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章 傳國玉璽的僵局

十五章傳國玉璽的僵局

九月初十,大晉宣詔使、中書省侍中紀據失望地離開了鄴城。

此行北上,除了代天子宣詔之外,紀據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那就是向麻秋討要傳國玉璽。但是麻秋以荊州軍依然佔據漢江北邊三城以及收容鄴城叛將樂弘、上官恩爲理由沒有敬獻玉璽。麻秋告訴紀據,朝廷必須樂陵桓溫退兵並交出降將,然後給予一定的獎賞,鄴城纔會把傳國玉璽獻給朝廷。

紀據得到司馬昱授意,原打算用口頭上的應諾先把傳國玉璽要到手再說,誰知麻秋一口咬死,不見兔子不撒鷹。紀據軟磨硬泡了半個月沒有結果,無奈之下,他只好黯然離開鄴城,隨司馬昱、桓溫、麻秋三人扯皮去。

紀據剛走,新婚燕爾的石青也打算離開鄴城攜兩位夫人迴轉冀州。

也許是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這個新婚佳期石青過得很是提心吊膽,總擔心慕容恪會趁機偷襲冀州。眼見鄴城各部司衙門充實並運作起來,蔣幹也率軍從枋頭回返。他覺得有必要到幽、冀交界處亮亮像,提醒慕容兄弟自己的回返。

石青請來趙韶、趙誨囑咐道:“前段時間民王有意立韓氏爲王妃,幸得王府文武將官以大義相諫,此舉才未能成真。受此挫磨,韓氏這段時間安分了許多,但是。。。石某估計,一旦石某離開鄴城,她很可能會再度活躍起來。無論是爲國爲民,還是爲了民王,賢昆仲需要格外當心此事纔是。”

趙韶、趙誨連連稱是。趙韶現任秘書監副總管,秘書監乃是與民王麻秋最爲貼近的部門,他這個副總管在麻秋面前混的那是如魚得水,得意非常,此時自然不敢忘了石青交待的任務和提撥之恩。

石青隨後將兩人介紹給監察院採風司的伍慈,密囑三人小心留意,時刻警惕韓氏意圖。

韓氏的事情擱下之後,石青當晚又去了一趟大司徒府拜訪申鍾。此番迴轉冀州,同行的不僅有兩位夫人,還有申鍾、王亮、尹刺、薛瓚、韋伯陽等百十位前往赴任的徵北大將軍府幕僚吏員,這些人的到位,將會讓冀州城徵北大將軍府充實完整起來。只是在這些人裡面,申鍾顯得很特殊。

申鍾年高德劭,包括麻秋這一朝,已算經歷四朝的鄴城政壇老人了。早在石虎時期,申鍾就是鄴城朝廷的大司徒,位至頂峰,升無可升。冉閔朝繼續就任大司徒,榮耀依舊。可到了麻秋這一朝,事情出現逆轉,他竟然被石青徵辟爲大將軍府長史,身份、地位、榮耀與前相比可就差得遠了。

對這項任命,石青私下也有些不安,是以在啓程前特地趕來拜訪撫慰。“要勞動老大人受累了。石青原不敢讓老大人來回奔波,只是中原百廢待興,千頭萬緒,一一理順着實艱難,老大人的經驗閱歷皆是無價之寶,石青非常需要老大人隨時在身邊指點啊。”

“大將軍客氣了。”

申鍾臉上樹皮一樣的皺紋綻開大半,笑眯眯地似乎很滿意徵北大將軍府長史之職。“能跟在大將軍左右,老夫知足了。呵呵。。。鄴城有好多人想這好事而不可得呢。”

石青放下心來,老頭子思路清晰,已經看出徵北大將軍府上的幕僚地位不再民王府各部司之下。當下拱手請教道:“不知老大人何以教我?”

“大將軍武能衝陣殺敵,文能立綱佈政,實是天下少有之英才。最難得的是,大將軍年齡雖少,卻極是沉穩,單憑這一點,就能將萬千英雄豪傑遠遠拋開。。。。。。”

申鍾右手慢慢梳理着稀疏的鬍鬚,口中連聲讚譽,只面色審慎極爲認真,沒有半點玩笑虛飾成份。“然而,大將軍有今日之成就,不惟以上原因,其實還有另外一個最重要的原因。”

“哦?老大人以爲是什麼原因?”

“時運!夫風雲交匯之際,脫穎而出之輩無一不是英雄豪傑,成敗之間差別只在於時運多寡而已。石勒、石虎時運甚佳,單憑廝殺就打出石趙兩朝江山,且生前保有尊榮;冉閔武勇才智遠高於石勒、石虎,然時運不濟,竟無法善終。唉,思及這點,實在讓人感概。徵北大將軍天縱奇才,才智非石勒、石虎之輩可以比擬的,時運非冉閔可以比擬的,若是意外,所成當不在前三者之下。”

申鍾侃侃而談,話語中褒揚之意甚濃;石青心思越來越是細密,卻從對方話語中聽出弦外之音。當下問道:“老大人所言意外不知是何?還請賜教。”

申鍾乾癟的嘴角浮起一絲笑容,頓了一頓,他湊近三分,壓低聲音說道:“大將軍。時運虛無縹緲,順時,上下歸心風調雨順;逆時,天災人禍連踵而至,不可不防啊。。。。。。”

石青心念一轉,大致明白是怎麼回事了。申鐘不知道自己的來歷,對自己的突然崛起感覺匪夷所思,將原因歸之於時運。不過,經申鍾這一提醒,他突然想到了一個自己忽視已久的危機,那就是——天災。

古時候,因爲沒有完備的事前預防和事後應對體系,天災對於社會結構的破壞摧毀能力怎麼形容都不爲過,大凡朝代更替,誘因大都起於天災。自從來到這個時代,石青腦袋一門子想得就是怎樣和人鬥,將另一個大敵——老天——完全忽略了,直到申鍾一通時運之說,他才意識到這一點。

這兩年他運氣很好,青兗沒有遭遇天災,然而,前兩年青兗沒有,不意味着以後沒有,也不意味其他州郡沒有;石青記得很清楚,就在幾年後,幽、冀蝗災盛行,而蝗災伴隨的往往還有旱災。隨着安置流民、官學教育的逐步展開,鄴城的負擔會越來越重,這時候若是發生大規模災荒,那可真的沒有多少餘糧用於賑濟。

沉思了片刻,石青慎重地問道:“日後時運若出現逆轉,老大人以爲該當如何應對?”

“等!等待時運再次到來。”申鍾早有準備,沒有任何猶豫就給出了答案。然後緩緩解說道:“若要等得,必先要穩。大將軍降晉就是一着求穩的好棋,不過,老夫以爲,大將軍還應該再穩一些方纔妥當。”

“如何再穩一些?”

“結好大晉朝廷,以五年之力厚植根本。”

“如何結好大晉朝廷?”

“大晉朝廷一分爲二,其一是皇室司馬氏,另一是王氏、郗氏、庚氏等爲首之世家,兩者可分別待之。對司馬氏,可敬獻傳國玉璽以表誠心,日常遣使朝拜問候;對於世家豪門,應暗通款曲,屈身接納。。。。。。”

。。。。。。。。

兩人一陣對答,石青漸漸明瞭申鐘的意思。

申鐘不知王羲之、郗愔等人北上意圖,希望石青能夠厚待重待之,以此爲突破,收納江東世家爲己用。這個希望固然不錯,只是過於一廂情願,幾乎是不可能成真。以北遷試探荀羨,沒有得到答覆之後,石青對吸收北上士人爲己用徹底失去了興趣。試想,荀羨和他出生入死過好幾次,尚且不願歸附,其他人怎麼會隨便倒向鄴城呢。

不過,申鍾力求穩固的想法還是很合他的心意的。想了一想,石青說道:“老大人言之有理,傳國玉璽雖然珍貴,對鄴城而言卻無大益,不如交換些麥粟布帛實在;大晉朝廷若是能給予足夠的賞賜原本是最好,可惜建康竟然拿不出足夠交換的財貨,以至於一件好事竟然成了扯皮的嘴仗,實在很不值。既然這樣,我等不妨如此辦理。。。。。。。”

石青思索着說了一通話,繼而問道:“老大人以爲如何?”

申鍾聽罷,撫須微笑,連聲贊好。“好啊好——如此以來既解決了和朝廷的僵局,也能和江東世家建立聯繫,鄴城還能得到一筆財貨。可謂一舉三得。”

“既然老大人也說好,石青就以此而行,找郗大人、荀大人商量去。”

當下石青辭了申鍾,連夜將王羲之、郗愔、郗曇、荀羨、荀蕤、謝石六位江東士人聚在一起會議道:“傳國玉璽不在朝廷卻在鄴城,不是人臣本份,民王非常不安,一心想將其敬獻給天子。但是,民王雖有此心,奈何朝廷吝於恩賜,麾下將官怨艾甚重,爲穩定軍心,不得不暫緩敬獻。石某聽說,其實朝廷不是吝於恩賜,而是倉稟不足,無力行恩賜之舉。不知是否如此?”

“大將軍所言不虛。不是朝廷吝於賞賜,實在是國庫空乏啊。”郗愔長嘆一聲。

石青沉聲說道:“一方面是朝廷有心恩賜,卻空乏其力;一方面是民王有心敬獻,卻擔憂軍心不穩,不敢輕率。諸君皆國之樑柱,該當爲國分憂,請問,此事該當如何是好?”

石青痛心疾首、憂心忡忡,其他人卻不以爲然,個個緊閉嘴巴,只在心中腹謗:唬人麼?鄴城若真有心敬獻直接敬獻就是了,哪來的軍心不穩?不就是想勒索一筆錢糧麼?

“此事甚是艱難,一時之間確實難有萬全之策,怪不得諸位。。。。。。。”石青沉痛地環顧四周,無奈地說道:“。。。。。。石某有個主意,只不知是否可成,是以請諸君來代爲參詳。”

“哦?什麼主意?”謝石頓時來了興致。“大將軍請說。”

石青緩緩說道:“建康龍踞之地,江東人文薈萃。石某以爲,其間必有無數忠心謀國之士。若是知道國家有所困厄,解囊襄助者必在所多有。之所以目前無人爲國謀算,皆因不知其中原委耳。是以,石某有意從在座諸君選出兩人爲使,前往江東遊說忠臣義士,襄助朝廷迎回傳國玉璽。不知諸君誰願擔綱重任?”

“咦?這不就是在民間募捐嗎?不過確實可行。”郗愔驚咦一聲,點頭附和。

石青衝他笑了笑,道:“郗大人見識不凡,若說行得必定行得,以石青之間,朝廷若能以榮耀爵位予以鼓勵,譬如,賜封捐獻者爲‘獻璽君’,優先徵辟入仕;襄助義士必定更多。”

“這個主意不錯。”荀蕤跟着附和。徵辟入仕或者朝廷封號對於他們這些世家高門來說不算什麼,對於江左土豪還是很有吸引力的。如果朝廷真的以此辦理,三五十個‘獻璽君’或者中低等職位就可解決朝廷渴求傳國玉璽之困。

石青又是一笑,對荀蕤、郗愔道:“二位大人既然認可,石青打算辛苦二位大人走一趟江東,不知可否?”

“也好。北上差不多快一年了,正好回家看看。”荀蕤、郗愔欣然答允。

永和七年,九月十二,荀蕤、郗愔離開鄴城,緊隨紀據後塵趕赴江東。送走兩人之後,石青拜別麻秋,踏上了北上冀州城的歸途。

————————————————————————————

感謝一劍飄遙兄再次的打賞,話說,老兄怎麼不多打賞100,這樣我的打賞榜上就會有一個三級的粉絲。哈哈。

五十章 冉遇十六章 衆望所歸的督帥七十一章 毒計五十一章 僵持中的暗流六十三章 王猛之請三十七章 各打各得三十五章 對決序幕拉開十一章 亂局三十三章 上黨風雲補四十八章 露餡後的責難第2章 青兗的政治五十章 騎兵間的戰鬥二十一章 哪有恁多爲什麼六十章 酒盟三十九章 各有盤算四十八章 大兵壓界第3章 連環箭三十八章 另外一場對話十二章 這個女人不簡單四十三章 楊羣應聘記一百零七章 折戟白溝河七十一章 人要有覺悟八十七章 傳說是怎樣誕生的第6章 佞臣的用途五十六章 以退爲進好處多六十二章 榮譽與驕傲六十章 漣漪第3章 連環箭第8章 慕容霸的成長十九章 真正的大師六十五章 全面開花六十九章 私器四十四章 楊羣的青兗印象五十六章 以退爲進好處多六十一等你進攻二十二章 情勢互易第4章 第一步八十四章 博浪九第9章 荀羨之薦第7章 出路在哪裡五十八章 襄國之戰八七十七章 不是那麼糟十九章 舉中原以降晉六十九章 張遇的真實意三十五章 薛瓚的恐懼三十六章 邂逅五十四章 鹿勃早的疑惑十九章 新生第8章 讖言豈會無稽二十七章 第一次較量第8章 原來如此第8章 原來如此三十六章 緩兵之計二十七章 意外的意外二十三章 接風宴上的變故三十五章 薛瓚的恐懼四十四章 悲傷二十二章 全面開戰下四十三勝利來得如此簡單四十九章 死又何悲第1章 尷尬人之間的閒談第2章 重返鄴城第5章 韓氏入宮六十一等你進攻二十九章 天網恢恢二十章 有客來訪七十四章 前夕上六十章 酒盟六十九章 私器五十九章 驚變上五十四章 心籠打開五十一章 信念與本能的對決五十一章 失望九十四章 可怕的謠言二十四章 殺恩四十一章 四月初八一第7章 佈政第一步二十九章 我的女人我做主六十九章 張遇的真實意第8章 風起雲涌二十九章 天網恢恢四十九章 合肥遇險十二章 這個女人不簡單三十六章 新的任務五十二章 揚州的開局三十二章 好苗子要培養七十一風滿樓上四十章 端倪初現第2章 三個雜號將軍第5章 殺威棒?四十一章 四月初八一第10章 軍帥府長史十五章 精雕細琢的風情三十二章 祭竈節中四十章 旱鴨子的無奈四十八章 起伏第3章 連環箭七十五章 前夕下四十八章 露餡後的責難三十二章 好苗子要培養
五十章 冉遇十六章 衆望所歸的督帥七十一章 毒計五十一章 僵持中的暗流六十三章 王猛之請三十七章 各打各得三十五章 對決序幕拉開十一章 亂局三十三章 上黨風雲補四十八章 露餡後的責難第2章 青兗的政治五十章 騎兵間的戰鬥二十一章 哪有恁多爲什麼六十章 酒盟三十九章 各有盤算四十八章 大兵壓界第3章 連環箭三十八章 另外一場對話十二章 這個女人不簡單四十三章 楊羣應聘記一百零七章 折戟白溝河七十一章 人要有覺悟八十七章 傳說是怎樣誕生的第6章 佞臣的用途五十六章 以退爲進好處多六十二章 榮譽與驕傲六十章 漣漪第3章 連環箭第8章 慕容霸的成長十九章 真正的大師六十五章 全面開花六十九章 私器四十四章 楊羣的青兗印象五十六章 以退爲進好處多六十一等你進攻二十二章 情勢互易第4章 第一步八十四章 博浪九第9章 荀羨之薦第7章 出路在哪裡五十八章 襄國之戰八七十七章 不是那麼糟十九章 舉中原以降晉六十九章 張遇的真實意三十五章 薛瓚的恐懼三十六章 邂逅五十四章 鹿勃早的疑惑十九章 新生第8章 讖言豈會無稽二十七章 第一次較量第8章 原來如此第8章 原來如此三十六章 緩兵之計二十七章 意外的意外二十三章 接風宴上的變故三十五章 薛瓚的恐懼四十四章 悲傷二十二章 全面開戰下四十三勝利來得如此簡單四十九章 死又何悲第1章 尷尬人之間的閒談第2章 重返鄴城第5章 韓氏入宮六十一等你進攻二十九章 天網恢恢二十章 有客來訪七十四章 前夕上六十章 酒盟六十九章 私器五十九章 驚變上五十四章 心籠打開五十一章 信念與本能的對決五十一章 失望九十四章 可怕的謠言二十四章 殺恩四十一章 四月初八一第7章 佈政第一步二十九章 我的女人我做主六十九章 張遇的真實意第8章 風起雲涌二十九章 天網恢恢四十九章 合肥遇險十二章 這個女人不簡單三十六章 新的任務五十二章 揚州的開局三十二章 好苗子要培養七十一風滿樓上四十章 端倪初現第2章 三個雜號將軍第5章 殺威棒?四十一章 四月初八一第10章 軍帥府長史十五章 精雕細琢的風情三十二章 祭竈節中四十章 旱鴨子的無奈四十八章 起伏第3章 連環箭七十五章 前夕下四十八章 露餡後的責難三十二章 好苗子要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