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章 挺進豫州

七十二章挺進豫州

“稟使君,吊橋已被升起,有近五十敵軍在對面防守,對面旱寨聽不見喊殺聲,戰事似乎已經結束。 。。。。。”

部屬回稟的聲音空空洞洞,彷彿從遙遠的天際傳來,又如眼前的河霧一般飄渺得難以捉摸。張遇呆呆地望向對岸,眼光空乏得似乎沒看見任何景物,又似乎看到新義軍戰旗在許昌城頭、在懸瓠城頭、在宛城、在葉縣、在整個豫州到處飄揚。。。。。。

事情怎麼會變成這樣?張遇苦思不得其解。

爲了抵擋鮮卑人,新義軍人馬盡皆北上,青、兗極度空虛,合兩州之地徵召不出五千青壯;司馬勳聯手杜洪、張琚進逼長安,麻秋不在,關中自身難保,不可能派兵出關;徐州周成實力最爲雄厚,有一萬人馬,只是徐州軍需要守衛淮河一線,不可能抽調主力北上,而且徐州地處偏遠,沒有十天半月不可能趕到官渡。

河南五州和關中軍情從腦海一一閃過,張遇最終確認,奪取官渡的只可能是關中軍。他不清楚關中戰事結果如何,不清楚關中軍爲何能夠出關,他只知道,除關中軍外,再無其他可能。

此非戰之罪,實乃天欲絕我張遇——

張遇苦澀地笑起來,一時間心灰意冷,再沒有半點強渡黃河的心思。

關中軍出關,官渡的周方部完了,進攻司州的樂弘部只怕下場更慘,憑枋頭的七八千豫州兵還能單獨抗擊對手?關中軍奪下官渡,升起浮橋,不是怕他這支殘軍,而是爲了攻略豫州不受干擾。一旦撫平豫州,他們就會掉頭北上,清剿他這支無根之草般的殘軍。

張遇心頭一陣“明悟”。自己失去的不僅是豫州,過不了多久還要搭上這條性命。“罷了,找個地方保命吧。”喃喃自語中,他縱馬下了河堤。

“使君!你說什麼?攻還是不攻?”等候將領的部屬沒有聽清他說的是什麼,攆上來大聲追問。

“不攻了,我們到幷州去。。。。。。”

張遇灑脫地笑了笑,繼而補充道:“派人快馬趕往西枋城,通知王泰將軍即刻撤離西枋城,向獲嘉方向退卻。張某在鳳凰山南麓等他。”鳳凰山既是今日新鄉市鳳泉區的鳳凰山,是西枋城前往獲嘉的必經之路。

四月二十九日黃昏,張遇命令撤離的將令傳到西枋城,正自坐立不安的王泰如釋重負,傳令豫州軍士卒即刻準備撤離。

原來王泰午後收到斥候探報,鄴城援軍到了!蔣幹統帶兩萬人馬午時抵達東枋城,午後在衡水營的接應下渡過淇河與張溫部會合。

王泰瞭解蔣幹,知道此人並非張溫那樣的庸手。對方既然來了,一定會做點什麼。以王泰估計,對方夜間若是沒有動作,明天一早定會出現在西枋城下;那時他將很難從大軍之中安然突圍。王泰想在蔣幹到來之前撤離西枋城,可張遇給他的將令是堅守兩日,等幷州軍前來接管。問題是,誰也不敢肯定幷州軍是否會前來接管!

就在左右爲難之時,撤離的將令到了,王泰怎肯等到蔣幹兵臨城下再走,當晚便率兵從出了西門,循路向西南方的鳳凰山趕去。遠離了西枋城,心絃漸漸鬆馳下來,王泰這才感覺到不對。

“這是怎麼回事?爲何不向南迴豫州,怎麼像是往河內方向撤?”王泰喊來傳令的信使追問。

傳令信使是張遇親衛,見識頗廣,明瞭豫州軍眼下的處境。當下黯然答道:“官渡浮橋丟了,我們。。。回不了豫州了。”

“什麼?”王泰驚得差點從戰馬上摔下來。官渡浮橋丟了,不能迴轉豫州,這對張遇意味着什麼,他非常清楚。

事情怎麼會變成這樣呢?桓溫。。。。好不容易找到的靠山竟然無法依靠。唯一的希望就這麼隔着黃河眼睜睜看着卻不能成真!

頭痛之餘,王泰驀然生出啼笑皆非、哭笑不得的感覺。張遇兄弟,這是命!你只有富貴之命,沒有那種命啊!

嘆惜一陣,王泰無奈地搖搖頭,將紛亂的思緒盡皆拋開。對於不能迴歸豫州,他並不是特別在意,豫州不能去,去幷州也是一樣,他不僅和張遇交好,和張氏其他人,諸如以前的張舉,現在的幷州刺史張平關係都很不錯。

四月三十日午時,張遇和王泰在鳳凰山會合,唏噓一番之後,兩人很有默契地把豫州拋擲腦後,兵合一處趕赴獲嘉。他們不知道,這時候,荊州刺史樂弘正在心裡唸叨他們二人,指望兩人儘快回兵救援自己。

四月二十七日早,樂弘攻破金墉城,張遇預定計劃是,金墉城破以後,樂弘率兵繼續西進新安,堵死關中軍東出路徑。只是沒等樂弘收拾罷殘局動身,當天午後,關中軍先找上門來,諸葛攸統帶八千人馬兵臨金墉城。

關中軍由三支人馬組成,衣甲制式不一,顏色駁雜,旗號混亂不堪,一看就是一支雜兵。張遇曾經說過,一俟幷州軍進入枋頭,豫州軍便即回師河南;有此倚仗,樂弘並沒把這支關中軍放在心上。

在金墉城休整了一夜,三十日上午,樂弘留一千五百人守城,自己親率五千人殺出城,意欲和關中軍對陣廝殺一場,以試探對方戰力如何。諸葛攸不甘示弱,給毛受留下三千人守寨,自己親率五千人馬出寨迎戰。

說起來,關中軍確實沒有能讓樂弘看得起眼的地方,關中軍士卒和荊州軍一樣,都是臨時徵募的塢堡部落私兵或者青壯,沒誰能更高一籌;關中軍主帥諸葛攸思維敏捷,想法大膽,敢做妄爲,同時心思不夠細密,有眼高手低之嫌,這人可謂優缺點參半,臨陣指揮能力並不比樂弘高明多少。

關中軍、荊州軍數量相差無幾,士卒來歷、主帥能力彼此半斤八兩。在這種情況下鬥陣廝殺,結果往往是由運氣決定的。結果證明,諸葛攸的運氣更好一些。

實際上,諸葛攸沒有急於戰敗對手,他在等待,等待王朗後軍到來,等待張凡奪取官渡浮橋的消息傳來。因此他需要和樂弘保持僵持;出於這種心理,兩軍對陣之時,諸葛攸採取了守勢,這個選擇最終決定了勝利的歸屬。

樂弘沒有選擇地發起了攻擊,雙方實力相差無幾,攻擊的一方很難建功,而且更爲耗力。雙方纏戰一個多時辰後,荊州軍後續無力,漸漸支撐不住,關中軍穩如磐石,陣勢沒有半點渙散的模樣。

樂弘見狀,知道無望取勝,隨即在守城士卒的掩護下,退回金墉城。關中軍趁勢掩殺,佔了不少便宜,直到靠近城頭弓箭手的射程邊緣,這才罷手收兵回營。

經此一戰,樂弘認識到己方攻擊的實力不足,便老老實實躲在金墉城裡不再出戰;諸葛攸樂得如此,也不圍城攻打,只在城北紮下大營,安安靜靜地與荊州軍對峙。

二十九日,有從官渡逃脫的豫州軍士卒跑到滎陽,把旱寨失守的消息告訴給上官恩。上官恩大驚之下,將這一消息快馬飛報樂弘並詢問對策。

三十日,安坐金墉城等待張遇前來會合的樂弘聽說旱寨失守,官渡浮橋落入新義軍手中,驚得連一刻都呆不住了,即刻整頓人馬出城東行,準備先去會合滎陽的上官恩。

與此同時,張凡的捷報也到了城北的關中軍大營,諸葛攸聞報之後,一改先前耐心等待的姿態。探馬斥候大量派出,緊緊盯住荊州軍。樂弘率部剛出金墉城,諸葛攸便得到消息,關中軍當下一分爲二,諸葛攸親率五千人馬輕裝疾行,追擊荊州軍;毛受率兩三千人馬押解輜重隨後跟上。

張遇被阻在黃河北岸,豫州空虛,有實力有影響的人馬只剩樂弘這支,只要擊潰這支荊州軍,整個豫州連帶荊州的樊城、新野等幾個城池將盡歸新義軍下轄,而且,有豫州、荊州兩個攻略目標,王朗就有理由徵募河西胡人組建後軍出關作戰,對王猛底定關中的大計毫無影響。既然如此,諸葛攸怎會繼續與樂弘客氣,他只恨手中沒有一支騎兵攔住荊州軍並將其徹底剿滅。

自離開金墉城後,樂弘就開始感受到關中軍的不同,對手失去了往日的矜持,不要命地纏上來截住荊州軍廝殺。若是沒有得到旱寨失手的消息,樂弘不介意停下來和對手鬥上一鬥,可惜的是消息不僅傳來了,而且再次得到證實——旱寨失守,周方和四千倖存守軍歸降了新義軍。

四千人馬已經讓樂弘心痛不已,周方投敵蘊含的意義更讓他心驚膽顫。周方是汝南周氏子弟,周氏家主周勃掌握着懸瓠城,懸瓠城又是豫州最大的財貨來源,周方投敵若是代表周氏,後果就太可怕了,豫州徹底陷入無錢無糧無主無兵丁士卒的困窘境地,只怕不等敵軍來攻,人心先就散了。

噩耗頻傳,樂弘哪還有心思與諸葛攸糾纏,拼着受些損傷他也要擺脫對手,以便儘快和上官恩會合商量對策。

關中軍、荊州軍一追一逃,一前一後向東疾趕,其間不時頭尾相接,引發出一陣陣小規模衝突。

五月初二,樂弘抵達滎陽與上官恩會合,兩部人馬會合後數量接近九千,聲勢頓時大振。毛受沒有趕上來,諸葛攸人馬較少沒敢過分逼近,只在一邊牢牢監視。

樂弘和上官恩見面後很快達成一致意見,既然州牧張遇聯絡不上,豫州、荊州北部諸城的安危只能指望桓溫,豫州的變動應該儘快派人前去稟報桓溫,沒有得到答覆前,他們應該先回許昌收攏豫州人心,固守以待時局變化。

五月初三,樂弘、上官恩合併一處,先東去管城,然後順馳道直下許昌。

事關重大,諸葛攸不敢太過莽撞,率軍綴上樂弘、上官恩的同時,他一邊傳令後邊的毛受盡快跟上,一邊傳令官渡浮橋,命張凡即刻向魏統的司州軍交割防務,率領關中馬軍南下許昌會合支援主力。

四十四章 楊羣的青兗印象十一章 雛形三十一章 三個戰場四十七章 慕容恪的謀算一百零三章 沙發過短第5章 殺威棒?五十一章 信念與本能的對決八十四章 虛晃一槍一百零一章 水火無情三十五章 不關乎正義十八章 江湖高手二十一章 血色浪漫六十七章 麻姑的決定五十四章 一手硬還要一手軟二十六章 並肩第6章 郎闓的發現二十八章 初入建康六十一章 驚變下二十五章 奏對第5章 再續前盟四十七章 捨身自污不可得三十四章 鄴城的陰影七十九章 博浪四十二章 出巡五十三章 用什麼下酒六十章 酒盟四十五向西追三十三章 上黨風雲補六十章 驚變中三十章 感覺敏銳的人五十一章 悅綰意外出現第2章 重返鄴城四十三章 四月初八三三十六章 連番意外五十六章 襄國之戰六十二章 聚會第3章 悍民軍來了六十九章 出人意料的荊州軍三十六章 緩兵之計十四章 攻城非易事五十七章 襄國之戰七二十八章 意外的邂逅六十一章 記住這個日子四十一章 修道之人第7章 公祭之序幕第10章 軍帥府長史六十七章 膽大妄爲諸葛攸五十三章 下一個目標六十一章 襄國之戰十一九十六章 此地而來的噩夢十二章 出巡六十二章 賠償損失十四章 好苗子六十九章 出人意料的荊州軍六十九章 合併二十一章 血色浪漫八十二章 就叫新華吧八十一章 何去何從四十八章 露餡後的責難二十七章 因果循環十七章 關中來得喜訊三十三章 上黨風雲補五十七章 先生請回吧九十六章 此地而來的噩夢二十七章 因果循環八十三章 博浪八第4章 人吃人的年代五十五章 意料之外的大魚七十章 不一樣的思維五十四章 一手硬還要一手軟十一章 意外地收穫十四章 隔岸觀火十三章 鄴城的框架第6章 初來乍到 沒人關照十三章 南下東枋城五十九章 朋友越多越好十四章 活捉美少女五十三章 下一個目標三十三章 大英雄前來犒軍十五章 監察部採風司十四章 攻城非易事第7章 義士四十六章 王猛定軍心第9章 荀羨之薦十二章 離開鄴城十五章 傳國玉璽的僵局四十四章 我們的家三十一章 全力一搏能逞否四十九章 合肥遇險五十章 騎兵間的戰鬥三十八章 進城二三事三十八章 各施手段四十三章 血修羅七十一章 人要有覺悟四十四章 四月初八四四十八章 露餡後的責難六十七章 膽大妄爲諸葛攸五十六章 以退爲進好處多十六章 惡狼志願兵六十章 酒盟
四十四章 楊羣的青兗印象十一章 雛形三十一章 三個戰場四十七章 慕容恪的謀算一百零三章 沙發過短第5章 殺威棒?五十一章 信念與本能的對決八十四章 虛晃一槍一百零一章 水火無情三十五章 不關乎正義十八章 江湖高手二十一章 血色浪漫六十七章 麻姑的決定五十四章 一手硬還要一手軟二十六章 並肩第6章 郎闓的發現二十八章 初入建康六十一章 驚變下二十五章 奏對第5章 再續前盟四十七章 捨身自污不可得三十四章 鄴城的陰影七十九章 博浪四十二章 出巡五十三章 用什麼下酒六十章 酒盟四十五向西追三十三章 上黨風雲補六十章 驚變中三十章 感覺敏銳的人五十一章 悅綰意外出現第2章 重返鄴城四十三章 四月初八三三十六章 連番意外五十六章 襄國之戰六十二章 聚會第3章 悍民軍來了六十九章 出人意料的荊州軍三十六章 緩兵之計十四章 攻城非易事五十七章 襄國之戰七二十八章 意外的邂逅六十一章 記住這個日子四十一章 修道之人第7章 公祭之序幕第10章 軍帥府長史六十七章 膽大妄爲諸葛攸五十三章 下一個目標六十一章 襄國之戰十一九十六章 此地而來的噩夢十二章 出巡六十二章 賠償損失十四章 好苗子六十九章 出人意料的荊州軍六十九章 合併二十一章 血色浪漫八十二章 就叫新華吧八十一章 何去何從四十八章 露餡後的責難二十七章 因果循環十七章 關中來得喜訊三十三章 上黨風雲補五十七章 先生請回吧九十六章 此地而來的噩夢二十七章 因果循環八十三章 博浪八第4章 人吃人的年代五十五章 意料之外的大魚七十章 不一樣的思維五十四章 一手硬還要一手軟十一章 意外地收穫十四章 隔岸觀火十三章 鄴城的框架第6章 初來乍到 沒人關照十三章 南下東枋城五十九章 朋友越多越好十四章 活捉美少女五十三章 下一個目標三十三章 大英雄前來犒軍十五章 監察部採風司十四章 攻城非易事第7章 義士四十六章 王猛定軍心第9章 荀羨之薦十二章 離開鄴城十五章 傳國玉璽的僵局四十四章 我們的家三十一章 全力一搏能逞否四十九章 合肥遇險五十章 騎兵間的戰鬥三十八章 進城二三事三十八章 各施手段四十三章 血修羅七十一章 人要有覺悟四十四章 四月初八四四十八章 露餡後的責難六十七章 膽大妄爲諸葛攸五十六章 以退爲進好處多十六章 惡狼志願兵六十章 酒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