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節 吳宸軒暗布閒子

“你是?恕在下眼拙,當面不識真人,還請閣下報個萬兒。”張雨亭對眼前這位並不熟悉,不過對方一口就報出自己的字號,也頗讓張雨亭感到自己臉上有光。

“雨帥安好,在下山東布政使,武翼新軍總統制,山東商會理事長吳宸軒前來拜望。”吳宸軒已經想起來爲啥對八角臺這個小地方如此熟悉,敢情這裡臥着一條真龍,未來的東北王在此,不來拜拜山說不過去。他的心態是平等的,所以態度甚是平和。不過張雨亭可不知道自己未來的定位,沒想到這麼一尊大神能來他這座小廟。

“哦,原來是吳藩臺當面,不敢當大人謬讚,草民張雨亭拜見大人。”張雨亭雖然年輕,但是見識可不淺,他雖然也是大吃一驚,但是還是收攝心神,強作鎮靜的給吳宸軒見了禮,雖然這時候張雨亭還心存疑慮,一省藩臺帶着幾百人馬就穿州過府的到這個窮鄉僻壤,這事確實讓人匪夷所思。張雨亭也是不把準,所以雖然禮數週全,但是絕不鬆口,沒有請他們進屯子裡。

“雨亭兄,不用多禮。本帥聽聞你組織保險隊,保護鄉鄰,綏境安民,所作所爲讓人欽佩。”吳宸軒一抱拳,很是隨意的回個禮“本帥當年也是一介商賈,也曾組織保險團,爲商民保駕護航。僥倖得以立下微功,蒙太后恩典纔有了今日的一點成就,說起來我也算是幹保險團的始作俑者。今日有緣相見,想和雨亭兄續續交情,不知雨亭兄意下如何?”

“這個..”張雨亭覺得自己現在是騎虎難下,若這位是真的山東藩臺,那他這天大的面子可就掉地上了,不光一段機緣會喪失,說不定還得罪真神,禍福難料啊。可若這人是在詐他,那他們的處境可就更加堪憂了。雨帥就是雨帥,雖然面色猶豫,但是心裡把利弊權衡一番,心念電轉之下接口道“藩臺大人言重了,草民不敢高攀,還請大人和諸位總爺到屯子裡稍事休息。雖則窮鄉僻壤,物資匱乏,也好讓在下稍盡地主之誼。”

“既然如此,雨亭兄請頭前帶路。”

“且隨草民這邊走”張雨亭既然已經答應,吳宸軒倒也不慮有他。帶着一衆士兵就進了屯子,士兵們的裝備讓老張都看直了眼珠子。人手雙槍不說,還有輕重機槍、擲彈筒,馬上車上子彈炮彈堆的冒尖。

“雨亭兄,最近日俄交火,周邊的百姓可曾遭殃及?”

“不瞞大人,這日俄交手,遼東一代的百姓大都逃難了,我們屯子還算太平,也接收了幾百口子流民,屯子裡的老少爺們也想多搭救幾個,怎奈肩膀窄,擔不動這許多重擔。”

“雨亭兄說的是實情,老弟我一路走來也見到生民流離失所,餓殍遍野,實在是我輩官員軍人的恥辱。百姓平日裡好吃好喝的供養我們這些當兵的,這戰事一起,指望我等維護他們周全,卻落得如此下場。今後我等如何有臉面再和百姓們相見。說不好聽的,就算是尋常人家剩菜剩飯的養條狗,主人家蒙難也要汪汪幾聲,我們這些穿軍皮的在這遼東大地上只能夾着尾巴走路。慚愧啊。”吳宸軒長嘆一聲,一副憂國憂民的態度若面對二十年後的東北王未必能有什麼效果,但是現在的張雨亭熱血未冷,見到朝廷命官如此關心民間疾苦,固於國人傳統的清官情結,

心裡自然是好感叢生。

“大人說的是,雨亭忝爲這十里八鄉的保險隊長,也未能保境安民,讓老少爺們沒少受罪。雨亭也深感內心有愧。”張雨亭感動歸感動,但是心裡的戒備可沒放下。“請恕小的饒舌,這戰火連天的不知大人此行行止如何?若是涉及軍國大事,小的自然不敢多言,自當小的多嘴了。如能用得着小人,小的自當爲朝廷效力。”

“我與雨亭兄一見如故,這次雖然是上面指派的差事,但是與雨亭兄分說一二也無妨。”吳宸軒見張雨亭如此上道,自然是知無不言,好好和這位東北王套套交情。“雨亭兄,不知你如何看待日俄兩個列強在東北的戰事。”

“日人貪鄙,俄國兇蠻,對我大清的龍興之地都是垂涎三尺。日軍雖然精銳,但是畢竟是新起之國度,國力上較老毛子可是差的不是一星半點,若不能出奇制勝則必敗無疑。老毛子的兵力雖多,奈何士卒多是農奴出身,平日裡在大清國耀武揚威或許還在行,但是要他們爲了他們沙皇拼死力戰,恐怕也是癡心妄想。更兼北方陸路漫長,補給困難,恐怕俄軍若是得勢也難以全殲日軍,如過事有不諧,恐怕到時候補給斷絕,坐困愁城而已。”

“哎呀呀,雨亭兄,你身在鄉野,但是目光如炬,比起很多朝中尸位素餐的大人們都要看的精準,小弟佩服。”吳宸軒真的有些震驚,這位出身草莽的東北王,雖然未必是修養多高,但是眼光必有其過人之處。但是對於他先投身俄軍帳下,又在被俘後轉投日軍,實在是讓人匪夷所思。

“大人,你過獎了。小的瞎猜胡蒙,鄉野之人怎麼識得朝堂廟算。”張雨亭雖然口中謙遜,但是他處心積慮的賣弄絕不是一時嘴快,而是想看看有沒有鯉魚躍龍門的機會。吳宸軒這些年的歷練,這些把戲見得多了,不過一位未來民國曆史上的巨頭能向自己獻媚邀寵,把自己當成天梯,也算是一件樂事。

“雨亭兄,不瞞你說。此次兄弟我動用大軍以滿洲義勇軍的進軍遼東,可是拉偏架來得。”

“啊?此話怎講?”

“雨亭兄,諸位兄弟,庚子國變沒過幾年吧。當年老毛子以“保護中東鐵路”爲由,出兵佔領了咱們東三省。到如今已經是五年之久了吧。朝廷可曾有能力驅逐毛子,收復故土?”

“大人你這話說的,若是朝廷能出兵收復東三省,那咱們還用的着看那個博羅諾夫的臉色嗎?”湯二虎大聲嚷嚷着,張雨亭心中暗暗叫苦,心說“大哥啊,你可真是我的親大哥啊!咱們跟老毛子虛與委蛇,那不是都因爲朝廷不爭氣嗎?這打人不打臉,罵人不揭短。你這當着這位朝廷命官的面就指摘朝廷無能,還告訴人家自己抱了老毛子的大粗腿,那人家殺你個通敵賣國也不爲過。”張雨亭暗暗焦急,但是也沒法發作,只好見機行事,希望這位吳大人能馬虎過去。

沒想到這位爺根本沒有當官的覺悟,反而一點頭:“着啊,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二虎大哥說的在理,這朝廷純粹是個擺設,連個屁都不敢放,哪裡還敢和老毛子過過招。”

清了清嗓子,吳宸軒繼續分析“所以說是事實上,在老毛子侵佔東北全境的情況下,朝廷也只有以下的幾項選擇:

第一是任由俄國侵佔,奮發圖強,期望有朝一日,與俄國決戰,收復東北。這個說的容易,若是俄軍修好鐵路,補給不是問題,就憑咱們這個爛攤子,早晚連關內都得讓老毛子給得了去。第二就是利用日俄矛盾,同意日軍驅趕俄軍,但是事後不與日本交涉,任由日本全面替代俄國,掌管東北三省全境。這樣根本沒有意義,只是換了個爹而已。第三就是同意日軍驅趕俄軍,但是,不給日本報酬。不過這小日本身材不高,可腦袋不傻,誰能讓你借驢拉磨白使喚啊,所以純屬癡心妄想。”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莫非就沒有解了嗎?咱們東北的老百姓都是給洋人當牛做馬的命嗎?”湯二虎一拳頭砸在車轅上,震得大車稀里嘩啦的一陣子顫動。

“還有個辦法,就是同意日軍驅趕俄軍,事後朝廷收復東北全境,然後割讓小部分土地和主權,作爲給日本的報酬。就當是麥收大忙,僱了麥客幫忙,總不能讓人家白忙活吧。事實上,兩害相權取其輕,這是符合現今大清國國家利益最大化的最佳選擇。至於前三個選擇,都只會比這個選擇更壞。”

“大人說的在理,誰讓咱們是弱國呢。”張雨亭也在心裡默默權衡,若是自己是大清首輔,也沒有別的辦法,他對此深以爲然。

“唉,真是憋屈的上,咱們這拿的槍桿子,卻只能對着百姓耍威風,不成了門檻猴了嗎?”張景惠也感嘆道。

“不過日俄都是狗改不了吃屎,在咱們東三省打仗,又不是打上三天倆早晨的,說不定打上年餘也濟着他。百姓們這受的罪可就大了,所以小鬼子來找我們買武器的時候,兄弟我就靈機一動,和小鬼子做了個交易,咱們出兵幫他打老毛子,讓戰爭抓緊結束。而且這打仗也不是白打的,我和小鬼子的大頭目有約定,凡我所屬戰區的百姓都歸我保護,不允許俄軍日軍進入,能爲東北的百姓撐起一片安全區,也算弟兄們的血沒有白流。”

“大人高義,替我東三省的百姓做主。”張雨亭躬身施禮道。

吳宸軒擺擺手,“實話對幾位說,我也不知道這樣做是救苦救難還是助紂爲虐,或許這些都留給後人去評說。我輩武人不能持干戈而綏靖邊疆已經是無顏苟活,若能救得幾條國人的性命,或許可以彌補一二,但求個稍稍心安而已。此次出兵並無朝廷明旨,不過是山東商會的諸位賢達出資資助,武翼新軍出兵輪戰而已。”

八角臺的幾位頭領面面相覷,沒想到這麼大的陣勢居然是私自出兵,這位膽子大的也沒邊了。不過張雨亭轉念一想,若是俄國贏了,無法就是說士兵逃亡後被日本人僱傭參戰,俄國人也沒有多少辦法能發飆。若日本僥倖贏了,和日軍一起參戰的武翼新軍自然不會被責難,朝廷還得罪不起小鼻子。所以看似大膽的舉措其實風險是可控的,只不過大清國的上上下下都被洋人二字給嚇怕了,沒人敢這麼想,平日裡跟自己族人那些陰狠狡詐都變成了唯唯諾諾,全然沒有了平日裡的威風。這位吳大人可謂敢跟洋人耍心眼的真漢子。

接下來幾位老大自然是好酒好肉的在屯子裡開了一桌,在吳宸軒傾心接納,幾位頭領刻意奉承之下,自然是氣氛熱烈,賓主盡歡。

(本章完)

第一百九十八節 憲政考察始啓程第四百三十四節 以血還血吾信條第五百二十七節 格魯吉亞狂想曲第二百三十八節 前度劉郎今入京第二百一十三節 暴斃疑雲難猜度第二百九十一節 推遲婚期親掛帥第四百一十九節 平壤城頭旗變幻第五百一十四節 倫敦上空的銀鵬第二百一十九節 海上琴音遇明月第三百九十九節 總裝備部的野望第七十一節 救人滅口兩廂忙第四百二十九節 烈焰升騰的島國第四百六十八節 民工黨趁勢崛起第三百九十七節 質量建軍之討論第五百零四節 死神揮鐮指阿登第七十七節 武翼初建名將投第三百四十二節 機動先鋒初顯威第二百零六節 力邀天華齊魯行第一百二十六節 最大臥底竟是他第二百零五節 約法五章革命黨第四百四十八節 燧人後羿大計劃第一百四十九節 整軍備戰正規化第二百五十節 軍政文商齊上陣第四百二十一節 十八勇士闖水原第七十二節 鑾駕南巡東昌府武衛右軍編制演進(贈閱)第七十二節 鑾駕南巡東昌府第五百五十五節 反覆爭奪戰尤酣第二百三十五節 吳王訂婚宴賓客第二百零六節 力邀天華齊魯行第二百節 海上偶遇三原客第五百零五節 中國的漸進介入第三百五十節 坑爹第一是霞飛第五百四十八節 鋼鐵抉擇大會戰第九十六節 滬上華洋第一案第四百六十五節 春和景明趕山會第二百五十一節 保路終成導*火索第五百八十四節 國足精神的塑造第五百三十一節 美國宣戰入盟軍第三百五十九節 千里轉戰大西南第三百五十三節 西線鏖戰凡爾登第一百一十七節 初到京城見川島第三百一十節 妖孽橫行國喪日第八十七節 收服慶王鐵帽子第三十節 南門軍營露崢嶸第六十五節 辣手滅團阻救兵第二百三十一節 磺胺旋風起歐陸第五百一十八節 以力破巧強攻戰第四百五十三節 八方支援匯甘隴第三百七十八節 整軍礪武備國戰第一百二十一節 順氣順到銷金窟第一百六十一節 吳宸軒暗布閒子第二百九十一節 推遲婚期親掛帥第三十節 南門軍營露崢嶸第一百七十一節 戰後談和綿裡針第五百九十一節 戰後掠影國際續第二百五十七節 螳螂捕蟬黃雀後第三百四十八節 索姆河畔縱鐵騎第四百五十八節 龍有逆鱗汝可知第四百四十三節 泉城萬像開國後第四百五十一節 中國崛起的信號第一百八十九節 大通學堂不速客第五百二十二節 摧枯拉朽奪獅城第三十四節 暗流涌動上海灘第三百九十節 閩系低頭一家人第二十四節 官司纏身難辨解第四百五十三節 八方支援匯甘隴第五百三十九節 折戟沉沙特魯克第二百八十九節 共和萬象千里行第二百七十九節 觀察入微雲階兄第四百九十九節 鉗形攻勢閃擊戰第三百四十九節 裝甲突擊掀狂飆第三百九十二節 會前討論找病根第二百六十五節 冰城疫情急如火第一百三十五節 泰州起義烽火急第三百五十六節 攘外安內事從權第八十八節 強撐病體返濟南第三百一十七節 以農爲本糧作綱第四百二十三節 石原兵敗麟蹄城第三百四十三節 雷霆救兵戰鬥羣第四百零七節 原敬內閣總辭職第四百一十九節 平壤城頭旗變幻第二百七十二節 皖系崩壞論出兵第三百六十三節 天兵蒞臨布達拉第二百四十二節 困居京師病客居第三百零九節 離京路上憶老友第五百二十三節 英倫爭奪陷僵局第三十九節 拳匪攻打濟南府第三十四節 暗流涌動上海灘第二百八十七節 喬夫發飆要整軍第五百五十五節 反覆爭奪戰尤酣第一百三十六節 出兵鎮壓是與非第二百二十六節 地下室裡擦火花第一百八十六節 李錦轉戰蘇皖浙第五百五十四節 日美添油奪瓜島第三十六節 魯北拳匪進省城第五百三十八節 日美激戰珊瑚海第四百四十二節 全民公決選帝王第一百四十四節 兵種協同鎮北洋
第一百九十八節 憲政考察始啓程第四百三十四節 以血還血吾信條第五百二十七節 格魯吉亞狂想曲第二百三十八節 前度劉郎今入京第二百一十三節 暴斃疑雲難猜度第二百九十一節 推遲婚期親掛帥第四百一十九節 平壤城頭旗變幻第五百一十四節 倫敦上空的銀鵬第二百一十九節 海上琴音遇明月第三百九十九節 總裝備部的野望第七十一節 救人滅口兩廂忙第四百二十九節 烈焰升騰的島國第四百六十八節 民工黨趁勢崛起第三百九十七節 質量建軍之討論第五百零四節 死神揮鐮指阿登第七十七節 武翼初建名將投第三百四十二節 機動先鋒初顯威第二百零六節 力邀天華齊魯行第一百二十六節 最大臥底竟是他第二百零五節 約法五章革命黨第四百四十八節 燧人後羿大計劃第一百四十九節 整軍備戰正規化第二百五十節 軍政文商齊上陣第四百二十一節 十八勇士闖水原第七十二節 鑾駕南巡東昌府武衛右軍編制演進(贈閱)第七十二節 鑾駕南巡東昌府第五百五十五節 反覆爭奪戰尤酣第二百三十五節 吳王訂婚宴賓客第二百零六節 力邀天華齊魯行第二百節 海上偶遇三原客第五百零五節 中國的漸進介入第三百五十節 坑爹第一是霞飛第五百四十八節 鋼鐵抉擇大會戰第九十六節 滬上華洋第一案第四百六十五節 春和景明趕山會第二百五十一節 保路終成導*火索第五百八十四節 國足精神的塑造第五百三十一節 美國宣戰入盟軍第三百五十九節 千里轉戰大西南第三百五十三節 西線鏖戰凡爾登第一百一十七節 初到京城見川島第三百一十節 妖孽橫行國喪日第八十七節 收服慶王鐵帽子第三十節 南門軍營露崢嶸第六十五節 辣手滅團阻救兵第二百三十一節 磺胺旋風起歐陸第五百一十八節 以力破巧強攻戰第四百五十三節 八方支援匯甘隴第三百七十八節 整軍礪武備國戰第一百二十一節 順氣順到銷金窟第一百六十一節 吳宸軒暗布閒子第二百九十一節 推遲婚期親掛帥第三十節 南門軍營露崢嶸第一百七十一節 戰後談和綿裡針第五百九十一節 戰後掠影國際續第二百五十七節 螳螂捕蟬黃雀後第三百四十八節 索姆河畔縱鐵騎第四百五十八節 龍有逆鱗汝可知第四百四十三節 泉城萬像開國後第四百五十一節 中國崛起的信號第一百八十九節 大通學堂不速客第五百二十二節 摧枯拉朽奪獅城第三十四節 暗流涌動上海灘第三百九十節 閩系低頭一家人第二十四節 官司纏身難辨解第四百五十三節 八方支援匯甘隴第五百三十九節 折戟沉沙特魯克第二百八十九節 共和萬象千里行第二百七十九節 觀察入微雲階兄第四百九十九節 鉗形攻勢閃擊戰第三百四十九節 裝甲突擊掀狂飆第三百九十二節 會前討論找病根第二百六十五節 冰城疫情急如火第一百三十五節 泰州起義烽火急第三百五十六節 攘外安內事從權第八十八節 強撐病體返濟南第三百一十七節 以農爲本糧作綱第四百二十三節 石原兵敗麟蹄城第三百四十三節 雷霆救兵戰鬥羣第四百零七節 原敬內閣總辭職第四百一十九節 平壤城頭旗變幻第二百七十二節 皖系崩壞論出兵第三百六十三節 天兵蒞臨布達拉第二百四十二節 困居京師病客居第三百零九節 離京路上憶老友第五百二十三節 英倫爭奪陷僵局第三十九節 拳匪攻打濟南府第三十四節 暗流涌動上海灘第二百八十七節 喬夫發飆要整軍第五百五十五節 反覆爭奪戰尤酣第一百三十六節 出兵鎮壓是與非第二百二十六節 地下室裡擦火花第一百八十六節 李錦轉戰蘇皖浙第五百五十四節 日美添油奪瓜島第三十六節 魯北拳匪進省城第五百三十八節 日美激戰珊瑚海第四百四十二節 全民公決選帝王第一百四十四節 兵種協同鎮北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