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節 整軍礪武備國戰

爲適應新的作戰形勢,紅俄軍統帥部於9月下旬將南方面軍分編爲南方面軍和東南方面軍。10月,農工黨中央政*治局決定堅守圖拉和莫斯科,在南線集中基本兵力,東南方面軍則暫時轉入防禦。10月11~12日,南方面軍在司令A.I.葉戈羅夫和軍事委員約瑟夫.朱利什剋夫率領下,在奧廖爾─克羅梅地域和沃羅涅日地域發起反攻,至11月中旬先後收復奧廖爾、沃羅涅日和庫爾斯克。此後,南線的反攻發展爲兩個方面軍的總攻:南方面軍在哈爾科夫、羅斯托夫方向作戰;東南方面軍以右翼進攻新切爾卡斯克,以左翼進攻察裡津。

12月,紅俄軍解放哈爾科夫和基輔,翌年1月攻佔察裡津和羅斯托夫。由於紅俄軍攻佔羅斯托夫並進抵亞速海沿岸地區,鄧尼金部隊被分割成兩個孤立集團,一個退向高加索,另一個退向克里米亞和敖德薩。紅俄軍乘勝追擊,於共和十一年二月攻佔敖德薩,三月佔領新羅西斯克。鄧尼金殘部逃往克里米亞後,由P.N.弗蘭格爾接替指揮,不久後弗蘭格爾在克里米亞被伏龍芝擊潰。此時,紅軍在其他戰線也取得重大勝利。在西線,尤登尼奇對彼得格勒的第二次進攻被打退,其殘部逃入愛沙尼亞並被解除武裝;在北線,紅俄軍於共和十一年三月解放阿爾漢格爾斯克,與駐防摩爾曼斯克的中國遠征軍第66師隔海對峙;在東線,紅俄軍於共和十年秋從葉尼塞河上游地區轉入新的進攻,至翌年1月將高爾察克的部隊再次擊潰,高爾察克率領殘部沿着鐵路退往後貝加爾地區。由於中國北方派遣軍對伊爾庫茨克地區的佔領,紅俄的幾次試探都被派遣軍的坦克和飛機擊潰,死傷了上萬人之後,圖哈切夫斯基決定率領第一集團軍撤退至圖倫,依靠東西薩彥嶺和安加拉河的地理優勢與中國白匪軍對峙。

在一戰結束後,德國撤軍,紅俄軍幫助烏克蘭建立了紅色政權,畢蘇斯基的法西斯獨裁政府在帝國*主義資本勢力大量的資金和武器彈藥的扶持下,共和十一年四月二十五日,波軍發起進攻,5月7日佔領基輔。紅俄軍於5月26日轉入反攻,8月中旬進抵華沙城下。由於戰線過長,波軍發起反攻後紅俄的兩個集團軍被迫退卻。10月12日,雙方在里加簽訂停戰協定,第一次俄

波戰爭結束。

此時的俄國已經是滿目瘡痍,俄國在此前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戰已經連續七年陷於戰亂。在此七年期間,兩千萬人死亡,還有三十萬人投降到波蘭。其中內戰時期,雙方都有一百萬人以上死亡,國家經濟幾乎崩潰,再加上共和十一年和十二年的旱災更是雪上加霜。疾病也橫行,僅共和十一年就有三百萬人死於斑疹傷寒,更有數百萬的平民死於雙方的互相屠殺。

在此期間有一百萬人逃離俄國,到歐洲或者波羅的海諸國,當然也有一部分逃亡到中國,他們被稱爲白俄。這些人又有不少是受過良好教育的專業人士,成爲了這些國家發揮了重要作用的建設人才。而歷史上曾經充分利用這些人才迅速崛起的紅俄卻因爲人才的流失而失去了成爲工業化大國的機會。

在北方戰場上賺的盆滿鉢滿的情況下,中國在一戰後並沒有像英法美那樣大肆裁減軍隊,而是在共和十年五月,在濟南的國防部召開了軍備政策研討會,在會議上,中國軍方確定了下一步的軍隊發展綱要:

原有的陸軍第七、八、九、十和中央集團軍都已經派出部隊參加過了一戰、對俄干涉戰爭或國內統一戰爭,這些經過考驗的部隊中裁減大約三分之一的老兵和士官。

同時通過各地的招兵處從有初中以上文憑的青年中招錄士官生,而從農村青年中招收職業兵,士官生將被分配到各個集團軍辦的軍事訓練基地,集中進行半年的軍事訓練和班組管理培訓,其中的佼佼者將能升入各個專業軍事院校進修,成爲國防軍軍官的來源。招錄的士兵和士官將填補各個部隊的缺額,並在今後形成一套士兵和士官的退役機制,士兵在一般情況下服役4-6年就要退出現役。而士官則可以服役5-10年。退出現役的士兵將在退役後5年內成爲一級預備役的成員,每月將獲得相當於相當年限的工人收入的50%作爲作訓津貼,而退役士兵還會獲得一筆退役補助金和一份在各大商會企業工作的推薦,這也讓參軍成爲很多農村青年想要改變自己命運的一條捷徑。

裁減下來的士官和士兵除了因身體原因或自願退役的之外,都將轉入剛剛由巡防營改編而來的內務部隊,全國各個省級單位都將建立內務部隊。內務部隊的士兵來源主要是各地被收編的軍閥或革命黨的民軍士兵,還有原來的一些民團、聯防隊等民間武裝。通過從國防軍退下來的士官和士兵們的訓練,剔除了一部分不適宜繼續留在武裝力量的人員之後,組成了四十多萬人的內衛部隊。

內衛部隊司令官張紹曾中將於共和十年十月一日在濟南宣佈中國內衛部隊正式成軍,編成爲四十三個縱隊和數個團級編制的海岸巡防隊。基本上每個省區都有一個縱隊(師)的內務部隊在當地駐防,將國防軍從國內維穩任務中完全解放出來,使得國防軍成爲完全獨立的野戰兵團。

同時國防部宣佈成立六大軍區,分別是:

以濟南爲司令部駐地的中央軍區,下轄山東、河北、山西、河南、安徽、江蘇、

上海、北平、天津九個省市,十一個內衛縱隊和四個海岸巡防隊。

以哈爾濱爲司令部駐地的東北軍區,下轄遼寧、吉林、黑龍江、東蒙、北興安(收復的外興安嶺地區)五個省,六個內衛縱隊和一個海岸巡防隊。

以廣州爲司令部駐地的東南軍區,下轄廣東、福建、浙江、湖北、湖南、江西、臺灣(尚未收復)、海南7個省1個島嶼直轄區,八個內衛縱隊和五個海岸巡防隊。

以成都爲司令部駐地的西南軍區,下轄四川、貴州、雲南、廣西、西藏五個省,下轄六個內衛縱隊。

以蘭州爲司令部駐地的西北軍區,下轄陝西、甘肅、南蒙、青海、新疆五個省,下轄五個內衛縱隊。

以恰克圖爲司令部駐地的北方軍區,下轄北蒙、西蒙、巴爾喀什、西崑崙、撒馬爾罕、突厥斯坦、南貝加爾七個邊疆省,下轄七個內衛縱隊。

國防軍各部隊已經陸續回國。除了駐守摩爾曼斯克的快速反應66師之外,中國全部的五個集團軍都已經返回駐地。經過了歐戰的磨礪,中國國防軍的技戰術水平都得到了迅速的提升,相比之下只有第三師團、第五師團參加了對抗激烈程度很差的東線作戰。日本陸軍在一戰中並沒有獲得相應的戰場經驗,特別是在裝甲部隊的運用方面,日本陸軍更是與國防軍差距拉大。

五個集團軍編成內的八十多萬野戰軍,組成的39個師、4個師級重炮集羣和數目不詳的團級特種戰鬥羣。拜一戰中中國成爲世界兵工廠所賜,中國在裝甲車輛和運輸車輛方面成爲世界上最大的生產基地,這些陸軍師中有將近三分之二的都是機械化步兵師或者加強版的摩托化步兵師,還有6個由原來的國防軍老兵和西南地區山區士兵組成的山地師以及全部輪式裝甲化的6個快速反應師。

當然最爲特殊的還是由收編的高爾察克殘部和部分白俄前軍人組成的四個外籍摩托化步兵師,這些外籍步兵師雖然在中國國防軍的掌控之中,卻並不是國防軍的編制內部隊,算是國防軍的外籍兵團,駐防在貝加爾地區和阿斯塔納地區,成爲北方派遣軍的輔助部隊。雖然是輔助部隊但是其吃的穿的用的一水的中國國防軍正規裝備,比起被打的失魂落魄的高爾察克的“俄羅斯復國軍”要強百倍。實際上如果純按戰鬥力計算,俄羅斯復國軍已經可以除籍了,高爾察克手下的三萬多人除了幾千條步槍之外,就再也沒有能算得上正規軍的東西了。不得已,杜子成中將只得允許他們退往伊萬諾夫斯基地區休整。

當國防軍的第三次整軍進行的如火如荼,吸引了世界各個列強的關注目光,特別是日本幾乎把在中國的特工傾巢出動來探聽消息。幾乎同時,在一戰中風光無限的標準航空隊的擴編也成爲了中國軍事方面的又一個熱點,但是卻沒有人注意從萬里之外的北海將兩艘巡洋艦和四艘驅逐艦駛回中國青島港的國防軍海軍,這支馮如中將手下剛剛破繭而出的部隊註定要在他的襁褓中就迎來第一場血與火的洗禮。

(本章完)

第三百三十七節 空戰形勢大逆轉第五十九節 打了孩兒娘出來第四百八十八節 卡梅隆分析報告第四百四十四節 帝國架構終成型第四百七十節 烈火烹油華爾街第四百一十七節 最寒冷的長津湖第二百七十節 亂局紛起論軍餉第九十九節 新任巡撫三把火第八十五節 和談上演全武行第二百一十三節 暴斃疑雲難猜度第三百七十八節 整軍礪武備國戰第四百八十一節 雪域烽火燃藏南第五百四十節 西征漫漫黃沙路第二百一十六節 上下求索美利堅第一百六十四節 你做初一我十五第四十二節 大觀園危在旦夕第四百九十三節 恐怖戰車進行曲第五百一十七節 北極熊半島之殤第三百八十節 浮生願平東海波第三百零六節 喬夫病危金陵降第一百三十八節 一面秋操一面戰第三十節 南門軍營露崢嶸第四百七十二節 黑色風暴大蕭條第五十六節 白馬誓師上京城第一百零一節 奈何齊魯不識君第六十八節 京城今年怪事多第四百一十六節 一次戰役始開端第三百節 宋案驚天有黑幕第四百九十節 捷克危機在眉睫第三百六十一節 進軍西藏吳子玉第五百七十節 菊水特攻血戰酣第十四節 開業大吉鎮宵小第二百五十六節 立憲革命孰是非第一百二十八節 二下江南爲求才第三百一十七節 以農爲本糧作綱第三百九十八節 軍事改革要深化第四百七十三節 悽風冷雨美利堅第一百八十一節 南北來客東西忙第四百二十七節 第一屬國的光復第二百六十節 上海會議立國體第一百八十一節 南北來客東西忙第三百四十四節 單刀直入戰拉昂第五百九十九節 傳奇時代百姓觀第一百五十八節 武翼展威拒餓狼第五百五十三節 奇葩艦隊來單挑第四百三十五節 基隆屠狗九九九第二百五十五節 風雨飄搖大清朝第二百八十七節 喬夫發飆要整軍第三百二十二節 巴爾幹風氣雲涌第四百五十六節 抗震救災建家園第九十五節 一不小心創紀錄第五百二十七節 格魯吉亞狂想曲第五百八十八節 戰後掠影階層續第二百一十六節 上下求索美利堅第三百七十五節 斯卡帕灣升彩虹第三百零九節 離京路上憶老友第一百二十六節 最大臥底竟是他第三百八十七節 直掛雲帆濟滄海第四百五十九節 G9大會的召開第二百零五節 約法五章革命黨第一百四十一節 防禦威力初顯效第一百三十八節 一面秋操一面戰第二百三十一節 磺胺旋風起歐陸第二百五十八節 喬夫宣言搶總統第三百七十六節 東線戰場鏖戰急第三百七十七節 伊爾庫茨克之王第五百一十六節 日不落起死回生第三百九十二節 會前討論找病根第五百四十八節 鋼鐵抉擇大會戰第四十七節 推心置腹攬大將第三百七十九節 閩系海軍之沒落第八節 柳暗花明遊島城第四百八十九節 談判無期備戰忙第四百七十八節 半個西班牙死了第八十二節 君子約定爲段公第八十六節 金蟬脫殼慶王爺第二百三十七節 養精蓄銳三兩事第十四節 開業大吉鎮宵小第五百三十五節 西線鏖戰烏克蘭第五百五十六節 黯然收場倉皇望第二百五十節 軍政文商齊上陣第五十四節 收降俘平定魯南第一百四十一節 防禦威力初顯效第四百五十五節 中華精神的昇華第三百四十六節 拯救大兵柏脫蘭第五百四十三節 貫通歐亞大陸橋第一百五十二節 遼東首日遭遇戰第二百六十九節 還我黎民太平境第九十九節 新任巡撫三把火第二百六十一節 清亡拾遺三兩件第八十節 再進京師爲和談第二百六十七節 奪寶奇兵在行動第一百二十節 武翼三鎮分權柄第二百二十四節 中華雛鷹練鐵翼第二百八十五節 西北軍政總督府第二百一十八節 登陸漢堡訪德國第一百一十七節 初到京城見川島第五百七十七節 五八二艦隊覆滅第三百一十七節 以農爲本糧作綱
第三百三十七節 空戰形勢大逆轉第五十九節 打了孩兒娘出來第四百八十八節 卡梅隆分析報告第四百四十四節 帝國架構終成型第四百七十節 烈火烹油華爾街第四百一十七節 最寒冷的長津湖第二百七十節 亂局紛起論軍餉第九十九節 新任巡撫三把火第八十五節 和談上演全武行第二百一十三節 暴斃疑雲難猜度第三百七十八節 整軍礪武備國戰第四百八十一節 雪域烽火燃藏南第五百四十節 西征漫漫黃沙路第二百一十六節 上下求索美利堅第一百六十四節 你做初一我十五第四十二節 大觀園危在旦夕第四百九十三節 恐怖戰車進行曲第五百一十七節 北極熊半島之殤第三百八十節 浮生願平東海波第三百零六節 喬夫病危金陵降第一百三十八節 一面秋操一面戰第三十節 南門軍營露崢嶸第四百七十二節 黑色風暴大蕭條第五十六節 白馬誓師上京城第一百零一節 奈何齊魯不識君第六十八節 京城今年怪事多第四百一十六節 一次戰役始開端第三百節 宋案驚天有黑幕第四百九十節 捷克危機在眉睫第三百六十一節 進軍西藏吳子玉第五百七十節 菊水特攻血戰酣第十四節 開業大吉鎮宵小第二百五十六節 立憲革命孰是非第一百二十八節 二下江南爲求才第三百一十七節 以農爲本糧作綱第三百九十八節 軍事改革要深化第四百七十三節 悽風冷雨美利堅第一百八十一節 南北來客東西忙第四百二十七節 第一屬國的光復第二百六十節 上海會議立國體第一百八十一節 南北來客東西忙第三百四十四節 單刀直入戰拉昂第五百九十九節 傳奇時代百姓觀第一百五十八節 武翼展威拒餓狼第五百五十三節 奇葩艦隊來單挑第四百三十五節 基隆屠狗九九九第二百五十五節 風雨飄搖大清朝第二百八十七節 喬夫發飆要整軍第三百二十二節 巴爾幹風氣雲涌第四百五十六節 抗震救災建家園第九十五節 一不小心創紀錄第五百二十七節 格魯吉亞狂想曲第五百八十八節 戰後掠影階層續第二百一十六節 上下求索美利堅第三百七十五節 斯卡帕灣升彩虹第三百零九節 離京路上憶老友第一百二十六節 最大臥底竟是他第三百八十七節 直掛雲帆濟滄海第四百五十九節 G9大會的召開第二百零五節 約法五章革命黨第一百四十一節 防禦威力初顯效第一百三十八節 一面秋操一面戰第二百三十一節 磺胺旋風起歐陸第二百五十八節 喬夫宣言搶總統第三百七十六節 東線戰場鏖戰急第三百七十七節 伊爾庫茨克之王第五百一十六節 日不落起死回生第三百九十二節 會前討論找病根第五百四十八節 鋼鐵抉擇大會戰第四十七節 推心置腹攬大將第三百七十九節 閩系海軍之沒落第八節 柳暗花明遊島城第四百八十九節 談判無期備戰忙第四百七十八節 半個西班牙死了第八十二節 君子約定爲段公第八十六節 金蟬脫殼慶王爺第二百三十七節 養精蓄銳三兩事第十四節 開業大吉鎮宵小第五百三十五節 西線鏖戰烏克蘭第五百五十六節 黯然收場倉皇望第二百五十節 軍政文商齊上陣第五十四節 收降俘平定魯南第一百四十一節 防禦威力初顯效第四百五十五節 中華精神的昇華第三百四十六節 拯救大兵柏脫蘭第五百四十三節 貫通歐亞大陸橋第一百五十二節 遼東首日遭遇戰第二百六十九節 還我黎民太平境第九十九節 新任巡撫三把火第二百六十一節 清亡拾遺三兩件第八十節 再進京師爲和談第二百六十七節 奪寶奇兵在行動第一百二十節 武翼三鎮分權柄第二百二十四節 中華雛鷹練鐵翼第二百八十五節 西北軍政總督府第二百一十八節 登陸漢堡訪德國第一百一十七節 初到京城見川島第五百七十七節 五八二艦隊覆滅第三百一十七節 以農爲本糧作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