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數據

第110章 數據

恩斯特坐在靠椅上,查看着今年的東非殖民地數據。

隨着肯尼亞北部,落入東非殖民地政府手中(只是擁有主權,還沒有開始開發),東非殖民地面積達到了一百四十萬平方公里左右,前世的坦桑尼亞和肯尼亞基本落入東非殖民地手中(桑給巴爾島,肯尼亞東北沿海沙漠地帶尚且未統一)。

目前東非殖民地註冊移民人口達到了58.2413萬人,當然要祛除黑人土著的數量,目前東非殖民地手中掌握的黑人大約在40萬到80萬之間。

當初恩斯特和東非政府,對年底移民數量的估計是接近50萬,之所以超額完成這麼多,是因爲巴拉圭戰爭移民,和南德意志地區移民,兩個新開闢的移民源。

移民的構成也因爲新的移民源加入,發生改變,其中華人移民依舊數量第一,但是也才三十萬人出頭,奧匈帝國移民居於第二位,接近二十萬人,第三是巴拉圭移民,以婦女和兒童爲主,第四是亞美尼亞等中東移民,第五位纔是德意志地區的移民,

當然按照民族來計算,德意志人數量並不少,排在第三位,奧匈帝國移民裡有相當一部分移民是德意志人。

而南德意志地區移民實際上還沒有開始發力,樂觀估計明年至少可以招收二十萬德意志人在整個德意志地區(不包括奧匈帝國)。

而土著俘虜的數量之所以浮動這麼大,是因爲土著還不值得東非殖民地浪費筆墨去統計。

而東非土地的開拓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其中有一些危險的工程,爲了減輕移民損失,殖民地政府還是要大量使用土著俘虜。

加上總有土著能在第一波清洗運動中被逃掉,畢竟東非殖民地不可能讓所有人都出去掃蕩,農田和莊稼還需要打理,所以總會有漏網之魚,在巡查時被殖民地俘虜。

所以東非目前總人口加上土著大約在一百萬左右,利用這一百萬人口,今年整個東非殖民地共開發了349萬畝土地。

其中73萬畝水稻田,主要分佈在東非沿海平原地帶和大湖區附近,目前還在向沿海平原的南北兩端擴張,未來最南端在下濱海區的魯伏馬河流域,最北端在東肯尼亞區的阿西里弗河流域。

按照畝產200公斤計算(浮動在180到250之間),預計產量至少可以達到1.4億公斤,如果進一步加工爲大米,大概可以得到大米8400多萬公斤。

東非目前種植了151萬畝小麥,是東非殖民地當之無愧的第一大糧食作物,主要分佈在內陸高原和肯尼亞已開發土地的北端。

內陸高原雨水較少,適合小麥生長,但小麥的產量比不上水稻,大約畝產在160公斤左右。

小麥預計產量在2.4億公斤左右,小麥出粉率高,大約百分之七十左右,換算爲麪粉大約在1.68億公斤左右。

除了水稻和小麥,還有二三十萬畝的其他糧食作物,分別是土豆,小米和玉米。

而經濟作物的規模,也達到了百萬畝,以劍麻,油料作物,棉花,咖啡,橡膠等爲主。

以上數據是按照保守數據計算的,畢竟當前東非開發出來的土地,那都是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的優質土地。

而且大量使用農家肥(東非的糞便是統一處理的),和少量使用進口肥料(主要是歐洲地區),畝產只高不少。

開發出如此多的土地,實際動用的移民數量還不到四十萬,畢竟後來的移民還來不及開發新的土地。

能夠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和黑人土著的使用脫不開關係,土著目前就充當了牛馬和拖拉機的作用。

耕地,挖渠,修路都離不開大量土著的使用,當然移民也不能閒着,種莊稼是精細活,都需要移民自己來完成。

人口的到來也促進了東非城市人口的增長,其中大城市人口兩三萬,小的只有兩三千。

第一鎮是當之無愧的東非第一大移民城市,全部人口數量在三萬左右。

而達累斯薩拉姆是移民人口規模第二的城市,人口兩萬七千多,實際上達累斯薩拉姆加上在此的外國商人,阿拉伯人,葡萄牙人和荷蘭人等,纔是東非殖民地人口最多的城市,已經超過了三萬,如果加上土著奴隸數量就更多了,這裡可是東非殖民地預留的唯一一塊奴隸市場。

但是東非統計人口,都是以註冊在籍的移民人口爲準,土著和外國人都不計算在內。

人口數量第三的城市出人意料,並不是沿海城市(比如蒙巴薩等建城歷史悠久),而是深居內陸的姆萬紮,人口在兩萬三千多。

第四是目前東非殖民地唯一一座礦業城市,姆貝亞,兩萬一千多人口,主要開發煤,鐵礦,附帶其他資源(金,銅等副產品)。

第五是蒙巴薩,人口規模兩萬左右,蒙巴薩落入東非殖民地手中的時間較晚,但是關注度高,政策傾斜度僅次於姆萬紮和姆貝亞,所以發展比較迅猛。

第六是坦噶,人口規模一萬八千多,坦噶作爲最早被掌控的沿海港口,而且已經成爲東非劍麻加工,貿易中心,每天都有歐洲商人從此訂貨。

第七是巴加莫約,一萬三千五百多人口,作爲一個港口城市,巴加莫約發展的中規中矩,雖然屬於中央區三大城市(第一鎮,達累斯薩拉姆),但功能和達累斯薩拉姆重合,所以並不突出,但巴加莫約未來前景還是不錯,的有非常好的潛力。

因爲當前東非人口達不到,所以對港口的要求也不高,達累斯薩拉姆就能滿足中央區的需求,可隨着東非的發展,未來光靠達累斯薩拉姆港可能也滿足不了中央區的需求,到時巴加莫約就可以作爲達累斯薩拉姆港的補充。

第八是多多馬,人口一萬三千多,和巴加莫約不相伯仲,多多馬位於坦桑尼亞中心,是移民和物資,由東向西運輸的重要的中轉站。

第九是姆特瓦拉,一萬兩千多人口,姆特瓦拉位於下濱海區,距離下濱海區首府羅恩羅達距離較近,所以發展的還不錯,只不過姆特瓦拉泊港泊位較少,制約了其發展。

以上城市人口都突破了一萬,差距並不是很大,而且未來的發展都不會差,潛力都很大。

除了以上九個城市,接下來人口最多的並不是大區的首府,而是近海的奔巴島,作爲東非殖民地最大的海島,目前移民數量達到了九千七百多人。

然後纔是其他未上榜的大區首府,比如基戈馬,鬆蓋阿,羅恩羅達,內羅畢……

其中內羅畢是目前東非殖民地人口最少的城市,其規模才兩千出頭。

內羅畢作爲前世東非第一大城市,自然不可能不被恩斯特重視,之所以當前發展如此落後的原因是開發教晚。

肯尼亞才入手不久,深居內陸的內羅畢自然也不是很容易開發,蒙巴薩靠海,交通便利。而基蘇木位於大湖區沿岸,可以得到姆萬紮的幫扶,內羅畢只能依靠自己。

而且肯尼亞咖啡園的開闢,分散了內羅畢的精力,咖啡園位於肯尼亞山山麓,在內羅畢的正北方向,而種植園需要人手,所以拖累了內羅畢的發展。

不過內羅畢的未來還是非常有前景的,未來佔領烏干達等地後,內羅畢作爲通往烏干達的交通樞紐(鐵路),其發展還是很有潛力的。

(本章完)

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434章 遙遙領先第862章 後續第117章 天倫之樂第1103章 第二次摩洛哥危機爆發第856章 最後的準備第749章 南下第924章 海洋第353章 下一站第865章 高原省第206章 “收破爛”第1076章 南洋勸業會第8章 普奧聯動第688章 巡邏兵第501章 四海兩湖兩內陸第694章 訛詐第764章 計劃調整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457章 插旗佔地第1122章 法國試探第724章 臨時調整第281章 勞務輸出第1014章 輕工業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637章 大缺大德第904章 卡賓達第786章 風水輪流轉第758章 331師第991章 抵達第237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1053章 波斯灣第919章 東非國土面積和行政區第507章 兩頭通吃第674章 魚米之鄉第821章 裁軍第845章 北莫桑比克第832章 押解第68章 阿拉斯加第1186章 南半球經濟體系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125章 魯道夫的變化第538章 霍亨索倫版“非洲刮分計劃”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830章 蓄水池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347章 開飯第167章 文化滅絕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472章 備戰第160章 革新第425章 擴大市場第1057章 軍火生意先行第134章 第一階段作戰任務結束第658章 方針第782章 近衛師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810章 海岸線第8章 普奧聯動第576章 人蔘種植第601章 橡膠種植業前景和危機第686章 1885式國防軍用鋼盔第663章 混亂西非第1033章 一五計劃尾聲第267章 各自戰場第660章 貿易和產業第220章第586章 忽悠合資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596章 壓迫感第998章 貝拉市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787章 進攻納塔爾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850章 移民第471章 漏洞第446章 災情第1017章 沙皇政府的急躁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992章 入籍第240章 大借款第1021章 海外領地建設第1158章 歷史淵源第544章 奎河拱水壩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651章 西南非洲第1125章 打破海軍發展限制第962章 提爾皮茨第1207章 法爾塔新區第923章 壞事做盡第628章 引入外資第32章 霍亨索倫城堡第995章 服務型政府第803章 威脅第1155章 震怖第64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282章 “進步”的桑給巴爾蘇丹國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1058章 英國關注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1053章 波斯灣
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434章 遙遙領先第862章 後續第117章 天倫之樂第1103章 第二次摩洛哥危機爆發第856章 最後的準備第749章 南下第924章 海洋第353章 下一站第865章 高原省第206章 “收破爛”第1076章 南洋勸業會第8章 普奧聯動第688章 巡邏兵第501章 四海兩湖兩內陸第694章 訛詐第764章 計劃調整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457章 插旗佔地第1122章 法國試探第724章 臨時調整第281章 勞務輸出第1014章 輕工業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637章 大缺大德第904章 卡賓達第786章 風水輪流轉第758章 331師第991章 抵達第237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1053章 波斯灣第919章 東非國土面積和行政區第507章 兩頭通吃第674章 魚米之鄉第821章 裁軍第845章 北莫桑比克第832章 押解第68章 阿拉斯加第1186章 南半球經濟體系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125章 魯道夫的變化第538章 霍亨索倫版“非洲刮分計劃”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830章 蓄水池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347章 開飯第167章 文化滅絕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472章 備戰第160章 革新第425章 擴大市場第1057章 軍火生意先行第134章 第一階段作戰任務結束第658章 方針第782章 近衛師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810章 海岸線第8章 普奧聯動第576章 人蔘種植第601章 橡膠種植業前景和危機第686章 1885式國防軍用鋼盔第663章 混亂西非第1033章 一五計劃尾聲第267章 各自戰場第660章 貿易和產業第220章第586章 忽悠合資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596章 壓迫感第998章 貝拉市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787章 進攻納塔爾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850章 移民第471章 漏洞第446章 災情第1017章 沙皇政府的急躁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992章 入籍第240章 大借款第1021章 海外領地建設第1158章 歷史淵源第544章 奎河拱水壩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651章 西南非洲第1125章 打破海軍發展限制第962章 提爾皮茨第1207章 法爾塔新區第923章 壞事做盡第628章 引入外資第32章 霍亨索倫城堡第995章 服務型政府第803章 威脅第1155章 震怖第64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282章 “進步”的桑給巴爾蘇丹國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1058章 英國關注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1053章 波斯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