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

十八章盛名之下無虛士

朔風呼嘯,寒氣凜冽。時逢嚴冬季節,天空之上灰黑的烏雲翻翻滾滾,似乎隨時有落雪的可能。可惜的是,這種天氣保持很長一段時間了,大雪卻一直未曾落下,中間下過兩次零散的小雪,只是連地面都未潤溼便即停歇。

豫州、司州交界地帶的嵩高縣境內,二三十口胡裘打扮的男女老少被數百軍士摁跪在蕭索的荒野上,彷彿行刑一般。四周佈滿戒備的士卒,士卒外圍則是密密麻麻的圍觀民衆。

“老天,你倒是快快下雪啊。”望着陰鬱的天空,石青默默祈禱。

入冬快兩個月了,中原各州沒下一場像樣的大雪,這種異常就算不很精通農事的石青也能明白其中的意味,這樣下去的話,來春乾旱不說,蟲災肯定非常厲害,沒有冰雪的鋪蓋根本不足以大規模殺死蟲卵。

目光從天空收回慢慢移轉到跪倒的氐人酋長姜瑋一家人身上,心中的抑鬱似乎找到了宣泄口,石青斷喝一聲:“砍了”

“呀”

“啊——”

摁在頸項的環刀應聲揚起,厲斥聲、慘呼聲連綿不絕,一個個頭顱咕嚕嚕來回翻滾。須臾之間,氐酋姜瑋一家老少二十八口駒命歸黃泉。

既然是強行遷移,胡蘿蔔暫且不忙着給,大棒必須先行亮出。自十月開始遷移以來,王猛在關中、石青在關外同時行動,已經誅除了四十三名口出怨艾、心懷牴觸的胡酋。誅除事宜進行的非常徹底,不分老幼婦孺,忠惡良善,但凡沾親帶故一律格殺。這個世界沒有絕對的公平公正,爲了根絕仇恨,斷絕後患,只能斬草除根。在需要大毅力、大決心才能完成的目標面前,“無辜”這等字眼顯得蒼白而又單薄。

“來人,做下標記,在此壘築一個不超過兩千人的村莊。希望這些鮮血能夠給人一些警示。”石青看也未看一眼血淋淋的現場,淡然地吩咐着。恪於歷史教訓,石青絕不容許內遷的胡人以部落的形式存在,他要改變對方的生活習俗,對內遷胡人徹底漢化。

禮曹制定的內遷胡人漢化程式有幾個方面。一是解散部落,各族混居,直接歸官府管轄。二是放棄遊牧漁獵之道,在官府指定的位置定居下來,從事屯耕桑麻生產。三是普及推廣漢禮,改變野蠻習性。

這些事情說來容易做起來卻異常艱難,胡人以部落而聚,向來保留着一支部落武裝,並非沒有反抗之力的普通民衆。好在王猛早有佈局,以平叛爲藉口提前把部落武裝調到關外,使得胡人戰士和部族民衆相互分離。沒有戰士,胡人部落失去抵抗之力,只能被迫遷移;同時,失去部落支撐,任胡人戰士再是氣憤,也不敢在人生地不熟的豫州反抗,何況對方還掌握着作爲人質的部落民衆呢。

在王猛精心佈局下,關內、關外十萬人馬同時發難,關中毛受、白犢、徐磋等胡酋不僅部落被肢解,麾下兩三萬人馬也駒解散,戰士被勒令回家務農。肢解後的各部族混編成一兩千人丁的小股,和當地民衆雜居,不再設酋長之職,直接受當地官府轄治。爲了防止胡人相互串連,安置下來的小股胡人定居地彼此間隔都是八十里以上。

十二月初,在血淋淋的屠刀下,安置事宜由開始的抱怨連天漸趨默默承受,越來越是平穩。

“諸葛大人、郗大人。接下來的事就交給戶曹了。安置定居、劃撥耕地,一刻也耽擱不得,諸般事宜必須在春耕前完成。。。。。。”

石青先向戶曹來豫的司官諸葛尚和郗曇交代了一番,然後對孟還真和從功曹轉任至學曹的王羲之交代道:“還真兄、逸君兄,霹靂手段已經用過了,現在需要的是菩薩心腸感化。推廣漢禮,施以王化,讓荒蠻野人知仁義之道,明忠奸之分,乃汝等之責,請多多費心,其間若有什麼需要直管找楊羣刺史和王朗將軍就是。”

“大將軍放心,孟還真明白。”

孟還真輕鬆地應承。王羲之臉色卻是怔忡不定,還沒從適才的殺戮中回過神來。他在青兗見過一次假籍儀式,當時沒什麼感受,只當作挺有趣的風俗。直到今天才知道,那種風俗之所以能上下融洽、順順利利的舉行原來依靠的是屠刀和殺戮。

說實話,他對殺戮本身很是厭惡,但是看到胡人束手就範,看到漢禮成爲蠻夷爭相效仿的對象之時,他心裡又有着說不出的躊。這種躊是如此得痛快淋漓,遠不是僻處江東、不敢北望的大晉人士可以想象的。

“漢禮寄身之所在到底是什麼?是仁義還是鋼刀?”王羲之有些困惑,感覺以前的認知似乎並不完全。

注意到王羲之魂不守舍,石青沒再指望等他答覆,對四周一笑道:“剩下的事宜就麻煩諸位大人了,楚季兄,我等先回營去吧。”

“是。”皇甫真恭敬地應了一聲,腳下連點,緊緊跟上石青。

作爲燕王南下朝拜使者,皇甫真的行程一直很順利。在他大力周旋下,大晉主掌朝政的司馬昱、殷浩駒認可慕容俊之主張,認爲應該驅使燕國、幷州、荊州等同時壓迫中原,迫使鄴城徹底就範,大晉天子也同意了慕容俊的求懇,賜封張平爲幷州牧,並派遣宣詔使謝攸會同皇甫真一道北上宣示朝廷恩詣。

眼看此行就要圓滿結束,皇甫真怎麼也沒料到,會在自家門口清涼河西岸出現意外,他和謝攸連帶百十名護衛隨從一個不漏,駒被滲透入境的民軍天騎營劫持到冀州城。

在冀州城,石青沒有對他進行審訊,只給出了一個選擇——求生還是求死。求死勿須多言,一刀砍了就是,求活就麻煩多了,需要立功贖罪。

石青嗜殺成性的兇名在外,看到這個選擇皇甫真徹底絕了和對方演一出推食解衣戲碼的興致,拋開矜持直接選擇立功贖罪。

皇甫真歸降之後,石青立馬換了一副面孔,噓寒問暖不說,走到哪帶到哪,須臾不離左右,時常和他暢談到深夜。民王下轄人等見此情景紛紛向皇甫真道賀,說他得大將軍如此倚重,眼見便會大用。然而,皇甫真明白,石青這是在給他立功贖罪的機會。兩人在一起談論的盡是燕國內部機密,石青恨不得從自己口中掏出燕國前後五百年的所有底細事由。

明白歸明白,皇甫真並不牴觸,兩百年的顛沛流離,安定朝那人將亂世求生之道修煉的爐火純青。另外他從石青口中得悉,自己的兄長皇甫典現在關中任職,從兄弟重逢這點來說,歸順鄴城似乎不是什麼壞事。

對石青來說,皇甫真歸降豈能用“不是壞事”形容,真可謂是天大的好事。燕國最受重用的非慕容氏人士有兩個,一個是和慕容恪、慕容評齊名的輔弼將軍陽鶩,一個就是輔佐太子的典史令皇甫真;在慕容俊眼中,這兩人比兄弟慕容霸和一般的慕容子弟更重要、更值得信任。

皇甫真的歸降爲石青帶來無數機密,不僅有燕國人士內部的爭鬥,有遼東高句麗、代北拓跋氏與燕國之間的齷蹉,還把慕容俊意圖聯合幷州、荊、揚和西涼張重華共同對中原發難的新動向一股腦倒了出來。

這些情報的價值怎麼形容都不爲過。正是瞭解到慕容俊佈局長遠,力求以勢取勝,短期內不會異動,石青纔敢在豫州放開手腳大幹。也正是得皇甫真提醒,石青才更進一步意識到幷州的重要,再度把目光投到了太行之西。

“楚季兄認爲,在鄴城和燕國之間,張平寧可選擇燕國也不會選擇鄴城?”石青有些不信,再度向對方確認。

“不錯。如果一定要做出選擇,張平必定會選擇燕國。”

皇甫真答覆得極爲肯定,然後娓娓解釋道:“大將軍。中原乃天下根本,英雄豪傑無不想據爲己有。石趙崩潰,天下無主,民王、蒲洪、姚弋仲、冉閔、石祗、張平紛紛而起,甚至如杜洪、張琚之輩也不甘寂寞,意圖經略關中,皆是這個緣故。天下只有一個,主人亦只能是一個;大夥爭來爭去,最後的結果就是勝者爲王,敗者爲寇;當然,很少有敗者甘願認輸,大多是無力抗爭時選擇蟄伏,待他日機會來臨再圖大事。可是什麼情況下才會有再圖時機呢?”

皇甫真自問自答道:“只有中原不穩,一時失勢的英雄豪傑纔能有機會再圖大事?可是怎樣才能使中原不穩延續下去呢?第一不能讓大晉回到中原。大晉乃天下正溯,若是迴歸,中原子民必定望風景從,天下很可能就此穩定下來。第二不能讓冉閔這等人成爲勝者,冉閔太過強勢,從誅殺李農一事可知,他容不得他人擁兵自重,若是由他一統中原,其他英雄豪傑連蟄伏的機會都無,另外,冉閔乃是漢人,一旦統治中原時間過長,必定能得到中原士民擁戴,天下也會穩固下來。這樣的話,哪還有其他英雄豪傑待機再起的機會?”

“所以,中原英雄豪傑勿須約定便會達成共識,無論如何,一定要阻止大晉北歸,一定要阻止冉閔這等人平定中原。關鍵時刻,寧可引塞外胡人進來,也不能讓大晉或者冉閔一統中原,畢竟,離開中原豪傑,塞外胡人不可能真正統治中原,也不可能真正穩固中原。”

聽到這裡,石青猛然一震,皇甫真從另一種角度闡明瞭胡亂中原的根由,闡明瞭冉閔敗亡、大晉北伐無攻的原因。他闡述的緣由也許有所偏激,也許有所疏漏,然而卻讓人無法否認其真實性。

想到中原幾十年來得禍亂不僅因爲皇室荒淫,世家高門的自私,胡人野蠻不知恩,還因爲中原豪傑權欲膨脹自私自利,石青的心驀地一重,只感到憋悶之極。

“正是出於這種心思,若是能夠選擇,張平寧可選擇燕國,也不會選擇鄴城。因爲。。。”皇甫真沒有感受到石青心緒的變化,一邊緩步而行,一邊繼續解說:“。。。大將軍是和冉閔一樣強勢的人物,容不得手下人擁兵自重。選擇大將軍等於放棄稱霸一方的尊榮。”

“噓——”

石青長長吐了口濁氣,若無其事地挺了挺胸膛,道:“別人如何選擇,石某不能勉強,石某在意的是,他們必須爲自己選擇的付出代價。”

石青的語氣很平淡,皇甫真卻在這淡然間感受到一股濃烈的豪氣,他欣賞地瞟了眼石青,莞爾一笑道:“適才和大將軍議論,一直假設讓張平二中選一,其實,當前真實情形是,張平很可能不會選,或者選得是第三種、第四種等其他可能。”

“咦?楚季兄此言怎講?”石青驚咦一聲,停下腳步,興致勃勃地瞅着皇甫真。

皇甫真回道:“大將軍。其實張平真實意圖是希望保持中原亂局,以便能繼續稱霸幷州,並非是天下一統,所以,他願意受燕王籠絡,願意受大晉賜封,但是絕不會真心出兵與燕、晉夾攻鄴城。否則,鄴城一倒,燕國或者大晉朝廷接下來對付的就是他的幷州了。”

石青恍然大悟,猛地一拍腦袋,失聲叫道:“石某錯了,竟把不同的對手捏合在一起考慮。咦不對啊,楚季兄,既然你能明白其中的道理,肯定向慕容俊、慕容恪提過,那麼,慕容俊爲何還要聯手幷州,繼續施行四面壓迫中原之策呢?”

“此乃先聲奪人,取勢之道耳。燕王和輔國將軍明白,聯絡的四方盟友可能只有大晉朝廷的揚州軍會與之配合,至於荊州桓溫、西涼張重華、幷州張平多半是口頭應允,實則隔岸觀火。然而燕國多一個盟友,聲勢便壯大一分,既可鼓舞士氣亦可恫嚇對手,同時絕了鄴城一條結盟之路,何樂而不爲呢?”

說到這裡,皇甫真詭秘一笑,低聲道:“何況。大將軍真能肯定桓溫、張重華、張平三人心思?揚州、幽州大舉進攻之時,大將軍敢把同桓溫、張重華、張平三人接壤的兵馬抽調一空?”

石青愕然一愣,鄴城和燕軍、揚州軍交戰之時,他真不敢抽調防備另外三人的兵馬,誰知道這三人真正得心思,誰敢肯定他們不會趁火打劫?

“慕容俊此着算得上是陽謀了,虛實兼有,石某卻必須處處當實應對。”

石青感慨地搖搖頭,繼而一揚眉,豪氣干雲地說道:“只要中原恢復元氣,穩固下來,任他有多少兵馬,任他有多少妙計也是枉然。”

皇甫真頜首附和:“大將軍說得極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對付敵人,最好的策略就是富國強軍。”

二十一章 天意人心第3章 悍民軍來了四十一章 賤人喜歡硬的四十九將忽悠進行到底二十四章 勇者無敵十九章 新生三十七章 依靠五十傾巢而出十三章 見到姚弋仲三十一章 祭竈節上四十二章 皆大歡喜的結局九十七章 猛虎脫籠三十七章 殺道正道五十九章 不能打下去了四十四章 楊羣的青兗印象第2章 博彩第6章 抗敵愛國陣線?三十三章 上黨風雲補五十二章 屠夫父親的一面第6章 石虎死了二十章 火燒懸瓠城第6章 初來乍到 沒人關照四十二章 皆大歡喜的結局七十三章 兵不厭詐三十五章 假傳軍令五十九章 驚變上十一章 傳說中的人物二十七章 流言的解析一百零七章 折戟白溝河第8章 風起雲涌第7章 公祭之序幕一百零二章 投名狀三十九章 北上盧奴三十二章 鄴城換主上六十二章 枋頭之變九十一章 如火燎原四十章 旱鴨子的無奈六十六章 夜襲孫家塢三十章 感覺敏銳的人二十章 全面開戰上五十九章 不能打下去了九十三章 挑釁十九章 穩住五十二章 屠夫父親的一面一百零一章 水火無情三十九章 男人的眼淚二十七章 流言的解析第2章 重返鄴城五十三章 用什麼下酒五十三章 主公在上五十六章 攻守較技八十四章 虛晃一槍十一章 亂局第6章 初來乍到 沒人關照七十一章 有理由嗎第2章 青兗的政治十一章 禍福由天十六章 蟄伏第2章 青兗的政治四十五章 宣誓與族旗二十章 有客來訪三十九章 北上盧奴五十七章 先生請回吧六十三章 建制八十章 必須付出代價十六章 衆望所歸的督帥二十九章 以後的打算未完稍後補全第6章 石虎死了十七章 來了四十八章 大兵壓界十八章 戰爭節奏難掌握三十五章 不關乎正義七十四章 前夕上第8章 慕容霸的成長七十章 夜襲旱寨四十二章 虛驚一場二十一章 天意人心七十二章 挺進豫州七十九章 博浪四八十二章 博浪七八十二章 就叫新華吧十六章 南安雷弱兒四十八章 圍困下的襄國第8章 原來如此四十章 兩個密使誤操作章節請勿訂閱三十六章 緩兵之計五十章 最糟糕的局面五十六章 雨夜追擊六十章 襄國之戰十十一章 雛形三十八章 變通之道五十三章 主公在上二十二章 辣手未摧花三十二章 急轉直下五十一章 僵持中的暗流四十二章 諸葛攸入夥第4章 桓衝北上四十六章 三月二十九十九章 穩住
二十一章 天意人心第3章 悍民軍來了四十一章 賤人喜歡硬的四十九將忽悠進行到底二十四章 勇者無敵十九章 新生三十七章 依靠五十傾巢而出十三章 見到姚弋仲三十一章 祭竈節上四十二章 皆大歡喜的結局九十七章 猛虎脫籠三十七章 殺道正道五十九章 不能打下去了四十四章 楊羣的青兗印象第2章 博彩第6章 抗敵愛國陣線?三十三章 上黨風雲補五十二章 屠夫父親的一面第6章 石虎死了二十章 火燒懸瓠城第6章 初來乍到 沒人關照四十二章 皆大歡喜的結局七十三章 兵不厭詐三十五章 假傳軍令五十九章 驚變上十一章 傳說中的人物二十七章 流言的解析一百零七章 折戟白溝河第8章 風起雲涌第7章 公祭之序幕一百零二章 投名狀三十九章 北上盧奴三十二章 鄴城換主上六十二章 枋頭之變九十一章 如火燎原四十章 旱鴨子的無奈六十六章 夜襲孫家塢三十章 感覺敏銳的人二十章 全面開戰上五十九章 不能打下去了九十三章 挑釁十九章 穩住五十二章 屠夫父親的一面一百零一章 水火無情三十九章 男人的眼淚二十七章 流言的解析第2章 重返鄴城五十三章 用什麼下酒五十三章 主公在上五十六章 攻守較技八十四章 虛晃一槍十一章 亂局第6章 初來乍到 沒人關照七十一章 有理由嗎第2章 青兗的政治十一章 禍福由天十六章 蟄伏第2章 青兗的政治四十五章 宣誓與族旗二十章 有客來訪三十九章 北上盧奴五十七章 先生請回吧六十三章 建制八十章 必須付出代價十六章 衆望所歸的督帥二十九章 以後的打算未完稍後補全第6章 石虎死了十七章 來了四十八章 大兵壓界十八章 戰爭節奏難掌握三十五章 不關乎正義七十四章 前夕上第8章 慕容霸的成長七十章 夜襲旱寨四十二章 虛驚一場二十一章 天意人心七十二章 挺進豫州七十九章 博浪四八十二章 博浪七八十二章 就叫新華吧十六章 南安雷弱兒四十八章 圍困下的襄國第8章 原來如此四十章 兩個密使誤操作章節請勿訂閱三十六章 緩兵之計五十章 最糟糕的局面五十六章 雨夜追擊六十章 襄國之戰十十一章 雛形三十八章 變通之道五十三章 主公在上二十二章 辣手未摧花三十二章 急轉直下五十一章 僵持中的暗流四十二章 諸葛攸入夥第4章 桓衝北上四十六章 三月二十九十九章 穩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