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交易(上)

英法聯軍這邊現在也並不好受,這一戰之後足足有五千人無法再繼續戰鬥,戰況如此激烈是帝國主義侵略者們沒有想到的。戰役當天的晚上葛羅就找到額爾金商討目前的戰局。

"詹姆斯,戰局並不像我們想象得那麼樂觀啊。"葛羅以及法國政府對這次遠征並不像英國那樣勢在必得,事實上他們從一開始就有些患得患失,態度也經常有些搖擺。

"是有點出乎意料,我必須承認局勢有些失控,不過我已經再一次請求我們共同的朋友儘快北上。"額爾金現在最頭痛的是因爲上次扣押和處決談判使節的事件雙方都無法再次回到談判桌上,因爲談判的最基本的條件已經喪失,自己不可能接受再一次派人到清政府那裡去,只要想象一下如果那些野蠻人再玩一次扣押人質的伎倆那英國的輿論將會把自己這個笨蛋給淹沒掉。而相信清政府同樣也在擔心自己在談判的時候對他們做出報復,這一點額爾金倒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清廷一向對這些談判使臣的安全並不怎麼關心。所以這個時候李富貴對額爾金就十分有用了,他能夠給雙方一個安全的保障,這畢竟是開始談判的前提。

"李先生在這個時候能夠起什麼作用呢,他畢竟不能公然的背叛他的國家。"

"這一點我和你沒有分歧,我們需要他把我們在戰場上得到的東西轉化爲政治上的,這一點在目前來說不太容易,由於咸豐皇帝的死中國人變得非常強硬,即便攻下北京也不一定能夠逼迫他們按照我們的意思來,所以我們需要清政府中主和派佔上風,而李富貴無疑是主和派的領袖人物,他必須能夠控制朝廷。"

"他畢竟還只是一地的軍閥,官銜也不算非常高,真的能夠做到這一點嗎?"葛羅對中國始終缺乏瞭解,他對這個古老神秘的國家並不是非常感興趣。

"據我所知,李富貴現在已經可以說代表了封疆大吏們的利益,這從他在南方組成的那個聯盟就可以看出來,而在清政府中也一直充斥着主和派,現在他們雖然不得勢,可是隨着我們不斷地在戰場上獲得勝利,主戰派肯定會面對越來越大的壓力,如果這種內外力量聯合到一起,我相信我們的目的就算達到了。"

"希望能夠這樣順利,我國的商人已經在抱怨俄國和美國在北方和南方都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可是我們動用這麼多的軍隊進行了這麼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確什麼也撈不到。如果再這樣下去,真的有些不好交代啊。"

"放心,我們最後肯定能得到足夠的補償,"一提起俄、美兩國額爾金心中的怒氣就直往上撞,這兩個卑鄙小人,將來一定要讓他們把吃下去的吐出來。

額爾金對目前中國國內的形勢分析的基本上正確,咸豐新喪現在又逢此大敗,朝廷的權威受到了極其嚴峻的挑戰,各地的督撫或多或少的都鬆了鬆手腳,至於究竟是戰還是和各地的態度也有很明顯的區別,江蘇、安徽自不用說,北方和沿海的省份害怕受到戰火波及多數主張和爲貴,受到太平天國嚴重威脅的湖廣、河南也認爲面對太平天國這樣大的動亂實在不宜與洋人過多糾纏,只有西部的幾個省份和關外的一些將軍持強硬的立場。

這個時候北京人心惶惶,肅順爲了彈壓局面同時也爲了樹立自己的威信參掉了兩個主和的大臣,並且藉口他們胡言亂語、擾亂人心,進一步治了他們兩個抄家充軍的罪名。一時之間北京的風氣爲之一振,不過暗流也在這平靜的表面下洶涌的流動。

李富貴這陣子爲鐵路的事情大傷腦筋,陳九爺說到做到,自從他在李富貴這裡得到了修建鐵路的授權之後就大刀闊斧的做起了準備,李富貴做事往往最難的一個環節就是錢,沒想到這位陳九爺籌措起銀子來本事大得不得了,幾百萬兩銀子如何分攤很快就弄得清清爽爽,讓李富貴看得是佩服不已,可是中國人自己修築的第一條鐵路當然不會如此簡單,饒是陳九爺在洋人面前面子夠大,人也非常精明,這件事情準備起來仍然是麻煩不斷,現在終於搞得差不多了李富貴這裡卻動起了別的腦筋。原來自從大力開發馬鞍山以來這裡的耗煤量就節節攀升,兩淮的那些煤礦主們全都樂得眉開眼笑,不過兩淮的煤炭要運到馬鞍山需要先經鐵路運到連雲港,裝船之後再到馬鞍山,這樣當然就是繞了一個大彎子,而且這一宗貨物的運量還特別大,甚至直接造成了海壽鐵路的運力緊張。這樣李富貴很自然的就想到了從壽州經廬州過寒山到和州,直接就把煤炭運到採石磯的對岸。

所以李富貴就和陳九爺商量他這條杭徐鐵路是不是能暫時只修江南的部分,江北的部分先挪到安徽來修,沒想到陳九爺一口就拒絕了,他的理由是修築鐵路前期的工作最爲關鍵,真正到了鋪鐵軌的時候就已經接近收尾了,所以杭徐鐵路江北這一段實際上已經投入了大量的工作,不可能輕易放棄,另外這條鐵路是幾大股東和股修建的,像這樣大規模的改變原定計劃實在是很困難,如果李大人真的想修和壽鐵路的話等到杭徐線修好了,運行良好的時候他可以再想辦法。

陳九說的話當然也有道理,在商言商,李富貴並不覺得自己被頂撞了,但是李富貴絕對不可能等到他們從杭徐線上賺到錢再來投資,李富貴已經下決心藉着這些買辦修鐵路的勢頭把鐵軌一直鋪下去,也就是說只要條件允許他會一條接一條的修下去,可是令他煩惱的就是現在條件不允許,雖說從去年以來李富貴手頭開始日間寬裕,但是想要籌措一兩百萬兩銀子可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所以說到底還是要招商,現在兩江的資金已經被開發的十分充分,即便有什麼賺錢的買賣他們也是有心無力了。鐵路的事情山西人不感興趣,他們似乎天生就把注意力都放在金融上,李富貴記得當年閻錫山在山西修的鐵路就十分古怪。以胡雪巖爲代表的新興的浙商對這個事情倒是很好奇,但是秉承着不熟不做的習慣他們也都採取觀望的姿態,畢竟鐵路這個東西還太過新奇。

李富貴遙望着北方想到:北京那邊可是有一筆大買賣,如果弄得好幾百萬兩銀子倒不在話下,只是這事該如何着手呢?

李富貴在山東等着北京出現紛爭自己好從中漁利,可是即便在主和派中對李富貴的態度也是相當的矛盾,甚至兩宮皇太后的意見都不能統一,慈安太后認爲先帝在的時候李富貴就目無朝廷,現在北京只剩下孤兒寡母,如果把他招來那還得了。慈禧可不管這麼多,對她來說任何妨礙她掌權的人都必須除掉,現在能夠對付顧命大臣們的只有李富貴,說到底李富貴還是一個莽夫,她倒不信自己將來對付不了他。幾個親王對此事也很猶豫,都說李富貴囂張跋扈,但是那些事畢竟離得很遠,現在肅順騎在他們頭上拉屎撒尿可是實在是很難忍得下來。最終讓他們下決心藉助李富貴的還是英法聯軍咄咄進逼的攻勢。

謝子澄丟了天津以後朝廷並沒有追究他的責任,畢竟那麼多軍隊和統兵大將,如果要追究天津失守的事情怎麼算也到不了他的頭上,而且勝保還爲他努力開脫,所以開了天津知府的缺專門負責起京畿一帶的團練。劉銘傳和謝子澄現在倒是配合得不錯,他只是一心撲在戰場上,而謝子澄對他的軍事行動從來不插手,專管後勤,有了什麼功勞劉銘傳也不要由着謝子澄去領功。

廊坊之戰後英法聯軍因爲損失太大暫時就駐紮在武清,準備做一下休整,同時在補充一下彈藥裝備,沒想到民團在收攏了一些殘軍之後反而實力大漲,破交的手段也越來越兇狠,甚至敢於襲擊營一級的單位,尤其是一個孟加拉營生生地被他們打殘了。到處都能見到扶清滅洋的旗號,額爾金現在也找到了對付這種打法的竅門,那就是不要去理睬他們,根據情報北京一帶已經沒有大規模的清軍活動,所以只要英法聯軍採取密集的行進方式游擊隊並不能對他們產生太大的威脅,至於補給線只好加派兵力保護,如果真的要進攻北京城再把這些部隊調上來好了。

所以聯軍在經過一個月的休整之後再次向着北京挺進,這一下北京的各路王公大臣可都慌了神,再加上肅順還下了戒嚴令不允許當官的逃離北京,這一下衆人心裡就像是整天有小老鼠在裡面抓撓一般,真是想死的心都有。在這種壓力之下很快的李富貴就變得不再像前一陣子那樣面目可憎了,畢竟他是主張和談的,就這一點上與大家的利益還是一致的,雖說這樣有些對不起屍骨未寒的先帝,可是事關自己的小命就有點不好說了,何況君子報仇十年不晚,這些大人們平時可都是以君子自居的。

李富貴本來就在猜測北京的各路勢力當中究竟哪一邊最先沉不住氣,不過他還真沒有想到最先與他聯絡的居然是清流,李鴻藻的出京之路相當危險,清流們不像那些王爺可以在李富貴面前擺譜,隨便派個心腹到山東不管是李富貴還是曾望顏都得認真接待,他們除了自己身上的一身名氣之外實在拿不出什麼能夠去制約這些封疆大吏的,所以必須有一個夠分量的人物出京親自與李富貴接觸。可是現在肅順把大臣們都監視了起來夠分量的根本就不可能出京,所以最後這個千斤重擔就落在了李富貴這個結義的兄弟身上。策劃秘密行動可不是這些清流的專長,所以這次出京一波三折,總算是李鴻藻現在還不怎麼起眼,終於給他混了出來,見到李富貴之後就必須立刻趕回去。

組織秘密行動雖然不是清流們的專長,可是如果說起給自己找藉口那這個世上恐怕沒有什麼人能比他們更厲害了。李鴻藻見到李富貴之後一番慷慨陳詞把李富貴聽的暗暗流汗,這幫傢伙明明是自己怕死,可是怎麼他們說出來的話句句都是爲國盡忠呢?還是人家有水平啊。

"大哥,咱兄弟生死之交,上次你幫我的忙兄弟很承你的情,所以這些虛的就不要再說了,你們究竟想讓我做什麼吧?你也知道我是個老粗,不懂你們這些文人說的話。"

李鴻藻可從沒把李富貴當作老粗,而且上次他作爲副使做的事李富貴也沒必要承什麼情,那全都是刀架在脖子上沒有辦法,不過既然李富貴這麼提出來他也只好開門見山了,"兄弟,你也知道現在北京沒有什麼兵力能夠抵擋洋夷,當前本來就是四海鼎沸,如果京師在有所動搖,那朝廷將來由該如何是好,我們這些做臣子的在這個時候自然是…"

"等一等,"李富貴再一次打斷了他,"大哥你就直接告訴我需要我怎麼做就行了。"

李鴻藻實在有些不習慣這樣直白的講話,"你領兵進京拱衛京師,主持與洋人的談判。"

李富貴面露難色,"我本來是想這麼做的,不是那些言官又說我有不臣之心,還說我勾結洋夷,北上是來給洋鬼子做幫手的。"

"這是他們不對,他們現在也知道錯了,這個時局兄弟你可是中流砥柱,萬萬不可灰心,‘周公恐懼留言日,王莽謙恭下士時‘,古之聖人尚不能免除流言蜚語,所以兄弟你就不要太在意這些了。"

"說得也有道理,可是我這樣北上遭忌諱啊。"

"這一點兄弟只管放心,現在北京城裡對你的看法已經轉了過來,王爺們也都想請你前去調停,那些言官知道以前看錯了你,現在逢人就說你的好話,你去了絕對不會有人敵視你的。"

李富貴點了點頭,這些清流說到底也就是有一張嘴,和他們也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東西好講,李鴻藻這次來不過是向自己表態而已,在英法聯軍撤出中國以前他們應該不會再與自己爲難了。李富貴好言好語的把李鴻藻送走,不過他並沒有讓軍隊進行開拔的準備,他還在等更大的魚上鉤。

起點中文網 www.cmfu.com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

第68章 出征的日子第3章 入教、彼得、聖經第152章 橫行西北(上)第190章 過年第51章 平衡第65章 變法第五十一章第一百二十四章第130章 大比武第153章 橫行西北(下)第11章 蘇區第2章 工作、要飯、教堂第173章 清洗北京第155章 驅除韃虜第97章 合圍(下)第一百三十四章第七十七章第66章 下關的導火索第一百六十四章第一百一十三章第63章 禁毒第二十六章第171章 化學戰第132章 平局第十三章第105章 改革春風第一百六十二章第五十四章第53章 捻子第六十四章第63章 禁毒第六十七章第178章 中日友好第70章 戰時經濟第35章 外交禮儀第155章 驅除韃虜第一百五十章第三十九章棋局作者文海第一百二十一章第九十六章第2章 大清金融形勢研討會第120章 和平(上)第八十五章第70章 戰時經濟第134章 菲律賓第150章 聯軍第124章 別了,李泰國第七十四章第一百五十四章第190章 過年第一百四十章第三十三章第一百五十九章第一百零八章第九十四章第九十四章第一百五十七章第一百三十三章第五十七章第181章 密議重逢作者文海第八十二章第110章 浙江第一百八十二章第66章 下關的導火索第一百一十章第129章 太子太傅第9章 諸世紀II第139章 馬尼拉海戰第七十二章第8章 縱橫捭闔第55章 兩江總督李富貴第二十六章第43章 決戰第33章 廣東戰區(下)第一百二十二章第48章 政變第七十二章第117章 飛行試驗第70章 戰時經濟第22章 皇權第一百三十三章第八十三章第3章 印度起義第九十章第64章 新風氣第一百四十八章第一百一十一章第15章 國策第24章 扶清滅洋第134章 菲律賓第四十九章第144章 李叔的身世第一百六十六章第200章 海上對峙第一百三十五章第63章 禁毒第三十一章第84章 南北戰爭
第68章 出征的日子第3章 入教、彼得、聖經第152章 橫行西北(上)第190章 過年第51章 平衡第65章 變法第五十一章第一百二十四章第130章 大比武第153章 橫行西北(下)第11章 蘇區第2章 工作、要飯、教堂第173章 清洗北京第155章 驅除韃虜第97章 合圍(下)第一百三十四章第七十七章第66章 下關的導火索第一百六十四章第一百一十三章第63章 禁毒第二十六章第171章 化學戰第132章 平局第十三章第105章 改革春風第一百六十二章第五十四章第53章 捻子第六十四章第63章 禁毒第六十七章第178章 中日友好第70章 戰時經濟第35章 外交禮儀第155章 驅除韃虜第一百五十章第三十九章棋局作者文海第一百二十一章第九十六章第2章 大清金融形勢研討會第120章 和平(上)第八十五章第70章 戰時經濟第134章 菲律賓第150章 聯軍第124章 別了,李泰國第七十四章第一百五十四章第190章 過年第一百四十章第三十三章第一百五十九章第一百零八章第九十四章第九十四章第一百五十七章第一百三十三章第五十七章第181章 密議重逢作者文海第八十二章第110章 浙江第一百八十二章第66章 下關的導火索第一百一十章第129章 太子太傅第9章 諸世紀II第139章 馬尼拉海戰第七十二章第8章 縱橫捭闔第55章 兩江總督李富貴第二十六章第43章 決戰第33章 廣東戰區(下)第一百二十二章第48章 政變第七十二章第117章 飛行試驗第70章 戰時經濟第22章 皇權第一百三十三章第八十三章第3章 印度起義第九十章第64章 新風氣第一百四十八章第一百一十一章第15章 國策第24章 扶清滅洋第134章 菲律賓第四十九章第144章 李叔的身世第一百六十六章第200章 海上對峙第一百三十五章第63章 禁毒第三十一章第84章 南北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