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勸進

李富貴提到漕糧的時候的神色很平靜,可是徐繼畲卻有點魂不附體,他已經在心裡計算着李富貴造反他該何去何從的問題了,對於北京來說漕糧就是他們的命根子,這些年不管是漕糧海運,還是疏通運河都是爲了把每年這四百萬擔糧食安全的送到北京,李富貴怎麼能把主意打到這上面,兩江一向是漕糧的主要徵集地,雖然受太平天國的影響這些年數量有所減少,但是這和有糧不交可是完全兩回事。“今年的災害不算太嚴重,扣留漕糧恐怕朝廷不會答應的。”

“誰說我要扣留漕糧,”李富貴奇怪的問道,“我非但不扣,我還幫着他們一直把漕糧運到天津,他恭親王還有什麼話說?”

“運到天津,我們自己運?”徐繼畲用自己有些發昏的腦子分析着李富貴的意思。

“是啊,每年我們都要交出一倍的損耗,其實這些都被拿來餵飽了漕運衙門裡的那幫蛀蟲,從明年開始,我就不再向他們交糧了。”李富貴現在越來越忍受不了別人浪費,尤其是被浪費的還是他的東西。

“那漕運總督那邊該怎麼辦呢?”徐繼畲明白了李富貴的意思,顯然李富貴打算利用自己強大的海運能力把中間的盤剝環節全部去掉,不過這必然會觸犯到那些既得利益者。

“漕運總督?”李富貴冷冷的哼了一聲,要說着漕運總督和李富貴一直就是鄰居,這麼多年來大家井水不犯河水,相處得倒也融洽,有時候李富貴還會給他們幫些小忙,畢竟不管走山東的運河還是走海路都不是很太平,需要時常藉助一下李富貴。這種蜜月關係在李富貴坐上兩江總督以後走到了頭,兩江總督與漕運總督在權力上有些重複,實際上以前經常由兩江總督來兼任漕運總督,但是奕欣寧可死也不願意把漕運交到李富貴手裡,當然這一點李富貴也能理解,但是當他對漕運的一些建議被拒絕以後這種理解也就慢慢消失了。李富貴在自己的地盤上殺伐予奪,可是對漕運卻沒辦法下手,這讓他很是不爽,新一任的漕運總督索克阿是一位滿洲貴裔,與李富貴熟悉的哪些和藹可親、幽默風趣的滿人不同,這一位眼高於頂根本不把李富貴放在眼裡。這一切再加上漕運貪污極其嚴重,兩江又必須爲此背上很沉重的負擔,而且漕糧的徵收限制了許多經濟作物的推廣這也讓李富貴很是惱火,於是拿他們開刀就變得越來越急迫了。

實際上李富貴並不打算自己徵收糧食然後運到天津去,在兩江各種稅賦早就被摺合成銀子來徵收了,他才懶得重新去徵糧食,李富貴的計劃是直接在天津做採購招標,中標的商人把糧食拉到天津交貨就大功告成,至於那些商人從哪裡進糧如何販運他一概不管。現在兩江有三個人號稱糧食大王,李富貴曾經就這件事情問過他們,結果三個人都拍着胸脯保證一百多萬石的糧食絕對不成問題,有個傢伙甚至想獨吞這筆訂單。

“在我的一畝三分地就得聽我的,他要是老老實實的就還留他一碗飯吃,要不然立刻讓他給我滾蛋。”

“如果大人真能完成這件事那真是兩江百姓之福。”徐繼畲也知道漕運的黑暗,如果真的能夠繞開他們那兩江農民身上揹負的漕糧負擔會減少一半以上。

“是啊,老百姓有福了。”李富貴的回答有些心不在焉,因爲他不知道究竟應該如何處理這些省下來的錢,“如果我們繼續按照原有的標準徵收,在把這中間的差額拿來做社會性投資你覺得怎麼樣?”

徐繼畲想了想,這上百萬兩銀子的確非常有誘惑力,不過他最終還是決定勸阻李富貴這麼做,“不可如此,總督大人應當知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我並沒有加他們的賦稅,”李富貴認爲廣大農民應該能夠接受這件事。

“我這幾年屢受挫折,所以一直在想大人與我所行之事究竟有什麼區別,高明在何處,多少有了一點心得,其中之一就是大人從不失信於民,大人現在行的是千古未有的事情,當年商鞅君變法做的第一件事不是立威而是立信,大人現在與先人所行暗合,可是如果您在這其中剋扣的話必然會傷害您的信譽,那個時候百姓即便不起來作亂也不會像現在這樣打心眼裡支持您的變法,孰輕孰重還望大人思之。”

這番話說得李富貴一愣,“有道理,若不是你提醒我險些就利令智昏了。”同時他的腦子裡又一次開始了緊張的計算,這些年來兩江的賦稅變動不大,李富貴除了倡導減租減息以外就是幫助各地誇大各種災害,儘量免掉一些錢糧,而這次的改革不管對地主還是貧農都是一件大好事,如果藉着這股風把那些還經過試驗期的稅法捆綁推出應該不會受到太強的抵制,

“族權與夫權比皇權頑固多了,要是沒有這個漕糧我還真不知道要到什麼時候才能去打倒他們。”李富貴在心裡想道。

“大人繆讚了,這只是千慮一得。”

當李富貴的寬宏大度所收穫的感激漸漸消退之後,徐繼畲突然意識到這件事沒有那麼簡單,漕運總督李富貴的確不怕,就算攆他滾蛋他也毫無辦法,可是北京難道會坐視不管嗎,的確北京已經無數次的坐視李富貴的胡鬧,這次表面上看李富貴也沒有剋扣運到北京的漕糧,但是如果這次北京再無絲毫表示那就意味着朝廷的咽喉——漕運被李富貴抓在了手裡,南方其它的督撫必然會再一次效仿李富貴,甚至他們會和李富貴一起幹。如果這樣朝廷就再也沒有力量來與南方對抗了,徐繼畲相信恭親王必不會如此束手待斃,這個時候他的腦海中忠君愛國的好思想又慢慢的浮現了出來,眼前更是看到了諸葛亮、張巡等一批忠臣先烈,可是李富貴的權勢和對他的恩情也在天平的那一端重重的壓了下來。

思來想去的徐繼畲經過了激烈的思想鬥爭還是決定兩邊都不得罪,他也不打算在這件事情上邀功,提起筆來以閒聊的口吻給北京的一位老友寫了封信,信中隨口提到了李富貴的打算。他希望能借此提醒奕欣早作準備,同時這樣把消息偷漏出去即便李富貴知道了以他的大度應該也不會怨恨自己。

奕欣得到李富貴要動漕運的消息之後果然是大吃一驚,而文祥還沒等他派人去傳就已經急急忙忙得找上門來。

“王爺可曾聽說關於漕運的傳聞?”文祥開口後再無二話,劈頭就問。

“我也正爲這事心焦呢,現在看來就算我們願意做周天子,可人家還是不會放過我們,要是真得讓他聯合南方的督撫把漕運給架空了,即便我們練出了新軍也沒法和李富貴打啊。”

文祥搖了搖頭,“我們練新軍本來就不是要和李富貴打。”

“那我們練兵要幹什麼?”奕欣有些奇怪。

“我們練兵只是讓李富貴不來打我們,在十年內甚至二十年中靠軍隊再次征服南方是非常困難的,我們練兵只是有備無患。”

“就算不開打,周天子當年不用諸侯供奉啊,可是我們現在每年要從他們那裡拿走四百萬石糧食啊,按這種情況走下去遲早他們會不願意再繼續給下去。”

“所以說東北的開發還要加快,開放移民的面積要大大的增加,前幾年放開的那些地方今年都獲得了豐收,我看我們還可以暫時免掉那闖關東的錢糧,畢竟我們現在還有漕糧,等到李富貴真的想拿漕糧壓我們的時候我們再把東北的錢糧徵起來,我請人算過,要是真的全都開發出來以後糧食的產量還是非常可觀的。”

這個想法讓奕欣一愣,開發東北似乎有點遠水解不了近渴,不過李富貴的確沒有說馬上就要斷掉漕糧,從長遠來看或許這還真是最好的辦法。“這的確是長久之計,可是明年難道我們就真的任由李富貴胡來而毫不反擊嗎?這也太可恨了。”

文祥長嘆一聲,“漕運是多年的頑疾了,就算李富貴不來搗亂我看這套制度也撐不了多少年了,這次李富貴的行動必然會得到南方大多數督撫的支持,這件事上我們不如順水推舟,甚至可以由我們先行提出。”

奕欣搖了搖頭,“還是那句話,這種事只能李富貴來做,漕運那一攤子臭水有多深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們來進行改革根本就不可能,牽一髮而動全身,更何況這次抓的是整根辮子。就不說別人,這漕運總督索克阿你能動他嗎?那漕運衙門上上下下不知道有多少關係,我們只能抽繭撥絲,可是李富貴卻能動剪子,這真是太不公平了。”

文祥聽了這話若有所思,看到他的樣子奕欣有些奇怪,“在想什麼呢?”

“在想李富貴。”文祥隨口答道。

“噢?想出些什麼來了嗎?”奕欣十分的好奇。

“王爺曾經說過李富貴的那種種怪誕的行爲雖然現在看來都有其功用但是那只是他運氣好,不可能是刻意爲之,否則就代表了他早在差不多十年前就能預測到今天的情況。”

“對啊,我現在還是這麼認爲的。”奕欣始終認爲李富貴能有今天是因爲讓人羨慕的好運,否則以他的種種行徑就算不被砍頭,也早就被趕回老家去了。

“王爺說的固然有道理,但是還有另一種可能。”文祥慢慢的說着,他一邊說一邊還在整理自己的思路。

“什麼可能?”

“這個天下已經變了,幾乎所有的規矩都已經變了,王爺又沒有察覺。”

奕欣想了一下,點了點頭,“是有些變了,要不然也不會有這麼多事情我居然會看不懂。”

“我們到現在爲止對這些規矩還在摸索,可是李富貴有可能早就知道這些規則了,那樣他的荒唐就不是針對新學科舉、或者漕運改良,而是整個大清國,所以我們看到不管是什麼新政只要他來弄總是能弄成,可我們卻只能縛手縛腳,此人的來歷可能並不簡單。”

“但願不是你說得那樣,否則真是不堪設想,說起他的身世我在他回南方以後還真的派人調查過,他說自己是金陵人士,我是有懷疑的,髮匪把南京佔了,他這麼說當然就死無對證了,從他的口音來看他更像蘇北人,他第一次出現也是在蘇北,可是在此之前一點線索都沒有,實在讓人想不通,他做了這麼大的官,一個故舊都沒有,就算他們李家村被長毛屠了,可也不至於殺的一個人都不剩,就算殺的一個人都不剩,南方的村子小,村與村之間總是會沾親帶故,可是這位李大人唯一的親戚居然是太后,實在是太詭異了,我怎麼都想不通。”

“王爺心思縝密,如果我們能早幾年想到盤查他的底細或許收穫會多一些,現在在兩江的地面上調查李富貴確實不容易。”文祥嘆了一口氣,“有錢難買早知道,真是一點不假。”

“早幾年我們都被他騙了,那個時候都把他當小丑看,可是他今天看起來還是像小丑,只不過這個小丑手上拿着鬼頭刀,看起來就不那麼滑稽了。”奕欣憤憤地說道。

與此同時,李富貴在南京也在和他的幾個幕僚討論着北京的事情,這一次的探討非常正規,與以往插科打諢的閒聊完全不同,之所以會引發這樣一次討論是因爲李富貴經歷了人生中第一次的勸進,就皇位這個問題李富貴一直沒有完全拿定主意,他基本上抱着隨遇而安的態度,不過當真的有人想把皇帝這頂大帽子安到他頭上的時候他還是有一點慌張。

“我做皇帝?”李富貴有些奇怪的看着魏人傑,手上拿着那本勸進的摺子,在李富貴看來這文章寫的十分工整,不過內容卻非常空洞,總結出來一句話就是天時已變,李富貴應該做皇帝,“你找誰寫的這麼個東西?”

“寫得不好嗎?”魏人傑心裡有些忐忑,畢竟這事他也是第一次作,在史書上找了一些資料就這樣學了起來。

“不知道,這種東西我以前也沒看過,咱們自家兄弟用不着這些繁文縟節,你究竟是怎麼想的?”李富貴很希望掌握這位勸進者思維的脈絡,他實際上還是挺介意軍隊裡對此事的看法。

魏人傑想了想,“我聽說大帥要杯酒釋兵權了,就想着要是再不幫大帥黃袍加身以後就沒有機會了。”

“杯酒釋兵權,”李富貴一愣,“你是說募兵制改徵兵制吧?怎麼,你打算交出兵權嗎?”軍事改革的風聲在打下南京之後已經越吹越烈,部隊裡面雖然不是說人心惶惶,不過畢竟面臨劇烈的變動,人心浮動的情況還是很普遍的。

“我是有到地方上工作的打算,不過那樣一來將來擁戴大帥稱帝就沒我的份了,所以不如趁這個機會搶個第一。”魏人傑知道這樣的實話李富貴喜歡聽。

果然李富貴笑了起來,“那你覺得現在的時機恰當嗎?”

“我覺得沒有問題,倒是大帥應當等到把江西的長毛徹底剿滅之後再進行徵兵,反正只是舉手之勞,那個時候我兩江挾大勝之餘威一舉組建二十萬大軍,放眼天下還有誰敢不服,不過在光復南京之後作這件事效也差不到哪裡去,畢竟沒有誰是我們的對手。”

不得不承認魏人傑說得挺誘人,李富貴發現如果自己要堅持既定的路線就必須時刻忍受這些誘惑,想要抵抗那種伸一伸手就能把果子摘下來的誘惑真的不是很容易。“你這個勸進的守功我記下了,”李富貴把摺子合上對着魏人傑說,“想去地方很好,你的能力我是相信的,不過黃袍加身這件事就到此爲止,不要以爲我是謙虛回去再反反覆覆的搞,暫時我做皇帝的時機還不成熟。”說着他拍了拍魏人傑的肩膀以示鼓勵。

本來這事到此也就算結束了,不過未來政權走向的這件事還真是需要考慮考慮了,李富貴也看出自己很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執掌國政,那現在未雨綢繆做好計劃也是很有必要的,所以他請來了陸歸延、容閎來探討國體,本來他還對是否要聽一聽徐繼畲的意見猶豫了一下,但是又覺得這個人不是很保險,暫時還不應該把他放到核心決策層裡來。

第121章 和平(中)第101章 遣清使第51章 平衡第一百一十章第一百五十四章第2章 工作、要飯、教堂第一百零九章第27章 遠行第3章 入教、彼得、聖經第26章 天津(下)第95章 突襲第163章 陷阱第一百七十四章第199章 盛世危言第一百六十四章第一百零四章第一百五十八章第一百二十五章第八十四章第42章 五八年的冬天(下)第六十章第十六章第25章 天津(上)第六十八章第一百五十二章第168章 中亞的混亂第七十三章第119章 分割越南第一百七十五章第145章 代議制第七十四章第九十四章第123章 吳淞水戰第七十三章第196章 蘇丹第一百三十八章第8章 縱橫捭闔第一百零五章第一百六十二章第一百零七章第187章 經略蒙古第174章 逃離巴黎第3章 入教、彼得、聖經第190章 過年第160章 安集延第八十六章第9章 諸世紀II第55章 兩江總督李富貴第119章 分割越南第138章 戰爭準備第十四章第170章 翼王展翅第201章 海戰第一百八十四章第95章 突襲第六十七章第八十三章第一百二十八章第一百四十二章第198章 光復吉林第七十章第157章 新的目標第六十九章第107章 天國舊友第50章 北京條約第201章 海戰第207章 巡遊第六十一章第159章 遠征棋局作者文海第111章 李府第七十二章第79章 勝海舟第一百二十六章第74章 長門決戰第207章 巡遊第一百七十三章第一百八十二章第148章 宣判第197章 海參崴第一百五十二章第101章 遣清使第34章 醋缸第182章 禪讓詔書第一百零六章第97章 合圍(下)第四十八章第四十九章第102章 廣東的維新第1章 張家莊、漣河鎮第104章 勸進第131章 演習第164章 連環套(上)第154章 謀議人物表第93章 布爾溪之戰第一百三十二章第六十二章第十八章第159章 遠征
第121章 和平(中)第101章 遣清使第51章 平衡第一百一十章第一百五十四章第2章 工作、要飯、教堂第一百零九章第27章 遠行第3章 入教、彼得、聖經第26章 天津(下)第95章 突襲第163章 陷阱第一百七十四章第199章 盛世危言第一百六十四章第一百零四章第一百五十八章第一百二十五章第八十四章第42章 五八年的冬天(下)第六十章第十六章第25章 天津(上)第六十八章第一百五十二章第168章 中亞的混亂第七十三章第119章 分割越南第一百七十五章第145章 代議制第七十四章第九十四章第123章 吳淞水戰第七十三章第196章 蘇丹第一百三十八章第8章 縱橫捭闔第一百零五章第一百六十二章第一百零七章第187章 經略蒙古第174章 逃離巴黎第3章 入教、彼得、聖經第190章 過年第160章 安集延第八十六章第9章 諸世紀II第55章 兩江總督李富貴第119章 分割越南第138章 戰爭準備第十四章第170章 翼王展翅第201章 海戰第一百八十四章第95章 突襲第六十七章第八十三章第一百二十八章第一百四十二章第198章 光復吉林第七十章第157章 新的目標第六十九章第107章 天國舊友第50章 北京條約第201章 海戰第207章 巡遊第六十一章第159章 遠征棋局作者文海第111章 李府第七十二章第79章 勝海舟第一百二十六章第74章 長門決戰第207章 巡遊第一百七十三章第一百八十二章第148章 宣判第197章 海參崴第一百五十二章第101章 遣清使第34章 醋缸第182章 禪讓詔書第一百零六章第97章 合圍(下)第四十八章第四十九章第102章 廣東的維新第1章 張家莊、漣河鎮第104章 勸進第131章 演習第164章 連環套(上)第154章 謀議人物表第93章 布爾溪之戰第一百三十二章第六十二章第十八章第159章 遠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