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風起雲涌

餘額不足

投靠悍民軍不是一時臆想,而是深思熟慮的結果。徵東軍不南下投晉,在北方還能投誰?軍屯枋頭養精蓄銳的氐人、躲在遼西對中原虎視眈眈的鮮卑慕容、抑或是即將滅亡的羯人石趙。。。無論投靠哪一方,對徵東軍來說,也許都有一個光明的前途,可石青無法容忍。因爲,他是漢人,他渴望與族人並肩戰鬥。

中原有很多漢人。晉室南渡,一小部分隨其南下,大部分仍然留在中原,以數量論,漢人仍是北方第一大族。儘管如此,石青卻沒有其他選擇。

幾十年來,北地漢人分化出不同的圈子。有南和張氏這樣的世族,有聚在乞活旗下的民衆,有麻秋、王朗等各軍軍主,還有許多依附羌、氐等胡族求存,更多的是以地方豪雄爲代表,散居四處的塢堡壁壘。這些圈子和徵東軍一樣,散亂如沙,在亂世中掙扎求存,毫無建樹;無法引起石青的共鳴。

悍民軍不同。

在傾頹之時,於崩潰之即,悍民軍最終舉起了漢人的戰旗。

無論出於主觀還是客觀,無論有多少瑕疵詬病,中原大地被各種式樣的胡人戰旗湮沒之即,唯有悍民軍舉起了屬於漢人的戰旗。

這是漢民族首次的覺醒,很盲目,無知無覺,但是,這確實是民族意識的初醒。

受過民族啓蒙教育的石青沒法選擇,只能站在這面旗下。

羞答答地說出“投降”二字,石青沒有聽到預料的反對聲浪。

有一點他沒弄明白。亂世之中,當效忠主體蕩然無存之時,投降已成爲常態。投降是一種選擇,意味着出路,不是難堪之事。胡人的統治思維是弱者的降服,他們鄙視虛假的忠誠。幾十年來,受這種思維的影響,北方人已習慣改換門庭。三姓家奴、四姓家奴比比皆是。

石青的擔心純屬多餘。

“投悍民軍?石閔雖勇,聲望還是小了些。。。”韓彭從實際出發開始考量可行性。

“哎!若是能投到麻秋手下就好了。”司揚的遺憾讓石青大汗淋漓;司揚竟然對麻屠夫青眼有加。

“以我說,投到太尉手下最好。南和張氏,呵呵,了不得!”丁析難得說句話,說出一句就讓石青差點暈倒。投張舉?我們不願南下投靠世族把持的大晉,反倒要投靠北方世族?

“你們啦。。。經見的少啦。”

孫儉如同一個智者,悠悠說道:“麻秋待下嚴苛,動輒斬殺部屬的性子是我們能侍候得?太尉張舉?看得上我們這起子流民、土匪、叛賊?以我看,朝廷裡容得下我們的,只有悍民軍和乞活軍。乞活軍李農總帥人好啊,可就是忍辱偷生讓人不喜,跟着他難免受窩囊氣。悍民軍石閔英雄了得,愛惜士卒,原是不錯,可他太遭人妒,在朝中孤立,跟了他,說不得受牽連,跟着被穿小鞋。”

孫儉見多歷廣,說起朝中人物如數家珍,衆人聽得呆了。孫霸有些焦急。“大伯,如你所說,我們竟是不能投朝廷了?”

孫儉嘆道:“你們不明白自己的處境嗎?自古以來,有幾個願意投人的?投人的哪個不是走投入路了?既然走投入路,還能挑挑揀揀?眼下,不投悍民軍就難過這一關。大夥兒也別嫌棄了,收拾收拾投了吧。。。”

一幫草根指點‘人物’,激揚‘出路’,輕鬆得如飲水吃飯,卻不知中原大地風雲已起,他們指點的人物正被捲入劇烈動盪的時代漩渦,再不復原有形象。

李農逃出鄴城,在上白聚攏了數萬乞活軍,據城自保。張豺惱怒不已,認定是張舉暗中報信,出於報復,他將堂堂太尉派遣出去,率軍親征上白,捉拿李農。張豺不怕張舉藉機生事;鄴城之中,有南和張氏宗室子弟七八百口,張舉捨得拋棄?

張舉不敢借機生事,拿定主意任事不做。包圍上白以後,旋即按兵不動,時不時約李農出城喝酒作樂,時不時進城狎玩樂伎,靜等鄴城變化。

滯留在河內李城的彭城王石遵得到了蒲洪、姚弋仲、石閔、劉寧、劉國、王鸞等一干大將的支持。石遵是石虎兒子中少有的“英王”,腹中有些韜略。此時,他聚集了九萬兵馬,但依然很謹慎。原因是,可用、堪用之人實在不多。

劉國、劉寧、王鸞在與徵東軍交鋒時損失慘重,手下人馬所剩無幾,不堪使用。

蒲洪、姚弋仲不能輕易使用。兩個老頭有強大的部族力量,有很深的資歷,很高的地位。石虎在世時,姚弋仲可‘劍履上殿、入朝不拜’,蒲洪‘開府儀同三司’。兩人被石虎封爲郡公,再上一步就是王,已到封無可封的地步。況且,兩個老頭對石虎還有三分顧忌,卻未把石遵放在眼裡。石遵自家人知道自家事,若讓兩人再立大功,實力得以進一步擴張。這個後趙天下就不知道是氐人還是羌人的了。反正不會是羯人的。

這個時候,他想到了石閔。似乎,這是目前唯一的選擇。

石閔,後趙第一猛將,悍民軍,天下第一強軍,人足以用,軍足以堪。石遵不怕石閔坐大,相反,他甚至希望石閔和悍民軍更強大一點,以便日後使用。石閔有一先天性‘缺憾’,讓他難成大事。也讓石遵毫無顧忌。

石閔是石虎義子;本姓冉,乃孔門七十二賢之後,這是真正的士族。後趙第一家‘南和張氏’與冉氏相比,就像暴發戶——一個因張賓而起,發跡僅有兩世的暴發戶。門第家世對胡人來手不算什麼,對漢人來說,看得比性命還重要。

也許出於嫉恨,南和張氏當家人,當朝太尉張舉,對石閔從來沒有好眼色,對悍民軍也是百般壓制。北地世家看風使舵,跟隨張氏,對石閔百般孤立打壓。致使石閔和悍民軍空負盛名,實質影響不僅不如李農,甚至不如麻秋、王朗。

有張舉和他身後的北地世家牽制。萬餘悍民軍能成什麼事?對於石閔和悍民軍,石遵認爲勿須顧忌,甚至應該拉攏扶持,以爲對抗氐人、羌人以及張舉、李農的籌碼。

石閔來了。單膝跪倒,向石遵行軍禮。他和石遵名義上是兄弟,但他行禮時依舊一絲不苟。

“閔弟。兄弟之間,勿須客套。”石遵第一次稱呼石閔爲兄弟,拉起石閔,頗有感觸地說道:“先皇纔去,朝中奸佞便即橫行,國事多艱,你我當攜手共度時艱啦。”

石閔正容道:“閔唯兄長馬首是瞻。”

石遵頜首讚許道:“我等張義幟,除奸邪;欲還天下以公道。吾意以閔弟爲前部督,行此壯舉,以爲千年佳話。閔弟以爲如何?”

“這個。。。”

石閔聞言,臉上現出難色。沉吟道:“悍民軍尚有一部正在豫州追剿叛賊,如今不過七千餘衆。只怕難。。。”

“閔弟勿須多慮。吾欲將劉寧部歸於閔弟麾下,另撥五千禁衛中軍補充悍民軍傷損。。。”石遵揮手打斷石閔的叫苦,許下連串諾言後,深沉道:“吾三十有六,尚無子嗣,此生當無親出。弟若努力,功成之後,當立弟爲太子。”

石閔二十八歲,石遵三十六歲。兩人年齡相近,太子一說,純屬瞎掰。石遵不在意,石閔更不會放在心上;他只爲悍民軍得到擴充而高興;當即亢聲遜謝道:“太子之位,閔不敢奢望,只悍民軍若能得王兄親眯,前途有望,閔替麾下將士先行謝過王兄。前部督之責,閔不敢辭。”

石虎死了的消息,快馬急報,傳到涼州,徵西大都督麻秋聞訊,立即命令心腹大將王擢趕回鄴城探聽動靜。他則收縮防線,隨時準備回朝。

石虎死了的消息也傳到了淮河兩岸。

壽春。後趙揚州刺史府。

揚州刺史王浹聚部商量。

“我等大多是北地子弟,原本屬晉,因朝廷無意進取,遂隨路公(路永)歸趙。今石虎已斃,北方當亂;大晉定會提師北伐;我意再次歸晉,以爲北伐先鋒,攘此大舉。諸位以爲如何?”

衆將轟然叫好。王浹遂整頓部屬,一邊留意北方動靜,一邊遣使前往建康投書納降。

大晉徵北大將軍,國丈諸衰聞訊,招衆議事。

手下大將王頤之進言道:“北胡忙於國喪,人心紛亂;我當趁隙而進,先取彭城;如此,進可攻、退可守。坐觀變化,一俟時機。”

淮南塢主糜嶷道:“彭城、下邳互爲犄角,若守彭城,必取下邳,屬下願領一支偏師,拿下下邳。”

諸衰聞言大悅。“光復北地,便在眼前;二位努力經事,功在千秋。吾當奏稟朝廷,隨即率大軍前來。”

淮河北岸,一個偏僻的塢堡。塢堡正堂,三個中年男子品字而坐。

主位上一個文質彬彬的中年士子,語聲激昂。“先輩遺志,豈敢相忘!逢此天時良機,正是我輩奮起之時。”

左右客位之上,兩個雄武赳赳的漢子聞言,抱拳肅立:“先輩遺志不敢忘,天時良機待奮起。長陽公,該當如何,但請吩咐。趙(李)家塢無有不從。”

主位上的‘長陽公’手拈長鬚,面現堅毅之色,慨然道:“河南之地,得於士稚公,失於士和公,功過罪孽盡在祖家。今豫州無主,吾欲取之,以爲祖上洗垢雪恥。”說着,他右手握拳,在案几的一張草圖上重重一捶。道:“懸瓠城。就從它開始。”

石青知道歷史的大致脈絡,卻不知道歷史的根枝末節。此時的他,對於身周悄然而來的變化無知無覺。

“大家放鬆下來,儘快梳理部衆。一切就緒後,我們投悍民軍去。”讓同伴帶着親近部衆投入悍民軍,是他爲毒蠍作出的補償。這些人都是毒蠍的好兄弟。

石青有些亢奮。幾天來,他已想得明白。既然來到這個風雲激盪的亂世,他不求能流芳千古,只需要轟轟烈烈一場。

大丈夫當如是!

一百零六章 突圍血戰下一百零五章 突圍血戰上第4章 力的領悟二十五章 窩盔西進四十一章 四月初八一四十六章 王猛定軍心十九章 勝利的頂峰五十四章 襄國之戰四五十一章 僵持中的暗流四十四章 我們的家四十五章 四月初八五一百零四章 再入囚籠七十五章 北方的壞消息七十一風滿樓上二十二章 情勢互易三十章 感覺敏銳的人六十六章 停止攻擊四十九將忽悠進行到底第3章 無法選擇三十五章 薛瓚的恐懼四十七章 慕容恪的謀算二十六章 剃頭擔子十六章 衆望所歸的督帥六十三章 王猛之請八十五章 結束與開始四十二章 中毒二十五章 奏對四十七章 腳不沾地十六章 義士的失望二十章 火燒懸瓠城四十六章 王猛定軍心十六章 衆望所歸的督帥二十六章 血腥的襄國之夜四十六章 遇伏五十五章 意料之外的大魚八十二章 就叫新華吧第8章 如何選擇這是個問題五十一章 失望四十二章 虛驚一場二十章 有客來訪第4章 桓衝北上一百零六章 突圍血戰下五十四章 襄國之戰四十一章 亂局八十三爲了勝利第3章 無法選擇第4章 抵達鄴城第7章 禽獸不如!七十一風滿樓上三十二章 上黨風雲五十章 中原第一世家的尊嚴四十一章 賤人喜歡硬的二十四章 霹靂天兆二十三章 無眠之夜第2章 大晉朝廷的要求二十四章 其他人的心思二十章 火燒懸瓠城四十九章 火燒慕容評四十三章 必勝的信心第1章 小耗子歷險記(上)十三章 南下東枋城四十三章 契機二十三章 雙方的水師二十四章 其他人的心思四十二章 諸葛攸入夥三十六章 全線撤退二十五章 不會再有灄頭人四十六章 壓力十七章 關中來得喜訊四十七章 慕容恪的謀算二十四章 殺恩九十五章 焉有退路八十四章 博浪九二十章 火燒懸瓠城二十七章 流言的解析四十六章六十二章 英雄之殤第1章 天塹變通途六十九章 出人意料的荊州軍四十七章 夜戰五十一章 信念與本能的對決五十五章 襄國之戰五三十九章 男人的眼淚三十九章 潼關露出的端倪四十五章 三月二十八五十二章 先勝一局三十四章 書聖是這樣來的六十章 酒盟三十三章 大英雄前來犒軍四十章 端倪初現十二章 故人六十五章 全面開花十九章 舉中原以降晉五十七章 大禮的回報九十四章 可怕的謠言四十九章 再見佛圖空四十三勝利來得如此簡單十九章 武術與殺法第8章 慕容霸的成長三十八章 變通之道
一百零六章 突圍血戰下一百零五章 突圍血戰上第4章 力的領悟二十五章 窩盔西進四十一章 四月初八一四十六章 王猛定軍心十九章 勝利的頂峰五十四章 襄國之戰四五十一章 僵持中的暗流四十四章 我們的家四十五章 四月初八五一百零四章 再入囚籠七十五章 北方的壞消息七十一風滿樓上二十二章 情勢互易三十章 感覺敏銳的人六十六章 停止攻擊四十九將忽悠進行到底第3章 無法選擇三十五章 薛瓚的恐懼四十七章 慕容恪的謀算二十六章 剃頭擔子十六章 衆望所歸的督帥六十三章 王猛之請八十五章 結束與開始四十二章 中毒二十五章 奏對四十七章 腳不沾地十六章 義士的失望二十章 火燒懸瓠城四十六章 王猛定軍心十六章 衆望所歸的督帥二十六章 血腥的襄國之夜四十六章 遇伏五十五章 意料之外的大魚八十二章 就叫新華吧第8章 如何選擇這是個問題五十一章 失望四十二章 虛驚一場二十章 有客來訪第4章 桓衝北上一百零六章 突圍血戰下五十四章 襄國之戰四十一章 亂局八十三爲了勝利第3章 無法選擇第4章 抵達鄴城第7章 禽獸不如!七十一風滿樓上三十二章 上黨風雲五十章 中原第一世家的尊嚴四十一章 賤人喜歡硬的二十四章 霹靂天兆二十三章 無眠之夜第2章 大晉朝廷的要求二十四章 其他人的心思二十章 火燒懸瓠城四十九章 火燒慕容評四十三章 必勝的信心第1章 小耗子歷險記(上)十三章 南下東枋城四十三章 契機二十三章 雙方的水師二十四章 其他人的心思四十二章 諸葛攸入夥三十六章 全線撤退二十五章 不會再有灄頭人四十六章 壓力十七章 關中來得喜訊四十七章 慕容恪的謀算二十四章 殺恩九十五章 焉有退路八十四章 博浪九二十章 火燒懸瓠城二十七章 流言的解析四十六章六十二章 英雄之殤第1章 天塹變通途六十九章 出人意料的荊州軍四十七章 夜戰五十一章 信念與本能的對決五十五章 襄國之戰五三十九章 男人的眼淚三十九章 潼關露出的端倪四十五章 三月二十八五十二章 先勝一局三十四章 書聖是這樣來的六十章 酒盟三十三章 大英雄前來犒軍四十章 端倪初現十二章 故人六十五章 全面開花十九章 舉中原以降晉五十七章 大禮的回報九十四章 可怕的謠言四十九章 再見佛圖空四十三勝利來得如此簡單十九章 武術與殺法第8章 慕容霸的成長三十八章 變通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