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二節 自衛反擊出達旺

在中印邊境中段,印軍除了侵佔桑、蔥沙兩地外,在第二次中日戰爭期間又侵佔了香扎、拉不底、烏熱三地;後來又侵佔了波林三多;在中華民主帝國政府提出嚴正交涉的情況下又侵佔了什布奇山江及附近的一塊草地,在太初四年侵佔了巨哇、曲惹兩地。這樣,印方在中印邊境中段共侵佔中國約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

中印邊境西段,共和十年前後,印軍趁中國軍隊剛進入阿里地區之機,侵佔了受泥山江以東的賣爭拿馬和碟木卓克附近約449平方公里的土地;共和十一年以後,印軍又侵佔了巴里加斯。中印邊境目前有爭議地區總面積爲12.5萬平方公里,其中東段約9萬平方公里,中段約2000平方公里,西段約3.3萬平方公里相比起來,中印邊界中段問題較少,中印雙方几年前就交換了實控區地圖,邊境問題已經得到初步解決。

儘管印度在邊境上對中國領土步步蠶食、侵佔,中國的外交部門邊向印方提出過多次交涉、抗議,但由於中國始終是通過和平談判解決有爭議的邊界的方針,加上雙方在太初五年在華盛*頓簽訂的中段邊界協議草案,也讓兩國政府和老百姓都沒有把這一邊境問題太過重視。所以,從共和三年到太初十二年間,中印邊境地區基本上是平靜的。至少和東北、西北的領土收復相比,中國在西藏邊境上總體上還是比較剋制的,這也讓阿三們自以爲傍上了英國的大粗腿,更加肆無忌憚,憑着他們那說浪漫也好說犯二也對的個性,似乎真把殲滅數十萬紅俄精銳打垮上百萬日軍的中華帝國當成了軟柿子。

原本事情還可以讓時間來慢慢解決,不過帝國政府在中國邊境地區開展的禁毒和反走私工作卻成爲邊境衝突的導*火索。原來印度的幾個土邦傳統上和西藏地區一直保持着邊境貿易,這種傳統的商路也不算問題,不過印度人似乎從來只有賄賂官員的傳統卻不習慣照章納稅,於是在帝國政府西藏稅務廳的緝私小隊和內衛部隊禁毒特遣隊幾次稽查罰沒印度那加蘭邦的走私馬隊和殲滅了販運鴉*片的武裝販毒團之後,印度那加蘭土邦主禁

不住向英國人叫苦,而一直從那加蘭邦吃供奉的英國主子也在倫敦方面活動,纔有了張伯倫把中印邊境衝突當成轉移國內對德綏靖政策注意力的一招妙棋。

於是太初十一年3月22日印度副王維維爾正式給中國總理周仲輔寫信,提出了大片領土要求。維維爾不僅要求將已被其非法佔領的東段邊境“麥克馬洪線”以南9萬平方公里和中段邊境2000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劃入印度,還要把西段邊境一直在我國政府有效管轄下的阿克賽欽等地區33000多平方公里的領土也劃歸印度。在共和十年我軍進軍阿里、太初五年中國在阿克賽欽地區修築新藏公路時,英印政府並沒有提出異議。但這時印方卻說該區屬於他們,並硬說中國“侵佔了印度領土”。維維爾卻無理要求的中國領土總面積約有12.5萬平方公里相當於一個福建省的面積。

英印當局在其無理要求遭到中國*政府的拒絕後,繼續推行“前進政策”,使用武力片面改變業已形成的邊界狀況,並不斷製造流血事件。繼續越界侵佔:在東段,印度派兵越過“麥線”,於共和十一年4月25日侵佔了該線以北的朗久;4月28日侵佔了塔馬墩;8月13日侵佔了兼則馬尼(沙則),並在這些地區建立了哨所。接着,8月25日印軍挑起朗久事件,向我駐朗久附近的邊境巡邏隊開槍射擊,在印軍遭我還擊2人斃命後,於27日倉皇撤逃(先開槍卻沒有造成我軍傷亡,可見這些印度兵的奇葩程度)。

在西段共和十一年7月20日印軍3人在空喀山口非法越境偵察,遭我邊防巡邏隊扣押後,60多名印軍於21日越境圍攻我巡邏隊,我方被迫還擊,在我擊斃印軍9人,俘7名後,印軍餘部狼狽逃竄。這就是空喀山口事件。(國防軍還是無一傷亡)

此時的英印政府借朗久、空喀山口兩次事件,掀起反*中浪潮,還在歐美提出所謂的“西藏僧侶被迫害問題”,對中國的誣衊。共和十二年後印軍先後在西段邊境的中國領土上建立了43個入侵據點,侵佔中國領土4000平方公里。這些據點,有的距我軍哨所僅幾米遠,有的甚至建在我軍哨所的後側,切斷了我哨所的後路。西段形成了印軍入侵據點和我軍邊防哨所犬牙交錯的對峙狀態。在東段共和十二年6月印軍又越過“麥線”,侵入西藏山南地區錯那縣的克節朗河谷,在扯冬地方建立了入侵據點,企圖改變“麥線”方向,以線北約11公里的拉則山(印方稱“塔克拉山”)嵴作爲邊界。6月17日至19日,印軍30餘人向擇繞橋頭我軍位哨瘋狂挑釁,以刺刀、步槍、機槍逼我執勤戰士後撤。對峙至20日,印軍終於首先開槍,打死我邊防內衛部隊軍官1人,打傷戰士1人,我軍被迫還擊。雙方交火至29日,處於人數上劣勢的內衛部隊一個排奉命繞橋頭哨位主動後撤。印軍得意忘形,得寸進尺。6月8日,印軍越過克節朗河,於10日進攻我軍各哨所。到20日前,共打

死打傷我軍邊防幹部戰士7人。在西段邊境,印軍不斷包圍我巡邏小組,伏擊我運輸人員,射擊我哨所。甚至印軍飛機頻繁侵犯中國領空,在共和十三年間,入侵進行軍事偵察活動就達120餘架次。

在印度阿三自以爲有英國主子護佑的情況下,中國只有打落牙肚子裡吞的命,越發的張狂起來。在共和十二年印軍部署的兵力有1個軍部、1個師部、4個旅部、21個步兵營,總計約22000人。英印軍屬於英國殖民地軍隊中的常備部隊,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在北非、南歐、西歐諸戰場作過戰,自稱“打遍歐、亞的勁旅”。與我作戰的印度第四師號稱“王牌部隊”,是“印軍編制、裝備、訓練的試點部隊”。第一廓爾喀步兵旅長期駐防印度尼泊爾邊境,並受過山地戰訓練。這些部隊在印度陸軍中具有代表性。其作戰部署是:東段,第7旅4個營部署在克節朗地區;炮兵第四旅兩個步兵營配置在棒山口、達旺地區;第四師戰術司令部及1個營位於吉米塘、下地地區;第五旅8個營分佈在“蘇班西里邊區”、“西安邊區”和“魯希特”;第四軍軍部和第四師師部位於提斯普爾。西段,印軍第一廓爾喀旅以5個營分散配置在邊境全線,其中1300餘人分佈在入侵戰境的43個據點;旅部及1個營位於列城。印度的企圖是:在東段,依據正侵佔所謂“麥線”以南和以北的克節朗地區,繼續向西藏內地擴大侵佔範圍;在西段,依託其入侵的43個據點,繼續向我境內蠶食,逐步侵佔新疆阿克賽欽地區。

不過這一次他們等來的是青藏公路貫通後已經在玉樹熟悉高原作戰長達一年之久的國防軍第十集團軍第66快速反應師和第50山地師。吳子玉接到命令的當天就帶着一個五人蔘謀班子直接飛往玉樹市的第50山地師駐地。

“小林,你說說就憑兩個師,你認爲咱們的戰役目標改如何確定。”吳子玉摘下老花鏡,揉了揉眼睛,畢竟年歲不饒人,已經是五十多歲的吳子玉也不能和年輕的時候比了。如果說張建元是段祺瑞段總參的衣鉢傳人,那這個被叫做小林的湖北參謀林懷青就是吳子玉的親傳弟子。

林懷青沒有急着回答,他那兩道如同臥蠶的濃眉緊緊的聳在一起,鉛筆在拍紙簿上畫着線條,突然他手中的鉛筆筆尖啪的一聲清響,斷爲兩截。他像是下定了決心,拿起另一支鉛筆在地圖上畫出兩條長長的箭頭。看着地圖上不斷延伸的箭頭,其他幾位參謀倒吸一口涼氣,這廝竟然策劃的並非自衛反擊,而且是一個典型的鉗形攻勢,一個深入印度東北的巨大攻勢。吳子玉卻沒有任何表示,只是示意林懷青說的詳細一些。不過他的心裡卻不像是面子上一樣的平靜,吳子玉此刻的腦子裡迴響的卻是五年前,自己選擇這個才從棗林軍校畢業的少校作爲自己的秘書的時候,吳宸軒見到林懷青之後給吳子玉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此子非凡物,全憑去琢磨。魏文長是也。”

(本章完)

第一百九十九節 憑海臨風揚帆去第二百一十六節 上下求索美利堅第四十一節 老營外痛殲敵匪第一百七十五節 戰場高唱英雄頌第三百四十四節 單刀直入戰拉昂第五百二十九節 被逼無奈向東看第二百八十四節 青馬覆滅鳥獸散第四百一十七節 最寒冷的長津湖第二百八十節 統治戰場冷殺手第五百八十五節 戰後掠影軍事篇第四百六十五節 春和景明趕山會第四百六十五節 春和景明趕山會第一百二十五節 技術決定情報戰第一百節 兄弟相煎何太急第四十一節 老營外痛殲敵匪第一百三十七節 袁氏算盤精細打第二百三十六節 明升暗降升遷令第一百一十九節 見駕前後奇葩事第一百三十節 勤工儉學有英才第四十二節 大觀園危在旦夕第七十節 北地烽煙南國浪第九十四節 新軍擴充終成鎮第二百五十五節 風雨飄搖大清朝第三百三十四節 平壤談判說制衡第二百五十四節 武翼出手定中原第三百四十七節 戰役膠着絞肉機第一百九十八節 憲政考察始啓程第一百七十三節 穿插殲敵軍威武第二百三十七節 養精蓄銳三兩事第三百八十四節 親請昭南津門行第三百四十四節 單刀直入戰拉昂第三百五十二節 功成身退遠征軍第一百九十三節 新軍戰術終大成第五百五十七節 太平洋上西風緊第二百七十節 亂局紛起論軍餉第五十二節 滅狂徒老八降服第三百零四節 真相大白千夫指第四十節 杜子成獨守孤城第五百五十三節 奇葩艦隊來單挑第二百三十五節 吳王訂婚宴賓客第三百四十節 中國統治着天空第一百六十三節 第四師團放水忙第三百二十七節 初次提案論出兵第三百四十八節 索姆河畔縱鐵騎第四百三十七節 足慰平生蕩寇志第五百九十四節 戰後掠影經濟篇第四百八十七節 中印勘界馬拉松第二百八十一節 威震敵膽戰青馬第二百零四節 吳喬初逢梟雄會第三百九十四節 產業調整定大計第十九節 捐官拜見徐卜五第四百二十一節 十八勇士闖水原第四百九十五節 國防體系之大成第五百五十節 狂飆突擊秋明州第一百六十五節 乃木受命第三軍第二百一十四節 四大巨頭會紐約第四十二節 大觀園危在旦夕第四百節 國防陸軍大換裝第五百一十三節 志願空軍要介入第四百九十八節 如箭在弦的入侵第四百八十四節 二次戰役打英帝第五百零八節 追亡逐北第七軍第二百八十五節 西北軍政總督府第一百一十六節 前田喋血匯泉灣第六節 時來運轉遇苗家寫在第二次封推之前第三十一節 小人毒辣施暗箭第五百三十節 瓦胡島上旭日丸第五十一節 爲煤鐵兵出兗棗第二百三十九節 京城秘密軍備會第一百零三節 詭秘風雲興亞會第二百二十三節 吾家有妹科技狂第四百五十九節 G9大會的召開第四百二十二節 趁虛而入鯉師團第二百一十三節 暴斃疑雲難猜度第一百零九節 呼籲救災伸援手第四百四十八節 燧人後羿大計劃第一百零一節 奈何齊魯不識君第四百五十八節 龍有逆鱗汝可知第三百七十一節 爛尾一戰貢比涅第一百二十五節 技術決定情報戰第四十四節 理殘局宸軒震怒第三百三十二節 日軍後撤我軍上第二百四十四節 共和兵變起灤州第九十九節 新任巡撫三把火第四百九十四節 帝國國防動員令第三百七十九節 閩系海軍之沒落第七節 三轉一響打名頭第三百零八節 臨終面談喬吳會第一百三十二節 當代不韋張南江第四百四十一節 君主立憲詳考證第一百二十七節 大義釋疑楊士海第四百七十七節 伊比利亞起烽煙第四百五十六節 抗震救災建家園第三百五十節 坑爹第一是霞飛第四百六十八節 民工黨趁勢崛起第三百四十六節 拯救大兵柏脫蘭第二百七十五節 寶雞除霸杭柺子第五百八十八節 戰後掠影階層續第三百四十一節 惡魔之卵燃燒*彈
第一百九十九節 憑海臨風揚帆去第二百一十六節 上下求索美利堅第四十一節 老營外痛殲敵匪第一百七十五節 戰場高唱英雄頌第三百四十四節 單刀直入戰拉昂第五百二十九節 被逼無奈向東看第二百八十四節 青馬覆滅鳥獸散第四百一十七節 最寒冷的長津湖第二百八十節 統治戰場冷殺手第五百八十五節 戰後掠影軍事篇第四百六十五節 春和景明趕山會第四百六十五節 春和景明趕山會第一百二十五節 技術決定情報戰第一百節 兄弟相煎何太急第四十一節 老營外痛殲敵匪第一百三十七節 袁氏算盤精細打第二百三十六節 明升暗降升遷令第一百一十九節 見駕前後奇葩事第一百三十節 勤工儉學有英才第四十二節 大觀園危在旦夕第七十節 北地烽煙南國浪第九十四節 新軍擴充終成鎮第二百五十五節 風雨飄搖大清朝第三百三十四節 平壤談判說制衡第二百五十四節 武翼出手定中原第三百四十七節 戰役膠着絞肉機第一百九十八節 憲政考察始啓程第一百七十三節 穿插殲敵軍威武第二百三十七節 養精蓄銳三兩事第三百八十四節 親請昭南津門行第三百四十四節 單刀直入戰拉昂第三百五十二節 功成身退遠征軍第一百九十三節 新軍戰術終大成第五百五十七節 太平洋上西風緊第二百七十節 亂局紛起論軍餉第五十二節 滅狂徒老八降服第三百零四節 真相大白千夫指第四十節 杜子成獨守孤城第五百五十三節 奇葩艦隊來單挑第二百三十五節 吳王訂婚宴賓客第三百四十節 中國統治着天空第一百六十三節 第四師團放水忙第三百二十七節 初次提案論出兵第三百四十八節 索姆河畔縱鐵騎第四百三十七節 足慰平生蕩寇志第五百九十四節 戰後掠影經濟篇第四百八十七節 中印勘界馬拉松第二百八十一節 威震敵膽戰青馬第二百零四節 吳喬初逢梟雄會第三百九十四節 產業調整定大計第十九節 捐官拜見徐卜五第四百二十一節 十八勇士闖水原第四百九十五節 國防體系之大成第五百五十節 狂飆突擊秋明州第一百六十五節 乃木受命第三軍第二百一十四節 四大巨頭會紐約第四十二節 大觀園危在旦夕第四百節 國防陸軍大換裝第五百一十三節 志願空軍要介入第四百九十八節 如箭在弦的入侵第四百八十四節 二次戰役打英帝第五百零八節 追亡逐北第七軍第二百八十五節 西北軍政總督府第一百一十六節 前田喋血匯泉灣第六節 時來運轉遇苗家寫在第二次封推之前第三十一節 小人毒辣施暗箭第五百三十節 瓦胡島上旭日丸第五十一節 爲煤鐵兵出兗棗第二百三十九節 京城秘密軍備會第一百零三節 詭秘風雲興亞會第二百二十三節 吾家有妹科技狂第四百五十九節 G9大會的召開第四百二十二節 趁虛而入鯉師團第二百一十三節 暴斃疑雲難猜度第一百零九節 呼籲救災伸援手第四百四十八節 燧人後羿大計劃第一百零一節 奈何齊魯不識君第四百五十八節 龍有逆鱗汝可知第三百七十一節 爛尾一戰貢比涅第一百二十五節 技術決定情報戰第四十四節 理殘局宸軒震怒第三百三十二節 日軍後撤我軍上第二百四十四節 共和兵變起灤州第九十九節 新任巡撫三把火第四百九十四節 帝國國防動員令第三百七十九節 閩系海軍之沒落第七節 三轉一響打名頭第三百零八節 臨終面談喬吳會第一百三十二節 當代不韋張南江第四百四十一節 君主立憲詳考證第一百二十七節 大義釋疑楊士海第四百七十七節 伊比利亞起烽煙第四百五十六節 抗震救災建家園第三百五十節 坑爹第一是霞飛第四百六十八節 民工黨趁勢崛起第三百四十六節 拯救大兵柏脫蘭第二百七十五節 寶雞除霸杭柺子第五百八十八節 戰後掠影階層續第三百四十一節 惡魔之卵燃燒*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