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大清金融形勢研討會

一八六七年度大清金融形勢研討會經過緊張的籌備在這一年的四月末在上海隆重召開,實際上李富貴對於目前的困境沒有什麼辦法,他自己現在手頭還是很緊,雖然從各級官員手裡搶了不少錢,或者他能再想辦法弄到一些錢,但是對於整個中國來說根本不起任何作用,所以他也就只好把大家都請過來討論討論,說不定能想出什麼辦法呢,人多好辦事嘛。即便想不出好辦法大家坐在一起多交流一下也是好的,既然要高速發展這會展經濟當然應該先行。這次會議可以說是一次盛況空前的會議,自從兵變的事情之後李富貴有好幾次干預了地方官員對商人的一些不利的政策,他現在在商界的聲望已經攀上了頂點,這次由他出面召開會議當然是萬商雲集,其中以蘇商、徽商人數最多、氣勢最盛,浙商最近雖然很活躍但是畢竟還不成氣候,而晉商因爲總部太遠大部分只是一些分號派出了代表。

在大會上絕大多數商人都表示了對目前這種惡性通貨膨脹的金融形勢感到擔憂,能到這個大會上來坐坐的那肯定都是有些身家的人物,所以現在的這種通貨膨脹還不至於對他們造成太大的損失,但是商人對市場總是很敏感的,像市面上的一些小商小販因爲動盪的物價而賠進終生積蓄的事情當然會引起他們的注意,終端市場的凋敝必然會影響到他們頭上。經過幾天的討論還真讓他們想出了個辦法,其實說是辦法也有些勉強,準確地說應當是唯一的出路,那就是甩開政府重新樹立一種有信譽的貨幣,到了這裡大會的代表們分成了兩派,一派是以遠東集團爲代表的蘇商主張更多的鑄造銀幣和金幣再配合以紙幣來穩定市場,而另一派以晉商爲代表希望加強銀票的種類,利用小面額的銀票來擔當貨幣的職責,雙方相持不下。

其實李富貴對於這兩種意見並沒有什麼偏向,在他看來如果能夠增加貨幣儲備,不管是鑄幣還是發行銀票都是個好方法,但是如果沒有足夠的銀子再好的方法都是白搭。看到會場中人頭涌涌的樣子李富貴對於這件事情的資金前景倒是有了一點信心,現在大家的意思似乎要麼是合資辦一個超級大銀行要麼就是合資辦一個超級大錢莊,“他們手上的錢也是活錢啊,”李富貴皺着眉頭想道,“雖然可其中肯定有一部分是閒錢,比如說原來計劃蓋房子、修祠堂的錢,但是終究不如從土裡刨出來的好啊。”

“其實我覺得用銀元還是用銀票並不是個大問題,我們完全可以同時進行,現在我們面臨的主要問題還是資金,要想滿足全國的貨幣供應,那得多少資金保證,你們算過沒有?”李富貴開口把話題引回到正道上來。

衆人面面相覷,這個數字不用算也知道大的怕人,不過看到在座的有這麼多位大老闆大家還是稍稍放了點心。

“滿足全國的貨幣使用那當然是不可能的,不過如果只是穩定一些重要的省份我想大家還是有這個力量的,只是我們就怕朝廷非要搭配着使用制錢,要是那樣的話我們發出去的是真金白銀,收回來的卻是一些破銅爛鐵,那可怎麼辦。”一個山西商人站起來細聲細氣的問道,這些山西人現在對兩江的同行有李富貴照着感到眼紅得不得了,他們幾乎每年都要送出大把的銀子來保證自己的生意正常進行,當然也順便爭取一些官府的銀錢匯兌。

“朝廷發行制錢也是出於好意,不過是下面一些官吏徇私舞弊把事情給辦壞了。就目前來看制錢的確不太方便繼續使用了,所以兄弟纔會召開這麼一個會議,既然這件事情是兄弟挑的頭那我自然要負責到底,要是大家合股把這件事辦起來,別人看着眼紅,我不管他是督撫、還是軍機,想從這裡撈油水除非踏過我的屍體。”

最後的表態贏得了熱烈的掌聲,有他這句話若有人的精神都是一振,就連那些一貫小心謹慎的山西人也覺得胸中熱血翻騰,不過他們大部分對這件事無權做主,所以儘管都表態支持,但是具體如何去做還要回去請示以後才能定奪。倒是蘇商和浙商紛紛拍板出錢認股,所以接下來的議題也基本上圍繞着如何想辦法籌集更多的資金展開。

既然會議的中心議題已經變成了如何募集更多的硬通貨來支撐這個金融體系,大家也就羣策羣力想出了許多辦法,最簡單的就是回鄉動員親朋來參加這個宏偉的計劃,根據大家的討論發行貨幣的計劃基本上是沒有什麼風險的,每年的紅利雖然不會很多但是應當十分的穩定,正適合那些做事謹慎的鄉翁們來玩。那些山西人在這方面倒是表現出了很強的能力,如果最後他們能加入進來那計劃中融資的壓力會大大減輕。在李富貴看來這些山西人可能是現在中國最職業的商人,他們的商號裡規矩定得極爲嚴密,成員的培訓也非常嚴格,當然這也造成了他們做事有一些刻板,但是在李富貴的眼裡這種刻板如果在將來經過融合或許同樣會成爲一種優勢。

經過三天的會議這次極具歷史意義的大會落下了帷幕,實際上這次大會成爲了中國商會的前身,而商人也第一次地發出了集體的聲音,作爲最擅長見風使舵的一個階層他們很明確地看到了在李富貴身上所蘊含的機會,雖然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人仍然認爲當太平天國被剿滅之後李富貴最終將被清庭踢到一邊,但是在此之前李富貴的地位是不可動搖地,那麼現在有這樣一棵大樹可以遮蔭自然是再好不過的了。當然其中也有一些有識之士發現原來商人聯合起來竟然有這麼大的能量,而且一個很有意思的組合也模模糊糊的出現在人們的頭腦中,那就是李富貴有力量但是這種力量需要用錢來支撐,而商人有錢同時他們的錢需要力量來保護,在會前會後不斷的友人向李富貴或明或暗的表示願意向富貴軍提供資助,李富貴都進行了口頭上的感謝,不過他也申明瞭自己的立場,富貴軍會給那些朋友以保護,但是僅限於合理的範圍之內,那些偷雞摸狗的事情李富貴是不會插手的。這多少讓大家有些失望,實際上這個時代的商人多多少少的都會有一些見不得人的事情,這些小辮子纔是他們最擔心的,不過正常的經營如果能夠得到保證也算是退而求其次了,經過這次大會富貴軍關係戶的名額大大地增加了,現在這個招牌已經相當有分量了。

在這次大會閉幕後很多商人並沒有馬上離去,這麼多商界巨頭匯聚一堂的機會那可是不多,而當他們聚在一起的時候同樣也意味着巨大的商機,各種各樣的貨物清單在人們手中傳看,李富貴發現以後應該每年都辦上這麼一個上海商貿交易會,也可以把外國商人也拉進來,相信能很好的促進出口。

在大會勝利閉幕之後遠東集團的幾個老總坐在一起探討變更集團名稱的問題,這段時間以來李富貴的風頭越來越盛,遠東集團在業內也漸漸的浮出水面,集團的幾個頭頭也有讓集團公開化的打算,這樣可以極大的提升品牌形象和聲勢,可是在國內這個充滿洋味的名字並不怎麼討好,所以就有了更換中文名字的想法。實際上大家都想把集團的名稱改爲“富貴集團”,又有彩頭又貼切,只是李富貴不同意,“對於商界我應當是一個保護者的角色,集團現在這麼大,如果公開與我的關係我以後的立場就不好辦了。”

“大人儘管放心,其實您與集團的關係外界早就已經在猜測了,這個年頭官商勾結本來就是在正常不過的了,你看那個胡雪巖要不是與杭州知府王有齡關係密切他又怎麼能在這短短几年中建立這麼大的事業。”

這次大會李富貴的另一個收穫就是認識了胡雪巖,實際上在成立股市的時候胡雪巖就與集團有很密切的來往了,李富貴也曾經聽人提起過他,不過當時是使用胡雪巖的字來稱呼他的,所以李富貴也就沒有注意,而這次大會胡雪巖作爲徽商的代表之一,作爲這幾年商界最耀眼的新星很出了一番風頭,而他的名字本身就是他結交李富貴的通行證,對於這位中國近代史上最有名的商人李富貴那可是心儀已久,稍加交談之後李富貴就露出了招攬胡雪巖的意思,胡雪巖當然是求之不得,浙江是富貴軍在兩江以外正式駐軍的省份,所以當地的官員對於李富貴的威風也格外的害怕,王有齡知道胡雪巖原來與李富貴打過一些交道,而且這個李大人不知道出什麼樣的原因對商人特別尊重,所以早就拜託胡雪巖想辦法打通李富貴的門路,而胡雪巖自己也是早就對江北良好的經商環境羨慕不已,這次李富貴主動出言招攬那自是喜出望外,更不用說李富貴還送給了他一份大禮,原來李富貴聽說胡雪巖的錢莊正在代理浙江省的藩庫,這給了他很大的啓發,以前他總是想着搶藩庫一直沒有把腦筋動到這個方面來。“胡兄實在是大才啊,既然浙江的藩庫你能代理,那江蘇、安徽的自然也沒有問題囉?”

胡雪巖聽到這話幾乎壓抑不住內心的激動,“大人厚愛,若是能夠代理兩江的藩庫小人定當重謝大人。”他知道李富貴不喜歡拐彎抹角,所以立刻赤裸裸的表示決心。

李富貴點了點頭,“安徽那邊好辦,我跟他們說一聲就行了,反正他們那邊也沒多少銀錢流轉,江蘇這邊可能要麻煩一些,不過總督楊大人現在似乎心已不在江蘇,最近他在京活動的很多,在這裡大概還想最後撈一把,所以關係應該比較好走動,我可以幫你說說,畢竟是我的老上級了,我倒是擔心你一個人經手三省的藩庫會不會做不過來,這事你可以找範長河他們商量一下。”

胡雪巖心中當然明白遠東集團和李富貴的關係不一般,“小人力但勢薄,自然是還要仰仗範兄他們。”

現在張*提起胡雪巖李富貴到覺得要給在座的這些總裁們提個醒,“官商是這個時代必然的產物,但是他們現在合理的存在並不代表將來還要一直存在下去,我們集團在大家的努力之下再借助我的一點力量發展的一直很快,但是不能永遠這樣下去,所以我不同意把名字改爲富貴集團,往後我必須漸漸淡出具體的經營,實際上你們經營的已經非常好了,將來我將會更多的幫助你們制定一個適合大家發展的規則,連雲港很快會有一套新的法律被制定出來,我想你們應當多關注一下,其中蘊含的法律精神可能是我今後幾年同樣要在商界倡導的規則。另外說到那個胡雪巖,的確是個人才啊,杭州知府又算得了什麼,咱們大清國知府多了去了,怎麼不見別人發財啊,代理藩庫的事情要好好去做,做好了咱們把河南、山東、福建的藩庫也拿過來。”

既然李富貴不同意,那其他人也沒有辦法,大家只好東拼西湊的想名字,“就叫甲A集團怎麼樣?”張*突發靈感。

“說說你的理由。”李富貴在心中對自己說:我老丈人還整天說我沒有涵養,我要是沒有涵養早就把茶碗仍過去了,好好的想出這麼一個詞來觸我的黴頭。

“甲爲天干地支之元祖,而A則是洋文的老大,組合起來正反映了我集團中西合璧的特徵,同時顯現出一種捨我其誰的霸氣。”張*站起來侃侃而談。

“有道理,我也覺得我們集團不必太過忌諱新、洋這些特徵,對保守勢力我們應當引導而不是退讓,原先的名字不好只是因爲聽起來像是個外國公司,這個甲A雖然用到了英語但是很有我們中國的韻味。”立刻有人附和。

李富貴坐在一邊面露微笑的看着他們討論,真是厲害啊,連一百多年前的人都能看出甲A這個詞有中國特色,想當年還真沒看出王俊生他們想出的名字有這麼深的含義。而在衆人的你一言我一語中這個詞漸漸得到了認同,“大家都覺得這個詞好嗎?”李富貴環視衆人。

在得到了肯定的答覆之後,李富貴也是一咬牙,老子今天就不信這個邪,“好,以後就叫作甲A集團。”

起點中文網 www.cmfu.com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

第5章 漕幫、王猛、罷工第172章 談判桌下的陰謀第一百六十七章第110章 浙江第90章 科舉第193章 敗後之局第二十六章第八十八章第七十九章第165章 連環套(下)第137章 輸誠第32章 廣東戰區(上)第166章 外交第一百零二章第187章 迴歸的大結局第120章 和平(上)第156章 西出陽關第25章 天津(上)第53章 捻子第四十三章第56章 出洋第95章 突襲第一百五十六章第五十四章第一百二十二章第45章 交易(下)第一百八十五章第一百一十三章第一百零三章第26章 天津(下)第一百六十五章第43章 決戰第44章 交易(上)第一百零四章第32章 廣東戰區(上)第十八章第114章 亞洲第九十九章第178章 中日友好第一百五十五章第78章 藝妓風波第180章 兩廣第164章 連環套(上)第167章 封疆大吏第185章 新朝禮儀第67章 戰爭輿論第5章 漕幫、王猛、罷工第13章 北王韋昌輝第二十一章第150章 聯軍第四十六章第128章 陝甘第一百一十七章關於湖南人第127章 山西第31章 侵略者第78章 藝妓風波第一百二十四章第112章 黃昏第七十七章第150章 聯軍第一百五十章第八十六章第一百七十四章第五十二章第113章 三巨頭第50章 北京條約第四十九章第104章 勸進第31章 侵略者第六十章第九十六章第122章 和平(下)第一百二十九章第四十三章第93章 布爾溪之戰第一百五十五章第七十四章第二十六章第五十一章第一百七十四章第53章 捻子第180章 兩廣第189章 與民同樂第144章 李叔的身世第193章 敗後之局第一百七十六章第80章 五方會談第72章 一瓶好酒的賄賂第63章 禁毒第187章 迴歸的大結局第一百五十六章第二十一章第2章 大清金融形勢研討會第一百六十五章第30章 醋瓶第123章 吳淞水戰第138章 戰爭準備第二十八章
第5章 漕幫、王猛、罷工第172章 談判桌下的陰謀第一百六十七章第110章 浙江第90章 科舉第193章 敗後之局第二十六章第八十八章第七十九章第165章 連環套(下)第137章 輸誠第32章 廣東戰區(上)第166章 外交第一百零二章第187章 迴歸的大結局第120章 和平(上)第156章 西出陽關第25章 天津(上)第53章 捻子第四十三章第56章 出洋第95章 突襲第一百五十六章第五十四章第一百二十二章第45章 交易(下)第一百八十五章第一百一十三章第一百零三章第26章 天津(下)第一百六十五章第43章 決戰第44章 交易(上)第一百零四章第32章 廣東戰區(上)第十八章第114章 亞洲第九十九章第178章 中日友好第一百五十五章第78章 藝妓風波第180章 兩廣第164章 連環套(上)第167章 封疆大吏第185章 新朝禮儀第67章 戰爭輿論第5章 漕幫、王猛、罷工第13章 北王韋昌輝第二十一章第150章 聯軍第四十六章第128章 陝甘第一百一十七章關於湖南人第127章 山西第31章 侵略者第78章 藝妓風波第一百二十四章第112章 黃昏第七十七章第150章 聯軍第一百五十章第八十六章第一百七十四章第五十二章第113章 三巨頭第50章 北京條約第四十九章第104章 勸進第31章 侵略者第六十章第九十六章第122章 和平(下)第一百二十九章第四十三章第93章 布爾溪之戰第一百五十五章第七十四章第二十六章第五十一章第一百七十四章第53章 捻子第180章 兩廣第189章 與民同樂第144章 李叔的身世第193章 敗後之局第一百七十六章第80章 五方會談第72章 一瓶好酒的賄賂第63章 禁毒第187章 迴歸的大結局第一百五十六章第二十一章第2章 大清金融形勢研討會第一百六十五章第30章 醋瓶第123章 吳淞水戰第138章 戰爭準備第二十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