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徐繼畲

徐繼畲在經過了兩個多月備受煎熬的日子之後終於決定向李富貴求援,如果這一根稻草也救不了他那他就只好辭官了,問題是這次辭官與上次不同,這一次如果從廣西捲鋪蓋滾蛋他都不知道自己還有哪裡可去。可是留在巡撫的位子上日子也不好過,實際上他現在在廣西已經漸漸被架空了起來,他手下的不少官員自命高風亮節,自從賀縣起義以後就和這位巡撫大人幹上了,稍微有點不如意就以辭官相威脅,這些人往往是背後有些靠山的,廣西這個窮地方的缺本來就不是很放在心上,可是徐繼畲卻不敢真的開了他們的缺,一來是不願意得罪他們後面的人,當然更重要的是現在廣西的形勢很緊張,士林、官場甚至民間都有一觸即發的趨勢,在這個時候任何波動都可能再一次引起大麻煩。結果他的姑息使這種情況愈演愈烈,漸漸的那些沒什麼靠山的科舉出身的官員也開始陽奉陰違起來,在他們看來徐繼畲不過是個五日京兆,兔子的尾巴長不了了,這個時候不出一口惡氣更待何時。

徐繼畲實在不知道應該如何去求李富貴,最後只好厚着臉皮寫了一封信,裡面回顧了兩人之間的交往,至於他不告而別的事情竟然一句都沒提,李富貴看着這封信不覺笑了起來,“你們大人身體怎麼樣。”

徐安是徐繼畲的老管家了,他從來沒有見到主人像現在這樣狼狽,這次來之前徐繼畲已經把所有的情況都向這位心腹之人說得明明白白。徐安實在沒想到事情已經糟糕到這種地步,這讓他非常焦急,要知道他這一位巡撫管家在廣西可是頗有身份,老爺這次如果再次罷官那肯定是永不錄用,這讓徐安心急如焚,他剛剛給二兒子捐了個官,可是老三的前途還沒有着落呢。現在面對李富貴他一心就想幫着主人爭取到這位巨頭的支持以渡過眼前的難關。

“大人的身體很差,現在天天只能吃一小碗飯,懇請總督大人救救我家老爺。”徐安一說起徐繼畲眼睛立刻就溼潤了,他雖然在徐繼畲的背後搗鬼撈錢,不過對這位主人卻仍然是忠心耿耿,這在當時也算是一個非常奇特的現象。

“那也是你家大人自找的,當年我勸他留在江蘇,如果那個時候做了江蘇布政司,現在也應該升到江蘇巡撫了,這次收復南京多少還能撈個功勞,可你們家大人偏偏要跑到廣西那個兔子不拉屎的窮地方去受苦,還跟我玩個不辭而別,現在在那麼遠的地方惹出了麻煩,讓我怎麼幫他?”

徐安在心裡也是一個勁的埋怨徐繼畲,這江蘇巡撫坐鎮蘇州,可是一等一的肥缺,就算是江蘇布政司也比那個廣西巡撫油水多多了,老爺當年怎麼會這麼糊塗,要是當年真的按李富貴的這條路走下來那不要說老三,就是老四的前程也都搞定了,“我家老爺也是後悔得不得了,他當年也是因爲朝廷徵召,實在是沒有辦法,又覺得辜負了大人的一番好意,所以纔沒有向大人辭行,還望大人贖罪。”

對於李富貴來說幫助徐繼畲倒是符合他自己的利益,一方面他現在是督撫的老大,不過這並不代表那些督撫和他一條心,因爲這個位子是由他手中的槍炮決定的,李富貴還沒有承擔起老大的責任與義務,如果替徐繼畲把這件事擔下來那麼以後任何督撫與中央發生矛盾之後就會來仰仗李富貴,這樣他才能真正的算是老大。另一方面徐繼畲這次的事情畢竟是維新引起的麻煩,李富貴也不願意看到有人因爲提倡維新而倒黴,這必將對各省的新政造成一定的打擊。

不過李富貴並不打算就這樣輕易的放過徐繼畲,“你們老爺書呆子氣太重,守成應該沒什麼問題,不過要是想創新多半會遇到麻煩。我這次可以幫他,不過下次又該怎麼辦?”

徐安一聽李富貴口風鬆動心中一陣狂喜,“以後的事情好說,先讓我家老爺過了這一關吧。”

李富貴笑了笑,“這樣吧,我派幾個人到廣西去幫幫你家大人,他一個人就想在南疆開出一片維新的天地確實不容易。”

徐安並不知道這是李富貴要插手廣西的先兆,徐繼畲倒是很清楚,李富貴的回信寫得明明白白,這幾個人要在廣西做什麼官也使白紙黑字的寫在上面,語氣中沒有一絲商量的餘地,徐繼畲對此也無可奈何,首先他已經無法抗拒李富貴,其次李富貴說得也沒錯,憑他一個人想在廣西搞維新實在是太困難,這幾個人在維新這個方面的確算是他的幫手。

李富貴與奕欣在關於科舉鬧得劍拔弩張之後就建立了一條秘密的訊息通道,這條通道對他們的幫助很大,任何一方有什麼動作之前一般都會先向對方通個氣,有什麼問題事先就會謀求妥協,這樣可以避免頂起來以後爲了面子誰也不肯後退的尷尬出現。李富貴現在就是通過這個通道在和奕欣商量這件事,李富貴的意見是立刻把那些叛亂定性爲背叛大清的大逆不道的罪行,其實奕欣一直也想這麼做,但是他不敢得罪全國的士林,在他的計算裡這個時候就應該讓李富貴衝鋒在前了,而李富貴也確實沒有辜負他的期望。但是李富貴對徐繼畲的態度就讓奕欣有些擔心了,李富貴要求就鎮壓賀縣起義的事情給徐繼畲請功,這讓奕欣不得不懷疑他們之間的關係。

“難道這個徐繼畲真的是李富貴的人,要是這樣的話我們當年可就失算了。”奕欣揉着太陽穴說道,他現在對文祥的以漢制漢的計劃有了那麼一點懷疑,畢竟這些不在他的掌握之中,讓人心裡沒底。

“從現在來看的確很有這個可能,真是怪了他們一個山西一個江蘇,究竟是怎麼跑到一起去的?”醇親王很贊同他哥哥的想法。

“當年也只是推測,本來就無十成的把握,既然現在他們的關係已經證明了,那究竟該如何應對呢?”因爲那個時候提拔徐繼畲的主意是文祥出的,所以他現在想把這個問題淡化處理。

“論功行賞是絕不可能的,他惹出這麼大的亂子不砍他的頭已經是非常客氣了。”醇親王怒氣衝衝的說道。

奕欣點了點頭,“道理是這樣說,不過李富貴這邊如何應付呢?這傢伙只要一開口就絕對不會空着手回去。”

“不如這樣吧,徐繼畲現在在廣西也有點呆不下去了,我們不如把他平調到兩江去作巡撫,這樣應該說得過去。”醇親王的想法在文祥看來有些一廂情願,李富貴既然已經把這顆釘子釘在了廣西又豈能容你那麼輕易的拔去,鬧不好他又要耍橫,到現在爲止這些王爺軍機們對此仍然是沒什麼好辦法。

奕欣對他弟弟的這個想法到是頗爲欣賞,“江蘇巡撫不行,薛煥是我放在李富貴身邊的一張牌,他現在曲意奉承,等到將來必有大用。”

文祥並不認爲薛煥在江蘇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因爲江蘇整個官場的體制已經改變了,像這些官職的權力早就被瓜分得乾乾淨淨,保留一個巡撫的頭銜應該不會有什麼作用,“那就只好平調到安徽了,王爺覺得李富貴能接受嗎?”

“他的人犯了事現在還給他,這已經給足他面子了,難不成他還真說一不二了。”

“最好平調到江西。”醇親王又補充了一句。

“這恐怕他真的不幹了,不過可以先這麼說,然後再跟他討價還價一番。”奕欣笑着說道。

把徐繼畲調到兩江,這對李富貴來說頗有誘惑,廣西畢竟太過遙遠,把這些人才集中到兩江也是一個很不錯的想法,而且奕欣的觀點也的確有他的道理,那就是徐繼畲在廣西的確有些呆不下去了,李富貴可以幫他擋住大部分的指責,但是想要在廣西弄出點政績則必須得到當地人的配合。

“一個富庶的廣西對於以後在越南和法國周旋具有很大的意義,”李富貴在權衡這兩者之間的利弊,法國在廣東的廉州府弄到了一塊殖民地後發現這裡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對這座港口的建設投入了極大的熱情,與此同時也加快了侵略安南的步伐,計劃從南北兩個方向對安南進行滲透,消失的軍團領導着當地人民給這些侵略者以有力的打擊,尤其是北部地區已經建立了兩支由中國人領導的武裝力量,對他們來說廣西就是大後方,在此之前徐繼畲對於這些境外的華人武裝並沒有給與任何支援,他那個時候生怕會惹法國不高興,李富貴也沒有要求他做些什麼,對於這些分散在東南亞的富貴軍小分隊李富貴自有他傳遞、支援的通道。雖然徐繼畲並沒有給南方任何援助,但是李富貴仍然認爲如果徐繼畲留在廣西會對越南人民的抗法鬥爭有一定的好處,因爲他會努力的把廣西建設起來,如果他成功了那麼支援的物資直接從廣西出發無疑比從上海開始走海路要方便得多。

“要是徐繼畲走了,廣西會落到誰的手裡呢?奕欣、李鴻章還是曾國藩呢?”思來想去還是覺得李鴻章的可能性最大,“要是李鴻章的話倒不用擔心越南了,李鴻章那個人很聰明。”

出於這種考慮李富貴對弈欣作出了妥協,任何反對新科舉的行爲都被定義爲與朝廷作對,而徐繼畲因禍得福被調到安徽去當巡撫,別人坐這個位子如同火山,不過他坐上去應該沒有任何的問題。

徐繼畲本人當然是大喜過望,他在廣西天天度日如年,如果到了安徽那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了,那裡新政的基礎已經十分紮實了,上司又是維新的領軍人物,雖然自己說起來有些對不起他,不過這應該已經揭過去了。所以他一接到朝廷的詔令就趕忙啓程,好像生怕上面反悔一般。

李富貴對於這個徐繼畲的心態實在有些矛盾,實際上這種矛盾不僅僅是針對徐繼畲,從舊文人中走出來的新派學者多少都讓他感到又愛又恨,從他們的出身來說能夠有這樣的見識讓李富貴很是欽佩,但是這些人卻始終跳不出舊圈子,他們雖然已經意識到了規則的改變,但是卻始終不敢用新規則來做事,因此他對胡林翼倒是十分的佩服,胡林翼回到湖北以後採取了一系列的政策來推行新政,從手法上看他已經拋開了老式官場的那一套,結果倒是很有些效果。

不過李富貴並不知道胡林翼這樣做完全是致生死於度外了,在感到自己身體越來越差之後胡林翼實在等不下去了,他那些強硬的手段也算是爲左宗棠開路,屬於進兩步退一步的手法,爲此胡林翼和郭嵩燾一樣在自己的家鄉被人唾棄,實際上湖南士林怎麼也想不通爲什麼這樣一位堪稱道德楷模的人會一夜之間變成一個洋奴,每每說到這些他們總是捶胸頓足、痛心疾首。不過胡林翼的叛變對他們的打擊實在太大了,以至於這座堡壘上終於被震出了幾道裂痕,有些相信胡林翼品格的人開始真正思考維新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了,一些留洋歸來的湖南學子在看到胡林翼受到如此不公的指責之後毅然放棄了在湖北優越的職位返回湖南宣講新學,替胡林翼辯護,在他們的影響下一支擁胡的小團體在湖南出現,在這種碰撞下湖南人激烈的性格表現無遺,就如同一鍋滾油中滴入了幾滴水,這些人雖然飽守挫折不過有曾國藩的暗中保護倒也沒有吃很大的虧。

現在的曾國藩是湖南巡撫,通過家族、門生、幕僚對湖南的控制得嚴嚴實實,雖然不敢正面與民意對抗,不過暗中的作些疏導還是沒有什麼問題的,另外他也在努力的改造湘軍的思想,這支部隊現在作戰的士氣越來越低,但是崇洋的勁頭卻慢慢的擡了起來。對此曾國藩十分矛盾,雖然這一切是在他的授意下進行的,但是看到一些下級軍官身上的那種新式作風他又實在看不慣,最後乾脆眼不見爲靜,把這件事丟給曾繼澤他甩手不管了。

對於湖南學術界發生的這些爭執李富貴一點都不知道,畢竟湖南不是這次教育改革的試點省份,所以他的目光一直沒有投向那裡,這次徐繼畲浪子回頭李富貴幹脆好人做到底,不但以前的事情他沒有再提還把他當年的行爲大大的讚賞了一番,“健男,回來就好,我這裡還是缺少像老兄這樣能夠獨當一面的人才,以前的事情不要放在心上,畢竟你忠於朝廷也不能說不對,只是良禽擇木而棲,下次眼光可要放準一點。”

“慚愧啊,繼畲這幾年毫無建樹,回來一看兩江卻是突飛猛進,居然在這麼短的時間能新開這麼多的工廠,繼畲拜服。”徐繼畲這次回來的所見所聞給他的鎮靜不亞於他第一次來兩江,他做夢也沒想到這裡的變化這麼大,工業革命初期的發展的確讓那些經歷了幾千年慢吞吞日子的中國人感到不可思議。

“你不懂軍事啊,你去廣西是一個打十個,留在兩江是十個打一個,這其中效率的差別可遠不止一百倍,”李富貴笑着說道,“過去的事情就當他是個教訓吧,在安徽你可是大有所爲啊。”

“下官這次來確實是希望能幹出一番作爲,不過不知道大人還有沒有什麼指示?”徐繼畲這個時候倒不是在謙虛,畢竟他新來乍到,而且兩江的官制又與別處不同,實際上徐繼畲在交接過之後就發現他這個巡撫幾乎毫無職權,完全是個空架子,難怪前任被平調到廣西還要放鞭炮慶祝。

“工業的事情暫時還用不着你來做,兩江的工業發展現在已經有一個專門的部門來管了,你還是先幹老本行,把土地管起來,這幾年棉花是重中之重,安徽是產棉區,產量一定要上去,種植面積可能還要增加。”

“今年糧食收成不太好,再減少糧食的種植面積似乎有些不太好吧?”

“不要緊,今年的糧食不會不夠吃的。”

看到李富貴如此自信徐繼畲不禁大感好奇,他知道李富貴可以通過海外貿易來獲得糧食,但是那都是要花錢的,如果不是有更高明的辦法李富貴是不會露出這種得意洋洋的神色的。“不知大人有什麼好辦法?”

“漕糧。”

第一百四十章第57章 清洗第一百一十三章第一百零四章第176章 妥協第十五章第208章 繼承權第177章 川鄂大戰第42章 五八年的冬天(下)第129章 太子太傅第200章 海上對峙第44章 交易(上)第一百四十六章第43章 決戰第一百三十九章第143章 左宗棠與三鞭酒第九十六章第3章 印度起義第173章 清洗北京第七十二章第一百六十章第68章 出征的日子第175章 倒幕之爭第93章 布爾溪之戰第一百八十二章第16章 戰廣州第112章 黃昏第109章 青幫重逢作者文海第一百七十七章第五十五章第一百五十四章第六十八章第十四章第78章 藝妓風波第103章 徐繼畲第43章 決戰第二十七章第43章 決戰第九十六章第40章 迷信第193章 敗後之局第128章 陝甘第十四章第六十五章第一百六十四章第6章 見官、趙世祖第33章 廣東戰區(下)第145章 代議制第211章 廢帝(下)第九章第51章 平衡第133章 儒之邏輯第24章 扶清滅洋第五十八章第202章 賞櫻第46章 馮婉貞第122章 和平(下)第160章 安集延第一百零二章第一百一十八章第一百一十七章第一百八十四章第193章 敗後之局第八章第六十章第175章 倒幕之爭第一百七十章第一百八十六章第62章 羅馬第75章 虛晃一槍第一百四十四章第五十四章第53章 捻子第一百四十一章第166章 外交第200章 海上對峙第一百五十九章第三十章第168章 中亞的混亂第80章 五方會談第6章 見官、趙世祖第一百三十一章第十一章第一百三十八章第一百一十八章第一百一十四章第一百五十九章第195章 社區服務計劃第九十九章第35章 外交禮儀第一百八十六章第156章 西出陽關第八十七章第12章 天京事變第一百二十章第四十五章第45章 交易(下)第90章 科舉
第一百四十章第57章 清洗第一百一十三章第一百零四章第176章 妥協第十五章第208章 繼承權第177章 川鄂大戰第42章 五八年的冬天(下)第129章 太子太傅第200章 海上對峙第44章 交易(上)第一百四十六章第43章 決戰第一百三十九章第143章 左宗棠與三鞭酒第九十六章第3章 印度起義第173章 清洗北京第七十二章第一百六十章第68章 出征的日子第175章 倒幕之爭第93章 布爾溪之戰第一百八十二章第16章 戰廣州第112章 黃昏第109章 青幫重逢作者文海第一百七十七章第五十五章第一百五十四章第六十八章第十四章第78章 藝妓風波第103章 徐繼畲第43章 決戰第二十七章第43章 決戰第九十六章第40章 迷信第193章 敗後之局第128章 陝甘第十四章第六十五章第一百六十四章第6章 見官、趙世祖第33章 廣東戰區(下)第145章 代議制第211章 廢帝(下)第九章第51章 平衡第133章 儒之邏輯第24章 扶清滅洋第五十八章第202章 賞櫻第46章 馮婉貞第122章 和平(下)第160章 安集延第一百零二章第一百一十八章第一百一十七章第一百八十四章第193章 敗後之局第八章第六十章第175章 倒幕之爭第一百七十章第一百八十六章第62章 羅馬第75章 虛晃一槍第一百四十四章第五十四章第53章 捻子第一百四十一章第166章 外交第200章 海上對峙第一百五十九章第三十章第168章 中亞的混亂第80章 五方會談第6章 見官、趙世祖第一百三十一章第十一章第一百三十八章第一百一十八章第一百一十四章第一百五十九章第195章 社區服務計劃第九十九章第35章 外交禮儀第一百八十六章第156章 西出陽關第八十七章第12章 天京事變第一百二十章第四十五章第45章 交易(下)第90章 科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