三菱96式飛機和陸軍航空隊97式轟炸機。96式的改進型是日本在二戰中最有名的零式飛機,零式具有航程比較遠動作靈活的優點,也有結構單薄強度較差比美國一些機型速度慢的缺點。零式飛機出現後全殲當時中國空軍,這纔有後來美國飛虎隊來增援。從窗戶裡往南邊看去,不遠處就是日軍的炮兵陣地。現在的時間是1937年7月25日,在7月7號抗戰爆發前日軍已經到了城市北郊,由於中國軍隊不斷後退雙方沒有發生大規模衝突。當時本地中國軍隊上將司令一直想拖時間,只要不爆發大規模戰爭,對日本人的無理要求是一再忍讓。戰爭爆發後住在郊區的日軍立即向市區發起進攻,現在雙方正在城北近郊進行激戰。由於爆發戰爭學校師生已經全部離校,只有大門口還有兩個看門的在看守校園。近處的農田裡是日軍炮兵陣地,遠處的房子就是中國軍隊駐守的市區陣地。很快又有一隊日軍飛機從學校上空飛過向市區方向飛去,在中國軍隊陣地方向傳來**爆炸聲,騰起一股股濃煙,日軍炮兵也同時開始向市區方向的中國軍隊陣地開炮。“你看遠處閃光的是日軍鋼盔,我們到城裡去吧。”

兩個人沿樓道北端的樓梯下樓,推開樓道門又回到長樂道此時太陽已經偏西了,街道上一個行人都沒有,宏恩寺門前停着一輛藍色小轎車和一輛坐滿日本兵的大卡車。日軍士兵跳下卡車一部分站在大門兩邊,其他人跑步進入宏恩寺,一名日本軍官從小轎車前門下來打開後門,從車裡下來一位挎指揮刀日軍中將,後面跟着穿軍服戴大佐肩章的前田。兩邊的日本兵馬上立正敬禮,那位日本中將擡頭看了一眼廟門上方的匾額邁步走進山門。多多和武爺爺跟在後面進入宏恩寺來到大殿前,此時大師已經來到院子裡,那位日軍中將見到大師還算比較有禮貌,雙手合十行了一個禮,大師也還了一個禮。雙方用日語交談了很短時間,中將揮揮手讓日本兵退出寺院,只在他身後留下了幾名軍官。大師讓身後的僧人打開客房,那位中將和前田還有兩位佐級軍官走進客房裡屋坐在沙發上,知客端上茶水和酸梅湯,大師和靜修,靜緣,靜凱等幾位有法師頭銜的高僧進去作陪,其他僧人都回去作自己的事情。

多多和武爺爺走進外屋坐在椅子上聽裡面的談話,房間裡是中西結合式佈置既有傳統硬木傢俱也有沙發,北牆上掛着一幅寺院風光油畫。日方由前田任翻譯,他說我們畑峻六將軍在家鄉時就聽當地寺院高僧山下提到過大師的名字,說大師學貫中西醫術高超,今日特來拜訪,大師對日本人提出的問題作了巧妙的回答。日本軍官不肯空手離開,大師給他們每人兩幅自己畫的大幅彩色山水畫,給那位中將幾部寺院自己用木板印刷的佛經。最後日軍中將答應給寺院的小卡車發特別通行證,允許僧人出城到外八廟去,幾名日本軍官離開寺院時天已經黑了。日本軍官走後大師馬上召集全體僧人開會,宣佈爲避免發生意外他決定把一部分人撤到外八廟去,城裡只留他和少數青壯年僧人,文物能隱蔽的馬上收好防止被日本人搶走。武爺爺帶着多多走到大門外,這是一個小雨過後的清晨,時間是1937年8月11號早7點,寺院的小卡車停在大門前,爺爺和幾名年輕僧人拿着行李從裡面走出來上了卡車。靜修師傅從裡面出來上車後,小卡車馬上開車向南駛出長樂道。“我們跟過去吧。”武爺爺拉住多多的手往起一跳,兩個人騰空而起飄在空中看着小卡車開到城區邊緣通過日軍在精河大街設立的檢查站開出市區,武爺爺和多多很快落到一片高大的古松樹林中。順着林中小路往前走不遠處有一塊大石頭,站在上面往下看,山下有一座規模很大的寺院,相隔不遠的山坡上有幾座高度不大的石塔。多多仔細看了看:“這是德光寺吧?”“我和你爺爺抗戰8年就是在這裡度過的,日本軍官走後的第二天大師召集城裡四所寺院方丈開會,決定城裡只留少數人看守寺院,大部分人都撤到外八廟去,會上還決定由靜修師傅到德光寺去任方丈接替剛去世的德平。第三天早晨靜修師傅帶着我,若綿,你爺爺還有靜緣等一共14個人出城去德光寺。現在回過頭去看,當時大師的決定是正確地,出城的人沒有捱餓,雖然德光寺在抗戰中死了13個人有6個是城裡來的,可我們爲保護寺院和文物也作了很多事情。看見遠處的塵土了嗎,車快到了,我先下山,你在車到的時候下山,注意不要靠近別說話。”

德光寺坐落在山邊一塊高臺上離市區60多公里,後面山上是茂密的松柏樹林,與周圍光禿禿的羣山形成強烈對比。德光寺院子比宏恩寺大的多,西路北院有一股水流量相當大的泉水,一個金魚池,中院有一座八角11層佛塔,南院西房是寺院的廚房和伙頭僧住的房間東房是食堂和庫房,北房是客房,靠南牆是牲口棚和停放大車的棚子,還有一個專供車輛出入的側門。東路有方丈院,其他僧人住的精舍,給學校印教材的一個小印刷所。前一任方丈德平精於園藝花卉,在院子裡種植了牡丹,芍藥,月季,玫瑰還有多種藥材。很快小卡車開到德光寺門前,車上的僧人下來拿上行李走進大門,寺裡的僧人聽到汽車喇叭聲也出來迎接。寺裡管事的首座德慶帶領城裡來的人先到東院,安排好住宿放好行李,大家在院子裡的水池邊把落滿塵土的臉洗乾淨,然後新上任方丈靜修召集全寺僧人開會安排大家的工作。年過60原來負責寺裡辦小學校的德康回寺養老,學校由他自己負責,開學後方丈每天上午在學校辦公。靜緣到門診部除了自己出診還要帶好徒弟。若綿已經師範畢業就讓他去學校當老師,開學之前先去幫忙印教材,爺爺和武爺爺分配到廚房幹活。靜修師傅和寺裡幾位老僧協商的結果,趁日軍還沒有完全控制縣城和鄉村的機會,馬上把寺裡存的中國貨幣拿到縣城附近方山鎮去買回寺裡需要的東西。多多問武爺爺爲什麼要把中國貨幣馬上花掉?“一開始我們也不知道,抗戰勝利後聽銀行的人說,日本鬼子剛佔領我們這裡的時候把中國貨幣看成是廢紙。以後他們發現用中國貨幣可以到青島和上海外國銀行換成西方國家貨幣,他們就在佔領區強行沒收中國貨幣拿去換外匯,發現有拿中國貨幣的一律沒收。很快外國銀行發現了問題停收日本人手裡的中國貨幣,日本人對中國貨幣改成沒收後送到國統區買東西的辦法,當時寺裡存的錢馬上花掉就避免了被日本鬼子沒收的危險。我去了,你可以在院子裡看看。”

多多先來到西路塔院,推開門走進塔裡面,迎面是一個石頭桌子,上面立着一尊有3米多高的石佛像,兩邊有石頭臺階通往樓上。多多沿臺階走上去,上到塔第三層時樓梯就改成木質的了,多多一口氣登上塔的最高一層。這是一個鋪着深綠色木地板小房間,當中一個木桌上供着一尊用玻璃罩子保護起來高約一米的玉佛。周圍8個窗戶裡都安裝了木框玻璃窗,多多走過去挨個打開窗戶探頭往外看,德光寺和北邊山上樹林南邊平原上的農田村莊都看得非常清楚。從塔頂下來他見靜修師傅正在院子裡逐個房間巡視就跟了過去,走進東配殿的一個房間,裡面有很多擺滿書籍的木製書架,前任方丈收集了上萬冊各類書籍。靜修師傅問有人負責嗎?後面有人回答雲華負責他出去作佛事了。靜修師傅說日本鬼子肯定要來寺裡抄書,等雲華回來讓他去見我,這些古籍和經卷馬上隱藏起來,不能讓這些珍寶落到日本鬼子手裡。把新書和常用的書放到裡屋去,外屋放些桌椅改成閱覽室供大家學習用。午睡過後靜修師傅讓德康騎驢,他和若綿還有其他幾位在小學校裡任教的僧人一起去學校,多多和武爺爺跟在後面。學校設在離寺院三里路一個叫炮隊營的村莊北面山腳下,門前有兩棵高大的古鬆,學校圍牆都是用長條形石塊砌成的。德康在門前下驢後介紹說這裡原是一座關帝廟,光緒25年德平師兄把它改成小學,民國10年慧贊大師從城裡找來贊助把學校進行了擴建。看守學校的老僧德嘉聽到外面有聲音出來迎接,見到新任方丈他非常高興說這裡又有人負責了。大家一起走進院子後多多看這所學校規模不小,武爺爺告訴他一進門的操場是原來關帝廟的院子,後面幾所房子也是原來就有的。西邊四排平房是民國10年1921年建的,學校當時有14個班580多名學生。據村裡人說這塊地方最初是一個採石場,後來村裡人在採石場開出的這塊地方建起關帝廟,學校擴建時從山上取土對院子進行了平整。

靜修師傅和大家一起到西院校舍查看一遍,院子裡打掃的很乾淨,每一排教室前面也都種着南瓜和蔬菜。靜修師傅問這裡怎麼沒種花,旁邊一位中年僧人云豐說寺裡收入有限,不種菜就沒的吃。靜修說德嘉師傅快70歲該回寺休息,鬼子馬上就要來了,應該派個年輕人來看守學校,雲豐說那我吃過晚飯過來換德嘉師傅。看完學校雲豐說方丈應該到炮隊營村去拜訪一下那裡新成立的抗日義勇隊,靜修師傅說那大家一起去吧。炮隊營村在學校南邊的平原上相距三里路,村外有一道高約4米用泥土和石塊砌成的圍牆,有幾位村民正在修理破損的地方。圍牆當中有一個類似城門但規模要小得多的過街樓門洞,上面有一所小房子。走到大門前時一位拿着槍的站崗農民看見德光寺裡的僧人連忙鞠躬行禮,走進大門後多多問武爺爺:“城門上房子裡有什麼?”“那上面有一所小廟你想看可以上去。”多多沿旁邊的坡道登上圍牆,當中的小廟開着門,裡面的神像是一個女人的形象,武爺爺告訴多多這是觀音菩薩,只不過沒有城裡一些寺院塑的那樣傳神精緻。多多走出小廟站在圍牆頂上往四周瞭望。夏日的陽光照在周圍綠色的田野上,很多農民正在田裡勞作。北面山底下小學門前兩棵高大的古松樹非常顯眼,往西是德光寺的古塔和山上的松柏樹林。往南看是炮隊營村的一排排平房,村裡也有不少高大的樹木。向東望去是大片黑色的烏雲,在烏雲上面還有白色的雲團在翻滾騰起。武爺爺問:“你看這裡的風光怎麼樣?”“我爸爸去年帶我來德光寺的時候到村裡參觀過,介紹材料裡說炮隊營村是明朝炮兵部隊駐紮的地方,相當於今天的部隊大院。圍牆就是那個時代留下來的,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了很大作用,看東邊的天氣是不是要下雨了。”“看來你知道的也不少,東邊出現的是堡狀高積雲,是雷雨即將來臨的象徵,走咱們到義勇隊隊部去吧。”走進村裡往前走不遠處路邊停着一輛綠色小卡車,武爺爺說:“這是村裡一戶姓張的人家跑運輸用汽車,戰爭爆發汽車不敢外出只能停在村裡,以後你爺爺曾經跟張家人學過開汽車。”

義勇隊隊部在村子當中一座土地廟裡,走到門前時德雨對站崗的農民說寺裡新任方丈靜修前來拜訪,那位農民馬上立正敬禮說趕快請,隊長和副隊長都在家。義勇隊古隊長在屋子裡看見德光寺僧人來訪走出來迎接,他是個中等身材的中年人,寬肩膀大圓臉兩個黃眼珠子向外瞪着,臉上刮的很乾淨,頭髮很長亂蓬蓬的。穿一身灰軍裝黑皮鞋,還戴着上校軍銜領章,腰裡皮帶上掛着手槍。後面是姓鐵的副隊長,一個年齡和他差不多的瘦高個,穿着相同的軍裝和黑皮鞋,戴少校軍銜。古隊長向靜修師傅一拱手:“靜修師傅有好幾年沒來我們村給人看病了,今日大師到隊部來還請您多多指教,還有今後要請寺裡各位師傅給我們受傷的弟兄醫治。”進屋後分賓主坐下,古隊長說:“如今鬼子來了周圍都不太平,我這裡也沒有茶水招待,只能請你們喝白水了。自從鬼子發起攻城戰鬥之後,我們村裡人就自己成立了這個隊伍。當年我在曹錕的隊伍裡當過團長,老鐵當過司令部參謀。後來曹錕的隊伍垮了,我們就都回村種地了。過去打內戰打死的都是中國人,想起來慚愧的很。現在鬼子要佔我們的家園,國軍跑了我們家在這裡往哪裡跑,我們村歷來有當兵的傳統,很多家都有槍,就由我們兩個人出面組織本村和外村人拉起了這支有200多人的隊伍,我的兩個兒子也都在隊伍裡。當過兵的穿上原來的軍裝配上軍銜,沒軍裝的先穿自己的衣服。”靜修師傅問:“你們打過鬼子嗎?”“不打鬼子穿這身軍裝幹什麼,我們已經長途奔襲過機場的鬼子,還在通往縣城的公路上攔截鬼子汽車,打死他們30多人。最過癮的是夜襲機場,聽說什麼小野航空隊要進駐城郊機場,我們要先給他們點禮物,不能老讓們隨意炸死中國人。雖然只炸燬三架飛機,可點着油庫以後那火燒得照亮了整個機場,當然我們也傷亡十幾個弟兄。民國19年慧贊大師帶學生來村裡巡診給我做了一個小手術,當時他問我家裡還有沒有槍,我說還有。他說你一定要保護好,以後還有需要你帶領家鄉子弟衝鋒陷陣的時候。當時我聽完了特別驚訝,心想我這樣一個退伍回鄉的人以後還要去衝鋒陷陣,有這可能嗎?沒想到如今真到這一天了,也許這就是大師和我這凡夫俗子的區別,他能看到其他人看不到未來之事。大師現在身體可好?”“我師傅身體挺好的,鬼子來了以後他說今後城裡的日子肯定更難熬,城外寺院可以自己種糧容易度過饑荒,所以城裡寺院只留少數人看守,其他人都安排到城外各寺。”靜修師傅指着旁邊桌子上放的一部電臺問:“你們還有兩部電臺?”“當年我離開隊伍回村時帶回來一部電臺,現在拿出來一試還能用,這是美國RCA產品質量很好。我們已經收到了日本鬼子的電報,可惜沒有日軍密碼,也沒有會日語的人,我們已經派人出去尋找會日語的人,如果能破了他們的密碼就能提前知道鬼子的行動那我們行動就有主動權了。旁邊是本村蓋家送來的電池收音機,我們每天有人輪流聽收音機好知道外面的戰況。”“現在還有鄉**嗎?”旁邊的鐵副隊長說:“一開戰,過去的縣長和鄉長全都跑了,如今我們這裡沒有**,也看不到報紙,隊部就是**。去縣城偵察的人回來說日本人派來的縣長就要上任了,我們準備派人埋伏在縣城幹掉這個狗漢奸。大師也要率領僧衆保護好寺院,有難處的時候我們一定會幫忙,我們都在寺裡辦的學校上過學,受過德平大師的教導嗎。”靜修師傅說:“那我們就先去給傷員檢查一下吧。”

從土地廟院子裡出來武爺爺說:“我們到縣城去看看吧。”多多問:“到縣城有多遠?”“17公里。”“那要走多長時間?”“我們跑過去用不了一分鐘就到。”“那個桌子上放的收音機樣子真怪我怎們沒見過那樣的東西?”“那是70多年前從美國進口的電子管幹電池收音機,是當時最先進的產品,使用花生米電子管甲乙電池。你大姑小時候還見過這種東西,到你爸爸懂事的時候就已經找不到這東西了,如今也只有到博物館才能見到這東西。”“小野是日本的什麼部隊?”“那是大戰犯東條英機擔任陸軍航空本部長時建立的兩個航空兵部隊之一,大概相當於軍級單位。當時日本沒有獨立的空軍,除了海軍航空兵以外,其他飛機屬於陸軍航空隊,東條英機的職務相當於空軍司令。小野航空隊抗戰爆發前駐在臺灣,抗戰爆發後他們負責轟炸中國東南沿海的杭州,福州,南昌等大城市,不過最後進駐城郊機場的是屬於海軍航空兵的飛機。另一個由東條英機組建木更津航空隊開戰後住在中國北方,負責轟炸前線中國軍隊。抗戰爆發前日本航空兵部隊在中國進行了大規模航空拍照活動,他們把航拍照片和實地測量相對照,製作的中國地圖比中國軍隊使用的地圖還要詳細準確。戰爭爆發後日軍飛機往返航程兩千多公里準確空襲了中國軍隊後方的城市和重要目標,被日本報紙吹噓爲是日軍重要戰果。抗戰爆發前曾有歐洲國家來中國推銷飛機提出要幫助中國建飛機工廠,國民黨**忙於內戰沒有理會,抗戰爆發時中國空軍能夠參戰的飛機只有300多架,而且性能也不如日軍三菱96式,時間不長中國空軍就被日軍消滅光了,所以纔有了後來重慶大空襲那樣慘重的損失。當時日本報社駐中國記者發回日本報道要先經過日本軍部審查,經常耽誤報紙印刷。那些日本報社購買美國無線電公司(RCA)大功率發報機直接把所謂戰報發回報社,這樣就不會因爲新聞審查延誤報紙印刷。”

兩個人從南門跑出炮隊營村,沿着田間小路飛奔而去,多多隻覺得耳邊的風聲呼呼作響,穿過沿途村莊和密集的雨點在太陽快要落下去的時候看見了縣城的城牆。“這是什麼地方?”“縣城西門外的西關,現在的時間是1937年8月12號傍晚一場大雨剛過。”來到近處時多多看見城門樓上掛着日本太陽旗,旁邊站着一個日本軍官,城牆外有護城河,正對城門有一座大石橋,城門洞外面有三個日本兵正在搬開路障準備關閉城門。突然響起一陣密集的槍聲,城門上面的日本軍官和下面三個日本兵同時倒下。一位身穿農民服裝但腳穿黑色老三條皮涼鞋頭戴草帽的小個子中年人帶着十幾個人衝向城門,從被打死的日軍身上撿起槍和子彈。街上的行人馬上都散開躲了起來,武爺爺拉着多多的手兩個人一起跳到附近一家飯館的房頂上。聽到槍聲後城裡的日本兵登上城牆向外射擊,跑在前面的幾個人向城牆上面仍出手**。經過短時間的寂靜,城裡的日本鬼子在城門洞裡面架起機槍開始向外掃射。日本鬼子向外掃射了幾分鐘沒見到任何動靜,一隊日軍從城門裡跑了出來,剛跑過大石橋槍聲又響了起來,幾顆手**爆炸過後,十幾名日軍全都倒在了地上。等到大隊日軍從城裡衝出來的時候,城外的抗日武裝已經撤走了。日軍爲發泄怒氣向大街兩邊的居民院子裡扔手**,放火點着了幾所房子以後又撤回去了。多多問:“那個小個子是什麼人,鬼子爲什麼不去追他們?”“那個人是原縣公安局彭局長,抗戰爆發後他下令釋放了監獄裡所有犯人,把家屬送到山區親戚家。帶領部分過去的警察和一批年輕人成立了抗日先鋒隊,是本縣自發成立的第二大抗日武裝。”多多問:“八路軍在哪兒?”“八路軍1937年底纔到了這裡,1938年4月義勇隊和先鋒隊還有其他幾支隊伍合併成八路軍獨立團。古隊長任團長,彭局長任副團長,老鐵是參謀長,八路軍派來一位姓唐的政委。現在這段時間日軍正忙於向南進攻,後方部隊數量少,所以他們只能佔領城市和主要交通線。大部分農村地區是各類自發組織的地方武裝地盤。縣城裡日軍不到200人,所以他們還不敢下鄉掃蕩,我們到南邊公路上去看看。”

兩個人跳上城牆在城牆上面跑到南城門,武爺爺讓多多停下看看70年前這個郊區縣城是什麼樣子。城牆裡面都是灰色屋頂的平房,有幾棵大樹的樹冠高高的突出在周圍房頂之上。城牆外面南關房屋不多有幾家店鋪因爲聽到激烈槍聲的緣故已經全部關門,距離不遠處是綠色的菜地。城牆裡面街道上一個行人都沒有,只有幾個日本兵正朝城門走過來,城門樓子兩邊有兩個端着槍日本兵在站崗。武爺爺拉着多多跳過護城河落在南關路當中:“往南去看看抗日武裝的伏擊戰。”武爺爺一揮手太陽落下月亮升起,兩個人藉着月光沿公路飛奔而去,天快亮時來到一片松柏樹林裡。“這個地方叫段將軍墳東邊是公路,明朝附近村裡段家曾經出過一位將軍死後葬在這裡,以後他家的後代也都埋在他旁邊形成一塊墳地。今天是古隊長和彭局長帶着兩家的隊伍聯合伏擊去縣城增援的日軍,戰鬥馬上就要開始了我們先躲在大樹後面休息。”早晨7點日本鬼子兩個中隊乘14輛卡車從城裡方向開過來,最前面的汽車快要開過墳地時義勇隊的土炮響了,隨着幾聲巨響前面三輛汽車中彈起火。抗日武裝官兵從樹林裡衝出向汽車扔出手**,雙方的機槍都開始猛烈射擊。這場戰鬥持續一個半小時,14輛汽車全都中彈起火,日軍幾次企圖衝進樹林都被打退。日軍與抗日武裝人數相等裝備上佔優勢,古隊長看形勢不好繼續打下去要吃虧,派號手跑到遠處連續吹號迷惑日軍。日軍聽到遠處號聲誤以爲抗日武裝有增援部隊趕到,向來的方向退走。這場戰鬥日軍死亡過百抗日武裝犧牲50多人,繳獲100多支步槍兩家平分後迅速撤走。武爺爺說:“我們回寺裡去看看吧。”

兩個人回到德光寺的時候天已經黑了,武爺爺說:“現在是1937年9月底,我先回房,你自己看看吧。”多多擡頭看看,這是一個晴朗的秋夜,上弦月剛從東邊升起月光照在寬敞的院子裡。多多走到大殿臺階上發現大殿已經鎖門了,往周圍看看有幾間房還亮着燈,他跑過去挨個都往裡面看了看。走到方丈院時裡面的大房間還點着燈,進去一看敬修師傅正在煤油燈下看佛經。走到另一個院子泉聲精舍時聽到了爺爺說話的聲音,多多趴在玻璃窗上往裡看,房間裡有兩張掛着蚊帳的木牀,一位老年僧人盤腿坐在牀上,另一位老年僧人站在屋子當中正在回答爺爺提出的問題。爺爺坐在靠窗戶桌子旁邊一把椅子上,桌子上也是一盞帶玻璃罩煤油燈,原來是爺爺正在向德康和德嘉兩位老師傅請教問題。

聽了幾分鐘多多感覺他們討論的問題實在是太深奧,自己一句也沒有聽懂,離開泉聲精舍後他又到其他幾個精舍裡面去看了看。回到當中院子大殿前面時武爺爺已經在那裡等着他了:“到西南院廚房去看看你爺爺白天是怎麼學習的吧。”兩個人走到廚房門前時太陽已經高掛頭頂,時間是幾天後9月27號的下午一點,廚房門開着爺爺在裡面坐在一個小板凳上看書。“這是敬修師傅給你爺爺佈置的功課,他讓若綿把用過的師範課本全都交給你爺爺,每天除了燒火做飯完成寺裡規定的其他功課,還必須學習師範的課程。不明白的地方去問若綿和其他在學校任教的僧人,規定每次學校放假的時候對你爺爺和其他幾位小和尚進行考試,合格有獎不合格挨罰。所以你爺爺只要一有空閒時間就馬上拿出書來學習,要沒有這種刻苦學習的精神,你爺爺怎麼能後來當上小學老師和部隊的文化教員。”“那您1937年在學什麼?”“敬修師傅讓我先把師範差的一年課程補完,考試合格明年就不用做飯了,跟靜緣師傅去學中醫不合格以後繼續做飯。我和你爺爺一樣拼命學習一年,1938年秋天經寺裡幾位老師傅筆試合格,我正式拜靜緣爲師開始學中醫,解放後**讓我還俗到民主路醫院去當中醫。你爺爺是1941年才離開廚房去學校,作了4年飯。我們到1938年去看看吧。”多多走回大殿臺階上看下錶,1938年5月8號,獨立團鐵參謀長帶領一位穿八路軍軍服和三位穿便衣的人來訪走進院子。客人進入客堂坐下後鐵參謀長介紹說穿軍服的是縣委藤書記,那三位是縣**的吳科長和兩位工作人員今天來是要和靜修師傅談減租減息問題。靜修師傅說我們自民國8年以後已經不再放高利貸了,改成投資工商企業,至於減租問題我們想先聽一聽**如何安排。多多問:“什麼叫減租減息?”“德光寺有600多畝土地租給附近村裡農民,靠這些收入維持寺院和學校日常開支,要不然學校怎麼能免收學費。減租就是減少向農民收的地租。減息就是減少貸款利息德光寺不存在這個問題,藤書記和靜修師傅談了兩個多小時,靜修師傅同意按照抗日民主**要求減租,免除農民欠寺裡的舊債。”離開客堂多多來到西配殿一間門前掛着門診室牌子的屋子裡,靠西牆有兩張桌子,靜緣坐在南邊正在給一位老年婦女看病,武爺爺坐在靜緣師傅對面爺爺坐在旁邊。靜緣師傅給那位老太太檢查完讓武爺爺和爺爺都給她號脈,觀察她的舌苔,靜緣口述讓武爺爺開藥方,病人走後他給兩個學生講解這個人病情和用藥。多多從裡面走出來,武爺爺跟在後面:“看見了嗎?你爺爺利用廚房做飯的空餘時間也來跟靜緣學過中醫,我們到外邊去看看。”

爺爺到北京開會爺爺奶奶結婚爺爺奶奶的來歷奶奶上中學參加工作爺爺奶奶調動工作爺爺到北京開會考上裝甲兵學校開赴朝鮮參戰爺爺奶奶結婚授銜和復員回城奶奶收徒弟奶奶上中學參加工作奶奶收徒弟開始拆遷爺爺奶奶結婚奶奶收徒弟爺爺奶奶調動工作爺爺奶奶結婚爺爺到北京開會抗戰時期(1)和還俗若綿師兄見面開始拆遷授銜和復員回城抗戰時期(1)老舊大客車改造項目授銜和復員回城授銜和復員回城爺爺奶奶結婚奶奶上中學參加工作考上裝甲兵學校開赴朝鮮參戰和還俗若綿師兄見面授銜和復員回城抗戰時期(2)老舊大客車改造項目爺爺奶奶結婚爺爺參軍爺爺奶奶結婚奶奶上中學參加工作爺爺到北京開會爺爺奶奶調動工作爺爺到北京開會和還俗若綿師兄見面開始拆遷爺爺奶奶調動工作開始拆遷奶奶上中學參加工作奶奶上中學參加工作授銜和復員回城奶奶上中學參加工作和還俗若綿師兄見面爺爺參軍爺爺到北京開會奶奶收徒弟爺爺到北京開會抗戰時期(1)和還俗若綿師兄見面爺爺奶奶的來歷和還俗若綿師兄見面考上裝甲兵學校開赴朝鮮參戰奶奶上中學參加工作奶奶收徒弟抗戰時期(1)老舊大客車改造項目爺爺奶奶結婚抗戰時期(1)開始拆遷爺爺奶奶的來歷和還俗若綿師兄見面開始拆遷爺爺奶奶的來歷抗戰時期(1)奶奶收徒弟老舊大客車改造項目考上裝甲兵學校開赴朝鮮參戰奶奶上中學參加工作和還俗若綿師兄見面爺爺奶奶調動工作考上裝甲兵學校開赴朝鮮參戰授銜和復員回城爺爺奶奶調動工作老舊大客車改造項目奶奶收徒弟抗戰時期(1)奶奶收徒弟抗戰時期(2)抗戰時期(2)考上裝甲兵學校開赴朝鮮參戰考上裝甲兵學校開赴朝鮮參戰考上裝甲兵學校開赴朝鮮參戰奶奶收徒弟奶奶調到外貿局奶奶上中學參加工作爺爺到北京開會爺爺奶奶結婚奶奶收徒弟爺爺到北京開會
爺爺到北京開會爺爺奶奶結婚爺爺奶奶的來歷奶奶上中學參加工作爺爺奶奶調動工作爺爺到北京開會考上裝甲兵學校開赴朝鮮參戰爺爺奶奶結婚授銜和復員回城奶奶收徒弟奶奶上中學參加工作奶奶收徒弟開始拆遷爺爺奶奶結婚奶奶收徒弟爺爺奶奶調動工作爺爺奶奶結婚爺爺到北京開會抗戰時期(1)和還俗若綿師兄見面開始拆遷授銜和復員回城抗戰時期(1)老舊大客車改造項目授銜和復員回城授銜和復員回城爺爺奶奶結婚奶奶上中學參加工作考上裝甲兵學校開赴朝鮮參戰和還俗若綿師兄見面授銜和復員回城抗戰時期(2)老舊大客車改造項目爺爺奶奶結婚爺爺參軍爺爺奶奶結婚奶奶上中學參加工作爺爺到北京開會爺爺奶奶調動工作爺爺到北京開會和還俗若綿師兄見面開始拆遷爺爺奶奶調動工作開始拆遷奶奶上中學參加工作奶奶上中學參加工作授銜和復員回城奶奶上中學參加工作和還俗若綿師兄見面爺爺參軍爺爺到北京開會奶奶收徒弟爺爺到北京開會抗戰時期(1)和還俗若綿師兄見面爺爺奶奶的來歷和還俗若綿師兄見面考上裝甲兵學校開赴朝鮮參戰奶奶上中學參加工作奶奶收徒弟抗戰時期(1)老舊大客車改造項目爺爺奶奶結婚抗戰時期(1)開始拆遷爺爺奶奶的來歷和還俗若綿師兄見面開始拆遷爺爺奶奶的來歷抗戰時期(1)奶奶收徒弟老舊大客車改造項目考上裝甲兵學校開赴朝鮮參戰奶奶上中學參加工作和還俗若綿師兄見面爺爺奶奶調動工作考上裝甲兵學校開赴朝鮮參戰授銜和復員回城爺爺奶奶調動工作老舊大客車改造項目奶奶收徒弟抗戰時期(1)奶奶收徒弟抗戰時期(2)抗戰時期(2)考上裝甲兵學校開赴朝鮮參戰考上裝甲兵學校開赴朝鮮參戰考上裝甲兵學校開赴朝鮮參戰奶奶收徒弟奶奶調到外貿局奶奶上中學參加工作爺爺到北京開會爺爺奶奶結婚奶奶收徒弟爺爺到北京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