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章 殺道正道

三十七章殺道?正道?

石青需要確定清楚的是,侗圖是否聯絡上麻秋?

石青相信,一旦侗圖聯絡上麻秋,麻秋必定會派人來與新義軍聯繫,不說他獨生女兒麻姑的關係,單單麻秋自己的緣故,他也會與新義軍聯手對付蒲洪。

麻秋並非等閒之輩。歷史上,不久之後,在枋頭聲勢最壯之時,麻秋設計毒死了蒲洪,隨後試圖用幾千殘兵,火併十數萬枋頭大軍。雖然,他最終失敗並被蒲健殺死,只是,此人膽量之豪雄,由此可見一斑。

若有新義軍接應襄助,石青相信,麻秋定能將枋頭鬧個底朝天。

沒一會兒,衡水營船隊來了,輕騎營掩護着近千名羌人眷屬也到了一段平緩的河岸上;侗圖乘船過來告訴石青:他沒能聯絡上麻秋。屠軍殘部確實駐守在汲縣,屠軍軍主麻秋卻被蒲洪一直待在身邊,名義上是隨時參贊,事實爲軟禁。

侗圖回稟之後,再次上岸,率輕騎營戒備,防止蒲雄精騎突襲,以便羌人眷屬和權翼部精騎先行渡河。

石青喚來何三娃,吩咐道:“回去之後,你和小耗子一定想法見軍師將軍麻秋一面,向他傳一句話,就說:他的女兒已經嫁給新義軍軍帥石青,他若記掛女兒,就派人過來一趟,他女婿會很高興地給予接待。”

何三娃應了一聲。

石青擔心他心粗誤事,又讓他不停地複述幾遍,確認背熟記牢後,才讓天騎營士卒用小舟載着何三娃從上游登岸,繞道回西枋城。

羌人眷屬和權益部渡到河東後,輕騎營分成兩輪渡河,侗圖率中軍七百騎斷後,掩護祖鳳、李承的八百騎先行渡河。蒲雄率領精騎試探着接近,想吃下侗圖部,襲擊渡河輕騎,只是剛一接近,便被水面船上和岸上侗圖部雙重箭矢射的退縮回去。

等到侗圖部上船的時候,出了一點麻煩,安置戰馬登船速度很慢,幾百匹戰馬需要登船以至於給蒲雄留下了足夠的攻擊時間。他指揮精騎冒着船上射來的箭雨衝近河畔,襲擊正在登船的輕騎營。

侗圖抄起長槍,親率五十親衛騎斷後,在船上箭矢的配合下,拼死擋住枋頭精騎。待輕騎營中軍大部上船後,他和剩餘二十多親衛齊聲吼叫,縱馬躍進滾滾淇河。衡水營拿長篙將人拽起,將戰馬系在船尾,隨船向東泅渡。

午後,侗圖部渡過淇河,登上東岸。至此,各路人馬已全部撤到安全區域。

這些人馬有雷弱兒部一千八百士卒和近一千家眷,有灄頭軍包括姚益部、權翼部、薛瓚部在內的三千五百將士左右,有新義軍義務兵三千六百人、志願兵四千二百人。所有人等總計一萬四千餘,可戰之兵一萬三千出頭。

一萬四千餘人密密麻麻集結一處,連帶輜重車輛和船隻,覆蓋了很大一片地方,看起來十分壯觀。他們集結之地位於黃河之北、衛河之南、淇河之東這個狹窄的三河相夾之地,站在這裡,黃河對岸的白馬渡依稀可見。

人員到齊之後,石青沒有急於南渡黃河,回返白馬渡;而是讓衡水營船隊載上志願兵鋒銳營和義務兵崔宦部、燕九部、戴洛部等共計三千餘人,即刻出航,沿淇河遊弋,向枋頭軍挑釁,以顯示存在。

鋒銳營和義務兵各部損折不小,目前的三千人,有一半是雷弱兒部補充進去的。石青將雷弱兒和羌人眷屬留在身邊,雷弱兒舊部羣龍無首,家眷捏在新義軍手上,自然不敢生事。

衡水營出動的很及時,他們抵達淇河渡口的時候,天近黃昏,枋頭軍剛剛把東枋城圍困起來,準備攻打。

清晨時分,追擊無果的老蒲洪來到淇河東岸,聽說東枋城新義軍得以安然撤離後,當即暴跳如雷。他拿聯軍無可奈何,不等於對黎陽軍、司州軍沒辦法。憋屈、鬱悶了幾日的怒氣終於有了發泄口:是段勤、劉國太過無能,才讓東枋城新義軍脫離戰場的。豎子誤我大事,是可忍孰不可忍!

蒲洪並非尋常莽夫,他雖然準備拿段勤、劉國出氣,卻不會直接帶兵掩殺過去,而是準備智取。思謀一番後,他命枋頭軍在渡口重新架設木橋,溝通淇河東西交通,自己率三千護衛先行趕往東枋城,以穩住段勤和劉國。

出乎蒲洪意料之外的是,段勤、劉國兩人得王猛提醒,戒心很重,竟不讓蒲洪進城。兩人在寨牆上和蒲洪相見,言道黎陽軍、司州軍浴血奮戰,死傷無數,終於奪下東枋城和淇河渡口,逼得新義軍、灄頭軍不得不敗退而去,於情於理都算完成了蒲洪的囑託。請蒲洪按照諾言,給付一萬頭牲畜。

蒲洪聞言,再也憋不住心頭怒火,當即破口大罵,末了揚言道:“汝等速速開城投降,好生侍奉,日後尚有富貴榮華。若敢抵禦,城破之日,便是汝等授首之時。”

段勤、劉國豈是隨便恫嚇了的?與蒲洪撕破臉後,兩人一邊整頓城防,準備堅守;一邊遣人南下,探查新義軍動靜。

枋頭軍蒐集了幾十條小船,午後時分,在渡口搭建起一座浮橋。枋頭大軍隨即開了過來,將東枋城團團圍困。

八九日來,枋頭軍戰損差不多有三萬五千,其中俘獲了一萬灄頭潰兵補充戰損,實質傷亡大約兩萬五千餘。與段勤、劉國交戰,灄頭降兵可以毫無顧忌地得到使用,因此,黃昏之時,蒲洪集結了五萬人圍住東枋城,並作出咄咄逼人的攻擊態勢。

老蒲洪其實沒打算硬取東枋城。

東枋城內有黎陽軍、司州軍一萬六七千人馬,實力不可小覷,若是強攻,枋頭軍至少準備損耗兩萬五千人馬;蒲洪禁受不起這麼大的損失。他擺出氣勢洶洶的架勢,一是恫嚇,希望段勤、劉國老老實實地投降歸順。二是防止段勤、劉國不要命地向黎陽突圍。黎陽城堅倉足,沒有一年半載的攻堅圍困,幾萬大軍很難輕易取下;這也是蒲洪一直沒有兵發黎陽城最主要的原因。蒲洪希望趁段勤不在黎陽空虛之際,先行取下。至於東枋城,他打算圍而不攻;城內糧草輜重有限,只要圍上一兩個月,城內不戰自潰。

蒲洪算計的很好,只是,他萬萬沒想到,新義軍沒打算一走了之,還要和他繼續玩下去。

淇河之上冒出點點帆影,新義軍大旗伴着風帆鼓盪飄舞。東枋城寨牆上一片歡呼,即使探報還未回返,黎陽軍和司州軍也已知道,新義軍沒有違諾,他們來了,他們會繼續牽制枋頭氐人!

啊——

瞧見淇河之上,陰魂不散的新義軍大旗,蒲洪仰天慘號,身子一歪,便向戰馬之下墜落。四周親衛駭得一擁而上,堪堪將他接住。卻見蒲洪面如金紙,容顏慘淡,雙目緊閉,口鼻殷紅,氣得吐血暈死過去了。。。

蒲洪時年六十六歲,年齡着實不小;一帆風順,神清氣爽時看着倒是康健壯碩,一俟困頓萎靡,迅疾露出老態。

蒲健、蒲箐哀嚎着將蒲洪擡入中軍大帳,又是捶背又是呼喊,忙乎了好大一陣,蒲洪才悠悠醒轉過來。他人是醒過來了,精神卻沒有復原,呼吸之間出氣多,入氣少,看起來十分難受,唯有一雙眸子精光閃爍,仍有迫人之勢。

蒲洪掃了一眼帳中子弟,擡手指着蒲健道:“立即傳令,不可再攻黎陽,不惜一切代價與段勤、劉國合好;緊急動員枋頭上下,向青、兗發起全面攻擊,與新義軍不死不休。”

蒲健凜然稱是。

蒲洪又道:“老夫年事已高,體力不濟。枋頭以後就交給汝等了。汝等要好自爲之。”

石青不知道,他急令衡水營出兵會帶來這樣的變化;衡水營出發後,他交代王猛、韓彭收編灄頭士卒,重建新義軍各營編制。自己則一頭扎進中軍大帳中,再不露面。

“麻姑。。。”

“嗯”

石青右手枕頸,身子鬆乏地倚倒在榻上。麻姑皮甲整肅,很不協調地偎依在石青懷中,連日鏖戰,兩人很久沒顧得親熱了。

石青沒有任何意義地喚了一聲,左手在麻姑身上游走,所到之處,觸及的盡是硬硬的甲衣。麻姑似乎有感覺,腰身扭動着,嗯暱着應和。這聲呢喃,向一點火星,撲地一下,點燃了石青這塊乾柴。

石青左手用力一摟,衣甲縫合處的鋼釘撞到一處,發出叮噹的響聲。

麻姑也不嫌衣甲礙事,使力向石青懷裡擠去,只螓首揚了起來,香喘連連,雙頰火紅,耳垂通亮,媚眼如絲地瞅着石青。

石青腦中轟地一響,渾身上下瞬間變得火熱8滾燙。

麻姑比石青大四歲,在這個時代,早到熟透了的年齡。以前她一心修道,不經人事,還能保持些少女的天真爛漫,可自從和石青在一起後,受雨露澆灑滋潤,她整個人就像春天的花一般,一夜之間便完全綻放開來,煥發出懾人心魄的光彩和魅力。

石青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麻姑仙子。。。”石青邪惡地獰笑着,低頭將嘴湊上去。麻姑——傳說中的仙子,此時卻像魅惑蒼生的妖精,風情萬種地躺在自己懷中。這讓石青不由自主地生出一點惡趣味。

“石青弟弟”低聲的呼喚,濃濃的滿是渴求。麻姑星眸半睜,下頜擡高,櫻脣微張着迎合。

“走開!”

一聲極其不忿的呵斥忽然在帳外響起,即將觸碰到一起的嘴脣同時一滯,兩人似乎意識到這個臨時帳篷並不是很隱秘的地方。

麻姑的臉刷地一下變得通紅,這種紅屬於羞紅,和剛纔情動的暈紅截然不同。她伸手在石青耳朵上扭了一把,啐道:“大白天的,你好不識羞。”說着,她身子一掙,游魚一樣脫出石青懷抱離榻而起,腳步輕點,飛快地閃到帳後去了。

石青無心攔阻麻姑,他聽出來了,外面吼叫之人是姚益。他擔心姚益這個莽撞的傢伙真的闖進來。

“石帥操勞日久,需要休息,此時不見任何人,姚將軍有事以後再說。”吼聲之後,帳外跟着響起諸葛羽冰冷的勸阻聲。

“汝敢擋某?找死!”姚益暴怒的吼聲震得牛皮帳篷簌簌抖動。

諸葛羽乃是世家子弟,他雖然被石青治得服服帖帖,可並不代表其他人能騎在他頭上。特別是被江左視爲蠻夷、一向瞧不起的胡人。何況,他有軍令在手,哪吃姚益恐嚇這一套。當下一抹臉,喝道:“來人!將這個狂妄大膽,膽敢滋擾石帥休息的狂徒給我打出去。”

石青起身負手來到帳幕邊沿,側耳傾聽外面的聲響。他聽見一陣雜七雜八的呼喝,似乎親衛們動手了,其間夾雜着姚益憤懣的呼痛聲和姚若弱弱的懇請聲。卻沒聽見姚益動手的聲音,想來姚益雖然憨直莽撞,還是知道些分寸,沒敢還手。

正聽之間,石青感覺手心一陣發*癢,兩支纖指在上面輕輕地抓撓,隨即耳畔一陣溫熱,響起麻姑輕柔的聲音:“壞人”

石青知道麻姑意指姚益、姚若之事。但他沒法解釋,他的心思沒人明白,包括王猛,包括麻姑等等。石青親信之人大多以爲石青離開鄴城是爲了發展新義軍實力,有亂世自立之心;爲了鼓舞手下人的鬥志,石青甚至有時在言語行動上也做着這樣的暗示。

事實上,石青並不是這樣想的。他離開鄴城,最主要的目的是爲了擺脫鄴城行事規則,倚仗新義軍,最大作用地將穿越者的優勢發揮出來,以此廓清入侵胡人,恢復漢家天下。

在石青看來,當前中原最大的三個胡人威脅,一是鮮卑慕容;一是枋頭蒲洪;一是灄頭姚弋仲。三個威脅中,鮮卑慕容一則比較遙遠,二來過於強大,不是新義軍能夠對付的,石青打算讓冉閔對付鮮卑慕容,新義軍從旁協助。爲了讓冉閔安心對付鮮卑慕容,石青計劃依靠新義軍的力量解決灄頭姚弋仲和枋頭蒲洪,即便不能將兩地羌人、氐人誅殺一空,也要把他們打得喘不過氣,無法成爲威脅。

相對於退守關中的蒲氏來說,灄頭姚弋仲對冉閔的威脅更直接;石青記得,姚襄戰敗後,姚弋仲至此絕了和蒲洪爭奪關中的心思,一心一意幫助襄國石祗攻打冉閔。爲此,不惜舉族而戰。就憑這一點,石青就不會對姚氏兄弟有半絲慈悲。

石青暗自算計,歷史上灄頭舉族而戰時,湊出了兩萬八千人,其中兩萬人是枋頭之戰的漏網之魚,由於新義軍的介入,這兩萬人已經沒了。那麼枋頭最多不過萬餘青壯士卒,只要想法把這些人耗掉,姚弋仲父子再是英雄,也只能成爲喪家之犬,依附其他人過活,再不能跑到淮北修養生息,再此崛起。

想到灄頭羌人的下場,石青精神一振,轉過身來,對麻姑笑道:“我真是壞人?你不怕?”

麻姑斜睨了石青一眼。“當然。修殺道的都是壞人。不是算計人,就是殺人。哼。。。”說着,她把瓊鼻一皺,白了石青一眼,不在意地說道:“。。。麻姑纔不怕。我父親修的也是殺道,只要不與修殺道的爭,有什麼好怕的。”

“殺道?殺還算是道?”石青反倒摸不着頭腦了。

“怎能不算?大道唯一,大道之下又有小道萬千,人活於世,總是其自己的道。”麻姑擺出一副大姐姐開導小弟弟地口吻。

石青莞爾一笑。“哪來這麼多玄虛。我只認人間正道,我以正道伐無道、伐邪道。與你父親的殺道不可混爲一談。”

麻姑苦口婆心道:“世間哪有正道?又哪有邪道?修殺道的人都以爲自己行得是正道,敵人行得是邪道,正正邪邪,誰有分的清白?”

“分不清白嗎?其實很簡單。我以自己兄弟親人的意志心願爲正道,逆我兄弟親人意志心願的便是邪魔外道!我必不容。”石青濃眉一掀,不容置疑地作出一個結論。

石青在大帳裡呆了足足兩天,這兩天他很少再和麻姑閒話家常,每每一個人坐在那裡沉思,有時在地上擺弄了一堆東西,寫寫畫畫。麻姑知道他一心在算計着什麼,很乖順地沒有打擾。

其間姚益數次請見都未能得逞;衡水營依舊不斷地沿淇河來回遊弋,挑釁枋頭軍;枋頭軍沒有再圍困東枋城,而是偃旗息鼓,不聲不響地移營至汲縣,與新義軍隔淇河相望。

兩天後,王猛告訴石青,灄頭軍甄別清楚,收編完畢。灄頭軍中的漢人依照技能特長補進志願兵各特種營,羌人、氐人、匈奴等胡人打散補進志願兵三個步卒營。新義軍志願兵各營包括在鄴城新建的親衛營在內全部滿員,義務兵得到裁撤下來的人員補充,也已滿員。

“這不再是一支純粹的軍隊了。”石青感嘆了一句,隨後命令全軍開拔,渡過黃河,返回白馬渡。

“兄弟!毒蠍兄弟。。。”石青剛一露面,姚益忽然從左近躥了出來,姚若跟在他後面,連連拉扯示意,姚益恍然未覺,他眼裡的世界,似乎只有石青存在。

石青轉過頭來,微微一笑,道:“姚大哥!幾日不見,一切安好。”

姚益愕然一愣,旋即黑過臉一下耷拉下來,哭喪着道:“兄弟!這是咋回事?到底是你的主意還是你的手下擅自主張,爲啥要把灄頭軍編進新義軍?今日,你要給哥哥一個明白。”

姚若畏畏縮縮地跟過來,瞅瞅石青怯怯一笑,連忙退到姚益身後。

石青收起笑容,沉思一陣,隨後皺着眉頭,艱難地說道:“姚大哥。此事雖然不是出自我的手腳,但是!兄弟們對灄頭軍有些不忿,定要如此做。小弟我。。。哎!衆意難違啊。”

“啥?不忿?爲啥不忿?”姚益丈二金剛摸不着頭腦。

“淇河一戰原本與新義軍無關,新義軍卻爲此付出了四千多條性命,耗費無數糧草輜重。但是,石青要告訴兩位哥哥的是,新義軍對此沒有後悔。。。”石青語聲低沉,說得慘痛無比。姚益、姚若兩人凝神回想,不由點了點頭,承認石青說得對。

“新義軍都是好漢子,爲朋友兩肋插刀,不會計較損失。但是,新義軍絕不容許自己兄弟白白死去。枋頭軍殺死了我們的兄弟,我們就要和枋頭不死不休地鬥下去。這是所有新義軍好漢的共同心願!”

還要打!?姚益、姚若驚詫地互視一眼,他們沒想到新義軍這麼耐得住。

石青落寞一笑,又道:“新義軍因爲灄頭而戰不後悔,但也不能過於冤屈,不能任由灄頭軍一走了之,新義軍獨自作戰。兩位哥哥,這就是兄弟們裹挾灄頭人的目的。衆意如此,小弟實在不知怎麼解勸。。。”

姚益、姚若有些訕訕。姚若嘴脣蠕動一下,正想張口。

石青忽然疑問道:“兩位哥哥,兄弟們裹挾灄頭軍,雖然無禮;但是着急的應該是姚五哥纔對,怎麼是你們兩位?其實,以小弟看來,這事對兩位哥哥反是好事。”

姚益咕噥道:“再怎麼說,也是灄頭人。爲兄怎會不着急?”

姚若卻道:“石帥何以說是好事呢?”

“難道不是嗎?”石青詫異無比地說道:“灄頭軍編入新義軍後,姚五哥孤身而回,怎麼向徵西大將軍交差?就算徵西大將軍不拿他問罪,世子之位卻絕不會傳給他。如此以來,姚大哥的機會不是來了嗎?”

姚益、姚若齊齊吸口涼氣,忽然頓悟,兩人飛快地對視一眼,眼中盡是喜色。

“如果能想個辦法。。。”石青思慮着說道:“將灄頭兵馬調來,姚大哥藉機掌握在手,世子之位可就十拿九穩了,徵西大將軍便是不願只怕也不可得。哈哈哈。。。”

說到最後,石青忍不住哈哈大笑。

二十章 全面開戰上四十五章 逃遁八十四章 虛晃一槍五十二章 襄國之戰二二十八章 各有算計九十二章 不眠之夜三十八章 變通之道第1章 小耗子歷險記(上)二十七章 開闢新戰場四十二章 虛驚一場第2章 博彩六十二章 板蕩識英雄九十一章 如火燎原第9章 行蹤泄露四十三章 四月初八三第4章 幫我作間二十四章 殺恩五十章 最糟糕的局面六十三章 建制二十六章 不期而遇九十三章 挑釁二十三章 繼趙李六十九章 合併三十六章 那就戰吧三十四章 異人四十一章 修道之人三十三章 上黨風雲補三十九章 北上盧奴十八章 戰爭節奏難掌握九十八章 口袋成形二十九章 我的女人我做主十八章 開戰五十章 冉遇三十八章 各施手段四十六章 大晉風流人物五十九章 襄國之戰九二十九章 天網恢恢三十四章 殺胡令第4章 力的領悟四十七章 跳河十六章 惡狼志願兵五十九章 媾合七十章 突破方向廣陵二十八章 中國式政治八十章 博浪五二十二章 嗬哈六十二章 板蕩識英雄七十八章 梳理行動三十一章 荒唐的政治八十三章 博浪八二十三章 狩獵下四十四章 進入幽州四十一章 難阻六十七章 意外叢生六十八章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三十六章 新的任務七十八章 博浪三六十六章 山重水複二十三章 接風宴上的變故第10章 軍帥府長史八十五章 選擇和算計十六章 南安雷弱兒四十三章 四月初八三六十六章 登陸作戰五十九章 媾合四十一章 四月初八一三十三章 祭竈節下第8章 如何選擇這是個問題三十一章 三個戰場十八章 開戰二十六章 並肩四十七章 腳不沾地五十八章 痛打落水狗二十三章 南轅北轍六十四章 王猛的用意二十三章 狩獵下第5章 隨時指點你四十三章 契機六十三章 諸葛攸顯能三十一章 雙贏四十二章 中毒三十一章 三個戰場五十八章 張遇複姓第10章 軍帥府長史七十二風滿樓中四十章 旱鴨子的無奈四十六章 壓力第5章 隨時指點你三十章 感覺敏銳的人十九章 真正的大師第2章 小耗子歷險記(中)三十五章 薛瓚的恐懼六十二章 榮譽與驕傲十二章 聚會七十七章 不是那麼糟二十八章 意外的邂逅七十四章 前夕上六十三章 建制六十四章 夜襲上
二十章 全面開戰上四十五章 逃遁八十四章 虛晃一槍五十二章 襄國之戰二二十八章 各有算計九十二章 不眠之夜三十八章 變通之道第1章 小耗子歷險記(上)二十七章 開闢新戰場四十二章 虛驚一場第2章 博彩六十二章 板蕩識英雄九十一章 如火燎原第9章 行蹤泄露四十三章 四月初八三第4章 幫我作間二十四章 殺恩五十章 最糟糕的局面六十三章 建制二十六章 不期而遇九十三章 挑釁二十三章 繼趙李六十九章 合併三十六章 那就戰吧三十四章 異人四十一章 修道之人三十三章 上黨風雲補三十九章 北上盧奴十八章 戰爭節奏難掌握九十八章 口袋成形二十九章 我的女人我做主十八章 開戰五十章 冉遇三十八章 各施手段四十六章 大晉風流人物五十九章 襄國之戰九二十九章 天網恢恢三十四章 殺胡令第4章 力的領悟四十七章 跳河十六章 惡狼志願兵五十九章 媾合七十章 突破方向廣陵二十八章 中國式政治八十章 博浪五二十二章 嗬哈六十二章 板蕩識英雄七十八章 梳理行動三十一章 荒唐的政治八十三章 博浪八二十三章 狩獵下四十四章 進入幽州四十一章 難阻六十七章 意外叢生六十八章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三十六章 新的任務七十八章 博浪三六十六章 山重水複二十三章 接風宴上的變故第10章 軍帥府長史八十五章 選擇和算計十六章 南安雷弱兒四十三章 四月初八三六十六章 登陸作戰五十九章 媾合四十一章 四月初八一三十三章 祭竈節下第8章 如何選擇這是個問題三十一章 三個戰場十八章 開戰二十六章 並肩四十七章 腳不沾地五十八章 痛打落水狗二十三章 南轅北轍六十四章 王猛的用意二十三章 狩獵下第5章 隨時指點你四十三章 契機六十三章 諸葛攸顯能三十一章 雙贏四十二章 中毒三十一章 三個戰場五十八章 張遇複姓第10章 軍帥府長史七十二風滿樓中四十章 旱鴨子的無奈四十六章 壓力第5章 隨時指點你三十章 感覺敏銳的人十九章 真正的大師第2章 小耗子歷險記(中)三十五章 薛瓚的恐懼六十二章 榮譽與驕傲十二章 聚會七十七章 不是那麼糟二十八章 意外的邂逅七十四章 前夕上六十三章 建制六十四章 夜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