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2章 新興產業蛻變

萊茵市。

眼看着二五計劃也轉入末尾,加上本世紀第一個十年即將終結,東非在1909年的工作量要遠高於一五計劃結束時。

“二五計劃結束後,我國工業成績肯定能夠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尤其是新興產業層面,通過提早佈局,如今很多已經發展的十分可觀,成爲我國對外出口工業中的成績最優異的一面。”

“像電力,汽車,拖拉機,船舶製造業,鐵路,石油,化工等產業,對我國工業體系的帶動作用明顯增強,這些新興產業如今正在或者已經成爲世界上的主要產業類型,取代了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的部分產業,使得我國在多個工業大類上對其他國家實現了反超。”

一部分新興產業通過二三十年的發展,在東非已經成勢,同時加速了東非工業向着工業強國方向發展。

就拿鐵路來說,鐵路誕生於第一次工業革命,所以鐵路應該也算一種傳統工業類型,尤其是其他國家,目前鐵路尚未發生太大變革,依舊處在蒸汽時代。

但是放在東非情況有所不同,在東非產業升級之後,如今已經鐵路從蒸汽時代向着內燃機時代過渡,內燃機動力已經成爲東非鐵路的主流,而這種變革使得東非鐵路也屬於新興產業,而不是一般的傳統產業,並且東非已經出現了電氣化鐵路,鐵路產業還在繼續蛻變之中。

而鐵路產業上的質變,使得原本東非從鐵路工業弱國,一躍成爲世界鐵路製造業強國。

在蒸汽機車上,東非很難超越英,法,德,美等國,因爲歷史原因,他們將蒸汽機車已經發展到了極致,尤其是最早工業化的英國,在蒸汽機車領域技術獨步全球,並且在遙遙領先的同時還在持續進步。

就像前世遠東帝國發展油車的時代很難超過德國和日本一樣,雖然遠東帝國汽車工業發展速度驚人,但是這並不等於德國和日本的汽車工業是死的,他們牢牢把持着汽車產業的全方位優勢,並且通過各種手段來壓制其他國家的汽車產業。

但是當新能源汽車出現,遠東帝國和美國同時換賽道發展之後,德國和日本就徹底麻爪了。

東非現在就屬於在鐵路產業實現了換賽道發展,內燃機就相當於新能源,至少和蒸汽機相比是這樣的。

在蒸汽時代,東非很難超越英國等傳統工業強國,但是換了賽道那就完全不同了,同時期世界其他國家雖然也有內燃機車在鐵路上形式,但以試驗車型爲主,而東非已經實現了大規模生產和裝備內燃機車。

所以當前世界鐵路可以分爲兩體系,傳統蒸汽機車爲主,或者新型內燃機車爲主,毫無疑問,內燃機車對於蒸汽機車而言是更先進的,未來將會對蒸汽機車大規模替代,這也意味着隨着時間推移,東非鐵路實際上已經領先於世界上其他國家。

這種領先主要體現在技術體系變更上,內燃機車比蒸汽機車效率更高是事實,而東非已經成爲世界上唯一進入鐵路內燃機時代的國家。

這種優勢保持下去,東非鐵路產業至少可以吃大幾十年的老本,畢竟在前世高鐵時代之前,內燃機車都佔據主要優勢。

當然,蒸汽機車和內燃機車還是有些不同,東非肯定屬於內燃機車製造強國,蒸汽機車領域只能排在前列,而蒸汽機車在東非依舊佔據一定市場,沒有完全被取代,所以東非鐵路現在新舊勢力尚未完成徹底交替。

內燃機車和蒸汽機車也不能簡單放在一起比較,兩者機車在一定意義上來說其實就是兩種東西,等到其他國家鐵路開始轉向內燃機時代,才能真正更加明顯的確立東非鐵路製造業強國的地位。

在電力等產業也是如此,電力產業涉及的領域比較寬泛,在電力時代來臨前,沒有相對應的參照物,就比如電力最初的主要作用僅僅是用來照明,對應的就是當時煤氣燈或者蠟燭的作用,但是隨着電力發展,它同樣起到了煤炭作爲工業生產能源的作用,而隨着東非電氣化推進,電力又廣泛應用於家電產品。

總得來說,電力是一種能源,但是明顯不同於煤炭,天然氣和石油,不過隨着電力產業的發展,其巨大威力已經絲毫不遜色於煤炭這種第一次工業革命期間最重要的基礎能源。

而在東非,隨着汽車產業的發展,石油產業也開始趨向於成熟,其規模也在迅速攀升。

這使得目前東非能源領域煤炭,石油,電力並行發展,而因爲東非政府的推動,天然氣產業也在加速推廣,成爲僅次於前三者的第四大能源。

“新興產業在兩個五年計劃中,已經實現了蛻變,成爲我國工業和經濟中的主要力量,我們不應該再用老眼光看待這些產業,這些新興產業已經發展趨向成熟,完全能承擔國家工業發展的主力軍作用。”

“新興產業的成熟,使得我國很多工業部門實現了彎道超車,二五計劃期間我國工業出口值在這些新興產業帶動下顯著增加,實現了和其他國家工業產品的差異化競爭,成爲東非工業出口的拳頭產品。”

“這是傳統產業無法做到的,因爲在很多傳統產業方面,我們只做到了從無到有,但是沒有做到從弱變強,而且想在傳統產業方面對其他國家進行追趕和反超,需要堅實的積累,不僅僅是資源投入,還需要時間成本,而時間成本顯然是我們東非的劣勢,作爲新興國家,我們本來就比歐美國家晚發展了上百年時間,所以很多傳統工業領域,我們不可能僅有幾十年時間就對那些老牌強國實現反超。”

“但是,隨着東非新興產業在二五計劃期間的泉涌效應,我們貌似找到了打破歐美國家傳統工業市場壟斷的方式,這一點在鐵路和船舶製造業等方面有着明顯體現。”

鐵路和船舶製造業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期間就已經比較亮眼,所以隨着東非本國鐵路和船舶製造業發展,也更容易看出東非產業升級大局下,工業發生的蛻變。

至少已經提到了鐵路產業上的蛻變,而船舶製造業上其實也是類似情況,只不過在船舶製造業領域,東非並不算特別突出。

在上個世紀前中期,隨着鐵甲艦誕生,也使得船舶製造業發生了巨大變革,船舶製造業從風帆時代開始向着蒸汽時代和鋼鐵時代蛻變。

當然,船舶製造業的蛻變是歐美國家率先出現的,但是東非也算趕上了風口,而這種變局之下,傳統船舶製造業強國如果不積極轉變,那就有可能被取代,不過絕大多數風帆時代的傳統強國都實現了轉型。

即便如此,船舶製造業的變革也給了很多國家重新追趕的機會,東非,德國和日本就在此列。

其中德國表現最佳,憑藉本國強大工業基礎優勢,迅速成爲世界新興的船舶製造業中心,並且助推本國海軍的高速發展。

東非和日本因爲先天不足的原因,所以無法取得像德國那樣輝煌的成就,但是在世界一衆國家中也比較突出,尤其是東非,憑藉國家體量已經實現船舶製造業的質變。

第535章 落後農業國第238章 三把“刀”第557章 江戶諜影第8章 普奧聯動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319章 總部搬遷第510章 給英國找點事做第346章 移民過渡點第501章 四海兩湖兩內陸第172章 擴張和移民問題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195章 拜訪第110章 數據第714章 伊林加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194章 迎接第46章 船隊第1055章 東非向北第113章 野望第486章 外交打壓第856章 最後的準備第635章 第三百三十六 五萬以內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711章 歸國第723章 東非的戰略目標第833章 拖拉機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475章 出手第189章 佔領第973章 籌備第1036章 鐵路二五規劃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767章 佔領安哥拉第967章 奧拓第752章 軟柿子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346章 移民過渡點第588章 哈拉雷市菸草廠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415章 在的裡雅斯特第964章第767章 佔領安哥拉第557章 江戶諜影第692章 差距懸殊第10章 各國反應第181章 武裝使團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341章 民主選舉第830章 蓄水池第666章 卡爾彼得斯第238章 三把“刀”第756章 紡織業危機第88章 衝突升級第930章 漢薩省第167章 文化滅絕第591章 歸途第859章 登陸,被俘,遣返第346章 移民過渡點第706章 東阿外交關係升級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877章 合作辦學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253章 維森堡戰役第332章 稻種第199章 結款第439章 非酋結婚第850章 移民第183章 到達第471章 漏洞第224章 國王瀑布第366章 “禮尚往來”第307章 德國誕生第949章 戰敗第1042章 工業反哺農業第562章 世界列強第969章 有限度合作第478章 馬普托的情報第854章 美國人密謀第242章 爲什麼是馬約特島?第961章 危與機第661章 柏林會議第604章 民不聊生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122章 北境開發第596章 壓迫感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226章 遠東大使第770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701章 城市化第815章 馬達加斯加島軍事管控區第790章 王旗跌落第785章 難上加難第620章 步步爲營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87章 西北之亂第1065章 黑人天堂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
第535章 落後農業國第238章 三把“刀”第557章 江戶諜影第8章 普奧聯動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319章 總部搬遷第510章 給英國找點事做第346章 移民過渡點第501章 四海兩湖兩內陸第172章 擴張和移民問題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195章 拜訪第110章 數據第714章 伊林加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194章 迎接第46章 船隊第1055章 東非向北第113章 野望第486章 外交打壓第856章 最後的準備第635章 第三百三十六 五萬以內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711章 歸國第723章 東非的戰略目標第833章 拖拉機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475章 出手第189章 佔領第973章 籌備第1036章 鐵路二五規劃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767章 佔領安哥拉第967章 奧拓第752章 軟柿子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346章 移民過渡點第588章 哈拉雷市菸草廠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415章 在的裡雅斯特第964章第767章 佔領安哥拉第557章 江戶諜影第692章 差距懸殊第10章 各國反應第181章 武裝使團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341章 民主選舉第830章 蓄水池第666章 卡爾彼得斯第238章 三把“刀”第756章 紡織業危機第88章 衝突升級第930章 漢薩省第167章 文化滅絕第591章 歸途第859章 登陸,被俘,遣返第346章 移民過渡點第706章 東阿外交關係升級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877章 合作辦學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253章 維森堡戰役第332章 稻種第199章 結款第439章 非酋結婚第850章 移民第183章 到達第471章 漏洞第224章 國王瀑布第366章 “禮尚往來”第307章 德國誕生第949章 戰敗第1042章 工業反哺農業第562章 世界列強第969章 有限度合作第478章 馬普托的情報第854章 美國人密謀第242章 爲什麼是馬約特島?第961章 危與機第661章 柏林會議第604章 民不聊生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122章 北境開發第596章 壓迫感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226章 遠東大使第770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701章 城市化第815章 馬達加斯加島軍事管控區第790章 王旗跌落第785章 難上加難第620章 步步爲營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87章 西北之亂第1065章 黑人天堂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