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青兗的政治

四月最後一天,左敬亭從徐州返回趕到官渡。他告訴石青,因爲李農的死,這段時間,周成很抑鬱,很悲憤,南方的殷浩趁機遣人前來勸降。周成讓他帶話,問石青願不願意隨他一道投降大晉。

這時候,官渡的浮橋已然竣工。石青找來王猛,說:“我打算南下一趟,借道豫州樑郡前往徐州,親自和周成大哥談一談。”

“借道樑郡?只怕有些危險。”王猛有些擔憂。

王猛知道,豫州軍主力一直待在尉氏;豫州軍之前打得是如意算盤;欲在冉閔誅除石青,新義軍慌亂之即,趁機席捲青、兗腹地;如今不然,石青折返河南,冉遇謀算失效,爲防新義軍報復,他調集一萬五千豫州軍駐守尉氏,時刻小心戒備着。這個時候,石青借道河南,豈不是又給了冉遇可趁之機。

石青斟酌着詞句,安慰道:“無妨。我已命令權翼、侗圖率部趕來隨護,加上親衛騎、兩千禁軍精騎,七千多騎共同南下。與此同時,我打算趁演練騎射新戰法之機,在途中對各部騎兵重新建制整編。冉遇應該感到僥倖,因爲新義軍暫時沒有攻略豫州的打算。另外,在此之前,我還會去一趟尉氏,和冉遇談一談,爭取讓新義軍與豫州軍能友好相處一段時間。”

石青的這種做法事實上等於否定了王猛前幾日獻的“先取豫州,以河南、關中爲根基,鼎立三分”的策略。王猛沮喪之餘,仔細咀嚼石青的話語,想到‘對各部騎兵重新建制整編’‘暫時沒有攻略豫州的打算’‘一段時間’等等時,若有所悟,當下沒再進諫。

“景略兄。前次日子,石某請你關注新義軍如何治理青兗這個問題,如今景略兄可有了答案?”石青轉移了話題。

王猛聞言,精神一振,略想了想,便即侃侃道:“石帥。王猛待在肥子之時,曾對新義軍各部事物詳加考證了一番。王猛以爲,軍帥府有許多舉措,諸如‘家園規劃’‘成立治學司專事治學’‘成立工匠司專營製作’等等創新之舉,立足根本,切合青、兗現狀,實是善政。不過。。。”

王猛話音一轉,口氣放緩了許多。“。。。軍帥府諸般舉措,雖有不少可許之處,但是總體來說,有些草率潦草,似乎規建的過於倉促,以至於成效並未彰顯,另外,有些善政過於強調軍帥府職責,對民衆約束甚少,失之偏頗,往往會適得其反。譬如:家園規劃。石帥和新義軍滿懷仁慈,欲讓流民安生固根,以青兗爲家。卻不知人心有私,只知放縱而不知規範,反而會成禍害。”

石青沉思着點點頭,王猛的話和孟書中“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意思大同小異。出於憐憫同情,同時爲了讓流民有歸屬感,石青命令軍帥府推行“家園規劃”,按照規劃,軍帥府不計酬勞地發放糧食布帛石炭農具,組織流民建築農莊屯耕田地,教導流民子弟識字讀書;這種單向的給予照拂,某種程度上來說,已達到了寵愛的程度,時間久了,人們習慣後,很容易滋生出原該如此的念頭,以至於軍帥府稍有懈怠,便會讓人心生怨懣。

“王猛以爲。家園規劃不僅要讓流民紮根青兗,還需規範上下士民職責。也就是明律令,嚴刑罰,讓人心生誡懼,知可爲不可爲。如此纔算有序之健全家園。此前青兗一直實行軍律軍令,此等作爲,只能緩急一時,並非長久之計;民生瑣碎非軍營可比,青兗因此需要另定律法。”

石青聽到這裡,已是心癢難撓。王猛的話說到他心裡去了。很早之前他就明白,軍帥府的舉措大多是應急之舉,單一、沒有體系、處處漏洞,只是他對政治不很精通,劉啓、劉徵算是能吏,應循守例不錯,卻非推陳出新、善於謀篇佈局的政治大能。

王猛與兩位劉刺史不同,這位在史冊上留下赫赫聲名的人物,一生成就與諸葛武侯一般,最顯赫的不是軍事謀略,而是政治。新義軍治理青兗缺少的,恰恰是這等人物。

“能得景略兄相助,實乃新義軍之福。”石青情不自禁地讚歎出聲。

“石帥謬讚,猛愧不敢當。古人云,士爲知己者死,能追隨石帥左右,略盡綿薄,實乃王猛之福。”王猛遜謝一番,隨後繼續向石青講訴青兗治理之道。

“明律法、嚴刑罰,秩序因此井然;此時便該定製度,選人才,完善秩序並使之延續。王猛以爲,軍帥府職權分爲軍、民、政三部,過於籠統,同時還有一點弊端不可不防,這就是部門主事威權過重,時日久了,無論是對部門主事還是對新義軍來說,都不妥當;石帥設治學司、工匠司、參贊司,頗有創新之處,王猛以爲,可以此爲例,軍帥府三部拆分爲八司或者將各司拔擢爲部,軍帥府下設八部。八部分別爲:學部、工部、吏部、農部、志願兵部、刑部、義務兵部,參贊司可改爲監察部。。。”

石青聽着聽着,眼睛不由得鼓瞪起來,王猛搞的這一套除了分工更細之外,和隋唐的六部制度相差不大啊。難道他受軍帥府三部制度啓發,人品大爆發,以至於將後來的制度提前鼓搗出來了?只是,隋唐的六部制度乃是朝廷施行的大政,新義軍拿來治理地方適合嗎?

王猛沒看出石青的心事,瞧石青吃驚的樣子,他謙虛一笑,繼續道:“。。。軍帥府一旦在青兗重塑秩序,有一事王猛需要提請石帥注意,那就是塢堡壁壘能拆就拆,絕不能任其輕易滋生。石帥知道,塢堡壁壘概有兩個用途,一是世家豪門用於囤聚財物,積蓄人丁,保護私產。一是地方豪雄聚衆自保,抵抗亂兵流匪。亂世之中,這等作爲原本無可厚非,只是,青兗乃新義軍下轄,抵抗外敵、緝拿盜匪、守護青兗自有志願兵、義務兵承當,其他人擁兵自保,防範的是誰?新義軍若是重塑秩序,這等塢堡私兵只有妨礙,而無助益,能夠消除必須消除。。。”

“若是在江東大晉或者河北、關中等豪門世家衆多之地,王猛不敢輕易進獻此策,他們在地方上根深蒂固,並非輕易可以消除,魯莽行事必會激起民變,反而不美。青兗不同,北地世家南逃,青兗所餘盡皆破敗,無力營建壁壘;兩州民衆以流民爲衆,地方豪雄不多,難阻新義軍行事;此乃天賜良機,石帥可將流民農莊改爲鄉村亭裡,關隘之處建築簡易城池,設立縣治、郡治,派駐能員幹吏管理地方,以此將青兗溶爲一體。如此,大事可成矣。”

石青聽完,又驚又佩。

歷史上王猛輔佐蒲堅治理關中,行得是於民修養生息之政;只因爲蒲氏是外來勢力,爲了保持關中的穩定,他只能懷柔施善,着意安撫本地世家豪雄;現今幫新義軍治理青兗,卻反其道而行;只因青兗與關中情勢不同。

因地制宜、順勢而爲,王猛施政,可謂深明其中竅要。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石青搓嘆不已。感慨了一番後,又道:“景略兄所言實爲老成謀國之道,石某受教了。只是這其中的籌措佈置,仍需辛苦景略兄趕回肥子主持。石某這就傳信祖鳳,命參贊司予以全力配合。如此可好?”

石青帶着詢問之色望向王猛。

出奇地,王猛沒像以往那般痛快地應承,他似乎有些躊躇,皺眉凝思半響,隨後帶着果決之色,對石青一揖道:“石帥恕罪。王猛有言進諫,卻又怕冒犯。”

“這是何故?”王猛嚴肅的神情將石青驚得一怔。不解地說道:“景略兄,你我相識時日不長,卻極爲相得,自來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景略兄有話但講無妨,何須如此說?”

“既如此,王猛放肆了。”

王猛凝神沉氣,依舊十分嚴肅。對石青又是一揖,道:“王猛懇請石帥,請麻小姐坐鎮軍帥府,祖小姐可迴天騎營,也可轉任他職,最好不要留在軍帥府。”

“什麼!”

石青倒吸口涼氣,沒想到王猛說得是這件事。祖鳳、麻姑因爲石青的關係,身份敏感,在新義軍中地位尊貴,儘管王猛是軍帥府長史,也不該對兩人妄言。

石青知道王猛並非僭越之人,如此說必有原因,心中略一轉念,他沉聲問道:“景略兄。爲何如此呢?”

王猛沒有直接回答,反問石青道:“石帥貴庚可是二十有一?”

石青點頭。“石某虛歲已二十有二。”

王猛點頭附和,意有所指地說道:“說起來,到這個歲數,一般人都有家室了。石帥因常年征戰,耽擱的太久了。。。”

石青沒有說話,若有所思地望着王猛,等他繼續。

王猛遲疑了一陣,最終受不了石青的盯視,無奈地開口說道:“石帥。麻姑娘賢淑溫良,端莊大方,是爲良配。”

石青腦海中電光一閃,徹底明白王猛的意思了。

無論麻姑是否賢淑溫良、端莊大方,王猛都在勸諫石青娶麻姑爲妻。因爲,麻姑的父親是麻秋,麻秋手握幾萬大軍,眼看着就要將關西雍、秦、涼三州據爲己有;石青若娶了麻姑,麻秋的地盤、部衆遲早都是他的,好處不言而喻。與此相比,祖鳳幾乎沒有多大的價值。

儘管如此,祖鳳卻像女主人一般坐鎮軍帥府,麻姑則像小妾一樣被石青帶在身邊。這種做法,王猛顯然不以爲然。他大概出於事主以忠的心思,甘冒得罪未來主母的風險,出言諫勸石青。

王猛的暗示就像捅破了一層薄薄的窗紙,石青潛意思裡一直不敢想、不願想,一直躲避的問題豁然暴露出來,這一刻,石青感覺到好爲難,好爲難。。。

第6章 石虎死了三十九章 潼關露出的端倪四十六章四十五章 四月初八五第10章 第一次任務五十四章 浮光暗影二十章 郗愔迴轉五十四章 燒五十七章 先生請回吧三十六章 邂逅十二章 出巡四十七章 捨身自污不可得三十九章 危機重重三十章 疏而不漏八十三爲了勝利第1章 尷尬人之間的閒談三十章 疏而不漏三十七章 此地非良鄉五十八章 橫江之策十八章 擱置爭議第8章 原來如此七十七章 博浪二八十二章 博浪七五十九章 不能打下去了五十七章 先生請回吧五十章 最糟糕的局面三十三章 祭竈節下五十二章 揚州的開局五十一章 襄國之戰一八十一章 何去何從二十五章 窩盔西進十七章 來了第6章 佞臣的用途二十五章 不是我軍無能三十八章 各施手段四十八章 大兵壓界十八章 開戰第3章 目的何在?三十四章 書聖是這樣來的九十三章 挑釁第10章 至方君子一百零二章 投名狀三十二章 鄴城換主上五十章 騎兵間的戰鬥五十六章 雨夜追擊十五章 接戰十八章 江湖高手二十九章 一槍封喉第2章 小耗子歷險記(中)五十一章 信念與本能的對決誤操作章節請勿訂閱九十七章 猛虎脫籠三十六章 邂逅五十三章 主公在上二十七章 第一次較量七十八章 梳理行動三十一章 需要等級嗎三十五亞聖後裔四十一章 還是稱帝的好三十四章 書聖是這樣來的五十六章 以退爲進好處多七十九章 慕容霸的祈禱五十三章 襄國之戰三六十五章 南下陳留三十章 不一樣的承擔四十五章 三月二十八五十二章 襄國之戰二二十章 火燒懸瓠城第8章 紙老虎第3章 談婚論嫁三十九章 潼關露出的端倪四十七章 跳河七十一章 有理由嗎四十六章 大晉風流人物第8章 原來如此第4章 抵達鄴城二十四章 夜謀四十六章 壓力五十五章 臨戰前的軍議第2章 重返鄴城二十章 火燒懸瓠城五十五章 襄國之戰五三十章 不一樣的承擔一百零七章 折戟白溝河五十九章 朋友越多越好四十一章 賤人喜歡硬的三十六章 新的任務四十二章 諸葛攸入夥九十三章 挑釁二十八章 意外的邂逅三十九章 危機重重六十三章 建制四十章六十八章 豫州軍的破綻五十二章 先勝一局第5章 再續前盟六十一章 議和第6章 初來乍到 沒人關照十一章 禍福由天六十三章 諸葛攸顯能
第6章 石虎死了三十九章 潼關露出的端倪四十六章四十五章 四月初八五第10章 第一次任務五十四章 浮光暗影二十章 郗愔迴轉五十四章 燒五十七章 先生請回吧三十六章 邂逅十二章 出巡四十七章 捨身自污不可得三十九章 危機重重三十章 疏而不漏八十三爲了勝利第1章 尷尬人之間的閒談三十章 疏而不漏三十七章 此地非良鄉五十八章 橫江之策十八章 擱置爭議第8章 原來如此七十七章 博浪二八十二章 博浪七五十九章 不能打下去了五十七章 先生請回吧五十章 最糟糕的局面三十三章 祭竈節下五十二章 揚州的開局五十一章 襄國之戰一八十一章 何去何從二十五章 窩盔西進十七章 來了第6章 佞臣的用途二十五章 不是我軍無能三十八章 各施手段四十八章 大兵壓界十八章 開戰第3章 目的何在?三十四章 書聖是這樣來的九十三章 挑釁第10章 至方君子一百零二章 投名狀三十二章 鄴城換主上五十章 騎兵間的戰鬥五十六章 雨夜追擊十五章 接戰十八章 江湖高手二十九章 一槍封喉第2章 小耗子歷險記(中)五十一章 信念與本能的對決誤操作章節請勿訂閱九十七章 猛虎脫籠三十六章 邂逅五十三章 主公在上二十七章 第一次較量七十八章 梳理行動三十一章 需要等級嗎三十五亞聖後裔四十一章 還是稱帝的好三十四章 書聖是這樣來的五十六章 以退爲進好處多七十九章 慕容霸的祈禱五十三章 襄國之戰三六十五章 南下陳留三十章 不一樣的承擔四十五章 三月二十八五十二章 襄國之戰二二十章 火燒懸瓠城第8章 紙老虎第3章 談婚論嫁三十九章 潼關露出的端倪四十七章 跳河七十一章 有理由嗎四十六章 大晉風流人物第8章 原來如此第4章 抵達鄴城二十四章 夜謀四十六章 壓力五十五章 臨戰前的軍議第2章 重返鄴城二十章 火燒懸瓠城五十五章 襄國之戰五三十章 不一樣的承擔一百零七章 折戟白溝河五十九章 朋友越多越好四十一章 賤人喜歡硬的三十六章 新的任務四十二章 諸葛攸入夥九十三章 挑釁二十八章 意外的邂逅三十九章 危機重重六十三章 建制四十章六十八章 豫州軍的破綻五十二章 先勝一局第5章 再續前盟六十一章 議和第6章 初來乍到 沒人關照十一章 禍福由天六十三章 諸葛攸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