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節 強渡(上)

伐清sodu

當緬甸上萬士兵隔着河與明軍先鋒遙遙相望後,明軍的先鋒就停止了前進,這些明軍大部分都是戰鬥力較差,裝備簡陋的輔兵,但由白文選挑選的精幹軍官帶領。當發現緬甸軍隊出現在自己的西面後,處於麗江東岸的明軍先鋒就擔心遭到絕對優勢的敵軍的襲擊。而在停下腳步後,先鋒部隊一面接待緬甸的使者,繼續與他們討價還價,一面派人秘密通知後方的明軍主力。

確定對面的明軍人數稀少而且裝備很差後,西岸的緬甸軍隊內部發生了激烈的爭執。莽白軟件永曆君臣並不是在內部毫無反對聲,當莽白輕鬆摧毀永曆的御林軍,把明朝君臣的財物賞賜給他的手下後,反對聲就消弱了下去,拿到好處的緬甸臣子紛紛稱讚莽白英明神武,威風足以震懾中國朝廷。

在一片歌功頌德聲中,也有緬甸人擔心雲南明軍會興師問罪,不過直到白文選出兵前,緬甸大部分官員依舊認爲清軍即將取得全面勝利,明軍在清軍的巨大軍事壓力下自顧不暇,根本無法派兵入侵緬甸。而通過檢查繳獲的明朝內閣文件,緬甸方面還發現明朝內部互相猜疑,看上去無論是鄭成功、夔東衆將還是川西鄧名,都讓永曆內閣感到不安,並視爲潛在的敵人。既然如此,緬甸方面就判斷李定國的壓力會更重,而緬甸更加不必擔心殘明的報復。

而白文選對邊境的攻擊無疑是給了緬甸政府當頭一棒,聽說明軍居然入侵後,緬甸方面又擔心起來,本來幾乎消失不見的反對聲又開始響起來,甚至有人主張把永曆皇帝交還給明軍。

可莽白不能同意任何妥協的方案,因爲這樣會動搖他並不算高的威信,而且他還擔心明軍步步緊逼:如果把永曆還給了明軍,而明軍繼續要求歸還御林軍士兵,以及明朝官兵的眷屬乃至他們的財產怎麼辦?難道迫於明軍的軍事壓力而要統統歸還嗎?這會讓莽白威信掃地。所以緬甸方面最後決定堅持強硬x立場,集結軍隊增援八莫。

而這幾天緬人又經歷了大喜、大悲的過山車,先是聽說明軍拿下邊關後就一個多月不曾繼續進攻,而是明顯心虛地試圖用邊境那些沒有太大價值的關隘交換他們的皇帝——緬甸上下都認爲他們已經徹底看穿了明軍的虛實;而不久前又傳來令人悲痛的消息,那就是明軍突襲八莫,而且據逃出來的人說,明軍對八莫實行了徹底的清洗。

如果莽白的冒險導致緬甸國土淪喪,子民遭受蹂躪,那他威信仍然會受到沉重打擊。現在緬甸軍中就分成激進派和穩重派,前者認爲明軍實力有限,而且查明八莫只是因爲受到偷襲才迅速丟失,進攻八莫的明軍實力也不過二、三千,應該就是面前的這支,所以應該迅速攻擊明軍,爲莽白大王贏取一個輝煌的勝利;而穩重派則認爲此刻還是應該小心爲上,最好再觀察明軍一段時間再渡江攻擊對手。

雖然雙方爭執不下,但激進派佔了一些上風,最後決定再觀察明軍半個月,如果依舊沒有發現任何異常就主動攻擊。

在緬甸軍隊內部出現嚴重意見分歧的時候,明軍主力部隊也在討論這最新的局面

“緬人已經差不多五十年沒有打過仗了,緬甸仿效我朝的制度,把百姓分爲軍戶、民戶,軍戶負責打仗,而民戶負責徭役。”明軍並不認爲緬甸軍隊會有多麼強的戰鬥力,超過兩代人沒有見識過戰爭,緬甸軍戶的戰鬥水平應該和農民差不多了,軍官也都是世襲的,完全是憑血統而不是能力獲得職務,而且還不像大明的秦、晉邊軍那樣有機會得到鍛鍊。參與討論的明軍將官都樂觀地估計,緬甸軍隊的戰鬥力大概和天啓、崇禎年的山東、河南部隊差不多。

“可緬人熟悉地理,整條江上有多少合適的渡口,能夠多快地輸送過大部隊來,這些緬人要比我們清楚的多。”白文選不願意和緬甸人打一場拉鋸戰,在對方的領土上若是陷入僵持局面,人生地不熟的明軍就會處於很大的劣勢,而且從八莫到瓦城這麼長的補給線,兩萬明軍也不可能處處設防。

因此白文選的計劃就是引誘緬人和明軍決戰,等打垮了緬人的主力部隊後,明軍就可以後顧無憂地全軍南下——明軍不畏懼正面決戰,但卻不能陷入一場曠日持久的消耗戰。而發現緬軍竟然在西岸行軍後,白文選就擔心他的誘敵戰術失敗了,如果緬人想和明軍決戰的話肯定不會故意隔着一條江。

“緬人在西岸行軍,就是把通向瓦城的大路讓給了我們,”鄧名點擊着桌面上簡陋的地圖,這份軍事地圖看上去就簡直就是一副印象派作品,只能告訴明軍那些大型城市非常粗糙的大致方向:“但我們卻不能放任這麼一支大軍在我們的側面。”

如果明軍主力不管江對岸的數萬緬軍,那等明軍全師南下後,總會有一些緬人渡江向緬軍報告明軍的虛實,就會讓明軍的實力徹底暴露。而明軍對前方到底還有多少緬軍一無所知,也不知道瓦城和它周圍的要塞的守備情況,要是明軍頓兵建城之下,而後路被這些緬軍渡江切斷了,那明軍就會陷入窘境;就算緬軍實力不足,也可以迅速撤退趕回瓦城去協助防守,同時派出一些人渡江干擾明軍後衛徵集糧草。

總之,明軍最穩妥的做法就是見到一支緬甸主力,就消滅一支,以泰山壓頂之勢撲向瓦城。

“我們不能總呆着這裡什麼都不做,時間拖得越長,我們軍力就越可能暴露,”參與討論的狄三喜認爲最好一天也不要耽擱了,立刻渡江與緬軍交戰:“大王,鄧帥,既然緬人不敢過江,那我們就過江去打他們。”

白文選看了狄三喜一眼,臉上露出讚許之色:“不愧是我西營的好漢。”說完白文選就望了鄧名一眼:“鄧將軍認爲如何?”

“渡江去打緬人嗎?”鄧名並不是沒有動過這個念頭,但問題還是在於不熟悉地理,如果明軍想把幾千甲兵x運過江去,那動靜一定很大,肯定無法瞞過緬軍這些本地人的耳目,也肯定打不成奇襲的效果:“白將軍打算在何處渡河?”

白文選點了點地圖上緬軍主力的位置:“我們就當着他們的面渡江如何?”

正常情況下,強渡首先要找一個風朝着下游吹的日子,然後從上游進行強渡,以最大程度避免來自水上的威脅——緬甸的水師也稱不上多強,因爲麗江上從來沒有對手,所以緬甸的水師也基本就是運輸和裝載用,這個只要注意一下,明軍強渡江面應該不是大問題。

接下來纔是最危險的部分,根據前鋒的報告,緬甸軍隊大概有三萬左右,好像還有一些大象。就算緬軍好幾十年沒打過仗了,但是半渡而擊這麼淺顯的道理肯定還是懂的。強渡的正確順序是先運一批步兵過去,建立初步的灘頭陣地,然後是一批輔兵,開始構建和鞏固第一批步兵佔領的陣地。接着又是一批步兵……直到步兵佔據了足夠大的陣地並且將其鞏固後,騎兵纔會開始大規模登陸,在灘頭陣地上和步兵一起排好隊形,然後開始正面交鋒。在長江岸邊和孫思克交鋒時,鄧名就是按照這個順序一板一眼地進行的。

不過那時明軍有機動上的優勢,清軍也被拖得疲憊不堪,所以明軍有充足的時間來登陸。而現在緬軍沒有體力問題,而明軍爲了保證渡江時的安全必須要考慮風向,合適的渡江位置因此變得非常有限。除非對面的緬人軍官都是白癡,否則他們一定會在明軍渡江渡到一半的時候發起攻擊,用少量步兵在灘頭陣地上抵抗戰象的衝鋒,鄧名對此可沒有太大的信心。

不過鄧名知道白文選既然這麼說,那就一定會有下文,所以他就耐心地等待着。

……

大家商議妥當要再觀察十五天,但才過了兩天,就有大批新的明軍趕到上游位置,而且和明軍一起抵達的還有一些從八莫繳獲的船隻和木筏,看到明軍的動向後,緬甸軍隊立刻判斷出明軍是想在上游位置嘗試強渡。

見到趕來的明軍不但有騎兵,而且人數高達四、五千後,緬軍收起了一部分輕視心理,開始認真偵查以防被明軍打個措手不及——明軍這麼大模大樣地出現在上游不遠處讓緬軍有些奇怪,雖說附近所有合適的渡口周圍都有緬甸的本地耳目,不過緬甸軍官覺得明軍無論如何都應該嘗試一下隱蔽渡江吧。

當北風出現後,明軍就急不可待地開始準備渡江,見狀緬甸的軍官們幾乎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明軍選擇的渡江位置距離緬甸的主力大營也就幾裡的位置,還選擇了一個空曠的地形——這非常有利於緬甸兵力的展開。

“賊子們根本不會打仗。”緬甸軍官幾乎都立刻得出了這個結論,他們馬上調動部隊前去應戰,將領們更讓戰象部隊做好準備,一旦明軍有數千人渡過麗江,一百頭戰象就會掩護着步兵發起衝鋒,把不知死活的入侵者統統殲滅在河岸上。(未完待續)

第47節 證據(中)第51節 詐敗第53節 兌換第43節 輕取第18節 激戰第29節 搏鬥(上)第40節 擁立第16節 鹽業第29節 搏鬥(上)第30節 成長(上)第35節 請客(上)第56節 突擊第61節 未來第55節 壓力(上)第65節 援助(上)第6節 疑惑第52節 決心第20節 康熙(上)第19節 防區第14節 強攻(下)第45節 鍊金(下)第53節 慘痛(上)第55節 報紙(下)第55節 俘虜(下)第16節 家學第10節 負責(上)第54節 霸氣(下)第48節 專利(上)第59節 黃雀(下)第51節 救援第58節 斷後(下)第2節 目標(上)第26節 觀感第11節 兩全(上)第4節 平衡第50節 債券(下)第1節 誤會(上)第47節 證據(下)第49節 訓練第2節 抵x制第5節 密信第4節 國民(上)第51節 緊俏第45節 突破(上)第24節 內憂(上)第50節 債券(上)第26節 生意(上)第36節 宿命(上)第40節 印象(上)第60節 算盤(上)第59節 魔鬼(下)第14節 亂戰(下)第25節 矇蔽第15節 相識(下)第32節 扶持第9節 授權(上)第57節 輕取第10節 鎖喉(上)第59節 議款(下)第28節 借刀第14節 初捷第55節 混戰第5節 退兵第41節 爭奪(上)第50節 追擊(下)第33節 孤注(上)第33節 唐王第5節 重整(上)第37節 立碑第8節 戰備(下)第34節 攻勢第52節 登陸(上)第44節 中介第33節 孤注(下)第9節 授權(上)第3節 上風第57節 夜戰(下)第4節 推薦(下)第47節 贖買(上)第13節 攻守第32節 才能(上)第53節 慘痛(下)第41節 阻擊第36節 方向(下)第19節 感慨(下)第10節 決議(上)第40節 印象(下)第12節 調整(下)第54節 投機(下)第44節 失蹤第23節 波瀾(下)第55節 敵意第25節 投奔(中)第12節 調整(下)第12節 軍旗第60節 戰俘第36節 施琅第22節 殿下第25節 駭浪(下)第9節 穴攻
第47節 證據(中)第51節 詐敗第53節 兌換第43節 輕取第18節 激戰第29節 搏鬥(上)第40節 擁立第16節 鹽業第29節 搏鬥(上)第30節 成長(上)第35節 請客(上)第56節 突擊第61節 未來第55節 壓力(上)第65節 援助(上)第6節 疑惑第52節 決心第20節 康熙(上)第19節 防區第14節 強攻(下)第45節 鍊金(下)第53節 慘痛(上)第55節 報紙(下)第55節 俘虜(下)第16節 家學第10節 負責(上)第54節 霸氣(下)第48節 專利(上)第59節 黃雀(下)第51節 救援第58節 斷後(下)第2節 目標(上)第26節 觀感第11節 兩全(上)第4節 平衡第50節 債券(下)第1節 誤會(上)第47節 證據(下)第49節 訓練第2節 抵x制第5節 密信第4節 國民(上)第51節 緊俏第45節 突破(上)第24節 內憂(上)第50節 債券(上)第26節 生意(上)第36節 宿命(上)第40節 印象(上)第60節 算盤(上)第59節 魔鬼(下)第14節 亂戰(下)第25節 矇蔽第15節 相識(下)第32節 扶持第9節 授權(上)第57節 輕取第10節 鎖喉(上)第59節 議款(下)第28節 借刀第14節 初捷第55節 混戰第5節 退兵第41節 爭奪(上)第50節 追擊(下)第33節 孤注(上)第33節 唐王第5節 重整(上)第37節 立碑第8節 戰備(下)第34節 攻勢第52節 登陸(上)第44節 中介第33節 孤注(下)第9節 授權(上)第3節 上風第57節 夜戰(下)第4節 推薦(下)第47節 贖買(上)第13節 攻守第32節 才能(上)第53節 慘痛(下)第41節 阻擊第36節 方向(下)第19節 感慨(下)第10節 決議(上)第40節 印象(下)第12節 調整(下)第54節 投機(下)第44節 失蹤第23節 波瀾(下)第55節 敵意第25節 投奔(中)第12節 調整(下)第12節 軍旗第60節 戰俘第36節 施琅第22節 殿下第25節 駭浪(下)第9節 穴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