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美利堅老鄉

推動東非菜這件事現在還不能急,這件事必須恩斯特自己來,不過現在自己還在歐洲,所以就先暫時緩一緩,等自己到了東非後再做打算。

……

1871年7月12日。

美國,紐約。

南北戰爭後的美國是空前繁榮的,這是黑興根銀行北美總經理喬納森這三年來的所目睹的情況。

黑興根銀行在三年前登陸北美,實際上更早的時候還有北美商業聯絡處,不過那個時候還沒有黑興根銀行,還是恩斯特在柏林剛剛髮際的時候,直到黑興根銀行組建並擴大後,才正式登陸這片沃土。

“又是一艘移民船?”在海邊陪着妻子散步的喬納森說道。

妻子安琪那:“估計是意大利人,最近到美洲的意大利人確實多,前段時間幾乎每天都有意大利人在紐約靠岸,看來意大利王國的情況不是很妙。”

喬納森:“呵呵呵,那是活該,招惹了我們德意志人,怎麼可能有好下場。”

喬納森作爲德意志人,自主的把奧匈帝國看做德意志人的祖國,現在有了第二選擇——德國,但是從前在海外大家大多數還是打着奧地利的旗號,那時只有奧地利帝國是頂尖列強。

安琪那:“喬納森,這些話在家說說就好了,不要在外面這麼說,萬一被有心人聽到可能會有麻煩。”

喬納森:“我知道親愛的,不過,現在這裡就我們兩個,我才這麼說。”

安琪那主要是擔心喬納森的話被意大利移民羣體聽到會造成不必要的麻煩,美國的意大利移民社區可是鼎鼎大名,革命黨和黑幫成員混雜,前些日子,又被奧匈帝國逼迫意大利王國驅逐了一大批“愛國者”,所以在美國的意大利移民武德相當充沛。

紐約作爲許多意大利移民到來的第一站,有許多意大利團體在這裡接船,然後拉人,所以在街上還是小心爲妙,人羣裡恐怕有不得了的存在。現在美國最出名的黑幫,幾乎都由意大利人掌控。

在意大利黑幫崛起前,美國主要黑幫團體是愛爾蘭人的天下,1845年-1850年愛爾蘭發生大饑荒,數以百萬計的愛爾蘭難民涌入到美國,逃過來的這些人,不但有美國國籍,美國政府還爲他們安排工作。

而那時正是美國民主早期,三權分立剛剛確立,任何新來的移民都有投票權,於是這些愛爾蘭人就是美國政客們主要拉攏對象。剛開始政客們通過找工作,安排國籍等優惠條件來賄賂這些愛爾蘭人,可是隨着競爭的激烈,腐敗的政客還要求打擊對手,當然手段就多種多樣了。綁架、勒索、恐嚇等等無惡不作,這些政客培養起來的愛爾蘭黨羽就成了美國最初的黑幫。

不過現在愛爾蘭人過時了,和愛爾蘭這些低檔次黑幫相比,意大利黑幫大多是久經沙場的老兵,他們有嚴格的紀律和規模的組織,也更受僱主歡迎。

在恩斯特推波助瀾下,更是助長了意大利黑幫在美國的事業發展。

巴拉圭作爲一個小國分潤不了多少意大利移民,而且大多是威尼斯人,雖然阿根廷等南美國家也歡迎意大利移民,但是,最終還是前往美國的意大利人更多,主要是美國的意大利移民基數大,呼朋喚友總能起到些作用。

意大利難民通過聯繫在美親屬,詢問情況,然後就變賣家當前來美國了。

身無分文的意大利難民,到了美國後,等待他們的不是天堂,而是老鄉的“愛”。

……

碼頭上,人山人海,移民船終於靠岸,許多意大利人因爲暈船,昏頭轉向,有的甚至長時間沒有裹腹,身體都是虛浮的,但是船東已經開始急不可耐的趕人。

“嘿,窮鬼!你們已經到美國了,自由就在此處,天堂就在此處,所以趕快從我的船上滾下去。”

“不要磨磨蹭蹭的!你是沒睡醒麼?趕快拿着你的行李滾蛋!”

“喂喂,不要死在我的船上,要死死在海里都行,水手把他給我拖下去。”

終於在一個小時後,船東將人全部趕下了船。

“墨尼船長!這是我們商會的湊的一些船費,感謝伱的善良解救瞭如此多的意大利民衆。”

“哈哈哈,巴布爾先生,你客氣了!這是我應該做的!”

剛纔還兇巴巴的墨尼像是換了一副面孔,對着巴布爾滿臉堆笑,全然沒有了對剛纔意大利人的不耐煩,畢竟是給自己送錢的人。

巴布爾是紐約意大利人的代表之一,之所以給墨尼這樣的船東付錢,是因爲三個月前,他們收到了一個駭人聽聞的事件。

一些黑心船東爲了多賺錢,把到美國的意大利人扔進公海里,給他們幾條小船,然後讓他們自生自滅,就急匆匆的去拉下一趟。

結果,有幸存者被路過商船救起,這件事就上了報紙,看到同胞受此大難,在美意大利愛國者們就想到了一個辦法,集資付錢給船東,這樣他們每拉一批意大利人到美國,就可以額外獲得一份額外收入。

要求必須是全是活着的意大利人,且船是滿員的,才能拿到這筆錢,利誘之下,終於杜絕了這類事件。

愛國者們當然沒有這麼多經費,因爲他們還要支持意大利統一事業,這很費錢,所以贊助商主要是意大利黑幫。

而意大利黑幫現在在美國開展業務剛好需要人手,於是剛剛下船的意大利人再次感受到了“老鄉”的熱情。

“嗨,兄弟,餓壞了吧!我這裡剛好有些麪包和水。”

“真是……太感謝您了,先生!”

“慢慢吃,別噎着,這有水!”

稍後。

“你來自意大利哪裡?”

“倫巴第!”

“那可真是個好地方,我以前在西西里島,就聽說倫巴第是意大利最好的地方。”

“可惜現在不是了,戰爭摧毀了那裡。”

“別難過,兄弟,既然來了美國,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但願如此!”

“兄弟,你來美國是投靠親人麼?”

“我的家人在意大利就死完了。”

“節哀順變!”

“沒有關係,這些日子,我也算緩過來了,尤其是在船上,我都感覺自己快死了,但是當我踏上陸地的那一刻,感覺還是活着好!”

“那你孤身一人,到美國有沒有住處,工作,如何維持生計?”

“這……”

“唉,果然,你和之前的人一樣,稀裡糊塗就往美國跑,至少要打探清楚情況,做好準備再來!”

“那我該怎麼辦?”

“呵呵,幸好你遇見了我,我們的公司正在招人,老闆也是意大利人,有沒有興趣加入我們?”

“真的麼?”

“那是當然,你看看我這身西裝,想象不到我之前只是一個來自意大利最窮困地區的難民吧!在美國,只要敢想敢拼,有的是發財的機會!”

看他還有些猶豫,那人接着說道:“放心,老鄉不騙老鄉,我也是看在同爲意大利人的份上才幫你的。”

第380章 夜談第279章 索馬里香蕉第658章 方針第96章 西北悲歌第517章 過剩第368章 插曲第348章 城鎮化率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17章 達累斯薩拉姆第562章 世界列強第199章 結款第441章 回國第39章 利薩海戰第223章 瑞典之行第54章 美泉宮談話第250章 敵在巴黎第339章 加大投資第578章 水利建設問題第242章 爲什麼是馬約特島?第324章 珠海通商區第636章 分擔壓力第381章 國禮第350章 非洲新玩家第219章 關係戶的重要性第461章 弗里德里希第20章 第一鎮(姆蘭迪濟)第322章 視察多多馬市。第405章 運河背後第303章 馬拉維湖重工業區第410章 海軍問題第606章 後悔第312章 劍指阿比西尼亞帝國第363章 百萬畝橡膠林第457章 插旗佔地第119章 農忙第68章 阿拉斯加第364章 燃燒第409章 比屬剛果第64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620章 步步爲營第714章 伊林加第329章 落後當前版本第258章 夜襲第636章 分擔壓力第466章 各國態度第466章 各國態度第325章 恩德貝萊人的支持者第553章 大公無私第477章 李濟的責任感第513章 抉擇第282章 “進步”的桑給巴爾蘇丹國第223章 瑞典之行第456章 帝國主義第686章 1885式國防軍用鋼盔第430章 客人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760章 421師野望第270章 忠心愛國的威尼斯商人第342章 玻璃產業第759章 歹毒手段第366章 “禮尚往來”第384章 臨危受命第186章 “三線”計劃第548章 東非歷史課第349章 窮兵黷武第598章 新年第625章 第三百一十六德雷達瓦市想法第39章 利薩海戰第540章 文化宗教事務局第192章 拆分研發部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662章 參會人選第502章 蘭芳海外省第41章 衣錦還鄉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691章 南非形勢第524章 幸福第725章 戰前算盤第711章 歸國第258章 夜襲第701章 城市化第111章 第一百一十像 文明論第269章 大津巴布韋遺址第206章 “收破爛”第82章 麪粉廠第507章 兩頭通吃第648章 1883年國防軍事變動報告第439章 非酋結婚第410章 海軍問題第632章 前往歐洲第573章 海陸之爭第627章 特別行政市第407章 軍事改革第263章 放長線釣大魚第716章 突擊檢查第11章 黑興根財團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585章 變革時代第460章 衝突第496章 交戰
第380章 夜談第279章 索馬里香蕉第658章 方針第96章 西北悲歌第517章 過剩第368章 插曲第348章 城鎮化率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17章 達累斯薩拉姆第562章 世界列強第199章 結款第441章 回國第39章 利薩海戰第223章 瑞典之行第54章 美泉宮談話第250章 敵在巴黎第339章 加大投資第578章 水利建設問題第242章 爲什麼是馬約特島?第324章 珠海通商區第636章 分擔壓力第381章 國禮第350章 非洲新玩家第219章 關係戶的重要性第461章 弗里德里希第20章 第一鎮(姆蘭迪濟)第322章 視察多多馬市。第405章 運河背後第303章 馬拉維湖重工業區第410章 海軍問題第606章 後悔第312章 劍指阿比西尼亞帝國第363章 百萬畝橡膠林第457章 插旗佔地第119章 農忙第68章 阿拉斯加第364章 燃燒第409章 比屬剛果第64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620章 步步爲營第714章 伊林加第329章 落後當前版本第258章 夜襲第636章 分擔壓力第466章 各國態度第466章 各國態度第325章 恩德貝萊人的支持者第553章 大公無私第477章 李濟的責任感第513章 抉擇第282章 “進步”的桑給巴爾蘇丹國第223章 瑞典之行第456章 帝國主義第686章 1885式國防軍用鋼盔第430章 客人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760章 421師野望第270章 忠心愛國的威尼斯商人第342章 玻璃產業第759章 歹毒手段第366章 “禮尚往來”第384章 臨危受命第186章 “三線”計劃第548章 東非歷史課第349章 窮兵黷武第598章 新年第625章 第三百一十六德雷達瓦市想法第39章 利薩海戰第540章 文化宗教事務局第192章 拆分研發部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662章 參會人選第502章 蘭芳海外省第41章 衣錦還鄉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691章 南非形勢第524章 幸福第725章 戰前算盤第711章 歸國第258章 夜襲第701章 城市化第111章 第一百一十像 文明論第269章 大津巴布韋遺址第206章 “收破爛”第82章 麪粉廠第507章 兩頭通吃第648章 1883年國防軍事變動報告第439章 非酋結婚第410章 海軍問題第632章 前往歐洲第573章 海陸之爭第627章 特別行政市第407章 軍事改革第263章 放長線釣大魚第716章 突擊檢查第11章 黑興根財團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585章 變革時代第460章 衝突第496章 交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