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翼王展翅

在經歷這次西北戰爭之前石達開並不是沒有意識到天國所犯下的路線性錯誤,但是畢生的事業以及千千萬萬的部下給了他極大的負擔,想要將以前的一切推dao重來談何容易,事實上石達開連自己這一關都過不去。不過現在他終於明白了再這樣走下去所有的人都只能是死路一條,其他人聽了石達開的陳述之後全都沉默不語,這個問題這些人或多或少的也都想過,但是始終不願意正面去面對它,只有李秀成面有得色,安慶經過這些年的磨合算是走上了正軌,李秀成作爲這座城市的軍政首腦雖然不再像以前那樣可以隨意的呼風喚雨,但是他的未來仍然是有保障的。

“翼王殿下認爲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石達開深深的吸了一口氣,“把所有的軍權和政權都交給李富貴。”

此言一出下面一片譁然,實際上大家都認爲採用李秀成的那種方式比較合適,而且因爲他們的領土大部分不像李秀成那樣從屬於兩江,所以衆人還想着在叢屬的程度上或許還可以做一番討價還價,可是現在石達開一開口就讓他們把所有的權利都交出去這當然讓衆人無法接受。

石達開舉起手向下按了按,會場上的聲音漸漸的平息下來,“現在相信大家已經不再相信什麼天國、天父、天兄之類的鬼話了,”陳玉成稍稍動了一下不過看到其他的人都沒有反應他還是忍了下來,“我當年參加起義是爲了替天下人打出一個更好的世道,天國之說不過是一個幌子,可是沒想到最終把我們自己也幌進去了,自我們起事以來已經死了幾千萬人,可是理想的世界卻離我們越來越遠,這是爲什麼?答案就是我們的路錯了。”

聽到這裡陳玉成再也忍不下去了,“難道我們反清也是錯的,難道翼王忘記了我們起義前所經歷的種種苦難,我那個時候雖然小可是還是記的鄉親們是因爲沒有活路才揭竿而起的。”

石達開點了點頭,“玉成說得不錯,可是我這段時間從李富貴那裡學到了不少東西,其中有一條就是沒有人絕對正確,當年在廣西我們反清是對的,但那對錯也只是相對而言,滿清殘暴腐朽我們當然應該起來推翻它,可是當我們和李富貴對峙的時候相對正確的一方就是他了,就算你們沒有去過兩江也應當聽說過那裡的老百姓安居樂業、生活富足,政府更是兵精糧足、威震四方,這一切難道還不能說明他們的方向更加準確嗎?”

其他人對於這種意識形態上的爭執並不感興趣,看到陳玉成還想反駁李世賢趕忙搶先發言,“對於必須臣服於李富貴這一條我們並沒有什麼異議,可是李富貴他並沒有逼着我們把所有的兵力都交出去,好像他在這方面還是比較寬容的。要是都交出去了讓我們成爲李富貴手下的一名普通官員那可不行,我們幹不來啊,現在在兩江當官很難,要會很多東西,那些新玩藝我們都不懂,用不了多長時間我們自己就幹不下去了。”

“你們知道交出漢口之後我有什麼打算嗎?”

衆人一起搖頭,石達開掃了所有人一眼,“我要到淮陰去讀軍校,出來以後我還要到國外去深造,”石達開緩緩的說道,看到衆人一幅不相信的眼神他從衣襟裡掏出一本書來,“自從我打定了這個主意之後就開始學習外語,我經學了兩個月了。”

所有人都被這番陳述驚呆了,就在衆人傻愣愣的看着石達開的時候他站了起來走到李秀成的身後重重的拍在李秀成的肩膀上,“這次西征的時候李富貴曾經問過我,他很奇怪秀成這樣出衆的將領爲什麼當上一個雞頭太守就開開心心的好象達成了人生目標一樣,我實在無言以對,只好說秀成年奔五旬,已無心再爭名奪利,”這一番話把李秀成說的滿臉通紅,“說這話的時候我也在問自己,難道我的一生也就這樣度過了嗎,我今年四十一,玉成,你應該只有三十五吧?世賢你的年紀也不算大,不錯,我們是有很多東西不懂,可是不懂就不能學嗎?若是你們胸無大志想在這一州一府間終老一生我也不強求,可是我還要建功立業,大好男兒不能揚威四海這輩子也就算白活了。”

李秀成坐在那裡淚流滿面,“翼王說的是啊,這些年我們老是打敗仗當年的意氣早都不知道扔到哪裡去了,回想起那個讓清軍提到我們的名字就瑟瑟發抖的時候好像已經是上輩子的事了,您說我現在再去學是不是太老了一些?”

“我想不算晚,現代戰爭用不着將領上陣殺敵,就算要上陣那你還記得曾天養嗎?消磨銳氣的不僅僅有失敗,財帛子女恐怕更厲害。”

在旁邊沉思的陳玉成接口道:“翼王還是不要難爲秀成了,他哪裡還是當年勇破江南大營的合天侯,說實話秀成現在交出軍權政權老老實實的作個富家翁倒是不錯,翼王要去淮陰還是我來陪您吧,反正我現在光棍一條。”

李秀成聽了陳玉成的話立刻勃然大怒,但是咬牙切齒了一番之後還是忍了下去,因爲陳玉成說的未嘗沒有道理,天國諸將當中要數有錢恐怕沒人比的過李秀成,要他拋棄這一切重頭再來代價實在是太大了一些。

“就算我們有出路將來還能建功立業,可是這麼多太平軍將士怎麼辦?他們也加入富貴軍嗎。”亂哄哄的人羣中又有一個人問道。

“在人員的安置上我還需要和李富貴談,他這個人不錯,我相信不會虧待我們的將士,我說過了他的方向比我們要正確,將士們跟着他要比跟着我好,不過你們回去也要告訴大家,以後必須把自己的位子擺正,要有從頭再來的準備。”

對於在座的所有人來說石達開的決定都是一個需要他們認真的考慮的事情,石達開已經表明不管他們怎麼做自己都會徹底放棄他在湖北的一切,這個行動本身就會對其他人產生巨大的壓力,實際上衆人要是不跟進的話將來的日子多半會很難過,主要的問題是跟進之後怎麼辦,這些年大夥多多少少都聚斂了一筆錢財,也未嘗沒有考慮過像陳玉成所說老老實實的作個富家翁,平平安安的度過下半輩子,可是現在既然石達開不甘心就此放棄,他們作爲老部下藏在深處的雄心又一次逐漸萌動,最後有兩個人當場就表示要追隨石達開的腳印,其他人也都表示需要回去和手下商量一下,對此石達開早在意料之中,也沒有多說什麼,這些人都是他的老部下,不管他們的決定是什麼石達開都能理解。

李富貴對於石達開的轉變還是有一些預感的,所以當他收到石達開上書請求自解所有權力的申請他並不十分吃驚,這是他一直在等待的事情,那就是中華民族的這些英雄們真正看清天下大勢的這一天,對於石達開提出的要求李富貴基本上都答應了下來,經過這些年的自然削減石達開手下的兵力已經不足十萬了,一直以來太平軍的下層將士生活都是極爲清貧的,現在這十萬人裡有極爲忠誠的老兵,他們面對微薄的收入和困難的處境仍然不願意離開他們的統帥,石達開提出的條件主要是針對他們的,對於這樣的戰士李富貴還是歡迎的。還有一些是實在沒有別的地方可去的垃圾、兵痞,當年留着他們不過是爲了充個數,對於這幫人石達開本來想在交權前就把他們解散的,不過李富貴還是把安置這些人的活給攬了過去,對於退伍兵的安置李富貴一直很重視,因爲如果處理的不好這些人將會成爲一個極大的隱患,暫時他不打算把這些垃圾遣散,要是那樣這些人一回到社會水*融再想把他們找出來就不那麼容易了,在海外有的是地方安置他們,所需要的只不過是一個藉口,相信這些人很快就能提供出來一大堆。

在接受這片湖北領地的時候新任的湖北巡撫王珍發來一份公函希望李富貴能把這些地方還給湖北,李富貴倒也好說話一口就答應了王珍,只不過他又說漢口、黃州和德安久已不習王化,這回治權突然交回必然有很多紛繁複雜的事情需要處理,所以要等到關係理順、人民安定之後他才能將這兩府一市還給湖北,王珍雖然害怕李富貴也來個劉備借荊州,可是這事本來就是白撿的,李富貴就算瞪起眼睛乾淨利落的把他回絕掉他也沒有任何辦法,所以他還是把李富貴的回函當作寶貝一般的收起來,將來如果有什麼變故也好拿出來理論。

自王珍當上湖北巡撫以來還沒有任何異動,雖然他心裡老是在想着如何報效太后的知遇之恩,可是剛剛上臺他還是盡力的搞好與兩江的關係,希望能夠麻痹李富貴。

自從從西北迴來之後李富貴就開始琢磨他對官制的一些新想法,在他看來官僚體系當中最重要的就是對官員政績考評的公正,他這次在西北對完全由上級來考評下級的方法產生了懷疑。讓他感到欣慰的是這些年經過他不懈的努力,兩江對於政績考評的硬槓槓已經有了一個比較完善的綜合計算公式,但是那些都是通過死數據得出來的,由於各個地方基礎、外部環境、民風都不相同,所以這些數據只能作爲一個參考,如果只是簡單的把兩個地方官員的政績放在一起比較,不管是比絕對值還是相對值都是不合理的。因此上級主觀上的判斷仍然是任何一個官員政治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

李富貴在經過反覆推敲之後請來了容閎商討此事,因爲他打算把這種考評交給議會。容閎聽了李富貴對他心中制度的描述之後並沒有欣喜若狂,雖然他知道以後官員任免升降的大權如果交給議會那就代表着議會的權力將突然膨脹好幾倍。目前議會手上最實用的是監督權,這個權力雖然說不小,不過畢竟只是針對一部分官員,而且變通的餘地不大,所以如果不徇私舞弊的話這項權利發揮出來的力量還是有限的,可是考評官員這項權力本身就比監督官員大的多不說,而且它還是一種主觀性很強的權力,不是有那麼一幅對聯嘛: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容閎這個時候更多的是在考慮議會是不是真的能把這個任務扛起來,因爲即便在西方也沒有用議會來決定所有官員升降的,畢竟議會不是一個很有效率的機構,另外雖然議員的數量使得搞權錢交易成本上升了許多,但是並不是說搞不成。在議院裡黑金政治還是很有潛在市場的,只不過現在還沒有機會完全成長起來罷了,因爲廉署雖然向議會負責,但是他們的運作相當獨立,幾個議員完全無法干涉他們的行動,也就是說通過買通一些議員來影響廉署十分困難。可是考評官員是一人一票,那對於被考評者來說買到一票就是一票,容閎擔心把這個擔子壓到議會身上會使得議會迅速腐化,因爲議會畢竟是廉署的上級,在廉潔上受到的制約比較少。

“你說得很有道理啊,咦?你不是一向主張議會萬能的嗎?怎麼這次如此客觀。”李富貴打趣道,“那該怎麼辦呢?”

“競選怎麼樣?在西方的一些國家洲長、市長都是由選民選出來的,就如您所說他們的官位不是總統或者國王給的,所以他們不用對上面絕對的服從,就形不成專制。”今天是容閎第一次聽到李富貴旗幟鮮明地反對專制,作爲一個就要做皇帝的人能有這樣的認識讓他非常震驚和敬佩。

“這個法子也有它的缺點,如果不是一步步幹上去的說到底是一個外行,在其他的道路沒有證明完全不通之前我不想朝這個方向走。”

容閎想了一下,調整了一下自己的思路,“我們可以限定候選人的資格,打個比方說吧,以前一個知府出現了空缺,我們一般會在幾個候選人中挑一個來坐這個位子,現在我們不是由上面來挑,而是由他們幾個來競選。只要不是像西方那樣隨便什麼人都可以提名就不存在選出外行的問題了。”

“那由誰來投票呢?議會嗎?”李富貴覺得這個提議有點意思。

“最好還是選民,不是我這個議長說下面人的壞話,我們的議員們民主意識實在還有待提高。”和西方不同中國的議長權力很大,而且不是議員選出來的,雖然議員們可以通過三分之二絕對多數來罷免他,但是這種可能性實在不大,所以容閎說起話來沒有那麼多顧忌。

“由選民來做的話成本很高啊,什麼事都靠選民還要你們議會幹什麼?”

“那王爺的意思是?”

“說到底還是評議的時候主觀性太強,要是能夠更客觀一些就好了。”

容閎突然眼睛一亮,“王爺會打橋牌嗎?”

“知道一點,不常打。”李富貴猛的好象也悟到了些什麼,“接着說下去,這個想法很有意思。”

“競選的時候他們要叫牌,等到屆滿算完墩數以後幹得好的長分長等級,乾的不好的就降級。”

“就是說競選的時候他必須有一個施政的目標,一個預期達到的綜合分數,這樣就避免了地域差別的影響,等到屆滿的時候這個自己定下的標杆就成爲衡量他的尺子,這個主意真是不錯。”李富貴高興的直搓手。

“能力差的根本不敢叫的太高,這樣議會在這個過程中所能起的作用就小多了,他們只能在很小的幅度內進行調整,不過要是任內遇到什麼突發事件,比如特大自然災害那樣這個標尺就不準確了,這個時候恐怕還是要依靠主觀評議,那又該怎麼辦呢。”

李富貴哈哈大笑,“你這個議長也不要把議員們都當賊防,一屆知府任期是五年,也就是說如果是十年一遇的自然災害他競選的時候就應該考慮到,而特大災害本身就意味着出現的概率不高,偶爾讓我們的議會主觀一次也不算什麼大事吧?”

容閎也笑了起來,“這倒也是,王爺是不是真的就打算這樣幹了呢?”

李富貴點了點頭,“可以先試點,要是真的就這樣實行的話那個‘地區綜合評測係數’恐怕還需要進一步的完善,以前只是拿它做一個參考,現在可不一樣了,恐怕要多加一些因素進去,比如說貧富差距還有犯罪率什麼的以前係數裡就不包含。”

起點中文網 www.cmfu.com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

第29章 凱瑟琳(下)第133章 儒之邏輯第72章 一瓶好酒的賄賂第151章 封狼居胥第171章 化學戰第74章 長門決戰第五十九章第五十六章第一百八十三章第205章 歸國第198章 光復吉林第92章 胡林翼第152章 橫行西北(上)第118章 阿斯本艦隊第32章 廣東戰區(上)第66章 下關的導火索第五十二章第九十章第6章 見官、趙世祖第三十五章第二十章第五十六章第七十六章第2章 大清金融形勢研討會第146章 國際主義第七十九章第147章 太后與攝政王第一百八十三章第137章 輸誠第98章 破城第121章 和平(中)第141章 人心隔肚皮第76章 大阪府第114章 亞洲第126章 西北第八十一章第79章 勝海舟第139章 馬尼拉海戰第六十五章第九十九章第三十四章第三十四章第二十七章第183章 新舊交替第123章 吳淞水戰第一百零七章第一百二十三章第103章 徐繼畲第一百七十六章第120章 和平(上)第177章 川鄂大戰第209章 彈劾第35章 外交禮儀第210章 廢帝(上)第二十四章第97章 合圍(下)第211章 廢帝(下)第21章 種馬第135章 合議第一百三十章第二十七章第4章 假古董,傳教第68章 出征的日子第113章 三巨頭第33章 廣東戰區(下)第76章 大阪府第一百零六章第61章 個人傳記第一百四十七章第十四章第一百六十八章第一百五十五章第171章 化學戰第60章 李富貴的一八六零第一百八十五章第70章 戰時經濟第127章 山西第一百七十二章第12章 天京事變第191章 中俄爭端第162章 黃雀在後第十章第四十八章第96章 合圍(上)第73章 增兵第六十九章第四十七章第138章 戰爭準備第二十三章第114章 亞洲第163章 陷阱第一百五十六章第六十四章人物表第一百四十五章第109章 青幫第一百三十六章第三十二章第102章 廣東的維新第121章 和平(中)
第29章 凱瑟琳(下)第133章 儒之邏輯第72章 一瓶好酒的賄賂第151章 封狼居胥第171章 化學戰第74章 長門決戰第五十九章第五十六章第一百八十三章第205章 歸國第198章 光復吉林第92章 胡林翼第152章 橫行西北(上)第118章 阿斯本艦隊第32章 廣東戰區(上)第66章 下關的導火索第五十二章第九十章第6章 見官、趙世祖第三十五章第二十章第五十六章第七十六章第2章 大清金融形勢研討會第146章 國際主義第七十九章第147章 太后與攝政王第一百八十三章第137章 輸誠第98章 破城第121章 和平(中)第141章 人心隔肚皮第76章 大阪府第114章 亞洲第126章 西北第八十一章第79章 勝海舟第139章 馬尼拉海戰第六十五章第九十九章第三十四章第三十四章第二十七章第183章 新舊交替第123章 吳淞水戰第一百零七章第一百二十三章第103章 徐繼畲第一百七十六章第120章 和平(上)第177章 川鄂大戰第209章 彈劾第35章 外交禮儀第210章 廢帝(上)第二十四章第97章 合圍(下)第211章 廢帝(下)第21章 種馬第135章 合議第一百三十章第二十七章第4章 假古董,傳教第68章 出征的日子第113章 三巨頭第33章 廣東戰區(下)第76章 大阪府第一百零六章第61章 個人傳記第一百四十七章第十四章第一百六十八章第一百五十五章第171章 化學戰第60章 李富貴的一八六零第一百八十五章第70章 戰時經濟第127章 山西第一百七十二章第12章 天京事變第191章 中俄爭端第162章 黃雀在後第十章第四十八章第96章 合圍(上)第73章 增兵第六十九章第四十七章第138章 戰爭準備第二十三章第114章 亞洲第163章 陷阱第一百五十六章第六十四章人物表第一百四十五章第109章 青幫第一百三十六章第三十二章第102章 廣東的維新第121章 和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