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李密善於做檄這事大夥也都知道,在原本的歷史軌跡中,便是他以“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來指控楊廣的十大罪狀,掀起了隋末天下的烽煙。
不過,根據後晉趙瑩主持編修的《舊唐書?卷五十三-列傳第三》所說,當初這篇討伐楊廣的檄文並非李密所作,而是由祖君彥代筆,因此到底真相如何恐怕也就只有對史學感興趣的人才會去研究了。
當然這不是重點,重點是在天鳳二年的十一月初五這天,李密以當朝太尉、尚書令、東南道大行臺行軍元帥、魏國公的名義向天鳳軍下達了宣戰檄文。
檄文秉承了他一貫的風格,洋洋灑灑五千多言,並且在東拉西扯一通之後,提出了三個非常過分的要求:第一就是天鳳軍“應該”立即交出當朝蕭太后(不過沒提楊浩的其餘的人);第二是黃天鳳“應該”立即接受朝廷的招安;第三是天鳳軍“應該”交出全部地盤,然後全體人員馬放南山,解甲歸田。
不過嘛!對於黃娜和天鳳軍全體官兵而言,李密的這份檄文自然是完全沒有什麼鳥用的,須得知道當初他李密伐楊廣的檄文也不過三千五百言而已,可又有什麼用呢?
檄文寫得再好,也不過是一紙空文而已,最終楊廣是給宇文化及弄死的,而不是給檄文弄死的!
所以當日黃娜就給了回信,簡簡單單就四個字:“明日決戰!”
回信送到隋軍大營,李密看了之後據說差點掀了桌子,他雖然手下浩浩蕩蕩有幾十萬人,可目前完全剛剛安頓下來並處在剛開始編練的狀態,別說拉出來打仗,就是把這些人組織起來出營站個陣列恐怕都會出問題,這個時候怎麼可能有膽子跟天鳳軍決戰呢?
一時間,李密可是完完全全自己給自己來了一把所謂的“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他弄個檄文出來不過就是爲了表態而已,可檄文是自己親手下的,如今天鳳軍做出了正面迴應,並且提出了決戰的要求,你總不能就這麼認慫對吧?
思來想去,李密只得命人敲響聚將鼓,把全軍將領還有聯軍統帥楊春都喚了來,然後把黃娜的回信與衆人看過後,便自道:“明日,我等便做過一場就是!”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尚未等到翌日,當夜便有呼嘯北風突兀而來,至凌晨時便有鵝毛大雪撲面而至,至次日的清晨,地面積雪便有二尺餘。
待得辰時將至,天鳳軍這邊倒是主動派來信使,提出今日雪大不利陣戰,提議待雪停清理出戰場之後再戰,對此李密自然滿口答應。
可隨後的十數日間,大雪紛紛揚揚下個不停,直到十一月的二十二這日之後,天色也才稍稍放晴。
然而,天色剛剛放晴,也就在兩軍摩拳擦掌整裝待發的時候,一支來路不明的軍隊卻是突然出現在了黎陽的東南方,並在衛南縣左近停了下來,經斥候趨近探查也才發現這支部隊正是當初黃小剛在彭城放走的司馬德戡一夥,想不到他們經過數月輾轉如今尚餘八千左右的人馬。
因爲司馬德戡的出現,這黎陽城前局勢也就稍微複雜了一點,天鳳軍陣列在北坐擁黎陽倉城和縣城,隋軍在西南以衛縣爲中心,聯營綿延約十里,而司馬德戡的八千人馬也在衛南縣外落腳築營,是敵是友難以明辨。
不過,對於司馬德戡這支區區不足萬人的隊伍,李密顯然是不會放在眼裡,加上司馬德戡本是弒殺先帝的叛逆,若非雪天路滑不便出兵,恐怕他會在第一時間派出部隊進行剿滅。
而對於天鳳軍這邊而言,雖然有些意外,不曉得司馬德戡爲什麼會領着隊伍走到衛南來,但人既然來了,也不好攆人家走對吧?
便派了使者前往司馬營中,看看他有什麼說法沒有,不過根據使者反饋得知,司馬德戡軍中人馬皆疲不說,看起來還缺衣少食,甚至軍馬也剩餘不多。
而根據司馬德戡自己說來,自從彭城西行以後,一路上他的部隊遭遇了各路義軍的圍追堵截,在韋城附近更是遭到瓦崗軍餘部的連續襲擊,若非碰上大雪遮蔽路徑,才使得他們能夠遁着風雪北逃至衛南。
見他們這幫人都這麼慘了,黃娜倒也不準備落井下石,並且看這幫人來到衛南後並未攻打縣城和劫掠鄉野,反倒是能夠控制住軍隊不曾擾民,倒也對司馬德戡這個人高看了一眼。
聽聞他的部下缺衣少食並且人馬疲憊,便乾脆命人給上送去了千石糧秣和千匹粗布權作犒軍,唯一的要求就是雪停之後儘快離開黎陽,不然兩軍決戰波及他們可就得自認倒黴了。
接下來就是等了,等明日天氣晴好、等明日雨雪消停,可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結果這一等時間又匆匆來到了天鳳二年的臘月,也不知是厄爾尼諾現象的原因,還是老天故意不讓這場決戰提前打響,直到進入臘月中旬天氣也才總算開始穩定的放晴,可氣溫卻是降到了至少零下二十來度的樣子。
在這樣的一個溫度條件下,別說什麼融化積雪清理戰場開戰了,就是生存都有些困難,李密的瓦崗軍還有楊春領來的洛陽青壯雖然在開拔的時候都穿着冬衣,但這個時候的古人那懂得什麼對抗低溫嚴寒的辦法,自然也就扛不住如此嚴寒,而在道路冰封的情況下,撤也撤不走,物資也難以運送過來,自然凍死凍傷無算。
一見如此的狀況,黃娜也是坐不住了,雖然在原計劃中,一旦開戰李密的部隊至少也要消滅三分之二,可卻不能就這麼眼睜睜的看着和放任他們凍死在冰天雪地裡呀!
於是黃娜便也下令,從黎陽倉中緊急調撥了飼草五萬束和柴薪兩萬擔緊急送往隋軍營地,並且還派出一個教導營前往隋營,教導他們修建一種名爲“地窩子”簡易窩棚來讓士兵躲避嚴寒。
同時也沒忘了衛南的司馬德戡,也送去了飼草和柴薪並且派出教導排幫組修建“地窩子”同幫助他們渡過這場突如其來的寒冬。
結果時間又一晃,待得天氣終於漸漸回暖之時,便已經是天鳳三年的二月了。