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四章 前夕上

北方風雨欲來,如鼎油乾柴;南方和風細語,名士們依舊志向高潔。

十月初,褚衰回到京口家中,重新溫習《太玄經》。大半年來,忙忙碌碌地北伐,修身養性的功課撂下了許多,褚衰意欲趁冬閒時段好生溫習一番。

天不遂人願,在書齋讀了兩天書,褚衰就開始呵斥下人:四周這許多動靜是怎麼回事?

自回京口,他就隱隱聽到四周盡是哭啼之聲,悽悽慘慘,讓他心煩氣躁,那還有半點溫習功課的清淨。

僕人嚅囁了一下,回道:“這些嚎哭之人,聽說是代陂之戰死者遺孀。。。”

褚衰募地一震,隨即無力揮手。“罷了,由她們去吧。。。”

按照史料記載,褚衰自此心生內疚,不到一月,便即抑鬱而死。只不過,隨着石青和新義軍的出現,此時褚衰有了盼頭,因此渡過一劫。

十月下,褚衰爲躲避哭嚎聲,迴轉廣陵徵北大將軍府,開始籌備來年春上北伐。

褚衰回廣陵大展拳腳的消息傳到廣陵揚州刺史府內,刺史殷浩摔了一個茶壺,三隻茶杯,還有一隻被他拿在手中當大錘一樣揮舞。“蠢貨!笨蛋!豬。。。”一連串褒揚從殷浩口中吐出,夾槍帶棒地砸向一個精幹黑瘦的中年人。

中年人身子筆挺,頭顱軟軟低垂着忍受,待殷浩發泄一陣後,他沒敢擡頭,俯身低語道:“屬下找了幾百遺孀輪替,每日有近百人在褚府四周哭喪。誰知,國丈心地恁是堅忍。。。”

“滾!沒用的廢物!”殷浩狠狠跺腳,拂袖而去。對於清貴的名士來說,號令一下,不需要知道過程,不需要理由解釋,只需要滿意的結果。回到內宅,殷浩怒氣衝衝地吩咐:“上酒!逸心閣架火燒烤。。。”他欲放肆一番,以舒心中憋悶。

吩咐聲下,刺史府忙碌開了,野趣園逸心閣內,大白天架起了篝火,兩個玲瓏侍女提壺侍酒,兩個清秀童子穿插烤架,一個油光滿面的屠子在閣外不遠處宰羊殺雞。。。

殷浩甩脫大氅,擰手撕開衣襟,呼哧呼哧如牛喘氣。可人的侍女識趣地偎上,撫摸着三綹美髯,膩聲道:“大人暫息雷霆之怒,小婢才得一首曲子。。。”

這時一個僕人匆匆來報。“大人。真長先生前來拜訪。”

殷浩衣襟半解、美人在懷,正無味地單人悶酒,一聽老友來訪,興致大增:“真長?!快快有請。。。”

真長先生姓劉名惔,出生破落士族,此公聰明非同小可,少年時便好大言。其後,幾番挫拔,聲名漸起;與殷浩、韓伯、荀羨並稱爲當世四大名士。

俄頃,僕人領着臉色青灰,年逾三十有半的劉惔來到逸心閣。

兩人關係非同尋常,殷浩也不起身,身子歪倒,環抱美婢,呵呵笑道:“真長賢弟何時回的江東?”

劉惔原爲丹陽尹,何充舉薦桓溫任荊州刺史時,舉朝讚賞,唯有他一再疾呼:桓溫有不臣之心,不可讓其盤踞西陲要地。

他的呼籲得到很多人讚賞,但沒人當回事。荊州遠離中樞,無論誰去經營打理,朝廷都會提防猜忌,作爲輿論的引導者,士林更會隨時指責監督,提醒坐鎮荊州之士:小心點,我們盯着你呢。

這是一種手段。

以前鎮戍荊州的溫嶠、庚翼都經歷過。桓溫前去,自然免不了一頓訓誡警告。

劉惔適時替朝廷提出了警告,於是,江左世家大加讚賞,拔擢劉惔爲義陽太守,把他當作釘子按在桓溫轄下。

世家施恩拔擢,對劉惔來說,卻是一種折磨;他是真名士,嚮往的是有權有錢之餘,服服丹散,戲戲美人,悠哉樂哉地大言清淡生涯,哪願去窮鄉僻壤之地衛戍?原本,窮鄉僻壤也有一番野趣可供賞玩一段時間,可惜,桓溫很不識趣,將劉惔的興致破壞殆盡。

這段時間,荊州兵屯紮安陸,桓溫磨刀霍霍,親自巡邊查察敵情,經常一身戎裝在義陽郡出沒。賞玩野趣的劉惔話帶禪機地警告道:“大將軍一身殺伐,劍指何方?”

桓溫反脣相譏:“沒有我這身殺伐,汝能在此安坐賞玩?”

一聽這話,劉惔受不了了。他可以任意指摘桓溫有不臣之心,可以笑話桓溫一聲戎裝,沒有風度,卻受不了桓溫的譏笑;於是,他迴轉建康,意欲利用士林呼聲對付桓溫。

劉惔極伶俐,和殷浩閒話幾句,已經聽出殷浩有心事。當下試探道:“源兄爲何煩惱?”

殷浩嘆道:“兄有心爲國出力,奈何人微言輕,有力無處使。憾哉!恨哉!”

兩人相交多年,彼此熟知,一聽殷浩話語,劉惔便已明白:哦,原來淵源兄嫌棄刺史的位置小了,意欲再上一步。

眼珠一轉,聯想到自己的來意,劉惔大笑一聲道:“源兄名滿天下,擔負士林重託,千萬莫要自謙。。。”

殷浩長嘆一聲,沒有說話。依靠士林名聲,他有了今日地位;但若再上,就不是士林聲望可以左右的了。

劉惔細細思量,已經明白殷浩的難處了。隨即道:“源兄被兩座大山相夾,生出難於攀越之感?”

殷浩怔了怔,注目劉惔,只見劉惔似乎胸有成竹,不僅喜道:“長賢弟可有教我?”

“此事易耳。”劉惔輕綴了口酒,眯眼笑道:“只需淵源兄跳出兩山間,外面天寬地闊,大有所爲!”

“你是說?”殷浩若有所悟。

“褚國丈、會稽王一皇親一外戚,互相牽制,朝廷遂安。淵源兄想在其中有所作爲,勢所難能。”劉惔一語點醒夢中人,殷浩恍然頓悟。

“淵源兄乃士林所望,不容任何人小覷;若是運用得當,自成高山,何需夾在其間躊躇。”

劉惔言語殷殷,飽含深意。低聲道:“淵源兄只需豎立一個敵人,讓朝廷忌憚的敵人;如此,朝廷自會起用士林之力抗衡,淵源兄還愁沒有用武之地。”

“真長大才!爲兄遠遠不如。。。”殷浩雙目放光,由衷讚賞。

大才?

劉惔心中苦笑,沒來由涌起一股煩躁,隨即掏出一粒丹散服下,道:“淵源兄,府上可有靜室,供小弟散散勁道。”

“爲兄雖不好神仙之道,爲友着想,靜室還是備了幾間。”與劉惔青灰臉上的黯然不同,殷浩神清氣爽,興致勃勃地親自引領劉惔。將其送至一靜室外,略帶遺憾道:“見到真長,爲兄不由想起洪喬(荀羨字),因我之請,他如今正在北地受苦。。。”

殷浩說得是客套話。只是他沒有想到,荀羨真的在北方受苦,受得不是一般的苦。

十月二十八,是博浪行動正式實施之日,也是荀羨等世家子弟的悲慘日。

這一天午時,所有參與人員將趕到歷城(今濟南集結)集結。青兗兩地由兩位劉刺史以及孫儉、司揚留守。

一大早,石青開始巡視軍帥府,對各司各部再次叮嚀。

巡視途中,石青發現一個問題:民部各司、特別是兗州原有官吏,都在羊皮袍子外套了件長袖寬鬆的名士裝。

這些北方儒生不像南方士子那般久受薰陶,穿上寬袍大袖後,走路磕磕拌拌,彆彆扭扭;不僅沒有名士風采,反而怪模怪樣,不倫不類。偏偏這些儒生不以爲怪,反而昂首挺胸,很以爲榮。

流行趣化的感染力真是強啊。。。

暗歎聲中,石青聞到一股刺鼻的香氣。他皺眉看去,只見伍慈黑臉上撲了薄薄的粉,小丑一般迎上來,詮釋着沐猴而冠的最終奧義。

這段時間,石青專注於博浪計劃,虛應世家子弟的事情,他交給伍慈全權負責。如今看到伍慈這番模樣,石青惱怒之餘,開始重新審視南方風氣的侵蝕力度。

“這段時間,各家公子可還滿意?平日都在做些什麼?”石青隨意地向伍慈問道。

“滿意。。。還算滿意。。。”伍慈諂笑着回答。“泰山窮僻,和江左繁華沒法比的。各位公子也算體諒,沒怎麼計較。他們倒會作樂,上泰山觀日出,出東平湖尋野趣。好不逍遙。”

聽出伍慈口中的羨慕之意,石青笑道:“你可知他們現在何處?容我去道聲別。”

伍慈回答道:“知道。知道。。。諸位公子欲往東萊海邊一遊,正自收拾行裝,待會會在肥子南門聚集。”

石青眼中閃了一下,淡淡地吩咐:“走吧。我們一起送送。嗯,你去叫上與公子們平素交好的吏員。大夥一起熱鬧一些。。。”

,,,,

四十六章 大晉風流人物九十七章 猛虎脫籠十九章 穩住第4章 人吃人的年代八十六章 逼近對壘八十章 博浪五四十四章 四月初八四八十二章 就叫新華吧第3章 目的何在?五十一章 僵持中的暗流三十一章 祭竈節上八十章 博浪五十五章 接戰十二章 離開鄴城第1章 尷尬人之間的閒談四十四章 四月初八四五十八章 見便宜就撈十五章 精雕細琢的風情七十一章 有理由嗎八十五章 選擇和算計五十六章 金鉤三十章 以後的打算補全六十章 慕容恪的疲憊三十六章 邂逅三十九章 意料之外五十章 騎兵間的戰鬥二十六章 剃頭擔子五十三章 主公在上九十五章 焉有退路四十章 牛人高論第5章 豫州牧四十一章 四月初八一四十二章 四月初八二四十五章 四月初八五二十七章 意外的意外八十三爲了勝利八十一章 博浪六六十一章 記住這個日子四十八章 大兵壓界二十章 全面開戰上二十五章 窩盔西進第2章 大晉朝廷的要求二十四章 殺恩八十一章 博浪六第3章 無法選擇四十八章 兄弟間的話題五十二章 誰會記住四十一章 博陵的幽州軍一百零一章 水火無情十三章 南下東枋城二十九章 我的女人我做主十四章 活捉美少女三十八章 進城二三事第4章 抵達鄴城七十三章 兵不厭詐九十三章 挑釁第1章 天塹變通途第4章 人吃人的年代四十六章 王猛定軍心第5章 豫州牧四十章 牛人高論十三章 後現代的審訊十九章 武術與殺法八十四章 虛晃一槍二十五章 窩盔西進五十章 騎兵間的戰鬥三十章 不一樣的承擔四十八章 露餡後的責難第1章 智與勇的選擇題第2章 青兗的政治五十四章 浮光暗影二十六章 剃頭擔子五十七章 襄國之戰七四十七匆忙慌亂中的反應八十六章 逼近對壘第2章 博彩九十六章 此地而來的噩夢第10章 聯合操演十八章 開戰五十七章 不起眼的轉折三十五章 不關乎正義二十四章 其他人的心思四十四章 悲傷三十三章 標語和童謠三十一章 祭竈節上四十六章 壓力五十三章 主公在上五十四章 鹿勃早的疑惑四十四章 楊羣的青兗印象二十七章 財帛動人心二十七章 意外的意外二十二章 辣手未摧花七十六章 這個險值得冒三十章 鄴城二三事第9章 燕使皇甫真三十七章 此地非良鄉第7章 佈政第一步四十九將忽悠進行到底六十一章 襄國之戰十一三十章 王猛王景略
四十六章 大晉風流人物九十七章 猛虎脫籠十九章 穩住第4章 人吃人的年代八十六章 逼近對壘八十章 博浪五四十四章 四月初八四八十二章 就叫新華吧第3章 目的何在?五十一章 僵持中的暗流三十一章 祭竈節上八十章 博浪五十五章 接戰十二章 離開鄴城第1章 尷尬人之間的閒談四十四章 四月初八四五十八章 見便宜就撈十五章 精雕細琢的風情七十一章 有理由嗎八十五章 選擇和算計五十六章 金鉤三十章 以後的打算補全六十章 慕容恪的疲憊三十六章 邂逅三十九章 意料之外五十章 騎兵間的戰鬥二十六章 剃頭擔子五十三章 主公在上九十五章 焉有退路四十章 牛人高論第5章 豫州牧四十一章 四月初八一四十二章 四月初八二四十五章 四月初八五二十七章 意外的意外八十三爲了勝利八十一章 博浪六六十一章 記住這個日子四十八章 大兵壓界二十章 全面開戰上二十五章 窩盔西進第2章 大晉朝廷的要求二十四章 殺恩八十一章 博浪六第3章 無法選擇四十八章 兄弟間的話題五十二章 誰會記住四十一章 博陵的幽州軍一百零一章 水火無情十三章 南下東枋城二十九章 我的女人我做主十四章 活捉美少女三十八章 進城二三事第4章 抵達鄴城七十三章 兵不厭詐九十三章 挑釁第1章 天塹變通途第4章 人吃人的年代四十六章 王猛定軍心第5章 豫州牧四十章 牛人高論十三章 後現代的審訊十九章 武術與殺法八十四章 虛晃一槍二十五章 窩盔西進五十章 騎兵間的戰鬥三十章 不一樣的承擔四十八章 露餡後的責難第1章 智與勇的選擇題第2章 青兗的政治五十四章 浮光暗影二十六章 剃頭擔子五十七章 襄國之戰七四十七匆忙慌亂中的反應八十六章 逼近對壘第2章 博彩九十六章 此地而來的噩夢第10章 聯合操演十八章 開戰五十七章 不起眼的轉折三十五章 不關乎正義二十四章 其他人的心思四十四章 悲傷三十三章 標語和童謠三十一章 祭竈節上四十六章 壓力五十三章 主公在上五十四章 鹿勃早的疑惑四十四章 楊羣的青兗印象二十七章 財帛動人心二十七章 意外的意外二十二章 辣手未摧花七十六章 這個險值得冒三十章 鄴城二三事第9章 燕使皇甫真三十七章 此地非良鄉第7章 佈政第一步四十九將忽悠進行到底六十一章 襄國之戰十一三十章 王猛王景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