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一章 襄國之戰十一

六十一章襄國之戰(十一)

“殺敵!”朱龍奔騰,戟矛飛舞,冉閔揚聲長嘯,徑直奔向悅綰。

“殺敵——”重鎧鐵騎大戟狂掃,緊隨其後。

“殺敵——”五千禁衛精騎不甘落後,挺槍拍馬怒聲狂吼。

“殺敵——”三千悍民軍舞刀執盾,毫不畏懼地向鮮卑鐵騎衝去。張艾見狀急得大叫,步卒與騎兵對撞,勇氣可嘉,損傷卻重。

“隨某來——殺敵!”大喝聲中,張艾身子一折,衝向右翼的冀州軍步卒。悍民軍士卒無奈地跟着調整衝擊方向,隨他一道衝向冀州軍。

在噩耗不斷,戰事失利的困境中,唯有冉閔,也只能是冉閔才能以個人的極大威信激起魏軍的士氣,承擔起斷後的重任。

魏軍的反擊大大出乎悅綰的意料,望着氣勢洶洶殺來的冉閔,他腦海中突然浮現出那殺神一樣的身姿,心底咯噔一下,悅綰放慢了坐騎,任親衛騎兵超前上去抵擋。

四名親衛騎超過悅綰迎上去。冉閔連鉤戟掃,三支長槍斷裂;雙刃矛急刺,另一名敵軍咽喉洞穿,翻身落馬。三名失去兵刃的親衛騎正欲摘取備用槍支,三四杆大戟倏地襲來,不分人、馬,一通掃砸,頃刻間,三人或作肉泥。

朱龍不停,冉閔盯上悅綰,奮力殺來。

悅綰魂飛魄散。以前他曾聽說過冉閔勇武之名,當時他認爲冉閔之勇大概與慕容霸等同,是以並不特別顧忌;直到適才一戰,他才明白自己錯了,冉閔勇武遠遠不是慕容霸所能比擬的,也不是他認識的任何戰將所能比擬的。

若一定要找一個差堪比擬之人,悅綰以爲,唯有楚漢爭霸之時的楚霸王。冉閔置身戰陣,那種傲視天下,睥睨一切的霸氣,只有楚霸王和冉閔身上有,其他人——包括漢末呂奉先都不可能有!

這樣的一個人,這樣的一個猛將向悅綰殺來,悅綰怎會不驚慌,怎會不害怕。只是,儘管非常驚慌害怕,悅綰卻沒有轉身逃跑。他很清楚,若是轉身逃走,其他士卒一定會跟着逃走,這場追擊戰就算徹底失敗了。

“殺!活捉冉閔!”悅綰舉槍振臂,大聲高呼,喊出了一個自己都不會相信的口號,他只需要用這個口號表達對冉閔的蔑視並以此激勵士卒奮勇向前,當然,他是不會向前的。

“殺!活捉冉閔——”鮮卑騎兵主力相繼殺到,他們越過悅綰,密密麻麻地圍上了冉閔。

“找死!”略帶遺憾地瞥了眼七八步外的悅綰,冉閔暴吼一聲,將滿腔怒火全部發泄到鮮卑騎兵身上。

連鉤戟起處,三名鮮卑騎兵飛上半空,雙刃矛電閃,兩名鮮卑騎兵撲地栽倒。什麼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什麼一步一名,一步一殺,在連鉤戟和雙刃矛下都是菜,朱龍騰躍之間,冉閔已連殺五人。

“殺!活捉冉閔!別讓冉閔跑了——”悅綰驚恐地睜大着眼睛,口中不由自主地連聲喊叫。他不敢與冉閔對陣,唯一能做的就是激勵士氣,打擊敵軍。

悅綰的作用沒有白費,在勝利預期的激勵下,五六萬鮮卑騎兵、冀州軍不顧死活,死死纏了上來。在冉閔的帶領下,八千魏軍馬步將士雖然搏命拼殺,卻一直不能衝退對手。

聯軍就像席捲一切的狂濤巨浪,單薄的魏軍最多隻能築起一道堤壩暫時擋住對手,卻不能將對手擊退;在狂濤巨浪的持續沖刷下,這道堤壩越來越單薄,越來越危險。特別是三千悍民軍步卒,他們面對數量是己方十餘倍的冀州軍,在沒有任何倚仗的情況下,纏戰不久就變得岌岌可危了。張艾想盡辦法也無濟於事,戰事發展到現在,已是綜合實力硬碰硬地交鋒,並非憑藉勇氣和無畏就能逆轉。

就在張艾心急如焚之際,一聲大喝傳來:“張艾。領着兄弟們撤下去,寡人斷後掩護——”冉閔率領一二十大戟士和兩三千禁衛精騎殺過來會合。

張艾瞥見冉閔身後人馬數目,不由瞿然一驚,騎兵損折如此之大,怎能能擋住數萬敵軍?

“快帶兄弟們走!不要誤了軍機——”冉閔焦灼地催促,隨即連鉤戟一揮,喝道:“大魏男兒!可有人敢隨寡人再衝一陣!”

“願隨皇上衝陣——”

“衝陣!衝陣!衝陣——”

大魏騎兵奮聲吶喊,張艾聽得血脈賁張,他一舞環刀,正欲追隨冉閔,一個悍民軍老卒拉住他,手指南方說道:“校尉大人。敵軍從後面上來了,皇上擔心悍民軍被合圍,是以讓我們先走。。。”

張艾展目看去,只見南方翻翻滾滾騰起三股煙塵,靠得最近的是向滏陽河運動意圖從東南撤走的己方主力。另外兩團是西南方向的敵軍一分爲二形成的,其中一團敵軍徑直向東,試圖截住主力退路;另外一團繼續北上,意欲配合聯軍前後包抄己方斷後人馬。

“走!快撤——”望着飛速抵近的敵軍,張艾知道自己莽撞了,再耽擱下去,悍民軍步卒肯定會成爲冉閔的累贅。

在冉閔的遮擋下,張艾帶悍民軍脫離接觸,隨即邁開大步向東南方向撤離。冀州軍窮追不捨,繞過大魏騎兵的阻截,緊跟着追下來。這時候,冉閔身邊只還有兩千騎,大戟重鎧騎只剩八騎,並且個個汗透衣甲,疲憊不堪。

“撤!”冉閔喝了一聲,卻不先走,一戟一矛舞得密不透風,護在隊伍最後。

“殺!不要走了冉閔!活捉冉閔——”魏軍斷後人馬的撤退讓聯軍越發囂張,狂呼大喊着追上來緊緊纏住。

悅綰徹底放下心來,這一仗勝敗已成定局,對聯軍來說,唯一的區別就是勝果的大小。“追!”他精神一振,駕馭已經駐足了許久的戰馬,向前奔去。

“將軍——”悅綰剛剛追出幾步,一個親衛追上來,低聲稟報道:“將軍,石琨跑了。他帶着充作預備隊的一萬冀州軍向渚陽去了,看樣子是打算渡過浮橋逃回冀州。”

“石琨跑了?難道他聽說了什麼。。。”想到撐筏從渚水過來的襄國人,悅綰一個愣怔,停了下來。

“將軍。是否應分出一支騎兵追趕石琨?”親衛問道。

“分兵?”

悅綰稍一沉想,眼前忽地浮現出冉閔威猛無鑄的衝殺雄姿。“不!石琨不足爲慮,勿須理會。冉閔卻非同小可,此次無論如何不能放他走脫,否則,以後再不可能殺死此人!”

石琨的離去沒有引起任何波瀾,衝殺在前的兩三萬冀州軍毫不知情,渾渾噩噩地跟着鮮卑鐵騎繼續追殺。在數萬敵軍的追擊下,撤退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無論冉閔如何驍勇,大魏騎士還是在急速減少,並且退走速度越來越慢,唯一值得慶幸的是,無論是大燕騎兵還是冀州步卒,一直沒有真正阻擋住魏軍前進的步伐。

雙方翻翻滾滾,廝殺着向東南方移東,未等走出兩三裡,西南方人喊馬嘶,一支精銳騎兵忽然殺出,兜頭攔住魏軍的去路。

這支騎兵人不過萬,戰馬卻有近兩萬。騎士有的配槍,有的拈羽張弓,有的鐵甲耀眼,兵種竟是十分的齊全。

在這支雄師之中,一個頭帶鬼面,身子筆直的騎士如鶴立雞羣,格外引人注目,事實上,除了猙獰的鬼面,他並沒有其他出奇的地方,但是,大燕騎士無論是是驍勇還是魁偉,似乎都壓不住他的風采,只能當作綠葉陪襯。之所以如此,原因只有一個,因爲他是大燕國的軍神——輔國將軍慕容恪。

“傳令。重鎧鐵騎衝鋒,將敵軍給某撞散——”慕容恪平靜地下令。儘管魏軍騎兵看上去驍勇強悍,他仍然迅速地覷見其中的弱點——對方沒有重裝甲兵,攻擊強度不夠。

伴隨着轟隆隆的巨響,三千大燕重鎧鐵騎向最後的千餘名魏軍發起了突擊。慕容恪安詳地打量着魏軍,卻見原本在隊伍末尾斷後的冉閔飛快地衝到本陣前方,挺戟迎戰重鎧甲兵。

果然是員猛將!不過,也就是員猛將而已。。。。。。

慕容恪思忖之間,一行快馬飛奔過來,當先一人在戰馬上拱手作揖道:“末將悅綰參見輔國將軍。”

“御難將軍果然不負王兄所託,幹得不錯!”慕容恪轉過頭衝悅綰頜首示意,鬼面後的目光溫淳綿和,笑意殷然。

悅綰心中一暖,謙辭道:“多謝輔國將軍讚譽。”

頓了一頓,悅綰又興致勃勃地問道:“輔國將軍既然有暇來此,想來襄國已料理妥當了?”

慕容恪沒有直接回答,反問道:“御難將軍。石琨呢?”

“石琨似乎得到什麼消息,帶了一萬冀州軍突然跑了。末將以爲,眼前重中之重乃是冉閔和魏軍,是以沒顧得理會。。。。。。”

“石琨跑了?!”慕容恪驚呼一聲,驚訝中帶着深深的失望。襄國石祗對大燕的戒心非同尋常,慕容恪對計取襄國已不抱希望,是以有心從石琨着手,側面瓦解趙國結構,沒想到石琨竟然跑了。

“呸!這就是大燕最威武的鐵甲士?將大燕勇士的臉面都丟盡了!”

隨侍在一側的北平太守孫興的咒罵引起了慕容恪的注意,他循着孫興的目光看去,忍不住皺起了雙眉。

三千重鎧鐵騎對陣不到一千魏軍精騎,戰事竟是出人意料地艱難,不僅落到下風,而且有些畏縮退避的跡象。特別在與冉閔對陣之時,無堅不摧、所向披靡的重鎧鐵騎徹底吃癟,像是砧板上的鐵塊,被鐵錘一樣的大戟反覆敲打。

慕容恪清楚地看見,冉閔大戟所到之處,無論多厚的鎧甲都會凹陷下去,鐵甲士如被雷擊,顫抖着栽倒。與大戟相互輝映的,還有冉閔左手的長矛,若非親眼所見,沒有人會相信,這杆兩端帶刃的長矛會有如此光彩,會有如此大的殺傷力。它的每一次刺殺,都能避過對手的面甲,準確刺進鐵甲士的眼眶。

在紛亂的戰場之上,在一手揮舞大戟之時,怎麼才能做到這等精準的刺殺!這是人所能的嗎!

又一名鐵甲士捂着眼睛慘呼倒下之時,慕容恪心臟一縮,身子不受控制地抖了兩下。

當然,僅憑冉閔一人,任他再是武勇也不可能抵擋住三千鐵甲士。鐵甲士之所以畏縮躲避的,還因爲幾百名大魏騎兵兇悍無畏。

冉閔的大戟士親衛已所剩無幾,剩餘的大魏騎兵俱是輕騎,憑藉手中的長槍原本對鐵甲士構不成多少威脅;但是,不知是誰帶頭開始的,大魏騎兵紛紛採用了與敵皆亡的戰法。

魏軍放棄徒勞無益的進攻,用長槍撥開長槊,靠近鐵甲士,然後迅速地躍離戰馬,用身體去撞,用雙手摟抱撕扯,想進一切辦法將對手帶離戰馬。

這樣做的結果就是:無論意圖是否能得逞,躍離戰馬的魏軍已必死無疑。但是他們毫不畏懼,前赴後繼,抵近鐵甲士依靠身體肉搏。也許臨死一搏能夠激發出人類最大的潛力,他們的成功率非常高,不斷地有鐵甲士被拖下戰馬,隨後倒斃在無數馬蹄踐踏之下。

選撥鐵甲士首要依據是力大魁梧,以便負起重鎧衝鋒,兇悍敢死並非首選,事實上,重鎧甲士因爲防護周全,戰時傷亡很小,所以對敢死的要求遠不如充當盾牌的具裝皮鎧騎士。因此,遇到魏軍這種玉石俱焚的戰法,大燕重鎧甲士有些承受不住了。

凝目看了一陣,慕容恪忽然對悅綰說道:“御難將軍做得非常好。趙國名存實亡,不足爲懼,石琨就由他去吧,大燕當前大敵是冉閔和魏軍,只要能重創魏軍,此番南下已是不虛;若能擒殺冉閔,更是意外之喜。。。。。。”

頓了一頓,慕容恪又道:“御難將軍。汝率本部人馬會同冀州軍繼續南下,追擊魏軍主力,給予其最大殺傷,冉閔交由慕容恪應付就是。”

悅綰慨然應諾,隨即告別慕容恪,調集聯軍繞過戰場,向東南追去。

悅綰離開後,慕容恪對孫興道:“鐵甲士並非膽怯怕死之輩,他們不愧爲大燕勇士;只是,當有些人、有些事超出人的想象之時,他們免不了會驚慌失措;世人大抵如此,與是否勇敢是否兇悍無關。”

“輔國將軍說的是,孫某受教了。”孫興歉意地一揖手。“孫某日後再不會輕易妄言。”

慕容恪點點頭,隨即猛然提聲喝道:“孫太守。命你立時組織人手,調集五千匹馱馬,蒙上面擋,卸下負重,某有大用。”

孫興慨然應諾,離去之時,他還是忍不住問了一句:“輔國將軍打算。。。”

“世人有思想有感情所以會害怕會恐懼,畜牲沒有這些,是以有時候比世人更加無畏。”慕容恪頭也沒回,他的目光已經被戰場牢牢吸引住了。

第1章 尷尬人之間的閒談三十五亞聖後裔第10章 第一次任務十七章 關中來得喜訊二十一章 天意人心十九章 真正的大師五十章 中原第一世家的尊嚴四十一章 博陵的幽州軍二十三章 繼趙李五十二章 你在害怕什麼二十二章 狩獵上第10章 匕現二十八章 中國式政治二十七章 第一次較量二十九章 去戰鬥吧五十三章 襄國之戰三三十七章 殺道正道六十四章 王猛的用意四十五向西追六十一章 驚變下第7章 佈政第一步二十章 有客來訪第7章 公祭之序幕三十八章 變通之道二十六章 不期而遇四十七章 捨身自污不可得三十二章 祭竈節中十五章 監察部採風司四十六章四十八章 兄弟間的話題六十七戰事十七章 是否當斬第9章 行蹤泄露七十二章 挺進豫州三十三章 鄴城換主下四十七章 夜戰二十七章 開闢新戰場第4章 第一步九十四章 可怕的謠言五十章 冉遇六十九章 張遇的真實意三十一章 全力一搏能逞否三十四章 書聖是這樣來的六十九章 合併四十九章 火燒慕容評第8章 原來如此一百零一章 水火無情第6章 抗敵愛國陣線?三十章 感覺敏銳的人四十九章 死又何悲第8章 如何選擇這是個問題五十三章 及時抵達第8章 如何選擇這是個問題五十七章 大禮的回報第8章 原來如此六十六章 登陸作戰五十二章 屠夫父親的一面三十一章 雙贏第4章 抵達鄴城五十二章 先勝一局二十四章 勇者無敵四十一章 四月初八一六十章 襄國之戰十五十四章 心籠打開二十六章 接觸上了二十九章 兩個女人八十一章 博浪六第5章 殺威棒?第3章 小耗子歷險記(下)六十三章 司州的形勢第9章 燕使皇甫真六十二章 英雄之殤第8章 風起雲涌十一章 意外地收穫五十六章 雨夜追擊十二章 張遇的心思三十九章 男人的眼淚四十四章 我們的家十五章 傳國玉璽的僵局第2章 青兗的政治第9章 荀羨之薦五十章 最糟糕的局面第5章 隨時指點你五十七章 不起眼的轉折五十一章 僵持中的暗流四十四章 悲傷十六章 義士的失望一百零七章 折戟白溝河三十五章 假傳軍令九十七章 猛虎脫籠七十三章 兵不厭詐四十六章 三月二十九四十一章 修道之人第4章 力的領悟六十二章 板蕩識英雄三十二章 鄴城換主上五十九章 朋友越多越好十二章 張遇的心思第6章 佞臣的用途
第1章 尷尬人之間的閒談三十五亞聖後裔第10章 第一次任務十七章 關中來得喜訊二十一章 天意人心十九章 真正的大師五十章 中原第一世家的尊嚴四十一章 博陵的幽州軍二十三章 繼趙李五十二章 你在害怕什麼二十二章 狩獵上第10章 匕現二十八章 中國式政治二十七章 第一次較量二十九章 去戰鬥吧五十三章 襄國之戰三三十七章 殺道正道六十四章 王猛的用意四十五向西追六十一章 驚變下第7章 佈政第一步二十章 有客來訪第7章 公祭之序幕三十八章 變通之道二十六章 不期而遇四十七章 捨身自污不可得三十二章 祭竈節中十五章 監察部採風司四十六章四十八章 兄弟間的話題六十七戰事十七章 是否當斬第9章 行蹤泄露七十二章 挺進豫州三十三章 鄴城換主下四十七章 夜戰二十七章 開闢新戰場第4章 第一步九十四章 可怕的謠言五十章 冉遇六十九章 張遇的真實意三十一章 全力一搏能逞否三十四章 書聖是這樣來的六十九章 合併四十九章 火燒慕容評第8章 原來如此一百零一章 水火無情第6章 抗敵愛國陣線?三十章 感覺敏銳的人四十九章 死又何悲第8章 如何選擇這是個問題五十三章 及時抵達第8章 如何選擇這是個問題五十七章 大禮的回報第8章 原來如此六十六章 登陸作戰五十二章 屠夫父親的一面三十一章 雙贏第4章 抵達鄴城五十二章 先勝一局二十四章 勇者無敵四十一章 四月初八一六十章 襄國之戰十五十四章 心籠打開二十六章 接觸上了二十九章 兩個女人八十一章 博浪六第5章 殺威棒?第3章 小耗子歷險記(下)六十三章 司州的形勢第9章 燕使皇甫真六十二章 英雄之殤第8章 風起雲涌十一章 意外地收穫五十六章 雨夜追擊十二章 張遇的心思三十九章 男人的眼淚四十四章 我們的家十五章 傳國玉璽的僵局第2章 青兗的政治第9章 荀羨之薦五十章 最糟糕的局面第5章 隨時指點你五十七章 不起眼的轉折五十一章 僵持中的暗流四十四章 悲傷十六章 義士的失望一百零七章 折戟白溝河三十五章 假傳軍令九十七章 猛虎脫籠七十三章 兵不厭詐四十六章 三月二十九四十一章 修道之人第4章 力的領悟六十二章 板蕩識英雄三十二章 鄴城換主上五十九章 朋友越多越好十二章 張遇的心思第6章 佞臣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