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二章 賠償損失

白馬渡、稟丘、大清河三線新義軍,合計只有萬餘,其中大部分是義務兵,甚至還有兩千青壯。這些人能夠抵擋兩萬多敵軍的猛攻?能抵擋多久?三天還是五天?敵軍二十八的凌晨開始攻擊,距今已快兩天,洛陽主力回防,至少需要兩天。。。

默算了一下時間,石青坐不住了,他倏地站起,抓起了長槍。稍一不慎,稟丘就可能出現危險。

但是——

石青準備開口下令騎兵急速撤回的時候,他腳下一沉,又有些猶豫了。

騎兵撤走,剩下的步卒鎮制六七千降兵已然很艱難,再沒有餘力守住土壘,只能跟着撤走。八千枋頭士卒如甕中之鱉,眼看就要落網,他們是蒲氏最後的本錢,一旦斬殺,蒲氏就徹底完了。這個時候撤走,功虧一簣豈不是太可惜了?

不回兵救援不行,眼看到手的勝利果實不摘到手心又不甘。石青喘了幾口粗氣,最終決定撤走,蒲氏殘餘留待以後有機會再收拾。

就是走,也不能太便宜你們!

石青咬牙切齒地詛咒了一句,眼珠一轉,拿定主意,隨後疾步跨上黑雪,高聲叫道:“雷弱兒。傳令輕騎營、權翼精騎到金墉城東門集結。”

雷弱兒飛跑着前去傳令,石青帶了二十個親衛踏進了洛陽主城的廢墟中。

金墉城東門是向洛陽城內開的,原本用於主城和陪城之間的交通,防禦要求低一些,因此這一面的城牆比較平直。

石青騎乘着黑雪從一個倒塌的城門進了洛陽,走過一條廢墟街道,向右一拐,來到金墉城東門,隨後他下了戰馬,翻身踏到城門外高高的土壘上。

東門城樓上站了不少表情呆滯的枋頭軍,他們知道新義軍不會攻擊,因此也沒有戒備,歪歪倒倒四處斜靠;對於石青的舉動恍若未見。

“城上士兵聽着,某乃新義軍軍帥石青!汝等快去通知蒲健,本帥要向他問話,他若識趣,說不得本帥會給留你們一條活路。”石青蠍尾槍斜指城樓,大聲喝斥。

城樓上的士卒原本沒有在意,聽到新義軍軍帥石青時,有一些打起了精神,等聽到可能會有一條活路時,大部分都哄地一譁,揚聲叫嚷:“快啊,通知襄國公(大晉封賞給蒲健的爵位),新義軍石帥來了。。。”

腳步騰騰中,無數人匆忙跑下城樓,將好消息傳播到四方。

石青冷冷一笑,這些人一旦擁有了生存的希望,誰敢將這希望掐滅,他們就敢與誰拼命。蒲健——你敢嗎?

與石青預料的一般,沒多久,城樓上一陣響動,現出無數涌動的人頭,得聞消息的枋頭軍都趕了過來。其中一撮人衣甲華麗,特別醒目,石青閃眼瞧去,隱約認出其中有蒲健、蒲安以及王墮、樑欏這些戰場上照過面的老對手。

冷冷地盯着這一撮人,石青一言不發;等着對方發話問候。面對戰敗者,勝利者有自傲的資本。

夕陽的餘暉落在背後,蒲健趴上垛口,整張黑臉藏進了陰影之中,只一雙熬得通紅的眼珠格外醒目。

“石青!蒲健在此!汝有何話要說?”蒲健拿捏着架子,嘶啞着嗓子向城下喊話。

兩人垂直距離不過六七丈,從對方猩紅的眼珠裡,石青清晰地看到了焦慮和不安,暗自冷笑一聲,石青喝道:“蒲健!汝可知罪?”

蒲健一怔,大腦出現片刻短路。枋頭被對方搞得如此悽慘,石青還好意思興師問罪?這是哪根哪啊。。。過了片刻,蒲健醒過神來,惱怒地叫道:“石青!汝要攻便攻,要殺便殺。何必囉嗦。”

任打任殺?石青聽出對方底氣不足,心中暗笑,黑臉卻向下一拉,佯怒道:“好!汝既然不思悔改,一意孤行,本帥樂意成全,不過多殺幾千而已。”

說到這裡,石青霍然轉身,一躍下了營壘,高呼道:“新義軍諸將士聽着,即刻起,加強戒備,不得鬆懈,絕不放一人走脫。”

新義軍值守步卒和剛趕到的騎兵大聲應諾,震得四周廢墟上的土石簌簌而落。

城頭上的枋頭軍哀聲嘆氣,剛剛興起的一點希望轉眼間被掐滅,這種心情比一直都沒有希望更難受。有些膽大的士卒怨怪地瞪向蒲健,恨他不會應對。

蒲健也是一愣,沒想到石青這麼幹脆,一言不合,扭頭就走;以至於自己連他是何意圖都未探明;他口張了張,想開口喊回石青,卻又感覺這樣做過於怯懦了。

情急之下,蒲健顧不得許多,狠狠踹了身左的蒲安一腳,示意叔父出面喊回石青。

蒲安原本不是急智之人,被踢一腳後,腦袋頓時靈光了許多,不等蒲健眼神示意,已經張口喊道:“石帥稍待。。。”

喊聲出口,正自走向黑雪的石青停了下來,他沒有轉身,只緩緩扭過頭,沉默地望向城頭,看架勢似乎隨時準備着離開。

“石帥,你我雙方交戰,只有勝負之分;時值今日,我方承認失敗,只是何罪之有?老朽愚鈍,請石帥指點。”蒲安善於交際,一番話說得不卑不亢,難得的是,就此打開了和石青敘談的話題。

“難怪枋頭有此一劫,原來汝等竟如此糊塗,至今不知犯了何罪?既然如此,本帥就點撥汝等一二。”

不客氣的斥責聲中,石青轉過身子,揚聲說道:“汝等大多是略陽人士,因遭亂世之苦,石趙暴政,這才被強遷至枋頭,說起來,也算是流民。蒲洪更被任命爲枋頭流民督護。本帥所言,是也不是?”

石青說的是枋頭蒲氏最本原的身份,事實上,這個身份之上此時已披上了無數綵衣,蒲洪更被大晉封爲氐王,人們提到枋頭,想到的是徵北軍、氐王等等炫目的光環,不再是流民屯耕地和流民督護。

儘管如此,當石青提到枋頭最初出身之時,蒲安卻不能不承認,他只好回答道:“石帥說得是。”

“那就是了。”

石青厲聲質問道:“汝等既是流民,當知流民之苦;眼下大趙崩析,無數被強遷至中原的流民脫離暴政桎梏,有心歸還故土,汝等爲何不能同病相憐,反作豆萁相煎之事,擄掠西歸流民,截斷南北交通。汝等作此罪孽,悖逆天理,違背良心,難道不怕千夫所指,無疾而終麼?”

城樓之上,枋頭大小督護聽得目瞪口呆。這人是誰?聖人麼?亂世之中,擴張部衆,相互攻伐再也正常不過,這人怎麼能以此相責?換作平日,他們早已大笑起來,換作他人,他們難免也會翻翻白眼;偏偏在這時候,在這個人面前,他們不敢。因爲他們領教過這個“聖人”的狠辣血腥,因爲這個“聖人”操縱着他們的生死。

事實上,此時枋頭軍上上下下無不希望,城下之人真的是一位深明大義,仁慈祥和的“聖人”,因爲只有這樣的敵人,纔會好言告誡一番,然後放過他們。雖然,這位“聖人”的告誡讓他們肚子氣的快要炸裂了。

蒲安揉了揉肚子,衝城下一揖道:“石帥誤會了,枋頭本意並非是留難西歸流民,而是欲將大夥積聚起來,共同西歸,以便路上有個照應。老朽承認,其中手段有些強硬了,以至於石帥誤會,這纔有了這場戰事,如此說來,枋頭確實有些不是。”

“嘿嘿黑。。。好一個誤會。枋頭數萬大軍犯我青、兗,誤我農時,致我數千將士損折,耗我倉儲無數。一句誤會就想了解此事麼?汝等說得太過輕鬆了。”石青時而冷笑,時而憤慨,彷彿有了極大的冤屈一般。

枋頭人聽了,不僅是肚子快要氣炸,差點連肺都要氣炸。這世道還有沒有天理!你不過誤了農時,損耗了幾千人馬。就氣成這般模樣;我們呢?大片土地被侵佔,家園被焚燬,幾萬人屍骨無存;還不該氣的撞死嗎?

怨氣沖天之際,蒲安顯示出一個長者應有的睿智與沉穩,他從對方“一句誤會就想了解此事麼”這句話裡,敏銳地撲捉到石青的意思:對方似乎沒打算趕盡殺絕,願意瞭解恩怨。至於爲什麼會如此,蒲安不知道。這場戰爭打一開始,枋頭人就糊塗着,不知新義軍爲何盯上了他們。也許,對方真是一位“聖人”,之所以出兵,是因爲: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無論是明白還是糊塗,蒲安都悄悄地鬆了一口氣;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對方若真願意瞭解之事,他又何樂而不爲?

“石帥息怒。”

蒲安歉意地對石青又是一揖,道:“老朽不識石帥虎威,冒犯了青、兗,誠爲死罪。只麾下將士俱是流民出身,久受苦難,不該受老朽株連。石帥若是能給他們一條生路,老朽甘願自裁以謝罪。”

蒲安擔心蒲健不能忍辱,不敢指望他,乾脆以枋頭軍督帥的名義向石青請罪,語氣誠懇之餘兼帶了無限悽傷,枋頭軍上下聞聽無不感激莫名。

石青似乎被他感動,遲疑了一陣,重新踏上營壘,放緩了語氣說道:“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本帥不喜殺戮,汝等日後若能改過向善,放諸位一條生路也無不可?只是。。。”

石青停頓了一下,當枋頭軍上下無不把心提到嗓子眼的時候,他冷漠地說道:“人可以放,戰馬必須留下,以作對青兗兩州生民的賠償!”

“休想!”

一直沒有吭聲的蒲健突然發音,勃然大怒道:“石青!汝好算計!繞了半天圈子,不爲了結雙方恩怨,而是企圖謀奪戰馬。蒲某豈能容你得逞!實不相瞞,蒲某早已打定主意,即便拼了身死,也不會爲汝留下一匹戰馬。有本事,汝便來攻——”

“小人之心!”

石青嗤笑一聲,嘆道:“本帥慈悲佛心,爲汝等指出一條生路,奈何汝等不知好歹,執意如此;本帥只好送你們下地獄了。哼哼——蒲健聽真,本帥在此索不到賠償,率軍前往河內,找老蒲洪索要便是了。本帥很想知道,老蒲洪是否同樣如此,不爲本帥留一匹戰馬畜牲。”

“你。。。”

蒲健並指指點石青,卻無話可說;他知道,石青並非虛言恫嚇,只要將這最後的八千多枋頭士卒解決了,蒲洪身邊再無人可用,即便有些青壯,也沒有得力大將和操訓青壯的老兵了。那時候,新義軍只遣一支偏師就可能攻佔河內。

“石帥息怒!”

眼瞧着蒲健的強硬對石青不起作用,蒲安再次出頭,謙恭地對石青一揖道:“石帥。枋頭不是不願賠償,健侄擔心的是,枋頭賠償後,新義軍若是不能守諾,哪該如何是好?”

“本帥乃大魏堂堂虎賁將軍,新義軍軍帥,向來言必行,行必果;信義著於天下,豈是虛言欺詐之人。”

蒲安擔心新義軍不守言諾,這讓石青極其不悅,很慎重地作了一番自我介紹。

只是這番作爲作用似乎不大,城頭上盡是不以爲然的神色;事實上,一個私軍軍帥和虎賁將軍的名號在枋頭軍面前確實很不顯眼,要知道,枋頭軍被大晉、後趙封公封侯的不在少數,蒲洪甚至已被封王。若不是這個虎賁將軍將他們打得狠了,他們免不得會狠狠譏笑一番。

石青意識到僅憑語言是無法感動對方的,無奈了一陣,傲然說道:“諸位若是誠心改過,有意賠償。本帥有個主意,可安諸位之心,不再擔憂新義軍違諾。”

“哦。石帥高明。不知是何主意?老朽洗耳恭聽。”蒲安雙目一睜,驚喜交加。果真如此的話,不僅能保住自己的性命,還能保住這八千多人,這可能是陷入絕境的蒲氏最後的希望。

“此事易耳。枋頭軍分批出城渡河。每有一人上船,汝等放一匹戰馬出城。本帥若是變卦,便得不到戰馬,汝等最多不過損失一批士卒,卻也無妨。”

石青悠悠地說,他說對方損失一批士卒無妨確是事實,因爲新義軍若是不放人,城裡的枋頭軍早晚是死,區別只是遲死早死而已。

,,,,

三十五章 薛瓚的恐懼七十一章 毒計十六章 蟄伏十八章 灄頭人士二十八章 中國式政治第4章 抵達鄴城四十九章 再見佛圖空第3章 目的何在?第2章 青兗的政治六十七戰事二十九章 天網恢恢三十一章 全力一搏能逞否九十一章 如火燎原三十一章 三個戰場四十五向西追八十章 博浪五四十四章 楊羣的青兗印象十一章 雛形三十二章 急轉直下十四章 隔岸觀火第8章 紙老虎七十一風滿樓上三十八章 變味的歡迎六十一等你進攻第6章 抗敵愛國陣線?九十五章 焉有退路第7章 公祭之序幕五十九章 襄國之戰九九十一章 如火燎原三十九章 潼關露出的端倪三十四章 書聖是這樣來的七十一章 人要有覺悟六十章 漣漪第5章 殺威棒?五十一章 以攻代守十一章 意外地收穫四十七章 夜戰第9章 反覆十九章 舉中原以降晉二十九章 兩個女人二十四章 其他人的心思第2章 三個雜號將軍四十一章 修道之人二十九章 以後的打算未完稍後補全四十七章 腳不沾地四十七章 跳河十六章 蟄伏七十章 夜襲旱寨四十五翻臉不認人三十三章 鄴城換主下二十章 全面開戰上四十章五十一章 以攻代守五十三章 襄國之戰三三十四章 鄴城的陰影三十五章 惡客一百零二章 投名狀六十三章 建制十六章 義士的失望五十六章 襄國之戰六九十章 陣前勵士二十四章 霹靂天兆二十八章 中國式政治第2章 博彩五十三章 用什麼下酒六十六章 登陸作戰十四章 好苗子第8章 紙老虎五十一章 僵持中的暗流十六章 衆望所歸的督帥五十三章 主公在上十六章 南安雷弱兒三十章 感覺敏銳的人五十七章 先生請回吧三十九章 各有盤算六十八章 豫州軍的破綻四十九孫威來了三十三章 大英雄前來犒軍誤操作章節請勿訂閱五十七章 不起眼的轉折第5章 韓氏入宮八十三爲了勝利十三章 見到姚弋仲三十六章 緩兵之計八十一章 博浪六二十八章 意外的邂逅三十八章 變味的歡迎六十三章 司州的形勢三十八章 雷弱兒的煩惱三十二章 踏上旅程二十二章 嗬哈四十六章 三月二十九三十章 以後的打算補全三十三章 祭竈節下三十章 王猛王景略十九章 舉中原以降晉九十五章 焉有退路五十二章 屠夫父親的一面第1章 智與勇的選擇題四十章
三十五章 薛瓚的恐懼七十一章 毒計十六章 蟄伏十八章 灄頭人士二十八章 中國式政治第4章 抵達鄴城四十九章 再見佛圖空第3章 目的何在?第2章 青兗的政治六十七戰事二十九章 天網恢恢三十一章 全力一搏能逞否九十一章 如火燎原三十一章 三個戰場四十五向西追八十章 博浪五四十四章 楊羣的青兗印象十一章 雛形三十二章 急轉直下十四章 隔岸觀火第8章 紙老虎七十一風滿樓上三十八章 變味的歡迎六十一等你進攻第6章 抗敵愛國陣線?九十五章 焉有退路第7章 公祭之序幕五十九章 襄國之戰九九十一章 如火燎原三十九章 潼關露出的端倪三十四章 書聖是這樣來的七十一章 人要有覺悟六十章 漣漪第5章 殺威棒?五十一章 以攻代守十一章 意外地收穫四十七章 夜戰第9章 反覆十九章 舉中原以降晉二十九章 兩個女人二十四章 其他人的心思第2章 三個雜號將軍四十一章 修道之人二十九章 以後的打算未完稍後補全四十七章 腳不沾地四十七章 跳河十六章 蟄伏七十章 夜襲旱寨四十五翻臉不認人三十三章 鄴城換主下二十章 全面開戰上四十章五十一章 以攻代守五十三章 襄國之戰三三十四章 鄴城的陰影三十五章 惡客一百零二章 投名狀六十三章 建制十六章 義士的失望五十六章 襄國之戰六九十章 陣前勵士二十四章 霹靂天兆二十八章 中國式政治第2章 博彩五十三章 用什麼下酒六十六章 登陸作戰十四章 好苗子第8章 紙老虎五十一章 僵持中的暗流十六章 衆望所歸的督帥五十三章 主公在上十六章 南安雷弱兒三十章 感覺敏銳的人五十七章 先生請回吧三十九章 各有盤算六十八章 豫州軍的破綻四十九孫威來了三十三章 大英雄前來犒軍誤操作章節請勿訂閱五十七章 不起眼的轉折第5章 韓氏入宮八十三爲了勝利十三章 見到姚弋仲三十六章 緩兵之計八十一章 博浪六二十八章 意外的邂逅三十八章 變味的歡迎六十三章 司州的形勢三十八章 雷弱兒的煩惱三十二章 踏上旅程二十二章 嗬哈四十六章 三月二十九三十章 以後的打算補全三十三章 祭竈節下三十章 王猛王景略十九章 舉中原以降晉九十五章 焉有退路五十二章 屠夫父親的一面第1章 智與勇的選擇題四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