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五節 中華精神的昇華

“海原、固原之外,其他如會寧、隆德、通渭、靖遠、靜寧等五縣,死亡人數均近萬人。十六日的大震之後,餘震不斷,且天氣陡然轉冷。十七日(餘震)終夜不休,十七日午後陡起大風,爲亙古所僅見。地吼如雷,聲勢極其危險。十八日風止,天地晦暗,地先吼後動者五次,均輕。十九日大動八次,地體日夜微搖不息。二十日大動十一次,小動十二次……”。秘書的報告讓在會議室裡的人都不禁皺起眉頭。

“看來總座那裡非常困難啊。段總參,物資和部隊到位情況如何?”徐菊人和段祺瑞這一對老搭檔,此刻已經是值守在總參謀部的指揮會議室裡的第三天了,兩人都是眼睛通紅,但是精神卻十分亢奮。

“第十集團軍的兩個機步師已經在蘭州就地投入救災,第55快反師已經抵達海原、固原地區,第66快反師在從西安向會寧的行軍途中,預計今晚到達會寧,另外第50山地師也奉命開赴隆德縣城,明天上午可以到位,其他的縣城受損較輕,由陝甘地區的內衛部隊負責,後續還有兩個機步師可以在三天內抵達,總兵力能達到7個師八萬人左右,還有軍用車輛2000多臺,空軍的C*43、C*45聯隊已經投入輪班空投中,現在已經出動了1600架次,空投2400噸藥品、食物和禦寒衣物,還空投了兩個團到極重災區。現在總座已經離開了蘭州,前往海原視察救災,他身邊除了侍從處的保衛力量之外,還有羽林師的一個特勤連,安全方面應該沒有什麼問題。”段祺瑞對救災的調動了如指掌,完全是當作一場戰爭在指揮。“不過蘭新鐵路和隴海鐵路都已經中斷,幾條國道和公路也有阻塞和塌方,物資運輸困難,我覺得還是儘快啓動災民疏散比較合適。”

“可以,我讓民政部和辦公廳準備一下。聯合行動,抓緊安置分流災民,減輕災區的物資缺口。”徐菊人也覺得應該如此。“這次總座御駕親征,效果倒是相當不錯,他在蘭州府衙前的講話被報紙轉載,頗爲受到百姓的擁護,加上我們的宣傳攻勢,那些宵小之徒這次可是沒有可乘之機了。”

“是沒有可乘之機了,不過恐怕他們再也沒有多少機會了。”黃鑫培從外面進來,這位曾經的總座秘書,現在是中國司法系統的首座,他自然不會是來串門的“徐老,這次抗震救災的宣傳攻勢也太給力了吧,您看看,老百姓倒是被鼓動起來了,可這情緒有些過激了。截止今天早上,已經有2300多起因爲對地震起因的爭執引發的治安案件,現在已經可以確定的是已經造成了129人死亡,警方居然一再聲稱是犯了衆怒,公民羣起攻之,具體的責任人也無法確定,我看就是想包庇這些所謂的義士們。不過如果我們再不採取斷然行動,恐怕日本那樣的暴民政治就要上演了。”

“嗯,我會想辦法的,政務院將義不容辭的支持司法系統爲了維護社會穩定、法律尊嚴的行動。任之老弟,你也要讓警檢法都動起來,必要時可以申請內衛部隊的協助,絕不允許出現羣體攻擊政府機構的惡性*事件,另外街頭私刑也必須嚴肅制止,該追究法律責任的一定要依法懲處。”徐世昌的表

態讓黃鑫培非常滿意,他有了尚方寶劍,司法系統就可以放手去制止這些街頭暴力。

“菊人兄,莫非你知道這幕後的主腦?”熊秉三也是人老成精的人物,怎麼會不明白徐菊人那番表態看似全力支持黃鑫培,其實並沒有多少乾貨,不過徐世昌既然說會想辦法,想必已經有了腹案。

“除了社會調查部的那位無冕候還有誰?”徐菊人對自己的老友不必遮遮掩掩的“國土安全部方面主要負責的是反間諜和反滲透方面的業務,國外的情報網或許有一定的規模,不過國內方面神通廣大的還得是我們的餘大部長。你看看這些人,那個不是和外國勢力勾勾搭搭或者死硬反對君主立憲的派系中堅,那幫名流老朽都不動,把他們的徒子徒孫裡面出挑的全滅了,剩下那幫牆頭草不作鳥獸散纔怪,只怕他們想借助地震生事也沒有了能辦事的人了吧。名氣大的都在,反對黨想說這是剷除異己也沒有依據,可這些派系的脊樑骨都被打粉碎了,等這幫老朽都入土了,誰還記得這些黨派。”

“誰讓他們居心叵測,居然想效仿洪秀全,愚民以自逞,咎由自取。”熊秉三話說得雖然慷慨,其實他也有自己的煩惱,三湘的幾個派別也有份參與,這些死人中少說也有二三十條是嶽麓派、常德派的中年骨幹,這下子這些三湘地方黨派幾乎就喪失了活力,再想蹦躂也得能有腿腳才行。

“算了,禍福自取,咱們也別管這些名流了。倒是這事情你怎麼看?”段祺瑞一直在看黨刊《新華報》。,突然來了一句“我倒覺得看來東宮有主了。”

“嗯?”熊秉三和徐菊人的目光馬上就被報紙吸引過去了,那是一副黑白照片,在一羣軍人中間,總座正在吃力的扛着房樑撬動廢墟的屋頂,而他身邊的一個學生服的少年雖然帶着口罩,不過熟悉吳家情況的他們如何看不明白,這分明是十七歲的大公子吳泰乾本人。

在三老在面對一副照片揣摩總座的心思的時候,身在震區的吳宸軒父子卻一直奮戰在拯救生命的一線。有車的地方就用軍用越野,道路堵塞就步行穿越,跋涉了兩天吳宸軒父子和一種中央官員在警衛的幫助下終於站在海原城頭。

“我知道消息後第一時間就趕來了,人命關天,我的心情和大家一樣難過。只要有一線希望,我們就要盡全部力量救人,廢墟下哪怕還有一個人,我們都要搶救到底。”12月22日,已經是黃金72小時的終點,吳宸軒冒着危險,踩着泥濘,攀上海原東關中學的瓦礫堆,進入施救地點。當他看到搶險人員正在解救兩名被困在廢墟下的孩子時,禁不住流下了熱淚。

當吳宸軒得知在縣城的東關中學堂的宿舍裡,還可能有上百學生被埋在廢墟下,吳宸軒和吳泰乾父子倆以及隨同的侍從們都顧不上長途跋涉的疲勞,立即投入到清理廢墟,尋找生還者的工作中去。當四天後《新華日報》的記者把元首一隻手把麪包送進嘴裡還在用另一支手清理壓在屋頂上的碎石瓦礫的照片被報紙刊登出來,當人們得知這是元首和救援部隊發現還有生還者在學堂下面,爲了爭分奪秒已經連續挖掘了十二小時沒有進食的時候。當

記者記載着元首當時在廢墟已經打開一個通氣孔的情況下,對着廢墟里的生還學生喊着“我是你們的吳宸軒伯伯,孩子們一定要挺住,我們在外面也絕不放棄,相信我,你們一定會得救!”

當這些動人心絃的點點滴滴隨着文字報道、圖片、錄音、甚至是黑白的影像被陸續的傳到新聞媒體,全中國的老百姓們都被感動了。“一切爲了支援災區”成了幾乎所有中國人的共同心聲,從捐款捐物,到組織搶險隊自備乾糧飲水和挖掘工具開赴災區。從義務勞動裝卸救災物資,到無償獻血接納安置災區分流羣衆,沒有人談報酬,沒有人講條件,似乎在爲災區所做的一切都是天經地義的。唯一讓大家煩惱的是中央政府呼籲大家非專業搶險人員或者醫生護士之類的人才就不要前往災區,以免加重災區的物資消耗和安全隱患。

“太初元年,對於崛起的中國來說,是非同尋常的一年,剛剛走過帝制和共和的輪迴,年底又碰上了真正千年不遇的特大地震災害,這是對中華民族嚴峻的考驗,更是對四億炎黃子孫的考驗。“夫治或生亂,亂或資治。有以無難而亡,多難而興。”災難,當然不是什麼好事,但是正是這一次又一次的災難,砥礪了我們的鬥志、凝聚了我們的力量、讓我們患難與共、衆志成城。華夏文明五千載,歷經無數內憂外患,中華民族並沒有屈服,更沒有倒下,而是鬥志彌堅,愈挫愈勇,愈挫愈奮,一次又一次地從艱難困苦中挺了過來,仍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不屈不撓地實現着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再次驗證了一條亙古不變的真理--多難興邦!

“地震”是上天降臨到中華民族頭上的一場新的災難,但在屢經磨難而愈加強盛的中華民族面前,在帝國政府和軍隊的堅強領導下,“地震”之難又有何懼?多難興邦,震災面前,中國人不會趴下,更不會被壓跨。中華民族有着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自強不息是中華民族的天性,更是中華精神的核心寫照。在與不幸和災難進行不懈抗爭的征程中,中華民族更加堅毅、成熟,涌現出一批又一披衝鋒陷陣、捨生忘死的民族脊樑。在抗震救災現場,無數基層官員、國防軍指戰員、內衛部隊子弟兵和白衣天使捨生忘死、義無返顧;元首和他十五歲的兒子不知疲倦,不知走了多少山路,不知和多少羣衆握手交談,汗水溼透了衣衫,都不願歇一歇,他們爲災區人民挺起了不屈的脊樑。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災難是上蒼賜予我們的甘露,是我們堅強成長的乳汁,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多災多難,但始終是壓不垮的。災難終將過去,家園也會重建,天災無情人有情。我們相信,在帝國政府的指導下,全國人民團結一心,衆志成城,一定能戰勝震災,災難中的國人,擦乾眼淚,用我們的愛心,用我們的雙手,用我們的辛勤和智慧重建美好家園。磨難造就強勝之邦,中華民族必將在歷經這一磨難之後更加興旺發達,更加繁榮昌盛。壯哉,我不屈的公民,壯哉,上下一體軍民同心的奮鬥,壯哉,自強不息的中華精神!

(本章完)

第一百四十四節 兵種協同鎮北洋第四百五十九節 G9大會的召開第一百九十九節 憑海臨風揚帆去第三百五十七節 勞資矛盾初顯形第二百二十四節 中華雛鷹練鐵翼第五百七十九節 曾被遺忘的指針第一百三十五節 泰州起義烽火急第四百九十三節 恐怖戰車進行曲第四十八節 回省城再續新篇第三百零四節 真相大白千夫指第一百五十二節 遼東首日遭遇戰第二百四十節 遙控軍政大變革第九十六節 滬上華洋第一案第五百七十八節 鋼筋鐵骨鐵五條第三百七十九節 閩系海軍之沒落第二十九節 借芝泉練兵臘山第四百五十九節 G9大會的召開第一百四十六節 秋操餘波仍盪漾第四百二十八節 曙光女神的寬恕第一百六十八節 乃木再請武翼軍第四百三十六節 下關和談第二遭第八十九節 倒履相迎江浙客第三百七十一節 爛尾一戰貢比涅第四百六十二節 扶不扶的大拷問第五百五十九節 硝煙瀰漫硫磺島第一百三十八節 一面秋操一面戰第二百五十四節 武翼出手定中原第一百一十八節 洋大人登門獻寶第四百五十六節 抗震救災建家園第三十五節 魑魅魍魎謀商會第五百九十二節 戰後掠影聯盟篇第五百三十九節 折戟沉沙特魯克第四百五十節 國務會議總結中第二百三十二節 閒裡偷忙來泡妹第一百零九節 呼籲救災伸援手第一百六十六節 日軍浴血爾靈山第三百九十九節 總裝備部的野望第一百二十四節 三鎮分兵不分家第一百九十八節 憲政考察始啓程第二百九十五節 八大金剛聽牆根第一百零六節 冤有頭來債有主第七十節 北地烽煙南國浪第二百五十二節 革命大潮起三鎮第四百九十八節 如箭在弦的入侵第三百六十六節 宗方推斷寺內憂第四百七十五節 基地升起蘑菇雲第四百五十七節 太初元年的落幕第四百一十七節 最寒冷的長津湖第四百三十三節 窮途末路日本島第一百三十四節 吾之喉舌是鐵流第一百九十六節 吾與亂黨不兩立第二百三十四節 中藥之殤誰能解第一百九十九節 憑海臨風揚帆去第二百三十八節 前度劉郎今入京第五百一十七節 北極熊半島之殤第五百四十五節 決定命運五分鐘第四百二十六節 輪戰三韓練兵忙第五百零八節 追亡逐北第七軍第一百八十三節 浙東暴*動風波惡第一百一十四節 武翼新軍有新槍第二百二十六節 地下室裡擦火花第五百七十一節 大和最後的一搏第八十四節 談判桌上露鋒芒第三百七十一節 爛尾一戰貢比涅第一百五十二節 遼東首日遭遇戰第二百六十六節 戰士榮譽須敬重第二百一十二節 洪門會友識明堂第一百三十七節 袁氏算盤精細打第四百九十八節 如箭在弦的入侵第一百九十八節 憲政考察始啓程第五百零一節 圍困華沙的日子第二百零三節 登陸大阪下馬威第一百六十節 八角臺幸會雨帥第四百九十五節 國防體系之大成第二百七十八節 槍與火炮來對話第二百五十節 軍政文商齊上陣第一百六十一節 吳宸軒暗布閒子第五百三十四節 北風之神如卷席第五十五節 赴國難厲兵秣馬第四百六十五節 春和景明趕山會第三百二十九節 日軍浴血青島堡第四百八十八節 卡梅隆分析報告第七十一節 救人滅口兩廂忙第五百零二節 靜默的西部前線第四十三節 堅守大觀援兵至第二百六十七節 奪寶奇兵在行動第三百五十九節 千里轉戰大西南第三百六十七節 共和十年之隱憂第四百三十四節 以血還血吾信條第二百三十八節 前度劉郎今入京第三百三十六節 歐陸空中鏖戰急第二百九十四節 超級婚禮驚世俗第四百九十一節 歐洲命運的路口第二百三十八節 前度劉郎今入京第五百一十五節 海獅行動的序幕第三百一十六節 黃金五年良工器第四百五十八節 龍有逆鱗汝可知第四百六十八節 民工黨趁勢崛起第一百九十一節 戰後論兵談變革第五百五十五節 反覆爭奪戰尤酣
第一百四十四節 兵種協同鎮北洋第四百五十九節 G9大會的召開第一百九十九節 憑海臨風揚帆去第三百五十七節 勞資矛盾初顯形第二百二十四節 中華雛鷹練鐵翼第五百七十九節 曾被遺忘的指針第一百三十五節 泰州起義烽火急第四百九十三節 恐怖戰車進行曲第四十八節 回省城再續新篇第三百零四節 真相大白千夫指第一百五十二節 遼東首日遭遇戰第二百四十節 遙控軍政大變革第九十六節 滬上華洋第一案第五百七十八節 鋼筋鐵骨鐵五條第三百七十九節 閩系海軍之沒落第二十九節 借芝泉練兵臘山第四百五十九節 G9大會的召開第一百四十六節 秋操餘波仍盪漾第四百二十八節 曙光女神的寬恕第一百六十八節 乃木再請武翼軍第四百三十六節 下關和談第二遭第八十九節 倒履相迎江浙客第三百七十一節 爛尾一戰貢比涅第四百六十二節 扶不扶的大拷問第五百五十九節 硝煙瀰漫硫磺島第一百三十八節 一面秋操一面戰第二百五十四節 武翼出手定中原第一百一十八節 洋大人登門獻寶第四百五十六節 抗震救災建家園第三十五節 魑魅魍魎謀商會第五百九十二節 戰後掠影聯盟篇第五百三十九節 折戟沉沙特魯克第四百五十節 國務會議總結中第二百三十二節 閒裡偷忙來泡妹第一百零九節 呼籲救災伸援手第一百六十六節 日軍浴血爾靈山第三百九十九節 總裝備部的野望第一百二十四節 三鎮分兵不分家第一百九十八節 憲政考察始啓程第二百九十五節 八大金剛聽牆根第一百零六節 冤有頭來債有主第七十節 北地烽煙南國浪第二百五十二節 革命大潮起三鎮第四百九十八節 如箭在弦的入侵第三百六十六節 宗方推斷寺內憂第四百七十五節 基地升起蘑菇雲第四百五十七節 太初元年的落幕第四百一十七節 最寒冷的長津湖第四百三十三節 窮途末路日本島第一百三十四節 吾之喉舌是鐵流第一百九十六節 吾與亂黨不兩立第二百三十四節 中藥之殤誰能解第一百九十九節 憑海臨風揚帆去第二百三十八節 前度劉郎今入京第五百一十七節 北極熊半島之殤第五百四十五節 決定命運五分鐘第四百二十六節 輪戰三韓練兵忙第五百零八節 追亡逐北第七軍第一百八十三節 浙東暴*動風波惡第一百一十四節 武翼新軍有新槍第二百二十六節 地下室裡擦火花第五百七十一節 大和最後的一搏第八十四節 談判桌上露鋒芒第三百七十一節 爛尾一戰貢比涅第一百五十二節 遼東首日遭遇戰第二百六十六節 戰士榮譽須敬重第二百一十二節 洪門會友識明堂第一百三十七節 袁氏算盤精細打第四百九十八節 如箭在弦的入侵第一百九十八節 憲政考察始啓程第五百零一節 圍困華沙的日子第二百零三節 登陸大阪下馬威第一百六十節 八角臺幸會雨帥第四百九十五節 國防體系之大成第二百七十八節 槍與火炮來對話第二百五十節 軍政文商齊上陣第一百六十一節 吳宸軒暗布閒子第五百三十四節 北風之神如卷席第五十五節 赴國難厲兵秣馬第四百六十五節 春和景明趕山會第三百二十九節 日軍浴血青島堡第四百八十八節 卡梅隆分析報告第七十一節 救人滅口兩廂忙第五百零二節 靜默的西部前線第四十三節 堅守大觀援兵至第二百六十七節 奪寶奇兵在行動第三百五十九節 千里轉戰大西南第三百六十七節 共和十年之隱憂第四百三十四節 以血還血吾信條第二百三十八節 前度劉郎今入京第三百三十六節 歐陸空中鏖戰急第二百九十四節 超級婚禮驚世俗第四百九十一節 歐洲命運的路口第二百三十八節 前度劉郎今入京第五百一十五節 海獅行動的序幕第三百一十六節 黃金五年良工器第四百五十八節 龍有逆鱗汝可知第四百六十八節 民工黨趁勢崛起第一百九十一節 戰後論兵談變革第五百五十五節 反覆爭奪戰尤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