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軍工推銷

遠東。

收到本土電令的理查德,很快就見到了遠東政府高層,開始推銷武器生產線的工作。

理查德直接找到時任遠東大學士,直隸總督李鴻章,開門見山道:“李閣下,你就說你們要不要吧!”

而李鴻章又不是不知兵事,甚至對此相當瞭解,對西方發生的事很清楚,他端詳了理查德送來的德萊塞步槍樣品說道:“做工確實精良,不過,理查德大使,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這種德萊塞步槍好像在普魯士和法蘭西的戰爭中表現並不是很出色,所以……”

你還挑上了!理查德有些不服氣,所以理查德說道:“沒有錯,伱說的是事實,德萊塞步槍表現並不完美,但是放在當下尤其是遠東地區是足夠用的,而且據我所知你們頂級的軍工企業還有很多還在生產極其落後的前裝步槍,我們這套德萊塞步槍生產線可是比那些步槍要先進,這一點在幾年前的意奧戰爭就被證明了,就拿金陵製造局所生產的1853恩菲爾德步槍來說,完全是落後一個時代的產品。”

“理查德大使,道理是這個道理,可目前我們並沒有這方面的需求,或者說我們沒有新的採購計劃。”

這種外國向清國推銷自己武器的事,實際上李鴻章見多了,洋人說話一般而言不太可信,再者說現在朝廷是真沒錢。

理查德不急,他說道:“李閣下,這件事你不要急於下定論,你只要知道它們的價格後,我相信你們一定會喜歡的,整套德萊塞步槍生產線,只需要11萬兩白銀,這個價格,絕對物超所值,這可不是普通軍火,而是軍火生產線,我可以這麼和你說,拿到這批生產線後,完全可以滿足你們軍隊的需要。”

這個價格確實不貴,這批生產線開足馬力幾乎可以滿足遠東的全部需求,畢竟東非陸軍規模在裁軍前維持在二十萬左右,還有七十萬的民兵和警察,都使用東非自己生產的德萊塞步槍。而此時遠東的常備兵力,也才維持在八十萬左右,所以實際上東非更多。

當然,民兵和警察在東非肯定不能算作常備武裝力量,不過戰鬥力也不能小覷,在鎮壓土著方面,這是東非的絕對主力,土著數量那麼多,加上國土面積大,所以有必要維持這麼龐大的軍事力量。

理查德的話確實有些嚇到李鴻章了,他詢問道:“貴國真的只要十一萬兩?”

要知道金陵製造局作爲當前遠東最大軍工廠,每年經費大概也就十萬兩左右,而金陵製造局的產能卻極其有限。

理查德:“自然如此,而且這批生產線雖然是東非使用過的,但是我們東非也才置辦幾年時間,你們拿過來照樣可以使用很長時間,絕對物超所值。”

李鴻章思考了一下問道:“雖然如此,但是我們並不需這麼多生產線,貴國能不能便宜點,我們少買一些?”

理查德搖搖頭說道:“那可不行,我們這是一錘子買賣,要麼就全部賣掉,要麼就一點也不賣。而且,這種生意本來就是虧本在做,我們東非也就賺點船費,所以價格一點也不能再減。”

確實是虧本生意,當初恩斯特買下這批生產線花的錢可就多了,而且還要從歐洲運到東非,現在又要從東非運到遠東。不過這都是必須的,恩斯特格外重視東非軍事力量發展,有些事就是虧錢也必須做,當德萊塞步槍落後時,被替換掉也是必然的,哪怕其在東非王國服役時間都沒有多長時間。

當然,恩斯特這次只打算賣六成左右,因爲德萊塞武器生產線整合整合,還是可以用來生產毛瑟步槍的。毛瑟步槍一開始就是毛瑟兄弟以德萊塞步槍爲藍本,升級改造的產物,所以改完後生產毛瑟步槍沒有問題,不過許多零部件要重新生產。

李鴻章聽到理查德這麼說也只好作罷,人家說的也是,價格這麼低,那有些要求也是必然的。

不過,他還是要確定一下這個東非王國不是拿自己開涮,畢竟遠東陸軍可是目前世界名義上第一大陸軍,你一個小小的德意志殖民地,真有這個實力,大言不慚的滿足遠東軍隊需求?

於是李鴻章試探道:“貴國真的有能力提供這麼多的機器設備,如果是普魯士或者奧地利的話,那應該沒有什麼問題,畢竟他們兩國軍隊規模確實龐大,至於東非……”

隨着遠東和東非交流日益加深,遠東實際上也對東非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那就是把東非理解成爲印度那樣的殖民地。

一開始東非王國確實嚇唬住了遠東,因爲那時東非打的是德意志牌,又是普魯士,又是奧匈帝國,整的好像自己就是兩國代表一樣,而這兩個國家可都不輸於英法俄。

實際上當時確實如此,黑興根親王國可不就是普魯士的一部分麼!那時,東非還是黑興根王室領地,那東非說自己是普魯士那也沒毛病,而等東非獨立建國後,東非也就不再把普魯士,奧匈帝國隨時放在口上,轉而更多以東非或者德意志這個籠統的概念稱呼自己。

至於德意志爲什麼籠統,那是因爲德意志太寬泛了,德國可以說自己是德意志,奧地利也可以這麼說,甚至盧森堡也可以這麼說,列支敦士登也能說,東非自然也可以這麼說,你就說這些國家是不是德意志國家吧!

當然,東非文化上屬於德意志,人種上就摻雜了不少水分,可不妨礙東非自稱德意志國家。

也許德國有些人,比如像阿道夫那種極端的民族主義分子,如果深入瞭解東非國情,知道東非王國是如何構成的,恐怕會不太承認東非王國國民的德意志人身份。

這也改變不了什麼,東非咬定自己是德意志,那就是德意志,至少德國和奧地利官方是肯定要承認的,排除黑興根王室因素,接下來兩國爲了各自利益都是要有求於東非的。

理查德說道:“呵呵,這一點你放心,我們東非有沒有實力,這個問題其實你可以直接問貴國在東非的大使李格先生,遠東有一句話叫做管中窺豹而知之全貌。李格先生應該可以作爲這個窺豹之人。”

李格!如果不是理查德這麼說,李鴻章都忘了大清國在東非還有這麼一號人,當初派李格去監督東非援助團,結果李格一去不返,幾個月後反而被那個東非什麼康斯坦丁國王來了封信,推薦李格爲遠東駐東非大使,當時遠東政府捏鼻子認了,畢竟以前還沒有遇到這種情況,加上康斯坦丁再怎麼說也是一個洋人國王,而李格之前只是個舉人,也就是預備官員,自己人都算不上,也沒有哪個倒黴蛋願意出使東非問問什麼情況,萬一像李格一樣被扣留了怎麼辦!

實際上李鴻章質疑一點問題也沒有,東非又不可能全世界嚷嚷自己其實有百萬大軍,除了開普敦和莫桑比克等知道東非王國有至少數萬軍隊以外,其他國家包括德國都認爲東非頂多是個普通殖民地水平,還是那種極其一般的殖民地國家。

第740章 古戰法第731章 損失慘重第714章 伊林加第726章 深入第383章 引入第384章 臨危受命第172章 擴張和移民問題第207章 換牌第590章 噓寒問暖第256章 意大利“難民”接收第99章 岸防炮第561章 海軍抵達第233章 又水一章(勿訂)第252章 戰爭爆發第471章 漏洞第494章 假情報第724章 臨時調整第744章 心態調整第743章 第一階段第73章 消化第655章 茶產業發展狀況第187章 勸說第276章 “老朋友”第505章 提速第134章 第一階段作戰任務結束第566章 比較第475章 出手第109章 聖誕節第334章 三角聯盟(續)第457章 插旗佔地第303章 馬拉維湖重工業區第106章 《東非與莫桑比克互不侵犯條約》第235章 想搞事,又不想出力的恩斯特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340章 淮海經濟區第462章 由德國引發的危機:狼來了!第488章 情報戰第530章 朱巴綜合訓練基地第228章 留學生第686章 1885式國防軍用鋼盔第733章 四面楚歌第636章 分擔壓力第138章 第一百三十六 那基瓦力湖戰役第261章 威脅第463章 站隊第517章 過剩第189章 佔領第447章 趣談第418章 學徒第621章 歐亞果籃計劃第743章 第一階段第169章 費舍爾的工作第726章 深入第4章 萬事開頭難第343章 屯田第553章 大公無私第292章 先進的包稅制第757章 潰不成軍第543章 南琉球羣島第722章 人員再培訓第432章 三個渠道第390章 勸離第431章 居所第102章 忽悠,接着忽悠第422章 鐵路和銅礦第385章 煽動第402章 妥協第671章 西北的機遇第111章 第一百一十像 文明論第553章 大公無私第658章 方針第153章 送酒第646章 南方形勢第145章 菸草工廠第757章 潰不成軍第381章 國禮第224章 國王瀑布第182章 抉擇第122章 北境開發第688章 巡邏兵第485章 戰爭推演第126章 邊境巡邏隊第601章 橡膠種植業前景和危機第505章 提速第88章 衝突升級第154章 發“貨”第163章 年底第50章 教育第104章 飲食第119章 農忙第767章 佔領安哥拉第250章 敵在巴黎第699章 兵役登記第199章 結款第328章 境外勢力第404章 暴富第723章 東非的戰略目標第2章 恩斯特的改變第47章 聯姻事宜第230章
第740章 古戰法第731章 損失慘重第714章 伊林加第726章 深入第383章 引入第384章 臨危受命第172章 擴張和移民問題第207章 換牌第590章 噓寒問暖第256章 意大利“難民”接收第99章 岸防炮第561章 海軍抵達第233章 又水一章(勿訂)第252章 戰爭爆發第471章 漏洞第494章 假情報第724章 臨時調整第744章 心態調整第743章 第一階段第73章 消化第655章 茶產業發展狀況第187章 勸說第276章 “老朋友”第505章 提速第134章 第一階段作戰任務結束第566章 比較第475章 出手第109章 聖誕節第334章 三角聯盟(續)第457章 插旗佔地第303章 馬拉維湖重工業區第106章 《東非與莫桑比克互不侵犯條約》第235章 想搞事,又不想出力的恩斯特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340章 淮海經濟區第462章 由德國引發的危機:狼來了!第488章 情報戰第530章 朱巴綜合訓練基地第228章 留學生第686章 1885式國防軍用鋼盔第733章 四面楚歌第636章 分擔壓力第138章 第一百三十六 那基瓦力湖戰役第261章 威脅第463章 站隊第517章 過剩第189章 佔領第447章 趣談第418章 學徒第621章 歐亞果籃計劃第743章 第一階段第169章 費舍爾的工作第726章 深入第4章 萬事開頭難第343章 屯田第553章 大公無私第292章 先進的包稅制第757章 潰不成軍第543章 南琉球羣島第722章 人員再培訓第432章 三個渠道第390章 勸離第431章 居所第102章 忽悠,接着忽悠第422章 鐵路和銅礦第385章 煽動第402章 妥協第671章 西北的機遇第111章 第一百一十像 文明論第553章 大公無私第658章 方針第153章 送酒第646章 南方形勢第145章 菸草工廠第757章 潰不成軍第381章 國禮第224章 國王瀑布第182章 抉擇第122章 北境開發第688章 巡邏兵第485章 戰爭推演第126章 邊境巡邏隊第601章 橡膠種植業前景和危機第505章 提速第88章 衝突升級第154章 發“貨”第163章 年底第50章 教育第104章 飲食第119章 農忙第767章 佔領安哥拉第250章 敵在巴黎第699章 兵役登記第199章 結款第328章 境外勢力第404章 暴富第723章 東非的戰略目標第2章 恩斯特的改變第47章 聯姻事宜第23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