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3章 一五計劃尾聲

準確來說,目前世界格局是有排名前七的國家所主導的,分別是英國,法國,美國,德國,奧匈帝國,俄國和東非,至於日本和西班牙雖然也在列強行列,但是日本也就對朝鮮有較大影響力,在日俄戰爭結束前,還不能說完全控制朝鮮。

西班牙在美西戰爭後,基本也沒有什麼存在感,雖然美洲很多國家是原本西班牙殖民地,現在也基本和英,美,法三國混了。

在這種多元化的世界格局下,東非的朝鮮模式自然可以玩的轉,而且東非和前世朝鮮有本質性區別,那就是東非體量大,就算不參與國際合作,也差不到哪去,更何況東非同樣是世界貿易中的重要一環。

……

1905年10月6日,長達一年之久的日俄戰爭終於宣告結束,而世界格局也發生重大變化。

通過本次戰爭,俄國成爲最大輸家,俄國在遠東的勢力範圍大幅度萎縮,俄海軍和戰前相比幾乎賠進去一大半家當,波羅的海艦隊和遠東艦隊基本上全軍覆沒,也就意味着彼時俄海軍只剩下黑海艦隊,至於重建俄海軍對於當下俄國而言是十分困難的,同時俄國也成了世界其他國家嘲笑對象,日俄比克里米亞戰爭給俄國造成羞辱更加強烈,俄國社會內部矛盾再次加劇……

總而言之,日俄戰爭對俄國的影響太大,可以說動搖了沙皇政府的統治根基。

反觀日本,雖然獲取了戰爭勝利,但也不輕鬆,尤其是軍費開支過於龐大,而且沙俄政府拒絕賠款給日本政府,這將對未來幾年日本經濟造成嚴重負面影響。

當然,好處是日本憑藉此戰,正式明確了其列強地位,躋身爲世界秩序的主導者之一,尤其是在遠東地區的政治影響力攀升。

而日俄戰爭對東非的震撼也是比較大的,因爲在戰爭之前,東非國內大多數人都是比較看好俄國的。

“日俄戰爭結束,從而引發了遠東地區秩序的重建,日本獲得政治收益是十分巨大的,不過俄國會取得這種結果,也在我們的預料之中,這就是輕視情報工作,態度傲慢的下場,我們也要引以爲戒,不能因爲一五計劃期間經濟和工業飛速發展就小看其他國家。”國防軍總參謀默爾克說道。

東非高層受恩斯特的影響,對日俄戰爭發展分析是比較客觀的,加上對日俄戰爭的全程監控,所以俄國人的慘敗對東非高層政府而言是完全能夠理解的。

恩斯特也適時說道:“一五計劃期間,我們取得的成績遠遠不足以讓我們過於自負,雖然我們的實力在列強中肯定屬於中上游水平,但是想真正對世界秩序實現重塑,那我國工業化程度至少要達到西歐國家的平均水平。”

“日俄戰爭中,俄國的失敗其實也可以看做日本工業的成功,雖然日本工業增長速度比不上我國,但是在整個太平洋地區,可以說無出其右,俄國就是輕視了日本的發展速度,戰前準備不足,所以纔會摔跟頭。”

“不過日本的發展也告訴我們,現在世界各個地區都在發展,不是隻有歐美和東非在進步,像南美的一些國家,阿根廷,智利,巴西,中東的奧斯曼帝國,遠東地區很多國家,都在加快發展。”

“所以在二五計劃期間,爲了應對更加複雜的國際形勢,國防工業將是我國重點發展方向,同時我國工業結構問題也很嚴重,輕工業發展嚴重失衡,所以在二五計劃期間,國防工業和輕工業將是我國發展的重點。”

隨着日俄戰爭結束,東非一五計劃也接近尾聲,目前東非一五計劃所制定的工業發展計劃,已經全部完成。

在一五計劃期間,截止到日俄戰爭結束,東非鋼鐵產量在五百萬噸以上,接近六百萬噸,超額完成任務。

鐵路里程達到十五萬零三百公里,全國鐵路基本覆蓋了主要區域,圓滿完成了預期任務。

1904年,汽車年產量達到驚人的一百多萬輛,汽車保有量世界第一,同時拖拉機,卡車等生產規模都處在世界第一位,並且斷崖式領先其他國家。

而同時期世界第二大汽車生產國,美國在1905年的汽車年產量才一萬多輛,歐洲更是連美國都比不上。

東非之所以汽車產量如此恐怖的主要原因就在於先發優勢和流水線生產,當然,爲了不擾亂國際汽車行業的正常發展,東非絕大多數汽車全部由軍隊和本國消化,只有沿海汽車工廠和歐美同行競爭。

實際上光從汽車產量上來說,東非和國外已經不是一個世界,這也是東非之所以要藏着掖着的主要原因,等到美國汽車產業發展起來後,就是東非對全世界汽車市場進行全面血洗的時候。

一五計劃期間,東非鞏固了世界第一大電力國的地位,電力裝備出口繼續穩居世界第一,這也是目前東非在國際市場最賺錢的工業,爲東非政府創造了大量的稅收。

同樣的,石油工業因爲汽車產業發展,東非在該領域自然也攀升到世界第一位,在九十年代初,東非還處在美國之下,但九十年代中後期,東非就對美國實現了反超,等到一五計劃完成,東非算是徹底坐穩了世界第一的寶座,光是進口石油量就遠超其他國家總和。

除了這些重點工業以外,東非重工業領域在一五計劃期間都得到了飛速發展,各個重工業部門不說世界第一,也處在前列,或者不至於落後其他國家。

當然,東非在新興工業部門,除了化工業以外,基本走在了世界最前列,所以只要隨着時間推移,未來東非工業優勢會越來越大,等到很多傳統工業徹底被新興工業所取代,即便沒有五年計劃,未來四五十年裡東非有信心成爲世界第一工業強國。

與之相比,東非輕工業生產就沒有太大成績了,甚至可以說遠遠落後於歐美國家,除了棉紡織業和食品加工業以外,大部分輕工業產品人均佔有率遠遠低於列強國家的平均水平。

在這種情況下,東非二五計劃必然要優先發展輕工業,實現大部分輕工業產品的工業化生產。

發展輕工業對於東非政府而言難度並不大,畢竟輕工業領域不像重工業領域那樣技術門檻高,在東非重工業體系成熟以後,發展輕工業也只是水到渠成的事。

同時,東非重工業之所以對輕工業形成巨大優勢,並不是一五計劃所導致的,在一五計劃之前的三十多年裡,東非走的就是德國的發展路徑,通過優先發展重工業來帶動本國工業發展。

而在重工業成型之後,東非又盯上了電力,內燃機,石油等新興工業,這就使得東非的工業投資始終沒有向輕工業傾斜。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東非輕工業發展可以說比重工業晚了將近三十年,這也是東非輕工業遲遲沒有發展起來的主要原因。

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230章第871章 “萊茵”市第76章 應許之地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1037章 電氣化第1073章 交通大變局第590章 噓寒問暖第903章 萊茵宮第223章 瑞典之行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1079章 水利建設情況第192章 拆分研發部第877章 合作辦學第613章 工作報告第382章 渡河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614章 尼古拉特斯拉第709章 人才召回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846章 東非牛仔第1045章 教育第833章 拖拉機第415章 在的裡雅斯特第946章 那勒斯日記第506章 賊心不死第991章 抵達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191章 青檸第1073章 交通大變局第354章 電報第1101章 東非對波斯尼亞的滲透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695章 納塔爾第358章 戰爭準備第336章 東非菜?第853章 秘密進入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6章 戰爭臨近第86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166章 招聘廣告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1050章 伊林加市工業探索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231章第102章 忽悠,接着忽悠第890章 鐵路建設第1075章 肉類消費第16章 水城威尼斯第1023章 俄國海軍靠岸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811章 送行第712章 鐵路所見第1038章 資源城市問題第1049章 農業危機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253章 維森堡戰役第309章 私人特工組織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第381章 國禮第930章 漢薩省第654章 軍用車輛研究所第440章 太美麗了,維也納!第179章 總部第416章 定位不同第387章 初交手第1099章 鋼鐵第1107章 新經濟政策第1081章 消耗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584章 黑森鐵路設想第1035章 二五計劃第178章 葉克王國第628章 引入外資第670章 人口流動第288章 內羅畢新市民第417章 炊事車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940章 遷都工作開啓第187章 勸說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98章 遊歷第6章 戰爭臨近第666章 卡爾彼得斯第867章 推銷第402章 妥協第424章 奔逃第73章 消化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1086章 以法國爲底線第215章 交涉第390章 勸離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465章 準同盟關係第48章 訂婚
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230章第871章 “萊茵”市第76章 應許之地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1037章 電氣化第1073章 交通大變局第590章 噓寒問暖第903章 萊茵宮第223章 瑞典之行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1079章 水利建設情況第192章 拆分研發部第877章 合作辦學第613章 工作報告第382章 渡河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614章 尼古拉特斯拉第709章 人才召回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846章 東非牛仔第1045章 教育第833章 拖拉機第415章 在的裡雅斯特第946章 那勒斯日記第506章 賊心不死第991章 抵達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191章 青檸第1073章 交通大變局第354章 電報第1101章 東非對波斯尼亞的滲透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695章 納塔爾第358章 戰爭準備第336章 東非菜?第853章 秘密進入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6章 戰爭臨近第86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166章 招聘廣告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1050章 伊林加市工業探索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231章第102章 忽悠,接着忽悠第890章 鐵路建設第1075章 肉類消費第16章 水城威尼斯第1023章 俄國海軍靠岸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811章 送行第712章 鐵路所見第1038章 資源城市問題第1049章 農業危機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253章 維森堡戰役第309章 私人特工組織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第381章 國禮第930章 漢薩省第654章 軍用車輛研究所第440章 太美麗了,維也納!第179章 總部第416章 定位不同第387章 初交手第1099章 鋼鐵第1107章 新經濟政策第1081章 消耗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584章 黑森鐵路設想第1035章 二五計劃第178章 葉克王國第628章 引入外資第670章 人口流動第288章 內羅畢新市民第417章 炊事車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940章 遷都工作開啓第187章 勸說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98章 遊歷第6章 戰爭臨近第666章 卡爾彼得斯第867章 推銷第402章 妥協第424章 奔逃第73章 消化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1086章 以法國爲底線第215章 交涉第390章 勸離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465章 準同盟關係第48章 訂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